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为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为明学校22-23学年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白色菌膜是酵母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B.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C.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繁殖D.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答案】C【解析】【分析】项目果酒制作果醋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菌种类别真核生物原核生物菌种来源葡萄皮上附着的野生酵母菌空气中或人工接种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原理C6H12O6+6O26CO2+6H2O;C6H12O62C2H5OH+2CO2糖源充足: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C2H5OH+O2CH3COOH+H2O发酵条件前期需氧,后期无氧,温度18~25℃一直需氧,温度30~35℃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 ↓果酒 果醋 共同点都是天然的发酵,利用了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代谢产物的作用或直接获取了代谢产物【详解】A、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白色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A错误;B、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果醋发酵,B错误;C、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加快果酒、果醋产生,进而提高发酵速率,发酵产生的果酒、果醋能够抑制杂菌繁殖,C正确;D、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较差,这是因为人工接种的是纯种的菌种,自然发酵时有杂菌的存在,会影响发酵产物的品质,D错误。故选C。2.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的香辛料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需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腐乳坯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的盐要铺薄【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生物;参与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菌,为需氧型生物;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是毛霉,为需氧型微生物。【详解】A、果醋发酵阶段应保持通气,以满足醋酸菌代谢的需要,A错误;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的香辛料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同时可以调味,B正确;C、用自然菌种发酵酿酒时,依赖于葡萄表面的酵母菌,对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高压灭菌会杀死其中的酵母菌,C错误;D、将长满毛霉的腐乳坯放在瓶中加盐时,接近瓶口的盐要铺厚,避免杂菌感染,D错误。故选B。【点睛】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的比较:果酒制作果醋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发酵过程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2O2―→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CH3COOH+H2O温度一般酒精发酵18~25℃,繁殖最适为20℃左右最适为30~35℃气体前期:需氧,后期:无氧需要充足的氧气时间10~12天7~8天3.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10:1)混匀装瓶B.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C.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D.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答案】B【解析】【分析】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为,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泡菜制作中应先加蔬菜,再加盐水,A错误;B、由于乳酸菌的严格厌氧的,因此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B正确;C、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错误;D、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D错误。 故选B。4.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制作果酒、果醋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制作腐乳、泡菜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答案】D【解析】【分析】制作果酒的原理为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制作果醋的原理为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制作腐乳的原理为毛霉等多菌种发酵并调味,制作泡菜的原理为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详解】A、制作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其适宜生长温度是20℃左右;制作果醋的菌种是醋酸菌,其适宜生长温度是30-35℃;制作腐乳的主要菌种是毛霉,其适宜生长温度是15-18℃,因此制作果醋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A错误;B、制作果酒时需先通气使酵母菌有氧呼吸使菌种大量繁殖,后密闭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制作的菌种醋酸菌为严格的好氧菌,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制作腐乳毛霉阶段需要氧气,装瓶后密闭发酵;制作泡菜的乳酸菌要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B错误;C、制作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制作果醋的菌种是醋酸菌,制作腐乳的主要菌种是毛霉,C错误;D、制作果酒的酵母菌和制作腐乳的主要菌种毛霉为真核细胞、制作果醋的醋酸菌为原核细胞,它们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D正确。故选D。5.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腐乳的制作需要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如根霉、酵母、曲霉、毛霉等,这些菌都是真菌②加盐腌制时加盐过多会使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④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 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⑥让豆腐上长出毛霉的最适温度为18-20℃,并保持一定的湿度A.2项B.3项C.4项D.5项【答案】C【解析】 【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利用的菌种有毛霉(主要)、酵母菌、曲霉、青霉等,适宜温度为15℃~18℃,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腐乳制作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杀菌,若腐乳的含量过高,则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详解】①腐乳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有多种,如根霉、酵母、曲霉、毛霉(主要)等,这些菌都是真菌,①正确;②加盐腌制时加盐过多会使腐乳太咸,影响口味;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②错误;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包含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③正确;④卤汤由香辛料和酒组成,一方面调节口味,另一方面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④正确; 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如氨基酸等)且易于消化的物质,⑤正确;⑥毛霉的最适温度为15-18℃,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⑥错误。故选C。6.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pH对酶活性的影响、果胶酶的用量三个实验中,实验变量依次为()A.温度、酶活性、酶用量B.苹果泥用量、pH、果汁量C.反应时间、酶活性、酶用量D.温度、pH、果胶酶用量【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第一步:准确的把握实验的目的,找出自变量;第二步:确定实验的原理;第三步:设置对照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对照方法;第四步: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要根据原理来选择或题干所给的信息来确定);第五步: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时最好能理顺实验思路,设计步骤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第六步: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详解】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PH值;探究果胶酶的用量的实验的自变量为果胶酶的用量,D正确。