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9397

大小:52.0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4学年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1958年3月,茹志鹃在《延河》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以灵妙之笔写残酷的战争题材,讲究铺垫与神韵,讲究留白与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读来令人内心深受震撼。茅盾慧眼识金,读后立即为之撰写精彩评论,通篇都是赞语。《百合花》得以转载于当年《人民文学》第6期,赢得好评如潮,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设若当年没有茅盾的披沙拣金和着意推举,《百合花》销声匿迹于当时的文化语境之中,恐怕是极有可能的。对好作品的毫无保留的“叫好”,是一种“有力量”的评论。识人贤否不易,道作品长短亦难。好的评论家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出色的理性思辨能力,更要有优异的审美直觉和悟性。二者兼具,方能对作品的内涵进行精辟阐发,方能对作品的得失作出令人信服的评判,并提出中肯的建议。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操千曲”与“现千剑”,意味着长期不懈地流连于古今中外文学原创经典,孜孜不倦地含英咀华。应该说,诗乃一切文学之核心。无垠的想象、极致的抽象、神秘的哲理,最是集中于诗中,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诗性的充分呈现。我国自古就是诗之王国,天人合一观念始终统摄着文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象思维从来都是文学创作的看家本事,要加倍增强审美感知能力,必须多读诗,多读诗性之作。中国古代的诗话,对培养审美眼光尤为得力。而西方深刻的文艺理论著作,则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理性思辨能力,深化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并启迪我们找到恰当的研究视角与学术路径。 有生命力的文学评论,建立在真切而深刻的审美感受基础之上,而不可能只是冷冰冰的就事论事,干巴巴的逻辑推理。评论家首先应该从文学作品中体验到一种异乎寻常的生命感动和灵魂震撼,引发深入思考,然后才去抽绎和总结隐含其中的某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不少学者发现,将西方现代人文社科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当代文学研究,对于打开思路、拓宽视野、构建新的学术体系颇有裨益,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对文学作品缺乏真切生动的审美体验与感悟,文章写得生硬艰涩,了无生气,让人难以卒读。文学评论界少谔谔之音、多好好之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近来一段时间专家学者已从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究和反思,此不复论。除此之外,大概还有“温良恭俭让”传统文化因素的潜在影响。事实上,文学作品一旦问世,它就成为一个独立而客观的存在,评论家有必要抛开世俗的私心杂念,依照自己的认知与体悟,对作品的价值进行阐发,唯有这样,他才能有新发现、新收获,评论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实效,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需要一种为达真理无私无畏的勇气,褒贬来自公道,推论源自真凭实据,评论家也务必坚守学术良知,把研讨限定在文学的界域之内,秉持公道心与同理心,持论有据。(摘编自赵海菱《真凭实据地探究文学的秘密》,《光明日报》)材料二:文学创作行业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稳步发展,需要文学批评写作人员在新媒体背景下,打破传统写作观念对自身发展的桎梏,自主地对新思想、新观念、新模式以及新气象进行学习,意识到对自身观念进行变革的重要性,能够自主地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文学批评写作工作中,并创新式地利用不同多媒体形式对文学批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与发展,在保证文学制作领域未来稳定长久发展的同时,切实提升文学批评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在促进信息传播速度最大化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写作质量。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文学批评写作人员的支持,但现如今很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无法达到要求。对此,广大从业人员必须尽快调整思想,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传统写作行业造成的冲击,积极自主地学习相关技术,掌握技术融合的有效方法和形式。