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6542
大小:49.6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4-09-03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各选项最符合题意。1.据《尚书·召诰》记载,周人认为接受“天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便是“德”,即“祈天永命”的前提是“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是用”。由此可知,周朝()A.重视道德教化B.神权政治受到冲击C.不再信奉天命D.皇权尚未实现集中2.时人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这种“水轮”的使用()A.提高了冶铁炼钢效率B.标志着古代灌溉技术成熟C.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D.摆脱了自然对生产的束缚3.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交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A.增加了财政收入B.遏制了土地兼并C.打击了高利贷者D.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4.神宗年间的官制改革将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副宰相参知政事改称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两位宰相分掌出令、审核权,在决策中出现了不同的角度与立场。这种做法()A.恢复了唐代三省六部制B.旨在加强参知政事的行政权C.维持了相权分散的局面D.解决了官僚机构膨胀的问题5.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由此可见,明初A.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B.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C.以法治国成为上下共识D.有利于老百姓明晓律令 6.如表为元代科举制相关史实。据表可知,元代()对象考试流程考试内容蒙古人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第二场:策一道(五百字以上)《朱氏章句集注》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第三场:策一道(一千字以上)A.理学仍为官方正统B.民族矛盾尖锐复杂C.官员选拔程序繁琐D.统治基础得到扩大7.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湖南按察使黄遵宪提出“取租税、讼狱、警察之权分之于四方百姓”;允许人民“自治其身,自治其乡再由一乡推之一县一府一省”等主张。不仅如此,他还利用时务学堂、南学会进行了地方自治的实践。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制度更加适合中国国情B.湖南地方治理趋向近代化C.戊戌变法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D.西学东渐思想的深入发展8.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区银行币,边币图案多为边区名胜,如中共中央办公楼、边区参议会会场、边区银行大楼等。自此,边币逐渐成为独立于法币之外的货币体系。边区政府这一做法()A.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保证了抗日战争胜利C.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D.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9.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凭借其省时省力又安全的特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无人机喷洒农药、摄影摄像、气象监测等成了社会新现象。材料表明,科技发展()A.提高了国际竞争力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C.增加了失业的风险D.细化了人类的社会分工10.《中华人共和国民法典》主要立足于民事关系的解决,仔细分析和实质性反映了人们生活和经济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确保法典的立法内容具有现实的可实施性和提高司法公正的目标。这反映了民法典()A.侧重于社会实践B.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成熟C.提高了法律意识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1.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A.取代罗马教廷B.改革宗教仪式C.打击教会神权D.加强专制王权12.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A.提高了英国文官的素质B.体现对政党的监督C.激化了政党之间的矛盾D.维护了政局的稳定13.某西方学者认为:“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这主要说明A.《国联盟约》本身存在重大缺陷B.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C.美国社会缺乏对国联的普遍认同D.美国试图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14.西方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对于二战后的国策方针,美国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场经济大萧条袭击所花费的心血,更胜于为防止另一场战争发生所做的努力。”基于此,二战后的美国A.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B.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C.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D.组建了与苏联对抗的北约组织15.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1928年74.425.40.21932年51.728.320.0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16.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降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产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趋势不断增强B.南北差距正在不断的缩小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益者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积极展开基层社会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这些制度体系既包括纯粹以控制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也包括从表面上看非以控制为目的但对基层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的辅助制度体系。这两类制度对明前期自然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这些制度体系既继承了唐宋制度和文化成果,更有时代体现和推进发展,从而使明代的基层控制制度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摘编自牛建强《明代国家基层社会控制体系论述》材料二会馆作为一种民间社会组织,最初存在于封建行政体系的视野之外,但因为儒而兼商和商人儒士化而造就的庞大士绅队伍程度不同地干预了会馆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使会馆自发地演化为一种官方机构之外的补充机构。表面的中央集权必须依靠众多的间接途径才能达到,这些间接途径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续的基本方面,显示出传统社会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力量的相互消长。——摘编自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积极展开基层社会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的措施并概括其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会馆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基层治理的积极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端棻曾上折:“惟育才之法匪限于一途,作人之风当偏于率士。