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ID:83625295

大小:48.2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华容县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土文学的发展关联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文学是一种社会文化,它很难对现实社会变革产生直接作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百年来,乡土文学对乡村变革的影响也是这样。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作家们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唤和激发其觉醒。这当中并非不包含作家们对乡村的关注和同情,但毫无疑问批判是最基本的主题,且这种批判的重心不是在现实,而是在深层的乡村伦理文化。思想启蒙之外,政治启蒙也是极为重要的。20世纪30年代,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乡村破产和“丰收成灾”等现象。茅盾等左翼作家希望以之为契机,以文学的方式来唤醒农民,呼应现实的革命潮流。这一时期,作家们在创作中更多展示乡村的现实艰难和疾苦,积极书写那些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将“躁动”“变革”作为书写的核心。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存在一定差别。如前者的重心在文化,而后者的重心在于现实;前者对乡村社会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后者对乡村社会的批判是选择性的,其中也包含部分的肯定——对于已经初步觉醒的农民,主要是青年农民,以积极而正面的态度书写其精神和行为。如茅盾的《春蚕》以及叶紫的《丰收》,前者的叙述基调较为沉重压抑,后者则表现出激情和鼓动的色彩。启蒙乡土文学之外,另一种影响乡村社会较深的是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其主要特点是直接书写乡村现实运动,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影响和促进这一运动。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直接深入乡村内部,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也较广阔地展现了乡村生活场景;叙述的主要基调不是批判,而是肯定和赞颂;以农民为潜在读者,在文学形式上更为贴近农民的阅读习惯,生活气息相当浓郁。虽然乡土文学存在启蒙和现实介入的不同方式,但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往往是相互杂糅乃至相互交融的。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作家们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都更为丰富,很少呈现单一方向。一方面,作家们往往对乡村生活有很直接的体验,对农民的欲求有深刻的感受,因此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介入意识,试图传达出农民改变贫穷现实的愿望。比如,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现实意识非常明确。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在创作立场和艺术倾向上表现出对启蒙文学传统的高度继承,其在乡村边缘逡巡,既有乡村内部的关怀,又有对乡村的俯视式批判。朴素的乡村文化气息和知识分子的文学特征往往同时体现在同一部作品之中。(摘编自贺仲明《乡土文学与乡村现代变迁》)材料二:新时代以来,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中华大地上正发生着山乡巨变,为乡土文学提供了空前丰厚的土壤,也为乡土文学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了新经验新内容。 乡土是文学的重要母题与意象,是一代代作家不断诠释和艺术化演绎的对象。近年来,文学书写乡土经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视角下的新农村变化,它们注重新时代农村现实尤其是新人新事的记述,注重以事件为节点,记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践过程,展现它们给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乡村青年返乡创业、城镇化建设、乡村治理网络化、乡村互联网经济等等,被引入文学叙述,塑造了乡村现代化的文学景观。此类写作在突出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现代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同时,也写到农民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立体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貌。还有一类作品书写的是历史文化视域下的乡土传统。如阿来《云中记》、胡学文《有生》等作品,侧重从乡村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意蕴出发,书写乡土传统的传承转化和生生不息。他们笔下的乡村既有自然大地的浑厚之美,也有精神家园、文化根脉的深刻内涵。作品将生命、自然、历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个充满丰盈生命感受的乡土世界。这样的乡土世界寄托着当代人的乡愁乡恋,也在对历史的回望和对现实的思索中传递赓续向前的文化精神。无论聚焦新农村变化还是挖掘乡土传统,新时代乡土文学都在现实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双重变奏中,不断丰富内容构成,增强主题的厚重感。文学通过对广袤乡土的观照,打开了自身视野和格局,超越感性的个体经验,将家园、家国、责任、理想与现实人生联系到一起,体现出命运相牵、甘苦与共的担当。