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

ID:83625552

大小:54.2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1页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2页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3页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4页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5页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6页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7页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8页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9页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试卷请注意: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分)材料一:要说当今热度最高的网络语言,“内卷”当仁不让,各大主流媒体关于“内卷”的讨论层出不穷,简直“万物皆可卷”。豆瓣话题“你所在专业或从事行业有哪些‘内卷’现象”下,已有千万级的浏览量,数百条回答涉及求职、晋升、育儿、升学、婚恋各个领域。那么,到底什么是“内卷”呢?据考证,“内卷”原本还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最早由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一文中提出,意思是“边际效用递减、没有发展的增长”。后来,中国的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用“内卷”来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的小农经济,据此解释为什么当时的社会运行没有出现大突破。如今作为网络热词的“内卷”,显然没有那么深奥的学术含义,而是带上了调侃的意味,其最早流行可能源于几张清华学霸的照片,有同学边骑自行车边看电脑,因其过分努力的行为给旁观学生带来焦虑和压力,被称为“清华卷王”。由此生发的网络用法层出不穷。可以作为名词,如“人生是张饼,内卷是宿命”;可以作为动词,如“今天你又内卷了吗”;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如“这个人也太内卷了”。从学术意义上的“内卷”到网络语言中的“内卷”,它经历了一个语义指称对象泛化,同时语义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在网络语言中,“内卷”主要表达以下几种隐含意义:竞争的白热化导致竞争的无序化。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竞争优势,但最终却会导致竞争的无序化,让整个群体在这种“不良竞争”中受损。比如外卖小哥原本有10分钟送餐时间,结果有人通过提速、占道等不良竞争行为,提前几分钟抵达,公司通过大数据计算,觉得他们还能再快,就会进一步缩短送餐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外卖小哥尽管已经非常努力,甚至因闯红灯等行为有生命危险,但规定的送餐时间却越来越短,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化。过度精益求精带来无意义的重复。比如新时代的母亲们在育儿活动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往粗糙的养育方式被过度精细化取代,各种紫外线消毒奶瓶、针对婴儿不同部位的护肤品层出不穷,各位母亲绝不敢让娃输在“起跑线”,这被戏称为“母职的内卷化”。试卷第21页,共21页 大众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进入无处不在的竞争。这里的意思强调了“内卷”不是主观努力、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出自被逼无奈、不努力就被别人甩下的恐惧。这一点在“教育内卷”“育儿内卷”“职业内卷”上都有充分的体现,比如补习班广告就利用这一点:“您来,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样的广告词,立刻使家长产生一种焦虑,从而被胁迫进入内卷轨道,结果“越能吃苦,却越过越苦”。(摘自刘心萌《要奋斗,别内卷》《咬文嚼字》)材料二:如今,从大学生中“出圈”的“内卷”一词出现在各行各业中,成为无处释放的社会压力的代名词。人们常说,大学是一个小的社会,对于正在经历“内卷”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正确看待“内卷”,并从“内卷”中脱身,是一个重要课题。当大学进入“严字当头”的时代,严把教学关、为大学生增负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大学生也就自然感受到了更大的学业压力。压力并不是逃避的借口,适当的学业负担是帮助大学生成长的良药。但是,如何积极看待这样的压力,不仅需要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也需要高校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说的内卷,往往想表达这样一种困惑:自己明明忙忙碌碌,学得很刻苦认真,但是好像并没有实现太大的突破,并没有提高太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告诉记者。对未来的迷茫、对当下的困惑,让不少大学生陷入“内卷”。2019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项调查显示,29.2%的被调查本科学生既无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自主性学业参与也较低,32.8%的学生虽抱有清晰的自我发展目标定位,却在行动上滞后。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陈阳表示,“内卷化”本身是一个人类学的学术概念,最早由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有学生把“内卷”看成竞争,认为高强度的竞争使人精疲力竭。“严格来说,这种理解其实脱离了吉尔茨、黄宗智的初衷”。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于涵宇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也时常陷入“内卷”中。“比如说,有的毕业生找工作,如果我看你发朋友圈说,你这周参加10场宣讲,下周我就铆足劲儿参加20场,而且我的简历要花很多时间精力,甚至付费去排版美化。”