臣请推广此意,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府州县学,选民间俊秀子弟年十二至二十者入学。学堂既立,远之得三代庠序之意,近之采西人厂院之长,兴贤教能之道思过半矣。”——摘编自汤志钧、陈祖恩《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材料二工部候补员外郎胡承谏的签议:谨按取士之道,无论如何变法,总以宗经为主,然先汉而后宋不可也,汉学琐屑,无关大义。宋学阐发圣贤义理,精警透辟,在今日尤不可不讲。今日竟尚西学,不有圣贤大义以固之,必致离经叛道,灭其伦常,流入邪教,或且有犯上作乱之事矣。——据《清廷签议〈校邠庐抗议〉档案汇编》 材料三严复曾说道:“中国此后教育,在在宜著意科学,使学者之心虑沉潜,浸渍于因果实证之间,庶他日学成,有疗病起弱之实力,能破旧学之拘挛,而其于图新也审,则真中国之幸福矣。”——摘编自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分别概括李端棻、胡承谏、严复的主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时期的教育改革。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部分)1949年中国与苏联、东欧等国建交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9年中国和苏联的边防军人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2001年中国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 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摘编自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材料二从17世纪初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开始进口棉布。起初,棉布进入英国市场用作地毯、窗帘、挂毯等装饰物。后来,印花棉布逐渐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印花棉布的进口量从17世纪30年代每年进口1万匹,增加到17世纪末的125万匹。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要占进口总额的60%-70%。1719年,一个作者这样描述英国人的服饰:“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奴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并严禁使用彩色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反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本土仿制印度棉布创造了条件。——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东印度公司经营方式的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印度公司进口棉布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各选项最符合题意。1.据《尚书·召诰》记载,周人认为接受“天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便是“德”,即“祈天永命”的前提是“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是用”。由此可知,周朝()A重视道德教化B.神权政治受到冲击C.不再信奉天命D.皇权尚未实现集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据材料“接受‘天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便是‘德’”和所学可知,周朝对上天尊重的时候也注重实际,一定程度体现变革中天命观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神权政治受到冲击,B项正确;材料“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是用”的意思是,大王如今应当赶快敬修自己的德行,希望大王恭行德政,以祈求天命永长,历久不衰,“重视道德教化”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周人接受“天命”,“不再信奉天命”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周朝时期的是王权,而非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2.时人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这种“水轮”的使用()A.提高了冶铁炼钢效率B.标志着古代灌溉技术成熟C.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D.摆脱了自然对生产的束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可知,这里描述的是高转筒车,这种灌溉工具的使用能够节省人力,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C项正确;高转筒车并非冶炼工具,排除A项;高转筒车并不能作为古代灌溉技术成熟的标志,排除B项;古代农业并不能摆脱自然的束缚,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排除D项。故选C项。3.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交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A.增加了财政收入B.遏制了土地兼并C.打击了高利贷者D.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王安石变法推行募役法,以前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等也要上缴免役钱,增加了财政收入,A项正确;募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遏制土地兼并”作用不大,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打击了高利贷者,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推行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使原归大商人的巨额利润转归国家所有,排除D项。故选A项。4.神宗年间的官制改革将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副宰相参知政事改称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两位宰相分掌出令、审核权,在决策中出现了不同的角度与立场。这种做法()A.恢复了唐代三省六部制B.旨在加强参知政事的行政权C.维持了相权分散的局面D.解决了官僚机构膨胀的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宋神宗时期的官制改革将宰相和副宰相机构分立,两位宰相分掌出令、审核权,在决策中出现了不同的角度与立场,显然是通过两相制实现分权,维持相权分散的局面,C项正确;宋神宗的时期的官制改革并不是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恢复,排除A项;通过材料所列的官制改革,并不能看出当时参知政事的行政权有强化,排除B项;材料所列的官制改革增加了新的机构,并不能解决官僚机构膨胀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5.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由此可见,明初A.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B.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C.以法治国成为上下共识D.有利于老百姓明晓律令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为使公文明白好懂,又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这说明其“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B正确;材料只是体现朱元璋编订律令及简化公文等措施,而没体现法律体系完备,A错误;材料中未提及上下共识,仅体现朱元璋的措施,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并未涉及老百姓,因此D项错误。6.如表为元代科举制相关史实。