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2420

大小:981.9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4-01-08

上传者:老李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资源描述: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2024届文科一诊模拟综合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3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沼泽湿地中的植物遗体在水中被厌氧菌分解会产生含甲烷的气体。随着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气候变化加剧,水稻的种植面积和用水受到限制。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澜沧县)蒿枝坝村,专家指导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旱稻,让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不仅如此,全国其他地区种植旱稻的土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种植旱稻已然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云南省澜沧县蒿枝坝村适合种植旱稻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技术水平高B.旱地面积广阔C.水资源短缺D.机械化水平高2.如果更多地将大面积的水稻田改为旱稻田,其意义是()A.增加水资源B.提高稻米品质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扩大湿地面积【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当地农民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旱稻种植的,说明当地技术水平并不高,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澜沧县地形应以山地为主,而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水田面积有限,但旱地面积广,适合种植旱稻,B正确;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水资源并不短缺,C错误;山地不利于进行机械化生产,当地机械化水平较低,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更多地将大面积的水稻田改为旱稻田,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但不会增加水资源,A错误;提高稻米品质应主要通过改良品种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等来实现,将水稻田改为旱稻田不一定会提高稻米品质,B错误;水田属于湿地,其中的植物遗体被厌氧菌分解会产生含甲烷的气体,因而水田排放的甲烷较旱地多,将大面积的水稻田改为旱稻田会大量减少甲烷的排放,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正确;水稻田属于人工湿地,将水稻田改为旱稻田,湿地面积会减小,D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 惠安县地处闽南沿海,依托当地自然条件,以石造像,石雕产业闻名。近年来,当地石雕产业所需石料多从国外进口。2017年,惠安县积极打造雕艺文创园,建设雕艺博物馆、大师工作室、世界石雕公园三大板块,逐梦“世界石雕之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早期惠安县发展石雕产业的主要优势是()A.气候湿润B.河湖众多C.山地广布D.植被丰富4.近年来惠安县石雕所需石料多从国外进口的原因可能是()A.当地石料品质较低B.当地环保意识增强C.国外石雕市场广阔D.国外开采成本低廉5.惠安县打造雕艺文创园,主要致力于()①加强文化传承②推进产业转型③强化技术创新④推动产业外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3.C4.B5.B【解析】【3题详解】石雕产业需要原材料—石料,并且是依靠当地的自然条件,石雕产业闻名说明规模比较大或历史比较悠久。故山地众多,石头较多,原材料充足是其早期发展条件,故C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4题详解】材料中“依托当地自然条件,以石造像,石雕产业闻名。”这句说明当地的石料品质好,故A排除。材料中没有说明石雕销往国外,也没有说国外的开采情况,故C、D排除;因为石料的开采需要破坏山体,对环境造成破坏。为了保护环境,故从外国进口石料,故B正确;故排除A、C、D,选择B。【5题详解】惠安县打造雕艺文创园,还是从事石雕产业,只是延长了产业链条,并没致力于推进产业转型,②错误;惠安县打造雕艺文创园,不涉及到产业外迁,④错误;打造雕艺文创园能够加强文化传承,同时建设雕艺博物馆、大师工作室可以强化技术创新,故①③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工业区位因素划分为:(1)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2)市场导向型工业--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3)能量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5)技术导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新疆乌恰一康苏地区位于天山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600mm。下图示意新疆乌恰一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草地IB.草地ⅡC.草地ⅢD.草地Ⅳ7.图中M附近出现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蒸发旺盛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8.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A草地ⅢB.草地ⅣC.人工防风林D.农田区【答案】6.B7.C8.D【解析】【6题详解】图示区域位于天山西南坡,气候干旱,因此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四类草地位于同一坡向,水分条件的差异取决于坡度、岩层、土壤,草地Ⅱ所在的地区坡度较缓,有泉水出露,潜水位高,因此土壤含水量最大,植被覆盖率最高,故选B。【7题详解】由上题可知,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由地形剖面图可知M地坡度较陡,地表径流速度快,地表水缺乏,因此M附近出现了荒漠化,C正确;结合图片可知,图中M处海拔较高,气温并不高,A错误;处于背风坡并不是M处为荒漠区的原因,B错误;结合图片可知,M处的岩石与草地I处的岩石类型一致,因此土壤并不是形成荒漠的原因,D错误。故选C。【8题详解】土壤盐渍化是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细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的过程,故盐渍化程度与地下水位和蒸发有关。