同时,文学写作部门的领导必须加强对技术融合重要性的认知,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到这一方面,组织专家人员对网络媒体存在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精准把握技术融合的正确方向。 为了体现文学批评工作的本质,需要文学批评写作人员意识到情感共鸣是推动创造性批评最直接的要素,因此在进行批评写作时,需要写作人员对自身主体意识进行有效的构建,从自身文化积累中所形成的审美情趣、文化意识、情感需求,文学观念以及哲学意识入手,对作品的创作现象以及主体趋势进行准确的分析评论,分析其能否在符合批评主体意识的同时,形成符合大众需求的批评意见。主体意识是指导文学批评写作人员评论深度的重要因素。文学批评写作人员需要以审美为载体开展写作活动,但需要合理把控自身的审美需求,通过主体意识的建立与完善,对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价值与存在的问题,以理性客观的角度进行阐述,在文学批评内容具有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同时,保证批评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摘编自吴晓样《浅析当代文学批评在新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茅盾的着意举荐,小说《百合花》才成为经典之作,并被不断转载,后世人们也争相赞美和传颂。B.中国古代诗话和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对提高评论家的专业技能有很大的帮助,是评论家的必读之物。C.文学批评者只关注作品好的方面,忽略差的方面,以免伤人自尊,这是受“温良恭俭让”传统的影响。D.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行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稳步发展,文学批评写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操千曲”与“观千剑”,喻指评论家通过研究原创经典文学作品以提高理论功底及审美直绝和悟性。B.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充满诗性的独立存在,它需要文学评论家客观公正地发现并阐发它的价值。C.一些评论家将西方现代人文社科理论运用到我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时,往往将评论文章写得诘屈聱牙。D.评论家的主体意识体现了他对作品的认识和把握,因而这种认识和把握是符合大众需求的批评意见。3.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文学批评可以帮助创作者对文学的规律、性质以及特征进行深入的认知,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文学创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B.文学创作遵循的是个人化原则,而文学批评恰恰需要一个整体的视角,要将一部文学作品放在整个文学传统或者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也造成了两者关注点是错位的。C.批评家要运用自己敏锐的审美直觉、深邃的理论洞穿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自觉参与批评对象,真实地说出自己切身体会的话,记录下自己独特的审美评价和审美判断。 D.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虽然算不上最终、最权威的批评,不过肯定是和普通读者有所不同,可以算作一个“特殊的读者”。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评论家如何提升文学批评能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如果大雪封门徐则臣这个叫林慧聪的南方人,①竟然比我还大两岁,家快远到了中国的最南端。去年高考,作文写走了题,没考上。考的是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材料挺有诗意的,题目是“如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写“如果大雪封门”。说实话,他们那里的阅卷老师大多一辈子都没见过雪长什么样,更想象不出什么是大雪封门。他洋洋洒洒地将种树和大雪写到了一起,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逻辑。在阅卷老师看来,走题走大了。父亲问他:“怎么办?”他说:“我去北京。”在中国,你如果问别人想去哪里,半数以上会说北京。林慧聪也一样,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冬天下大雪的北京是什么样子;也是因为他叔叔在北京。他爹自豪地说,那好,投奔你二叔,你也能过上北京的好日子。二叔在北京放广场鸽,定时定点往各个公共场所和景点送。鸽子太多他忙不过来,侄儿来了正好,给他两笼。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慧聪自己管。“管得了么?”我问他。我知道在北京自己管自己的人绝大部分都管不好。“凑合。”他说,“就是有点儿冷。”慧聪住七条巷子以南。也是平房,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自己房间里生了个煤球炉,一天到晚抱着炉子过日子,不大管房客。慧聪经常半夜迷迷糊糊摸到暖气片,冰得人突然就清醒了。“我就是怕冷。”慧聪为自己是个怕冷的南方人难为情,“我就盼着能下一场大雪。”大雪总会下的。天气预报说了,最近一股西伯利亚寒流将要进京。