据表可知,元代()对象考试流程考试内容蒙古人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第二场:策一道(五百字以上)《朱氏章句集注》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第三场:策一道(一千字以上)A.理学仍为官方正统B.民族矛盾尖锐复杂C.官员选拔程序繁琐D.统治基础得到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元朝四个等级人的科举考试内容为《朱氏章句集注》,是理学内容,说明理学在科举考试的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当时理学仍为官方正统 ,A项正确;元朝统治者吸收了理学这一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交融,排除B项;材料信息涉及考试流程,并未反映官员选拔程序繁琐,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反映考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7.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湖南按察使黄遵宪提出“取租税、讼狱、警察之权分之于四方百姓”;允许人民“自治其身,自治其乡再由一乡推之一县一府一省”等主张。不仅如此,他还利用时务学堂、南学会进行了地方自治的实践。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制度更加适合中国国情B.湖南地方治理趋向近代化C.戊戌变法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D.西学东渐思想的深入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黄遵宪在湖南推行地方自治、建立时务学堂等进步措施,有利于推动湖南治理的近代化,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黄遵宪在湖南进行治理,看不出资本主主义制度是否适合中国,排除A项;广泛社会认同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8.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区银行币,边币图案多为边区名胜,如中共中央办公楼、边区参议会会场、边区银行大楼等。自此,边币逐渐成为独立于法币之外货币体系。边区政府这一做法()A.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C.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D.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据材料“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区银行币,边币图案多为边区名胜,如中共中央办公楼、边区参议会会场、边区银行大楼等。自此,边币逐渐成为独立于法币之外的货币体系”和所学可知,1941年由于日军残酷的扫荡和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浪潮,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陕甘宁边区政府以边币取代法币,有利于避免法币贬值带来的经济冲击,边币图案设计有利于加强民众的政权认同,巩固抗日根据地,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边币实行时,正是国共出现摩擦时,这种做法不利于维护统一战线,排除A项;这一做法未抗战胜利奠定基础但“保证了”说法夸大其作用,排除B项;边币的实行与人民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凭借其省时省力又安全的特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无人机喷洒农药、摄影摄像、气象监测等成了社会新现象。材料表明,科技发展() A.提高了国际竞争力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C.增加了失业的风险D.细化了人类的社会分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便利了我国农业、摄影摄像以及气象监测方面的工作,这说明科技进步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无人机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而非强调这一项技术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排除A项;无人机技术的推广并不一定会带来失业风险,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社会分工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华人共和国民法典》主要立足于民事关系的解决,仔细分析和实质性反映了人们生活和经济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确保法典的立法内容具有现实的可实施性和提高司法公正的目标。这反映了民法典()A.侧重于社会实践B.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成熟C.提高了法律意识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仔细分析和实质性反映了人们生活和经济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具有现实的可实施性”可知,民法典反映现实,实施于现实,侧重于社会实践,A项正确;民法典只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部分,仅仅有民法典的发展完善不足以实现整个法律体系的成熟,排除B项;材料体现民法典自身的特点,未提及民法典的宣传和运用提高了公众的法律意识,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法宽泛,与材料主旨结合不紧,排除D项。故选A项。11.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A.取代罗马教廷B.改革宗教仪式C.打击教会神权D.加强专制王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世界)。根据材料信息,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但内部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王此举意在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专制王权,D项正确; 取代罗马教廷不是英王的本质意图,排除A项;改革宗教仪式不是英王的本质意图,排除B项;英国国教依然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的本质意图不是打击教会神权,排除C项。故选D项。12.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A.提高了英国文官的素质B.体现对政党的监督C.激化了政党之间的矛盾D.维护了政局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870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可知,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使政府工作摆脱党派利益之争,从而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D项正确;奉行“政治中立”原则是要维护政局的稳定,与提高文官群体素质无关,排除A项;政府不能起到对政党监督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政党之间的斗争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3.某西方学者认为:“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这主要说明A.《国联盟约》本身存在重大缺陷B.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C.美国社会缺乏对国联的普遍认同D.美国试图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虽然威尔逊提出的原则得到了欧洲人的认同,但由于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未达到,加上美国孤立主义和传统思想,使威尔逊的原则并未得到美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国际联盟》本身的缺陷;B选项错误,美国意图控制国联;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国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意图。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4.