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4359
大小:666.6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4-09-04
《上海市普陀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普陀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文明探源诠释“何以中国”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于本世纪初启动。以下为该研究就“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取得的部分重要认识。材料一“万年奠基”重要认识主要依据“万年奠基”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材料二“古国时代”重要认识主要依据“五千多年进入”以浙江良渚、湖北天门石家河、湖南鸡叫城等遗址为代表,多有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玉器、漆器、精致陶酒器等都出自各地的顶级墓葬。“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山西陶寺和陕西石峁两座巨型都邑相继出现;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材料三进入“王朝时代”重要认识主要依据“四千年王朝建立”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以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夏王朝建立,①制代替②制。 “三千年王权巩固”西周初年,周王通过“③亲戚”,实现了王朝对王畿之外广大区域的稳固统治。“两千两百多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秦始皇统一中国,“海内为④,法令由一统”。材料四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新方案传统方案新方案>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1)“万年奠基”的核心依据是()(单选)A.南稻北粟格局B.原始农业产生C.石器工具进步D.定居村落出现(2)依据材料,这一时期文明发展趋势是()(单选)A.此消彼长B.部落联盟C.多元一体D.碰撞交融(3)以下对于“古国时代”的认识,理解合理的有()(双选)A.“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兴建”,体现较强的人力、物力调动能力B.“顶级墓葬”多,说明社会物质财富快速增长C.“巨型都邑”出现,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D.“以中原为中心”,印证古代中国整体步入文明时代(4)材料三将以下相应选项匹配到上表空格处。A郡县B禅让C奴隶D封建E世袭(5)相较于传统方案,新方案有何显著变化?(6)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简要谈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二、玉米传播管窥“世界历史”2.玉米原产于美洲,并伴随全球化进程广泛传播,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材料一 材料二那时候,山里来了一帮种玉米的人。他们种玉米不是为了自己吃,也不是为了养活家人,而是要把玉米卖给别人,一心想发财……过去,这里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如今变成荒山秃岭。守林人呜呜咽咽地唱起悲歌……谁砍伐树木,加斯巴尔就该撕碎他的眼睑;谁放火烧山,加斯巴尔就该烧毁他的睫毛……——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小说)(1949年)材料三16、17世纪,玉米在欧洲的名称有“西班牙麦、印第安麦、土耳其麦、法兰西粟”等,在西非被称为“葡萄牙黍”,在日本称为“南蛮黍”等。——张箭《从美洲到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的传播之路》材料四在湿热的西非和漫长的越洋旅程中,奴隶贸易要求能长时间储存并满足大量需求的食物,体积不大的玉米就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水分。——阿图洛•瓦尔曼《玉米与资》材料五玉米传入中国,其渠道比较多。简单来说,一是从西亚、中亚等传入我国西北;二是经印支、缅甸等传入我国西南;三是越印度洋、中国南海,传入我国东南沿海。——整理自张箭《从美洲到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的传播之路》材料六——资料来源:曹树基的“中国人口数据库(1393—1953)”(1)“玛雅玉米神像”,可用以实证()(单选)A.人类驯化玉米B.玛雅文明高度发达C.英国殖民拉美D.玛雅人的信仰观念(2)小说《玉米人》,以艺术手法反映的本质冲突是()(双选) A.个体劳作与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B.自给自足与市场主导的经济形态C.自主经营与侵略掠夺政治立场D.顺应自然与改变自然的思想观念(3)从材料三玉米的名称中,可以提取哪些方面的历史信息?(4)材料四“越洋旅程”中的“洋”当指()(单选)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地中海(5)材料五的路线中,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一致的是()(单选)A.路线“一”B.路线“二”C.路线“三”(6)依据材料六,哪一时期人口呈整体上升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经济原因有哪些?(7)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玉米传播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怎样影响?三、山姆大叔与国家形象塑造3.一般认为,山姆大叔(UncleSam)的说法和形象始于19世纪初,其简称与美利坚合众国(UnitedStates)的简称(US)相同。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会批准将山姆大叔作为国家象征。材料一歌曲《为山姆大叔而战》(部分)战斗中的爱尔兰小伙子(注:欧洲移民),……会为山姆大叔而战!他将带领我们走向荣耀!无论什么情况,我们永不屈服,直到南方再次回到星条旗之下!如果约翰牛(注:英国)想干涉,他会吃尽苦头!……我们很快会消灭叛军,逼他们全部投降!(1)材料一中,宣扬“为山姆大叔而战”有何作用?(2)材料二和材料三是美国军方的海报,两者塑造的山姆大叔神情各异,前者冷峻威严,后者悲愤中带着坚毅。分别谈谈其设计意图。(3)同样是面对战争,相较于材料二,材料四中的山姆大叔为何会发出不同的声音?(4)基于以上分析,提炼如何透过国家形象的塑造全面理解历史的方法。 四、长江客运与中国近代救亡文化4.去年是中国轮船首航长江150周年。