当下乡土关联着历史,又向未来敞开;乡土作为理解中国的重要视角,更是在向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乡土文学在今天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和思想能量。(摘编自吴义勤《新时代乡土文学——展现山乡巨变,彰显奋斗创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谈到的乡土文学产生背景不同,但都谈到了时代与乡土文学之间联系的紧密,体现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B.材料一分析了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的差别,即两者的创作重心与流露出的创作态度是截然不同的。C.材料一认为要实现乡土文学启蒙和现实介入的完美统一,其作品既要有肯定式的鼓动,又要有俯视式的批判。D.材料二认为,阿来《云中记》等能够得到肯定,是因为其从乡村历史与文化出发,书写了乡村的浑厚之美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也为展现中国形象提供了新经验、新内容。B.关注新农村变化的优秀作品,往往能展现农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以及自然景观、社会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新风貌。C.一部乡土文学如果不能回望历史,就难以展现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进而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减弱。D.乡土文学要扎根乡土又不局限于个体的乡土经验,应触及家园、家国、责任、理想等众多因素。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论述了启蒙乡土文学和现实介入乡土文学的特点,并辩证分析了二者的关系。B.材料二论述了反映新农村变化的乡土文学,引入了“精准扶贫”等词汇,有很强的时代性。 C.材料一根据乡土文学不同时代特征进行分类,阐述了乡土文学与乡村变革的内在关联。D.材料二用严谨饱满的语言肯定了新时代乡土文学的价值,肯定了其在讲述中国故事中的作用。1.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一系列的乡土文学作品,请从《祝福》《阿Q正传》《小二黑结婚》《荷花淀》中任选两篇为例,来谈谈启蒙乡土文学与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的差异。(4分)2.著名作家贾平凹说:“现在的社会处于大转型时期,中国在走城市化道路,城乡距离拉大,乡土文学消失要有一个过程。至于以后的文学是个什么样子,年轻作家说了算。”你认为乡土文学会不会消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黄永玉从十二岁出来,在外头生活了将近四十五年,才觉得我们那个县城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而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原来,有时候,还以为可能是自己的偏见。最近两次听到新西兰的老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他是以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老朋友说这番话的,我真是感激而高兴。我那个城,在湘西靠贵州省的山洼里。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圈外头仍然那么好看,有一座大桥,桥上层叠着二十四间住家的房子,晴天里晾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桥中间是一条有瓦顶棚的小街,卖着奇奇怪怪的东西。桥下游的河流拐了一个弯,有学问的设计师在拐弯的地方使尽了本事,盖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左侧还点缀一座小白塔。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倒影。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街上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路底有下水道,蔷薇、木香、狗脚梅、橘柚,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关起门,下雨的时候,能听到穿生牛皮钉鞋的过路人叮叮叮地从门口走过。还能听到庙中建筑四角的“铁马”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下雪的时候,尤其动人,因为经常一落即有二尺来厚。最近我在家乡听到一位苗族老人这么说,打从县城对面的“累烧坡”半山下来,就能听到城里“哄哄哄”的市声,闻到油炸粑粑的香味。实际上那距离还在六七里之遥。城里多清泉,泉水从山岩石缝里渗透出来,古老的祖先就着石壁挖了一眼一眼壁炉似的竖穹,人们用新竹子做成的长勺从里头将水舀起来。年代久远,泉水四周长满了羊齿植物,映得周围一片绿,想起宋人赞美柳永的话“有井水处必有柳词”,我想,好诗好词总是应该在这种地方长出来才好。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孔庙前文星街和一群孩子进行一场简直像真的厮杀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告诉我,你们家来了个北京客人! 我从来没亲眼见过北京客人。我们家有许许多多北京、上海的照片,那都是我的亲戚们寄回来让大人们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它又不是糖,不是玩意,看看也就忘了。这一次来的是真人,那可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事。这个人和祖母围着火炉膛在矮凳上坐着,轻言细语地说着话,回头看见了我。“这是老大吗?”那个人问。“是呀!”祖母说,“底下还有四个咧!真是旺丁不旺财啊!”“喂!”我问,“你是北京来的吗?”“怎么那样口气?叫二表叔!”祖母说,“是你的从文表叔!”我笑了,在他周围看了一圈,平平常常,穿了件灰布长衫。