该区域整体蒸发旺盛,农田区较其他区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灌溉也会进一步加剧地下水位升高,因此农田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严重,故选D。 【点睛】盐渍化产生的原因:一、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二、不合理的灌溉使盐分在地表积累;三、超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四、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参考作物蒸散量是指在平坦地面被绿色作物全部遮蔽,土壤充分湿润情况下的土壤水分蒸发率。读新疆等参考作物蒸散量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A.北疆大于南疆B.西部大于东部C.盆地大于山区D.中部大于四周10.导致新疆境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植被覆盖率B.土壤含水量C.地表植被类型D.空气相对湿度11.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研究有利于()①优化水资源配置②合理种植作物③工程建设④改善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9.C10.D11.B【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附近,参考作物蒸散量为800左右,而盆地地区可达1200或以上,所以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盆地大于山区,C正确。图中显示,从数值上看,南疆大于北疆,A错误。东部大于西部,B错误。中部较东部小,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参考作物蒸散量是指在平坦地面被绿色作物全部遮蔽,土壤充分湿润情况下的土壤水分蒸发率,所以无需考虑植被覆盖率和土壤含水量的差异,A、B错误。参考作物蒸散量是土壤水分蒸发率,与地表植被类型关系不大,C错误。新疆内山地、盆地内部、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区等各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差异明显,空气相对湿度也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素,故新疆境内空气相对湿度差异大导致参考作物蒸散量存在差异,D正确。故选D。【11题详解】参考作物蒸散量是农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作物需水量和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参数,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对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灌溉计划制定、区域水资源配置、水权分配与管理活动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故该研究有利于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合理种植作物,与工程建设无关,所以①②④正确,B正确。其他选项组合中有错误,A、C、D错误。故选B。【点睛】等值线的判读:先看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再看数值特征,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看数值的递变规律;计算差值等。本题主要是准确判读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等值线的空间分布特征。第Ⅱ卷二、综合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和若铁路(下图)全长825.476km,设计时速120km/h。铁路建设之初即提出了“治沙先行”的建设理念,即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该铁路建设过程中改变以往现场浇筑桥墩的做法,采用预制拼装化技术,先在工厂先预制加工构件,后运到现场拼装;同时,为减少阻力和后期维护,和若铁路采用无缝线路施工,且钢轨焊接工作主要在夜间开展。和若铁路穿过的山谷和河流较少,但全线共有特大桥19座,其中若克雅特大桥(下图中M处)长约10km,平均墩高24m,最高桥墩达35m,是和若铁路全线最高的特大桥。 (1)指出和若铁路建设过程中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的必要性。(2)解释若克雅特大桥的平均墩高24米的作用。(3)指出和若铁路钢轨焊接主要在夜间进行的地理背景。(4)说明采用预制拼装化技术对该铁路建设的益处。【答案】(1)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风沙大;风沙大,建设难度大,容易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工期产生影响;风沙大,对铁路后期运行危害较大。(2)该地区属于流动性和半固定沙漠地貌,低矮的沙丘在风力作用移动,容易掩埋铁线路,建设适宜的桥高能够让风沙从桥下穿过,减少风沙对线路和列车运行的影响。(3)钢轨铺设既要考虑钢轨热胀冷缩又要考虑钢轨铺设温度;南疆地区夏季高温炎热,且昼夜温差大;为减小温差大对钢轨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只能在夜晚进行钢轨焊接作业。(4)该铁路工程量巨大,采用预制拼装化技术可缩短工期;采用预制拼装化技术可减少现场(自然条件恶劣下)施工时间和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质量;采用预制拼装化技术可减少对环境和道路交通的影响。【解析】【分析】本题以和若铁路为材料,涉及交通运输线路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较低,风沙较大;风沙大,导致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产业影响,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可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风沙较大,会对铁路的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危害列车的运行安全,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能够保障后期铁路的运行安全。【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塔里木沙漠,当地以流动性和半流动性、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的流动性较强,该地风力较大,受风力作用,容易掩埋铁路路线;若克雅特大桥的平均墩高24米,可以为风沙的通过提供通道,有利于风沙从桥下通过,减少风沙对路线和列车运行的影响,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小问3详解】当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远高于夜间气温;钢轨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热胀冷缩明显,所以钢轨的铺设要考虑温度;为了减少高温以及昼夜温差大对钢轨铺设的影响,所以钢轨的铺设和焊接主要在夜间进行。