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6570

大小:939.9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两幅图片为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文物的图像。这些文物可以佐证,河姆渡人()A.以采集食物谋生B.居住形式以穴居为主C.已过上定居生活D.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2.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猗顿,原籍鲁国,年轻时“耕则常饥,桑则常寒”。后迁居山西经营畜牧业和制盐业,并贩盐至周边地区,最后富比王侯。这表明,当时()A.“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B.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冲击C.民间商人政治地位提高D.封建等级制度趋于瓦解3.西汉初年,丞相辅佐皇帝,总管全国政务,并且参与国家重要的决策,皇帝对很多决策不能亲自做决定,需要征得丞相的同意。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让身边的近臣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并监督丞相在内的外朝官员。这一变化表明()A.行政中枢的权力发生转移B.尚书台成为决策中心C外朝彻底失去了行政权力D.朝议制度逐步规范化4. 宋朝时期,儒学士人吕氏兄弟撰写《吕氏乡约》教化乡里。衡阳侯氏、建昌洪氏、婺源王氏等宗族则在各自家乡设文庙祭祀孔子,并邀请地方儒士在义学讲学。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更是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宋朝儒学()A.受“致良知”思想影响B.与法律逐步实现了合流C.整合了封建礼仪制度D.呈现向基层渗透的特点5.明末,传教士拉斯戈台斯神父感慨道:“每个中国人在购买东西时都会随身带着一把钢剪,根据货物的价格把银锭铰成大小不等的银块。人们在做这件事情时非常熟练,如果需要二钱或者五厘,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材料所述现象()A.源自于西学东渐的推动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表明货币具有多种形式D.体现了政府的财政信用6.有学者指出:在维新变法的103天时间里,光绪皇帝共发布了200余道圣旨,鼓励官民上书言事。同时,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这表明,变法运动()A探索了救亡图存道路B.倡导了民主革命思想C.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D.否定了封建思想文化7.1903年,恽毓鼎任会试同考官。他由北京赴开封主持会试,3月12日下午乘坐火车出发,傍晚七点钟到达距离北京150公里的保定。次日从保定出发,改乘马车。3月28日方抵达开封,540公里的路段整整用了15天,一路上劳顿不堪。这反映出,当时()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繁荣B.交通近代化有待发展C.全国性交通网亟待构建D.官员的行政效率低下8.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不过,考试院会尽可能的压低文官考试录取名额,为官员保荐和党派用人预留活动空间。官员的晋级也摆脱不了“以长官之好恶、亲疏为进退人员之标准”。这表明,官员选拔过程()A.缺少制度性保障B.存在着严重弊端C.贯穿开放性原则D.深受“宪政”影响9.毛泽东、朱德致电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全体代表:“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内)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其反映的事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C.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10.如表为1949—1978年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这些建设成就()粗钢煤炭原油发电量棉布 1949年2692725191978年53871A.与全方位外交密切相关B.展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均衡发展C.推动了工业布局的改善D.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工业基础11.罗马共和国晚期,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也涌入罗马。这()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开启了土地国有化进程C.使家庭式劳作日益普及D.推动了奴隶制庄园发展12.1215年6月,在封建贵族和伦敦市民的强大压力下,英格兰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其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之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伤害。据此可知,《大宪章》确立了()A.王权有限原则B.国家主权意识C.君主立宪制度D.司法独立原则13.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食物物种的大交流。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还大量用于出口。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外,还投入市场销售。可见,食物物种的大交流()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B.促进了当地经济与贸易的发展C.改变了人们的风俗习惯D.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孤立局面14.美国总统杰克逊在其任职期间(1829—1837年),曾表示:“我所挑选的有知识和有才能的官员,必须能够保证对政党表示忠诚。”在其总统任期的第一年就罢免了230名官员,这是其前任们在过去40年内所罢免官员数量的三倍。杰克逊的上述做法()A.激化了两党之间矛盾B.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C.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体现了择优录用的用人原则15.1936年,卓别林在其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中扮演了一个工人,他每天在生产流水线上扭紧六角螺帽,最后在他的眼睛里只剩下一个个转瞬即过的螺帽。回到生活中,他只要看见六角形的东西就会下意识地去扭。即使如此,他也害怕失去这份工作。该现象反映了,当时美国()A.工人承受巨大压力B.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C工厂制度逐步确立D.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建立 16.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这种转变()A.推动了社区组织出现B.表明近代自治市制度的确立C.强化了政府的行政干预D.有利于降低基层治理的成本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是时山东……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自是奸无所容矣。——摘编自【唐】魏征《食货志》(1)材料反映了____(朝代)的核定户籍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措施的具体内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推行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上述图片材料中任选三幅图片,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将来)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材料二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872年数据)10%—1913年15%11%13%8%4%——摘编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演变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南通由一个封建的县城比较快速地过渡到近代城市,张謇绝对居功至伟。张謇具有宗法与乡土的观念,他把实业救国的行动率先在自己的家乡进行实践。他在南通从创办大生纱厂开始,由工业到商业,再到水陆运输公司……他在逐步建立起产业资本集团的同时,全面地促进了南通经济现代化建设。1902年,张謇将大生纱厂之利润本息共两万元拿出创立了通州师范学校。最后,张謇在南通创立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学校、特种学校,几乎无所不包。张謇创办教育机构的同时,1906年创办新育婴堂,1912年创办南通医院,1913年在他60岁生日之际,用所得寿礼贺金创办养老院,1914年创办贫民工场及济良所。张謇更是利用清末“新政”的良机,于1908年破天荒地发动民众选举,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以下“准议会”——通州(南通)议事会,并亲任议长。——摘编自罗一民《张謇打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1)根据材料,概括张謇为南通的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建设南通的时代背景。 