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0281
大小:189.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5-01-03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地区成果两河流域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埃及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古罗马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中国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文明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2.希腊半岛上的水、土地和其他资源与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相比几乎不值一提,即使古代希腊人将当地的资源利用到极致,也不足以创造出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文明。由此推知,古希腊文明的发展()A.吸收了文明古国的成果B.未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C.受益于海外贸易的开拓D.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走向3.公元2世纪,罗马的道路系统几乎遍及帝国全境,东起幼发拉底河,北达苏格兰低地,穿越不列颠、欧洲、北非、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叙利亚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罗马四通八达的公路网()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C.消除了帝国民族间差异D.加快了罗马城市化进程4.按照古希腊传统,马其顿人从不向凡人行叩拜礼,只向神匍匐礼拜。亚历山大入主波斯后,不但要求波斯人面君行叩拜礼时必须以头碰地,也意图让马其顿人予以效仿。亚历山大此举意在()A.拉拢波斯帝国遗臣B.传播希腊先进文化C.强化君主统治权威D.传承东方政治体制5.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D.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6.《庄园敕令》是法兰克王国于公元8世纪末颁行的整顿王室领地经济的条例。敕令规定管家应该把庄园上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供应国王日常需要,一类供应战争需要。敕令提到要制备油脂、火腿、咸肉、醋、酒、干酪等,还指示要宰杀牛、羊熬炼脂肪,预备足够数量的肥鹅、肥鸡、准备各色蔬菜等。这反映出庄园()A.拥有较大生产规模B.呈现出政治管理上的独立性C.自营程度相对较高D.依旧受制于国王的经济管理7.“合理谋利”精神起源于新兴市民等级。市民等级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它包括手工艺匠人、商人、雇工、作坊老板,以及所有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城市作为自由自治的市民社会,创造出了一种可以引发农民的市场兴趣、把他们的富余产品出售到市场从而为自己增加收入的新机制。这种经济联系产生的结果是()A.加速了专业化分工B.促进了英国的农业化C.直接导致工业革命D.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8.《罗马民法大全》规定,所有嫁资无论设定时有无归还约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而离婚外,都应归还给妻子;妻子死亡,则归还给她的继承人。这体现当时的罗马法A.妇女普遍获得人身自由B.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C.蕴含着自然法理的精神D.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9.《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900年间的印度,而成书于公元416年和646年的《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分别由中国求法僧法显和玄奘游历印度后根据亲身经历所写,表2为三本书对四大种姓的记载对比。下列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婆罗门祭司净行(祭司)刹地利武士王种吠舍农民、少数富商商贾首陀罗奴隶农人贱民——恶人A.中国记载史料可信度低于印度B.商人社会地位比较稳定 C.印度和中国的记载完全不一致D.社会发展影响种姓成分10.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以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这说明印加帝国()A.崇尚罗马帝国统治方式B.形成了君主专制政体C.密切了与东方国家的联系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11.香料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最贵重的物品之一,其消费者主要是西欧贵族和教会。当时,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价值最高时,香料甚至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用于交税、交租、还债等。这一历史现象()A.进一步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B.表明欧亚陆路贸易通道不畅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反映了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12.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儿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1515年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A.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B.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C.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D.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13.下图是樊树志的《晚明大变局》一书的部分章节。“?”处最有可能填入的内容是()引言第一章“海禁一朝贡”体制的突破……第二章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一、新航路发现与葡萄牙人东来二、以澳门为中心的全球化贸易三、尼古拉·一官与“海上马车夫”四、“马尼拉大帆船”与“太平洋丝绸之路”五?第三章江南市镇: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先进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后记A.从澳门到马尼拉B.贸易顺差与巨额白银流入中国C.日本的朝贡关系D.利玛窦的“本土化”传教活动14.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土著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20 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A.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B.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C.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D.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15.1664年出版的《贸易论》主张以人工财富和货币财富取代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财富,强调以对外贸易取代国内自然财富的积累方式。这些观念很快流行,英国掀起了海外探险、殖民和贸易的热潮。据此可知,该理论()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B.推动了特许贸易制度的形成C.为资本原始积累进行了辩护D.迎合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16.据统计,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颁布了多达300余部的禁奢法令,这股禁奢立法的势头延续到了18世纪,对意大利近代消费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国家政府决策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B.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政府社会管理职责所在D.引导人们正常的消费习惯17.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A.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形成C.强化了欧洲国家的主权D.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18.如图可以用来说明A.文艺复兴促进社会进步B.理性主义的价值与作用C.自然科学影响社会改造D.法治精神战胜封建制度19.19 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其领袖经国王任命,组建内阁;获得第二多数席位的政党是法定的反对党,按内阁的方式也组织一套准备上台的班子,称“影子内阁”。各部“大臣”在议会辩论时代表本党发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英国()A.政党竞争影响政府运行B.行政权高于立法权C.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D.文官制度趋向完善20.1789~1815年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一个回合,是原本意义上的法国大革命。接下去,19世纪前60年的历史似乎是对原本意义的法国大革命的依次重演。有学者指出,“法国人是花了一百年才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并在法律中确定下来的”。这说明法国()A.民主共和政体在斗争中渐趋完善B.民主政治的曲折及必然趋势C.温和保守的政治主张受广泛推崇D.各派别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2小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2)概括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散罪或免罚罪——“九十五条论纲”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伏尔泰材料二1492 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摘编自《新全球史》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和主要区别。(2)依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当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