于涵宇说,“现在内卷更多地表达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作为辅导员,我们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会引导学生要有意识去思考,不要让自己进入这个陀螺式的死循环中。”于涵宇表示,自己经常向学生强调要有“思维意识”。她认为,很多大学中的考核并不是比量的竞争,因此学生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自己认为的高度一体化的竞争,静下心来向内分析自己,再向外分析整体竞争环境,结合大势锻炼和发展自己。陈阳认为,无论是相对于个体而言,还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面对“内卷”都是一项挑战。她表示:“学生自己需要想明白‘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及学生父母、需要想清楚‘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希望看到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摘自叶雨婷《大学生的“内卷”是竞争还是内耗?如何不被“卷”?》《中国青年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宗智所说的“内卷”,其逻辑思维过程,是从我国农业生产现象推演到社会发展现象。B.网络上的“内卷”一词,既有调侃意味,也反映出人们因他人过分努力而带来的焦虑感和压力感。C.文中所举外卖小哥的例子,说明那些本想获取优势的良性竞争行为,反而有损整个群体的利益。试卷第21页,共21页 D.简单地把“内卷”看成竞争,认为竞争是一种无效的消耗,这种理解违背了学者们的初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语的意义是不断演化的,从学术的“内卷”到网络语言的“内卷”,语义呈现出了全新的内涵。B.在育儿方面,过度精益求精的做法使得以往粗糙的养育方式被取代,带来了无意义的重复。C.面对某些贩卖焦虑的补习班广告,家长如果能够摆脱环境的束缚,那么教育子女的焦虑情绪可能会得到缓解。D.竞争压力不一定带来“内卷”,大学生不应以“学业压力大,反对内卷”为借口选择“躺平”。3.下列选项,属于上述材料所说的“内卷”范畴的一项是(   )(3分)A.学习语文时,老师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积累语言,提升文化素养。B.技校木工师傅让学徒们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精益求精,最终打磨出一件件精致漂亮的木制器具。C.为了钓到一条大鱼,海明威笔下的桑地亚哥出海八十多天,与鲨鱼搏斗,最终只得到了一副鱼架。D.为了期末拿到高分,大学生纷纷开始作业字数竞赛,将原定2000字的课程论文增加到2万字。4.假如你即将考入心仪的大学,你如何摆脱大学生的“内卷”?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4分)5.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来看,正常“竞争”和“内卷”有怎样的区别?请简要概括。(6分)二、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文本一:走出以后孙犁南郝村虽然说不上什么山光湖色,有出奇的风景可看,却是大平原田园本色。①围村一条堤,堤外接连不断已经收割起庄稼的田亩,杨柳树也很多。村西有一条大河绕过,隔河望去,又是一围村庄,一片田亩围坑麻地,倘在夏秋两季,也一定有些风光景致。正是冬天,快要过旧历年了,我在这村子住下。房东老伴两个,待我很好。试卷第21页,共21页 房东只有个女儿,今年十八岁。从小娇惯,抗战以来,更当男孩子看待,说一不二。我们不久就熟起来。她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同时,她的好处也很多。为人慷慨,对抗日工作热心,敢出头,所以也着实令人赞佩。②不久,她一定要去升学。我写了一封信,介绍她到抗属中学附设的卫生训练班去试试,却录取了。回来,和她母亲说了没三句话,就跑到街上去,找她的伙伴们去了。到夜晚回来,带来一个同她年岁差不多,比起她那细长个子,算个中等身材,比起她那尖长脸,算是圆脸,细眉大眼的女孩子来。说是她一个干妹妹,也要去升学,叫我写介绍信。她叫王振中,自己说十七岁,家里愿意叫她出去。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但听来很清楚响亮,老是微笑着,还有些害羞。说话和房东姑娘不同,很少流行的新名词,但是道理说得也很明白,叫人相信;③只是在说话中间,有时神气一萎,那由勇气和热情激起的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来,透出一股阴暗;两个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她把要说的说完,就要走;我也随便答应,明天再说,可以写个信考考。女房东是没事,也要一天找我谈上一个甚至两个钟头的。这回,王振中走了,她就过来,和我讲说了王振中的家:④王振中是这村北头赶大车王六儿的女孩子,也是独生女,家里虽然穷,但也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仁义懂事,爹娘也娇养惯了的。前几年,王六儿死在保定城了。她是从小许给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子了,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公公在村里名声最不好,没人愿意招惹,是有名的顽固分子。她说起话来就要离开这个家。果然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王振中就来了。换了一身黑棉袄棉裤,袄很长大可体,裤脚很瘦,头发修剪得更短了,脖里围一条新毛巾,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我说:“信可以写,上学是好事,可是你和你婆家说好了没有?”她红着脸说:“这是我情甘乐意,谁也管不了我。我和他们讲好了。你看我才从婆家出来,这鞋还是在那里拿的呢。”我终于写了封简单的信,叫她去试试。临走,我说用不着带包裹,这是去考啊,不一定能录取。但她没答话,便催着房东的女儿走了,从门前堤上跳过去,走得非常快。这样,我在南郝村过了旧年。正月间,冀中各地非常热闹,抗属中学驻的村子里,有五千个中学生参加大检阅。早晨,在会场上,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和那些小同学一样站在队里。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的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着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试卷第21页,共21页 那个村庄,正在溥沱河和沙河之间。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一天早晨我正在杨树林里和一个老乡谈这一带的白菜和红薯的产量,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才微笑着听我对她的问话:“听说你婆家从北平把你……叫回来,像有什么打算,来找过你吗?”