不过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准。但我还是坚定地告诉他,大雪总要下的。 出于同情,回到住处我和行健、米箩说起慧聪,问他们,是不是可以让他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屋里的暖气好,房东是个修自行车的,好几口烧酒,我们就隔三差五送瓶“小二”给他,弄得他把我们当成亲戚,暖气烧得不遗余力。他俩说行。我屁颠屁颠到七条巷子以南。②慧聪也很想和我们一起住。我帮慧聪把被褥往我们屋里搬,他睡宝来那张床。他还带来一只褪了毛的鸡。我们在门外重新给鸽子搭窝,找了一些石棉瓦、硬纸箱和布头把鸽子房包挡起来,防风又保暖。“我一直想到屋顶上去,”慧聪踩着宝来的凳子,悠远地四处张望,“抬个头就能看见北京城。”我跟他说,这地方没什么好看的,除了高楼就是大厦。“我想看大雪把整座城覆盖住。你能想象那会有多壮观吗?”他又回到他的“大雪封门”了。如果大雪包裹了北京,站在屋顶上我能看见什么呢?那将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北京就会像我读过的童话里的世界,清洁、安宁、祥和。“下了大雪你想干什么?”他问。不知道。我见过雪,也见过大雪,过去很多个大雪天我都无所事事,不知道想干什么。“我要踩着厚厚的大雪,咯吱咯吱把北京城走遍。”训练鸽子习惯新家,花了慧聪好几天时间。但是鸽子隔三差五在少。我和慧聪追着鸽子跑,跑遍了北京西郊的大街小巷,鸽子还在少,雪还没有下。白天他去各个广场和景点放鸽子,出门前、回来后都要清点一遍鸽子。数目对上了,很高兴;少了一只,我们就闷不吭声。慧聪会冷不丁冒出一句:“都怪鸽子营养价值高。我接手时,叔叔说总有人惦记鸽子。”鸽子的失踪慧聪无计可施。鸽子越来越少,让他满怀焦虑。他二叔知道了这情况,警告他说就算把鸽子交回去,也得有个差不多的数。“我的要求不高,”慧聪说,“让我来得及看一场大雪就行。”天气预报为什么就不能说说大雪的事呢。一次说不准,多说几次总可以吧。鸽子继续丢,大雪迟迟不来。慧聪为了鸽子几近寝食难安,白天鸽子放出去,常邀我一起跟着跑,一直跟到它们飞回来。夜间他通常醒两次,到院子看鸽子是否安全。就算这样,鸽子还是在丢。一月将尽的某个上午,我刚进屋,行健戴着收音机的耳塞对我大声说:“告诉那个林慧聪,要来大雪,傍晚就到。”“真的假的?气象台这么说的?”“国家气象台、北京气象台还有一堆气象专家,都这么说。”我出门立马觉得天阴下来,铅灰色的云在发酵。看什么都觉得是大雪的前兆。我在当代商城门前找到慧聪时,他二叔也在。“不能干就回家!”③ 二叔说话像个乡镇干部,“首都跟咱老家不一样,这里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慧聪低着脑袋,都快哭了。“专家说了,有大雪。”我凑到他跟前,“绝对可靠。两袋鸽粮。”慧聪看看天,对二叔说:“再给我两天,就两天。”一定要坐着看雪如何从北京的天空落下来。到十二点时,慧聪跑出去五趟,一粒雪星子都没看见。我们就睡了。上午十点时,什么东西抓门的声音把我们惊醒。我推了一下门,没推动,再推,还不行,猛用了一下劲儿,天地全白,门前的积雪到了膝盖。我大喊:“快,快,大雪封门!”④慧聪穿着裤衩从被窝里跳出来,赤脚踏入积雪。他用变了调的方言嗷嗷乱叫。我和慧聪爬到屋顶。大雪后的北京和我想象的有不小的差距,因为雪没法将所有东西都盖住。但慧聪十分满意,他觉得积雪覆盖的北京更加庄严,有一种黑白分明的肃穆,这让他想起黑色的石头和海边连绵的雪浪花。他团起一颗雪球一点点咬,一边吃一边说:“这就是雪!这就是雪!”(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比较详细地交代林慧聪高考作文一事,是因为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并促成了他的北京之旅,故事由此展开。B.林慧聪的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不大管房客,以至于林慧聪经常半夜被冻醒,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她的憎恨。C.虽然林慧聪特别在意鸽子,可鸽子还是越来越少了,他之所以还能支撑下去,是因为他心中还有个没有实现的梦想。D.听说傍晚时会下雪,“我”和林慧聪就一直等到晚上十二点,林慧聪多次出去,也没见着一粒雪星子,可见我们对雪的期待,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竟然”突出了“我”的惊讶程度,说明林慧聪看起来比“我”年轻。B.句子②中的“也”,暗示了林慧聪和“我”的想法一样,彼此都渴望新的友情。C.句子③画出了二叔装模作样时的冷酷无情,也写出了他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变化。D.句子④极富画面感,简单的几个动作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林慧聪当时的激奋之情。8.“鸽子”在小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加以概括。(4分)9.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都与鸽子有关,却为何要以“如果大雪封门”为题?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材料二: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中写出字母。(3分)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功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14.