沧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两幅图片为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文物的图像。这些文物可以佐证,河姆渡人()A.以采集食物谋生B.居住形式以穴居为主C.已过上定居生活D.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农耕与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是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重要保障,C项正确;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排除A项;居住形式以穴居为主,是北方的居住形式,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排除B项;这些文物无法佐证贫富分化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2.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猗顿,原籍鲁国,年轻时“耕则常饥,桑则常寒”。后迁居山西经营畜牧业和制盐业,并贩盐至周边地区,最后富比王侯。这表明,当时()A.“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B.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冲击C.民间商人政治地位提高D.封建等级制度趋于瓦解【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根据材料“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经营畜牧业和制盐业,并贩盐至周边地区”及所学可知,猗顿属于私人手工业和民间商人的代表,他致富的过程反映了“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A项正确;这一时期正是小农经济的确立时期,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商人政治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这一时期封建等级制度尚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3.西汉初年,丞相辅佐皇帝,总管全国政务,并且参与国家重要的决策,皇帝对很多决策不能亲自做决定,需要征得丞相的同意。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让身边的近臣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并监督丞相在内的外朝官员。这一变化表明()A.行政中枢的权力发生转移B.尚书台成为决策中心C.外朝彻底失去了行政权力D.朝议制度逐步规范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西汉初年,丞相辅佐皇帝,总管全国政务,并且参与国家重要决策,皇帝对很多决策不能亲自做决定,……设立中朝,让身边的近臣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并监督丞相在内的外朝官员。”可知,题干体现了决策会议由皇帝与丞相商讨变为皇帝与中朝近臣商讨,并对外朝官员进行监督,说明汉武帝时期行政中枢权力发生了转移,A项正确;东汉时期,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排除B项;外朝逐渐失去决策权力,但仍然有行政权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朝议制度规范化,排除D项。故选A项。4.宋朝时期,儒学士人吕氏兄弟撰写《吕氏乡约》教化乡里。衡阳侯氏、建昌洪氏、婺源王氏等宗族则在各自家乡设文庙祭祀孔子,并邀请地方儒士在义学讲学。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更是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宋朝儒学()A.受“致良知”思想影响B.与法律逐步实现了合流C.整合了封建礼仪制度D.呈现向基层渗透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乡约”“文庙”“义学”“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等都体现了儒学与基层教化相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致良知”思想是在明朝由王阳明提出的,排除A项;明清时期,乡约与法律合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封建礼仪制度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5. 明末,传教士拉斯戈台斯神父感慨道:“每个中国人在购买东西时都会随身带着一把钢剪,根据货物的价格把银锭铰成大小不等的银块。人们在做这件事情时非常熟练,如果需要二钱或者五厘,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材料所述现象()A.源自于西学东渐的推动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表明货币具有多种形式D.体现了政府的财政信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中国)。民众对于白银熟练使用,表明当时白银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支付手段,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民众熟练使用白银与西学东渐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货币具有多种形式,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民间的支付手段,与政府的财政信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有学者指出:在维新变法的103天时间里,光绪皇帝共发布了200余道圣旨,鼓励官民上书言事。同时,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这表明,变法运动()A.探索了救亡图存道路B.倡导了民主革命思想C.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D.否定了封建思想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论是鼓励官员上书言事,还是裁减冗官,都反映了光绪帝迫切的变革心态和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努力,A项正确。维新变法体现的是维新改革思想,而非民主革命思想,排除B项;材料涉及裁汰冗官,并未体现选官制度的改革,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7.1903年,恽毓鼎任会试同考官。他由北京赴开封主持会试,3月12日下午乘坐火车出发,傍晚七点钟到达距离北京150公里保定。次日从保定出发,改乘马车。3月28日方抵达开封,540公里的路段整整用了15天,一路上劳顿不堪。这反映出,当时()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繁荣B.交通近代化有待发展C.全国性交通网亟待构建D.官员的行政效率低下【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从北京至保定乘坐火车时间短,而从保定到开封乘马车时间长,体验差。说明了近代交通工具虽然便捷,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反映出当时中国交通近代化有待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交通对城市变迁的影响,排除A项;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全国性交通网,而材料所反映的是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交通网亟待构建,排除C项;“官员的行政效率低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不过,考试院会尽可能的压低文官考试录取名额,为官员保荐和党派用人预留活动空间。官员的晋级也摆脱不了“以长官之好恶、亲疏为进退人员之标准”。这表明,官员选拔过程()A.缺少制度性保障B.存在着严重弊端C.贯穿开放性原则D.深受“宪政”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官员的选拔运作中,为官员保荐和党派用人预留活动空间,说明此时的官员选拔存在弊端,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的现象仍然存在,B项正确;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法》,说明当时官员选拔有制度保证,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官员选拔过程贯穿开放性原则,排除C项;1948年以后,国民政府的统治才进入“宪政”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9.毛泽东、朱德致电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全体代表:“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内)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其反映的事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C.