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6030

大小:2.14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11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我国于2000年、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下图为江苏省“五普”“七普”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与①④两人口高峰之间的关系相同的是()A.①③之间B.②④之间C.③④之间D.①⑤之间2.②④两人口高峰数值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是()A.人口年龄增长B.人口不断迁移C.人口自然增长D.医疗水平提高3.从“五普”到“七普”,江苏省的人口变化表现为()A.少儿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育儿、教育负担加重B.劳动力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失业人口增多C.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养老负担明显加重D.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增长速度均慢于男性【答案】1.C2.B3.C【解析】【1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五普”与“七普”相差20年,所以“五普”图上30—34岁人口高峰①在20年后,对应的就是“七普”图上50—54岁人口高峰③,同样“五普”图上10—14岁的人口高峰②对应的就是“七普”图上30—34岁人口高峰④;“五普”图上人口高峰①的人口与人口高峰②的人口相差20岁,因此可推测人口高峰②的人口是人口高峰①的人口生育的子女,以此类推,“七普”图上人口高峰④的人口是人口高峰③的人口生育的子女,人口高峰⑤的人口是人口高峰④的人口生育的子女。①④两人口高峰之间的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两代人的关系,与①②之间、③④之间、④⑤之间的关系相同,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随着人口年龄增长,“五普”图上10-14岁的人口高峰②对应“七普”图上30-34岁人口高峰④,因此②④两人口高峰数值应该相近,但“七普”图中④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五普”图中②的人口数量,最可能是外来劳动力人口迁入经济较发达的江苏省造成的,A错误,B正确;2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增加的是20岁以下的人口,不可能导致30-34岁人口大量增长,C错误;“五普”至“七普”,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可以降低人口死亡率,对老年人口影响明显,但不会导致30—34岁人口大量增多,D错误。所以选B。【3题详解】读图可知,从“五普”到“七普”,14岁以下少儿人口数量增长缓慢,部分年龄段甚至有减少趋势,A错误;15—64岁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失业人口不一定会增加,排除B;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增长明显,说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正确;读图可知,并不是所有年龄段人口都是增长的,且老年人口在部分年龄段,女性人口增长速度较男性快,D错误。所以选C。【点睛】人口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内)由人口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而引起人口增长的比率。人口增长率也可以称为人口增长速度。由于人口迁移是否会引起人口总量规模发生变动,是有一定地域条件的。例如,对于一个省,当不考虑省际迁移时,尽管省内各市、县间存在着频繁迁移,但这种迁移并没有引起全省人口发生变动,所以,这时的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相等。印度尼西亚东部弗洛雷斯岛上的韦雷博村是一个偏僻村落,位于海拔1200m的高原上,只能步行前往,被称为“云端上的村庄”。巴鲁扬屋是当地传统房屋,形状类似锥形,由5层楼组成,具有储存种子、居住和日常生活、供奉祭品、储存食物和物品、保存粮食等功能,屋顶由棕榈叶和棕榈纤维制成。下图示意韦雷博村及巴鲁扬屋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韦雷博村选址的主要优势是()①林木繁多,空气好②地势高,水灾较少③地形平坦,空间大④海拔高,气候较凉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5.巴鲁扬屋最下层可以用于()A.全年居住B.供奉祭品C.旱季储粮D.保存种子6.目前韦雷博村的传统文化仍然得以保留,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B.政策C.交通D.科技 【答案】4.B5.C6.C【解析】【4题详解】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气温较高,韦雷博村选址在高原上,海拔高气温较低,气候较凉爽,不易受水灾危害,②④正确;林木繁多不是主要优势,由图可知此处多山,地形不平坦,①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下层紧贴地面,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雨季时降水多,不宜存放种子和居住,A、D错误;地面上动物较多,也不宜供奉祭品,B错误;旱季降水较少,可以用来临时储存粮食,C正确。故选C。【6题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韦雷博村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外来文化不易进入,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交通是主要影响因素,C正确;村落经济、科技不发达,没有政策优势,ABD错误。故选C。【点睛】能保留文化传统一是说明当地的文化传统易于延续,二是说明当地受外界影响少,三是说明当地的文化传统有一定价值,应该得以保存和延续。