在中国被迫开放的近代化进程中,水运便捷的长江在事实上成为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生发展的推进路线。材料一美商琼记洋行“火箭”号轮船手绘图材料二1873年7月9日《申报》航运栏中,进入和驶离上海的客轮信息材料三1920年,长江流域的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先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会的13名代表中,有11名代表来自长江流域各省。——冯天瑜等《长江文明》材料四宜昌大撤退主要由私营的民生公司船队完成。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民生公司号召将一切工作迅速转移到战争轨道,集中宜渝(重庆)线上所有轮船,抢运川军数万人出川抗日,并组织长江中下游的工业设备、物资和人员撤退到西南后方。民生公司也因此付出巨大代价。——据冯天瑜等《长江文明》整理(1)殖民者获得内河航运权,是以下哪次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获得的特权()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依据材料一,“火箭”号使用的动力应是()A.风力B.水力C.内燃机D.蒸汽机 (3)中国人建造的使用与“火箭”号相同动力的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序幕,是在()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末C.19世纪60年代D.20世纪初(4)观察材料二中长江客轮信息(加亮部分),说说这一时期营运公司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材料四中民生公司行动,体现出抗日战争怎样的特点?(6)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长江客运与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展。 2023学年第二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文明探源诠释“何以中国”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于本世纪初启动。以下为该研究就“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取得的部分重要认识。材料一“万年奠基”重要认识主要依据“万年奠基”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材料二“古国时代”重要认识主要依据“五千多年进入”以浙江良渚、湖北天门石家河、湖南鸡叫城等遗址为代表,多有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玉器、漆器、精致陶酒器等都出自各地的顶级墓葬。“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山西陶寺和陕西石峁两座巨型都邑相继出现;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材料三进入“王朝时代”重要认识主要依据“四千年王朝建立”距今3800年以后,进入王朝时代,以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为代表;夏王朝建立,①制代替②制。西周初年,周王通过“③ “三千年王权巩固”亲戚”,实现了王朝对王畿之外广大区域的稳固统治。“两千两百多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秦始皇统一中国,“海内为④,法令由一统”。材料四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新方案传统方案新方案>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1)“万年奠基”的核心依据是()(单选)A.南稻北粟格局B.原始农业产生C.石器工具进步D.定居村落出现(2)依据材料,这一时期文明发展趋势是()(单选)A.此消彼长B.部落联盟C.多元一体D.碰撞交融(3)以下对于“古国时代”的认识,理解合理的有()(双选)A.“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体现较强的人力、物力调动能力B.“顶级墓葬”多,说明社会物质财富快速增长C.“巨型都邑”出现,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D.“以中原为中心”,印证古代中国整体步入文明时代(4)材料三将以下相应选项匹配到上表的空格处。A郡县B禅让C奴隶D封建E世袭(5)相较于传统方案,新方案有何显著变化?(6)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简要谈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答案】(1)B(2)C(3)AC(4)①E②B③D④A(5)前者关注经济、文化等具体现象,后者关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等)的影响,体现唯物史观。(6) 历史:以考古实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探究中国历史起源问题(诠释“何以中国”),丰富世界历史内涵等。现实:知所来往,增强文化自信;(新标准)有利于世界文明平等对话等。【解析】【分析】本题是综合题。【小问1详解】本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文明发展奠定基础,故选B项;南稻北粟格局、石器工具进步、定居村落出现都是这一时期发展的部分表现,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小问2详解】本小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远古到先秦(中国)。依据材料二“浙江良渚、湖北天门石家河、湖南鸡叫城等遗址为代表,”“山西陶寺和陕西石峁两座巨型都邑相继出现;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文明发展趋势是多元一体,各文明之间既各自发展,又有一定联系,故选C项;文明发展趋势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流,排除A项;部落联盟只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排除C项;碰撞交融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当时社会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碰撞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小问3详解】本小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古国时代(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出现“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说明当时有较强的人力、物力调动能力,“巨型都邑”出现,有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C两项理解合理,故选AC;“顶级墓葬”多,只能说明当时出现社会分化,贫富差距拉大,不能体现社会财富快速增长,排除B项;“以中原为中心”,说明中原地区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格局,不能印证古代中国整体步入文明时代,部分地区可能还处于野蛮状态,排除C项。