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三)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洛阳市2023届高三综合练习题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总的思想倾向上,《红楼梦》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败落,并由此把批判的锋芒伸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预示了业已腐朽的封建阶级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明清之际,我国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人情小说一支发展尤其迅速。但在这时期涌现的大量作品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弊病,即支配着人物命运及其结局的,不是生活本身的规律性,而是某种封建的观念,诸如因果报应的善恶观念,或是科举名教观念。因而无论是小说的情节或是人物的命运,最后都必须屈从于这种观念,而拼凑成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明代后期以“三言”为代表的话本小说,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但这类小说就大都贯穿了一个“劝世”的宗旨,宣扬了劝善惩恶的观念,因而小说中善的、美的代表,最终都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像《卖油郎独占花魁》,又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尽管薄情的莫稽企图杀人害命,但最终还是采用偷天换日的手段,通过改变金玉奴的地位,使之终于团圆,对杀人犯只是“棒打一阵”了事,一场重大的社会问题就此轻易地以喜剧的方式收场;凡此种种,为了“证明”善恶因果观念而硬是凑成大团圆结局的作品在明清话本小说中比比皆是。在明清之际诞生的中长篇章回体人情小说中,则更是充斥着为宣扬科举名教观念而凑成大团圆结局的作品。《玉娇梨》、《平山冷燕》和《好逑传》,就是这类作品中比较好的代表。这类作品尽管人物情节有异,但其大旨无非是“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最后是“天子赐婚,宰相嫁女,状元探花娶妻:一时富贵,占尽人间之盛”;正像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凡求偶必经考试,成婚待于诏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几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套路。《红楼梦》则不然,它正如作者在开卷第一回所声明的:其间“ 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哄人之目面反失其真传者”。这里所谓追求“真传”而反对“穿凿”。那是一个真正的惊天动地的人间大悲剧:贾府“事败抄没”后,“子孙流散”,“破家灭族”;其中远嫁的远嫁,被卖的被卖,惨死的惨死,出家的出家;有很多人,包括宝玉和凤姐,还曾被捕下狱。后来宝玉和宝钗结婚,身边仅留下麝月一人为婢,穷困到“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地步。最后,宝玉“悬崖撒手,弃而为僧”,从封建家族中反叛了出去。整个荣宁二府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四大家族以“一败涂地”即彻底的覆灭而告终。试想,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一部作品这样无情地写了一个贵族家庭和那么多可爱生命的毁灭,而且是那样彻底的毁灭!在《红楼梦》中,主人公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以及晴雯、鸳鸯、香菱、司棋等人的命运悲剧,再也不能用“恶有恶报”的老套子来加以解释了,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真的、美的、善的;即使是凤姐,她的悲剧造因也更多地是由于她身处“末世”。(摘编自孙逊《〈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改变了以往作品脱离现实的痼疾。B.明清时的人情小说往往会让情节和人物命运屈从于某种封建观念而硬凑成大团圆的结局。C.《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悲剧违背了明清传统小说中善美人物获得圆满结局的创作宗旨。D.鲁迅所指出的“凡求偶必经考试,成婚待于诏旨”揭示了明清章回体人情小说的常用套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将《红楼梦》与明清传统小说对比,旨在揭示明清人情小说的共同弊病。B.文章第三段以“三言”话本小说为例,论证其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C.文中引用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声明,阐明了《红楼梦》中悲剧的必然性。D.文章使用举例、引用和对比等论证方式,不仅使论证充分,也让内容更容易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是《牡丹亭》《长生殿》这样优秀的作品,也难逃“始于悲者终于欢”的大团圆结局。B.《红楼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善恶因果观念,写出了整个家族衰败的历史必然性。C.《红楼梦》既是大观园青年男女的爱情命运悲剧,又是荣宁二府为代表的社会家庭悲剧。D.王熙凤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暗示她悲剧的造因就在于身处“末世”。【答案】1.A2.D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 .“改变了以往作品脱离现实的痼疾”说法错误。原文是“这时期涌现的大量作品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弊病,即支配着人物命运及其结局的,不是生活本身的规律性,而是某种封建的观念”,所以《红楼梦》改变的是“某种封建观念支配着人物命运及其结局”的弊病。