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4888
大小:1.09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5-01-03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题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B.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C.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构成D.细胞都是独立存在的【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主要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A错误;BC、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B正确,C错误;D、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错误。故选B。2.下列对大肠杆菌和新冠病毒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遗传物质和蛋白质B.在生命系统层次中都属于个体层次C.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D.都在自身的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A、新冠病毒含有RNA和蛋白质,大肠杆菌属于细胞生物,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A正确;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错误;C、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C错误;D、大肠杆菌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新冠病毒没有任何细胞器,自身无法合成蛋白质,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四种有机小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葡萄糖②核苷酸③氨基酸④腺嘌呤A.都是含N和P元素的物质B.都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细胞中C.都可以缩合成生物大分子D.都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详解】A、葡萄糖的元素组成只有C、H、O,没有N和P,氨基酸和腺嘌呤的元素组成一般是C、H、O、N,A错误;B、真核和原核细胞中都存在细胞膜、细胞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核糖体和DNA(核苷酸、腺嘌呤是组成DNA的成分),B正确;C、腺嘌呤不能缩合成生物大分子,需要与磷酸、含氮碱基构成的核苷酸才能缩合成生物大分子,C错误;D、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最主要的是葡萄糖,D错误。故选B。4.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D.细胞骨架: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染色体是由脱氧核酸(DNA)和蛋白质组成。故选B。5.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是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我国科学家成功解析了人的GLUT处于不同构象的晶体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亲水葡萄糖难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B.葡萄糖转运依赖于GLUT的构象改变C.线粒体外膜上应分布着大量的GLUTD.GLUT的结构异常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答案】C【解析】【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详解】A、亲水的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细胞膜,其进出细胞需要通过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完成,A正确;B、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是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载体蛋白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B正确;C、线粒体内没有分解葡萄糖的酶,因此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外膜上应没有GLUT,C错误;D、GLUT的结构异常,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会导致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升高,进而引起糖尿病,D正确。故选C。6.下图示显微镜下某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及周围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中发生葡萄糖的分解但不生成ATPB.结构②上丙酮酸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2OC.结构③中[H]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D.结构①②③中均有参与细胞呼吸的相关酶【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还原氢和氧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A、结构①中发生葡萄糖的分解也生成ATP,A错误;B、结构②和③上丙酮酸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2O,B错误;C、结构②中[H]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C错误;D、结构①②③中均有参与细胞呼吸的相关酶,D正确。故选D。7.将植物的叶肉细胞磨碎,进行差速离心(即将细胞匀浆放在离心管中,先进行低速离心,使较大颗粒形成沉淀;再用高速离心沉淀上清液中的小颗粒物质,从而将细胞不同的结构逐级分开),结果如下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只分布在S1,B.D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C.P3中含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D.S1、S2、S3和P4中均有且膜结构的细胞器【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各种细胞器;P2为叶绿体,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3为线粒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P4为核糖体,S4为除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应分布在S1、P2,A错误;B、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即S1、S2、P1、P2和P3中,B错误;C、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含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核糖体,C正确;D、P4是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故选C。8.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上含有一种H+-ATP酶,可以转运H+,有利于细胞对细胞外溶质分子的吸收和维持液泡内的酸性环境。下图是植物细胞对H+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液、细胞外环境中,细胞质基质的pH值最大B.H+进出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C.H+-ATP酶是一种膜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和运输H+出细胞D.