“找过。”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他们一家人全来了,男兵女将,直找到队长跟前去,要我回去。起先队长还要我回去看看,等我把事情说明白,说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王振中了,队长才说你自己解决吧。可不是我自己解决,我已经向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临走时,她说今天是看护实习,刚给一个伤员上了药。我问她那是什么药,她用德文告诉我那药的名字。(节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文本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来有描写劳动妇女的传统,但多是描写她们所受的苦难,如叶圣陶的《一生》、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等;也有着重描写劳动妇女身上的闪光品质的,如沈从文的《边城》《长河》等,但他们或是从隐藏在下层社会烟尘里发掘出受伤的灵魂美,或是从人性的角度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而孙犁所表现的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孙犁笔下的农村妇女表现出更为健康的色彩,这种健康的色彩与他对生活中诗意的美的追求而采用的独特的叙述方式有关。孙犁的小说不是以情节取胜,在他的小说中常常没有完整的情节,而是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者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通起来。他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特殊的部分,用重笔调写它,使它鲜明起来。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其他部分,非主要、特点不鲜明的部分,则坚决地舍弃。人物的美好秉性即产生于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中,孙犁可以说是发展了现代文学表现劳动妇女灵魂美的传统。(节选自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的环境描写,虽然篇幅不长,却刻画出南郝村的田园风光,为抗战时期的农村增添了一抹诗情画意的色彩。B.由句子②中“抗属中学”“卫生训练班”可知,故事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也可见当时的年轻人积极投身抗战事业。C.句子③中写到王振中“有时神气一萎”“透出一股阴暗”,这表明她此时很担心自己会得不到“我”和组织的推荐、认可。D.句子④写女房东与“我”的谈话,既交代了王振中的家庭情况,也反映出抗战期间民众还残留着封建意识和落后思想。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试卷第21页,共21页 A.小说先写次要人物——房东的女儿,既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起因,又映衬了女主人公的形象,也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B.“我”在村民家留宿、给两个女孩写介绍信、与老乡谈粮食产量等情节,反映了群众对抗日工作的热心和融洽的军民关系。C.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叙述了与王振中有关的故事,详略得当,不蔓不枝,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D.这篇小说的主旨与鲁迅的《祝福》较为接近,都通过描写受封建包办婚姻迫害的女性,表达了对传统礼教思想的不满与控诉。8.王振中在走出之前和走出之后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9.文本二指出,孙犁“发展了现代文学表现劳动妇女灵魂美的传统”,请据此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发展这种传统的。(6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材料一: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语未卒,卫律还,颇闻余语,曰:“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入秦,今何语之亲也!”因罢去。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试卷第21页,共21页 材料二: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这三处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多涂无效。(3分)男儿A死B则C葬D蛮夷E中F谁G复H能I屈J身K稽L颡M还N向O北P阙Q使R刀S笔T之吏U弄V其W文墨邪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横行匈奴”与《燕歌行》中“男儿本自重横行”两句中的“横行”意思相同。B.典属国:秦汉时负责属国的官员,职权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主要负责对外事务,同周边的少数民族各国的具体交往。C.“谢女”与《苏武传》中“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两句中的“谢”意思相同。D.“因罢去”与《过秦论》中“因遗策”“因利乘便”三句中的“因”含义都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孙敖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了李陵在教匈奴练兵的消息,汉帝大怒并因此将李家灭族,但实际教匈奴练兵的人是李绪。B.李陵面对老友任立政的邀请,虽沉默不回应但其实内心有归汉之意,但因其对话意外被卫律听到,他有所忌惮而选择拒绝。C.李陵认为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人,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实意,实在迫不得已,只是因为汉帝负德,并不顾念有罪之人的难处。D.李陵认为汉朝对没有死节的自己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这很难让臣子们为国奔走效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试卷第21页,共21页 (1)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4分)(2)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4分)14.