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旨在揭示明清人情小说的共同弊病”说法错误。文章主要是想通过与明清传统小说的对比,来突出《红楼梦》在思想倾向上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B.“论证其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说法错误。第三段以“三言”话本小说为例,是为了论证受善恶因果观念而硬是凑成大团圆结局的作品在明清话本小说中比比皆是。C.“阐明了《红楼梦》中悲剧的必然性”说法错误。引用第一回中的声明是为了强调《红楼梦》悲剧的真实性。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暗示她悲剧的造因就在于身处‘末世”说法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即使是凤姐,她的悲剧造因也更多地是由于她身处‘末世’”。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被人戏称为线上课堂的“天花板”。液桥实验中,王亚平则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王亚平手持两片塑料板,叶光富向塑料板表面分别挤上水,两片塑料板逐渐接近,水便在板间连起了一座“桥”,将塑料板的距离拉远,“桥”也没有断开。由于气液界面之间存在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好比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正是这样一层“虚拟”的薄膜,使得液桥的表面形貌得以维持,而不会“垮塌”。正常的重力环境下,液桥的尺寸通常只有几毫米;太空环境下,重力几近消失,表面张力便能维持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桥。“课堂”中,还有人气“顶流”冰墩墩前来助阵。王亚平将冰墩墩抛出后,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仍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这是空间站微重力环境最直观的体现。(摘编自李云舒《天宫课堂第二课中国空间站上演“点水成冰”》)材料二: 记者:天宫课堂上,耳目一新的实验让大家不再是“雾里看花”。看来,科普的打开方式非常重要,这对我们的科普教育有怎样的启示?黄伟芬:太空授课面向全国青少年群体、社会公众乃至全球,因此在授课上不追求知识的高深、概念的复杂,而是注重体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强调对比差异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探索,通过探索得到答案,这将会是后续太空授课和系列在轨科普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叶菲菲:天宫课堂最重要的意义,是让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再现平时生活的现象,发现地面的生活经验都被打破了。天宫课堂实验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体系,引起了大家与原有认知的冲突,会引起深度的思考,这样就会引发学习行为。记者:航天员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找答案。我们是如何设计这些实验的?黄伟芬:“小实验,大道理”,实验内容不仅是实验现象的展示,更要呈现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设计实验时,我们广泛征求了多方意见建议,一方面从现有教学体系出发,选取概念清晰、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的候选项目,紧扣中小学生教学实际,兼顾媒体传播需求;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工程约束条件,在确保在轨航天器和航天员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再讨论项目的可行性。经多轮专家讨论评审,对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讲解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最终呈现给大家精彩纷呈的授课实验项目。太空授课是载人航天科普活动的标志性事件,后续我们也将以太空授课活动为牵引,更多地开展地面专家解读、学生对比实验等拓展活动,发挥好太空授课的引领作用,带动形成一批既科学又有趣、既严谨又生动的科普活动。此外,面向孩子们征集的搭载实验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中,我相信来自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将是我们后续天宫课堂的精彩一笔。(摘编自靳晓燕《太空授课,中国科普教育的新契机》)材料三:此次天地授课基于我国天链中继系统,也就是天链卫星系统,采用高速双向音视频传输,以天地对话等互动形式开展,舱内采用多台高清摄像机通过中继高速链路将高清视频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传送至舱内显示器,从而实现双向视频传输。王亚平通过一个大太的液晶屏幕能够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这个大屏幕就是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仪表与照明分系统是空间站系统中最具有航天员参与特点的分系统之一,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同时为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生活、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任务提供环境照明。显示、手控和照明等子系统使用的很多器件和技术非常新颖、独特且趋于相关技术领域前沿。(摘编自央广网《刷屏的“天宫课堂”是如何实现的?》)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天宫课堂被戏称为线上课堂的“天花板”,重要原因是采用了天地对话方式,其技术水平是普通线上课堂无法企及的。B.