植物细胞呼吸受到抑制,会影响细胞对细胞外某些溶质分子的吸收【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利用ATP水解释放能量,将细胞内的H+泵出细胞外,也能将H+泵入液泡中,说明H+出细胞和H+进液泡均为主动运输。同时,H+也会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详解】A、据题图分析,H+运出细胞和运进液泡需要载体蛋白H+-ATP酶的协助,同时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表明H+运出细胞和运进液泡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H+运出细胞和运进液泡是逆H+浓度梯度,所以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小于胞外H+浓度和细胞液H+浓度,H+浓度越小,其pH越大,故细胞质基质的pH最大,A正确;B、H+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细胞外H+和溶质分子进入细胞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但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说明细胞外H+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H+-ATP酶是一种膜蛋白,能催化ATP水解通过主动运输将H+运出细胞,C正确;D、植物细胞呼吸受到抑制,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减少,会影响H+的运输,从而影响细胞对某些溶质分子的吸收,D正确。故选B。9.低温会导致草莓果实着色不良,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价值。查尔酮合成酶(CHS)是果实中合成花青素的一种关键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花青素主要存在于草莓果实细胞的细胞液中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CHS可为花青素合成反应提供所需的活化能C.低温通过降低CHS的活性影响草莓果实着色D.CHS催化反应的速率与花青素前体物质的浓度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1、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花青素主要存在于草莓果实细胞的细胞液中,A正确;B、由题意可知,CHS是一种酶,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但不提供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错误;C、CHS是果实中合成花青素的一种关键酶,而低温会降低酶活性,故低温通过降低CHS的活性影响草莓果实着色,C正确;D、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因此CHS催化反应的速率与花青素前体物质的浓度有关,D正确。故选B。10.将一束白光通过光合色素的有机溶液,在经过色散得到散射结果如图。关于本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色散结果中会出现暗带对应红光和蓝紫光B.可以利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为有机溶剂C.将白光换为绿光,散射结果中没有暗带出现D.试管中含有光合色素的溶液会有O2产生【答案】D【解析】【分析】1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详解】A、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叶绿素色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置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A正确;B、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故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B正确;C、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几乎不吸收绿光,将白光换为绿光,散射结果中没有暗带出现,C正确;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缺少光反应需要的酶,光照下不会产生氧气,D错误。故选D。11.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开始实验时4支试管(1号试管对照;2号试管加热;3号试管滴入FeCl3溶液;4号试管滴入肝脏研磨液)内的过氧化氢分子的能量状态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分子正处于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表示4号试管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分析题干信息可知,1号试管对照,反应速率最低,2号试管是加热,加热可以为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提供能量,反应速率与1号试管相比速率增大,3号试管是加入无机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4号试管滴入肝脏研磨滴(内含过氧化氢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反应速率最大。分析题图可知,A、B、C、D四个选项的途中,C选项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处于活跃状态的分子频率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应该是4号试管,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试验考查酶的催化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的区别的识记以及实验设计能力。酶的特性:1、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2、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3、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在密闭环境中不同条件下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分别用图甲、乙表示。下列关于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A点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B.图甲A点温度条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C.图乙B时刻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图乙C时刻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实线代表呼吸速率,虚线代表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中A点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则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图乙纵坐标的含义是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曲线上B、C两点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变,为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说明这两点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详解】A、图甲中的A点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A错误;B、图甲中虚线的最高点净光合速率最高,积累的有机物最快,最有利于植物生长,B错误;C、图乙B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说明B点以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了,C错误;D、图乙C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以前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而C点以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图乙C时刻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正确。