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1886

大小:892.6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泸县四中高2022级高二下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第1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组织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其中含有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化合物。下列物质在组织液中均不存在的是()A.DNA聚合酶、淀粉酶B.抗体、胰岛素C.HCO3-、CO2D.尿素、甘油三酯【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液、组织液构成,其组成成分包括: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液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DNA聚合酶用于DNA复制,分布在细胞内;淀粉酶在消化道中催化淀粉水解,分布于消化道内,它们都不存在组织液中,A符合题意;BCD、抗体在组织液中起免疫作用,胰岛素通过组织液运输起调节作用,HCO3-是组织中调节pH的物质,CO2、尿素都是细胞代谢的产物,由细胞内释放至组织液再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甘油三酯也存在于组织液中,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患者肺部组织液渗透压比正常人高B.该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C.该患者体温升高的过程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该患者血浆的pH明显降低【答案】A【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故该患者肺部组织液渗透压比正常人高,A正确;B、组织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B 错误;C、该患者体温升高的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错误;D、该患者呼吸困难,会导致无氧呼吸增强,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降低,但不会明显降低,D错误。故选A。3.用免疫抑制剂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属于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哪方面的应用()A.免疫预防B.免疫治疗C.免疫诊断D.以上三者均有【答案】B【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关疫苗的研制,开创了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的新时期。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接种疫苗属于免疫预防。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这是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已成为与传统的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并列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对于有些疾病则使用免疫抑制疗法。例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使用免疫抑制剂。【详解】用免疫抑制剂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这是一种免疫抑制疗法,因而属于免疫治疗,B正确,ACD错误。故选B。4.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B、年龄结构能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B正确;C、性别比例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但不被用来预测群数量变化趋势,C错误;D、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数量变化,但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故选B。5.下图表示人体某种病的发病机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细胞能非特异性识别抗原B.c物质是抗体C.该病是自身免疫病D.c物质与自身的红细胞结合,是因为红细胞的输氧能力不足【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其中a细胞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抗体将自身红细胞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并与之结合,最终被b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由此可见,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详解】A、a细胞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细胞是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但是没有特异性,A正确;B、c物质是浆细胞分泌的物质是抗体,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抗体攻击了自身的红细胞,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D、c物质与自身的红细胞结合,导致红细胞的裂解,最终被b吞噬细胞吞噬处理,D错误。故选D。 6.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能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离不开航天服对航天员个体生命系统的保障,航天服具有保持宇航员体温、提供氧及抽去二氧化碳、保持压力平衡等功能。如图为宇航员体内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太空中细菌很少,宇航员免疫系统几乎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B.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激素进行调节,过程②主要通过抗体进行调节C.若宇航员出现组织水肿现象,可能是其体内血浆渗透压上升导致D.若航天服中的CO2不能及时抽出,可能会影响宇航员的神经系统并导致肺水肿的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的。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即使太空中细菌很少,宇航员免疫系统也会行使功能清除衰老、损伤及突变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B、图中过程①主要通过抗体进行调节,过程②主要通过激素进行调节,B错误;C、若出现组织水肿,可能是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导致,C错误;D、若航天服中的CO2不能及时抽出,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进一步使航天服中氧浓度下降,严重缺氧可能会造成肺水肿等,D正确。故选D。7.人体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肿瘤坏死因子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合成并分泌的B.B淋巴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的 C.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D.皮肤、黏膜、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A【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2、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详解】A、肿瘤坏死因子属于细胞因子,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合成并分泌的,A正确;B、免疫细胞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错误;C、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但不是免疫器官,C错误;D、皮肤、黏膜对病原体的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防御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A。8.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合成、分布、运输及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B.单侧光会刺激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量D.某浓度的生长素对茎起抑制作用,则该浓度的生长素对芽起促进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生长素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3、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详解】A、生长素成分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A错误;B、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其产生与光照无关,单侧光会影响其分布,B错误;C、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会消耗能量,C正确;D、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某浓度的生长素对茎起抑制作用,则该浓度的生长素对芽起抑制作用 ,D错误。