空间站液桥实验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气液界面之间表面张力的作用,打破了地面不能完成液桥实验的生活经验。C.天宫课堂的内容不在于展示实验现象,而在于呈现科学原理。液桥实验、微重力下的抛物实验都是这种理念的体现。D.天宫课堂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启发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带动形成了一批科普活动,让科学不再是“雾里看花”。6.请简要概括“天宫课堂”广受欢迎的原因。【答案】4.B5.A6.①趣味性强。所选实验富有趣味,天地互动增加了趣味。②富有益处。有利于鼓励人们的奇思妙想,引发学习行为。③选项科学。选择科学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易于理解和展示的项目。④定位准确。面向大众,不追求高深、复杂的概念,注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地面多台高清摄像机”错,材料三中“舱内采用多台高清摄像机”。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打破了地面不能完成液桥实验的生活经验”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正常的重力环境下,液桥的尺寸通常只有几毫米;太空环境下,重力几近消失,表面张力便能维持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桥”可知,在地面能完成,只是在太空更明显。C.“不在于展示实验现象,而在于呈现科学原理”说法错误,由材料二“不仅是实验现象的展示,更要呈现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可知选项逻辑错误。D.“带动形成了一批科普活动”说法错误,由材料二“后续我们也将以太空授课活动为牵引……发挥好太空授课的引领作用,带动形成……”可知,选项把将来设想当做了现实。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选取概念清晰、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候选项目,紧扣中小学生教学实际”“以天地对话等互动形式开展”“显示、手控和照明等子系统使用的很多器件和技术非常新颖、独特且趋于相关技术领域前沿”可概括出,趣味性强。所选实验富有趣味,天地互动增加了趣味。结合“天宫课堂实验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体系,引起了大家与原有认知的冲突,会引起深度的思考,这样就会引发学习行为”可概括出,富有益处。可以激发人们的奇思妙想,引发学习行为。结合“设计实验时,我们广泛征求了多方意见建议,一方面从现有教学体系出发,选取概念清晰、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的候选项目,紧扣中小学生教学实际,兼顾媒体传播需求”可概括出,选项科学。选择科学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易于理解和展示的项目。结合“太空授课面向全国青少年群体、社会公众乃至全球,因此在授课上不追求知识的高深、概念的复杂,而是注重体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概括出,定位准确。面向大众,不追求高深、复杂的概念,注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服装的故事孙犁我远不是什么纨绔子弟,但靠着勤劳的母亲纺线织布,粗布棉衣,到时总有的。深感到布匹的艰难,是在抗战时参加革命以后。一九三九年春天,我从冀中平原到阜平一带山区,那里因为不能种植棉花,布匹很缺。过了夏季,渐渐秋凉,我们什么装备也还没有。我从冀中背来一件夹袍,同来的一位同志多才多艺,他从老乡那里借来一把剪刀,把它裁开,缝成两条夹褥,铺在没有席子的土炕上。这使我第一次感到布匹的难得和可贵。 那时我在新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工作。冬季,我被派往雁北地区采访。雁北地区,就是雁门关以北的地区,是冰天雪地,大雁也不往那儿飞的地方。我穿的是一身粗布棉袄裤,我身材高,脚腕和手腕,都有很大部位暴露在外面。每天清早在大山脚下集合,寒风凛冽。有一天在部队出发时,一同采访的一位同志把他从冀中带来的一件日本军队的黄呢大衣,在风地里脱下来,给我穿在身上。我第一次感到了战斗伙伴的关怀和温暖。一九四一年冬天,我回到冀中,有同志送给我一件狗皮大衣筒子。军队夜间转移,远近狗叫,就会暴露自己。冀中区的群众,几天之内,就把所有的狗都打死了。我把皮子拿回家去,我的爱人,用她织染的黑粗布,给我做了一件短皮袄。因为狗皮太厚,做起来很吃力,有几次把她的手扎伤。我回路西的时候,就珍重地带它过了铁路。一九四三年冬季,敌人在晋察冀边区“扫荡”了整整三个月。第二年开春,我刚刚从山西的繁峙一带回到阜平,就奉命整装待发去延安。当时,要领单衣,把棉衣换下。因为我去晚了,所有的男衣,已发完,只剩下带大襟的女衣,没有办法,领下来。这种单衣的颜色,是用土靛染的,非常鲜艳,在山地名叫“月白”。因是女衣,在宿舍换衣服时,我犹豫了,这穿在身上像话吗?忽然有两个女学生进来——我那时在华北联大高中班教书。她们带着剪刀针线,立即把这件女衣的大襟撕下,缝成一个翻领,然后把对襟部位缝好,变成了一件非常时髦的大翻领钻头衬衫。她们看着我穿在身上,然后拍手笑笑走了,也不知道是赞美她们的手艺,还是嘲笑我的形象。然后,我们就在枣树林里站队出发。路经盂县,正在那里下乡工作的一位同志,在一个要道口上迎接我,给我送行。初春,山地的清晨,草木之上,还有霜雪。显然他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浓黑的鬓发上,也挂有一些白霜。他在我们行进的队伍旁边,和我握手告别,说了很简短的话。应该补充,在我携带的行李中间,还有他的一件日本军用皮大衣,是他过去随军工作时,获得的战利品。在当时,这是很难得的东西,大衣做得坚实讲究:皮领,雨布面,上身是丝绵,下身是羊皮,袖子是长毛绒。羊皮之上,还带着敌人的血迹。这次出发前,我考虑到延安天气冷,去找我那件皮衣,找不到,就把他的拿起来。初夏,我们到绥德,休整了五天。我到山沟里洗了个澡。这是条向阳的山沟,小河的流水很温暖,水冲激着沙石,发出清越的声音。我躺在河中间一块平滑的大石板上,温柔的水,从我的头部胸部腿部流过去,细小的沙石常常冲到我的口中。那件艰难携带了几千里路的大衣,到延安不久,就因为一次山洪暴发,同我所有的衣物,卷到延河里去了。这次水灾以后,领导上给我发了新的装备,包括一套羊毛棉衣。这种棉衣当然不错,不过有个缺点,穿几天,里面的羊毛就往下坠,上半身成了夹的,下半身则非常臃肿。