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13.内质网膜句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白噬体,此时IC3-1蛋白被修饰形成LC3-11蛋白,LC3-11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研究人员选取周龄一致的大民随机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训练一段时间后,测量大鼠腓肠肌细胞LC3-1蛋白和LC3-II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B.LC3-II/LC3-I的比值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C.运动可以抑制大鼠细胞的线粒体自噬D.推测LC3-II蛋白应在自噬体膜上,可向溶酶体发出“吃我”的信号【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LC3-II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实验数据显示随运动强度增大,LC3-II的含量增加,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自噬体可以与溶酶体融合,这依赖于膜的流动性,A正确;BC、据图可知,随运动强度加大,LC3-II/LC3-I的比值变大,因“LC3-II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的线粒体降解”,故运动可以促进细胞的线粒体自噬,B正确、C错误;D、LC3-II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据此可推测LC3-II蛋白应在自噬体膜上,可向溶酶体发出“吃我”的信号,D正确。故选ABD。14.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其中的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通过。装置中加入两种浓度不同的S溶液和S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一段时间后液面不再变化,高度差为△h。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S1溶液浓度等于S2溶液浓度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最终达到渗透平衡时,不再有水分子进出半透膜C.图中半透膜不能代表动物细胞和成熟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D.若起始时,S1和S2,分别为质量分数0.3g/mL和0.1g/mL的葡糖溶液,则漏斗内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答案】AB【解析】【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渗透平衡时△h产生的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详解】A、因为始终存在浓度差,因此当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A错误;B、最终达到渗透平衡时,依然存在水分子进出,只是水分子进出半透膜达到平衡,B错误;C、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因为细胞膜和液泡膜均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图中的半透膜也可代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C正确;D、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通过,故若起始时,S1溶液和S2溶液分别为质量分数0.3g/mL和0.1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漏斗内液面开始会上升,但随着葡萄糖分子的扩散,漏斗内液面会下降,最后达到平衡,D正确。故选AB。15.投弹手甲虫有精妙的防身系统(如图),其腹部储存室中储备过氧化氢(H2O2)和氢醌(HQ)。当有捕食者靠近时,储存室收缩,储存室和燃烧室间的隔膜打开,H2O2和HQ流至燃烧室,被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催化,反应如下;在极短时间内导致爆炸,同时喷射出灼热难闻的对苯醌,攻击并吓退捕食者。叙述合理的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两种酶的加工、运输有关B.投弹手甲虫迅速喷射灼热气体依赖酶的高效性C.燃烧室爆炸与热及O2,大量产生导致气压增大有关D.甲虫精妙的防身系统使自然界中不可能有其天敌【答案】ABC【解析】【分析】酶的高效性是和非酶的催化剂比较而言,主要是指催化能力,蛋白质(环境适宜)的催化能力是普通化学催化物质的105—108倍,生物分子之间的反应首先要进行分子碰撞接触,如果在没有酶作用的情况下,分子主要靠自然的热运动来随机进行接触,这样的几率比较小,而在酶的作用下,由于酶和作用底物有特异性结合位点,相当于把反应需要的分子给拉到一起去了,所以这样的效率要高很多。【详解】A、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A正确;B、由于酶的高效性,H2O2和HQ均迅速反应,投弹手甲虫迅速喷射灼热气体,B正确;C、由题干可知,H2O2和HQ流至燃烧室,被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催化,在极短时间内导致爆炸,同时喷射出灼热难闻的对苯醌和大量的氧气,导致燃烧室气压增大,从而使得燃烧室爆炸,C正确;D、甲虫精妙的防身系统可以攻击并吓退捕食者,但是再精妙的防身系统在自然界中还是存在天敌,D错误。故选ABC。16.为探究叶绿体在光下利用ADP和Pi合成ATP的动力,科学家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了如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黑暗的目的是为了与光照作对照B.pH=4的缓冲液模拟的是叶绿体基质的环境C.ADP和Pi形成ATP后进入类囊体腔内D.类囊体膜两侧的pH差是叶绿体形成ATP的动力【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的目的可知,实验需要探究“ATP形成的原动力”,而实验中的自变量为“pH值平衡前或后加入ADP和Pi”,而根据实验结果看出,只有pH值平衡前加入ADP和Pi能够产生ATP,因此可获得相关结论。【详解】A、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对ATP合成的影响,A错误;B、pH=4的缓冲液模拟的是类囊体腔的环境,B错误;C、ADP和Pi形成ATP后进入叶绿体基质,C错误;D、实验结果看出,pH值平衡前,加入ADP和Pi能够产生ATP,而平衡后加入ADP和Pi后不能产生ATP,说明叶绿体中ATP形成的原动力来自于类囊体膜两侧的氢离子浓度差,D正确。故选D。三、非选择题1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实验步骤: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②取12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分成甲、乙两组,每组试管依次编号为1-6号。向甲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糖溶液4ml,迅速塞紧试管,备用。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60片,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加入甲组的6支试管中,并塞紧试管。放置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晞药粉末(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充分摇匀。④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一端轻轻挤出1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滴蓝色溶液(如图)。观察蓝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果。乙组试管编号123456加入的蔗糖溶液浓度mol·L-10.050.010.150.200.250.30蓝色小滴升降情况下降上升(1)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___。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___变量的控制。(2)请根据实验设计判断乙组试管1、2、5、6中蓝色小滴分别表现为___,乙组试管3中蓝色小滴下降的原因是___,下降最慢的是试管___中的蓝色小滴。