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9415

大小:793.5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4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两汉时期,郡守避籍制度使外籍郡守在所任职的郡中毫无社会根基,只得辟召本郡人士为属吏,由此出现了“三世二千石,穆郡户曹史”和颍川郡“世为乡里著姓”的韩棱担任郡功曹等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说明()A.郡县属吏的晋升途径较为单一B.地方离心力容易导致军阀割据C.豪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地方政权D.国家选拔人才更注重基层经验2.李贽认为,“商君相秦,才十年卒至富强,而令秦成帝业,虽能杀其身,而终不能不用其法”,因此他将商鞅视为圣人。李贽还高度赞赏被朝廷批判的张居正,认为他功业卓著,是英杰宰相。这体现出李贽()A.对个性自由的渴求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对社会变革的期望D.否定了儒学价值观3.据统计,1914-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从100余万增长到200万,而当时的手工业工人、苦力运输工人、农业雇工、商业和金融业的普通职工等,其总数估计约为4000万人。这有助于说明民国初年()A.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B.工人的阶级意识觉醒C.大众择业观念的变化D.中共成立的组织基础4.下面图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出自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贺页朵(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之手。红军主力长征后,贺页朵因伤留在永新坚持斗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将入党誓词藏在屋檐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取出来。这份珍贵文物()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 永不叛党。——贺页朵珍藏的入党誓词①展现了国民革命的历史场景②誓词中的错别字削弱了史料价值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是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的历史见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1950至1953年,约有2000名留学生归国,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骨干力量。至1955年11月,回国的海外高级知识分子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有1041人,许多人后来成为各类科学研究的奠定人或学术泰斗。这表明新生人民政权()A.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B.获得知识界的政治认同C.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D.文化改造工作成效显著6.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他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伏尔泰的主张()A.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B.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C.意在宣传宗教神学思想D.是理性主义的客观反映7.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这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指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B.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C.揭示出巴黎公社革命缺乏有利客观环境D.反映了巴黎公社未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8.1929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议有10项,到19611年增加到124项价值8300万卢布。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别为1910人和10655人。这表明这一时期苏联()A.继续延续新经济政策B.把握机遇解决技术问题C.冲破了西方国家封锁D.致力改善国内工业布局9.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进行会晤,肯尼迪谈到:“我主要关心的是如何确保我们这两个拥有众多盟友并坚持不同社会制度的强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在世界不同地区相互竞争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不忽视确保我们各国安全的必要性。”这表明()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促使美苏双方开始对话B.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强烈的冲击C.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成为美苏双方关注焦点D.冷战格局下美苏冲突对抗成为唯一竞争手段10.反经济全球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发达国家看到,如果穷国与富国之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不但世界安全和稳定会受到威胁,而且它们自身的发展也将面临困境。由此推知,反经济全球化()A.有利于世界经济朝互利共赢方向发展B.扼制了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C.解决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D.有助于国际政治形势稳定发展11.1898年以前,中国只有林则徐命人翻译的《各国律例》、丁韪良所译的《万国公法》《公法便览》和《公法会通》等国际法译着。然自戊戌维新以降,留日学生积极从事翻译国际法的工作,并刊于报纸杂志,新式学堂也增设相关教学课程,使国际法成为一时显学。这说明()A.戊戌变法开启外交近代化B.朝贡宗藩体系逐渐瓦解C.晚清国际法的本土化应用D.国人对国际法认识加深12.下图是宣传画《国家保护公民储蓄》,由余木创作、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版,1955年为初版,共发行19.3万张。该宣传画()A.赞颂了工人参与建设的热情B.进一步确立了宪法的权威C.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D.体现“双百”方针创作精神 13.宋代“平原沃土,桑柘甚盛,蚕女勤苦,罔畏饥渴。……茧簿山立,缲车之声连甍相闻。非贵非骄,靡不务此。……争为纤巧,以渔倍息。”这反映()A.家庭手工业已在从事商品生产B.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C.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得到新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宋代14.唐代南北方多地均有制瓷窑场,河北邢窑、河南黄冶窑、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广州、潮州、惠州、雷州、德化、晋江、福州等地制瓷窑场迅速增加,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当时广东、福建两省制瓷窑场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A.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C.南方制瓷技术的进步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15.距今5300年前,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地的社会上层之间,有可能形成了一个交流互动圈,都有对龙的崇拜、以玉为贵的理念,以某几类珍贵物品彰显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该材料表明()A.中华的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B.