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0508
大小:18.4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4
《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内部控制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因事业单位性质特殊,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诸多繁琐工作,再加上一些单位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致使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的落实上出现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率,阻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围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展开分析,在阐述事业单位内控重要性基础上,分析内控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问题;策略;重要性事业单位是一个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组织,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对国家整体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事业单位若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做好有关管理工作,尤其是内部控制工作,在支持事业单位未来发展时发挥着重大作用,只有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事业单位因缺少内部控制和监管,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相对松弛,对控制系统没有足够的关注,经常会出现资金使用不清,资源浪费等现象,这对事业单位的整体效益产生极大影响。所以,要对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每个事业单位都要关注的一個问题,唯有在整体上提升内部控制,才可为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与进步做好铺垫。一、事业单位内控概述 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和减少经济风险而实施的一项工作,包括单位内外部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等控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根本目的在于使单位经济活动符合法定的要求,从而防止事业单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事业单位内控全面性涵盖整个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可保证企业资产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现舞弊现象,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性。可见,事业单位具备重要意义,对各项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对重要工作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控,防止出现严重隐患。此外,事业单位具有制衡性,在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在岗位分工、职责权限及流程环节点上,发挥着制约监督的作用。当然,事业单位还具有适应性,单位内部控制要根据单位内外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全面强化内控实际效能。二、事业单位内控必要性(一)内控有利于保证会计事业单位信息质量对事业单位来讲,在进行内部控制时,不可忽视划分相关的职责,要明确各项分工,并且合理处置相关业务,按照具体程序落实内部控制工作,以保障会计信息资料能互相制衡,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从根源上禁止出现弊端和隐患,真正提高会计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然而,由于个别事业单位忽略内部控制,未健全相关的体系,导致会计资料在应用和传递时出现众多违规现象,与实际工作互相脱节,难以真正提高会计质量。所以,有必要创建专业的内控体系,以支持内部控制工作能按部就班的进行,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二)内控有利于保障资金安全性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资金通常是财政拨款而来的资金,若想提高事业单位内控效果,则需做好单位资金的控制工作,以促进事业单位资金资本的运用效率得到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若想保障事业单位现有资金安全性,便需要创建专业的内控制度,这样才能使得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落实财务工作时,按照相关制度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性,从根本上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减少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现象的出现几率,切实地提高事业单位内控水平,为事业单位后期发展提供根本支持。(三)内控有利于事业单位依法管理经济 《会计法》明文规定任何单位都要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以改善本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增强本单位的会计监督体系,使本单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随着《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深化我国会计体制改革、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内控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能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事业单位利用统一的财务预算管理平台,可以有系统地将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整合,并对其内部财务活动展开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便于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对财务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及时地发现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潜在财务风险,从而对财务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可控程度。同时,要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的有效控制,防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除此之外,事业单位极具特殊性,其所面对的市场经济竞争相对较弱,主要是因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和政策上的优先扶持,导致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效率较低。此种情况下,需要强化内部控制效果,明确内部人员岗位职责和权责分配,并对其工作状态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从而极大地提高内部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当然,事业单位还要改善公众服务,使各种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使人民对事业单位的满意程度得到提升[1]。三、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准确性有待提升 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及管理工作时,预算编制这项工作非常关键。在执行这项工作时,要参照严谨的制度和程序,保障内部控制流程足够科学,确保内部控制步骤合理。但是,大多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时,并不重视编制预算,这就可能导致实际业务中出现的资金支出情况与预算间出现偏差,严重浪费现有的资源。另外,在事业单位具体发展时,可能会出现与国家政策取向相一致的活动,这就使得预算工作的编制变得更加困难,而且有些支出也不能事先进行列示。例如,对于公益活动,不能制定预算,而公益活动以支出为主,出现收支失衡问题,使事业单位不能为后期的财政预算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没有按照组织体系对部门预算进行细化,若想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难免会对预算的实际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进而造成更多的内部控制问题[2]。(二)缺少优良的内控环境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这就造成了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在事业单位发展时,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章和制度运行。所有内部管理人员通常都是国家派人的人员,但这些人员普遍缺少专业知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刻,甚至在工作中过度追求个人绩效,而忽略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目标,影响具体对内部控制工作。