故选D。 7.如图是以猕猴桃为原料来生产果汁和果酒的流程图。生产果汁时通常添加果胶酶提升果汁的澄清度和出汁率。下列相关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猕猴桃进行榨果汁时充分破碎的目的是让果胶酶与果胶充分接触,使果汁变得更加澄清B.压榨出的果汁需要用果胶酶处理,原理是果胶酶使果汁中果胶最终分解为半乳糖醛酸和果胶酸小分子以增加果汁的出汁率C.制取果胶酶时可以用微生物发酵方法,在果汁中加入95%乙醇,可检测果胶的相对含量D.猕猴桃酒制作时用到的菌种是酵母菌,封装的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使其进行酒精发酵【答案】B【解析】【分析】果胶酶本质上是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果胶酶(具体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水解果胶主要生成β-半乳糖醛酸。果胶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得果汁浑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使得榨取果汁更容易,而且使得果汁变得澄清。【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而酶具有专一性,猕猴桃进行榨果汁时充分破碎的目的是让果胶酶与底物果胶充分接触,瓦解细胞壁,使果汁变得更加澄清,A正确;B、果胶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得果汁浑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使高分子的半乳糖醛酸降解为半乳糖醛酸和果胶酸小分子物质,并且果胶的多糖链也被降解,瓦解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使得榨取果汁更容易,而且使得果汁变得澄清,B错误;C、果胶不溶于乙醇,在水果匀浆中加入95%乙醇使果胶沉淀,可检测果胶的相对含量,C正确;D、酵母菌可以用于果酒的制作菌种,因此猕猴桃酒制作时用到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故封装的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使其进行酒精发酵,D正确。故选B。8.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Ⅰ试管Ⅱ试管Ⅲ某酶2mL2mL2mLpH1077温度40℃40℃60℃反应物2mL2mL2mL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B.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C.一段时间后将试管Ⅰ的pH调为7,该酶可恢复活性D.该酶在作用50min后便失去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性失活。0℃左右,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详解】A、试管Ⅱ和试管Ⅲ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物的含量逐渐减少,说明甲物质对酶没有影响,A错误;B、试管Ⅱ和试管Ⅲ的条件区别为Ⅱ温度是40℃,Ⅲ温度是60℃,由图示结果可以看出,试管Ⅱ反应物彻底分解用的时间比试管Ⅲ反应物彻底分解用的时间短,所以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B正确;C、由图示结果可看出,试管Ⅰ反应物没有被分解,说明pH=10时,该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再将pH调至7后活性不能恢复C错误;D、图中曲线Ⅱ表示在50min后反应物被彻底分解,酶的活性并没有受到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性,考查学生分析图表及识记能力。 9.下列关于加酶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含有酸性脂肪酶B.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C.含纤维素酶洗涤剂可以洗涤印花棉织物D.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相对耐高温的【答案】A【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详解】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A错误;加酶洗衣粉含酶制剂,酶具有高效性,故可以节约洗涤时间、节约用水,B正确;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酶可以使织物更蓬松,有利于洗去污渍,C正确;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了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制作加酶洗衣粉,D正确。故选A。10.下列加酶洗衣粉使用注意事项,叙述正确的是()①蛋白质类织物不能用加蛋白酶的洗衣粉来洗涤②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水温一般在50℃以下③加酶洗衣粉不宜存放太久,加酶洗衣粉有保质期④碱性蛋白酶洗衣粉会分解人体皮肤表面蛋白质,而使人患有过敏性皮质、湿疹等,因此,应避免与这类洗衣粉长时间地接触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详解】①加酶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蛋白酶会水解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类织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①正确;②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酶在高温下会失活,因此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水温一般在50℃以下,②正确;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不宜存放太久,加酶洗衣粉有保质期,③正确; ④碱性蛋白酶洗衣粉会分解人体皮肤表面蛋白质,使人患有过敏性皮质、湿疹等,因此应避免与这类洗衣粉长时间地接触,④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的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的效果好B.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C.加酶洗衣粉中目前最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D.加酶洗衣粉相对普通洗衣粉讲有利于环保【答案】A【解析】【分析】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2、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条件:温度、pH和水量.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的因素: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地、大小、浸泡和洗涤的时间。3、酶作用的特点是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详解】因用途不同,且酶需适宜的条件,故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不一定总比普通洗衣粉好,A错误;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受水温、洗衣粉浓度、洗涤方式、浸泡时间、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B正确;目前加酶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四种,C正确;加酶洗衣粉相对普通洗衣粉讲有利于环保,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加酶洗衣粉和固定化酶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酶的作用特点的识记与理解,试题难度一般。12.下列有关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B.固定化酶技术可固定系列酶,催化系列化学反应C.固定化酶的优点是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重复利用D.固定化细胞的缺点是反应物不易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可能导致反应效率下降【答案】B【解析】 【分析】酵母细胞的固定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且都不会导致酶的活性迅速下降;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时,由于固定化细胞不能与反应物充分接触,因此应采用固定化酶。【详解】A、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A正确;B、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多种酶),B错误;C、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能被反复利用,C正确;D、固定化细胞的缺点是反应物不易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其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D正确。故选B。13.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细胞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先将酵母菌加入蒸馏水中消耗酵母细胞中的有机物B.控制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是整个实验的关键C.