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718
大小:18.2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4-18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资料袋”的运用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资料袋”的运用研究“资料袋”以辅助材料的形式,在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作者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方式,以及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进行有效的对话,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立体阅读能力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资料袋”正好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通过“资料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信息,从而构建学生的阅读体系,为课堂和课外的阅读搭建起一座桥梁。一、“资料袋”的概况“资料袋”包含了大量的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可以划分为:对原文作者的介绍;对年代的介绍;对教科书的有关知识的介绍。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此外,各年级“资料袋”的数目和深度都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三年级的时候,“资料袋”的分配比较多,但随着年级的增长,“资料袋”的数量会逐渐增多,这是因为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都很低,所以,他们对材料的需求会更大,而且,随着学生的年级越来越高,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也学会了收集信息。另外,三年级、四年级的“资料袋”中,有很多的图画,这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知识;进入五、六年级以后,“资料袋”的内容也会变得更丰富,这也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资料袋”,发挥“资料袋”的功能和价值,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资料袋”的作用(一)充实教学内容 “资料袋”中的内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充实教材:一方面是对文本作者和主要作品的介绍,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为文本的学习提供支撑,引起学生阅读作家更多作品的兴趣。例如,六年级上册的《长征》一课“资料袋”,教师可以利用“资料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体现语文所承载的德育教育。另一方面是与文本内容有关的知识,目的在于充实文本内容,为文本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通过对单元语言元素的观察,体会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并引入“图文结合”的观察和记录方式,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从而推动对单元语言元素的学习[1]。(二)扩大教学资源课后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将他们以前的学习经历联系起来,实现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目前,课后学习活动逐渐呈现出随意化的趋势,使课后学习成为隔靴搔痒,久而久之,学习就会越来越单调,效率也越来越低。因此,如何让课后学习更高效呢?显而易见,“资料袋”将会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它包含了大量课后的课文、插图、习题。例如,三年级下册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在“资料袋”中,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设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课外拓展,以扩大教学资源。(三)拓展教学领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拓展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广袤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并运用语言。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以五年级下册的《景阳冈》作为例子,利用角色卡片,让学生了解到这一语言元素,并使学习空间变得立体。本课程的“资料袋”,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对《水浒传》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跳张顺等英雄,在讲授的过程中,利用了人物卡,对角色、性格、相貌、主要事迹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想象的学习空间,也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与课外教材的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2]。(四)提高教学水平 单元语言的组成要素是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好的观察习惯,利用“资料袋”的资源,用合适的观察和记录方式,注意观察周围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去实践,丰富学习的经验。语言因素是将语言能力的各种基本元素分为若干知识或技能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分布在预习、阅读提示或习题的设计中。其中,课外教材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可以有效地实现单元语言的教学元素的落实。例如,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在课堂后的“资料袋”里,就有两种观察与记录的方式,如:用文字与图形,以完成单位语言的要素。在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后,可以利用“观察记录表”进行一次课外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去实践,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单元的习作语文要素积累习作素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五)改变学习方法从编者的本意来看,“资料袋”的设定是对教材资源的一种补充,也是对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支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资料袋”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表现特征等进行探讨,掌握其创造的方法和步骤,并根据所学的内容,创造出一个“资料袋”。例如,通过微课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微课是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极大地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材料,丰富了学习内容,改变了学习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一节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目前纳米技术的前沿知识、纳米技术的危险因素等问题,并将相关的信息整理成自己的“资料袋”,作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内容,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通过观看微课,与同学进行互动,运用《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微型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和好奇心,从而拓展他们的学习能力。三、“资料袋”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运用策略(一)背景引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表现与反映,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那么整个课堂的气氛就会变得很好,学生的学习也会取得很大的成效。