当地时间2022年3月11日凌晨2时30分,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贡贝”登陆莫桑比克,登陆时甲乙两地风暴潮强度差异较大。下图示意“贡贝”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贡贝”登陆时()A.受向岸风影响,甲地风暴潮强度大B.受离岸风影响,甲地风暴潮强度大C.受向岸风影响,乙地风暴潮强度大D.受离岸风影响,乙地风暴潮强度大8.与M处相比,热带气旋“贡贝”位于N处时中心气压数值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①获得温暖水汽补充②阻力减小③大气温度明显升高④纬度升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7.C8.B【解析】【7题详解】如图所示,台风刚刚登录时,位于甲的正南方,乙的东北方,台风是一个低压中心,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影响,所以甲地吹西北风,乙地吹偏南风,所以甲地是离岸风,乙地为向岸风,向岸风从海洋吹来,风暴潮强度大,C正确,排除ABD。故选C。【8题详解】N地受莫桑比克暖流影响,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因此热带气旋获得温暖水汽补充,同时大气温度明显升高,因此热带气旋“贡贝”势力更强,气压数值更小,①③正确;与阻力关系不大,②错误;如果只考虑纬度因素,气温应该低,气压数值应该更大,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气旋,气象学术语,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气旋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而形成,并在大气中占据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其中心气压比周围低,从气压场来说,也称之为“低气压”。气旋按生成和活动范围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常见的有锋面气旋,热带气旋常见的有台风和热带风暴。按半球分布可划分为北半球气旋和南半球气旋,前者空气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后者空气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温带气旋主要出现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地中海等地区。热带气旋呈现出北半球远多于南半球,集中发生于纬度10°~20°之间的地域分布特征。考古研究发现,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和农收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原因是其()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 C.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似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10.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A.“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C.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11.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A.人口扩散迁移B.交通工具变化C.文化语言交流D.聚落规模扩大【答案】9.D10.B11.A【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欧亚“草原之路”,沿线没有高大的山脉,地势相对平坦,地理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D正确;地广人稀,不利于东西方农牧业交流,A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不是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的路线上,B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以畜牧业为主,而东亚农牧业中心为以种植业为主,其生产条件并不相似,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使得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类型更加多样,模式更多,B正确;由图可知,“绿洲之路”相比“草原之路”较近,随着“绿洲之路”贯通,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与“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关系不大,A错误;中亚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农生产区域受气候的影响不会向东移动,C错误;西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只是在绿洲地区发展种植业,其规模较小,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人口扩散迁移,是文化语言交流、聚落规模扩大的原因,所以“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扩散迁移,A正确CD错误;交通工具变化不是其主要驱动力,B错误。故选A。【点睛】通过对比古气候记录和农牧业扩张历史,发现农牧人群的扩散是推动新石器时代草原之路-绿洲之路沿线地区生业模式时空变化的主要动力,青铜-早期铁器时代跨大陆交流网络的建立和强化加速了生业模式空间格局的变化。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省北部某村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农业生产。在古代,当地百姓独创出“合瓦地”。人们在“合瓦地”上种植品质上乘的早熟特色产品———济渎红蒜。红蒜一般在10月初播种,次年5月中下旬收获。