固定化酵母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时不需要考虑其他微生物的影响D.用注射器滴加酵母菌和海藻酸钠混合液时要快速滴加至CaCl2溶液中【答案】B【解析】【分析】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酵母细胞的主要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利用蒸馏水使干酵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海藻酸钠、CaCl2溶液的配制(在溶解海藻酸钠溶液的过程中使用小火或间断加热,防止溶液焦糊)→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注意冷却海藻酸钠溶液至室温,防止高温破坏酵母菌的活性)→固定化酵母细胞。【详解】A、实验中需要先利用蒸馏水使干酵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而不是消耗酵母细胞中的有机物,A错误;B、控制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是整个实验的关键,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海藻酸钠浓度偏高,凝胶珠不易成形,B正确;C、如果希望反复使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就需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固定化酵母技术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的,需要考虑其他微生物的影响,C错误;D、向CaCl2溶液中滴加海藻酸钠与酵母细胞混合液时要匀速滴入,不能过快,防止凝胶珠拖尾现象的产生,D错误。故选B。14.将不同pH 的饱和淀粉溶液以一定的速率流经固定化淀粉酶柱,检测流出液中淀粉剩余量,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表不同pH淀粉溶液流经固定化淀粉酶柱后的残留率组别甲乙丙丁戊己庚pH135791113淀粉残留率83%75%62%17%49%92%100%A.测定淀粉残留率时,通常用不加酶的淀粉溶液作为对照实验B.据表分析,固定化淀粉酶柱作用的最适pH范围为7~9C.甲组使用过的固定化酶柱经蒸馏水反复洗涤后可以重复使用于其余各组实验D.减慢庚组淀粉溶液流经酶柱的速率,能降低流出液中淀粉残留率【答案】A【解析】【分析】固定化酶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水溶性酶与非水溶性载体结合,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与直接使用酶相比,除催化效率高、特异性强外,还可反复使用酶;酶的热稳定性一般都不强。【详解】A、测定淀粉残留率时,通常用不加酶的淀粉溶液作为对照实验,通过比较就可得出淀粉反应掉的量的多少,A正确;B、据表分析,pH为7时,淀粉残留率最少,故推测固定化淀粉酶柱作用的最适pH范围为5~9,B错误;C、甲组使用过的固定化酶柱经蒸馏水反复洗涤后不可以重复使用于其余各组实验,因为在此pH下,酶的活性已经下降,并且是不可逆的,C错误;D、庚组在此pH下,淀粉酶已失活,减慢庚组淀粉溶液流经酶柱的速率,不能降低流出液中淀粉残留率,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B.配制CaCl2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C.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使酵母细胞活化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答案】C 【解析】【分析】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分为五个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称取一定量的干酵母菌加入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酵母细胞活化;2、配置CaCl2溶液:称取CaCl2按比例溶解在蒸馏水中;3、配置海藻酸钠溶液:称取一定量的海藻酸钠按比例溶解在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完全溶化;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5、固定化酵母细胞: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溶液滴加到配置好的CaCl2溶液中。【详解】A、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将凝胶珠在CaCl2溶液浸泡30min左右,不能即刻取出,A错误;B、CaCl2是无机盐,易溶于水,溶解时不需要加热,B错误;C、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使酵母细胞活化,C正确;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不易成形,凝胶珠易呈蝌蚪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时包埋的酵母细胞少,凝胶珠呈白色,D错误。故选C。16.某同学欲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进行葡萄糖发酵的装置(a是固定化酵母细胞,b是反应柱,c是分布着小孔的筛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X溶液应用无菌水配制B.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尽量贴近液面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C.用水浴加热使海藻酸钠缓慢溶解,待其冷却到室温后用于包埋细胞D.图2装置中的长导管主要是排出CO2,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反应柱【答案】D【解析】 【分析】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置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置;(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详解】A、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CaCl2溶液用蒸馏水配制,A错误;B、注射器(或滴管)出口应与液面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B错误;C、在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中,应该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使海藻酸钠缓慢溶解;C错误;D、图2装置中的长导管主要用于排出CO2,并能防止空气中杂菌进入反应柱,D正确。故选D。17.酶制剂、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的肠溶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但嚼服后会失去疗效B.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常用方法是物理吸附法,这种方法对酵母细胞活性影响最小C.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发酵液浓度越高越好【答案】A【解析】【分析】1、酶制剂是指酶经过提纯、加工后,成为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主要用于催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具有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降低能耗、减少化学污染等特点,其应用领域遍布食品、纺织、饲料、洗剂剂、造纸、皮革、医药以及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指将酶和细胞固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利用固定的酶及细胞内的多种酶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详解】A、肠溶多酶片外面有保护层,要到肠道中溶解将内部消化酶释放,促进消化;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嚼服破坏了保护层,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或者在胃部的强酸环境下失活,A正确;B、固定化酵母细胞,因细胞体积较大不适用于物理吸附法,适用于包埋法,B错误;C、与固定化酶相比,固定化细胞的优势为利用细胞内多种酶催化一系列化学反应,C错误;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发酵液浓度升高,催化效率升高,如果发酵液浓度过高,会使酵母菌细胞失水,影响细胞活性甚至死亡,D错误。故选A。18.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可根据原料的不同特点来确定B.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无挥发性的芳香油携带出来C.萃取法提取植物芳香油原理是芳香油可溶解于有机溶剂 D.压榨法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原理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详解】A、根据植物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以用萃取法提取;根据植物芳香油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的特点,可以用蒸馏法提取,故不同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可根据原料的不同特点来确定,A正确;B、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B错误;C、萃取法提取植物芳香油,是将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方法,故原理是利用芳香油易溶解于有机溶剂的特点,C正确;D、在植物材料中芳香油含量较多时,可采用压榨法提取,原理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D正确。故选B。19.下列关于植物芳香油提取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蒸馏法和萃取法都需要水浴加热B.压榨法适用于易焦糊原料中精油的提取,如柑橘、柠檬等C.