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根据材料“内蒙古……的新历史”“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内)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等信息可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C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是1949年,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是1941年,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是1984年,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表为1949—1978年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这些建设成就() 粗钢煤炭原油发电量棉布1949年2692725191978年53871A.与全方位外交密切相关B.展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均衡发展C.推动了工业布局的改善D.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工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78年(中国)。材料反映出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这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D项正确;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工业化的发展历程,无法体现农业与工业的均衡发展,也无法体现工业布局的改善,排除B、C两项。故选D项。11.罗马共和国晚期,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也涌入罗马。这()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开启了土地国有化进程C.使家庭式劳作日益普及D.推动了奴隶制庄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他们被贵族和富人用于耕种自己的土地,这为大量奴隶制庄园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D项正确;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罗马的统治并非民主政治,排除A项;土地国有在罗马由来已久,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早期便已出现,排除B项;此时,家庭式劳作方式逐渐受到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12.1215年6月,在封建贵族和伦敦市民的强大压力下,英格兰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其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之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伤害。据此可知,《大宪章》确立了() A.王权有限原则B.国家主权意识C.君主立宪制度D.司法独立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之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伤害。”可知,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这体现出王权有限原则,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限制王权,而非国家主权意识,排除B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但没有体现司法独立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13.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食物物种的大交流。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还大量用于出口。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外,还投入市场销售。可见,食物物种的大交流()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B.促进了当地经济与贸易的发展C.改变了人们的风俗习惯D.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孤立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材料“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还大量用于出口”“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外,还投入市场销售”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农作物在中国得到推广种植,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使剩余部分流入了市场,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与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食物物种大交流与生态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食物物种的交流可以改变饮食习惯,但不一定改变风俗习惯,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孤立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14.美国总统杰克逊在其任职期间(1829—1837年),曾表示:“我所挑选的有知识和有才能的官员,必须能够保证对政党表示忠诚。”在其总统任期的第一年就罢免了230名官员,这是其前任们在过去40年内所罢免官员数量的三倍。杰克逊的上述做法()A.激化了两党之间的矛盾B.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C.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体现了择优录用的用人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829—1837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杰克逊总统将那些不忠于政党的大量官员免职,会造成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下降,从而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确立之后,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择优录用的用人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5.1936年,卓别林在其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中扮演了一个工人,他每天在生产流水线上扭紧六角螺帽,最后在他的眼睛里只剩下一个个转瞬即过的螺帽。回到生活中,他只要看见六角形的东西就会下意识地去扭。即使如此,他也害怕失去这份工作。该现象反映了,当时美国()A.工人承受巨大压力B.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C.工厂制度逐步确立D.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36年的美国。根据材料“他每天在生产流水线上扭紧六角螺帽,最后在他的眼睛里只剩下一个个转瞬即过的螺帽”“他只要看见六角形的东西就会下意识地去扭。”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了工人在工厂制下机械化劳动的情景,说明美国工人在现代工厂制度下承受着巨大压力,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排除B项;工厂制度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已经确立,排除C项;1935年,美国已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6.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这种转变()A.推动了社区组织的出现B.表明近代自治市制度的确立C.强化了政府的行政干预D.有利于降低基层治理的成本【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1年(世界英国)。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减少直接行政的干预,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有利于降低基层治理的成本,D项正确;工业革命之后,社区组织就已开始形成,排除A项;19世纪,近代自治市制度已经确立,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减少直接行政的干预,C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是时山东……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自是奸无所容矣。——摘编自【唐】魏征《食货志》(1)材料反映了____(朝代)的核定户籍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措施具体内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推行的影响。【答案】17.隋朝。18.内容: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等级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19.影响:增加了征发赋役的户口;有利于朝廷财赋的征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17题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大索貌阅”,是隋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中一项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的措施可得出是隋朝。