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南实2021级4月月考测试试题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选择好的新鲜葡萄进行反复冲洗,清除果皮上的所有杂菌B.先去枝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枝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C.最好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灭菌处理,有效防止杂菌污染D.发酵瓶内应留约1/3空间,避免酵母菌过早进行酒精发酵【答案】D【解析】【分析】1、果酒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4)发酵: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方法: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③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④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详解】A、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菌种是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因此清洗葡萄时不能反复清洗,以防止菌种流失,A错误;B、选择新鲜的葡萄,为防止污染,榨汁前应先冲洗,再去枝梗,B错误;C、有葡萄汁的发酵瓶含有酵母菌,不能进行高压灭菌处理,C错误;D、发酵瓶要留有1/3的空间,有利于发酵初期为酵母菌繁殖提供氧气,避免酵母菌过早进行酒精发酵,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变酸的葡萄酒表面获得的菌膜中,可以分离出醋酸菌B.醋酸菌是兼性厌氧菌,在制作过程的后期要密闭发酵瓶C.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D.当氧气不足时,醋酸菌能将糖源直接氧化为醋酸【答案】A 【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详解】A、变酸的葡萄酒表面菌膜中含有醋酸菌,从变酸的葡萄酒表面获得的菌膜中,可以分离出醋酸菌,A正确;B、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B错误;C、在果醋制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发酵温度在30~35℃,C错误;D、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错误。故选A。3.关于泡菜、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泡菜和果酒需要全程无氧环境,制作果醋需要通入氧气B.泡菜、果酒的制作过程中,蔬菜和水果都要充分的消毒C.制作果醋所需要的温度比制作果酒所需要的温度高D.制作果酒和果醋所需要的酶部分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答案】C【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3、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制作泡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所以制作泡菜的过程须全程持续保持无氧环境,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要先通过有氧呼吸大量增殖,之后需保持无氧条件进行酒精发酵,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好氧菌,制作果醋需要有氧环境,A错误;B、制作泡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泡菜、果酒的制作过程中蔬菜和水果都不需要充分消毒,但需要对容器进行消毒,B错误;C、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发酵温度是18~25℃,果醋制作过程中的发酵温度是30~35℃,制作果醋所需要的温度比制作果酒所需要的温度高,C正确;D、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要先通过有氧呼吸大量增殖,之后需保持无氧条件进行酒精发酵,因此制作果酒的酶部分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参与果醋制作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D错误。故选C。4.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豆、小麦、麦麸为米曲霉大量增殖提供了充足的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B.米曲霉发酵过程不断搅拌有利于其通过无氧呼吸快速增殖C.在发酵池中需加入抗生素才能保证酱油质量D.酱油的制作是米曲霉、酵母菌等代谢类型不同的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详解】A、大豆、小麦、麦麸为米曲霉大量增殖提供了充足的碳源、氮源,A错误;B、米曲霉发酵过程不断搅拌有利于其通过有氧呼吸快速增殖,B错误;C、抗生素会抑制细菌增殖,发酵池中不能加入抗生素,C错误;D、酱油的制作是米曲霉、酵母菌等代谢类型不同的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5.机体的尿酸含量过高,会导致痛风。2021年7月,中国科研人员首次从浆水(一道传统名菜)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具有较强尿酸降解能力的乳酸杆菌—JL—3益生菌。该菌可以在小鼠肠道内生存繁殖,能有效改善模型小鼠的高尿酸血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浆水中的JL—3益生菌可以用于制作腐乳B.JL—3益生菌是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好氧细菌C.长期食用含JL—3益生菌的浆水可治愈痛风D.发酵时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氧气、菌种等【答案】D【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JL-3益生菌是乳酸杆菌,而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是毛霉,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JL-3益生菌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从浆水(一道传统名菜)中筛选分离出的,其并不一定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且乳酸杆菌是厌氧菌,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JL-3益生菌具有较强尿酸降解能力,能有效改善模型小鼠的高尿酸血症,但是否能够长期服用,且能否治愈痛风还需要进一步验证,C错误;D、发酵时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氧气、菌种等,D正确。故选D。6.下列消毒或灭菌的方法正确的是()A.接种环——酒精消毒B.牛奶——巴氏消毒C.接种环——高压蒸汽灭菌D.培养基——干热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详解】AC、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AC错误;B、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因此属于巴氏消毒法,B正确;D、培养基应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处理,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果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果胶酶是专一分解果胶的一种酶,即果胶分解酶B.果胶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C.果胶酶能够分解植物细胞壁的所有成分D.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答案】D【解析】【分析】1、果胶:(1)作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2)成分: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3)特点: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2、果胶酶:(1)作用:催化水解果胶;(2)组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详解】A、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A错误;B、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C、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果胶酶能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不能分解纤维素,C错误;D、产生果胶酶的生物有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D正确。故选D。8.红细胞破裂离心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A.血红蛋白、甲苯层、脂类物质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B.甲苯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血红蛋白、脂类物质层C.甲苯层、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细胞破碎物沉淀层D.