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476
大小:290.7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5-01-03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宁夏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树德中学高2021级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旧氏族贵族专权,工商业阶层有财无权,普通民众一不小心就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为缓和矛盾,雅典A.确立了十将军委员会B.按财产多寡调整权利分配C.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D.以地区部落单位进行选举【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雅典旧氏族贵族专权,工商业阶层有财无权,普通民众一不小心就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可以得出,当时的雅典贵族和平民,贵族和工商业者的矛盾日趋尖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缓和矛盾,梭伦改革提出了按财产多少划分权利,故B正确;ACD均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2.与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不同,雅典城邦是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这体现了古代雅典A.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司法程序严谨完备C.法律更能体现正义与理性D.司法民主化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雅典的公民陪审团制度是由抽签产生,负责司法事务,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这体现了司法民主化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司法民主化的特点,ABC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3.罗马法规定:“如果从某处向人们经常通行或逗留之地投掷或倒泼某物,针对居住在那里之人,我将给予双倍于他所造成的损害之诉。"法学家涅尔瓦认为,在一个很明显是因为空气污染现象而变得很难闻的地方,应该适用一般禁令,即“禁止在公共场所及道路上的一切施工"。这表明罗马人A.对环境卫生的治理严格B.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C.强调私有财产的合法性D.已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答案】B【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罗马法规定在公共场所导致对他人的侵害应该给予赔偿,说明罗马人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罗马人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不是严格治理环境卫生和强调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排除AC;罗马法的这一规定和环保意识无关,排除D。4.修昔底德在写作《伯罗奔尼撤战争史》时,依靠目击者的陈述和自己参加战争的经历,通过考察、批判、辨别,纠正权威和习俗的偏见,把历史从神话和夸大事实的诗歌中解放了出来。这说明A.历史科学不再受神学影响B.人文精神影响了历史记录C.亲身经历是历史记录基础D.历史记述须有艺术感染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通过考察、批判、辨别,纠正权威和习俗的偏见,把历史从神话和夸大事实的诗歌中解放了出来”可得出其强调人文主义的影响,把历史从神话中解放出来,故B项符合题意;A项太绝对,排除A;C项与主旨不相符,排除C;材料并非强调感染力,排除D。5.393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随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废止奥运会;426年,狄奥多西二世以基督教的名义,放火烧毁了奥林匹克的部分建筑。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体育竞争导致罗马帝国分裂B.奥运理念与基督教教旨相悖C.社会矛盾尖锐致使难以举办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希腊的奥运会主要是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肯定,这和基督教尊奉上帝,控制欲望的理念不符,所以奥林匹克的部分建筑遭到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的焚毁,故选B;罗马帝国的分裂不是因为体育竞争,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社会矛盾尖锐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CD。6.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著名学者费奇诺提出,“如果我们认识事物是为了认识自己,那么认识自己就是为了认识上帝”,但“上帝只有在人身上才能表现出完全的神性”。这一认识A.蕴含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理性精神C.升华了探索自然奥秘的价值D.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15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上帝只有在人身上才能表现出完全的神性”体现出重视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故选A;1517年马丁·路德开始宗教改革,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探索自然奥秘”,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的信息,排除D。点睛】 7.1564年,英国海盗霍金斯完成第二轮大西洋贩奴贸易,被英国女王加封为“骑士”;1579年,另一位英国海盗德雷克完成环球航海,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头衔;1588年,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霍金斯与德雷克共同获封勋爵。据此可知,16世纪英国海盗的崛起A.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得益于本国先进的政治制度C.使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通过黑奴贸易、海盗式劫掠及对外战争等方式进行早期资本原始积累,A正确;此时英国尚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排除;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确立是在18世纪中叶,C排除;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排除。故选A。8.16世纪之前,宗教音乐主要用拉丁语吟唱;罗马天主教会的赞美诗、复杂的复调曲调更多是为专业的唱诗班所设。马丁路德在进行宗教音乐改革时,用德语代替拉丁语进行演唱,演唱形式为大众齐唱,使音乐形式更接近大众。马丁路德的举措旨在A.彰显“因信称义”的思想B.得到德国贵族的支持C.