“嗯……你坐过火车和轮船?”他点点头。“那好!”我说完马上冲出门去,继续我的战斗。一切一切就那么淡漠了。几年以后,我将小学毕业,妈妈叫我到四十五里外的外婆家去告穷,给骂了一顿,倒也在外婆家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一个中学生和我谈了一些很深奥的问题,我一点也不懂,但我马上即将小学毕业,不能在这个中学生面前丢人,硬着头皮装着对答如流的口气问他,是不是知道从凤凰到北京要坐几次轮船和几次火车?他好像也不太懂,这教我非常快乐。于是我又问他:知不知道北京的沈从文?他是我爸爸的表弟,我的表叔。“知道!他是个文学家,写过许多书,我有他的书,好极了,都是凤凰口气,都是凤凰事情,你要不要看?我有,我就给你拿去!”他借的一本书叫作《八骏图》,我看了半天也不懂,“怎么搞的?见过这个人,又不认得他的书?写些什么狗皮唠糟的事?老子一点也不明白……”我把书还给那个中学生。“怎么样?”“唔、唔、唔。”许多年过去了。我流浪在福建德化山区里,在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我还不明白世界上有一种叫作工资的东西,所以老板给我水平极差的三顿伙食已经十分满足。有一天,老板说我的头发长得已经很不成话,简直像个犯人的时候,居然给了我一块钱。我高高兴兴地去理了一个“分头”,剩下的七角钱在书店买了一本《昆明冬景》。我是冲着“沈从文”三个字去买的。钻进阁楼上又看了半天,仍然是一点意思也不懂。这我可真火了。我怎么可以一点也不懂呢?就这么七角钱?你还是我表叔,我怎么一点也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呢?七角钱,你知不知道我这七角钱要派多少用场?知不知道我日子多不好过?我可怜的七角钱……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只身来到上海,生活困难得相当可以了,我已经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他有过一篇长文章谈我的父母和我的行状,与其说是我的有趣的家世,不如说是我们乡土知识分子在大的历史变革中的写照。表面上,这文章有如山峦上抑扬的牧笛与江流上浮游的船歌相呼应的小协奏,实质上,这文章道尽了旧时代小知识分子与小山城相互依存的哀哀欲绝的悲惨命运。我在傍晚的大上海的马路上买到了这张报纸,就着街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眼泪湿了报纸,热闹的街肆中没有任何过路的人打扰我,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正读着他自己的故事…… 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凉,以至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老朋友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故乡凤凰城的美,彰显古城小而美的独特魅力。B.城里的清泉是小城特色之一,记忆中故乡边城的美景都极动人,绮丽山水体现小城的灵气。C.“就着街灯,……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体现出遭遇磨难时路人的冷漠带给“我”的身心创伤。D.文章末尾说“翻阅另一本大书”意思就是离开这风景如画、民风朴实的古城,投入到大千世界去。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城内外环境动静结合,先简笔勾勒城外的桥与河,再重点写热闹的市声,更增添了小城的活力。B.“我”看半天读不懂到发火,反复写“七角钱”表现出因心疼钱又极度自尊对表叔产生的不满。C.“平平常常”可见对“北京客人”的童幼无知,也体现出表叔沈从文的宽容、温和与从容。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一个顽童的视角写湘西、说凤凰,把他们叔侄之间的琐事娓娓道来。3.人们评价沈从文的文学语言“流淌着诗意”,黄永玉先生也承继了这一特点,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4分)4.请简要分析文章副标题“沈从文与我”与正标题“太阳下的风景”之间的联系。(6分)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①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②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③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材料二: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②事葛④,文王事昆夷⑤;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⑥事獯鬻⑦,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⑧,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注]①逼迩:接近。这里指近臣。②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③轹:欺压。④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⑤昆夷:周期初年的西戎国名。⑥太王,周文王的祖父。⑦獯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⑧莒:国名。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轻死以行礼A谓之勇B诛暴C不避强D谓之力E故勇力之F立也G以行其礼H义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义理,指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与儒家“仁政”的施政主张相通。B.“旅”,指旅客,与《论语·先进·侍坐章》中“加之以师旅”的“旅”词义不同。C.“安”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知止以安人”的“安”用法相同。D.衡行,“衡”通“横”,指恶人胡作非为,与“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子见齐庄公矜夸勇力,忽视道义,导致众多社会问题,于是有理有据地进谏,可见晏子关心国政,且富有善于进谏的智慧和敢于直谏的勇气。