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答案】C 【解析】【分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红细胞破碎物沉淀层)。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9.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缓冲溶液能抵制外界大量的酸或碱对溶液的影响,使pH不再变化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凝胶色谱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都要用到缓冲溶液【答案】A【解析】【分析】缓冲物质指能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的pH值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时保持恒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一种物质.弱酸和与其对应的弱酸盐(或弱碱和与其相对应的弱碱盐)可以形成一对缓冲对,当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碱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当溶液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酸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详解】A、缓冲溶液通常是由一或两种化合物(缓冲剂)溶解于水中制得,能够抵制外界的一定量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相对稳定,A错误;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可缓冲一定量的酸或碱引起的pH变化,B正确;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C正确;D、凝胶色谱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中都要用到缓冲溶液,因为缓冲溶液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相关分子的结构稳定,D正确。故选A。10.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洗涤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和透析过程,分别使用了下列哪些试剂()①甲苯②蒸馏水③生理盐水④磷酸缓冲液⑤柠檬酸钠A.①、④⑤、③B.③、①②、④C.②①、③、⑤D.②、①③、④【答案】B 【解析】【分析】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常常选用凝胶色谱法进行分离,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2、血红蛋白的提取分离步骤(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采集的血样要及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分离红细胞,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缓慢搅拌10min,低速短时间离心,如此重复洗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②血红蛋白的释放:在蒸馏水和甲苯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注:加入蒸馏水后红细胞液体积与原血液体积要相同。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第一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之溶性沉淀层,于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后,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②透析:取1mL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放入盛有300mL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关闭出口→加入蛋白质样品:用吸管将透析后的样品沿管壁环绕移动加到色谱柱的顶端。加样后,打开下端出口,使样品渗入凝胶床内,等样品完全渗入凝胶层后,关闭出口→调节缓冲液面:加入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到适当高度→洗脱:连接缓冲液洗脱瓶,打开下端出口,进行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在血红蛋白样品处理和粗分离中需要用到很多试剂,在红细胞的洗涤中需要用到③生理盐水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在血红蛋白的释放过程中需用到②蒸馏水和①甲苯,目的是使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在透析过程中需要将透析袋放入200mol/L的④磷酸缓冲液中,B正确。故选B。11.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有害微生物B.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消毒等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答案】A【解析】【分析】消毒指的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灭菌指的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详解】A、灭菌是杀死一切微生物,A错误;B、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消毒等,B正确;C、接种环用灼烧灭菌,C正确;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D正确。故选A。12.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微生物营养需求和培养基的组成和功能,确定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提示进行判断。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以CO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还必须提供氮源、水、无机盐。【详解】A、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氮源,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B、该碳源是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B错误;C、无机盐是微生物生长繁殖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D、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D正确。故选B。【点睛】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则色素分离的起点不同步,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A正确;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微生物,通入空气后密封会导致醋酸菌死亡,不能产生醋酸,B错误;胡萝卜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低于石油醚,故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C正确;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课本实验的操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下列关于物质提取、纯化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不同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B.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C.不能选用猪、牛、羊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D.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答案】C【解析】【分析】1、原理: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2、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4、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5、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电泳法是利用待测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和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或鉴定。 【详解】A、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不同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A正确;B、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B正确;C、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内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常常选用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C错误;D、透析的原理是小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因此,利用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杂质,D正确。