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起源多元性C.文明互动丰富了社会各阶层精神世界D.中华文化逐渐显现出了相近的文化特征16.教育部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中提出,“招收研究生,要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出发,重点放在填补国家科学事业的空白和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基础科学、边缘科学和与工业、农业、国防有密切关系的最新科学技术的研究方面”。上述意见的提出()A.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B.意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C.旨在加强国际科技交流D.利于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52分。17.【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材料一东晋南朝曾经数次北伐,但都未能成功。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灞上。《晋书·桓温传》记其事有云:“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对于北伐,王羲之曾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材料二 北魏疆域图材料三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衍用其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於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摘自《洛阳伽蓝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北伐失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得与失。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而世界各国都必须毫无保留地为英国的商品敞开大门,若有不从者,枪炮伺候。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且足够了解、把握和垄断世界市场,往往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利润。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至关重要,英国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2008 年以来,全球性粮食问题愈演愈烈,受地球自身规律,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量下降。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强调工业化,忽视了农业发展。发达国家出于国家安全因素考虑对本国农业实行保护补贴政策,农产品生产过剩,因而实施鼓励出口政策,摧毁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后影响了全球粮食的正常生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粮食需求量增加;由于能源的紧张,越来越多的粮食被用来转化成新型生物能源……中国必须立足自我,加强粮食安全建设,解决好自身的基本粮食需求;在全球性粮食危机中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加强与各国的粮食合作,推动危机的解决,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摘编自华凌志《全球性粮食危机与中国的应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的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2)据材料二说明全球粮食危机出现的时代背景,并根据材料,简析当代中国政府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创新之处。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权”泛指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这一任务被“士人”们直接凝炼在“民权”思想之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权”思想中的“民”,主要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谭嗣同指出:“苟有绅权,即不必有议院之名,已有议院之实矣。”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这体现了“中庸”政治的要旨。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社会契约”、“天赋人权”成为其后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起到了理性启蒙的作用,其“民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权力。——摘编自王先民《近代中国早期“民权”思想探迹》材料二“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切认识到,只有建立起包括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民主联合政权,才能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加入抗战队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也都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自觉投身抗日战争。1940年初,陕甘宁边区延安县中区五乡在征粮过程中,乡政府通过民选方式组建征粮委员会,27名委员中中共党员9名,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党外人士,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1940年底,国民党断绝给八路军的军饷,并派重兵围困陕甘宁边区,使边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几度陷入绝境。为战胜困难,必须要团结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力量,才能确保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三三制”政权,有效化解了抗日根据地的内部风险和矛盾,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摘编自尹恒《简述抗战时期陡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民权”思想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权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清帝制国家始终参与商业,其程度趋于加深。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之间的基本契合,一定程度上为明清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扩展了帝制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明清商人也在这种环境中演化,与帝制体系交融,变成绅、商、地主三位一体的精英人群,构成社会支配阶层演变的一个侧面。此种契合关系的另一面,是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国家体系的控制范围,使得市场经济难以充分、自由地演变,商人也在此环境中异化为帝制体系的社会基础。——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商业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两汉时期,郡守避籍制度使外籍郡守在所任职的郡中毫无社会根基,只得辟召本郡人士为属吏,由此出现了“三世二千石,穆郡户曹史”和颍川郡“世为乡里著姓”的韩棱担任郡功曹等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说明()A.郡县属吏的晋升途径较为单一B.地方离心力容易导致军阀割据C.豪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地方政权D.