B.晏子具历史的纵向眼光,借古夏桀、商纣因残暴勇力,哪怕有推侈、大戏、费仲、恶来之类贤士,也终至衰亡,讽今以警示君王须遵圣王之德。C.孟子倡导的“交邻国有道”,仁德之君虽国强,也能达观地侍奉小国,不以强凌弱;智慧之君身处弱势,能敬畏地侍奉大国,求生存发展之道。D.从晏子与孟子观点来看,商汤既会用兵征伐,吞并他国,又能善待弱小国家,不恃强凌弱,两种行为看似矛盾,其实统一于“仁”的思想根基。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2)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1.两文分别倡导怎样的“勇”,反对怎样的“勇”?(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杜牧邀侣以官解①,泛然②成独游,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杜村连潏水,晚步见垂钩。【注】①以官解:以公务在身而不能前来。②泛然:飘然,无拘束的样子。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交代因友人未至,诗人飘然独游,悠闲地欣赏樊川景色。B.颔联“媚”“矜”二字化静为动,将水光山色描绘得尤为动人。C.颈联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出了诗人在野外漫步的所见所闻。D.尾联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从政的期待。3.这首诗的情感较为丰富,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4.(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思妇无法躲避月光,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诉说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3)《过秦论》中,贾谊极写陈涉兵微势弱却能振臂一挥,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豪杰最终推翻强秦一事,发人深思。(4)“沧海”经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愁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当夏季炎热的天气让您感到疲倦时,这种感觉并不全是您的幻觉,昏昏欲睡的背后有真实的生物学原因。美国波士顿医疗中心运动心脏病专家米根·沃斯菲说:“①疲倦是身体告诉我们该休息了的一种方式。 ②减轻高温影响是减少身体活动的一种方法。”③她补充说,④尽管人们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极热或极寒天气,⑤但是人体的耐热力通常不如耐寒力。⑥极高的体温会使器官衰竭甚至造成重大损害,⑦而当核心体温较低时,⑧人体器官功能可能会下降,⑨但更容易恢复。温度计上的数字很重要,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您身体对热的反应。,汗液从皮肤蒸发到空气中,为您降温。在潮湿的环境中,当空气也变得更潮湿时,降温就更加困难了。在酷热的日子里,人们感到疲倦的另一原因是:。202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人们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一些。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凯尔顿·迈纳说,当夜间室外温度超过10摄氏度时,每升高1摄氏度,人们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就会减少37秒。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2.文中第二段有二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骄阳当空。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对面,一棵参天大树笔直挺立,华盖遮阴。这是一棵普通的泡桐树,栉风沐雨,至今默默生长了60余年;这又是一棵种在兰考人心上的树,栽树人——时任县委书记焦裕禄逝世后,“焦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我们在每次采访时,都要反复探究:焦裕禄在兰考一共仅工作了475天,何以能带领全县人民很快找到根治“三害”的办法?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何兰考人一直难忘当年的“焦书记”?为何焦裕禄精神能穿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人?在焦裕禄精神展览馆,透明的展柜里,静静地摆放着焦裕禄生前用过的物品。从生锈的锄头、带着窟窿的布鞋,到被顶出大洞的藤椅,还有打了42个补丁的被子……参观的队伍缓缓走过,焦裕禄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在兰考的一年零三个多月,焦裕禄多数时候都在农户家里或生产一线蹲点调查。全县149个生产队,他跑遍了其中的120多个。路边大风吹不走的坟头,启发他想到深翻淤泥把沙丘变良田的方法;牛棚里和老农深夜长谈,让他了解到多种泡桐既防风治沙,还能发展经济……3.请分析文中“还有打了42个补丁的被子……”的省略号在语境中的作用和表现力。(4分)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连用三个问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2.文中画横线句子“焦裕禄在兰考一共仅工作了475天”与“焦裕禄在兰考一共工作了475天”在表意上有何不同?(5分)四、写作(6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表达赞美总是“YYDS”,好看的舞台一律叫“炸”,棋逢对手的高水平竞争都称之为“神仙打架”……当我们打开社交网站,放眼望去都是类似的流行语表达。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有人认为它拉近了人的距离,让沟通更直接;也有人认为,它弱化了文字的深度,让表达更肤浅,甚至会让人出现“文字失语”。