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存殁口号二首杜甫其一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其二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注]口号: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席谦:吴人,善弹棋。毕曜:善为小诗。郑公:郑虔,唐代文学家、书画家,善画山水。曹霸:唐代最有名的鞍马人物画家之一,开元间的名画家。四人皆为杜甫老友,时席、曹二人尚存,毕、郑二人已殁。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开头两句紧扣题目叙写事实,介绍人物,交代情况。 B.“白杨今日几人悲”承前第二句,描写了一片荒凉之境,没有几个人面对毕曜坟地上白杨悲伤,即无人悲伤,反问中带有诗人感叹情味,情感暗寓在景物中,含蕴丰富,耐人寻味。C.第二首诗首句“郑公粉绘随长夜”中“长夜”用借代指死亡,因人死后埋在地下永不见天日,很富形象性。D.“天下何曾有山水”这句用反问,表示否定的意思。杜甫称赞郑虔,在其死后天下再也没有山水了。16.有人评价说这两首诗“写情沉郁顿挫,字字滴泪,动人心弦”,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的文辞描述的是寻常事例,但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岁末,有许多贺年片飞来飞去,像候鸟一样。从我手上飞走的鸟儿,却是小小一袭素羽,千篇一律写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的鸟儿太①_____________,一点都没有奢华风和富贵气。我让它就这样飞向你,愿你明白这一种真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我向往的画面,我迷恋的音乐,把它送给你,你会明白吗?给你,聪明而不安定的女孩。人生不可能有太多的狂喜大悲,在这里找不到的浪漫奇情,在别处、在远方也依然是海市蜃楼。真要把所有的青春②_____________,作一次豪赌吗?为什么不回到起始的单纯?一切的一切,听其自然,如松间明月朗朗地照,如石上清泉涓涓地流,不好吗?对你,这句诗是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你喜欢吗? 给你,我朝夕共事的朋友。我们原该相知很深的,但也许太熟悉了,反而无法真正沟通。一株柳树与一株水杉,栽得再近也无法彼此了解。但我们不是草木,我们为什么这样?真想让你明白:我无意于与人竞争什么,也不想在某个光圈中成为聚光点,我只想在自己的围墙之内,让我的心灵自由生长,迎风开出素淡的花。可我不能解释,因为那也许低看了你。对你,这句诗是一种无须防范、③_____________的默契。你会珍惜吗?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寒夜灯柱”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因大气中的冰晶反射灯光而形成。寒夜灯柱具有①_____________,绝美程度可以和极光比肩。由于出现冰晶是形成“灯柱”的必要条件,人们一度普遍认为温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不可能出现这一景观的。然而,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自然条件下还存在一种和寒夜灯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大气光学现象——暖夜灯柱。暖夜灯柱是一种出现在非极寒地区的灯柱现象,比寒夜灯柱更加罕见。2020年5月10日晚,我国厦门就曾经出现过一次,而当时厦门地表温度已经达到了25摄氏度。气象专家认为,地表温度的高低并不是光柱现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夜间没有太阳辐射,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高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温度低,当空气达到足够的湿度时,②_____________。然而,有了冰晶并不意味着暖夜灯柱一定会出现,要想看到它还必须满足无风、通透等条件。首先,高空中的空气流动往往比地表更加频繁,因此,“无风”的状态也要比地表更为难得。其次,③_____________,低空没有明显的云雾遮挡才能满足暖夜灯柱的形成条件。最后,因为满足了上述所有的条件,也需要这片可遇不可求的冰晶刚好位于光源充足的城镇上空,才有足够的可供反射。总而言之,无论“寒夜”还是“暖夜”,想要看到灯柱现象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项都不行。20.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加粗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两天人不大舒服,请假在家休息。B.杜富国同志人很好,值得大家学习。C.《疫情防控指南》已到,人手一册。D.织布车间正缺人,你们几个去支援。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文中画框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项,强加因果。《百合花》成为经典佳作,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部好作品。“不断转载”于文无据,B项,“是评论家的必读之物”于文无据,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文学评论界……潜在影响”,只是说文学批评多说好话,并不是“只关注作品好的方面,忽略差的方面”的意思,“温良恭俭让”传统的影响也只是作者的推测。