所以,负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人员,则需要转变个人观念,为支持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发展而贡献力量,健全内控体系,并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形,用相关的制度和措施推动内控工作的进行,否则很难让内部管控意识深入到每一名员工内心,不利于促进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三)事业单位风险控制认知不足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风险评价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具体地讲,事业单位在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前期缺少对现有风险和未知风险的评估、预测,未将内控工作和具体经验、发展情况有效融合,无法真正防范和控制内部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极有可能加剧相关问题,致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展中遭受更多阻碍[3]。所以,目前我国大多事业单位风险评价还不够完善。(四)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不够有力 作为一个独立于其它机构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很多事业单位工作重点都集中在外部业务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单位内部的各项控制工作,审计效果不佳,难以进行日常工作,不能真正发挥出对内部的監督和审计的功能。因此,不能对会议材料及其他材料进行准确的审计和鉴定,有关的行政问题仍存在。这就造成了内审组织权威的缺失问题,对内审效率产生不良影响。此外,一些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不具备充足的内部控制经验,在执行内部控制业务时明显不够熟练,这便会影响其所执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无法为事业单位其他业务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很有可能致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大受影响。四、事业单位内控的有效对策(一)提高预算编制水准首先,事业单位可以转变预算的编制方法,实行全面预算,以前一年的开支和今年的可预测性开支为基础,清楚地记载事业单位所执行的各项工作收益情况、开支情况,并且进行全面的分析。当然,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保持思想上的前瞻性,提前做好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审批符合标准后,需要有关的人员结合预算规章执行内控工作,防止在事业单位其他业务发展时出现随意变更的问题。当然,还需要分析事业单位每一季度的经济活动,按照具体的审批标准对后续工作方案加以完善,保障下属部门能结合上级部门制定的预算编制执行各项工作,合理审批内控手续,为提高内控工作具体效果保驾护航。其次,事业单位需成立健全的预算监察队伍,制定相应的预算监察管理办法,对预算进行监察,使其职责明确,确保职责到人。同时,事业单位也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和规定,以防止事业单位存在的舞弊行为[4]。最后,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应的考核体系。在监督工作未全面进行的情况下,要建立相应的预算考核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提高内控工作岗位上人员的能动性和热情,保障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部控制工作中,从根源上提高此项工作的实施效果,营造优良的事业单位内部发展空间环境,为其未来持续运行奠定基础。(二)对内控环境进行合理优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内控的关注,并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例如,通过多种形式的汇报座谈会,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制定和发布有关文件,在内部向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人员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当然,还需要与事业单位本身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加以融合。在事业单位内部健全单位文化,确保全员都能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积极配合专业内部控制人员落实此项工作。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领导需要发挥本身的带头作用,为全体员工营造爱岗敬业以及遵纪守法的内部氛围,避免员工在工作中出现违规问题。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定期开展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确保其投入更多精力到日常工作中。当然,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地与自身合作的优秀单位交流,向其借鉴经验。通过网上互动、实地考察以及资源共享、项目共同的方式对原有内部控制手段加以完善,在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优化内部控制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更可观的效益,从而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三)提高对内控风险的认知与管理单位与企业不同,在事业单位发展时,并不需要参加到生产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因此也就不会像企业一样存在着运营风险。然而,事业单位在履行自己的职能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诱发各种各样的风险,导致内控效果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所以,事业单位在发展时,则要提前树立风险意识,各部门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中,都要注意规避风险。只有全员积极落实此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净化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当然,事业单位还要做好资金筹集工作,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强资金应用能力和调配能力,确保资金结构更加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本身的效能。除此之外,还应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状况相结合,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内部风险管理评估控制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实现客观、系统、全面的经营活动,如果遇到外部环境和经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就要及时地重新评估风险[5]。通过有效的评估风险,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支持事业单位的每一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四)加大内部审计监管力度 在事业单位发展时,需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这是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设立内审组织,既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又有外审无法比拟的优点。与外部审计相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更了解单位存在的不足,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要确保审计独立运作,不受其它单位的干扰,让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在审计结果中得到真实的反映。当然,事业单位还需对内部审计从业者进行培训,在培养其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之外,还需要对其服务意识加以培训。必要之际,事业单位需组建专业的内控队伍,其中包含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等,由专业的审计人才负责审计工作,监督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展情况,从而保障内控的实际水平得到提高。五、结束语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担负着行政功能,承担社会功能,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实际实施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职能的整体运作效率,与国有资产的总体安全以及提供公共服务时的质量有关。所以,事业单位需要认识到内控建设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与事业单位当前内控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运用必要性措施,对管理方法展开完善,从而将内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然,事业单位也意识到内部控制并不是在建设完毕后就不需要持续关注,需要在不同的阶段,用新观点、新理论进行管理,并与实践相结合,对其进行改进,从而使事业单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及社会效益,最终可持续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