西方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对于二战后的国策方针,美国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场经济大萧条袭击所花费的心血,更胜于为防止另一场战争发生所做的努力。”基于此,二战后的美国A.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B.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C.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D.组建了与苏联对抗的北约组织【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对于二战后的国策方针,美国政府用在避免另一场经济大萧条袭击所花费的心血”可知,材料说明二战后美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抗经济危机,即避免再次经历1929-1933年时期的严重经济危机,由此,美国为对抗经济危机而主导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C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是为对抗苏联,而对抗苏联的目的不是题干主旨,A项错误;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扩大美国在欧洲的商品市场及控制西欧,并非为了对抗材料所述经济危机,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并非为了对抗材料所述经济危机,D项错误。15.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1928年74.425.40.21932年51.728.320.0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答案】C【解析】【详解】1928年至1932年,苏联农业春播方式中,马拉播种机和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占比上升,后者上升速度尤其明显,而手播方式虽然在下降,但是占比仍然较高,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较为薄弱,C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4年斯大林执政后逐渐被取消,排除A;通过播种方式无法判断工农业比例结构,排除B;说明1928年至1932年苏联的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D排除。16.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降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产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趋势不断增强B.南北差距正在不断的缩小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发展中国家是最大受益者【答案】A【解析】【详解】关贸总协定通过谈判促使国家的关税平均下降,关税减让产品增多,世界贸易总额也在增长,体现出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性,说明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南北国家差距的缩小,主要是关税率的下降,故B 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是政治主题,和材料中经济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故D项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积极展开基层社会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这些制度体系既包括纯粹以控制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也包括从表面上看非以控制为目的但对基层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的辅助制度体系。这两类制度对明前期自然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这些制度体系既继承了唐宋制度和文化成果,更有时代体现和推进发展,从而使明代的基层控制制度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摘编自牛建强《明代国家基层社会控制体系论述》材料二会馆作为一种民间社会组织,最初存在于封建行政体系的视野之外,但因为儒而兼商和商人儒士化而造就的庞大士绅队伍程度不同地干预了会馆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使会馆自发地演化为一种官方机构之外的补充机构。表面的中央集权必须依靠众多的间接途径才能达到,这些间接途径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续的基本方面,显示出传统社会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力量的相互消长。——摘编自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积极展开基层社会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的措施并概括其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会馆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基层治理的积极作用。【答案】17.措施:里甲制;“黄册”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十家牌法;卫所制度;乡约制度(任答4点)特点:刚性和柔性结合;控制和预防相结合。18.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繁杂;科举制兴盛;人口流动频繁;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政府财力和人力有限;弥补官方机构职能的缺失。积极作用:填补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权力空白;有利于国家权力对地方社会的扩张和渗透;稳定基层社会秩序;完善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采取的基层治理措施是,里甲制;“黄册”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十家牌法;卫所制度;乡约制度。特点:根据材料“既包括纯粹以控制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也包括从表面上看非以控制为目的但对基层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的辅助制度体系。”得出,控制和预防相结合。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明朝基础治理有政府强制推行和民间自发,得出刚性和柔性结合。【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为儒而兼商和商人儒士化而造就的庞大士绅队伍程度不同地干预了会馆的建设和发展”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科举制盛行,人口流动频繁;根据材料“会馆自发地演化为一种官方机构之外的补充机构”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财力和人力有限;弥补官方机构职能的缺失。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管理,基层秩序等方面回答,如:填补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权力空白;有利于国家权力对地方社会的扩张和渗透;稳定基层社会秩序;完善传统社会管理体制。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端棻曾上折:“惟育才之法匪限于一途,作人之风当偏于率士。臣请推广此意,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府州县学,选民间俊秀子弟年十二至二十者入学。学堂既立,远之得三代庠序之意,近之采西人厂院之长,兴贤教能之道思过半矣。”——摘编自汤志钧、陈祖恩《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材料二工部候补员外郎胡承谏的签议:谨按取士之道,无论如何变法,总以宗经为主,然先汉而后宋不可也,汉学琐屑,无关大义。宋学阐发圣贤义理,精警透辟,在今日尤不可不讲。今日竟尚西学,不有圣贤大义以固之,必致离经叛道,灭其伦常,流入邪教,或且有犯上作乱之事矣。——据《清廷签议〈校邠庐抗议〉档案汇编》材料三严复曾说道:“中国此后教育,在在宜著意科学,使学者之心虑沉潜,浸渍于因果实证之间,庶他日学成,有疗病起弱之实力,能破旧学之拘挛,而其于图新也审,则真中国之幸福矣。”