国家选拔人才更注重基层经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两汉时期,地方名门望族担任郡县属吏现象较为普遍,这说明豪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地方政权,C项正确;地方名门望族担任郡县属吏只是当时选官的一种情况,不能就此说明郡县属吏的晋升途径单一,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豪族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反叛,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家族势力对地方政权的影响,排除。故选C项。2.李贽认为,“商君相秦,才十年卒至富强,而令秦成帝业,虽能杀其身,而终不能不用其法”,因此他将商鞅视为圣人。李贽还高度赞赏被朝廷批判的张居正,认为他功业卓著,是英杰宰相。这体现出李贽()A.对个性自由的渴求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对社会变革的期望D.否定了儒学价值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他将商鞅视为圣人”“李贽还高度赞赏被朝廷批判的张居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和张居正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李贽高度赞赏他们,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变革的期望,C项正确;材料中李贽并未强调个性自由,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李贽反对君主专制,而且商鞅和张居正都是倡导专制的,排除B项;李贽在此只是强调社会变革,从材料中看不出他否定儒学价值观,排除D项。故选C项。3.据统计,1914-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从100余万增长到200万,而当时的手工业工人、苦力运输工人、农业雇工、商业和金融业的普通职工等,其总数估计约为4000万人。这有助于说明民国初年()A.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B.工人的阶级意识觉醒C.大众择业观念的变化D.中共成立的组织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尽管一战期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出现了迅猛增长.但与靠传统生产方式维生的工人相比,数量还是很少,这直观反映了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发展状况.A项正确;工人数量的变化无法说明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程度,排除B项;当时的产业工人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少,且多因生计所迫而成为工人,材料并不能反映大众的择业观念.排除C项;材料可以说明中共成立的阶级基础.但无法体现中共成立的组织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4.下面图文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出自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贺页朵(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之手。红军主力长征后,贺页朵因伤留在永新坚持斗争,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将入党誓词藏在屋檐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取出来。这份珍贵文物()牺牲个人。言首泌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贺页朵珍藏的入党誓词①展现了国民革命的历史场景②誓词中的错别字削弱了史料价值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是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的历史见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2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这份入党誓词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物,与国民革命无关,①项错误;誓词中的错别字并未削弱其史料价值,②项错误;这份入党誓词可以用于研究革命根据地的党组织建设及农民运动的相关信息,反映了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③项正确;“贺页朵因伤留在永新坚持斗争”体现了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的历史信息,④项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5.1950至1953年,约有2000名留学生归国,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骨干力量。至1955年11月,回国的海外高级知识分子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有1041人,许多人后来成为各类科学研究的奠定人或学术泰斗。这表明新生人民政权()A.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B.获得知识界政治认同C.打破了美国技术封锁D.文化改造工作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至1955年(中国)。根据材料,从1950至1955年,大量留学生学成归国,许多人后来成为各类科学研究的奠定人或学术泰斗,说明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了留学生的认可,获得知识界的政治认同,B项正确。大量的留学生学生归国,说明认可新生人民政权,但科技进步是一个漫长的历程,短时间内无法体现,排除A项;建国初期,我国与美国的科技存在一定差距,短时间内没有打破其全部封锁,排除C项;这一时期的文化改造工作还没有开展,排除D项。故选B项。6.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提倡对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的态度,他终生与宗教偏见作斗争,但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伏尔泰的主张()A.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B.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C.意在宣传宗教神学思想D.是理性主义的客观反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但他又认为宗教作为抑制人类情欲和恶习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说明其对宗教的作用理性看待,是理性主义的客观反映,D项正确;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才兴起,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伏尔泰代表的启蒙运动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因果倒置,排除B项;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其目的并不是宣传神学思想,而是理性看到了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排除C项。故选D项。7. 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这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指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B.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C.揭示出巴黎公社革命缺乏有利客观环境D.反映了巴黎公社未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法国)。