和我一同到延安去的一位同志,要随王震将军南下,他们发的是絮棉花的棉衣,他告诉我路过桥儿沟的时间,叫我披着我那件羊毛棉衣,在街口等他,当他在那里走过的时候,我们俩“走马换衣”,他把那件难得的真正棉衣换给了我。因为既是南下,越走天气越暖和的。 这年冬季,女同学们又把我的一条棉褥里的棉花取出来,把我的棉裤里的羊毛换进去,于是我又有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棉裤。她们又给我打了一双羊毛线袜和一条很窄小的围巾,使我温暖愉快地过了这一个冬天。这时,一位同志新从敌后到了延安,他身上穿的竟是我那件狗皮袄,说是另一位同志先穿了一阵,然后转送给他的。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我们在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的时候,穿的就是这样。但比起上一代的老红军战士,我们的物质条件就算好得多了。穿着这些单薄的衣服,我们奋勇向前。现在,那些刺骨的寒风,不再吹在我的身上,但仍然吹过我的心头。其中有雁门关外挟着冰雪的风,在冀中平原卷着黄沙的风,有延河两岸虽是严冬也有些温暖的风。我们穿着这些单薄的衣服,在冰冻石滑的山路上攀登,在深雪中滚爬,在激流中强渡。有时夜雾四塞,晨霜压身,但我们方向明确,太阳一出,歌声又起。(有删改)文本二:我以为中国散文之规律有二:一曰感发。所谓感发,即作者心中有所郁结,无可告语,遇有景物,触而发之形成文字。二曰含蓄。历来散文,多尚含蓄,不能一语道破,一揭到底。(摘编自孙犁《为什么散文不能多产》)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如“浓黑的鬓发上,也挂有一些白霜”生动地反映出那位同志等待时间之久,“说了很简短的话”十分符合战争年代的实际。B.看到“我”穿在身上的经过改造的女衣,两位女学生拍手笑了,这不仅是赞美自己的手艺,更是嘲笑“我”的形象怪异滑稽,为全文增添了喜剧色彩。C.文章构思谨严,如前文提及“我”找不到那件皮衣,后文写到一位从敌后到延安的同志身上穿着那件皮衣并交代其来历,可谓伏应紧密,严丝合缝。D.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以服装为线索串联起各个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军队艰苦的物质条件,生动地折射出人物的精神风貌。8.文本一结尾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二,从“感发”和“含蓄”两方面对文本一作简要赏析。【答案】7.B8.①总结有关服装的故事(收束全文),照应标题,使全文结构严谨;②强调当年“我们”虽衣服单薄但方向明确,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③抒发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强烈的革命豪情,升华全文主题。9. ①因物兴感,自然巧妙:作者借回忆抗战时期所穿服装的故事,表达对深挚战友情、夫妻情、师生情乃至爱国情的怀念与赞美。②抒情含蓄,引人回味:文章将深挚的情谊蕴含于对不同服装的故事的叙述之中,感情节制,点到即止,给人留下回味余地。【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不仅是赞美自己的手艺,更是嘲笑‘我’的形象怪异滑稽”说法错误,原文中“也不知道是赞美她们的手艺,还是嘲笑我的形象”用的是推测语气,且“嘲笑”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并不能说明两位女生有此意。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含义及作用的理解能力。①划线句“我们穿着这些单薄的衣服,在冰冻石滑的山路上攀登,在深雪中滚爬,在激流中强渡”是对全文的总结,上文讲述了多个关于服装的故事,此句有概括总结的作用,同时提到“衣服”,结构上与题目“服装的故事”相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②“我们穿着这些单薄的衣服……有时夜雾四塞,晨霜压身,但我们方向明确”,这里“穿着这些单薄的衣服”与“但我们方向明确”形成对照,强调当年“我们”虽衣服单薄但方向明确;“有时夜雾四塞,晨霜压身”富有象征意义,代表各种艰难险阻,而“我们方向明确”,因而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③“太阳一出,歌声又起”,“歌声”在艰苦环境中代表革命的豪情和浪漫主义激情,此句抒发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强烈的革命豪情,升华全文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和审美情趣的能力。 ①文本二“所谓感发,即作者心中有所郁结,无可告语,遇有景物,触而发之形成文字”,也就是作者的某种情感借助某种景物得到抒发。文本一中触发作者情感的“物”就是“服装”,作者回忆了多个关于服装的故事,其中蕴含的感情有战友情,如“我穿的是一身粗布棉袄裤,我身材高,脚腕和手腕,都有很大部位暴露在外面。每天清早在大山脚下集合,寒风凛冽。有一天在部队出发时,一同采访的一位同志把他从冀中带来的一件日本军队的黄呢大衣,在风地里脱下来,给我穿在身上。我第一次感到了战斗伙伴的关怀和温暖”;夫妻情,如“我把皮子拿回家去,我的爱人,用她织染的黑粗布,给我做了一件短皮袄。因为狗皮太厚,做起来很吃力,有几次把她的手扎伤”;师生情,如“忽然有两个女学生进来——我那时在华北联大高中班教书。她们带着剪刀针线,立即把这件女衣的大襟撕下,缝成一个翻领,然后把对襟部位缝好,变成了一件非常时髦的大翻领钻头衬衫”;爱国情,如“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我们在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的时候,穿的就是这样。但比起上一代的老红军战士,我们的物质条件就算好得多了”。总之,文本一因物兴感,自然巧妙:作者借回忆抗战时期所穿服装的故事,表达对深挚战友情、夫妻情、师生情乃至爱国情的怀念与赞美。②文本二“历来散文,多尚含蓄,不能一语道破,一揭到底”。文本一中的各种情感蕴含在关于服装的故事中,叙述简单,点到为止,并不过多渲染,从而形成含蓄蕴藉的文风,耐人寻味。如“路经盂县,正在那里下乡工作的一位同志,在一个要道口上迎接我,给我送行。初春,山地的清晨,草木之上,还有霜雪。显然他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浓黑的鬓发上,也挂有一些白霜。他在我们行进的队伍旁边,和我握手告别,说了很简短的话”,为了跟战友告别,这位同志冒着霜雪站了很久,以至于“浓黑的鬓发上,也挂有一些白霜”,而两个人的动作语言也并不多,“握手告别,说了很简短的话”,浓烈的情感都蕴含在这简单朴素的描写中,却能够让人感受到温暖。