可以用萃取法提取干玫瑰花中的玫瑰精油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精油、薄荷精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常用的提取方法有萃取法、蒸馏法和压榨法;蒸馏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适用于提取挥发性强的芳香油;压榨法,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萃取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不同的原料应用不同的方法来提取。【详解】A、蒸馏法不需要水浴加热,萃取法需要水浴加热,以防止萃取剂受热发生爆炸,A错误;B、压榨法适用于易焦糊、有效成分易水解的原料提取,如柑橘、柠檬等原料需要用该方法,B正确; C、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萃取法提取干玫瑰花中的玫瑰精油,C正确;D、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精油、薄荷精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D正确。故选A。20.下列有关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叙述正确的是()A.得到的油水混合物中水层在上,油层在下B.玫瑰花精油主要由柠檬烯组成,具有较强的挥发性C.萃取法的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D.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下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详解】A、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这是因为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水层在下,油层在上,A错误;B、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这是因为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玫瑰花精油主要由柠檬烯组成,具有较强的挥发性,B正确;C、萃取法一般适宜用于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的芳香油,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C错误;D、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不能溶解芳香油,先把芳香油蒸发形成油水混合物,再冷却得到芳香油,D错误。故选B。21.玫瑰精油素有“液体黄金”之称,下面是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B.①和②操作要求分别加入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钠C.③操作是萃取,以除去固体硫酸钠D.该实验流程也可用于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答案】C【解析】【分析】1、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玫瑰精油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提取流程为:①在开花的盛期(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质量比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②在水蒸气蒸馏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乳白色(颜色)的乳浊液;③向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静置,出现油水分层;④用分液漏斗将其两层分开,得到油层;⑤向油层中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吸水,静置约12h,过滤得到的液体为玫瑰油。2、结合以上2的分析可知:题图是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图,其中A是水蒸气蒸馏,①是加入氯化钠,②是加入无水硫酸钠,③是过滤。【详解】A、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故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A正确;B、①是加入氯化钠出现油水分层,②是加入无水硫酸钠吸水,B正确;C、③是过滤,C错误;D、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相同,该实验流程也可用于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D正确。故选C。22.下列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蒸馏温度高,水和玫瑰精油挥发得就容易,所以在高温下蒸馏效果好一些B.为了充分蒸馏玫瑰精油,应该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C.在乳浊液分层的时候,为了有利于水和油层的分开,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D.水和油层分开后,应在初提取的玫瑰精油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分,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精油【答案】A【解析】 【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易挥发,能够随水蒸气一同蒸馏,适合采用蒸馏法提取。【详解】A、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玫瑰精油的品质就比较差,A错误;B、为防止高温条件下,玫瑰精油分解,所以为提高玫瑰精油的品质,需要在较低温度延长蒸馏时间,B正确;C、在乳浊液分离的时候,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增加盐的浓度,有利于水和油层分开,C正确;D、水和油层分开后,为除去精油中的少量水分,应在初提取的玫瑰精油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精油,D正确。故选A。23.下列关于玫瑰精油提取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装置为萃取装置,其中玫瑰花瓣和清水的质量比为1:4B.图中2为进水口,3为出水口C.收集后的液体是油水混合物,需要加入氯化钠,促进水、油分离D.使用装置时,由于原料在水中,不易产生原料焦糊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所以玫瑰精油的提取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据图分析,图示为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装置,1表示温度计,2表示出水口,3表示进水口。【详解】本装置为蒸馏装置,其中玫瑰花瓣和清水的质量比为1:4,A错误;图中2为出水口,3为进水口,B错误;该装置中收集到的产物为油水混合物,需要加入氯化钠,促进水、油分离,C正确;使用该装置时,由于原料在水中,易产生原料焦糊问题,D错误。24.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①→漂洗→②→③→④→再次过滤→橘皮油A.步骤①为石灰水浸泡,石灰水能够破坏细胞结构B.步骤②为压榨,需加入NaCl使橘皮精油与水分离C.步骤③为过滤,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 D.步骤④为静置,需在5~10℃下静置5~7d,使杂质沉淀【答案】B【解析】【分析】1、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其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一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2、采用压榨法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时,由于橘皮中含有果胶和果蜡,直接压榨容易滑脱,使出油率低,而石灰水呈弱碱性,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因此为了提高橘皮的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用石灰水浸泡。【详解】A、步骤①为石灰水浸泡,石灰水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A正确;B、步骤②为压榨,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pH至7~8,B错误;C、步骤③为过滤,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C正确;D、步骤④为静置,需在5~10℃下静置5~7d,使杂质沉淀,D正确;故选B。25.胡萝卜素可作为药品和食品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不菲。下列有关胡萝卜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分子β-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被氧化成两分子维生素AB.可以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提取到天然的β-胡萝卜素C.粉碎胡萝卜后,干燥的时间和温度需适宜D.高等植物体内含有胡萝卜素的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胡萝卜素可分解生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主要从胡萝卜中提取。【详解】A、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可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A正确;B、工业生产上,胡萝卜素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提取,B正确;C、因为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因此在胡萝卜颗粒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温度和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C正确;D、不是所有含胡萝卜素的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胡萝卜的根细胞,D错误。