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华容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B.“两者的创作重心与流露出的创作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错。材料一第三段“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存在一定差别。……以积极而正面的态度书写其精神和行为”,由此看出,前者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后者批判是选择性的,也包含部分的肯定,并非截然不同。C.“作品既要有肯定式的鼓动,又要有俯视式的批判”错。材料一第五段“这些作品在创作立场和艺术倾向上表现出对启蒙文学传统的高度继承,其在乡村边缘逡巡,既有乡村内部的关怀,又有对乡村的俯视式批判”,由此看出是既有乡村内部的关怀,又有对乡村的俯视式批判。D.“是因为其从乡村历史与文化出发,书写了乡村的浑厚之美”原因不全面。材料二第三段“他们笔下的乡村既有自然大地的浑厚之美,也有精神家园、文化根脉的深刻内涵”,由此看出不仅有乡村的浑厚之美,还有深刻内涵。2.C【解析】“一部乡土文学如果不能回望历史,就难以展现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错。材料二末段“新时代乡土文学都在现实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双重变奏中,不断丰富内容构成,增强主题的厚重感”“当下乡土关联着历史,又向未来敞开;乡土作为理解中国的重要视角,更是在向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乡土文学在今天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和思想能量”,由此看出,乡土文学和历史、现实、未来都相关。3.C【解析】“根据乡土文学不同的时代特征进行分类”错。材料一第二段“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第三段“启蒙乡土文学之外,另一种影响乡村社会较深的是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其主要特点是直接书写乡村现实运动,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影响和促进这一运动”,第四段“虽然乡土文学存在启蒙和现实介入的不同方式,但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往往是相互杂糅乃至相互交融的”,由此看出,并非根据时代特征进行分类,是根据影响方式来论述。4.①启蒙乡土文学,如鲁迅的《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展示鲁镇的黑暗和人们的愚昧,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摧残,进而呼唤和激发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②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通过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肯定和赞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5.不会消亡。①乡土文学虽以乡村生活为主要的创作情境,但其创作可以是对乡村民众思想的启蒙、政治的启蒙或通过现实介入产生影响,不局限于外在的地城限制。②乡土文学的选材,可以将新时代的乡村变化作为创作母题,塑造乡村现代化的文学景观。③乡土文学的创作,可以转向对历史文化视域下的乡土传统的挖掘。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路人的冷漠带给‘我’的身心创伤”错,“就着街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眼泪湿了报纸,热闹的街肆中没有任何过路的人打扰我,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正读着他自己的故事……”,是在从侧面体现出表叔沈从文对“我”的影响。故选C。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 “对表叔产生的不满”错,拼命想要读懂表叔的文章,实际上是对小城、家族中出现文化名人的骄傲。故选B。8.①叠词、拟声词的运用,有音韵的美感,如“密密地”“叮叮当当”;②色彩丰富,画面感强,带给读者诗意的联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①“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能听到穿生牛皮钉鞋的过路人叮叮叮地从门口走过”“还能听到庙中建筑四角的‘铁马’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这些句子中运用了很多叠词、拟声词,如“密密”“家家户户”“叮叮叮”“叮叮当当”,这些词语很有音韵的美感,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②“暗蓝色的参天大树”“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白墙”,这些句子中运用了很多色彩词,色彩丰富;而且“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蔷薇、木香、狗脚梅、橘柚,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这些描写画面感强,带着湘西特有的诗意氛围,带给读者诗意的联想。9.①“太阳下的风景”,是湘西山民的朴素情操,是故乡凤凰城的文化风情;②“沈从文与我”,作者以表亲两代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回忆表叔与“我”的漂泊人生。③古城人杰地灵,“小小山城”是他们叔侄的文学的摇篮。