可见,文本一抒情含蓄,引人回味:文章将深挚的情谊蕴含于对不同服装的故事的叙述之中,感情节制,点到即止,给人留下回味余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诗》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在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文王问于吕望①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振鳏寡孤独。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节选自《说苑·政理》)【注】①吕望:与后文“太公”均指姜子牙。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B.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C.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D.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行不从”与“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B.“宿善不祥”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C.我国古代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D.“与之勿夺”与“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论语》)两句中的“夺”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强调了教化百姓的重要性,还认为执政者要先做好表率,这样以后还有人不服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B.针对鲁哀公“薄赋敛”会让国君贫穷的担忧,孔子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类比君王与百姓的关系,告诉他百姓富足了君王不会贫穷的道理。C.吕望认为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士大夫富足;还认为知道好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周文王听从了建议,当天就赈济。D.孔子和吕望都认为,君主为政治国,要减税,要富民,要爱民;孔子还认为要教化百姓,吕望则认为,役使百姓的原则,就是爱护他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2)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答案】10.C11.D12.C13.(1)从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非常威严却不轻易发威,有刑罚却放置不用。(2)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待百姓像父母爱护孩子、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听说他们饥寒就为他们悲伤,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孔子说)“不能杀死他们。百姓不懂得父子互相告状不对已经很久了,这是上面执政者的过错。(如果)执政者遵循正道,这样的人就没有了。”季康子说:“治理百姓要把孝道作为根本,如今杀掉一人来羞辱那些不孝之人,不也可以吗?”“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不孝”作“戮”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古代文化常识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躬”字含义相同,都为“亲自”。句意:自己亲身实行了还有人不服从;/在南阳亲自耕田。B.两个“善”字含义不同,第一个是“好事”,第二个是“友善、与……交好”。句意:好事隔夜(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C.正确。D.两个“夺”字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掠夺”,第二个是“改变”。句意:给他们衣食而不掠夺他们;/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使士大夫富足”说法错误,对文中“士”理解错误。“霸国富士”中的“士”不是指“士大夫”,应该是“武士”。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导”,引导;“试”,发威;“刑错”,置刑法而不用。(2)“为国”,治理国家;“遇”,对待;“闻”,听说。 参考译文:鲁国有父子互相告状的,季康子说:“杀掉他们。”孔子说:“不能杀死他们。百姓不懂得父子互相告状不对已经很久了,这是上面执政者的过错。(如果)执政者遵循正道,这样的人就没有了。”季康子说:“治理百姓要把孝道作为根本,如今杀掉一人来羞辱那些不孝之人,不也可以吗?”孔子说:“不教导就杀人,这是滥杀无辜。三军大败,不能行杀伐;刑狱没有整顿好,就不能用刑罚;上面执政者宣示的教化,应该自己首先实行它,那么百姓就会像顺从风向一样地服从;自己亲身实行了还有人不服从,随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那七尺高的墙,人们不能跨越,(可是)七百尺高的山,小孩子都能爬上去游玩,因为那是缓延的斜坡。现在仁义衰落已经很久了,能说人们不会超越界限吗?《诗经》上说:‘要使人们不迷失方向。’从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非常威严却不轻易发威,有刑罚却放置不用。”告状的人听到这些话后,就请求不再上告了。鲁哀公向孔子询问为政治国的事,孔子回答说:“为政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富裕而且长寿。”鲁哀公问:“怎么说呢(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减轻赋税,百姓就会富足;没有争斗的事,百姓就远离了犯罪;远离了犯罪就会长寿。”