故选D。 26.下列关于提取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胡萝卜素可根据其分子式中氮氮双键的数目分为α、β、γ三类B.胡萝卜素可以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C而引起的各种疾病C.胡萝卜素微溶于乙醇和丙酮,但它们是水不溶性有机溶剂,因此不能作萃取剂D.一般来说,胡萝卜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萃取效果好【答案】D【解析】【分析】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一般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详解】A、根据碳碳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a、β、γ三类,胡萝卜素没有氮元素,A错误;B、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辅助治疗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疾病,如夜盲症、干皮病等,B错误;C、胡萝卜素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而丙酮是水溶性有机溶剂,因而不适合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C错误;D、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D正确。故选D。27.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首先要将原料干燥、粉碎,其目的主要是()A.胡萝卜太大,不能放入烧瓶中B.整个胡萝卜不能溶于有机溶剂C.脱水,使原料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D.减少萃取的时间,从而提高效率【答案】C【解析】【分析】胡萝卜素为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脂溶性有机溶剂。常采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尿素-胡萝卜素。【详解】原料的颗粒大小和含水量影响萃取的效率,将原料干燥、粉碎的目的是脱水,使原料与有机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C正确,ABD错误。故选C。28.过滤是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样品处理时要用滤纸过滤,目的是除去脂溶性沉淀层B.橘皮压榨液第一次用普通布袋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物和残渣C.橘皮压榨液第二次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Na2SO4D.胡萝卜素在萃取后要进行过滤,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蛋白质的分离和提取、橘皮精油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实验中的过滤步骤,考生通过识记理解各个实验过滤的作用,即可分析作答。【详解】A.血红蛋白样品处理时要用滤纸过滤,目的是除去脂溶性沉淀层,A正确;B.橘皮压榨液第一次用普通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B正确;C.橘皮压榨液第二次用分液漏斗过滤,目的是除去固体Na2SO4,C错误;D.胡萝卜素在萃取后要进行过滤,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D正确。故选C。29.下图是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及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玻璃盖,⑥是层析液,玻璃盖能防止层析液挥发B.③是滤纸,圆筒状的滤纸边缘相互接触会影响样品中色素扩散的速度C.该示意图中,标准样品和萃取样品均有两个样点,遵循了平行重复原则D.该示意图中,b的种类越多,萃取样品中—胡萝卜素的纯度越高【答案】D【解析】【分析】1、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最适宜作胡萝卜素萃取剂的是石油醚。实验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 2、胡萝卜素鉴定的方法一般采用纸层析法,其基线一般距底边2cm。点样时,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滤纸都要干燥。A、B、C、D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在图中的层析谱中有β-胡萝卜素、其他色素和杂质,该层析的目的是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详解】A、由图可知,①是玻璃盖,②是色谱容器,⑥是层析液,玻璃盖能防止层析液挥发,A正确;B、③是滤纸,圆筒状的滤纸边缘不能接触,否则会影响a处各样品扩散的速度,B正确;C、标准样品和萃取样品均有两个样点,遵循了平行重复原则,减少了误差,使实验结果更科学,C正确;D、b代表的物质是其他色素和杂质,b的种类越多,萃取样品中β—胡萝卜素的纯度越低,D错误。故选D。30.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依据的原理不包括( )A.分子的形状和大小B.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吸附性质C.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D.蛋白质分子的组成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不同蛋白质的方法有:根据配体特异性的分离方法-亲和色谱法,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别的分离方法包括透析法和凝胶色谱法等,根据蛋白质带电性质和电荷多少进行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有电泳法、离子交换法,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有蛋白质的盐析、等电点沉淀法和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详解】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可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依据的原理有: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吸附性质、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和蛋白质分子的溶解度等,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相同,都是主要由C、H、O、N等组成,D错误,ABC正确。故选D。31.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A.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B.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C.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D.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答案】A【解析】 【分析】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除了可在凝胶颗粒间隙中扩散外,还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即进入凝胶相内,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和扩散,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中等分子的后流出,分子最小的最后流出。【详解】在凝胶小球的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通道,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32.下面关于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到凝胶颗粒内部B.层析柱中最后洗脱出来的是分子质量最大的蛋白质C.红细胞的洗涤效果与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密切相关D.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可通过电泳法鉴定【答案】B【解析】【分析】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详解】A、凝胶是一些具有多孔的微小球体,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可以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A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故最后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蛋白质,B错误;C、红细胞的洗涤效果与洗涤次数、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有关,C正确;D、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可以采用电泳法,D正确。故选B。 33.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一定的pH下,多肽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会带上正电或负电B.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分离的血红蛋白进行纯度的鉴定C.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两种常用的电泳方法D.