故选C。9.红光/远红光能够调节莴苣种子的萌发,土中或暗处的种子中光敏色素经红光处理后转换为生理激活型,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可解除对赤霉素合成基因的抑制和对赤霉素代谢基因的促进,从而激活赤霉素信号,促进种子萌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敏色素在受到光照时,其结构会发生改变参与信息传递B.光敏色素吸收红光被激活,促进了赤霉素代谢基因的表达C.理论上,可使用外源赤霉素代替红光诱导莴苣种子的萌发D.赤霉素和光敏色素都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起到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详解】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A正确;B、光敏色素吸收红光被激活,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可解除对赤霉素合成基因的抑制和对赤霉素代谢基因的促进,从而激活赤霉素信号,促进种子萌发,B错误;C、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理论上,可使用外源赤霉素代替红光诱导莴苣种子的萌发,C正确;D、赤霉素和光敏色素都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起到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B。10.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对于治疗某些人畜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处理措施与实际相符的是(  )A.注射青霉素治疗疾病与注射血清的原理相同B.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长期定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C.给成年人注射生长激素可治疗侏儒症D.服用维生素D可治疗患儿的软骨病【答案】D【解析】 【分析】抗生素是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激素是由生物体内某些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注射青霉素治疗疾病属于药物治疗,不属于免疫的范畴;注射血清(抗体)治疗疾病属于免疫治疗,二者的原理不同,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其靶器官是甲状腺;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起不到疗效,而需要定量注射甲状腺激素来维持体内代谢的需要,B错误;C、成年人骨骼的发育已经停止,不能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治疗侏儒症,C错误;D、维生素D可促进细胞对钙、磷的吸收,提高血钙,以此达到治疗软骨病患儿的目的,D正确。故选D。11.某同学参加师大附中秋季运动会万米长跑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应该及时补充淡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平衡与体温平衡B.剧烈运动时,人体的细胞呼吸主要为无氧呼吸C.由于糖的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显著降低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答案】A【解析】【分析】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A正确;B、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人体的细胞呼吸主要为有氧呼吸,B错误;C、糖消耗后,肝糖原会分解补充葡萄糖,非糖物质也会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浓度,因此血浆渗透压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D、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酶的活性受影响,酶促反应降低,D错误。故选A。12.互花米草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由于其耐盐、耐淹和促淤护堤作用,曾被世界多地引种,用于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引种后互花米草能够快速取代本地植被,已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入侵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的入侵改变了原有群落的结构B.互花米草的入侵减少了某些鸟类的食物资源C.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D.使用除草剂治理互花米草时需考虑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为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方向上呈现镶嵌分布的为水平结构。【详解】A、互花米草的入侵快速取代本地植被,植被改变,原有群落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B、互花米草能够快速取代本地植被,会影响以本地植被为食的鸟类,B正确;C、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影响本土植被生存,影响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减小,C错误;D、除草剂可能对底栖动物有毒害作用,D正确。故选C。13.下列对动物激素的分析,错误的是(  )A.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B.性激素被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C.动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会进入血液,称之为激素D.有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作用于内分泌细胞自身【答案】B【解析】【分析】内分泌腺:分泌腺(没有导管)中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除了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比如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合成抗利尿激素。【详解】A、促胰液素是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它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A正确;B、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受体不位于细胞膜上,在细胞内,激素与相应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B错误;C、动物激素是由动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并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C正确;D、不同的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不同,如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D正确。故选B。14.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还会出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判断力和语言能力的下降,情绪波动等症状。下列与人脑高级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脑的学习、记忆、语言等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更好地适应环境B.语言能力下降就是对相关事物的表达能力下降,书写及理解能力不变C.短时记忆经过反复运用、强化、整合等可能会成为长时记忆 D.适当运动可能会帮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答案】B【解析】【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详解】A、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不断学习与记忆,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能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A正确;B、语言能力下降就是对相关事物的表达能力下降,书写及理解能力也会因此而跟着下降,B错误;C、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就能够转化为长时记忆,C正确;D、适当运动有助于血液循环,可能会帮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减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D正确。故选B。15.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末梢是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各处B.