2.答案:D解析:文学批评中的主体意识包括评论家对自身地位、能力及运用自身能力需要做出怎样的文学评论的自觉意识,评论家对作品的认识和把握是文学评论家的自身主体意识的体现,这种认识和把握也不一定就是符合大众需求的批评意见。3.答案:C解析: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创新写作观念,提高批评者的综合素质和有效构建自身主体意识三个分论点,A项,强调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B项强调的是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不同关注点;D项分析的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权问题,只有C项支撑了材料二的“有效构建自身主体意识”这个分论点。4.答案:①首先通过茅盾为(百合花)写评论的例子,引出“有力量”的文学评论的话题,②然后论述了提升理论功底,培养优异的审美直觉和悟性的必要性和方法。③接着再次强调了培养优异的审美直觉和悟性的重要性。④最后对评论家提出建议,强调好的评论家要坚守学术良知,持论有据。解析: 材料一共五段。第一段为第一部分,“设若当年没有茅盾的披沙拣金和着意推举,《百合花》销声匿迹于当时的文化语境之中,恐怕是极有可能的。对好作品的毫无保留的‘叫好’,是一种‘有力量’的评论”,通过茅盾为《百合花》写评论的例子,引出“有力量”的文学评论的话题。第二、三段为第二部分,提出了“好的评论家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出色的理性思辨能力,更要有优异的审美直觉和悟性”的观点。并提出了方法,“长期不懈地流连于古今中外文学原创经典,孜孜不倦地含英咀华”,尤其提到了“中国古代的诗话”和“西方深刻的文艺理论著作”的作用。其中第二段是通过引用加以证明,第三段是从“诗乃一切文学之核心。无垠的想象、极致的抽象、神秘的哲理,最是集中于诗中,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诗性的充分呈现”的角度,强调好的评论家“要加倍增强审美感知能力,必须多读诗,多读诗性之作”。第四段为第三部分,“有生命力的文学评论,建立在真切而深刻的审美感受基础之上,而不可能只是冷冰冰的就事论事”,再次强调了评论家培养审美直觉和悟性的重要性。第五段为第四部分,对评论家提出建议,“务必坚守学术良知,把研讨限定在文学的界域之内,秉持公道心与同理心,持论有据”。5.答案:①多读诗和古今中外文学原创经典以提高审美直觉和悟性,多读古今中外深刻的文艺理论著作,以提升理性思辨能力和理论功底。②评论家要能自主地将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起来,并运用到文学评论写作中,③评论家要坚守学术良知,对自身主体意识进行有效构建,勇于创新。解析:依据材料一“意味着长期不懈地流连于古今中外文学原创经典,孜孜不倦地含英咀华”“中国古代的诗话,对培养审美眼光尤为得力……并启迪我们找到恰当的研究视角与学术路径”可概括为:多读诗和古今中外文学原创经典以提高审美直觉和悟性,多读古今中外深刻的文艺理论著作,以提升理性思辨能力和理论功底。依据材料二“文学创作行业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稳步发展……能够自主地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文学批评写作工作中”“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文学批评写作人员的支持……广大从业人员必须尽快调整思想,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传统写作行业造成的冲击,积极自主地学习相关技术,掌握技术融合的有效方法和形式”可概括为:评论家要能自主地将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合起来,并运用到文学评论写作中。依据材料二“因此在进行批评写作时,需要写作人员对自身主体意识进行有效的构建……对作品的创作现象以及主体趋势进行准确的分析评论”可概括为:评论家要对自身主体意识进行有效构建,勇于创新。依据材料二“文学批评写作人员需要以审美为载体开展写作活动,但需要合理把控自身的审美需求,通过主体意识的建立与完善……在文学批评内容具有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同时,保证批评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可概括为:评论家要坚守学术良知,保证批评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B项“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她的憎恨”错,“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只是把林慧聪的居住环境描述出来而已,“字里行间”并没有流露出“我”的情感,文中的“抠门”也只是对房东的客观评价,“憎恨”无从说起。故选B。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C项“句子③画出了二叔装模作样时的冷酷无情”错,“二叔说话像个乡镇干部”是“我”的感觉,而不是他“装模作样”装出来;二叔说在北京的生存法则时,说的应该是事实,也就谈不上“冷酷无情”了。故选C。8.答案: (1)小说的一条明线,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2)情感的纽带,是“我”和林慧聪相识相知并结下深厚情谊的关键;(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小说中关于物象的作用题,是常规题,可以从小说的几要素方面去分析。