故选AC。【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夏王朝建立后①世袭制代替②禅让制;西周初年,周王通过封建③封建亲戚实现了王朝对王畿之外广大区域的稳固统治;秦始皇统一中国,“海内为④郡县,法令由一统”。【小问5详解】本小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依据材料传统方案强调“金属工具、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形成”可知传统方案关注经济、文化等具体现象,新方案强调“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说明新方案关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等)的影响,体现唯物史观。小问6详解】 本小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题目要求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回答,根据所学,从历史方面看可从实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探究中国历史起源问题(诠释“何以中国”),丰富世界历史内涵等角度回答。从现实角度看:可从知所来往,增强文化自信;(新标准)有利于世界文明平等对话等角度回答。二、玉米传播管窥“世界历史”2.玉米原产于美洲,并伴随全球化进程广泛传播,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材料一材料二那时候,山里来了一帮种玉米的人。他们种玉米不是为了自己吃,也不是为了养活家人,而是要把玉米卖给别人,一心想发财……过去,这里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如今变成荒山秃岭。守林人呜呜咽咽地唱起悲歌……谁砍伐树木,加斯巴尔就该撕碎他的眼睑;谁放火烧山,加斯巴尔就该烧毁他的睫毛……——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小说)(1949年)材料三16、17世纪,玉米在欧洲的名称有“西班牙麦、印第安麦、土耳其麦、法兰西粟”等,在西非被称为“葡萄牙黍”,在日本称为“南蛮黍”等。——张箭《从美洲到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的传播之路》材料四在湿热的西非和漫长的越洋旅程中,奴隶贸易要求能长时间储存并满足大量需求的食物,体积不大的玉米就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水分。——阿图洛•瓦尔曼《玉米与资》材料五玉米传入中国,其渠道比较多。简单来说,一是从西亚、中亚等传入我国西北;二是经印支、缅甸等传入我国西南;三是越印度洋、中国南海,传入我国东南沿海。——整理自张箭《从美洲到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的传播之路》材料六 ——资料来源:曹树基的“中国人口数据库(1393—1953)”(1)“玛雅玉米神像”,可用以实证()(单选)A.人类驯化玉米B.玛雅文明高度发达C.英国殖民拉美D.玛雅人的信仰观念(2)小说《玉米人》,以艺术手法反映的本质冲突是()(双选)A.个体劳作与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B.自给自足与市场主导的经济形态C.自主经营与侵略掠夺的政治立场D.顺应自然与改变自然的思想观念(3)从材料三玉米的名称中,可以提取哪些方面的历史信息?(4)材料四“越洋旅程”中的“洋”当指()(单选)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地中海(5)材料五的路线中,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一致的是()(单选)A.路线“一”B.路线“二”C.路线“三”(6)依据材料六,哪一时期人口呈整体上升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经济原因有哪些?(7)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玉米传播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答案】2.D3.BD4.地区名传递出玉米传播范围(或路径、方式)等;物种名传递出时人对玉米的认识等。5.B6.C7.时期:清前(中)期(或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原因:外来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经济政策调整(如摊丁入亩);经济恢复和发展等。8.(本题需依据材料并辩证评价,任三个视角即可)(积极)促进分散到整体;文明(物种、人种)交流;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消极)带来世界格局重塑(从多元到西方霸权主义、殖民体系形成);文化(观念)冲突;生态环境变化等。【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玉米神像’”可以印证古代玛雅人的信仰观念,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之前,玉米只属于美洲地区的农作物,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玛雅文明高度发达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启了对拉美地区的殖民掠夺,排除C项。故选D项。【小问2详解】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他们种玉米不是为了自己吃,也不是为了养活家人,而是要把玉米卖给别人,一心想发财”可知,该小说描述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冲突关系,B项正确;材料“这里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如今变成荒山秃岭。守林人呜呜咽咽地唱起悲歌……谁砍伐树木,加斯巴尔就该撕碎他的眼睑;谁放火烧山,加斯巴尔就该烧毁他的睫毛”描述的是作者批判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体现了顺应自然与改变自然的思想冲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个体劳作与集体劳作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侵略掠夺的政治立场,“自主经营与侵略掠夺”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BD项。