——摘编自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分别概括李端棻、胡承谏、严复的主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时期的教育改革。【答案】(1)李端棻:人才培养不能只有一种途径;各地应推广学校教育,推选人才入学。胡承谏:科举改革中传统儒家经典必须保留;一味崇尚西学只会断绝传统文化根基。严复: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学校教学。(2)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教育;提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体现出爱国主义的色彩;一定程度上以旧补旧,传统势力强大。(任答4点)【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李端棻:根据材料“惟育才之法匪限于一途,作人之风当偏于率士”可知,人才培养不能只有一种途径;根据材料“臣请推广此意,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府州县学,选民间俊秀子弟年十二至二十者入学”可知,各地应推广学校教育,推选人才入学。胡承谏:根据材料“谨按取士之道,无论如何变法,总以宗经为主”“在今日尤不可不讲。今日竟尚西学,不有圣贤大义以固之,必致离经叛道,灭其伦常,流入邪教,或且有犯上作乱之事矣”可知,科举改革中传统儒家经典必须保留、一味崇尚西学只会断绝传统文化根基。严复:根据材料“中国此后教育,在在宜著意科学,使学者之心虑沉潜,浸渍于因果实证之间,庶他日学成,有疗病起弱之实力,能破旧学之拘挛,而其于图新也审,则真中国之幸福矣”可知,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学校教学。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从时代背景看,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进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教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从影响看,戊戌时期的教育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体现出爱国主义的色彩;从胡承谏等的观点看,一定程度上以旧补旧,传统势力强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部分)1949年中国与苏联、东欧等国建交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9年中国和苏联的边防军人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2001年中国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苏冷战,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随着土地改革等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了给接下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为了遏制苏联,中国逐步改善了与美国的关系,也带动了世界上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人类联系更加密切,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和主动融入全球化的积极态度。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外交政策。【解析】【详解】本题是历史事物阐释类论述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得出论题。根据材料中表头“现代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表格中从1949-2013年中国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因此确定论题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随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其次,围绕论题,结合这一时期历史事实进行论述。论述的主要内容围绕各个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变化原因,政策内容及外交成就三方面展开。如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苏冷战,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随着土地改革等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了给接下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为了遏制苏联,中国逐步改善了与美国的关系,也带动了世界上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人类联系更加密切,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和主动融入全球化的积极态度。最后,进行深化总结,围绕国家利益升华,得出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外交政策。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 ——摘编自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材料二从17世纪初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开始进口棉布。起初,棉布进入英国市场用作地毯、窗帘、挂毯等装饰物。后来,印花棉布逐渐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印花棉布的进口量从17世纪30年代每年进口1万匹,增加到17世纪末的125万匹。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要占进口总额的60%-70%。1719年,一个作者这样描述英国人的服饰:“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奴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并严禁使用彩色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反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本土仿制印度棉布创造了条件。——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东印度公司经营方式的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印度公司进口棉布给英国带来的影响。【答案】(1)变化:由特许垄断经营到被终止;由“单次航海”到“多次航海”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任答2点)(2)影响:丰富了英国的服饰材料;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外贸结构;冲击了英国的等级观念和传统的毛纺织业;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任答4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18世纪(英国)。变化:根据材料“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可知,由特许垄断经营到被终止;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可知,由“单次航海”到“多次航海”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8世纪(英国)。影响:根据材料“起初,棉布进入英国市场用作地毯、窗帘、挂毯等装饰物。后来,印花棉布逐渐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可知,丰富了英国的服饰材料;根据材料“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本土仿制印度棉布创造了条件”可知,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根据材料“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要占进口总额的60%-70%”可知,改变了英国的外贸结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击了英国的等级观念和传统的毛纺织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