从整个故事看,林慧聪的工作就是放鸽子,鸽子也就是小说的一条线索了;因为鸽子,“我”与林慧聪之间发生了一些事,生活也有了交集;林慧聪放鸽子,收鸽子,鸽子也不断地在丢失,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据此加以概括即可。9.答案:(1)“如果大雪封门”是林慧聪去北京的关键因素,也是故事得以发生的起因;(2)“大雪封门”是林慧聪的渴望,是他对美好生活的诗意追求;(3)“大雪”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大雪封门”变成现实暗示了执着追求最终可以实现理想的主题;(4)“如果大雪封门”是悬念,同时给读者以美好的想象、浪漫而又有诗意的画面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小说故事情节都与鸽子相关,但题目却又与之无直接关联,说明鸽子主要是小说的一个道具,难以表达小说丰富的内涵。思考题为“如果大雪封门”的原因,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去分析。情节上,小说主人公林慧聪是因为高考写“如果大雪封门”的文章而落榜,于是去了北京,故事由此而展开;“大雪”这一意象一直贯穿小说的始终。人物上,“大雪封门”一直是林慧聪的渴望,是他在北京得以支撑下去的精神支柱。主题上,“大雪封门”最终变成现实,暗示着执着追求,理想终会实现的主旨。据此,考生就不难形成自己的答案了。10.答案:FIK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齐国即将侵犯鲁国,鲁国是我们的祖国。“诸侯有相伐者”中“诸侯”是主语,“有”是谓语,“相伐者”是宾语,“者”后F处断开;“耻之”是动宾结构,后面I处断开;“今鲁父母之邦也”是判断句,“鲁”是判断句的主语,符合“……,……也”的结构特点,“鲁”后要断开,可以起到强调作用。K处断开。故在FIK处断句。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四方诸侯之国。/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表示范围广。句意:出使外国各方。/志向远大。B.错误。保存,此处可引申为挽救。/问候,思念。句意:在道义上挽救危亡的鲁国/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C.正确。句意:这是偏僻简陋的小国。/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D.正确。谦卑的言辞。/低下。句意: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不是天资低下。故选B。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错误,根据原文“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其中的“君”应是越王,所以应为:越晋同时出兵。故选C。13.答案:(1)现在拥有万辆战车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2)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用率领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万乘”“千乘”,万辆战车,千辆战车;“私”,占有;“切”,深深;“恐”,担忧。(2)“彼”,他;“则君之福也”,判断句;“临”,攻打。14.答案:①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②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德行:颜渊,闵子骞”可知,颜渊和闵子骞的特点在“德行”;从“政事:冉有,季路”可知,冉有和季路的特长是“政事”;从“言语:宰我,子贡”可知,宰我和子贡的特长在“言语”。由此可知,子贡擅长言辞,这符合出使的要求,而颜渊、子路等人的长处不在此;孔子是根据他们的才能因材施教,并人尽其才。同时,材料一提到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孔子的答语中提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见子贡请教学业之时曾涉及过出使之事。参考译文:材料一: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材料二: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齐国即将侵犯鲁国,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子贡南下去见吴王,劝吴王说:“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况且,救援鲁国,能够显扬好的名声;而讨伐齐国,也可以获得大的益处。如果一举而能在道义上挽救危亡的鲁国、在气势实力上制服强齐和威震晋国,那么,肯定就能够称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吴王说:你等我打败了越国后,再商议讨伐齐国的事情。”子贡说:“这不行。君王想打败越国回来后再去与齐国较量,那时候鲁国早已被齐国兼并了。只知道对付弱小的越国,却惧怕强大的齐国,那么,我就先到东面去见越王,劝说越王派出精兵,按照我的建议,与吴军一起去救鲁伐齐。这样,君王既能得到削弱越国的实际,又能获得为拯救诸侯而去讨伐强暴的好名声。”吴王听后大为高兴,于是就送子贡去越国。子贡东行来拜见越王,越王问子贡说:“我们越国是个偏僻鄙陋的地方,先生居然屈尊光临,不知有什么要求?”