近几十年来,由于“合瓦地”年久失修、暗渠逐渐干涸,红蒜品质下降,部分蒜农拆除“合瓦地”改种粮食作物。下图示意“合瓦地”建造过程与结构。(1)“合瓦地”缓解了当地土壤水分过多和干旱对红蒜生长产生的威胁。请说明其原因。(2)指出红蒜越冬时面临主要气象灾害,并从“合瓦地”改善土壤温度角度分析红蒜早熟的原因。(3)你是否赞同当地部分蒜农拆除“合瓦地”改种粮食作物的行为?请表明态度并说出两点理由。【答案】(1)降低地下水水位,利于排水,避免红蒜受涝烂根;干旱时积蓄于水渠中的地下水蒸发可增加土壤水分,满足红蒜生长对水分的需求。(2)寒潮或冻害。原因:天气寒冷时段,水渠中汇集的地下水水温高于土壤温度;热量向上传递,提高土壤温度;为红蒜生长提供热量,促进红蒜早熟。(3) 赞同:“合瓦地”年久失修,水渠逐渐干涸,“合瓦地”调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作用逐渐消失;修复成本高;红蒜品质下降,经济效益减少;可保障粮食安全。或不赞同:红蒜是特色农产品,经济效益高;该地地下水埋藏浅,易渍涝;易导致盐碱化,不利于种植粮食;“合瓦地”反映了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应加以保护;会使特色农产品红蒜消失。【解析】【分析】本题以“合瓦地”建造过程与结构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气象灾害、农业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村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农业生产,古人因地制宜改造成“合瓦地”,“合瓦地”瓦片下面有水渠,能够降低地下水的水位,有利于排水,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减轻涝灾的影响,避免红蒜烂根;干旱时,水渠中的地下水蒸发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为红蒜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小问2详解】红蒜在10月初播种,播种时和幼苗期地温较低,容易遭受冻害或寒潮。红蒜在10月初播种,播种时和幼苗期地温较低,而水渠中的地下水比热容大于土壤,降温速度较慢,地下水水温高于土壤温度;水体的热量向上传输,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升高,能够为红蒜生长提供热量,促进红蒜的生长发育,促使其早熟。【小问3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若回答赞同,由材料信息“近几十年来,由于‘合瓦地’年久失修、暗渠逐渐干涸,红蒜品质下降”可知,“合瓦地”年久失修,导致其调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能力降低,甚至逐渐消失;“合瓦地”的修复成本较高,修复投入的资金较多;根据材料信息“红蒜品质下降”可知,“合瓦地”种植的红蒜品质下降,导致农民收入降低;改种粮食作物能够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若回答不赞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蒜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经济效益较高;根据材料信息“河南省北部某村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可知,当地地下水埋藏较浅,改种粮食作物易受涝灾影响;该地位于河南省,大规模种植粮食易发生土壤盐碱化,导致土壤盐度升高,不利于粮食种植;“合瓦地”是当地居民适应地理环境的见证,体现了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农业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保护;大规模改种粮食,会导致红蒜的种植规模减小,甚至会导致该特色农产品的消失等。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索三河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由未曾川、揖斐川、长良川组成,中下游主要为平原,历史上三河之间易摆动。未曾川为基索三河中最长的河流,下游河道中多心滩,河岸多边滩,东岸发育沙丘.13世纪开始,当地在未曾川下游沿岸修筑堤坝,堤坝建成后,河岸沙丘进一步扩走。19世纪,人们修筑堤坝将长良川和木曾川、揖斐川分隔,使得长良川由流入未曾川改为流A揖斐川。目前,基索三河下游已成为日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名古屋为国际化大都市。下图示意基索三河下游水系。(1)简述木曾川河岸沙丘仅分布存河道东岸的原因。(2)比较木曾川心滩、边滩、沙丘平均粒径大小,并分析原因。(3)木曾川下游沿岸的堤坝建成后,沙丘进一步扩大,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分别说明修筑堤坝将长良川和木曾川、揖斐川分隔的目的。【答案】(1)冬季盛行西北风,将裸露河滩上松散物质向东南搬运,在河道东岸沉积;东岸为河流左岸,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成为堆积岸,侵蚀较弱;西岸位于基索三河之间摆动的范围内,沙丘易被破坏。(2)心滩>边滩>沙丘。原因:河道中心附近水域较深,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因此组成心滩的颗粒较大;河岸附近受摩擦力影响大,流速慢,搬运能力弱,组成边滩的颗粒较小;沙丘是风力将河滩中的物质再次侵蚀、搬运、堆积而成,细小颗粒易被风力侵蚀,因此沙丘的平均粒径最小。(3)河道摆动受到约束,洪水来临时,泥沙只能淤积在固定的河道,河床抬高加快;枯水期出露的河滩范围增大,沙源增加;河流难以侵蚀破坏河岸沙丘,河岸沙丘易保存。(4)与木曾川分隔的目的:避免长良川来沙汇入木曾川下游,改善木曾川口名古屋港的淤积状况。与揖斐川分隔的目的:为两河交汇延长时间,避免快速汇流导致水位迅猛上涨,形成洪灾。【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基索三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河流堆积地貌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 日本冬季盛行盛行西北风,可将裸露河滩上松散的物质向东南搬运,风速降低时在河道东岸沉积。