李陵在兵败投降匈奴后,对汉朝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3分)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渔父歌李颀白头何老人,蓑笠蔽其身。避世长不仕,钓鱼清江滨。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寓宿湍与濑①,行歌秋复春。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而笑独醒②者,临流多苦辛。[注]①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②屈原在《渔父》中写了自己和一个渔人的对话,其中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语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中这位不知姓名、披蓑戴笠的钓鱼老人,与钓鱼的姜太公有不同的人生追求。B.渔父河边洗脚、月下垂钓、唱歌消遣等日常生活场景,看似寻常,却返璞归真。C.诗人使用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和动词,生动刻画了渔父怡然自得的形象。D.最后两句写渔父矛盾的心情,虽然远避人间,但“笑”中却流露出苦闷与辛酸。16.近代学者王文潘评论本诗说:“‘不仕’二字为题眼。”本诗是如何表现“不仕”这一主旨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6分)五、名句名篇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完《尚书》中的话,顺势引申出“,试卷第21页,共21页 ”的道理,对庄宗的“成败之迹”作了理论性的概括,说明盛衰之理的本源在于“人事”。(2)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3)《红楼梦》与唐诗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书中道:“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此处用典与李贺《李凭箜篌引》“”句相同,而林黛玉“潇湘妃子”别号的由来则与《李凭箜篌引》中的“”句所用典故相同。六、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1分)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_______________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坚守未变,传统家庭美德不应成为_______________的冰冷道理,而应让其滋润更多心灵,使全社会都充盈风清气正、和谐美好的正能量。家风关系党风和政风。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向来是共产党人的坚定选择。去年,94岁的老革命周智夫临终前,执意上交12万元的“特别”党费,笃定信仰令无数人钦佩,而他“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的纯正家风,同样让人称赞。如此家风,不仅山高水长、光照后人,也让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更加丰沛。红色家风的精神富矿,为我们修身齐家指引清晰方向。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触动着社会风尚的共情。前段时间,扶贫干部杨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父亲鼓励他在农村“好好干”、提醒他“严守党纪国法”的微信聊天记录,让人们感受到共产党人家风的朴实无华。多年前救起小悦悦的拾荒阿婆近日接受采访,谈到她平时教育孙儿,“见到路上的老婆婆老公公,要牵别人过马路,如果有人跌倒,就马上扶起来。”感人的言行,彰显出家风传承的魅力。我们应借鉴当代优秀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滋养的好家风中收获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18.根据材料语境,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合适的四字成语。(3分)①②③19.下列选项中的“特别”与本文中加点的“特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B.街上的冷静使她的声音显着特别的清亮。(老舍《骆驼祥子》)C.今天特别请诸位来此聚会……向大家请教。(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D.吕布东北而进。数日,见桑麻地土特别。(《三国志平话》卷上)试卷第21页,共21页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随着甲流进入高发季,一款名为“电解质消毒液”的消毒用品,近来在一些社交平台上颇受追捧。那么,①?它真的能够起到消毒作用吗?该怎么正确使用此类消毒液?电解质是一种在溶液中或者在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解质有食用盐、味精、小苏打等。电解质消毒液并不神秘,它的主要制作原料就是食盐水。食盐水经电解后产生次氯酸钠——电解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②,其可以“对付”几乎所有的细菌、真菌、病毒,因为它能够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使其死亡或代谢紊乱;还可以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凝固,从而抑制细菌滋生。同时,这种以次氯酸钠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还具有除臭、漂白等其他功能。一些商家推出了可以在家自制消毒液的“次氯酸钠自制消毒水生成器”,称只需往机器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食盐水,经过机器电解后,即可生成电解质消毒液用于消毒杀菌,且杀菌率达99%。事实上,若按照一定的技术指标进行设计,这种机器可以保证制备出确定浓度的消毒液。但是,目前国家并没有相应的标准能够监管此类产品,所以,此类机器制备出的消毒液浓度可控性不高。而③,才能达到杀菌的目的。2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大伙儿闪开,让我来——”话语间他已把那个着火的煤气罐搬开了。B.这家伙肯定在想——我们的计划,是不是被对面公司的几个人发现了?C.我和父母亲正在讨论填报哪几所大学——门铃忽然响了,孙老师来了。