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比神经元多,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C.轴突相对于树突而言长而细,可将胞体的信息传向其他细胞D.神经元的树突数量比轴突多,用来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导到胞体【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细胞体这三个区域。【详解】A、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进而实现神经调节对机体各部分的调控,A错误;B、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神经元的辅助作用,数量远大于神经元,B正确;C、轴突相对于树突而言长而细,能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细胞,C正确;D、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树突数量比轴突多,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树突增大了其细胞膜面积,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A。16.蚊子对灭蚊剂L的敏感性高于对其他气味因子的,已知蚊子触角上有感受此类物质的神经元,蚊子感受到灭蚊剂L时会主动躲避。现用气味因子、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灭蚊剂L 分别刺激蚊子,三组实验均在触角上检测到了神经元电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触角神经细胞含有感应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的受体B.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可能与不同的受体蛋白分别结合C.气味因子或灭蚊剂L均能引起神经元上的Na+外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D.蚊子对灭蚊剂L的识别更敏感,进而主动躲避,有利于蚊子的生存【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信号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完成信息传递,用气味因子、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灭蚊剂L分别刺激蚊子,三组实验均在触角上检测到了神经元电响应,说明蚊子触角神经细胞含有感应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的受体,A正确;B、由于受体具有特异性,故推测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可能与不同的受体蛋白分别结合,B正确;C、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气味因子或灭蚊剂L均能引起神经元上的Na+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D、已知蚊子对灭蚊剂L的敏感性高于对其他气味因子的敏感性,因此蚊子对灭蚊剂L的识别更敏感,进而主动躲避,有利于蚊子的生存,D正确。故选C。17.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于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的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B.若图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无氧呼吸消耗养料少C.图丙所示的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环境剧烈变化而不适合该种群生存D.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2.4×108个【答案】B【解析】【分析】1、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会随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可能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可能会上升。在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2、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酵母菌在计数时,计数原则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因此计数相邻两边。【详解】A、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分析图甲可知,a点后种群数量减少,可能原因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增加了环境阻力,A正确;B、若图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K值增加,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添加了一定量的营养,B错误;C、图丙所示的c点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环境剧烈变化而不适合该种群生存,C正确;D、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5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15÷25×400×104×100=2.4×108个,D正确。故选B。18.处于顶极状态的森林群落中,茂密的林冠层在最上层,下面分布着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由于老龄树木死亡,一些区域的林冠层出现空隙,形成林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退耕还林提高了群落中植物对光能和空间的利用率B.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C.处于顶极状态森林群落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越少 D.森林中林窗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大于林冠封闭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1、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如火灾、龙卷风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2、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因此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一定程度的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详解】A、退耕还林增加了群落植物的数量,从而提高了群落植物对光能和空间的利用率,A正确;B、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既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B正确;C、处于顶极状态的森林群落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也会越多,C错误;D、林窗区域光照充足,林冠封闭区域光照不足,所以林窗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大于林冠封闭区域的物钟多样性,D正确。故选C。19.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产生机制如下图所示,部分科学家这样解释,内脏和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在脊髓会聚后再上传至大脑,由于平时疼痛刺激多来源于体表,因此大脑习惯地将内脏痛误以为是体表痛,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控制内脏疼痛的过程存在分级调节B.内脏疾病疼痛反射的效应器是体表C.与内脏相连的②属于自主神经系统D.交感神经自主控制内脏的有关活动【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结构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内脏和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在脊髓会聚后再上传至大脑,故控制内脏疼痛的过程存在分级调节,A正确;B、内脏疾病疼痛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内脏,B错误;C、②为传入神经,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腺体和血管的传出神经,C错误;D、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但不完全自主,D错误。故选A。20.科研人员研究乙烯对拟南芥子叶衰老的影响,图甲为乙烯对细胞膜离子渗漏的影响,图乙为乙烯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浓度过高会促进乙烯的合成B.子叶衰老的原因可能与乙烯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有关C乙烯可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使光合速率下降D.