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707
大小:17.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4
《探索“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浅论.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探索“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浅论“双减”政策下,提出了缩减学生作业量和时长的基本指南,因而实施作业改革是“双减”政策的重点部分。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部分,是课堂内容的补充,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助推力。为顺应教育改革方向,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将学生从繁重、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思维、智力的发展,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突破传统作业设计思维,积极优化作业设计,立足学生所需和发展,为学生设计趣味生动的数学作业,在作业中融入绘画、游戏、实践活动等元素,让学生不再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而是可以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游戏活动。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双减”政策提出了缩减学生作业时间、作业数量的硬性指标,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外培训的压力。这种改革方向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而是通过减少学生压力,实现课堂效果的反向提升,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准,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作业实践中发展思维,提升智力,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准,合理控制作业的量,并全面考量作业的质,让学生在有质量的作业模式中巩固提升和发展,并可以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让作业真正为学生的个人提升、素养发展而服务,最终实现教学新目标的达成。对此,“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驱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驱动力。如果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不仅可以轻松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也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所以,“双减”政策下,对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必须贯彻趣味性原则。教师要通过设计趣味性作业来吸引学生注意,并结合内容特点,将游戏、谜语、故事等元素融入作业设计中,以改变传统单一式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可以在生动性、趣味性的作业实践中发展自我思维,进而真正学而有获,学有所得。[1](二)灵活性“双减”政策提出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从机械化的训练中解放出来,更要通过灵活性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凸显出作业的灵活性,以教学内容为准融入游戏、实践操作等内容,进而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灵活题目的引领下,驱动自我思维,自主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三)开放性“双减”政策下,数学作业设计必须秉承开放性的原则,才能让学生学会创新,才能启发学生更好地创造和创新。因而在优化数学作业时,教师要突出作业的开放性,不要拘泥于传统单一的作业设计形式,而要多设计一些操作、演示、实践等其他形式的作业。以作业为准,架通数学和实践生活连接的通道,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联想、思考,进而在自主思考、主动操作、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发展自身的科学素养。(四)层次性 “双减”政策,要求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升,然而,学生有个体差异,先天智力条件和后天教育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也存在差异。一个班级中往往会有少量的学优生,大部分为中等生,也有部分学困生。如果教师采用传统“一刀切”的作业设计形式,难以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求,会形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情况,甚至会让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问题,产生学习畏难心理,这不符合“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鉴于此,“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充分考量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结合其发展、学习能力,设计层级性的作业,满足不同情况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得到对应的发展,进而强化学生的信心。(五)实用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应用在实践中。作业设计也是如此。只有在作业设计中贯彻“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才能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在实践中。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立足“提质增效”的基本教学目标,提升作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可以了解实际的数学生活,体验丰富的世界,进而实现自身观察、交流、分析等能力的培养。“提质增效”不能仅局限于渗透数学知识上,更要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要求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逐渐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立足生活、家庭、学校等方面,突出作业的实用性。[2]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一)连接生活,活化作业“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深入到实践中。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将作业设计与生活相连,不仅可以丰富其内容,也可以创新其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理解数学问题。对此,“双减”政策下,教师可借助生活元素,让作业更精彩,促使学生在学习之余体会生活数学的趣味。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后,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巩固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将作业和生活连接在一起,设计如下的数学作业:“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将它们的名称写出来,并总结出不同图形的特点,将你寻找到图形拿到学校和同伴交流。”这一课外作业,简单易操作,摆脱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学生在寻找和总结的过程中,不仅对知识进行了内化和巩固,也寻找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维认知。最后,教师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的过程,锻炼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借助这一作业,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两种图形特点的认识更加深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比如,在学完《时分秒》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掌握认识钟表的技能,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一日三餐,对照当下的时间画出不同的时钟点。通过绘画表盘,学生不仅掌握了认识时钟的技巧,也掌握了时分秒之间的换算要点。通过这一形式的作业,将数学知识贯穿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既可以启发学生,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二)融入故事,趣化作业“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业,不会有过重的心理负担,这样才能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数学,进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故事是小学教学中的绝佳元素,不管是几年级的学生,都乐于听故事,更乐于想象。[3]所以,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融入故事元素,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完《混合运算》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故事,以故事为带动,让学生在听故事、想象故事的过程中完成计算,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混合运算属于计算内容,枯燥乏味,只有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熟悉基本的技能。训练摆脱简单重复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兴趣。所以,教师可借助故事优化计算题目。例如,“村子里面有一个打算开小卖部的老婆婆。要开小卖部,就必须会计算,否则就无法将东西卖出。第一天开张就来了三个人买东西,第一个人买了三瓶醋,一瓶醋7元,还买了五袋盐,一袋盐2.5元;第二个人买了两大瓶洗洁精,一瓶洗洁精14元,还买了四袋抹布,一袋抹布8元;第三个人买了6卷保鲜膜,一卷保鲜膜12元,还买了两个饮水杯,一个杯子32元。老婆婆计算来计算去都不对,三人无奈只能放弃。”你可以帮助故事中的老婆婆,计算三人分别要付多少钱,老婆婆一共要收多少钱?通过趣味性故事作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借助游戏,“玩转”作业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一直都是其感兴趣的元素。“双减”政策下的数学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将游戏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玩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游戏化作业摆脱了传统以写为主的作业形式,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一课后,为了让学生熟悉表内乘法,提升自身的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玩“逢七过”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学生接龙说1~50的数字,一旦遇到有7的数或7的倍数就喊“过”,出错者表演一个小节目。为了让学生熟悉基本的游戏规则,在课堂中可以先进行演示,通过两轮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玩游戏,通过游戏强化学生对表内乘法的印象,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这种形式的作业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技能,满足了自我发展。以游戏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与家长、朋友一边玩,一边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合作意识,让学生获得了真实趣味的学习体验。(四)携手活动,充实作业“双减”政策下,为了进一步优化数学作业,在布置一定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可以适量布置一些活动类型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实现技能的提升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可融入实践型的活动充实作业内容。实践活动充满意义,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的体验。例如,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有关统计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调查统计,如可以统计“班级中有多少人有写日记的习惯,分别有多少写兴趣爱好、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的同学”。通过调研统计活动,不仅内化了学生对统计的意义,也让学生了解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用法,巩固了学生的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教师可在设计实践类作业时融入绘画活动,借助一些绘画类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和图形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后,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活动作业:请你选一个正方体通过涂色观察其变化并总结。“画一画”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认识。(五)激发潜能,挑战作业“双减”政策下,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一些基础性教学目标的作业,也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既可以获得技能提升,又可以实现素养发展。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数学作业,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一些挑战性的练习题目:挑战一,寻找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并和同学探讨其应用的意义;挑战二,除了数学中所学的,百分数还有什么存在价值。通过层级性的作业,既满足了学生的基础巩固,又满足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教师应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设计优质的数学作业,构建以兴趣为助推力的作业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让学生提高技能、发展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