改革宗教音乐中的不足D.使新教教义深入人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马丁路德的宗教音乐改革。根据材料中“在进行宗教音乐改革时,用德语代替拉丁语进行演唱,演唱形式为大众齐唱,使音乐形式更接近大众”可知,马丁路德对宗教音乐的改革促使新教音乐更接近大众,具有平民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希望通过改革宗教音乐,使其平民化的这一方式,来传播和宣扬新教,从而让新教教义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马丁路德是借助宗教音乐改革宣传“因信称义”的思想,使该思想深入人心,而不是彰显该思想,排除A项;改革宗教音乐的吟唱语言和形式与得到德国贵族的支持没有必然联系,且材料体现不出德国贵族支持与否,排除B项;改革宗教音乐的不足并不是马丁路德的目的,排除C项。9.下表为17、18世纪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项目时间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普通入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工业革命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C.欧洲社会注重妇女文化教育普及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表中数据看出,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说明文化教育有较大发展,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这有利于启蒙运动传播新思想,故B正确;工业革命开始时间为18世纪中叶,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欧洲妇女文化教育普及”的信息,排除C项;出版业有助于推动文化进步,但不是主要动力,排除D项。10.1755年,时任英国下议院议长昂斯劳在《论反对党》一文中写道:大臣们是不大喜欢国会,他们从不将事情拿到那里商讨,只是将那些非得到立法机关通过不可的问题带去。而且为了通过这些问题要事先集合一切可能集合到的力量来加强他们自己。这反映出英国A.两党制易引发政治混乱B.责任内阁制逐步发展C.议会改革助推民主进程D.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臣们是不大喜欢国会的,他们从不将事情拿到那里商讨”“为了通过这些问题要事先集合一切可能集合到的力量来加强他们自己”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建立,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联合组成,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定期项议会报告工作,材料所述事先集合一切集合的力量以加强自己力量体现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发展,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英国责任内阁制,而不是两党制,并且两党制没有引发政治混乱,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改革主要是在1832年,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议会改革,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发展,责任内阁制有利于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和完善,而不是破坏,D项错误。11.美国建国初期,“人民”一词暗含着多重定义,不同派别的人对“人民”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卡尔霍恩认为“人民”首先是各州人民,其次才是合众国的人民。卡尔霍恩意在A.肯定各州主权B.强调中央权力 C.偶导主权在民D.宣扬个人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卡尔霍恩将“州”放在“合众国”之前,说明他注重的是各州的权力,肯定各州的主权,故选A,排除B;卡尔霍恩是在强调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并非倡导主权在民和宣扬个人权利,排除CD。12.下表是1769~1811年英国海军军费变化统计表(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年份1769179318031811数额1502409002000A.使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反映了英国加紧对外殖民扩张D.促进了重商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表格数据看出,1769~1811年英国海军的军费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为了抢占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不断增加军费,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故选C;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排除A;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排除B;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排除D。【点睛】13.1832年6月,英国国王签署改革法,改革法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人增加到80.8万人,从占人口总数的2%增加到3.3%,中等阶级的多数获得了领导权,成为有权的阶级。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A英国国王仍具有行政权B.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受到保护C.无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D.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从材料中的时间“1832年"和改革法的内容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权,英国代议制主体扩大,故选D项;当时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并不掌握实权,故排除A项;这次改革打击了贵族保守势力的力量,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无产阶级并未获得选举权,故排除BC两项。14.1800—1870年之间,德意志地区发生了“阅读革命”。1800年前后,德国不阅读者与阅读者的比例是3∶1;1870年,这个比例则反过来了。这一变化A.反映了德国统一后民族意识增强B.提高了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素质C.推动了德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D.折射出德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1800到1870年的“阅读革命”,德意志的阅读者大大增加,不阅读者明显下降,说明德国文化教育事业有所发展,民族文化素质有所提高,B项正确;阅读者的增多不能说明德国民族意识增强,A项错误;阅读革命不是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原因,C项错误;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不是德国,D项错误。