鲁哀公说:“像这样,那我就会贫穷了。”孔子说:“《诗经》上说:‘和乐平易的君主,是百姓的父母。’没有见过孩子富足了而父母却贫穷的。”周文王问吕望说:“如何治理天下?”吕望回答说:“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武士富足,仅能保存自己的国家使大夫富足,即将灭亡的国家使仓库富足,这就叫上边富有而下边贫穷。”周文王听后说:“讲得好。”吕望又回答说:“好事隔夜(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就在这天,周文王就打开粮仓和钱库,用来赈济年老丧偶、没有儿女的人和失去父母的孤儿。周武王向太公询问:“治国的根本方法是怎样的?”太公回答说:“治国的根本方法,不过是爱护百姓罢了。”周武王又问:“怎样爱护百姓呢?”太公回答说:“使他们得利而不受损害,使他们农事成功而不遭败坏,使他们能够生存而不被杀戮,给他们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使他们欢乐而不受痛苦,使他们高兴而不生怨怒。这就是治国的根本方法。役使百姓的原则,不过是爱护他们罢了。百姓失去了他们的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农作物不能按时耕种收获,就是毁坏他们的生活;对有罪的人加重惩罚,就是杀害他们;加重赋税,就是掠夺他们;徭役繁多而使民力疲惫,就是使他们痛苦;使他们劳苦又侵扰他们,就是使他们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待百姓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听说他们饥寒就为他们悲伤,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小孤山秦观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岸嵂① ,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注】①崒嵂:高峻貌。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将小孤山置于汹涌的江流中,借以突出长江千回万折的磅礴气势。B.“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表明小孤山是大自然造化的杰作,以此衬托其所处环境的凶险。C.“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运用典故,写行人驻足喝彩的情形,与上片“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呼应。D.下片以两岸群山衬托砥柱中流的小孤山,“却把此峰孤绝”既写了小孤山的傲然独立,又暗示作者的处境。15.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头都写了东去的长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A15.相同点:①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②都写得大气磅礴(境界宏阔);③都写出江水之大之急;不同点:①本词写江水东流是为了衬托小孤山的奇美高俊;②苏轼写江水东流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以抒怀古幽思。【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借以突出长江千回万折的磅礴气势”理解错误。“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意思是:只见一座高峻的山峰,挡住了中流曲折江水。这两句都是写小孤山的。“当住中流万折”,突出的不是长江,而是小孤山的高峻挺拔。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不同诗歌表达内容的能力。 相同之处: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两词都借阔大之景抒发旷达之情。本词上阕写长江的磅礴气势,写小孤山的奇峰突起,下阕以两岸群山为衬托,以汹涌江水的退缩烘托小孤山在中流屹立。阔大之景体现旷达之情。苏词上阕咏赤壁,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表现了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英雄豪迈本色。写景都是从大处着笔,写得大气磅礴,境界宏阔。本词壮思逸飞,境界开阔,是秦观词中少有的豪放之作。上阕第一句,先写长江的水势,“滚滚”“激浪”来形容水流湍急,第二句奇峰突现,一座高峻的山峰,挡住了汹涌的江水。第三句,将此山傲立此处的原因,想象为天公设立,使此山有了中流抵柱的神韵,既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又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可谓神来之笔。而《赤壁怀古》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都写出江水之大之急。本词“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意思为“长江之水急速翻腾,向东流去,激起的浪花像飞起的珍珠、溅起的雪花”。上阕第一句,先写长江的水势,“滚滚”“激浪”来形容水流湍急。《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水为主,雄奇险峻,慑人心魄。后二句写水,从俯视落笔,极言江水湍急,浪涛威猛,触岸訇响。“千堆雪”形容江涛奔突的雄伟壮观,怒涛卷霜雪,伴随着巨响轰鸣,写出江水之急和大。不同之处:本词写江水东流是为了衬托小孤山的奇美高俊。第一句,先写长江的水势,“滚滚”、“激浪”来形容水流湍急,第二句奇峰突现,一座高峻的山峰,挡住了汹涌的江水。第三句,将此山傲立此处的原因,想像为天公设立,使此山有了中流抵柱的神韵,既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又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下阕以两岸群山为衬托,用拟人的手法,说群山虽然高(掩映云千叠),虽然美(萦回紫翠),但在汹涌的江水面前都退缩了(都让洪涛恣汹涌),只有小孤山屹立在中流,日复一日,感动着过往行人。苏轼写江水东流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以抒怀古幽思。