子贡说:“吴王有讨伐齐国的愿望,君王就应该不惜贵重的器物,把它们献给吴国,以迎合吴王之心,也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应该故意抬高行礼的等级,那么吴王就一定会去攻打齐国了!他打仗失败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以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我请你允许我北行去拜见晋君,劝说晋君,使晋、越两国夹攻吴国,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于是,君王可以利用吴国疲败之际,那就一定能消灭吴国了!”越王非常高兴。吴王夫差果然调集九个郡的军队,与齐军大战于艾陵,把齐军打得大败。吴国的军队驻扎在外不回国,果然又与晋军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强,晋军发动攻击,吴军大败。越王勾践得到这个情报,马上渡江袭击吴国,杀死了夫差,同时也将吴国国相杀了。所以说子贡一出国游说,就使鲁国安宁、齐国内乱、吴国破亡、晋国强盛、越国称霸。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借代”错误,借代应为比喻。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比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如“那边来了个红领巾”,“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不能说少年队员象红领巾。死亡像“长夜”一样,因为人死后埋在地下永不见天日,可见其侧重相似性,故选项中借代应为比喻。故选C。16.答案:①对友人的深深怀念(或浓烈的友爱之情)。席谦近来没有接近,可诗人心中却十分想念他。毕曜已殁,杜甫仍然十分关注他生前的诗的流传,一直关念死去的诗人。(或通过“笑”和“悲”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生活、曾经好友的追思,感伤之情自然流露。②对友人的才华和艺术追求真切地的赞叹。悲叹郑公的彩色图画成了绝笔,对其的山水画给予高度的评价;还赞扬了曹霸把毕生精力献给艺术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③为郑虔、曹霸这些德才兼备的人才的身世和不幸遭遇鸣不平。“白杨今日几人悲”“人间不解重骅骝”,死后受冷落、活着不重视,像郑虔、曹霸这样的有真才实学、德艺双馨的人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埋没,杜甫由内心深处生发出深沉的悲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评价说这两首诗‘写情沉郁顿挫,字字滴泪,动人心弦’,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全篇分析两首诗的情感。根据题干“写情沉郁顿挫,字字滴泪,动人心弦”,可知分析情感时应从其为何沉郁顿挫入手,抓住字的特点分析。其一诗写了席谦和毕曜,又根据注释“四人皆为杜甫老友,时席、曹二人尚存,毕、郑二人已殁”可知诗人近来都没有见到善于弹棋的席谦,心中十分想念这位友人,而毕曜的小诗的仍然在流传,可他已不在了,流露出诗人心中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之情。三四句诗人想起以前与席谦一起弹棋时的那些带来无限快乐的事感到无比惆怅,而如今面对毕曜墓地上的白杨树能有几人悲伤呢?“笑”和“悲”的对比表达诗人对曾经与友人相处时的无限怀念以及对现在物是人非的悲痛之情,归结起来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其二诗悲叹郑公的彩色图画随着他的死亡早变成绝笔,发出“天下何曾有山水”的感叹,可见诗人对其的山水画给予高度的评价。曹霸虽然还画着丹青,但也已经白了头,其为画作倾其一生,可见杜甫在这里赞扬了曹霸把毕生精力献给艺术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这几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才华和艺术追求真切地的赞叹。其二诗第四句写了而这人间,也并没有谁懂得去重视骅骝!骅骝是周穆王八骏马之一,泛指骏马。根据注释“曹霸:唐代最有名的鞍马人物画家之一,开元间的名画家”,可知骅骝指代曹霸笔下的画作,可这画作却没人重视,可见杜甫为曹霸才华不被赏识而鸣不平。而第三句中发出的自从郑公殁后,这满天之下,再也没有真正的山水的感叹,也表现了杜甫为郑虔德才兼备的人才的身世和不幸遭遇鸣不平。其一中,善为小诗的毕曜“白杨今日几人悲”,可见生前不受重视,死后被冷落,真是“字字滴泪”。17.答案:(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弩、何、指、见、逸豫。18.答案:①朴实无华;②孤注一掷;③不存芥蒂(心照不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根据第一段“素羽”和后一句“一点都没有奢华风和富贵气”的提示,此处强调的是“朴素”的特点,所以可填“朴实无华”。朴实无华:指质朴而不浮华。第二处:根据原文“把所有的青春”“一次豪赌”语境的提示,此处强调的是“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所以可填“孤注一掷”。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第三处:根据上文“可我不能解释,因为那也许低看了你”,还有此空前边“无须防范”的提示,此处说的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没有猜疑,彼此默契”的特点,所以可填“不存芥蒂”“心照不宣”等。