【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至17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16、17世纪,玉米在欧洲的名称有‘西班牙麦、印第安麦、土耳其麦、法兰西粟’等,在西非被称为‘葡萄牙黍’,在日本称为“南蛮黍’等”可得出地区名传递出玉米传播范围(或路径、方式)等;物种名传递出时人对玉米的认识等。【小问4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三角贸易时期。根据材料“在湿热的西非和漫长的越洋旅程中,奴隶贸易要求能长时间储存并满足大量需求的食物,体积不大的玉米就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水分”及所学可知,欧洲殖民者通过大西洋到达非洲地区,掠夺大量的黑奴贩卖至美洲地区,B项正确;“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都与史实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小问5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玉米传入中国,其渠道比较多。简单来说,一是从西亚、中亚等传入我国西北;二是经印支、缅甸等传入我国西南;三是越印度洋、中国南海,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及所学可知,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由此可见,路线“三”与“海上丝绸之路”基本一致,C项正确;路线“一”与陆上丝绸之路基本一致,排除A项;路线“二”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小问6详解】本题是对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时期:根据材料“1630-1880年的中国人口”及所学可知,清前(中)期(或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人口呈整体上升趋势。 经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人口增加的原因包括外来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这时期经济政策调整,如摊丁入亩等,取消了人头税,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同时这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等都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小问7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材料“16、17世纪,玉米在欧洲的名称有‘西班牙麦、印第安麦、土耳其麦、法兰西粟’等,在西非被称为‘葡萄牙黍’,在日本称为“南蛮黍’等”及所学可得出促进分散到整体;文明(物种、人种)交流;经济全球化;根据材料“1630-1880年的中国人口”及所学可得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根据材料“这里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如今变成荒山秃岭。守林人呜呜咽咽地唱起悲歌”可得出生态环境变化;根据材料“在湿热的西非和漫长的越洋旅程中,奴隶贸易要求能长时间储存并满足大量需求的食物,体积不大的玉米就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水分”及所学可得出带来世界格局重塑(从多元到西方霸权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三、山姆大叔与国家形象塑造3.一般认为,山姆大叔(UncleSam)的说法和形象始于19世纪初,其简称与美利坚合众国(UnitedStates)的简称(US)相同。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国会批准将山姆大叔作为国家象征。材料一歌曲《为山姆大叔而战》(部分)战斗中的爱尔兰小伙子(注:欧洲移民),……会为山姆大叔而战!他将带领我们走向荣耀!无论什么情况,我们永不屈服,直到南方再次回到星条旗之下!如果约翰牛(注:英国)想干涉,他会吃尽苦头!……我们很快会消灭叛军,逼他们全部投降!(1)材料一中,宣扬“山姆大叔而战”有何作用?(2)材料二和材料三是美国军方的海报,两者塑造的山姆大叔神情各异,前者冷峻威严,后者悲愤中带着坚毅。分别谈谈其设计意图。(3)同样是面对战争,相较于材料二,材料四中的山姆大叔为何会发出不同的声音?(4)基于以上分析,提炼如何透过国家形象的塑造全面理解历史的方法。【答案】(1)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山姆大叔被作为爱国主义的象征,以鼓舞士气;对于移民国家而言,有助于以新的文化凝聚族群。(2)材料二神情冷峻威严,凸显国家(政府)权威,意在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或协约国作战)作征兵动员。材料三中,因美国本土在二战中遭到侵略(或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而神情悲愤,坚毅则体现出反法西斯的决心,意在呼吁全国各行各业合力支援保卫国家安全。(3)国家具体处境不同:从一战时的帝国主义列强到冷战中陷入越战泥潭。海报绘制主体(观念)不同:前者国家主张战争;后者民间宣扬反战。(4)丰富史料来源;形象塑造来源多主体,全方位提取史料信息;结合图中要素,从客观和主观角度充分提取信息多维辩证解释;综合材料,长时段联系比较,理解时变、势变、观念变化,体悟国家符号性增强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直到南方再次回到星条旗之下!如果约翰牛(注:英国)想干涉,他会吃尽苦头!……我们很快会消灭叛军,逼他们全部投降!”和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山姆大叔被作为爱国主义的象征,以鼓舞士气;对于移民国家而言,有助于以新的文化凝聚族群。【小问2详解】本题是目的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7年和1941年(美国)。据材料二“1917年”时间信息和所学可知,神情冷峻威严,凸显国家(政府)权威,意在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或协约国作战)作征兵动员。据材料三“1941年”时间信息和所学可知,因美国本土在二战中遭到侵略(或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而神情悲愤,坚毅则体现出反法西斯的决心,意在呼吁全国各行各业合力支援保卫国家安全。