“太阳下的风景”是“沈从文与我”的精神世界的依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①“太阳下的风景”,指的是故乡湘西的风景,如“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倒影”,文章表达了对故乡风景的喜爱、眷恋和自豪,如“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而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这是湘西山民的朴素情操,文中描写的风景是故乡凤凰城的文化风情;②“沈从文与我”,沈从文是“我”的表叔,“是我爸爸的表弟”,我们是表亲;我们的共同点是“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文中关于表叔的描写只有他是北京来的,表明他很早就离开了家乡,去了北京;而“我”的经历则有较多描写,如“我流浪在福建德化山区里,在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只身来到上海”。总之,作者以表亲两代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回忆表叔与“我”的漂泊人生。③表叔和“我”都来自湘西凤凰,古城人杰地灵,“小小山城”是他们叔侄的文学的摇篮,表叔写过很多书,就连中学生都知道“他是个文学家,写过许多书,我有他的书,好极了,都是凤凰口气,都是凤凰事情”;而“我”后来也开始了创作生涯,故乡凤凰给了他们灵感。“太阳下的风景”,也就是故乡,是“沈从文与我”的精神世界的依赖。BEG【解析】(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11.B【解析】“旅”,指军队,与“加之以师旅”中“旅”词义相同。12.B【解析】推侈、大戏、费仲、恶来为勇力不义之徒,非贤士。 13.(1)却只是凭借勇力在世上立身,那么,诸侯这样行事国家就有危险,平民这样行事家庭就受损害。(“徒”为“只”1分;“立于世”状语后置还原,“立”为“立身”1分;“匹夫”为“平民百姓”1分;句意1分)(2)这话讲得太高深了!(不过)我有个毛病,我喜欢勇武。(主谓倒装句,还原“言矣大哉”1分;“大”为“高深”1分;“疾”为“毛病”1分;句意1分)14.①晏子倡导“礼义”之仁“勇”,反对欺凌违义之暴“勇”。②孟子倡导保境安民之大“勇”,反对敌一人之匹夫小“勇”。1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D.“尾联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从政的期待”错误,“杜村连潏水,晚步见垂钩”描写樊川村落连着潏水,傍晚散步时看到河边垂钓者,此处并未用此典,并且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故选D。16.①对友人爽约的遗憾之情。友人因公务在身无法前来,诗人只好独游樊川,稍觉遗憾。②对大好秋色的热爱之情。樊川的水光山色、野竹岩泉,无不让人喜爱,足以怡情悦性,诗人兴致倍增。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垂钩”即垂钓,是隐逸的代称,全诗以此收结,委婉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高雅淡泊的情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诗歌题目“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和“邀侣以官解,泛然成独游”描写诗人本来在秋天的傍晚与朋友相约游樊川,结果友人因为公务在身,不能前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爽约的遗憾之情。“川光初媚日,山色正矜秋,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描写樊川美景,阳光朗照,山川秀丽,秋色动人,竹林时疏时密,泉水曲折流淌,怡情悦性,诗人兴致倍增。表达了作者对大好秋色的热爱之情。“杜村连潏水,晚步见垂钩”描写诗人看到樊川村落连着潏水,傍晚散步时看到河边垂钓者,垂钓,是隐逸的代称,全诗以此收结,委婉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17.(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8.(1)湿度也很重要(2)睡眠不好(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文说“温度计上的数字很重要”,然后话锋一转,“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您身体对热的反应”,再结合后文“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以提炼出此空的关键词“潮湿”“湿度”,根据前后结构一致原则,此处可填“湿度也很重要”。第二空,结合前文可知本空应填感到疲倦的原因,根据后文“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人们的睡眠时间就会减少一些”,可知夏季酷热的日子感到疲倦的一大原因是睡眠时间减少,故此处可填“睡眠不好”或“睡眠时间减少”等。 19.第②句可修改为:减少身体活动是减轻高温影响的一种方法(减轻高温影响的一种方法是减少身体活动)。第⑤句可修改为:但是人体的耐热力通常不如耐寒力。第⑥句可修改为:极高的体温会对器官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使其衰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②句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减少身体活动”是方法,“减轻高温影响”是目的、结果。应改为“减少身体活动是减轻高温影响的一种方法”或者“减轻高温影响的一种方法是减少身体活动”;第⑤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尽管”应与“但是”搭配,表示转折,可改为“但是人体的耐热力通常不如耐寒力”;第⑥句语序不当,“造成重大损失”与“器官衰竭”构成递进关系,“器官衰竭”更为严重,应置于后面,可改为“极高的体温会对器官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使其衰竭”。