1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各邦成员仍保留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皇帝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巴伐利亚军队只在战时听从皇帝的命令。此外,各邦还保留教育、宗教、部分司法等自治权利。这反映德国A.统一中孕育分裂主义倾向B.保留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C.国家体制的联邦主义特征D.拥有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之下,地方各邦拥有较大权力,这说明了此时德国国家体制的联邦主义特征,故选C;此时德意志刚刚完成统一,但长期的分裂造成了地方权力较大,这不代表德国有分裂主义倾向,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保留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到限制王权,故排除D。16.近代欧洲某一时期社会流行“中国风”,仰慕中国文明。当时,欧洲的画家绘有两幅画作(如下图),题名为“中国皇帝春耕”(下左图)和“中国皇后采桑”(下右图)。这两幅画的艺术风格是()A.表现理性与均衡的新古典主义B.捕捉光影与色彩变幻的印象主义C.直面社会弊病的批判现实主义D.充满奇幻与梦境的浪漫主义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社会流行“中国风”,仰慕中国文明”可知这是启蒙运动时期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推崇,试图寻找到欧洲反封建的理论,而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是崇尚理性,故作品表现理性、明晰、均衡的新古典主义,A项正确;印象派是20世纪的,排除B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行于十九世纪,排除C项;浪漫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反叛,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有3个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军入关后和顺治皇帝初年,由于落后生产方式及统治方式的影响,以强制手段大规模将关内汉族耕地圈占,为满洲贵族、将领、士兵们的庄田或牧场。顺治曾先后三次颁布圈地令。事实上,不但荒地、无主地被圈占,大量有主的汉族地主和农民的支地也被圈占。……直隶地方,顺天、天津等膏腴之地,多被旗圈。圈占土地的范围不断扩态,史载:“凡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圈一定,则庐舍场囿,悉皆电有”。很多汉族平民田地被占,妻离子散,颠沛流离,沦为满人农庄的奴隶或者长工、佃户。——摘编自齐涛《资政通鉴》材料二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图地时期。英国的农业革命正是通过这次圈地以及伴之而来的农业技术革新完成的。这次圈地的直接动因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所造成的对商品粮及原料的巨大需求。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起来,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农村的阶级结构发生了质变,形成了地主、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以及阶级关系的演变,已基本和城市相平衡了。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应用扫除了障碍。——摘编自刘宗旭《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圈地与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圈地运动在特征上的差异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及启示。【答案】(1)特征:清初:带有很强的野蛮性和剥夺性或破坏性强,危害性大;具有封建性质。英国:有法律保障或持续时间长或从私人圈地到国会(政府)圈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成因:清初:生产方式的落后或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欲或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英国:农业革命的开展,人口的增长众。 (2)影响: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使得农业迅速资本主义化;改变了农村的阶级结构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圈地运动牺牲农民利益,导致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启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地使用权流转要维护农民的利益;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土地流转要有法律保障;土地流转后要合理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解析】【详解】(1)特征:清初:根据“以强制手段大规模将关内汉族耕地圈占,为满洲贵族、将领、士兵们的庄田或牧场。”得出带有很强的野蛮性和剥夺性或破坏性强,危害性大;具有封建性质。英国:根据“英国的农业革命正是通过这次圈地以及伴之而来的农业技术革新完成的。”得出有法律保障或持续时间长或从私人圈地到国会(政府)圈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成因:清初:根据“清军入关后和顺治皇帝初年,由于落后生产方式及统治方式的影响”可得出生产方式的落后或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欲或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英国:根据“这次圈地的直接动因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所造成的对商品粮及原料的巨大需求。”得出农业革命的开展,人口的增长众。(2)影响:根据“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起来,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得出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使得农业迅速资本主义化;根据“到19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以及阶级关系的演变,已基本和城市相平衡了。”得出改变了农村的阶级结构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大租地农场的经营方式,鼓励了对农业的投资,为农业技术的革新和机器的应用扫除了障碍。”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圈地运动牺牲农民利益,导致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地使用权流转要维护农民的利益;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土地流转要有法律保障;土地流转后要合理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等方面概括。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国家思想之变迁对比中世纪近代国家由教派之统一为最要。