不存芥蒂: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19.答案:拟物(比拟)。构成:用“自由生长”“开出素淡的花”这些形容植物的词语修饰心灵,构成一组拟物。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赋予了心灵淡泊自赏、与世无争的形象特质,表达了作者对无须防范、恬淡两安的朋友关系的向往追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1)修辞:画横线句子以“自由生长”“开出素淡的花”写“我的心灵”,属于以A物饰B物,这是“拟物”(比拟)的修辞手法。 (2)构成和效果:结合前文“我无意于与人竞争什么”“也不想在某个光圈中成为聚光点”,后文的“对你,这句诗是一种无须防范、不存芥蒂(心照不宣)的默契。你会珍惜吗?”可知,“自由生长”“开出素淡的花”本身是来形容“物”的词语,在这里却来修饰人的“心灵”,将抽象的内心形象具体化,赋予了心灵淡泊自赏、与世无争的形象特质,即“自由”和“素淡”,表达了作者对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的没有猜疑,彼此默契朋友关系的向往追求。2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人”是指人的身体(或意识)。B.“人”是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C.“人”与文中加点的“人”都是指每个人或者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人。D.“人”是指人手,劳动力。故选C。21.答案:①很高的观赏价值(绝美的视觉效果);②就可以满足冰晶的形成条件(就会形成冰晶);③夜空需要具备较好的通透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绝美程度可以和极光比肩”可知,这里是说“寒夜灯柱”很美,观赏价值高,可填:很高的观赏价值(或绝美的视觉效果);②由第一段“因大气中的冰晶反射灯光而形成”可知,“寒夜灯柱”的形成需要有“冰晶”;而此处前文说“当空气达到足够的湿度时”,这是冰晶形成的条件,满足这个条件应该就能够形成冰晶,后文也有“有了冰晶”,可填:就可以满足冰晶的形成条件(或就会形成冰晶);③由“要想看到它还必须满足无风、通透等条件”可知两个条件分别是“无风”和“通透”,而“低空没有明显的云雾遮挡才能满足暖夜灯柱的形成条件”对应的就是“通透”,可填:夜空需要具备较好的通透性。22.答案:即使满足了上述所有的条件,还需要这片可遇不可求的冰晶刚好位于光源充足的城镇上空,才有足够的光线可供反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语病:搭配不当,“因为”“也”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整个句子是表假设关系的句子,应把“因为”改为“即使”;不合逻辑,第二个句子“需要这片可遇不可求的冰晶刚好位于光源充足的城镇上空”是另外一个必须条件,所以应把“也”改为“还”;成分残缺,第三个句子“足够的”后边缺少中心词“光线”。23.答案: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 王夫之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即天下有不变的原理却没有不变的方法,其对理和法的认识于当今世界仍富极大启示之意。我认为:我辈当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理,即原理与规律;法,即方法与策略。定理是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吾等头上熠熠之星光,给予我们普适原理的指导。新法是吾侪青年需积极探索之道,于新时代开辟新路径,致力于民族复兴之春潮。法同理相辅相成,在辩证统一中焕发强大的力量。定理为新法提供遵循,使新法在正确方向上突破。若无定理之指引,再多为新法致力的新生力量终为绳头小卒,晕头转向,难成大事。只有将探新法的力量用于定理之上,方可借风而动,行践履之。中国航天“天问”问天,“羲和”逐梦,“嫦娥”探月,“北斗”翱翔,无数的突破皆在几十载积累的精确数字、天体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取得的;袁隆平挖掘水稻生长周期和杂交规律,继而破新法,“喜看稻菽千重浪”。因而,定理为新法奠定基础,提供遵循。我们当循定理之光,在原有规律的指导下探新法之道。新法是在探索和追寻定理,使定理得以继承发展。世界万物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倘若固守陈旧方法,“守前所为而已”,则将难以发展新理,泯灭于浩浩汤汤的世界浪潮。只有开辟新方法新策略才能促进发展,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君可见钱七虎探寻国防工程建设原理,开辟防空洞新法;君可见李佳琦开电商直播之路,把握市场取向原理;君可见中国借“一带一路”之议,发展世界大发展之理……静言思之,新法发展的探求真理,我们当探新法以循定理。于此,我们当把握和遵循规律,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前人之路可循,我辈之路创新”,在当今波诡云谲之大变局,要循定理探新道。揆诸当下,不少青年安于现状无所作为,某大国逆世界规律实行贸易战,此皆不利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只有循定理之光,探新法之道,方可互利共赢,铸就美丽中国。上有定理为我们指引方向,下有时代之春风给予我们探求新路的力量。我坚信,华夏之红旗必定于世界之巅迎风飘扬,中国之巨龙必定盘旋于青山之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