而对于课后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则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透过课后“资料袋”,逐步建立起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学习气氛。例如,在学习《给予树》这一节课时,“资料袋”提供了关于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对圣诞节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并不熟悉,因此,可以让他们先阅读“资料袋”,然后,老师就会告诉他们:“和中国的春节一样,圣诞节也是国外一些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圣诞夜,圣诞老人会把圣诞礼物装进袜子送给小朋友。在这特殊的一天,一个小孩金吉娅的家里会发生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给予树》吧!”诸如这样的介绍,可以使“资料袋”的效果最大化,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当然,“背景资料”并不是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会用到,在其他时间,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在教室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分析问题,用“资料袋”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主动投入、积极探究[3]。(二)加强课堂教学,推动深入研究对于大部分“资料袋”而言,它的内容与文本的内容息息相关,有围绕文本的核心和重点进行的分析,并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从而使“资料袋”在文本的学习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握好时机,充分利用“资料袋”,突出重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4]。 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的过程中,要将诗词中的经典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在此阶段,正确使用“资料袋”,有助于对诗歌的内涵有更深的了解。《泊船瓜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乡愁诗,它的文字锤炼为后世所称道,特别是“绿”字在诗歌中的运用,可谓经典,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它,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时,展示“资料袋”是帮助同学们了解“绿”字妙用的最佳时间。老师可以问:这首诗哪一句是用来总结故乡春色的?学生答:江边春风再绿,明月照着我。老师问:这句诗里的哪个词尤其好?学生答:“绿”。老师问:有什么好?整个教室瞬间鸦雀无声。老师:大家都不懂了吧?相传,王安石在使用“绿”字前,曾经把它改了十多遍。你可以想象一下,诗人会用什么词?学生想象之后回答:“过,到,送,入……”老师问:“绿”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就“绿”字进行讨论,交换意见。学生可能会说:诗人表达“东风几时来,湖水已满山”之意,以“绿”字写出春后江南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或者学生会说: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老师接下来解释:很显然,诗人在写诗时,会特别注意措辞,反复斟酌,同学们要学会这样的精神,只有这样,文章的质量才会获得较快的提高。有了这个“资料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直线上升,对诗词的感情也会变得更加深厚。又如,《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把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写得清清楚楚。但是,如果用精炼的语言来描述,就会让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资料袋”中的知识,向学生讲述长征的每一个阶段,让他们感受到红军不畏艰险的英勇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是基于一个相对大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与课后的阅读理解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知识,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三)有效延伸知识,拓宽学习范围“资料袋”也包括这样一个功能,那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资料的使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材的教学质量,而且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资源。例如,《珍珠泉》一课,当教师讲完后,教师可以拿出“资料袋”,让同学们去想,国内还有什么神奇的泉水?这些泉水为何如此“神奇”?可以对比一下“珍珠泉”,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在课后收集有关的材料,如西藏羊八井温泉、河北喷鱼泉等。教师以“神奇的泉”为主题,进行互动交流,同学们把收集到的材料一一呈现出来,向大家讲述泉水的神奇,让课堂充满趣味,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促进了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四)通过介绍人物事迹,提高教学水平 在语文课本里,“资料袋”是一种很精巧的设计,里面不但包含了大量的语文知识,而且还包括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平,这些“资料袋”内容可以在课程开始和课程结束后进行介绍。总之,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人物个性和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落花生》课后的“资料袋”,让同学们能够了解作者的家庭状况和“落花生”的来源,并以此加深对教材文章核心含义的理解:“要成为一个有落花生性格的人。”例如,《月光曲》的“资料袋”,是关于贝多芬的生平,学生可以通过此内容了解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成就和地位以及他的坎坷人生,加深学生对贝多芬的热爱和理解,从而对贝多芬的人格和情感有更深的感悟[5]。(五)通过读书推荐,积累相关的知识“资料袋”中,也有不少与教材相关的书籍,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资料袋”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高年级学生的思考能力较强、知识基础较扎实,可以独立地阅读课外读物,了解其含义,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而低年级的学习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课本上只会介绍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例如,在《水浒传》的课后“资料袋”中,除了介绍了作者之外,还提供了五张人物照片以及角色的昵称。我们可以通过《水浒传》中的梁山英雄的外号,来判断他们的性格、特长等,这些外号的由来也很有意思,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外号的由来,通过阅读教材,绘制“人物图谱”,让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核心思想有更深的了解。在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开展读后感分享,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四、结论小小的“资料袋”,是教科书编制者大智慧的结晶,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资料袋”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综合素质。当然,“资料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仍有许多有待发掘的价值,必须灵活使用“资料袋”,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巧用“资料袋”、丰富“资料袋”、升华“资料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