与正常植株相比,乙烯不敏感突变体使用乙烯后叶片衰老提前【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在植物内的含量虽然微少,但是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上的作用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详解】A、生长素浓度过高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从而抑制生长,A正确;B、据图甲可知,在乙烯的作用下,离子渗漏率升高,说明乙烯可以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促进子叶衰老,B正确;C、据图乙可知,在乙烯的作用下,子叶叶绿素含量下降显著,叶绿素含量降低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C正确; D、据题可知,在乙烯作用下,叶的衰老会加快,说明乙烯能促进叶片的衰老,因此与正常植株相比,乙烯不敏感突变体使用乙烯后叶片的衰老延缓,D错误。故选D。第2卷:非选择题(60分)21.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细胞2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图1中液体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2)写出图2中各标号代表的两个系统分别是:①______,②______。(3)某人在吃火锅时不小心烫伤,出现水疱,该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______(填内环境成分),一段时间后水疱自行消失,原因是______。(4)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层生物膜(6)目前普遍认为,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1)①.淋巴和组织液②.细胞内液③.血浆(2)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3)①.组织液②.水疱中液体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4)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5)5##五(6)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直接通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等器官的参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的交换,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吸收食物等营养物质,为机体提供营养,泌尿系统和皮肤及时排出代谢废物,另外还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协调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活动,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的侵入维持机体健康。【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可知,细胞1是毛细血管壁,因此其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细胞2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由于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因此图1中液体中CO2浓度最高的是细胞内液,O2是由外界环境中氧气进入肺部,并进入血管由红细胞携带,因此O2 浓度最高的液体是血浆。【小问2详解】图中通过系统①吸收营养物质,故为消化系统,②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故为呼吸系统。【小问3详解】某人在吃火锅时不小心烫伤,出现水疱,该水疱内的液体是淡黄色,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自行消失,原因是水疱中液体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即组织液被吸收成为血浆和淋巴。【小问4详解】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因此,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小问5详解】外界环境中的O2通过自由扩散是方式进入红细胞,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肺泡壁(单层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2层膜)、红细胞膜1层共5层膜。【小问6详解】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均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关,因此,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2.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表所示:未被侵入时期轻微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种类(种)15012169碳储量(吨/公顷)161.9143.2117.7(1)薇甘菊入侵后导致植物群落的丰富度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2)田野菟丝子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_______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3)关于薇甘菊的成功入侵,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为验证该假设,研究者将薇甘菊入侵种群和对照种群种植在与入侵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除草、治虫,测定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①实验中,对照种群应从_______获取。②若测定结果为薇甘菊入侵种群_______,则该结果支持上述假设。【答案】(1)①.下降②.降低 (2)寄生(3)①.原产地②.株高、分枝数、生物量都大于对照组【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随着入侵种——薇甘菊入侵严重程度,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数逐渐减少,丰富度降低,由此引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逐渐降低。根据土壤中碳储量逐渐减少可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加强。【小问1详解】薇甘菊入侵,导致植物种类减少,故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下降,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故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为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研究者做出了假设“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如果该假设正确,我们可以推知:在相同的入侵地环境条件下,如果比较发生适应性变化之后的入侵种群和未发生适应性变化的入侵种群,前者的生长状况应该优于后者。所以可以据此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生长于原产地的薇甘菊种群+入侵地的环境条件→测定生长情况。实验组:已适应入侵地环境的薇甘菊种群+相同的入侵地环境条件→测定生长情况。因此:①实验中,对照种群应从原产地获取。②若实验组的薇甘菊种群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都高于对照组,则可以支持上述假设。【点睛】本题应注意第(3)小题中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原产地与入侵地;因变量是测定薇柑菊的生长情况,具体指标有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进而确定实验设计思路。23.大多数的学校在正式上课之前都会组织一次新生军训,这个时候天气往往还比较炎热,很多学生会出现中暑的现象,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中,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皮肤干热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小幅度升高会刺激热感受器产生兴奋,位于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接受兴奋并发出信号,引起血管_______和汗腺分泌汗液_______,导致机体散热_____(填“增多”、“减少”或“基本不变”),从而维持体温稳定。(2)中暑前,机体大量出汗会引起体内的水和______等离子大量丢失,造成电解质紊乱,进而改变内环境的渗透压。发热时,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患者出现烦躁可能与_______激素的作用有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的体能作业或剧烈运动容易引发热射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3)热射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迅速降低核心体温,已知患者不能通过饮水来降温,则可采取的物理措施是______。(4)在早上军训的时候,如果不吃早餐有很多学生会出现头晕的现象,这是因为体内的血糖浓度较低,这时候为了维持血糖的平衡,_______分泌增加,促进_______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答案】(1)①.下丘脑②.舒张③.增多④.增多(2)①.Na+、C1-②.甲状腺③.