苏词从赤壁之下的长江写起,起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人站在赤壁之上,登高眺远,俯瞰浩荡东去的长江,眼见千浪奔涌,波涛翻滚,一去不返,不禁思接千载,百感苍茫,就像是登临在历史长河的顶端,透过历史的时间洗淘,雄视淹没在无情时光中的风流人物。词人以如椽般的巨笔拓开怀古缅想的时空境界,真是笔力千钧,壮语盘空,词境雄豪。此三句既是实景描写,又是虚景暗喻,虚实相间,借景发端,昭揭“赤壁怀古”的题旨,为下面述古伤今,蓄积壮阔的气势和力量,为全词奠定怀古时英雄的豪迈基调。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为喻来表达志向,表明了自古以来君子和小人不可能同群的道理。(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繁重的赋税已使贫妇失掉田地沦为拾麦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鸷鸟之不群兮②.自前世而固然③.家田输税尽④.拾此充饥肠⑤.扪参历井仰胁息⑥.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鸷”“输”“扪”“膺”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为阻止风沙南侵,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经过三代人的____①______,在沙地南缘“种”出一道绿色长城,51岁的刘军就是“林二代”。他1993年开始在检查站值守,重要任务是防火。1998年,地处偏远但____②____的四道沟梁头检查站成立,刘军主动请缨,身为临时工的王娟和他一起上岗,一直坚守到2002年。2012年,刘军、王娟夫妇被调到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望海楼。这里先后打过3口井,出水都不太好,也没能找到稳定水源。他们只能先保障做饭、喝水,洗菜、拖地就用雪化的水。在望海楼瞭望、报告,是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可是,假如没有这个岗位,没有众多普通的瞭望员,没有他们的____③____,这片林海的安全便难以保证。60年,三代人,百万亩林海,为京津冀等华北地区筑牢生态屏障。栽树不易,成林更难,守护也绝非简单的事。多少年来,刘军、王娟夫妇周而复始地默默守护,最终成就不平凡的坚守。这种简单和平凡背后,是责任,是奉献,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18.文段使用第三人称,刘军、王娟夫妇的一切,均由全知视角叙述,这样有什么好处?【答案】17.①艰苦奋斗 ②举足轻重 ③坚守不渝18.①使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将刘军、王娟夫妻守护林海的场景全方位展现出来,让我们能直接客观地认识他们的生活;②反映现实更加灵活自如,让我们能迅速在场景中跳跃,突出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根据后文“在沙地南缘‘种’出一道绿色长城”以及“60年,三代人,百万亩林海,为京津冀等华北地区筑牢生态屏障。栽树不易,成林更难,守护也绝非简单的事”可知,强调的是在塞罕坝种树的艰难,此处应填写表示不怕艰难困苦的成语,故可填“艰苦奋斗”之类的成语。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②处,根据前文“地处偏远”和“但”字可知,此处应该与“地处偏远”之间有转折关系,再根据前文“重要任务是防火”可知,检查站的作用十分重要,故可填“举足轻重”之类的成语。举足轻重:形容所处的地位很重要,一举一动都对全局有重大影响。③处,根据前文“这里先后打过3口井,出水都不太好,也没能找到稳定水源”可知,在这样的岗位上当瞭望员十分不易,此处应填写表示瞭望员始终坚守不变的成语,故可填“坚守不渝”之类的成语。坚守不渝: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视角叙述的能力。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灵活地反映客观事实。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结合文本分析可知,语段描写了刘军、王娟夫妻在“四道沟梁头检查站”“月亮山望海楼”两处艰苦环境中值岗守护林海的场景,使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将刘军、王娟夫妻守护林海的场景全方位展现出来,让我们能直接客观地认识他们的生活;“2012年,刘军、王娟夫妇被调到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望海楼”,这样的客观描写让我们能迅速在场景中跳跃;“他们只能先保障做饭、喝水,洗菜、拖地就用雪化的水”“多少年来,刘军、王娟夫妇周而复始地默默守护,最终成就不平凡的坚守”使用第三人称更好地展现了刘军、王娟夫妇艰苦的守林生活,反映现实更加灵活自如,突出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古至今,咸作为“百味之首”,①。人们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高盐饮食却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隐匿杀手”,造成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脑卒中等多种严重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峻的威胁。②,高盐饮食排在第一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每日烹调用盐人均9.3克,有些家庭甚至达到了11.2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每天最高5 克的标准。③。膳食中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增大血容量,并“抬高”血压;同时,钠离子的大量摄入,会促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因子,在这种因子的“煽风点火”下,血管细胞兴奋性增强,容易“失控”,结果就表现为动脉收缩,血压增高。钠摄入量每增加1克,收缩压随之平均增高2.86毫米汞柱。而血压升高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隐匿杀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可改变原意。