(3)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__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___。【答案】(1)①.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②.无关(2)①.下降、下降、上升、上升②.甲组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③.3(3)①.0.15-0.20mol·L-1②.在0.15—0.20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因此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大,外界溶液浓度变小;反之,会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小,外界溶液浓度变大;当细胞液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时,液滴就处于悬浮状态。题表分析,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起初的蔗糖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加入细胞后发生渗透作用后蔗糖溶液浓度的变化情况;若所有的蓝色液滴都上浮或下沉,这说明溶液的浓度梯度太大。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小问1详解】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从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即对无关变量的要求是相同且适宜。【小问2详解】乙组试管3中的蓝色小滴表现为下降,说明对应的甲组中3号试管中的液体浓度上升,其上升的原因是由于黑藻叶片的加入吸收溶液中的水分导致的,据此可推测表中3组的溶液浓度低于黑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也就是说黑藻细胞细胞液浓度高于0.15,同理在乙组试管4中的蓝色小滴表现为上升,说明对应的甲组中4号试管中的液体浓度下降,其上升的原因是由于黑藻叶片在甲组4号试管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的缘故,据此可推测表中4组的溶液浓度高于黑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即黑藻细胞液浓度低于0.2,也就是说,黑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早0.15~0.2之间,因此,可判断乙组试管1、2、5、6中蓝色小滴分别表现为下降、下降、上升、上升,乙组试管3中蓝色小滴下降的原因可描述为甲组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因而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表现为下降,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3中的蓝色小滴,因为与1、2号试管相比,3号试管中溶液浓度与黑藻细胞细胞液浓度最接近,在甲组3号试管中吸水最少,因而在乙组3号试管中放置的蓝色小液滴的浓度最低。【小问3详解】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黑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早0.15~0.2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在0.15~0.20mol/L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实验思路可表述为:在0.15~0.20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18.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1)-(4)题。自1972年Singer和Nicokon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来,生物膜的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许多科学家投身这一领域的研究,推动了膜生物学的迅速进展。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发现生物膜上有许多胆固醇聚集的微结构区,就像水面上漂浮的竹筏一样,因此这个区域被命名为“脂筏”。脂筏就像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一些膜蛋白与脂筏表面的化学基团结合,构成了生物膜上分子排列紧密、结构相对稳定的特定区域。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膜表面。2018年,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超分辨显微镜对GLUT1的分布和组装进行了研究。发现GLUT1在细胞膜上形成了平均直径约为250纳米的聚集体,通过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了荧光标记,将GLUT1定位于脂筏。研究证实,脂筏区域可以使GLUT1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相对稳定。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表明,除脂筏外,细胞还会通过多种方式,把特定的膜蛋白限定在脂双层的局部区域,例如将膜蛋白错定在细胞内相对不动的结构上,或是被另一个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困住,甚至在膜上形成特定的屏障阻碍膜蛋白通过等,从而在细胞或细胞器的表面产生特化的功能区。利用特定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的膜蛋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运动模式,从随机扩散到完全不能运动。图中A呈现的是一个在质膜上自由随机扩散的蛋白质轨迹,B呈现了一个被锚定在细胞内固定结构上因而基本不动的蛋白质的轨迹。(1)细胞膜的功能是___(写出两条)。(2)根据短文内容推测,脂筏___。A.使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增加B.由糖蛋白和胆固醇共同组成C.有利于膜上的蛋白质发挥功能D.增加了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3)我国科研人员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了荧光标记,并与GLLTI的荧光标记膜分布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___,由此证明GLUTI是结合于脂筏的。(4)细胞骨架在___方面有重要作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一种被细胞骨架错定的膜蛋白,其运动轨迹应与图中的___更相似。(5)与图中A、B两种膜蛋白的运动轨迹相比,GLL/TI的移动范围应表现为___。【答案】(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AC(3)分布的定位相同(4)①.维持细胞形态②.B(5)移动范围介于A、B之间【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以镶嵌、嵌入或贯穿的形式分布在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膜功能越复杂。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由胆固醇聚集的微结构区“脂筏”,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特定区域。【小问1详解】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小问2详解】根据短文内容可知,一些膜蛋白与脂筏表面的化学基团结合,构成了生物膜上分子排列紧密、结构相对稳定的特定区域,还能把特定的膜蛋白限定在脂双层的局部区域,从而在细胞或细胞器的表面产生特化的功能区,故脂筏可以使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增加,有利于膜上的蛋白质发挥功。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AC。【小问3详解】我国科研人员对同一细胞的脂筏标记蛋白进行了荧光标记,并与GLUT1的荧光标记膜分布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分布的定位相同,由此证明GLUT1是结合于脂筏的。