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558
大小:17.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4
《走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误区.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走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误区一、问题提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已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种日常行为,问题情境被广泛运用于概念、原理、问题解决等不同类型的数学教学之中[1]。在数学教学设计中,问题情境创设被看作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成为常用的方式;在研讨数学课时,问题情境创设成为大多数教师设计的亮点所在……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知识产生的源头,也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关于问题情境的认识,有人将问题情境看作“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2]。有人将问题情境看作为了完成某个数学教学任务,由教师联结起来的一组背景化的信息,包含数学情境和数学问题[3]。也有人将问题情境定义为“学生进行数学的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4]。本文认为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使学生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5]”。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为例,深入解析当前一线教师问题情境的教学现状,明晰当前教师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误区,分析其产生的缘由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帮助教育工作者明确前进的方向,实现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二、教师对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认识误区及缘由(一)重情境轻问题:问题情境创设中忽视问题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境创设片段一】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师: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名字叫“一手画方,一手画圆”。我们比一比谁画的方更方?圆更圆?学生动手操作。师:圆的世界隐藏着哪些奥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游戏情境导入,学生在画方和圆的环节花了大量时间,且讨论比较热烈,然而讨论的重点在谁画得更好。该教学情境的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但是并没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反而冲淡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即有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将重点放在情境上,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些情节丰富、形式多样的故事、游戏等,认为情境创设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导致了“为情境而情境”的现象[6]。重情境轻问题,归根结底源于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目的的认识存在误区。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目的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情境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三大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以及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并强调发展学生“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关注点仅仅在情境上,忽视了情境中内隐的数学问题,那么学生便难以形成数学问题意识,也就无法提高“四能”,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事实上,数学的发展遵循以下模式: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新的问题的提出→新的问题的解决→……[7],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到提出新问题再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创设情境是前提,提出问题是核心,二者有各自独特的价值与作用。文化知识的建构需要情境,但情境必须以“思维”为核心,而思维启于问题,从情境中能否提出揭示数学本质的问题是判断问题情境创设是否合适的依据[8]。当然,数学情境的类型绝不仅仅是现实生活情境,从数学知识体系中衍生出的数学问题也是十分有价值的。(二)重情境轻联系:忽视数学内容、情境内容、学生经验内容三者的融合【情境创设片段二】课件出示自然界、手工艺品、建筑、社会生活中有关圆的美丽图片,请学生欣赏。师:这些图片中都有什么形状?生:圆形。师:你们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的圆形吗?学生回答问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师精心创设了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这一情境却并没有引起学生高涨的热情,其根本原因在于情境的创设没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虽然通过生活情境引入了数学内容,但是接着便脱离情境开始转向对圆的特征的教学,问题情境成了装饰与点缀。学生没有感受到学习该知识的必要性,自然也就提不起兴趣。重情境轻联系,归根结底源于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内容要素及其关系不明确。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经验,忽视了情境与所学数学知识的相关性。 事实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涉及情境内容、学生经验内容和数学内容这三种不同的“内容”[9]。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重这三种内容的融合。具体来说,一方面,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联系,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另一方面,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相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发现的条件等,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三)重创设轻反思:对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通常会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学重难点的实施效果等进行反思总结,但往往忽视了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反思。波斯纳提出的“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不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实际效果等进行反思,那么对问题情境的认识便永远停留在表层,无法进一步深入。重创设轻反思,归根结底源于教师没有深入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对于教师而言,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是课堂中众多环节之一,他们将反思的重点落实到学生上,关注数学知识是否讲解清楚,忽视问题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价值。事实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正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不对问题情境教学课堂进行及时反思,那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便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也达不到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从而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三、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通过对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认识误区及缘由的分析,提出以下策略:(一)创设将数学问题根植于情境的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应将数学问题根植于情境中。数学知识的产生一方面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可以称为数学知识发展的外部需要,另一方面来源于数学自身逻辑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称为数学知识发展的内部需要。教师应在情境中还原数学的本质,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发挥问题情境的价值。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情境创设片段三】师:我们一起来玩抢沙包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沙包,谁先抢到就送给谁。沙包放在这个位置可以吗?(教师拿着沙包走到任意一个位置)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每个人与老师的距离不一样,有人离老师很近,有人离老师很远,不公平。师:那应该把沙包放在哪儿呢?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研究圆的特征做铺垫。学生对沙包位置的思考,实际上便是对圆的本质特征的思考。(二)创设数学内容、学生经验内容与情境内容相融合的问题情境情境是学习数学内容的载体,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问题情境应是数学内容、学生经验内容与情境内容的融合。 首先,情境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体会数学的价值。要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就必须找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应认真分析所教学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找到其已有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不同,从而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其主动探因求源。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由于这部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与枯燥,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老师的爷爷从出生后到2020年2月底才刚好过完第18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老师的爷爷今年多少岁?”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2月的特殊之处,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其次,情境的创设要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情境是可见的、具体的,而数学知识不一定能够直接被学生发现,因此,情境的设计必须与数学知识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整个问题情境中要自然地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问题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应在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等基础上,合理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发现、探索等过程并体会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以及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方法等,获得成功的体验感。(三)注重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反思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时,要关注对问题情境创设效果的反思。及时反思问题情境创设的效果,不仅可以了解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而且对问题情境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感兴趣程度、问题情境的回忆等了解问题情境创设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等情况,了解问题情境创设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通过自我反思、同伴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问题情境的创设效果。情境创设只是一个素材,如何通过情境创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关键。四、小结 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前提,提出问题是核心,解决问题是目标,培养核心素养是关键。教师只有基于对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价值、内容要素等准确把握,才能使问题情境的创设真正做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