产热量明显多于散热量(或产热急剧增多或产热增多、散热受限制)(3)在患者的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冒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4)①.胰高血糖素②.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解析】【分析】人在低温环境中要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反应,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在温热的刺激下,刺激皮肤中另一种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血流量增加。高温中暑会导致散热功能紊乱,进步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同时大量排汗盐,导致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改变内环境的渗透压。【小问1详解】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小幅度升高会刺激热感受器产生兴奋,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接受兴奋并发出信号,引起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汗液增多,导致机体散热增多,从而维持体温稳定。【小问2详解】中暑前,机体大量出汗会引起体内的水和Na+、Cl-等离子大量丢失,造成电解质紊乱,进而改变内环境的渗透压。发热时,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患者出现烦躁可能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有关,因为甲状腺激素增多会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的体能作业或剧烈运动容易引发热射病,其主要原因是产热量明显多于散热量,导致体温上升。【小问3详解】热射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迅速降低核心体温,已知患者不能通过饮水来降温,则可采取的物理措施是在患者的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冒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 【小问4详解】在早上军训的时候,如果不吃早餐有很多学生会出现头晕的现象,这是因为体内的血糖浓度较低,这时候为了维持血糖的平衡,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24.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某一反射弧的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1)图甲反射弧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2)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储存在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图乙中[]____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3)若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将此药物放在图丙中d点与c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d处施加适宜刺激,预计c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____。(4)若将图丙中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若给b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将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答案】(1)效应器(2)①.突触小泡②.B(3)持续兴奋或抑制(4)①.不变②.减小【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在突触间传递时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题图分析,图甲中,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则e表示传入神经,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f表示感受器,d表示突触;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图丙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 【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图甲反射弧中a表示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额肌肉或腺体。【小问2详解】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发生融合,通过胞吐方式将GABA释放,并与图乙突触后膜,即B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小问3详解】若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将此药物放在图丙中d点与c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d处施加适宜刺激,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被分解,而现在由于药物的作用神经递质作用后无法被分解,则会对突触后膜持续作用,引起c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持续兴奋或抑制。【小问4详解】若将图丙中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若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膜外钠离子浓度影响的是动作电位的变化,而对静息电位的值无影响,故b点的静息电位将不变,若给b点一个强刺激,由于膜外钠离子浓度的降低导致接受刺激后钠离子向膜内转运的量减少,故动作电位将减小。25.植物在受到机械损伤或昆虫取食时,会产生防御反应。为研究某植物损伤信号传递中脂氧合酶(LOX)、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的变化及关系,进行如下实验。(1)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着传递_______的作用。(2)用止血钳快速夹伤该植株叶片,迅速将损伤植株与另一长势相同健康植株放入同一密闭玻璃气室内,避免枝叶相互接触。以气室外健康植株叶片为对照。定期采集叶片(诱导叶指密闭玻璃气室内健康植株叶片)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图2.①由图1可知,机械损伤可_________。②图2显示:与损伤叶相比,诱导叶ABA和J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峰值滞后。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 (3)另有研究发现,LOX专一抑制剂在抑制LOX活性的同时,也降低了JA和ABA的含量。用JA处理叶片,ABA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促进应答ABA的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综合上述所有信息,完善合作杨损伤信号传递中JA、LOX和ABA相互关系的一种可能的模式图。请在方框中选“JA”“LOX”“ABA”,在(  )中选填“+”“-”(“+”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机械损伤使损伤叶和诱导叶均出现防御反应。【答案】(1)信息(2)①.提高损伤叶和诱导叶LOX活性②.损伤叶产生防御反应的同时,还释放挥发性物质,诱导临近健康植株叶片也产生相同的防御反应,所以激素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发挥性物质的产生、释放、扩散和积累到一定浓度,进而启动防御反应,都需要时间,所以峰值会滞后(3)①.LOX②.+③.ABA④.+⑤.J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小问1详解】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体内有信息传递的作用。【小问2详解】根据图1可知,机械损伤后,损伤叶与诱导叶的LOX活性相比于对照均有所升高,因此机械损伤提高了损伤叶和诱导叶的LOX活性。在合作杨受到机械损伤时,会促进ABA和JA的释放以产生防御反应。由于损伤叶位于直接受到机械损伤的植株上,接受的刺激更早,而诱导叶是通过损伤叶释放的ABA和JA感受刺激,因此相对于损伤叶,损伤叶产生防御反应的同时,还释放挥发性物质,诱导临近健康植株叶片也产生相同的防御反应,所以激素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发挥性物质的产生、释放、扩散和积累到一定浓度,进而启动防御反应,都需要时间,所以诱导叶ABA和J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峰值滞后。【小问3详解】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在诱导叶中ABA与J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LOX活性与ABA、JA的含量成正相关,因此,可确定机械损伤提高了LOX的活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ABA和JA含量。JA可促进应答ABA的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植物体抗性增强,故合作杨损伤信号传递中JA、LOX和ABA相互关系的模式图如图所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