故选C。15.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共有的操作是()A.蒸馏B.压榨C.萃取D.分液【答案】D【解析】【详解】A、提取玫瑰精油通常用蒸馏法,实验流程中有蒸馏操作,而提取橘皮精油通常用压榨法,实验流程中没有蒸馏操作,A错误;B、提取玫瑰精油通常用蒸馏法,实验流程中没有压榨操作,而提取橘皮精油通常用压榨法,实验流程中有压榨操作,B错误;C、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方法通常是蒸馏法和压榨法,其实验流程中均没有萃取操作,C错误;D、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均有分液操作(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中的分液操作是用分液漏斗将油层和水层分开,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的分液操作是先将过滤后的压榨液静置,再用分液漏斗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D正确。故选D。16.制取橘皮精油的过程,需先后进行A、B两次过滤,则橘皮精油为( )A.经过A后静置处理的上清液和B后的滤液B.经过A和B后的滤液C.经过B后的滤液D.经过A后的滤液【答案】A【解析】【详解】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的流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A→静置→过滤B →橘皮油,过程中需先后进行A、B两次过滤,第一次压榨后过滤是除去固体物和残渣,过滤后静置处理的上清液中含有橘皮精油;第二次是静置后的再次过滤,是为了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橘皮精油,所以A正确,B、C、D错误。17.对胡萝卜素的提取顺序,正确的是()A.胡萝卜→粉碎→萃取→干燥→浓缩→过滤→胡萝卜素B.胡萝卜→粉碎→过滤→干燥→萃取→浓缩→胡萝卜素C.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D.胡萝卜→粉碎→过滤→萃取→干燥→浓缩→胡萝卜素【答案】C【解析】【详解】胡萝卜素为橘黄色的结晶,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脂溶性有机溶剂,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故选C。18.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①化学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答案】A【解析】【分析】1.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主要适用于金属接种工具)、干热灭菌(主要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具)和高压蒸汽灭菌(主要适用于培养基的灭菌)。2.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详解】培养基需用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对牛奶可采用巴氏消毒法,即A正确。故选A。19.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1组2组3组4组 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温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C.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需经过灭菌处理,因为落叶上有微生物,可分解自身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2、4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答案】C【解析】【详解】A、2组与4组实验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错误;B、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灭菌与不灭菌,一个是湿润和不湿润,B错误;C、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需经过灭菌处理,因为落叶上有微生物,可分解自身,C正确;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落叶不同程度的被分解,D错误。故选C。【点睛】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①对照原则:目的还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即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②单一变量: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且适宜实验的顺利进行。20.某研究小组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称取和稀释被污染的土壤时应在火焰旁B.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C.分离菌种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D.对细菌进行计数时宜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答案】D【解析】 【详解】A、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是无菌技术,因此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过程中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等活动要在火焰旁进行,A正确;B、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培养基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B正确;C、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D、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D错误。故选D。21.关于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倒平板时,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C.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后立即进行再次划线D.划线接种结束后,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配培养基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A错误。B、倒平板时,应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C、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再次划线,C错误。D、划线接种结束后,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正确。故选D。22.下列不属于菌落特征的是A.菌落的形状B.有无荚膜C.菌落的大小D.隆起程度【答案】B【解析】【分析】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详解】ABCD、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菌落的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表面的干湿、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边缘整齐或不整齐、菌落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疏松或紧密等,ACD错误,B正确。故选B。2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固定化酶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常用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D.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即纤维素分解菌【答案】B【解析】【分析】1、固定化酶技术固定的是一种酶,而固定化细胞是固定的一系列酶。2、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活性最强。【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固定化酶技术固定的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A错误;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常用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B正确;C、相同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酶的催化作用需适宜的pH值,pH不适宜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一定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D、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而形成明显的透明圈,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一定为所需菌种,D错误。故选B。24.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B.从土壤中分离含量较多的微生物时,选择培养可以省略C.该实验用到选择和鉴别培养基D.