【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2年(美国)。据材料二和材料四中的时间信息和所学对比可知,首先国家具体处境不同:从一战时的帝国主义列强到冷战中陷入越战泥潭。其次海报绘制主体(观念)不同:前者国家主张战争;后者民间宣扬反战。【小问4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美国)。据材料有歌曲、军方的海报等可知,丰富史料来源;形象塑造来源多主体,全方位提取史料信息;据所学可知,结合图中要素,从客观和主观角度充分提取信息多维辩证解释;综合材料,长时段联系比较,理解时变、势变、观念变化,体悟国家符号性增强等。四、长江客运与中国近代救亡文化4. 去年是中国轮船首航长江150周年。在中国被迫开放的近代化进程中,水运便捷的长江在事实上成为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生发展的推进路线。材料一美商琼记洋行“火箭”号轮船手绘图材料二1873年7月9日《申报》航运栏中,进入和驶离上海的客轮信息材料三1920年,长江流域的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先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会的13名代表中,有11名代表来自长江流域各省。——冯天瑜等《长江文明》材料四宜昌大撤退主要由私营的民生公司船队完成。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民生公司号召将一切工作迅速转移到战争轨道,集中宜渝(重庆)线上所有轮船,抢运川军数万人出川抗日,并组织长江中下游的工业设备、物资和人员撤退到西南后方。民生公司也因此付出巨大代价。——据冯天瑜等《长江文明》整理(1)殖民者获得内河航运权,是以下哪次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获得的特权()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依据材料一,“火箭”号使用的动力应是()A.风力B.水力C.内燃机D.蒸汽机(3) 中国人建造的使用与“火箭”号相同动力的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序幕,是在()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末C.19世纪60年代D.20世纪初(4)观察材料二中长江客轮信息(加亮部分),说说这一时期营运公司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材料四中民生公司的行动,体现出抗日战争怎样的特点?(6)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长江客运与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展。【答案】(1)B(2)D(3)C(4)变化:出现了中国的(轮船)招商局,打破了西方资本垄断长江航运的局面。原因:在内忧外患中,主张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起。(5)全民族团结抗战;艰苦卓绝的过程;顽强不屈的精神等。(6)中国近代救亡文化中外横向交锋中新生和本国革命文化纵向发展趋势;中国近代救亡文化推进路线和长江客运在中国近代救亡中的作用;客观上西方侵略的加剧和主观上国人救亡探索的深入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858年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于1858年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天津条约》,从而使列强开始取得了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排除A项;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排除D项。故选B项。小问2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61年的世界。根据材料“自1861年4月开始,美商琼记洋行的‘火箭号’轮船稳定往来于上海和汉口之间”及所学可知,轮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其动力来源于蒸汽机,D项正确;“风力、水力”都不是该轮船的的动力来源,排除AB项;内燃机是卡尔·本茨在19世纪80年代左右发明的,是一种通过燃烧燃料来产生动力的发动机,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发动机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小问3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黄鹄”号是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机动船,揭开了中国动力机械史和近代轮船制造史的新篇章,C项正确;“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与史实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小问4详解】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73年的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1873年7月9日《申报》航运栏中,进入和驶离上海的客轮信息”“招商局”及所学可得出出现了中国的(轮船)招商局,打破了西方资本垄断长江航运的局面。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在内忧外患中,主张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起。【小问5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宜昌大撤退主要由私营的民生公司船队完成。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民生公司号召将一切工作迅速转移到战争轨道,集中宜渝(重庆)线上所有轮船,抢运川军数万人出川抗日,并组织长江中下游的工业设备、物资和人员撤退到西南后方。”可得出全民族团结抗战;艰苦卓绝的过程;顽强不屈的精神等。【小问6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在中国被迫开放的近代化进程中,水运便捷的长江在事实上成为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生发展的推进路线。”及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救亡文化推进路线和长江客运在中国近代救亡中的作用;客观上西方侵略的加剧和主观上国人救亡探索的深入;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救亡文化的中外横向交锋中新生和本国革命文化纵向发展趋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