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七、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试卷第21页,共21页 有人说,我们努力登上山顶,是为了让世界看到我们;有人说,努力登上山顶,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世界。对此,作为当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请你联系实际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衡阳市八中2022级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参考答案【答案】1.C2.A3.D4.①正确面对压力,积极行动,主动地参与竞争,拒绝“躺平”,明确自己的生涯规划。②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认清自己,审时度势,与时俱进。5.①从目的来看,竞争的主体大多往往有清楚的目标,而内卷的主体大多没有清晰的规划。②从过程来看,竞争需要遵守规则,而内卷呈现无序化的特点。③竞争往往是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内卷则大多是主体被环境胁迫的结果(被动性)。④从结果来看,竞争带来成长,而内卷则不会带来成长(内卷会带来无意义的重复,陷入陀螺式的死循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试卷第21页,共21页 C.“说明那些本想获取优势的良性竞争行为”错。材料一第四段“比如外卖小哥原本有10分钟送餐时间,结果有人通过提速、占道等不良竞争行为,提前几分钟抵达,……但规定的送餐时间却越来越短,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化”,可看出是不良竞争行为。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语义呈现出了全新的内涵”错。材料一第三段认为,内卷一词“经历了一个语义指称对象泛化同时语义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可看出是说“内涵不断丰富”,而不是“呈现出了全新的内涵”。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内卷”一词有两个要点:第一,它属于“竞争”;第二,它不能带来成长。A.通过背诵,学生积累语言,提升了文化素养,他们有成长。不属于“内卷”范畴。B.通过反复训练,精益求精,木匠打磨出了精致漂亮的器具,技艺越来越精湛,这是成长。不属于“内卷”范畴。C.桑地亚哥虽然一无所获,但他获得了精神的成长。不属于“内卷”范畴。D.“为了期末拿到高分,大学生纷纷开始作业字数竞赛,将原定2000字的课程论文增加到2万字”,目的是拿到高分,是一种“竞争”,属于“内卷”范畴。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依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项调查显示,29.2%的被调查本科学生既无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自主性学业参与也较低,32.8%的学生虽抱有清晰的自我发展目标定位,却在行动上滞后。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可知,青年人应该明确自己的生涯规划。②依据“静下心来向内分析自己,再向外分析整体竞争环境,结合大势锻炼和发展自己”“学生自己需要想明白‘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及学生父母、需要想清楚‘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希望看到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可知,青年人应该积极行动,主动地参与竞争。③依据“很多大学中的考核并不是比量的竞争,因此学生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自己认为的高度一体化的竞争,静下心来向内分析自己,再向外分析整体竞争环境,结合大势锻炼和发展自己”可知,青年人应该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认清自己,审时度势,与时俱进。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从目的来看,依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项调查显示,29.2%的被调查本科学生既无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自主性学业参与也较低,……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可知,竞争的主体大多往往有清楚的目标,而内卷的主体大多没有清晰的规划。②从过程来看,依据“竞争的白热化导致竞争的无序化。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竞争优势,但最终却会导致竞争的无序化……”可知,竞争需要遵守规则,而内卷呈现无序化的特点。试卷第21页,共21页 ③依据“众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进入无处不在的竞争。这里的意思强调了‘内卷’不是主观努力、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出自被逼无奈、不努力就被别人甩下的恐惧”可知,竞争往往是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内卷则大多是主体被环境胁迫的结果,是被动地。④依据“自己明明忙忙碌碌,学得很刻苦认真,但是好像并没有实现太大的突破,并没有提高太多”可知,从结果来看,竞争带来成长,而内卷则不会带来成长,是无意义的。【答案】6.C7.D8.①穿着打扮方面:走出前是青年妇女打扮;走出后无论是大检阅时的黑色棉军装,还是护士装,都显得专业化、职业化。②神态方面:走出前有时神气一萎,脸色透出阴暗;走出后洗去了愁闷的阴暗,变得坚定从容。③语言方面:走出前声音低,有些害羞;走出后积极主动地给我敬礼攀谈,显得自信大方。9.①从描写内容上看,不再聚焦于封建思想影响下苦难的妇女,歌颂她们受伤或原始的灵魂美,而是描写以“王振中”为代表的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②从情节处理上看,没有完整的情节,而是淡化情节,以点带面,用生活场面来完成独特的叙述。文中一只选取“我”给王振中写介绍信、与之交谈(要求上学、反抗婚姻)等情节,淡化了战争的残酷。③从形象塑造上看,通过对生活中诗意的美的追求,聚焦王振中最主要、最特殊的性格,集中展现了以王振中为代表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积极乐观、独立自主且勇于抗争的灵魂美。【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这表明她此时很担心自己会得不到‘我’和组织的推荐、认可”错误,联系后文王振中“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可知,这层阴暗是由包办婚姻带来的,在选择走出以后,阴暗便消失了。