纤维素酶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答案】D【解析】【分析】从土壤中筛选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刚果红染液可以和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利用这一点,可以使用刚果红染液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详解】A、刚果红能鉴别纤维素,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A正确;B、从土壤中分离含量较多的微生物时,进行富集的选择培养可以省略,B正确;C、该实验富集纤维素分解菌时需要选择培养基,分离时需要鉴别培养基,C正确;D、筛选分离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测定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葡萄糖量进行定量的测定,D错误。故选D。 【点睛】25.在玫瑰精油提取过程中,依次用到清水、NaCl、无水Na2SO4,它们的作用分别是()A.溶解、萃取、除水B.蒸馏、萃取、除颗粒杂质C.蒸馏、油水分层、除水D.蒸馏、油水分层、萃取【答案】C【解析】【详解】在玫瑰精油提取过程中,加入清水共沸,可以通过水分子向原料细胞中渗透,植物中芳香油向水中扩散,并随水份一起蒸馏出来;加入NaCl的目的是使油水分层,便于分液;加入无水Na2SO4可除去芳香油中的水份,提高产品纯度,故选C。26.下列对从橘皮中提取橘皮油的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橘皮要干燥去水,用石灰水浸泡,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从而提高出油率B.将压榨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5-7天,排去下层的沉淀物及水分,即可得到澄清的橘皮精油C.在设计压榨装置时,要考虑容器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防止将容器压破,导致实验失败和发生安全事故D.橘皮在石灰水中的浸泡时间应在10h以上【答案】B【解析】【分析】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其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详解】A、由于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和果胶,压榨时容易滑脱,用石灰水浸泡是为了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A正确;B、得到橘皮压榨液后,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此时,橘皮油中含有少量的水和果醋,需在5℃~10℃下静置5~7天使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过滤,滤液与吸出的上层橘油混合合并后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B错误;C、在设计压榨装置时,要考虑容器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防止将容器压破,C正确;D、橘皮在石灰水中的浸泡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充分接触,D正确。故选B。 27.下列有关海藻酸钠在水中加热溶解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的方法B.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C.用酒精灯持续高温加热一直到海藻酸钠完全溶化为止D.用酒精灯小火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答案】C【解析】【分析】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置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置;(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详解】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加热过程中边加热边搅拌,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ABD正确,C错误,故选C。【点睛】2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操作属于灭菌的是()A.倒培养基时灼烧刚打开的锥形瓶的瓶口B.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C.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D.通过紫外光或者喷洒石炭酸溶液处理实验室【答案】A【解析】【分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详解】A、为防止杂菌污染,倒培养基时灼烧刚打开的锥形瓶的瓶口,该过程属于灭菌,A符合题意;B、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属于消毒,B不符合题意;C、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属于消毒,C不符合题意;D、紫外光或者喷洒石炭酸溶液处理实验室属于消毒,D不符合题意。故选A。29.下列关于使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果糖浆的生产需要使用果糖异构酶 B.在反应柱内的顶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防止异物的进入C.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果糖从反应柱下端流出D.固定化酶技术复杂,成本较高【答案】C【解析】【分析】固定化没的反应实例--生产高果糖浆(1)高果糖浆的生产原理(2)葡萄糖异构酶的固定:将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在颗粒状载体上,装入反应柱中。(3)高果糖浆的生产操作:(如图)从反应柱上端注入葡萄糖溶液,从下端流出果糖溶液,一个反应拄可连续使用半年。【详解】高果糖浆的生产需要使用葡萄糖异构酶,A错误;在反应柱内的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防止固定化酶漏出,B错误;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果糖从反应柱下端流出,C正确;固定化酶成本较低,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化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0.关于电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B.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C.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D.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答案】C【解析】【分析】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方法。 【详解】AB、电泳指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AB正确;CD、向样品加入还原剂(打开蛋白质的二硫键)和过量SDS,SDS是阴离子去垢剂,使蛋白质变性解聚,并与蛋白质结合成带强负电荷的复合物,掩盖了蛋白质之间原有电荷的差异,使各种蛋白质的电荷/质量比值都相同,因而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迁移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是分析蛋白质和多肽、测定其分子量等常用的方法,C错误,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31.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 ①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试剂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呈现____________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__。 ②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③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④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答案】①.细胞质基质②.重铬酸钾③.灰绿色④.线粒体⑤.快⑥.有氧⑦.低于⑧.原⑨.不含有【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题图分析: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酒精发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详解】(1)图中①和②表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乙醇可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因此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2)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其将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完成。(3)第一阶段是果酒发酵,其适宜温度是18~25℃,第二阶段是果醋发酵,其适宜温度是30~35℃,第一阶段的温度低于第二阶段。