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0794
大小:18.1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4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引言2023年,财政部印发《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2.0版)》,意味着预算管理一体化已经走向新的阶段。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出现,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其财务管理有业务量大、经费较多、资金来源渠道多元等特点,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免存在着许多挑战。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为高校解决财务管理中碰到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案,对预算管理水平、业务处理效率、会计报告的质量的提高显而易见,因此进一步梳理预算管理一体化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出现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一、预算管理一体化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意义(一)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行政事业单位从单位基础信息管理,到项目入库、编制预算、审批调整预算,再到具体预算的执行与报表编制,还有与财务相关的业务,例如资产管理、人员薪资管理都纳入整个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实现从系统流程、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层面的一体化。 高校财务管理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可以有效改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整合了多个业务流程,将大量原来归属不同部门管理的业务整合到统一平台上,这不仅可以让各部门通过信息共享来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而且对不同业务的管理与监督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基于整合的多业务一体化系统,将不同业务的处理过程规范化,比如统一采购流程审批,项目预算调整审批等流程,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再次,通过统一的要素标准构建完善的指标管理体系,进而能实时获取指标的支出使用情况,保证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最后,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能及时了解各大院校的预算执行情况,以便于上级部门对预算执行做出有效的督促及约束。(二)全生命周期管理预算管理一体化强调预算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通过项目立项前评估、项目入库、预算编制、预算批复等环节层层把关,确保项目与高校的发展规划息息相关,避免出现资金重复使用以及浪费的现象发生;在预算项目执行阶段,通过对具体项目的业务或者关键词的限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业务采用不同等级的预警等级进行风险管控,确保指标使用不会偏离原有的预算安排,避免出现资金支付风险;在预算项目绩效考核阶段,通过与项目入库时设定的绩效考核指标的对比,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更准确地对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给予相应评价。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可以将项目预算管理从最开始的项目入库,到最终的项目评价整个过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除了预算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外,通过资产管理模块,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还将会实现对实物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对资产配置、使用,再到最终的处置这一流程的实物量与价值量的动态管理,帮助高校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的使用与处置。二、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自2021年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始实行后,各大地方院校已经基本完成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对接工作。但高校因为自身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多样、二级单位较多、业务量大等特点,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预算管理一体化与高校原有管理机制的适配问题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从预算项目的入库、审批,到具体预算执行的过程都与之前具有一定的区别,各个高校原有的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与预算管理一体化规定的存在出入而导致不能直接使用原有的管理制度。如果高校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及时制定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相适配的财务管理制度,会导致单位的财务工作开展受到影响[1]。(二)预算管理一体化下高校的预算管理问题1.项目库管理不科学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要求将预算项目经费全部纳入项目库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这就要求高校的二级单位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科学申报项目,做好项目申报前的可行性分析等论证工作,并合理规划经费的使用时间等工作。而部分高校虽然已经成立相应的预算编制委员会负责部门预算的申报,但到最后整体部门预算仍是以财务管理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进行的,导致各个二级单位对预算管理的流程缺乏了解;同时,部分二级部门对项目的申报不够重视,对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准备不足,致使项目入库较为随意,最后执行过程中与申报存在一定偏差;最后,部分项目在入库时,对绩效指标的选取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项目库填报部门对指标的选取过多地关注项目执行情况,而产出指标与效益指标缺少相应的论证,导致使用了不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2.预算编报方法不合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议单位采用零基预算法对下一年度的经费进行编报,但是存在部分高校在编报预算时因无法及时得到二级部门的经费时,只能被动地采用增量预算法来编报下年预算[2],增量预算法因缺少合理的测算依据,也没有与学校的发展方向相结合,也就无法反映高校当年的实际资金需求情况。在最后的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导致安排的预算不能合理开支的情况出现。在预算的编制时间上,高校的下一年的项目库申报往往在当年6月就开始,而普遍高校各部门具体工作计划要在第三、四季度才开始进行,申报部门相当于要“纸上谈兵”,导致最后项目申报内容不完整甚至不真实的情况出现。同时,错误的申报信息也容易加大该项目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难度[3]。 3.科研经费管理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衔接问题科研作为高校的主要业务,其经费来源与数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级科研经费的下拨通常可以通过预算一体化系统以财政拨款的形式下达,但部分的纵向科研经费以及横向科研经费通常直接下拨到高校实有账户,在进行全口径预算安排时,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无法通过测算的方式来安排单位实有账户预算资金。而且,为了科研人员能更专注在科研工作上,目前我国科研经费在不断地推进“放管服”政策,通过直接经费与间接经费来核算,这就与一体化系统要求的精细化核算所相冲突[4]。(三)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高校财务信息系统的对接问题高校的整体业务量大,同时因为涉及许多部门之间的管理,普遍高校会采用信息化系统对校园进行集中管理。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当前对外的信息接口尚未完全开放,导致了高校原有的信息与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脱节,系统的整体易用性显得不尽人意。