据材料“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这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可知,马克思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两个原因,一是没有乘胜追击临时政府的反动军队,造成后来的反扑,二是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的资产,是政权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这些都说明了法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十九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足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是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客观环境,排除AC项;材料涉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包括没有乘胜追击和没有没收法兰西国家银行的资产,没有涉及农民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8.1929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议有10项,到19611年增加到124项价值8300万卢布。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别为1910人和10655人。这表明这一时期苏联()A.继续延续新经济政策B.把握机遇解决技术问题C.冲破了西方国家封锁D.致力改善国内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苏联)据材料“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议有10项,到19611年增加到124项价值8300万卢布。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别为1910人和10655人”可知,1929年,苏联积极利用外国技术和专家进行经济建设,由于当时正逢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苏联把握了这一历史机遇,B项正确;1924年列宁去世后,苏联就逐渐废除了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引进技术和人才并不意味着冲破了封锁,当时西方国家仍旧对苏联实行封锁的政策,排除C项;工业布局指的是工业在苏联国内的分布,引进技术和人才不能体现苏联工业的分布,不能反映改善工业布局,排除D项。故选B项。9.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进行会晤,肯尼迪谈到:“我主要关心的是如何确保我们这两个拥有众多盟友并坚持不同社会制度的强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在世界不同地区相互竞争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不忽视确保我们各国安全的必要性。”这表明()A.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促使美苏双方开始对话B.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强烈的冲击C.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成为美苏双方关注焦点D.冷战格局下美苏冲突对抗成唯一竞争手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我主要关心的是如何确保我们这两个拥有众多盟友并坚持不同社会制度的强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与“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不忽视确保我们各国安全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中美苏双方十分重视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于1962年,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形成于1961年9月,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冷战格局下美苏冲突对抗成为唯一竞争手段”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0.反经济全球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发达国家看到,如果穷国与富国之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不但世界安全和稳定会受到威胁,而且它们自身的发展也将面临困境。由此推知,反经济全球化()A.有利于世界经济朝互利共赢方向发展B.扼制了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C.解决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D.有助于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但是在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制定世界经济规则时,不得不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所顾及,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朝互利共赢方向发展,A项正确;反经济全球化无法扼制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排除B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没有因此得到解决,排除C项;反经济全球化采用暴力抗议方式,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不利于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理解、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1898年以前,中国只有林则徐命人翻译的《各国律例》、丁韪良所译的《万国公法》《公法便览》和《公法会通》等国际法译着。然自戊戌维新以降,留日学生积极从事翻译国际法的工作,并刊于报纸杂志,新式学堂也增设相关教学课程,使国际法成为一时显学。这说明() A.戊戌变法开启外交近代化B.朝贡宗藩体系逐渐瓦解C.晚清国际法的本土化应用D.国人对国际法认识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戊戌维新后,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留日学生积极从事国际法的翻译工作,并将其刊登于报纸杂志,新式学堂也开设相关课程,这说明他们意识到国际法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反映了国人对国际法的认识加深,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开启了外交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朝贡宗藩体系就已瓦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国人翻译国际法,并未涉及对国际法的实际应用,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是宣传画《国家保护公民储蓄》,由余木创作、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版,1955年为初版,共发行19.3万张。该宣传画()A.赞颂了工人参与建设的热情B.进一步确立了宪法的权威C.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D.体现“双百”方针创作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画面正上方摘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宪法保护公民财产的标语权威公正,重在强调国家保障储蓄安全;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贴近群众,有利于扩大储蓄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而且,1955年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鼓励及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储蓄,有利于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C项正确;该宣传画意在鼓励公民储蓄,而非赞颂工人参与建设的热情,排除A项;宪法保护公民财产具有权威性,但图中宣传画与确立宪法的权威无关,排除B项;1956年“双百”方针才提出,排除D项。故选C项。13.宋代“平原沃土,桑柘甚盛,蚕女勤苦,罔畏饥渴。……茧簿山立,缲车之声连甍相闻。非贵非骄,靡不务此。……争为纤巧,以渔倍息。”这反映()A.家庭手工业已在从事商品生产B.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C.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得到新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宋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蚕女勤苦...