由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得到的蛋白质具有相应的生物活性【答案】D【解析】【分析】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详解】A、多肽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A正确;B、SDS消除了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加入SDS可以使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因此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分离的血红蛋白进行纯度的鉴定,B正确;C、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两种常用的电泳方法,都属于凝胶电泳,C正确;D、SDS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由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得到的蛋白质不具有生物活性,D错误。故选D。34.下列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样品的处理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B.红细胞洗涤使用5倍体积的蒸馏水,直到离心后上清液不呈现红色为止C.利用0.9%的NaCl对血红蛋白溶液的透析12小时,可以去除小分子杂质D.在凝胶柱中加入蛋白样品后即可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答案】A【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②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③分离血红蛋白(中速长时间离心)。(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A、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的样品处理阶段包括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血红蛋白溶液,A正确;B、红细胞洗涤应使用5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直到离心后上清液不呈现黄色为止,B错误; C、利用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对血红蛋白溶液透析12小时,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C错误;D、在凝胶柱中加入蛋白质样品后,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才能连接缓冲溶液洗脱瓶进行洗脱和收集样品,D错误。故选A。35.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A.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B.血红蛋白是一种两性物质,需要酸中和C.防止血红蛋白被O2氧化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1、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磷酸缓冲液(pH为7.0)能够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的生理环境,保持体外的pH和体内的一致。【详解】A、磷酸缓冲液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A错误;B、血红蛋白是一种碱性物质,在内环境中能维持稳定结构,磷酸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pH相对稳定,B错误;C、血红蛋白分子内部存在一个疏水区域,保证了血红色二价铁不会被氧化。机理如下:当结合氧气时会发生暂时性电子重排,氧被释放后铁仍处于亚铁态(二价铁),能与另一氧气分子结合,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维持pH稳定,C错误;D、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pH相对稳定,防止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36.下列关于提取和分离猪血红蛋白实验的操作及其对应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防止红细胞破裂B.蒸馏水和甲苯处理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C.将透析袋放入生理盐水中透析——保持血红蛋白活性D.磷酸缓冲液洗脱——利于血红蛋白在凝胶柱中移动【答案】C【解析】 【分析】分离、提取血红蛋白一般分为四个步骤: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其中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和透析。红细胞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用生理盐水洗涤。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用磷酸缓冲液对分离后的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对其进一步纯化。【详解】A、生理盐水的浓度与红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相当,在生理盐水中,红细胞能维持正常的形态,因此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可以防止红细胞破裂,A正确;B、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需加入蒸馏水和40%甲苯,再在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10min,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B正确;C、将盛有血红蛋白溶液的透析袋放入一定浓度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C错误;D、磷酸缓冲液可维持血红蛋白的正常特性,用磷酸缓冲液洗脱,有利于血红蛋白在凝胶柱中移动,D正确。故选C。37.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透析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透析液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B.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按照“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的顺序进行C.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一些杂蛋白,所用试剂为生理盐水D.释放血红蛋白所用的试剂为蒸馏水和柠檬酸钠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A、红蛋白溶液的粗分离采用的方法是透析,即将集的血红蛋白溶液放在透析袋中进行透析,去掉分子量较小的杂质,A正确;B、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程序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B正确;C、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一些杂蛋白,所用试剂为生理盐水,C正确;D、血红蛋白的释放所用的试剂为蒸馏水和甲苯,D错误。故选D。38.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A.甲苯层、血红蛋白、脂溶性物质沉淀层、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B.甲苯层、脂溶性物质沉淀层、血红蛋白、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C.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血红蛋白、甲苯层、脂溶性物质沉淀层D.甲苯层、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血红蛋白、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答案】B【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故选B。39.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柱的操作,不合理的是()A.为了阻止凝胶漏出,柱底部橡皮塞的凹穴上应覆盖尼龙网,再用尼龙纱包好B.为了加速膨胀,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用沸水浴加热,逐渐升温至接近沸腾C.为了避免产生气泡,应关闭色谱柱下端出口,将凝胶悬浮液缓慢倒入色谱柱内D.为了使凝胶装填紧密,色谱柱装填完毕后,需要用磷酸缓冲液洗涤平衡12h【答案】C【解析】【分析】凝胶柱色谱的支持物是多孔凝胶,当不同分子流经凝胶色谱柱时,每个分子不仅是向下移动,而且还在做无定向的扩散运动。分子直径比凝胶孔径大的蛋白质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只能通过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这样的分子是随溶剂一起移动而分子直径比凝胶孔径小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自由进入凝胶颗的,故此最先流出柱外。【详解】A、为了阻止凝胶漏出,柱底部橡皮塞的凹穴上应覆盖尼龙网,再用大小合适的尼龙纱包好,A正确;B、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用沸水浴加热,逐渐升温至接近沸腾,可以加速色谱柱的膨胀,B正确;C、为了避免产生气泡,在与色谱柱下端连接的尼龙管打开的情况下,将凝胶悬浮液一次性缓慢倒入色谱柱内,装填时可轻轻敲动色谱柱,使凝胶装填均匀,C错误;D、为了使凝胶装填紧密,色谱柱装填完毕后,立即连接缓冲液洗脱瓶,在约50cm高的操作压下,用3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7.0)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h,D正确。故选C。 40.分别将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再分别将透析袋至于A、B两支试管中并加入等量蒸馏水。