在资金支付过程中,相关的付款信息还需要通过财务管理人员以手工录入的形式才能进行支付,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挑战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对项目预算安排,预算指标如何支付,以及之后的生成支付回单等一系列操作都有所了解。同时,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也要求预算会计能及时与核算会计与出纳配合,资金支付审核人员能够掌握资金支付使用的预算指标是否正确,确保在预算指标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使用预算的情况。这也就需要高校能合理地设置各个岗位,合理地优化人员配置。三、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化路径(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高校要想切实地落实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要求,首先要制定与之相配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结合一体化系统的各项业务流程,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学校可以依托自身平台,组织校内相关的学者、专家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建言献策,使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同时,财务管理部门针对如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等不同环节的工作,可以通过制定操作手册的方式对具体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以便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能有制度作为参考,使得预算项目在不同环节上的具体工作能有效落实且不出差错。(二)加强项目库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要求,项目库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对项目从入库编制预算到之后的执行与评价,高校需要十分重视。首先,从组织架构上,可以以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财务管理部门及各二级预算执行单位等共同成立预算管理工作小组来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以及分工,提高各个二级单位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其次,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开展预算业务培训等方式对二级单位编报预算人员进行培训,各个业务二级单位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业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上的准确性;再次,树立“先有项目,再有预算”的预算管理理念,加强项目入库审核,确保项目在入库前得到充分的论证,财务及审计部门对也需要对绩效指标的选取是否合理进行审核,碰到预算绩效考核指标选取不正确的项目应及时退回并要求申报单位进行修改;最后,高校应当立足于学校的发展规划,申报对应的储备项目,并根据学校的发展要求将项目进行分级管理,将项目申报工作常态化,以便于财务部门能及时安排预算资金。(三)提高预算执行质量 通过预算管理工作小组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时监控,实行领导负责制,各个二级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为责任人。财务部门可以通过校内的财务管理系统将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反映给二级单位负责人,并每月以单位为单位,将各个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在校内办公系统上进行通报。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也可以作为其工作考评的一环,并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预算执行优秀的单位,可以提高下一年度该二级单位的基本支出经费或者优先安排项目经费,相反则可以减少该单位的经费或者将其项目安排的优先级延后。对于科研经费,高校可以根据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设置能融入现有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核算要素,保证其在符合财政部门规定基本要素的前提下能满足科研经费管理的需要。(四)强调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作为预算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财务部门应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绩效评价的认识。首先,预算管理工作小组应选派专门财务或者审计人员按月为单位对绩效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对偏离绩效指标的预算项目要及时与执行单位沟通了解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其次,在每一季的考核节点,校内预算管理工作小组应组织二级预算执行单位对各个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报,并分析具体在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最后,可将以上提到的绩效考评结果进行量化,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公开,考评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整改。(五)建设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相匹配的智慧校园系统高校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与校内信息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财务主管部门沟通,采用研发或者采购的方式来选择适合自身管理需求的财务信息管理软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校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子系统,如国有资产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项目库申报系统等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端口进行对接,通过连通端口的形式直接将信息推送至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大量的重复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无纸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也可以有效减少具体业务人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的签字、递交纸质材料的时间。(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对财务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信息化财务系统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结合,会计核算人员在核算上的重复劳动理当有所减少,但同时这也对财务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政策法规解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财务部门应该定期开展各种培训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预算管理一体化对财务人员财务业务的流程了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期的岗位轮换能帮助财务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通过实务工作来进一步提高自己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理解。结语综上,预算管理一体化为高校整合财务管理业务,实现综合全方位管理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不能忽视的问题。高校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就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预算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周期管理,改进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加强财务专业人员队伍的梯队建设。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