争为纤巧,以渔倍息”看出当时的家庭手工业以经和市场联系从事商品生产了,A项正确。B项“大大提高”过于夸大,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家庭手工业,不是精耕细作农业,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排除D项。故选A项。14.唐代南北方多地均有制瓷窑场,河北邢窑、河南黄冶窑、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广州、潮州、惠州、雷州、德化、晋江、福州等地制瓷窑场迅速增加,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当时广东、福建两省制瓷窑场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A.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C.南方制瓷技术的进步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答案】A【解析】【详解】唐代南北方多地均有制瓷窑场,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陶瓷海运更趋方便等原因,南方港口附近的制瓷业迅速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广东、福建两省的制瓷业迅速兴起,并超过北方,主要是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A项正确;宋代并未出现大一统局面,排除B项;南方制瓷技术的进步也是南方制瓷业兴起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宋元时期涵盖元朝,而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完成于两宋之交,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在南宋和元朝时期更趋明显,可从时间线索上排除D项。故选A项。15.距今5300年前,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地的社会上层之间,有可能形成了一个交流互动圈,都有对龙的崇拜、以玉为贵的理念,以某几类珍贵物品彰显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该材料表明()A.中华的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 B.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C.文明互动丰富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世界D.中华文化逐渐显现出了相近的文化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有可能形成了一个交流互动圈,都有对龙的崇拜、以玉为贵的理念,以某几类珍贵物品彰显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可得出早期中华文明的不同起源之间有相似的文化因素,体现出了相近的文化特征,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并不是都会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相似的地方,而不是突出多元,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上层,而没有各阶层,排除C项。故选D项。16.教育部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招收研究生,要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出发,重点放在填补国家科学事业的空白和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基础科学、边缘科学和与工业、农业、国防有密切关系的最新科学技术的研究方面”。上述意见的提出()A.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B.意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C.旨在加强国际科技交流D.利于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7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加快培养高等人才,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教育部在恢复高考制度的同时,着手恢复研究生教育,“重点放在填补国家科学事业的空白和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最新科学技术的研究方面”,这说明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D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知识经济”时代均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AB项;“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并非是提出这一意见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52分。17.【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材料一 东晋南朝曾经数次北伐,但都未能成功。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灞上。《晋书·桓温传》记其事有云:“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对于北伐,王羲之曾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材料二北魏疆域图材料三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衍用其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於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摘自《洛阳伽蓝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北伐失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得与失。【答案】(1)原因:①经济重心仍在北方,物力南不及北;②运输存在困难,粮草补给不足;③南人不热心北伐;④军事实力南不及北。(2)得:①军事:有利于防御主要外敌(柔然),经略南方;②交通:有利于都城的物质补给;③民族交融:有利于减少汉化阻力,推动民族交融和鲜卑政权的封建化;④文化正统:有利于与南朝争夺文化正统地位,统一胡汉,巩固统治;⑤国家统一: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奠定了基础。失:①迁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②使鲜卑贵族沾染上魏晋门阀士族的奢侈风尚,加速了政治的腐败;③激化了鲜卑族的内部矛盾,引发了六镇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东晋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一“‘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可知,经济重心仍在北方,物力南不及北;据材料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可知,运输存在困难,粮草补给不足;据材料一“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可知,南人不热心北伐;据材料一“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可知,军事实力南不及北。【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北魏时期(中国)。得:据材料二“北魏疆域图”可知,有利于防御主要外敌(柔然),经略南方;据材料二“北魏疆域图”可知,有利于都城的物质补给;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减少汉化阻力、推动民族交融和鲜卑政权的封建化的角度分析。据材料三“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可知,有利于与南朝争夺文化正统地位,统一胡汉,巩固统治;结合所学从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奠定了基础的角度分析。失:结合所学从迁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鲜卑贵族沾染上魏晋门阀士族的奢侈风尚、激化了鲜卑族的内部矛盾、引发了六镇暴动的角度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而世界各国都必须毫无保留地为英国的商品敞开大门,若有不从者,枪炮伺候。