“有时神气一萎”“透出一股阴暗”,其实是在暗示王振中因包办婚姻而心情不快,满怀愁绪。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通过描写受封建包办婚姻迫害的女性,表达了对传统礼教思想的不满与控诉”文本一并未提到王振中深受包办婚姻迫害的情节,更无控诉之意。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外貌描写:“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走出前是青年妇女打扮;“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走出后无论是大检阅时的黑色棉军装,还是护士装,都显得专业化、职业化。试卷第21页,共21页 ②神态描写:“在说话中间,有时神气一萎,那由勇气和热情激起的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来,透出一股阴暗”走出前有时神气一萎,脸色透出阴暗;“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走出后洗去了愁闷的阴暗,变得坚定从容。③语言描写:“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还有些害羞”走出前声音低,有些害羞;“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走出后积极主动地给我敬礼攀谈,显得自信大方。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①从描写内容上看,结合文本二“孙犁所表现的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可知,不再聚焦于封建思想影响下苦难的妇女,歌颂她们受伤或原始的灵魂美,而是通过正面描写以“王振中”为代表的妇女,通过外貌、语言和神态描写,写王振中在走出之前和走出之后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歌颂她们的积极主动与乐观的灵魂美。②从情节处理上看,结合文本二“孙犁的小说不是以情节取胜,在他的小说中常常没有完整的情节,而是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者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通起来”可知,淡化情节,以点带面,用生活场面来完成独特的叙述。文本一“她一个干妹妹,也要去升学,叫我写介绍信”“我终于写了封简单的信,叫她去试试”“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才微笑着听我对她的问话”只选取“我”给王振中写介绍信、与之交谈等情节,淡化了战争的残酷,表现了王振中积极乐观、独立自主且勇于抗争的灵魂美。③从形象塑造上看,结合文本二“他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特殊的部分,用重笔调写它,使它鲜明起来”可知,通过对生活中诗意的美的追求,聚焦王振中最主要、最特殊的性格,“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临走时,她说今天是看护实习,刚给一个伤员上了药。我问她那是什么药,她用德文告诉我那药的名字”描写“王振中”为代表的妇女,歌颂她们的积极主动与乐观的灵魂美。【答案】10.FMQ11.C12.B13.(1)汉朝已宣布大赦天下,中原地区太平安乐,皇上年富力强,由霍子孟、上官少叔执政。(2)哪里会有背离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呢?14.①忍辱偷生,想有所作为报效汉朝;②家族受诛,对汉朝失望寒心;③拒绝返汉,不愿再受屈辱。【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试卷第21页,共21页 句意:男子汉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男儿”是主语,“死则”是状语,“葬”是谓语,“蛮夷中”是地点状语,在F处断开;“谁”是主语,“复能”是状语,“屈身稽颡”是谓语,在M处断开;“还向北阙”省略了主语,“还向”是谓语,“北阙”是宾语,在Q处断开。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都是纵横驰骋。句意:在匈奴境内纵横驰骋。/男子汉本来就看重在战场上杀敌打仗,这样方显出男子本色。B.正确。C.错误。问候;道歉。句意: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问好。/向汉朝使者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D.正确。分别是“于是”“沿袭”“凭借”。句意:于是就告辞离开了。/沿袭前代遗留下来的政策。/凭借有利形势。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有所忌惮而选择拒绝”错,原文“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丈夫不能再辱”,可见不仅是忌惮卫律,他自己心中也有对汉朝的不满和回汉的担忧。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中国”,中原地区;“春秋”,年龄;“用事”,执政、当权。(2)“君亲”,君主父母;“捐”,抛弃;“妻子”,妻子和孩子;“为”,认为。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然陵不死,有所为也。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可知,忍辱偷生,想有所作为报效汉朝;②由“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可知,家族受诛,对汉朝失望寒心;③由“丈夫不能再辱”“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死则葬蛮夷中……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可知,拒绝返汉,不愿再受屈辱。参考译文:材料一:李陵在匈奴一年后,武帝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母亲、兄弟和妻子儿女都被诛杀。试卷第21页,共21页 此后,有汉使到匈奴,李陵对使者说:“我为汉朝领步卒五千横扫匈奴,因无救援而败,有什么对不起汉朝而要杀我全家?”使者说:“皇上听说李少卿在为匈奴练兵。”李陵说:“那是李绪,不是我。”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他们一向与李陵很好,就派李陵过去的好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去匈奴招李陵归汉。他们虽见到了李陵,但不能私下讲话,便用目光向李陵示意,又多次抚摩佩刀上的环,并握住李陵的脚,暗示他可以回汉朝去。此后李陵、卫律备牛酒慰问汉使。任立政大声说:“汉朝已宣布大赦天下,中原地区太平安乐,皇上年富力强,由霍子孟、上官少叔(霍光、上官桀)当权执政。”