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03553
大小:34.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4-09-02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秋季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一词起源于劳动实践中的耕种、生产、手工、技艺等。劳动作为人类发展的物质性力量,正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所阐述的那样,“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甚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朱熹的《童蒙须知》中将“洒扫涓洁”作为孩童启蒙教育,卢梭的《爱弥儿》高度重视手工劳动,将之视为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有效中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会种菜,不算学生”。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言,劳动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而劳动教育更能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形成双重引领,使人直面生产、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完成对个人身体机能、工艺技能、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予以完善,从而得到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当前,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的多种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劳动是人特有的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 ,即文化;而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即文化实践。从对象物的属性来说,劳动教育就是文化实践的本体,劳动教育通过切实的劳动实践提高人的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们生产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制度,推动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进而推进了文化实践的深入与革新。同时,劳动教育又是文化实践的载体,文化融入是当前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忘来时路,为文化实践提供“源头活水”,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劳动教育巩固了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也通过这种身心融合的教育给人带来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人在文化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劳动实践深化文化认同。对于文化认同,应有至少两个层次的理解,其一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传统和现在知识层面的数量积累,还是一种可能在未来喷薄的智能意识,“既基于内容又基于过程”。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价值感和认同感,也唯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激发、实现。其二是“文化超越”。超越不是以鄙夷的眼光弃之不用,而是用关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现实与传统的融合新生,以文化主体的责任去更好地传承、突破与创新,通过劳动实践与现实文化进行“交流、碰撞、新生”。如果失去了具体实践路径,文化认同只会成为一句口号,也让实践和文化都失去了主体性。劳动教育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无论是田园种植、印染工艺、纸扇泥塑、裁衣织布的传统工艺,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的实践,还是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都是对文明与智慧的追溯,也唯有通过广泛蕴藏于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才能进一步启迪大众的文化创造力,让文化自觉与超越深入每个人的内心。(摘编自马慧子马梅《劳动教育独具的文化价值》)材料二: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由是,各地中小学在课程体系框架内,因地制宜,开设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种菜做饭学农活儿,木工花艺做公益,在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艺社团活动之外,孩子们又有了崭新的成长体验,各具特色,不亦乐乎。为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价值观塑造、生活能力养成和公共意识培育3个方面,深耕细作,久久为功。价值观塑造方面。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应侧重于价值观塑造,主要是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劳动,感受劳动,进而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果实。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而为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从而树立起劳动光荣、自食其力和责任担当的价值观。生活能力养成方面。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共设置了10 个任务群,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部分。相较而言,日常生活劳动部分实际意义更大一些,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任务群,和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结合甚为紧密。通过此类课程的有效实施,能够让孩子们打小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养成自理能力。公共意识培育方面。服务性劳动部分中,有一个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任务群,很有意义。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一些志愿服务,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从相对封闭的校园和家庭环境中走出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对真实复杂的社会提前有一些近距离的感知认知;而且,从全人教育角度来说,这也补上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一环。