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且足够了解、把握和垄断世界市场,往往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利润。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至关重要,英国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2008年以来,全球性粮食问题愈演愈烈,受地球自身规律,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量下降。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强调工业化,忽视了农业发展。发达国家出于国家安全因素考虑对本国农业实行保护补贴政策,农产品生产过剩,因而实施鼓励出口政策,摧毁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后影响了全球粮食的正常生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粮食需求量增加;由于能源的紧张,越来越多的粮食被用来转化成新型生物能源……中国必须立足自我,加强粮食安全建设,解决好自身的基本粮食需求;在全球性粮食危机中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加强与各国的粮食合作,推动危机的解决,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摘编自华凌志《全球性粮食危机与中国的应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的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全球粮食危机出现的时代背景,并根据材料,简析当代中国政府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创新之处。【答案】(1)影响:增加了英国的外贸收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继续发展;将中国等传统国家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文明成果和西方近代文化的传播;加剧了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间接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术革新动力不足。(任答3点)(2)时代背景:各种客观因素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各国农业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带动需求量的增加;能源价格上涨带来能源结构的调整(任答3点)创新:立足自身的同时加强全球合作。【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一“往往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利润”“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至关重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增加了英国的外贸收入以及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继续发展;据材料一“世界各国都必须毫无保留地为英国的商品敞开大门,若有不从者,枪炮伺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将中国等传统国家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文明成果和西方近代文化的传播;据材料一“英国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加剧了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间接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术革新动力不足。【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及世界。时代背景:据材料二“全球性粮食问题愈演愈烈,受地球自身规律,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量下降”“发展中国家强调工业化,忽视了农业发展......发达国家......鼓励出口政策,摧毁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等信息可得出各种客观因素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以及各国农业政策的调整;据材料二“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粮食需求量增加;由于能源的紧张,越来越多的粮食被用来转化成新型生物能源”可得出经济发展带动需求量的增加以及能源价格上涨带来能源结构的调整。创新:据材料二“中国必须立足自我......加强与各国的粮食合作”可得出立足自身的同时加强全球合作。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民权”泛指人民的权力。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这一任务被“士人”们直接凝炼在“民权”思想之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权”思想中的“民”,主要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谭嗣同指出:“苟有绅权,即不必有议院之名,已有议院之实矣。”传统儒家文化讲究“中庸”,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这体现了“中庸”政治的要旨。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社会契约”、“天赋人权”成为其后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起到了理性启蒙的作用,其“民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权力。——摘编自王先民《近代中国早期“民权”思想探迹》材料二“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切认识到,只有建立起包括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民主联合政权,才能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加入抗战队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也都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自觉投身抗日战争。1940年初,陕甘宁边区延安县中区五乡在征粮过程中,乡政府通过民选方式组建征粮委员会,27名委员中中共党员9名,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党外人士,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1940年底,国民党断绝给八路军的军饷,并派重兵围困陕甘宁边区,使边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几度陷入绝境。为战胜困难,必须要团结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力量,才能确保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三三制”政权,有效化解了抗日根据地的内部风险和矛盾,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摘编自尹恒《简述抗战时期陡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民权”思想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权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答案】(1)不同:中国服务于救亡图存的需要,西方侧重于思想启蒙;中国近代民权思想体现了封建体系中部分社会集团的利益,西方近代民权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近代中国民权与君权共存,西方根本否定君主专制。(2)原因: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增强,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分析和号召;基层组织的成功实践;边区渡过困境的需要。