想用这些话隐约委婉地劝李陵动心,李陵沉默不语,仔细看向对方又摸着自己的头发说:“我已成匈奴人啦!”过了一会儿,卫律起身上厕所,任立政说:“少卿,你确实受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问好。”李陵小声对任立政说:“少公,我回去容易,只怕再次蒙受耻辱,该怎么办呢!”话未说完,卫律回来了,好像听到了他们最后的话,说:“李少卿贤能之人,大可不必只在一国居住,从前范蠡遍游天下,由余从西戎到秦国,今天还谈什么故国之类。”于是就告辞离开了。任立政接着对李陵说:“你也有这个意思么?”李陵说:“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评元年病死。材料二:不过我未以死殉国,确是罪过;但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吗?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想有所作为。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谋尚未实施而骨肉已经受刑,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况且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因为您坚贞守节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奔走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每次回想起来我也不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男子汉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答案】15.D16.①在人物形象上,本诗塑造了一位白发老人披蓑戴笠、远避尘世,独自在江边垂钓的隐居者形象,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不仕”观点。②“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坚持保全自己天真品性的“不仕”态度。试卷第21页,共21页 ③“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两句,将渔父与独醒者进行对比,对那些看似想要归隐,自以为“众醉独醒”,实际上内心仍然渴望出仕的人表达了批判态度,从而表现“不仕”的态度。【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但‘笑’中却流露出苦闷与辛酸”说法有误。诗句最后的意思是渔父在这样的生活中悠然自乐,因为他所要的是保全自己天真的品性,因而对那些自以为‘众醉独醒’的人有许多悲哀、苦闷之感,倒觉得很可笑。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中,“白头何老人,蓑笠蔽其身”“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是对老人行为动作的形象描写,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老翁持的是“湘岸竹”,烧的是“芦洲薪”,煮的是“香稻饭”,食的是“紫鳞鱼”,返璞归真,怡然自得。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以看出“不仕”这一观点。诗中除了描写之外,诗歌最后四句,还通过议论抒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作者的“不仕”态度。对于诗中的老翁来说,尘世的清与浊、醉与醒,都与他无关,他只消在这清静之中静享自己的生活便足够了。而与此相对,有些人看似高喊“众醉独醒”,却又不能有所作为,而想放弃又无法割舍,因而只能如屈原那样,徘徊于水边,有许多悲哀、苦闷之感。对此,作者借老翁的“而笑独醒者”,也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仕”态度。17【答案】(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女娲炼石补天处江娥啼竹素女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帐”“犹”“逸豫”“娲”等。【答案】18.俭以养德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束之高阁(如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19.D20.三处错误。分别为句式杂糅、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可修改为:我们应以当代优秀家风为榜样(或改成“借鉴当代优秀家风”),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好家风的滋养中得到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后文举了勤俭的许多例子,语境强调节俭的重要性,故填“俭以养德”试卷第21页,共21页 。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第二空,此处强调在无形之中培养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故填“耳濡目染”。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第三空,语境强调不能把传统家庭美德仍在一边,故填“束之高阁”。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原文的“特别”均为特殊、不一般的意思。A.意思是尤其;B.意思是十分、非常、很;C.意思是特地、特意;D.意思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以……为”和“借鉴……”两套句式杂糅在了一起,可改为“我们应以当代优秀家风为榜样”或改成“借鉴当代优秀家风”;二是语序不当,“在滋养的好家风中”语序不当,“滋养”一般不作定语,可改为“在好家风的滋养中”;三是搭配不当,动词“收获”和宾语“引领”“支撑”搭配不当,可将“收获”改为“得到”。【答案】21.B22.①什么是电解质消毒液   ②这种消毒液具有多种功能(或者:这种消毒液功能强大)   ③(消毒液)只有浓度达标【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或者中断;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语意的转换;D.表示语意的递进。试卷第21页,共21页 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面提到一款名为“电解质消毒液”的消毒用品,下文具体解释这款产品的功用,此处是问句,应填:什么是电解质消毒液。②前面说“食盐水经电解后产生次氯酸钠”,后面说“其可以‘对付’几乎所有的细菌、真菌、病毒”,可见次氯酸钠有消毒作用,应填:次氯酸钠是一种消毒剂。