由题干可知:河流由北向南流动,由此可判断东岸较为平直,为河流左岸,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为堆积岸,侵蚀较弱,沙丘不易被破坏,而西岸为基索三河之间摆动的范围,沙丘易被破坏。【小问2详解】心滩位于河道中心附近,此处水域较深,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因此组成心滩的颗粒较大;河岸多边滩,而河岸附近受摩擦力影响大,流速变慢,搬运能力减弱,因此组成边滩的颗粒较小;沙丘是风力将河滩中的物质再次侵蚀、搬运、堆积而成,只有细小颗粒才易被风力侵蚀,因此沙丘平均粒径最小。故心滩、边滩、沙丘平均粒径大小依次减小。【小问3详解】结合题干所述“堤坝建成后,沙丘进一步扩大”,,可以从洪水期和枯水期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解释。河道摆动受到约束,洪水期,泥沙只能淤积在固定河道,河床抬高加快,沙源增加;枯水期,出露的河滩范围增大,沙源增加,同时河流难以侵蚀破坏河岸沙丘,河岸沙丘易保存,综合使得沙丘进一步扩大。【小问4详解】由材料可知,木曾川为基索三河中最长的河流,下游河道中多心滩,河岸多边滩,东岸发育沙丘,因此木曾川本身含沙量比较大,而长良川汇入木曾川下游时,来沙多,可能会加重木曾川口名古屋港的淤积状况,因此修筑堤坝将长良川和木曾川分隔,使得长良川由流入木曾川改为流入揖斐川。修筑堤坝将长良川和揖斐川分隔,是为了人为延长两河交汇时间和空间,避免快速汇流导致水位迅猛上涨形成洪灾,对下游地区造成危害。14.[选修3:旅游地理]是谁鞠一捧圣水浇灌出绿洲是谁将一面铜镜遗落在戈壁大漠让一池碧水盛满了蓝天白云……酷爱旅游的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被大漠边缘清澈的湖水吸引。该湖泊位于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沙漠与花岗岩山体之间,被称为“大漠天池”(下图),该小组计划于暑期一探究竟。 概括大漠天池旅游景观特点,并围绕天池成因设计研学旅游活动内容【答案】沙漠、湖泊、蓝天白云、花岗岩体相得映彰,旅游景观多样,非凡性强;花岗岩裂隙调查与观测、沙土透水性实验,天池水盐度和矿物质检测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特点与旅游活动设计,难度较大,需要对大漠天池的形成过程加强理解,从而结合其成因合理设计研学活动。【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既有沙漠,又有湖泊,还有花岗岩,再加上蓝天白云等,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具有多样性。同时,干旱地区沙漠与湖泊相得映彰,旅游景观的非凡性强;注意要围绕天池成因设计研学旅游活动,设计围绕天池成因开展,注意材料信息“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沙漠与花岗岩山体之间”,一侧为花岗岩体,一侧为沙漠,中部低洼处为天池,该区域地处内陆干旱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花岗岩裂隙发育,汇水区域广,地表水易沿裂隙下渗向低洼处汇集,而另一侧为沙漠,沙粒粒径小,透水性差,阻隔水分溢出,形成大漠堰塞湖。所以可以开展花岗岩裂隙调查与观测、沙土透水性实验,天池水盐度和矿物质检测等。【点睛】15.小微绿地是斑块状散布在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小微绿地的探索和实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功能区小微绿地特点商业区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透视性好,花卉类植物造景与小雕塑结合,设置休息座椅、移动货亭等服务设施。居住区利用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因地制宜、种植便于养护的乡土植物建有游乐、健身、社区文化展示等设施,可作为社区议事场所。工业区在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选择除尘降噪效果好的乔、灌、草等植物多元增绿,并利用数字媒体墙等进行工业文化展示。结合实例,论述不同区域尺度合理利用小微绿地对拓展城市空间的意义。【答案】拓展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拓宽了居民日常生活、休憩空间;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条件;利于打造城市名片,提升了城市知名度。【解析】【分析】本题以小微绿地为材料,涉及合理利用小微绿地对拓展城市空间的意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 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小微绿地主要多位于商业街区入口或主要商店的门前空地、社区闲置、零散空地、工业园区干道两侧或企业入口街角等;通过图片材料“延河两岸通过街头建绿、立体增绿等方式,扩大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可知,建设小微绿地,改善了城市局地环境,拓展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拓宽了居民日常生活、休憩空间;图片显示“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多种类型的小微绿地,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可知,小微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小气候和生态环境;通过材料“通过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等途径,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游憩场所,传承历史文脉,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可知,小微绿地传承历史文化,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条件;通过材料“以体育文化为主题建设社区绿色开效空间,形成15分钟休闲生活圈,打造城市微名片”可知,小微绿地有利于打造城市名片,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从而利于带动旅游业发展。【点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