【答案】19.①让人们的饮食变得有滋有味②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中③盐的摄入量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20.使用比喻的修辞。将高盐饮食比作隐藏的杀手,突出了高盐饮食对人体的危害,对人们起到警示作用。2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有些家庭甚至达到了11.2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每天最高5克的标准。【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前文“咸作为‘百味之首’”可知,填入句子应该与滋味有关,而后文说到“人们在尽情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说明咸让人们的饮食变得有滋味,所以可以填入“让人们的一日三餐变得有滋有味”。第二空,从后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每天最高5克的标准”可知,这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根据“高盐饮食排在第一位”可推测出,在人们的饮食习惯中有很多不健康的习惯,故可以填入“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中”。第三空,通过后文“膳食中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增大血容量,并‘抬高’血压”可知,过多摄入食盐会升高血压,那么食盐的摄入量就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故可以填入“食盐摄入量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在文段中,作者写到“高盐饮食却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隐匿杀手’”,此处是将高盐饮食比喻为“隐匿杀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们知道,杀手是危害人的生命的,此处作者用“隐匿杀手”这一比喻,非常形象地体现了高盐饮食对人体的危害性。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根据⋯⋯”与“⋯⋯显示”混用,应删除“根据”或者“显示”;二是语序不当,“人均”放在“每日”前;三是成分残缺,在“组织”后加“规定”。修改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有些家庭甚至达到了11.2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每天最高5克的标准。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旨在树立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高级工程师唐学海和隋少春、航天设计师冯韶伟和黄震、大学生刘羲檬、女医师王琳、小学教师任纪兰、电焊工张亮、救人快递小哥张裕、奥运冠军杨倩和陈梦等百余名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优秀青年获得了2022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上述材料能给正在求学的高中生以启示。复兴中学在五四青年节举行“青春的答卷”主题演讲活动,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符合场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先讲述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性质与意义。然后指出了电焊工张亮、救人快递小哥张裕、奥运冠军杨倩等百余名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优秀青年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对青年学生具有启示意义。 题干要求以“青春的答卷”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启示考生要传承并发扬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交出让人民满意的青春答卷。同时,需要注意演讲稿的写作格式,除开头的称呼语、问候语之外,结尾要有结束语和致谢。另外,也需要注意演讲稿的语言要求,体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热忱。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青年对一个国家的意义,青年应交出怎样的青春答卷,如何交出满意的青春答卷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如何交出令人民满意的青春答卷”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论述,如交出令人民满意的青春答卷需要青年一代志存高远,担当责任;需要发扬工匠精神,脚踏实地;需要锐意进取,不断求索等。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北师大研究生黄文秀拒绝高薪工作,回到家乡致力于脱贫攻坚,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事例;以及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肆虐之际,八方统筹百般服务,用热血融化恐惧,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的事例,论证青年人应勇于担责,奉献社会,交出满意答卷。也可以引用鲁迅“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的名言,论证青年一代应挺膺而出,肩负使命,踔厉奋发。立意:1.担时代之责,交青春答卷。2.踔厉奋发,笃行不怠。3.传承五四精神,共建复兴伟业。4.青年学子与时代同频共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