(4)醋酸杆菌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不含有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点睛】熟知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和相关的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题中的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2.尿素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氮肥,尿素只有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分解。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KH2PO4Na2HPO4MgSO4•7H2O蛋白胨葡萄糖尿素琼脂1.4g2.1g0.2g1.0g10.0g1.0g15.0g(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能否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_______(能/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宜采用____________法接种。接种前,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3)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___________(4)如果探究温度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至少答两项)。【答案】①.不能②.培养基含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的氮源③.稀释涂布平板④.将空白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有无菌落产生⑤.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增大稀释倍数) ⑥.脲酶的量与浓度、反应时间、pH等【解析】【分析】1.选择培养基的概念是: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微生物种类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由于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因此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分解尿素的菌能以尿素为氮源生长,而不能分解尿素的菌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2.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详解】(1)由图中培养基的配方可知,该培养基中,能提供氮源的是蛋白胨和尿素,不能利用尿素的菌可以以蛋白胨为氮源生长,所以不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菌。(2)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稀释涂布平板时,可以确定涂布的体积,因此要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将空白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有无菌落产生,可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3)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没有梯度稀释,浓度过高。要避免此种现象需要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4)探究温度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无关变量有脲酶的量与浓度、反应时间、pH等。【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微生物培养的无菌操作等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应用。3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酶已经走出了实验室,走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回答下列酶的研究与应用的相关问题(1)生产果汁时,水果中的果胶对果汁加工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在探究果胶酶最适温度、pH及用量时,检测指标是_________。(2)加酶洗衣粉可以清除普通洗衣粉难以祛除的污渍,温度、pH和_________都会影响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在探究不同类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除了考虑洗涤效果外,还要考虑衣物的_________、洗涤成本等因素。加入了_________(酶的种类)的洗衣粉就不能用于洗涤丝绸及羊毛衣料(3)高果糖浆是指富含果糖的糖浆,可以作为蔗糖的替代品,果糖可以由_________在_________酶的催化下转化而来。科研人员将这种酶固定在颗粒状载体上,然后将酶颗粒装在反应柱中催化反应,与直接将酶与底物溶液混合相比,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说出两项)。【答案】(1)①.出汁率低##耗时长②.果汁浑浊##黏度高、易沉淀③. 过滤出的果汁体积大小(2)①.表面活性剂②.承受能力③.蛋白酶(3)①.葡萄糖②.葡萄糖异构③.酶与产物容易分离(不影响产品质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解析】【分析】生产果汁时,水果中的果胶对果汁加工带来的影响是:出汁率低(耗时长)、果汁浑浊(黏度高、易沉淀);高果糖浆是指富含果糖的糖浆,这种糖可以由葡萄糖在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下转化而来。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酶与产物容易分离(不影响产品质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小问1详解】果胶会影响出汁率,还会使得果汁浑浊,因此,生产果汁时,水果中的果胶对果汁加工带来出汁率低(耗时长)、果汁浑浊(黏度高、易沉淀)的影响。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使得榨取果汁更容易,而且使得果汁变得澄清,在探究果胶酶最适温度、pH及用量时,检测指标测定滤出果汁体积的大小。【小问2详解】温度、pH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在探究不同类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除了考虑衣物的承受能力、洗涤成本等因素。丝绸及羊毛衣料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加入了蛋白酶的洗衣粉就不能用于洗涤丝绸及羊毛衣料。【小问3详解】果糖可以由葡萄糖在葡萄糖异构酶催化下转化而来。固定化酶技术与普通直接将酶与葡萄糖溶液混合相比,这样做的优点是:酶与产物容易分离(不影响产品质量);可以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34.饮水机由于容易滋生细菌需要定期清洗。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随机选取教室中正在使用的饮水机,研究其放出水的污染情况。请分析回答:(1)水样采集:先用酒精对饮水机的冷热出水口和采集人员的手进行_________,然后打开出水口放掉一部分水,再用经__________处理后的锥形瓶分别从出水口取不同温度的水各10mL。(2)制作平板:用移液管直接取0.1mL的水样,用方法接种在培养基表面,每个水样制作3个平板,然后与1个空白培养基一起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每组培养基菌落数的平均数如下表:培养基种类菌落数空白培养基0开水98℃0 热水60℃30常温水25℃180(3)实验分析:①实验操作中将培养基倒置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结果,若取60℃的热水放凉后饮用,将饮入__________个/升的微生物,且由于计数菌落时会存在__________的情况,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实际活菌数目低,因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建议师生取开水放凉后饮用。③为鉴别水样中含有的细菌类型,同学们在该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指示剂,若出现深紫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说明水样中含有大肠杆菌。【答案】(1)①.消毒②.干热灭菌(2)涂布平板法(3)①.防止培养基的水分过快蒸发,防止皿盖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②.3×105③.两个或多个细菌粘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④.伊红美蓝【解析】【分析】伊红美蓝培养基是种鉴别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当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再与伊红美蓝结合形成黑色菌落,并带有金属光泽;倒平板法需要固体培养基通过添加琼脂作为凝固剂来将液体培养基转化为固体培养基。【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无菌操作,涉及消毒和灭菌,由于灭菌采用的是剧烈的理化因素,对实验人员的手只能是消毒,锥形瓶是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皿,所以应当采用干热灭菌法。【小问2详解】由于饮水机中微生物数量较少,可以不进行稀释直接接种,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而本题需要统计菌落数目,所以接种的方法不能采用平板划线法,而是采用涂布平板法。【小问3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