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565
大小:17.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4
《做好数学阅读教学 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做好数学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受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存在欠缺,而数学知识中很多定理、公式及计算等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先读懂题目,再进行分析和解答。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落地后,教师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更要积极探索提升学生阅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开设数学阅读课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阅读课程与其他科目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要读懂题目,还要从阅读内容中找到给出的已知条件,并分析出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到解题思路来解答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提升阅读难度,并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说出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逐步养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1]。(一)阅读数学课本,自主学习探究现阶段的数学教材,是许多专家根据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征编写的,为了更符合学生认知,专家在教材中大量运用图片、备注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教材中还会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你明白了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探究学习。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展开自主阅读,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中,教师给了学生一组数字2,4,5,6,8,9,15,56……让学生找一找这些数字的因数,并写出每个数字因数的个数,如果按照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教师让学生阅读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根据概念说一说,这些数字中哪些属于质数,哪些属于合数?质数有什么特征?怎么才能判断数字是质数还是合数?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懂得:质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合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学生在对问题的讨论中,掌握了质数和合数的特征。由此可见,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定义,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总结,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新知识。这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二)阅读关键问题,强化重点思维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阅读都是学生自己在阅读,教师关注的是阅读结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理解很肤浅,而且学生往往都不认真阅读,捕捉不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抓住重点,答案出现错误。而现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主要词语,分清主次,并对重点问题进行标注,带着疑问来阅读,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培养学生重点的思维能力[2]。例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一课中,教材中提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时,教师让学生先读一遍,然后从中找出这句话的重点内容,然后精读第二遍,重点理解这句话,并找出你不能准确理解的内容。这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零除外?”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分数的分子或者分母乘以或者除以零,这个式子有什么意义?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继续阅读,学生理解了“0”对于分数乘除法来说是“特殊符号”,教师给学生写出一组算式,让学生写一写分数乘除法的过程及答案,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计算过程。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由略读到精读,发现学习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并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师要给予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重点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阅读课程,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计算性的学科,它还是一门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中的公式、符号等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开展小组合作阅读,活跃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标的逐步落实,教师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尤其是在课堂及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读懂题目并自主思考,以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发展的限制,思维会出现单一性和片面性,思维模式呈现固定化。这就会让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影响学习效率。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阅读,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产生思维碰撞,活跃学生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一)合作阅读重点难点,提升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重点和难点知识,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提前做好教案,预知学生存在的疑问,并在授课中讲清楚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解题思路。这样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阅读,找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析,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解比例》一课中,教师给学生讲授了解比例的方法,并让学生练一练24:12=30:×。学生根据内项之和等于外项之和列出算式24×=12×30,即24×=360,解出×=15。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你的解题方法和教材中的一样吗?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吗?学生1提出:在列出乘法算式后,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让计算更简便;学生2提出:24:12=2:1,只需要找出一个数是30的二分之一即可;学生3提出:如果式子的两边既不是倍数,也不能约分,我们就得按照解题过程一步步写出来。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学生深入了解了解比例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和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合作讨论阅读内容,活跃学生思维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成熟,对一些题目中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而且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阅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合作阅读,共同探讨和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一组图片:苹果单价每千克8.96元,铅笔盒10.8元,橡皮2.5元……教师让学生阅读给出的图片内容并要求大家想一想:这些数字有什么特征?它们应该怎么读?这些小数和整数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在讨论之后给出了小数的定义及阅读方法,这时教师让学生讨论:“地球到月球有多远?”“小明的身高是158cm,你可以用小数表示吗?”“中国国土面积是多少?”“一个篮球是89.8元,一个足球是85元,篮球比足球贵多少?”……教师让学生分组说一说,并找出这些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你是怎么区分的?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对小数有了深入的认识。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还让学生对小数知识进行分类讨论,通过这些教材以外的知识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针对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情况,为学生搭建小组讨论平台,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多地聆听和思考,从而突破自我认知,实现思维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三、巧妙运用微课阅读,开拓学生思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遍布人们的生活,微课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数字生活的纽带。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会让他们感到枯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不够活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抓不住重点内容,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微课教学,变抽象的知识为生动化、具体化,就能让学生乐于阅读,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开拓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一)创设微课阅读情境,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在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不爱动脑思考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遇到问题就退缩,只等教师讲解,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而微课与传统教学比较,能够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生动,学生更容易找出重点内容,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思考更加自觉。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微课情境,满足学生图文并茂的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思维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长方体,教师采用微课的形式,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制作成视频。当教师播放视频时,学生的注意力被长方形的物体所吸引,他们认真观察,并在这些图片中阅读到了一些信息。教师可让学生对长方体进行描述,说一说它的特征,它与以前学过的哪些图形相似?并让学生从中抽象出长方体的定义,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长方体物体?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发言,对长方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见,教师利用微课的形式,将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并让学生在阅读视频的过程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二)运用微课阅读复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在各学习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通过对微课阅读使用情况调查,很多教师只是在传授课程中使用微课,很少有人在复习课程中利用微课教学,只是单纯地让学生通过刷题来提高复习效果。其实,教师在复习课中运用微课阅读的方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升数学复习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专项复习课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对单位“1”和分率有些混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师利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在讲解“科技书有40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四分之一,故事书有多少本?”时,让学生认真阅读其中的内涵,用微课的形式将故事书和科技书用比例的形式来表示,科技书是四份,故事书是五份,并让学生说一说它的其他表达方式,学生尝试说出“故事书是科技书的四分之五”“科技书比故事书少五分之一”“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5:4”等,学生对分数应用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阅读和分析数学应用题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解答分数问题,更找到了分数与比例之间的关系,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微课的形式,借助动态的画面及数形结合等方法,让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拓展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落实“双减”的基础上,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减量不减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