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现了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从含义上看,结合前文“从生锈的锄头、带着窟窿的布鞋,到被顶出大洞的藤椅”可知,“还有打了42个补丁的被子……”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从情感的表达上看,此处的省略号将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展示的淋漓尽致,极富艺术感染力。三个问句,层层递进,表达出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极具感染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内容上看,“何以能带领全县人民很快找到根治‘三害’的办法?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何兰考人一直难忘当年的‘焦书记’?为何焦裕禄精神能穿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人”三个问句,层层递进。从感情的表达上看,三个问句连用,歌颂了焦裕禄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出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从表达效果上看,三个问句连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极具感染力,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2.①“焦裕禄在兰考一共仅工作了475天”表达了对焦裕禄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就的赞叹之情以及对焦裕禄去世的惋惜之情,②“焦裕禄在兰考一共工作了475天”是一般陈述,只是交代出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焦裕禄在兰考一共仅工作了475天”中的“仅”字,突出了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焦裕禄做出的成绩却有目共睹,表达了对焦裕禄的赞叹之情以及对焦裕禄去世的惋惜之情。而“焦裕禄在兰考一共工作了475天”一句中,去掉“仅”字就变成了一般陈述,只是交代出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时间,无法体现人物的功绩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层内容,一是介绍现在网络的流行语,如YYDS 、炸、神仙打架等。二是评价这些流行语表达的利与弊。利在于拉近人的距离,让沟通更直接;弊在于表达肤浅,甚至让人出现“文字失语”。从材料内容及写作要求来看,重点需要谈你对流行语的认识。从材料来看,流行语有利有弊,因此写作时也可以从这些角度立意。当然,写作时仅就材料的这些内容进行写作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些积累,也需要对流行语的流行有一定的认知和分析。比如从利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更接地气,更有个性,更富有创造性,表达起来更直接和简洁等,更符合现在这个社会的发展节奏,更符合现在青年的个性发展要求等。如果分析其弊端,对汉语的交流和传播造成障碍,使表达更混乱;有些网络用语低俗,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表达肤浅,失去汉语的内涵和意蕴等。当然,在分析时适当举一些例子,更有说服力。在写作安排时,最好安排成层进式,也就是说,分析其利与弊之后,可以给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如何使汉语更纯净,使网络语言发挥其正面的作用等。 立意:1.净化网络用语,使汉语表达更纯净。2.网络用语也要“取精去粗”。3.网络用语是把双刃剑。[参考译文]材料一齐庄公矜夸勇力,不实行道义。有勇力的人在国内肆行无忌,同姓的显贵不进善言,宠幸的近臣不劝谏过错,所以晏子去见庄公。庄公说:“古代也有只凭借勇力就能在世上立身的人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奋不顾身实行礼叫做勇,诛伐凶暴不避豪强叫做力。所以勇力的树立,是为了实行礼义。商汤、周武王起兵不能算作叛逆,兼并诸侯不能算作贪婪,因为这是符合仁义的准则的;诛伐凶暴不避豪强,消灭罪恶不怕人多势众,这是树立勇力的行为。古代实践勇力的人,是在实行礼义。如今在上位的没有仁义的准则,在下位的没有消灭罪恶诛伐凶暴的行为,却只是凭借勇力在世上立身,那么,诸侯这样行事国家就有危险,平民这样行事家庭就受损害。从前夏朝衰微的时候,有推侈、大戏那样的勇力之人;殷商衰微的时候,有费仲、恶来那样的勇力之人。他们足行千里,徒手打死猛兽,凭着力气被任用,欺凌天下诸侯,杀戮无罪之人,崇尚勇力,不顾礼义,因此桀、纣被灭掉,夏、商也衰亡了。现在您矜夸勇力,不实行道义,有勇力的人在国内肆行无忌,靠威武强横立身,行为凶狠残暴,同姓的显贵不进善言,宠幸的近臣不劝谏过错,违反圣贤君王的道德,却步亡国之君的后尘。这样做而能保全自身的,我没听说有过。”材料二齐宣王问孟子:“同邻国交往有原则吗?”孟子回答:“有。只有仁德的国君才能做到以大国侍奉小国,因此历史上就有了商汤王侍奉小葛国、周文王侍奉小昆夷的事。只有智慧明智的国君才能做到以小国侍奉大国,因此历史上就有了周太王礼让北方獯鬻、越王勾践称臣于吴王夫差的事。以大国侍奉小国的,是乐安天命的国君;以小国侍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国君。乐安天命的国君能够保有天下,敬畏天命的国君能够保住他自己的国家。《诗经》上说:‘畏惧上天的威严,才能得到安定。’”宣王说:“这话讲得太高深了!(不过)我有个毛病,我喜欢勇武。”孟子答道:“大王请不要喜欢小勇。按着剑、瞪着眼说:‘他哪敢抵挡我!’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只能对付一个人罢了。大王请把小勇扩大开去!“《诗经》上说:‘文王勃然发怒,于是整军备武,挡住侵犯莒国的敌人,增我周朝的威福,以此报答天下的期望。’这就是文王的勇武。文王一怒而安定了天下的百姓。“《尚书》上说:‘上天降生万民,为他们设君主,立师长。要他们协助上天爱护百姓,天下有罪和无罪的,都有我在(处罚或安抚他们),天下谁敢超越它的本分?’有一个人横行天下,武王就感觉到耻辱。这就是武王的勇武。而武王也是一怒就安定了天下的百姓。如果现在大王也一怒就安定天下的百姓,那么百姓还唯恐大王不喜欢勇武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