③前面说“这种机器可以保证制备出确定浓度的消毒液”“此类机器制备出的消毒液浓度可控性不高”强调消毒液浓度是消毒的关键,可见只有浓度达标,消毒液才能达到杀菌的目的,应填:只有(消毒液)浓度达标。七、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我们努力登上山顶,是为了让世界看到我们;有人说,努力登上山顶,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世界;有人说,一个人登上山顶的目的,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决定了他最后会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对此,作为当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请你联系实际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审题指导】材料是关于登山的不同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类人说,努力登上山顶,是为了让世界看到我们。这类人,他渴望被看到,木求秀于林,人求出于众,是一种“超越别人”的思维方式,其价值取向在于“成为人上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从本质上说,古人所追求的“三不朽”,也是为了让世界看到。因为个体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人们渴望被更大空间、更长时间范围的人看到。第二类人说,努力登上山顶,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世界。人生而有缺陷,所到之处受腿的制约,所见之物受眼的制约,登高而望远,他看到了世间万物众生。有人因为看到世界的美,所以痴心于呈现万物的美;有人因为看到世界的神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决定探索世界奥秘;有人因为看到苦难,立下大济苍生的宏愿;也有人因为看到天地的寥廓,感慨自身的渺小,于是他决定超越自我的局限,追求无我的境界。在这些人身上,奋斗的意义在于拓展生命的疆界。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思维方式,其价值取向是“实现自我的价值”或者“寻找生命的趣味”。试卷第21页,共21页 一个人登上山顶的目的,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决定了他最后会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综合两种人的看法,代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他们的最后的幸福。立意时学生可以肯定其中任一种,也可以两种都肯定,也可以通过比较有所选择,言之有理即可。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观点:人生的价值取向决定最后的幸福。主体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形式。正面论证:因为人生的价值取向高远,因此有大的成就。可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比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决定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国家和人民。反面论证:因为没有远大的理想,最终一生一事无成。比如放羊娃的故事等。最后,重申观点,照应开篇。【立意参考】1.寻找生命的趣味。2.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3.价值取向决定最后的幸福。【优秀范文】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努力登上山顶,是为了让世界看到自己,这样的想法有着庞大的现实基础。不过,如果我们以让别人看到自己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境界未免有些小了。相对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我更希望项羽反抗暴秦是为了救天下百姓于水火。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你的心里只想着登上山顶的荣耀,眼里看到的无非是脚下的方寸之地。而当你心怀天下的时候,你的眼界也会和天地一样宽广。一个人登上山顶的目的,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事业的广度和生命的厚度。正是因为胸无大志,只想着个人的风光与荣辱,项羽才不能接受暂时的兵败而“不肯过江东”,因为怕见故乡的父老而在乌江边自刎身亡。而如果你将世间的百姓放在心头,将天下的兴亡当成自己的责任,又何惧前进过程中的坎坷挫折,为了最后的胜利,哪怕进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曾经,我们的“两弹一星”元勋们潜心研究国之重器,他们都攀上了科学的高峰。但他们隐姓埋名数十载,有的连家人都不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更谈不上被别人看见。但他们的成就与贡献,不亚于百万雄师,他们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不是获得某个奖项、拥有某个虚名所能相比。真正的成功,不是自我的功成名就,而是做更多的事,帮助更多的人,探索更多的奥秘。爱因斯坦思考宇宙的原理时,何曾想过要光宗耀祖;钱钟书先生潜心著书的时候,何曾想过要名满天下;共产党人在浴血斗争的时候,何曾想过个人的得失。我们平时读书学习,考出了好成绩也不是为了上光荣榜,而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试卷第21页,共21页 其实,看更广阔的世界和被更多的人看见之间并不矛盾。当你登上了山顶,自然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你。你考了年级第一,学校的光荣榜上就会有你的照片;那些“两弹一星”的无勋,早就写在了共和国的史册上;恬淡处世、一心学问的杨绛先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但她站在了学问的高峰之上,已经引来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当然,“让世界看到自己”只是成功的副产品,人活着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誉,而是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我的价值。当你以被全世界的人看到为目标,登上了山顶可能只会满足于被人看见的虚荣,却忽视了更宝贵的东西。只有那些将世界装在心里的人,才会真正体验到攀登的乐趣。试卷第21页,共21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