另一方面,这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公共意识和利他精神,帮助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模式,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不是精致的利已主义者。(摘编自陆建国《劳动教育不能简化为劳动体验课》)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B.劳动其实就是各种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C.文化认同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具体实践能激发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价值感和认同感。D.注重价值观塑造、生活能力养成和公共意识方面的培育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也与人的劳动密不可分。B.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C.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因此劳动教育是文化实践的本体。D.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开设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课。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11岁的女儿不想读书,爸爸就带她在烈日下挖藕以体验生活的不易,4个小时下来,女儿脸晒到脱皮,爸爸觉得效果很好,因为事后孩子表示要好好读书了。B.每周让孩子做一顿饭,从菜市场讨价还价买菜、择菜淘米到烧煮烹炸,让孩子们在掌握生活本领同时,也能体会到家务劳动的不易。C.到山上挖笋、采茶,去田里拔草、摘野菜……这是某中学组织的“新劳动教育”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农事活动、走近自然,感受民风民俗。D.鼎湖小学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居家劳动,主动承担家务,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能力,树立起劳动担当和责任意识,做幸福生活的缔造者。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5.在大中小学中开展劳动教育课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路灯下的母亲阿建①冬日的哈尔滨,下雪是最寻常的。这不,夜幕刚刚降临,天空便又稀稀落落地飘起了雪花。②一所高中侧门附近的路灯下,她摆了一个烤地瓜的小摊,简易的烤炉安置在三轮车上,旁边放着木拌子、蜂窝煤,还有一个陈旧的半导体收音机。③令人瞩目的是车把上挂着女儿用纸壳做的那个广告牌,上书“有人考北大,有人考清华,我烤地瓜”,戏谑中透着安然,幽默里藏着平和。④刚刚50岁出头,她却已经是白发苍苍,腰背微驼。丈夫去世12年了,她与女儿相依为命。特意选在女儿就读的中学门前卖烤地瓜,只为能每天陪着女儿上学、放学,母女俩可以多一些路上畅聊的时间。⑤女儿品学兼优,还特别懂事,时常带给她一些好消息:数学竞赛获奖了,作文被老师推荐在刊物上发表了,百米赛获得全校第一名,被评选上了“优秀班干部”……这些都让她欣然而骄傲,仿佛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福气的母亲。⑥雪不紧不慢地飘着,路上行人越来越少,她守着寥落的小摊,不时朝校门口望两眼。女儿读高三了,教室在那栋教学楼三层的最左边。⑦每天晚上9点半,晚自习结束的铃声一响,女儿会第一时间走出校园,穿过校门口接送孩子的那些私家车,快步走到路灯下的小摊前,接过她递上的热乎乎的烤地瓜,一边美美吃着,一边兴奋地向她报告一天里学校发生的趣事。⑧今天,因为给同桌讲解一道物理题,女儿出来得晚了一会儿。当快步跑到她跟前时,热闹的校门口已安静下来,而路灯却将雪地映得更亮了。女儿指着母亲围巾上沾着的雪花,逗她:“我妈变成白雪公主啦!”⑨她笑着:“妈妈有你这个小公主就够了,快吃个烤地瓜吧,热乎着呢。”⑩母女俩说笑着收摊,推车慢慢朝家中走。路很滑,拐过一条胡同时,忽听背后有人喊“小心”,回头看,一辆飞快朝她们撞来的电动车已猛然滑倒。她一把推开女儿,用身子挡住失控的电动车。⑪原来是一位外卖小哥,看来摔得不轻。他一边关切地问她是否被撞伤,一边心疼地看着撒落一地的夜宵——那是顾客点的,他得自掏腰包补买一份赔给顾客了。⑫她的腿被重重地撞了一下,疼得有些发木。看到眼前的情景,她却安慰起外卖小哥来:“我没事儿,快看看你的车摔得怎么样,还能不能再接单了?”⑬女儿本来想嗔怪外卖小哥的车速太快,话到嘴边却也变成了:“你快忙吧,别让客户等太久。” ⑭回到家中,她发现左腿被擦掉了一块皮,撞出一块淤青,却知足地说:“幸好你没伤着,那个小伙子也没伤着,我也不碍事儿。”⑮第二天,女儿起来做了早餐。她执意像往常一样出摊,女儿拗不过她,妥协了,但自己帮母亲推着三轮车到了学校侧门附近的那个路灯下。⑯看着女儿走进校园,她开始生火烤地瓜。雪又不紧不慢地飘起来,虽然穿了厚厚的棉衣,她还是冷得不停地搓手。又一天过去了,黄昏时分,昨晚那位外卖小哥忽然出现在她面前。⑰小伙子愧疚地说:“阿姨,对不起,我刚做外卖这活儿半个月,昨晚只顾着抢时间,自己摔倒了,还撞倒了您。您真是个好人,没让我掏一分钱医药费。”⑱她平和地说:“一点儿小磕碰,没啥的。你以后多加小心就好,谁的生活都不容易。”⑲外卖小哥立刻买了两个烤地瓜,不由分说地扔下两张百元钞票,说了声“好人一生平安”,转身跑开了。雪花落到两张钞票上,她心里暖暖的。⑳路灯又亮起来时,雪停了,她听着收音机里播出的节目,心里盘算着,今年春节,得给女儿买件新衣服了,不能让她总捡亲戚送来的旧衣裳穿,那些衣裳的质量再好也还是旧的嘛。㉑正想着,收音机里播出的一个消息,却猛地攫住了她的心:一位幼儿突患白血病,贫病缠身的父母,眼看着幼小的孩子被病魔肆虐却束手无措……她叹了口气,自己尚在为温饱打拼,今天在风雪中站了一整天,也只赚到十五块钱。爱莫能助,她眼角有些湿润了。㉒也就在那一刻,她忽然想到了外卖小哥的那200块钱,这么一想,心情竟好了许多。㉓女儿一走近,她就赶紧掏出刚才抄写下来的爱心账号,让女儿帮忙。母女俩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像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将她仅有的215元钱,悉数捐给了那个素不相识的患儿。㉔女儿还不住地安慰她:“结果一定会好的,因为您捐了一个吉祥数,谐音是‘爱要我’。有爱陪伴,自然会收获幸福啊,就像我一样。”说着,女儿撒娇地挽起了母亲的胳膊。㉕没有一朵花拒绝绽放,也没有一种生活会拒绝爱的照拂,再清苦的日子,只要有爱相伴,希望就会生长。就像那一刻,母亲的手那么暖,冬日的路灯那么明亮。(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女儿做的写着“有人考北大,有人考清华,我烤地瓜”的广告牌中,可以看出母女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B.比起母亲被撞伤,外卖小哥更关心、心疼的是撒落一地的夜宵,因为他不得不自掏腰包补买一份赔给顾客。C.女儿本想责怪外卖小哥车速太快,最终却说成“你快忙吧,别让客户等太久”,这体现出女儿善解人意的一面。 D.虽然母女俩的生活也不容易,但母亲还是将仅有的215元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患儿,表现了母亲的善良。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介绍了母亲烤地瓜小摊的陈设,其中一个陈旧的半导体收音机为后文母亲获知患儿消息埋下了伏笔。B.第④段既运用外貌描写塑造母亲的苍老的形象特点,还补充交代了母女俩相依为命、互相陪伴的日常生活状态。C.通过“不时朝校门口望两眼”“妈妈有你这个小公主就够了”等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母亲对女儿的关爱。D.第⑳段对母亲盘算给女儿买新衣的心理描写,暗含作者对母亲的批判,因生活拮据,母亲并不能照顾好女儿。8.文本多处提到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9.请简要分析文本最后一段的丰富意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弱冠以门荫策名,迁侍御史。至德初,肃宗兴师靖难,大收才杰,武杖节赴行在。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荐才略可称,累迁给事中。