【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先在工厂先预制加工构件,后运到现场拼装”可知,预制拼装技术是先进行预制,然后现场拼装,该工程工程量较大,采用预制拼装技术能够减少现场施工时间,缩短工期;当地自然环境恶劣,采用预制拼装技术,能够减少在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作业的时间,减少恶劣天气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保障施工质量;采用预制拼装技术,能够减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沿线地面交通的影响等。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面积约246平方千米。据钻探发现,在洱海湖区边缘甲地附近普遍存在距今6000年前形成的螺壳层,在乙地发现距今3500年前的湖砂沉积。洱海属高原构造断陷湖泊,海拔1972米,西侧剧烈抬升,形成海拔约4000米的苍山。苍山山体主要由硬度较大的变质岩组成,山顶附近约半年时间存有积雪,东坡发育了多条河流,在河流入湖口处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此处洪积扇砾石含量较高且缺少泥质沉积。下图示意洱海周边地理事物分布。(1)推测距今6000年以来洱海湖面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2)分析洱海西岸洪积扇砾石含量较高且缺少泥质沉积的原因。(3)推测地壳运动对洱海流域水系和植被的影响。【答案】13.变化特点:湖面先向陆地方向推进,后向湖心方向退却。判断依据:螺壳层属于岸滩堆积,指示距今6000年湖岸线处于现今湖泊内部;湖砂沉积属于湖相沉积,指示距今3500年湖岸线处于现今湖泊外部。14.河流流程短,洪水期流量大;地势落差较大,坡度较陡,重力坍塌形成的砾石较多(或流速快,搬运砾石能力强);物源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冻融作用强烈(加之山体以硬度较大的变质岩为主),风化碎屑物以砾石居多。15.地壳断陷运动,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特点,使径流由四周向中间流(形成向心状水系),汇入湖盆;地壳断陷运动,增大流域内地势高差,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差异。【解析】【分析】本题以洱海为材料,涉及陆地水体补给关系、河流沉积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提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螺壳层属于岸滩堆积,所以指示距今6000年湖岸线处于现在洱海的内部;湖砂沉积属于湖相沉积,所以指示距今3500年湖岸线处于现在的洱海的外部,所以推测距今6000年以来洱海湖面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特点为:湖面先向陆地方向推进,湖泊面积增大,后向湖心方向退却,湖泊面积减小。【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洱海西岸河流流程较短,洪水期流量大,流速快;西侧剧烈抬升,地质不稳定,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陡,重力坍塌形成的砾石较多;地势落差较大,坡度较陡,流速快,搬运能力强,砾石多;物源区半年有积雪,气候寒冷,冻融作用强烈,加之山体以硬度较大的变质岩为主,风化碎屑物以多以砾石为主,所以该地洪积扇砾石含量较高,缺少泥质沉积。【小问3详解】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蚀,属高原构造断陷湖泊,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特点,使得地表径流由四周向中间流,水系呈向心状,汇入湖盆;地壳断裂下陷,增大流域内相对高差,不同高度水分和热量的组合不同,水热组合状况垂直分异显著,植被分布出现明显垂直差异。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镇位子浙江省桐乡市,是我国古镇开发的成功典范。乌镇一期定位于观光市场,一般只有半天的游程,观赏内容有限,客源数量有限,景区营收以门票为主,人均消费百元左右;乌镇二期定位于商务休闲市场,核心是把游客留下来,人均消费提高到上千元,逐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指出在乌镇的开发过程中,延长游程和提高景区接待能力的具体措施。【答案】答案:延长游程措施:景区开发民宿,丰富旅游资源;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表演,让游客参与其中,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加强景区的生态保护、文物保护的力度,提高旅游资源质量。提高景区接待能力的措施:完善交通、通信、餐饮等基础服务设施;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为商务、会展提供场所。(答案合理,酌情给分)【解析】【详解】乌镇开发过程中的延长游程和提高景区接待能力的具体措施应立足于乌镇古镇的文化底蕴进行开发,也要考虑到游客的喜好,从旅游项目规划、景区服务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如可以开发民宿、加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引导游客参与、体验,对景区加大保护,提升旅游资源质量,延长游客旅游时间。景区接待能力的提高要从基建及定位改造上着手加强。【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A、旅游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颈的吸引力;(2)旋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B 、地理位置与交通。C、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D、旅游地的接待能力。E、旅游地的环境容量。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按照国际法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放的公海捕鱼。即使是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容易接近的海洋——北冰洋,目前也有人推测它将会迎来捕捞大潮。下图为正在不断减少的北冰洋海冰景观图。分析北冰洋可能迎来捕捞大潮的原因,并推测该行为给北冰洋地理环境带来的危害。【答案】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冰减少,易于通航和捕捞;北冰洋大部分海域属于公海范围,任何人可开展捕鱼活动;现有渔场渔业资源减少,推动捕捞业往北冰洋发展;北冰洋渔业优质,市场效益高。危害:渔类资源的大量捕捞会打破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捕捞活动会给该海域带来环境污染。【解析】【分析】本题以北冰洋海冰景观图及北冰洋渔业捕捞趋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北冰洋可能迎来捕捞大潮的原因并推测该行为给北冰洋地理环境带来的危害,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