【18题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可得出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等级相比较;据材料“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自是奸无所容矣。”可得出重新核定户籍。【19题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影响:增加了征发赋役的户口;有利于朝廷财赋的征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上述图片材料中任选三幅图片,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选择图1、图6、图7论题:当代中国的外交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建设。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0年前后,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使得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果实、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拓展了外交活动舞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既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又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当代中国的外交随时代变化而调整,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助力。其他论题:图2、图4、图5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图3、图8、图9科技进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解析】【详解】本题为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中国现代史(中国),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需要规范作答程序。首先,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限定条件(如本题中“从上述图片材料中任选三幅图片”“自拟一个论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论题明确”);第二步,阅读图片材料,获取并归纳信息;第三步,围绕论题,调动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其进行充分论述;最后,对论述进行总结概括。 示例:选择图1、图6、图7论题:当代中国的外交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建设。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0年前后,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使得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果实、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拓展了外交活动舞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既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又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当代中国的外交随时代变化而调整,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助力。其他论题:图2、图4、图5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图3、图8、图9科技进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将来)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材料二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872年数据)10%—1913年15%11%13%8%4%——摘编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格局发展变化并分析其演变原因。【答案】19.影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扩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优势地位;促进了世界海陆交通的发展;推动了贸易中心的转移;使得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0.发展变化:英国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原因: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影响:根据材料一“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可知,促进了世界海陆交通的发展和工业的扩展;根据材料一“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可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优势地位;根据材料一“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可知,使得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根据材料一“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可知,推动了贸易中心的转移。【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变化:结合近代世界贸易变化所学相关,同时根据表格中各国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信息,从贸易中心地位、世界贸易中心格局等角度概括总结,即英国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原因:结合近代世界市场形成部分所学知识,按照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两阶段分析,得出相应答案。结合所学,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南通由一个封建的县城比较快速地过渡到近代城市,张謇绝对居功至伟。张謇具有宗法与乡土的观念,他把实业救国的行动率先在自己的家乡进行实践。他在南通从创办大生纱厂开始,由工业到商业,再到水陆运输公司……他在逐步建立起产业资本集团的同时,全面地促进了南通经济现代化建设。1902年,张謇将大生纱厂之利润本息共两万元拿出创立了通州师范学校。最后,张謇在南通创立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学校、特种学校,几乎无所不包。张謇创办教育机构的同时,1906年创办新育婴堂,1912年创办南通医院,1913年在他60岁生日之际,用所得寿礼贺金创办养老院,1914年创办贫民工场及济良所。张謇更是利用清末“新政”的良机,于1908年破天荒地发动民众选举,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以下“准议会”——通州(南通)议事会,并亲任议长。——摘编自罗一民《张謇打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1)根据材料,概括张謇为南通的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建设南通的时代背景。【答案】(1) 贡献:建设近代民族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立系统的近代教育体系;进行医疗和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城市的民主政治尝试。(答出其中3点即可)(2)时代背景:清末新政的推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西方近代城市建设经验的传入。(答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他在南通从创办大生纱厂开始,由工业到商业,再到水陆运输公司”可得出建设近代民族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据材料“1902年,张謇将大生纱厂之利润本息共两万元拿出创立了通州师范学校。最后,张謇在南通创立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学校、特种学校,几乎无所不包”可得出建立系统的近代教育体系;据材料“1912年创办南通医院,1913年在他60岁生日之际,用所得寿礼贺金创办养老院,1914年创办贫民工场及济良所。”可得出进行医疗和保障体系的建设;据材料“于1908年破天荒地发动民众选举,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以下“准议会”——通州(南通)议事会,并亲任议长。”可得出进行城市的民主政治尝试。(答出其中3点即可)(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传统与当代城市等不同的角度思考即可。时代背景:清末新政的推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西方近代城市建设经验的传入。(答出其中3点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