装置静置12h后,A组在蒸馏水中加入适量碘-碘化钾溶液,B组加入本尼迪特试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试管透析袋外溶液将变蓝B.B试管透析袋外将出现红黄色沉淀C.A试管透析袋中淀粉分子含量将变少D.B试管透析袋中葡萄糖分子含量将变少【答案】D【解析】【分析】1、透析袋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又名玻璃纸)制成的,具有半透性,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入,而大分子保留在袋内。2、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3、可溶性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在热水浴条件下氧化,生成红黄色沉淀(氧化亚铜)。详解】A、透析袋不能透过大分子物质,所以A试管透析袋外溶液中无淀粉溶液,A试管透析袋外溶液不会变蓝,A错误;B、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所以B试管透析袋外不会出现红黄色沉淀,B错误;C、透析袋不能透过大分子物质,所以A试管透析袋中淀粉分子含量将不变,C错误;D、透析袋能透过小分子物质,所以B试管透析袋中葡萄糖分子含量将变少,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41.下图是利用山楂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发酵主要利用酵母菌的__________呼吸,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____________。下图表示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白砂糖的添加量为____________左右最为合理。 (3)醋酸发酵前,需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发酵好的山楂果醋在80°C左右的温度下热处理8〜10min,目的是____________,以及防止杂菌污染。【答案】①.无氧②.酵母菌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③.碳源④.15%⑤.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发酵⑥.防止醋酸菌继续发酵(或杀死醋酸菌,或防止果醋的营养物质被破坏)【解析】【分析】【详解】(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可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为真核细胞,醋酸菌为原核细胞,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是酵母菌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2)糖类是生物主要的能源物质,白砂糖组成元素为C、H、O,可以为酵母菌提供碳源、能源。据图可知,酒精含量达到最高值时的最小白砂糖添加量为15%,此时的白砂糖浓度既有利于酒精的产生,也可以避免物质的浪费。(3)酒精发酵后得到的果酒浓度过高,对醋酸菌的生长不利,会抑制醋酸菌的发酵,因此醋酸发酵前需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4)将发酵好的山楂果醋在80°C左右的温度下热处理8〜10min,可以杀死醋酸菌,防止醋酸菌继续发酵,破坏果醋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可以防止杂菌污染。【点睛】42.某研究小组从泡菜浸泡液中分离出两种不同的乳酸菌(植物乳酸杆菌和布氏乳酸杆菌),并探究接种不同乳酸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请回答问题。 (1)泡菜发酵过程中,分析图中第1~2天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第2~5天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2)制作果酒时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_____等物质。(3)泡菜制作和果醋制作的最终产物是_____(填“单一”或“多种”)组分。【答案】(1)①.细菌大量繁殖,将泡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②.乳酸菌分解亚硝酸盐,乳酸含量增加,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2)①.酵母菌②.蛋白酶和脂肪酶(3)多种【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快,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小问1详解】泡菜发酵过程中,由于蔬菜表面带有微生物,腌制初期不抗酸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将泡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此图中第1~2天亚硝酸盐含量升高;乳酸菌分解亚硝酸盐,同时乳酸含量增加(pH值下降),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因此第2~5天亚硝酸盐含量减少。【小问2详解】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物质,其中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的肽。【小问3详解】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果醋、泡菜利用的都是天然存在的菌种,均不需要灭菌操作,最终发酵产物都不是单一组分,即泡菜制作和果醋制作的最终产物是多种组分。43.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某同学通过实验比较了几种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实验结果见下表。 加酶洗衣粉A加酶洗衣粉B加酶洗衣粉C无酶洗衣粉(对照)血渍++++++++油渍++++++++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加酶洗衣粉A中添加的酶是__________;加酶洗衣粉B中添加的酶是__________;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是__________。(2)表中不宜用于洗涤蚕丝织物的洗衣粉有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3)相对于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关于酶的应用,除上面提到的加酶洗衣粉外,固定化酶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如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已经用于高果糖浆生产。固定化酶技术是指___________。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优点是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答案】①.蛋白酶②.脂肪酶③.蛋白酶和脂肪酶④.加酶洗衣粉A和加酶洗衣粉C⑤.蚕丝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会被蛋白酶催化水解⑥.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溶于水,从而将污渍与洗涤物分开⑦.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⑧.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以被反复利用,可降低生产成本(或产物容易分离,可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或固定化酶稳定性好,可持续发挥作用)【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详解】(1)从表格中信息可知,加酶洗衣粉A对血渍的洗涤效果比对照组的无酶洗衣粉效果好,而血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加酶洗衣粉A中添加的酶是蛋白酶,同理,加酶洗衣粉B中添加的酶是脂肪酶;加酶洗衣粉C对血渍和油渍的洗涤效果比无酶洗衣粉好,油渍中有脂肪,因此,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2)蚕丝织物中有蛋白质,因此,表中不宜用于洗涤蚕丝织物的洗衣粉有加酶洗衣粉A、加酶洗衣粉C,原因是蚕丝织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会被蛋白酶催化水解。(3)据分析可知,相对于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好的原因是: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溶于水,从而将污渍与洗涤物分开。 (4)固定化酶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所以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所以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优点是:降低生产成本(或产物容易分离,可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或固定化酶稳定性好,可持续发挥作用)。【点睛】本题考查加酶洗衣粉、酶的固定化相关知识点,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去污原理的异同,以及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实例和优点。44.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如下,回答相关问题: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1)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_____状态。(2)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此步的操作应采用_____加热,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防止_____。(3)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和酵母混合,原因是_____。(4)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_____。(5)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出现的原因是_____。