既收长安,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出为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或由一言赏至百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永泰元年四月,以疾终,时年四十。(节选自《旧唐书·严武传》,有删改)材料二:武幼豪爽。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 。武读书不甚究其义,以荫调太原府参军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从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至德初,赴肃宗行在,房琯以其名臣之子,荐为给事中。与元载厚相结,求宰相不遂,复节度剑南。武在蜀颇放肆,或一言之悦,赏至百万。蜀虽号富饶,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梓州刺史章彝始为武判官,因小忿杀之。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永泰初卒,母哭,且曰:“而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节选自《新唐书·严武传》,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事未A行B求C为方面D复拜E成都尹F充剑南G节度H等使。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荫,在唐朝亦称恩荫,由于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所有子女在入学任官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B.迁,指官职的变动。迁除,指官吏的升调委派;迁乔,指官吏由低职位升到高职位;迁封,指加封爵位。C.材料一“或由一言赏至百万”与材料二“或一言之悦”两句中“或”的含义相同。D.“且曰”与“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且”的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德初年,肃宗兴兵平难,广收人才,严武赶赴肃宗的驻跸之所,后任给事中。B.房琯认为严武是名臣之子,并且有才能和谋略,一向器重他,还推荐严武做官。C.严武读书不大推究深意,因门荫调任太原府参军事,多次迁任后,为殿中侍御史。D.严武对待身为宰相兼任巡内刺史的房琯态度傲慢,不以礼相待,受到当时舆论的贬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2)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14.材料二的第二段相比材料一的第二段,增加了哪些内容?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①苏轼梦中了了②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谪黄州。次年,苏轼在东坡建造房屋,并认为东坡雪堂之景宛如陶渊明在斜川游览所见之景,因有此作。②了了:明白,清楚。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即使在梦中也依然保持清醒,并认为只有陶渊明,是自己跨越时空的知音。B.“依旧却躬耕”一句写出词人与陶渊明相似的经历:回归田园,躬身耕耘。C.“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东坡春日充满生机的景象。D.词的下片详写鸣泉、小溪、山亭、远峰等东坡雪堂周围的景观,美丽而幽静。16.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作于黄州,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l)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2)曹操《短歌行》中运用《诗经·郑风·子衿》典故指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踏入西安城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座中华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周礼秦制、汉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①的气质。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坐标簇拥下,西安没有沉醉其中②,而是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西安③,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时尚同在。以往,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沧桑的历史。如今,西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以“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城市品牌而声名远播。这座弥漫着历史人文气息的古老城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再次绽放青春活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感受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历史的沧桑。B. 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品味沧桑的历史。C.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历史的沧桑。D.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感受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品味历史的沧桑。(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细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大量的古典诗词,向我们展示了汉服的绚丽华美,繁复多端。而最能代表汉服精粹的,当属深衣。它因“被体深邃”而得名,为古代诸侯、士大夫阶层的居家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深衣”作为中国礼服的典型代表,①。深衣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②;③,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天然拥有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之东方美德。2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上联:怀抱地道之方正。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喻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其创意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薪火”表达了各国运动员的团结共融:火炬四面八槽,聚合至顶部中心的形象,以生命之河的形式象征各国家和地区运动员汇聚杭州共襄盛事,呼应了本届亚运会“心心相融,@未来”的主题口号。“薪火”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人文亚运不仅激发出我们的文化自信,更激励我们要不断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你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