【小问4详解】细胞骨架在维持细胞形态方面有重要作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一种被细胞骨架锚定膜蛋白,由于蛋白质固定在了一定的空间位置,故其运动轨迹应与图中的B更相似。【小问5详解】结合题意可知,A呈现是一个在质膜上自由随机扩散的蛋白质轨迹,B呈现了一个被锚定在细胞内固定结构上因而基本不动的蛋白质的轨迹,故与图中A、B两种膜蛋白的运动轨迹相比,GLUT1的运动轨迹应表现为移动范围介于A、B之间。19.科研人员对绿色植物光暗转换中的适应机制开展下列研究。(1)科研人员测定绿色植物由暗到亮过程中,CO2,吸收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1。①结果显示,未开始光照时,CO2吸收速率低于0,这是由于植物细胞进行_______释放CO2的结果。0.5min后,CO2吸收速率才迅速升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_____反应过程的反应才被激活。②光照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的能量变化为:光能→_______。(2)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了上述时间段中光反应相对速率和热能散失比例(是指叶绿体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光反应捕获光能的比例),结果如图2。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图2中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为:_______;0.5~2min之间,与之前的变化相反。②结合图1及光合作用过程推测,0~0.5min之间,光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3)请从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0~2min之间,图2中热能散失比例变化的生物学意义: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①细胞呼吸##有氧呼吸②.暗③.NADPH和ATP中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①.0~0.5min之间,光反应速率下降,热能散失比例上升②.暗反应未被激活,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积累导致光反应被抑制(3)0~0.5min(暗反应未启动时),吸收的光能未被利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可保护光合色素、相关蛋白和叶绿体结构等免受(光)损伤;0.5~2min(暗反应启动后),以热能形式散失比例减少,吸收的光能可有效转化为化学能【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小问1详解】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据图可知,未开始光照时,CO2吸收速率低于0,这是由于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结果;二氧化碳在暗反应过程中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图示0.5min后暗反应过程才被激活,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升高。②光照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的能量变化为:光能→NADPH和ATP中的化学能(光反应过程)→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暗反应过程)。【小问2详解】①据图可知,图2中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为:0~0.5min之间,光反应速率下降,热能散失比例上升;0.5~2min之间,与之前的变化相反。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据图1可知,正常情况下0.5min后暗反应被激活,二氧化碳吸收增多,而图2中0~0.5min之间,光反应速率降低,原因是暗反应未被激活,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积累导致光反应被抑制。【小问3详解】结合上述分析可知,0~0.5min(暗反应未启动时),吸收的光能未被利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可保护光合色素、相关蛋白和叶绿体结构等免受(光)损伤;0.5~2min(暗反应启动后),以热能形式散失比例减少,吸收的光能可有效转化为化学能【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准确判断题图信息是解题关键。20.高等植物体内的光合产物会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下图为蔗糖进入SE-CC的途径之一,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由图可知,蔗糖由叶肉细胞运输到韧皮部薄壁细胞的过程是通过___这一结构完成的。(2)进入韧皮薄壁细胞的蔗糖又可借助膜上的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到附近的SE-CC细胞外空间中,此方式应属于___。(3)SE-CC质膜上的H+泵将胞内H+运输到细胞外空间,H+泵的意义是___。预测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会___蔗糖向SE-CC中的运输速率,提高SE-CC中的pH会___蔗糖向SE-CC中的运输速率。(4)研究发现叶片中部分SE-CC与周围韧皮薄壁细胞间存在胞间连丝,推测除上述途径外,叶肉细胞中的蔗糖等物质还可直接通过胞间连丝顺利进入SE-CC。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有___。A.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于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B.将不能通过质膜的荧光物质注入到叶肉细胞,在SE-CC中检测到荧光C.与正常植株相比,SU载体功能缺陷植株的叶肉细胞积累了更多的蔗糖D.用SU载体抑制剂处理14CO2标记的叶片,SE-CC中检测到大量放射性蔗糖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胞间连丝(2)协助扩散(3)①.在细胞外空间形成较高的H+浓度,H+的浓度差有助于SU载体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②.降低③.降低(4)BD【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蔗糖通过胞间连丝由叶肉细胞运输到韧皮部薄壁细胞,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小问2详解】由题意可知,韧皮薄壁细胞的蔗糖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需要载体蛋白,且是顺浓度梯度,故方式为协助扩散。【小问3详解】根据胞内H+通过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H+浓度可知,H+在膜两侧有浓度差,因此H+泵在膜两侧形成的H+浓度差(H+浓度梯度、H+电化学势能)有助于SU载体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蔗糖进入SE-CC中是主动运输,且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H+浓度差会影响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因此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和提高SE-CC中的pH均会降低蔗糖向SE-CC中的运输速率。【小问4详解】A、叶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说明叶肉细胞中的蔗糖没有进入SE-CC,不支持上述推测,A错误;B、将不能通过质膜的荧光物质注入到叶肉细胞,说明荧光物质无法通过细胞膜进入到SE-CC,而在SE-CC中检测到荧光,说明荧光物质可直接通过胞间连丝顺利进入SE-CC,B正确;C、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SE-CC中需要SU载体的协助,与正常植株相比,SU载体功能缺陷植株的叶肉细胞积累了更多的蔗糖,说明SU是将叶肉细胞中的蔗糖转运进SE-CC中的重要载体,不支持上述推测,C错误;D、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则蔗糖几乎无法通过细胞膜进入到SE-CC,而在SE-CC中检测到大量放射性蔗糖,说明蔗糖可直接通过胞间连丝顺利进入SE-CC,D正确。故选BD。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