(6)固定化酵母细胞的优点是_____。(7)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答案】(1)正常的生活(2)①.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②.发生焦糊现象(3)高温会导致酵母菌细胞死亡(4)使胶体聚沉形成稳定的凝胶珠结构(5)海凝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菌细胞数目会偏少(6)固定的是一系列、多种酶;酶在细胞内的稳定性高,完整细胞固定化后酶的活性损失少;成本低,操作简单(7)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解析】【分析】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能反复利用,易与产品分离,提高产品的品质。固定化酵母细胞一般采用包埋法,能固定一系列酶。【小问1详解】酵母菌在缺水状态下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加入蒸馏水使得酵母菌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小问2详解】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成败的关键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以便于形成凝胶珠,熔解海藻酸钠时应注意小火或间断加热,防止海藻酸钠焦糊。【小问3详解】 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菌溶液混合时,若海藻酸钠尚未冷却至室温,则可能导致高温杀死酵母菌,大大降低后续发酵效果。【小问4详解】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以便Ca2+与Na+充分交换,使胶体聚沉形成稳定的凝胶珠结构。【小问5详解】制备好凝胶珠之后,观察形成的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这是由于海藻酸浓度浓度过低造成的。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重新实验。【小问6详解】固定化酵母细胞固定的是完整的酵母菌,能固定细胞内的一系列多种酶;酶在酵母细胞内的稳定性较高,完整细胞固定化后酶的活性损失少;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技术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小问7详解】题图中固定化酵母细胞采用的是包埋法,但制备固定化酶不宜用包埋法,因为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制备固定化酶常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45.漆树种子中的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溶剂)可开发为食用油或转化为生物柴油。目前常用有机溶剂萃取漆树种子油脂,其过程为:漆树种子→粉碎→加溶剂→水浴加热→溶剂不断回流提取→蒸发溶剂→收集油脂。回答下列问题:(1)在提取油脂时,最好选用_____(填“自然晾干”或“新鲜”)的漆树种子,不宜选用另一种的原因是_____。(2)粉碎漆树种子的目的是_____。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3)利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对油脂的萃取率和某些重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项目萃取率酸值丙酮23.72%8.26石油醚26.35%7.96乙醚25.30%8.12注:萃取率大,说明油脂的溶解度高;酸值高,说明油脂品质差。实验结果表明,用_____作为萃取剂较为合理,理由是_____。(4)萃取过程中,影响萃取的因素除漆树种子和溶剂外,还有_____ (写出两点即可)。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_____装置。【答案】(1)①.自然晾干②.新鲜种子中含水量高,会影响萃取率(2)①.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接触,提高萃取效率②.萃取剂使有机物溶剂,而有机溶剂一般是易燃物,直接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3)①.石油醚②.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萃取率较高,可得到较多的油脂,酸值最小,即油脂品质较高(4)①.萃取温度(水浴温度)、萃取时间等②.蒸馏 【解析】【分析】1.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2.石油醚经常被用作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萃取剂的原因是具有较高的沸点、萃取效率高、毒性很小。萃取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有机溶剂用明火直接加热易爆炸。【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提取漆树种子中的油脂使用的是萃取法,由于油脂不溶于水,新鲜种子中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从而降低对油脂的提取效果,所以应选择自然晾干的漆树种子。【小问2详解】粉碎漆树种子有利于原料和溶剂的充分接触,提高萃取的效率,故需要粉碎漆树种子。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应采用水浴加热,因为有机溶剂一般是易燃物,直接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小问3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石油醚作为萃取溶剂较为合理,因为其萃取率较高,可得到较多的油脂,且酸值最小,说明油脂品质较高。【小问4详解】萃取过程中,漆树种子、溶剂、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均会影响萃取。萃取液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进行。46.猪、牛、羊或其它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可以选用这些动物的血液为实验材料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装置和操作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图甲代表其中的_____。图乙代表向凝胶色谱柱中加样的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2)对样品处理时,释放血红蛋白的操作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然后加入40%体积的_____,作用是_____。(3)凝胶色谱柱法可以对提取的血红蛋白进行纯化,在对色谱柱填料进行处理时,为了加速凝胶的膨胀,可以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用_____进行加热,这种方法不但节约时间,而且能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排出胶粒内的_____。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区带在洗脱过程中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4)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①凝胶色谱法是根据_____分离蛋白质的方法。②SDS的作用是_____,从而加入SDS可以使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_____。【答案】(1)①.粗分离②.②③④①(2)①.使红细胞吸水涨破②.甲苯③.溶解细胞膜,加速红细胞的破裂(3)①.沸水浴②.空气③.均匀一致地移动(4)①.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②.SDS所带负电荷量远远超过蛋白质原有电荷量③.分子的大小【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②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③分离血红蛋白(中速长时间离心)。(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小问1详解】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图甲所示采用的方法是透析,属于蛋白质的粗分离步骤,该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图乙代表向凝胶色谱柱中加样的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调整凝胶面)→③加样处理→④加缓冲液→①洗脱。【小问2详解】血红蛋白释放的原理是红细胞吸水涨破,在对样品处理时,应加入蒸馏水,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血红蛋白溶液,同时加入40%体积的甲苯,甲苯能溶解细胞膜,加速红细胞的破裂,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其中的血红蛋白。【小问3详解】对血红蛋白进行纯化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柱法,使用该方法之前需要制备凝胶色谱柱,在对色谱柱填料进行处理时,可以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用沸水浴中进行加热,能加速凝胶的膨胀,缩短膨胀时间,同时,沸水浴还能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排出胶粒内的空气。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如果红色区带在洗脱过程中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这是衡量色谱柱是否装填成功的标志。【小问4详解】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路径更短,更早被洗脱出来,故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可以将样品进一步纯化。SDS可以使蛋白质完全变性,解聚成单条肽链,另外SDS所带负电荷量远远超过蛋白质原有电荷量,能消除蛋白质本身所带的电荷对其迁移的影响,从而使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