凡异教、无教之徒,不许有政权,且虐待之……教主之位,在国王之上;教士之位,在平民之上,常享特权,免常务。宗教无特权。国家有保护“信教自由”之责任,无论何种教令,不得禁止凌害之……法律下,一切阶级皆平等,教士不能有特优之权。宪制下统治者能以权力临教会。因封建制度之故,国权破碎分离,自神而王,自王而侯、伯,自侯、伯而士,自士而市府,逐渐推移,法律之组织极散漫。国家者,自国民而成者也,但中央统制之权仍存于国家。国民基础,其范围日趋广大。法律亦以国家统一之精神,施平等于全体。 代议选举之权,由身份而异,贵族及教士占非常之势力,法律亦因阶级为区别。选举之权,达于人民全体……法律通全国而为一。——摘编自德国学者伯伦知理《国家学》从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思想解放推动西方近代化。论述:在西方中世纪时期,教权高于王权,封建势力强大。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随着壮大,要求打破传统教会和封建制度的统治,15—18世纪先后发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三场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有利于打破教会的宗教束缚,加强了世俗王权的力量,有利于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通过宣扬民主科学自由等启蒙思想,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到来,最终在欧美大陆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由此可见,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冲击动摇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基础,促使新兴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发展,推动西方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有利于西方近代化的发展。示例二论题:法治化是民主化的重要保障。论述:在传统的西方中世纪时代,宗教统治一切,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差别,传统封建贵族、教会教士把持一切政治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基础上,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自然科学得到发展。17、18世纪,启蒙运动后,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理性主义深入人心,冲击动摇了欧洲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基础,有力推动着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美国、法国、德国先后确立了《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资产阶级法律,最终用法律的形式把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巩固下来。由此可见,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过程中,法律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解析】【详解】题目要求结合世界近代史进行论述。材料反映的是西方中世纪到近代的变化,根据材料可提出论题:思想解放推动西方近代化。论述,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史实,可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有利于打破教会的宗教束缚,宗教改革使得王权高于教权,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并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描绘蓝图等说明思想解放运动促使新兴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古代,没有哪个民族比雅典更重视自由演说,希腊文明与演说自由密切相关。在雅典,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等演说家通过自己的雄辩才能,宣扬民主、自由,赢得多数人民的支持,完成自己民主改革的使命。由于雅典公民大会议事时留给演说家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能够在公民大会上演说的演说家也只能是少数被人们信任的人。这些人往往成为城邦事务的实际领导者,利用人民的信任推行公民大会的决议。虽然演说家的出现往往招致反对派的不满,但他们作为城邦政治的李生物,却能够积极维护公民的权利,捍卫城邦的政治地位,并使雅典公民大会一直对寡头政治取向心存警惕。——摘编自杨巨平王志超《试论演说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互动》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领袖往往也是军事将领,雅典将军普遍参与政治活动。公元前4世纪时期,将军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趋减弱,公民大会受到演说家的控制,演说家成为政治上的活跃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伯里克利是雅典将军参政向演说家参政的转折点,在伯里克利之后,雅典将军与演说家在政治上逐渐分离,演说家与将军区分十分明显。演说家的出现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演说家是雅典民主政治始终都存在的传统。公元前5世纪后期以及公元前4世纪的战争,虽然给雅典将军提供了展示军事实力的舞台,但长期的海外作战,也割断了将军与政治的关系,雅典政治领袖逐渐由将军向演说家转变。——摘编自晏绍祥、张岩《“沉默的”将军:古典时期雅典将军参政情况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演说家对城邦政治发展的贡献,并指出其体现的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政治领袖身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贡献:宣扬民主、自由政治理念;推行并实施公民大会决议:维护公民权利,捍卫城邦政治;抑制雅典寡头政治倾向的出现。特点:以公民为主体;直接民主。(2)变化:由将军逐渐演变为演说家。原因:雅典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演说家得到人们的信任;演说家符合民主政治的传统要求;长期海外作战割断了将军与政治的关系。【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小问关于雅典演说家对城邦政治发展的贡献,学生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知识进行回答,从演说家对民主的宣扬、对公民大会的捍卫、对公民权利的维护等角度作答即可。第二问关于其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学生可根据贡献内容得出。 (2)第一小问,关于雅典政治领袖身份变化,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由将军逐渐演变为演说家”。第二小问关于其原因,学生可结合雅典公民的基本素养、伯里克利改革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以及材料中所涉及的演说家对公民大会的控制、演说家与雅典民主传统的契合、海外作战对将军参政的影响等角度作答即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