意义:有利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团结了抗战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解析】【详解】(1)不同: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和西方。根据材料“近代中国最急迫的任务是‘救亡御侮’”“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可知,中国服务于救亡图存的需要,西方侧重于思想启蒙;根据材料“主要包括封建官僚、封建绅士集团和由科举制度产生的封建功名之士”“其‘民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权力”可知,中国近代民权思想体现了封建体系中部分社会集团的利益,西方近代民权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据材料“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民权’不是和‘君权’对立,而是共存的”“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从学理上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根本否定”可知,近代中国民权与君权共存,西方根本否定君主专制。 (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七七’事变爆发后”和所学可知,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增强;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深切认识到,只有建立起包括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民主联合政权,才能最终夺取抗战的胜利”可知,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分析和号召;根据材料“乡政府通过民选方式组建征粮委员会,27名委员中中共党员9名,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党外人士,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可知,基层组织的成功实践;根据材料“为战胜困难,必须要团结各阶级、阶层和党派团体的力量,才能确保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可知,边区渡过困境的需要。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有效化解了抗日根据地的内部风险和矛盾,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所学可知,可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为抗战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及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等角度进行分析。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帝制国家始终参与商业,其程度趋于加深。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之间的基本契合,一定程度上为明清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扩展了帝制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明清商人也在这种环境中演化,与帝制体系交融,变成绅、商、地主三位一体的精英人群,构成社会支配阶层演变的一个侧面。此种契合关系的另一面,是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国家体系的控制范围,使得市场经济难以充分、自由地演变,商人也在此环境中异化为帝制体系的社会基础。——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提取一个有关中国古代商业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论题: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与帝制体系长期并存。论述:明清时代商业发展与帝制体系长期并存,商业与帝制体系可以实现长期共生,商业发达实现的社会财富增值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明中期以后,海外贸易在国际化航路开通之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商业发展取得全球性背景,超出前代的范围、规模。帝制国家尽量将之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既有压制也有推动,从中汲取利益。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大体由特殊受限制人群向普通市民转变,一定程度的与士绅混合,商业活动时间与空间限制渐趋消亡。“农商皆本”的言论表达已经很清晰,越来越成为朝野共识,张居正提出“商农之势常若权衡”,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王守仁主张“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万历年间一条鞭法推行全国,赋税负担更大程度落实在土地上,使得一些富商大贾“以无田而免差”,规避大量赋税负担,政府加强了对商业税的监管。清朝人口大幅度增加,商业规模较明朝更为庞大,朝廷随着商业税收增加而日益看重商业税收在政府财政中的地位,相应的管理制度转向精细严格。总之,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与帝制体系长期并存,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之间基本契合,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国家体系的控制范围,一定程度上为明清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扩展了帝制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明清帝制国家始终参与商业,其程度趋于加深。”得出论题: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与帝制 体系长期并存。其次,结合材料和所学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政策的相关史实,分析阐述,如“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之间的基本契合,一定程度上为明清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扩展了帝制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可知明清时代商业发展与帝制体系长期并存,商业与帝制体系可以实现长期共生,商业发达实现的社会财富增值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明中期以后,海外贸易在国际化航路开通之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商业发展取得全球性背景,超出前代的范围、规模。帝制国家尽量将之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既有压制也有推动,从中汲取利益。据材料“明清商人也在这种环境中演化,与帝制体系交融,变成绅、商、地主三位一体的精英人群,构成社会支配阶层演变的一个侧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大体由特殊受限制人群向普通市民转变,一定程度的与士绅混合,商业活动时间与空间限制渐趋消亡。据材料“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国家体系的控制范围”并结合所学可知,“农商皆本”的言论表达已经很清晰,越来越成为朝野共识,张居正提出“商农之势常若权衡”,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王守仁主张“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万历年间一条鞭法推行全国,赋税负担更大程度落实在土地上,使得一些富商大贾“以无田而免差”,规避大量赋税负担,政府加强了对商业税的监管。清朝人口大幅度增加,商业规模较明朝更为庞大,朝廷随着商业税收增加而日益看重商业税收在政府财政中的地位,相应的管理制度转向精细严格。可见,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与帝制体系长期并存,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之间基本契合,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国家体系的控制范围,一定程度上为明清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扩展了帝制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