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4102
大小:18.4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1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能够被激发,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否能够得到良好地建立。数学从小学开始就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也是难点所在。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及做题情况,数学课堂也难以摆脱枯燥乏味的基调。新课改的推行也要求教师及时摆正教学目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开展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活化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把握数学的本质。一、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1.抽象思维。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大量的数字、公式、运算符号、几何变换始终伴随着学生。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也正体现出数学学习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要在初中阶段把数学学好,就要充分调动抽象思维去理解数与数、数与形、形与形之间的关系。2.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体系看似庞大,但知识之间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逻辑联系,找准这些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快速突破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又因为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运用类比、推理、迁移能力的知识,所以逻辑推理能力几乎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3.建模思想。 建模思想可以将抽象的、复杂的信息转换为相对可视化的、具体的数学模型。尤其是在知识运用过程中、解题过程中,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清晰的问题解决思路。“模型”构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拥有数学建模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4.想象意识。想象意识与能力在运动关系以及空间几何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平铺直叙的语言文字描述准确转换为具象的几何体,如何理解几何体中面与面、边与边的关系,如何理解运动轨迹。对于这些问题而言,学生只运用抽象思维是不够的,合理地想象是快速破题的关键。5.数学运算。运算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有意识地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数量关系以及各种运算技巧,在保证运算准确度的前提下提高运算效率,为高中甚至大学中的高等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教师的教学过程而言,当前许多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有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首先,一些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平铺直叙的讲解,这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气氛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高。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知识的深度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碎片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也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与此同时,严厉且富有魅力的课堂教学确实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但目前绝大部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现状是课堂缺乏亮点,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缺乏对学生的正面鼓励,常常导致学生畏惧甚至抵触数学学习。最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影响,许多教师当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停留于以应试结果为导向,以机械记忆及题海战术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法宝,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教师也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与进步,自然也难以发现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困惑,难以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学习量与学习难度上都较小学有了较大的提升。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收获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依赖性强、自觉性差的情况。即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些引导学生参与的活动,但这些同学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开动脑筋。在课后也难以对所学知识展开有效复习,作业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交差。学生也难以获得数学学习的愉悦体验,陷入了不喜欢——学不好的循环中。三、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建模和抽象能力。对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而言,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抽象思维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把思维过程从事物本身的物理属性中剥离出来,透过现象抓到本质。而数学建模思想则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思维进行重组,再次构建为具体的模型,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终为始的出发,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首先就是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展开自主思考与钻研,提升数学的建模与抽象能力,在课堂中真正体现核心素养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比较有趣味的数学问题来进行引入:有这样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5,将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乘积为736,求原两位数的大小。在这个问题中学生只需要理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即可,使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建模的必要性。而此后教师就可以进入一元二次方程组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此时教师可以用经典的销售问题展开教学,如“商场要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可以销售20件,每件盈利35元,换季为了尽快清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降价措施,调查后发现,如果每件衬衫降价5元,则商场每天可以多卖出5件。①如果商场每天平均要盈利800元,每件衬衫要降价多少元?②要使商场平均每天盈利达到最高,你能够为商场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吗?”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中,学生也能够进一步体会建模对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简化意义,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字关系,从而实现知识的合理、有效运用。2.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讨。在教学中,我们常看到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有很多问题问老师。提出疑问不仅是发现真知的起点,而且是发明创造的开端。提高学习成绩的过程就是发现、提出并解决疑问的过程。大胆向老师质疑,不是笨的反映,而是在追求真知、积极进取的表现。在听课中,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疑问也就在不断产生,再加以分析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习也就得到了长进。任何的数学知识都是形成于发现、探索、质疑、再构建的过程,因此不断质疑也成为了数学学习的灵魂所在。但在过去长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在课堂中很少能够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当前在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为学生创造质疑并思索的机会,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真正做到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测量与计算,并让学生依据测量数据展开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算法猜测,然后再教给学生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对公式展开质疑,想一想有没有公式不能正确计算的情况。这个过程不仅是在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又如在“三角函数”中“正切”知识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质疑、自主探究。教师可以运用粘土提前制作几个台阶模型,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需要在组内观察并思考哪个台阶最陡?说一说是如何判断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倾斜程度与边之间的关系;由角度逐步转化为边之间的比较,来实现向新知识的自然过渡。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其中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对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3.实行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一大重要数学基础能力。只有在运算能力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学习效果也才能够得到保障。在以往,运算能力的提升往往都是靠学生在课后大量做题来实现。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当前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中不断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后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开阔他们的视野及思维。例如,在讲解“因式分解”的有关内容时,学生会接触到较多的运算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方法设置尽可能多的题目以组织学生进行尝试与练习,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了解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用哪种分解方法最佳,进而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再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为例,在之前的计算训练中,学生们对解方程的能力掌握还不错,但当学习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许多学生对应用题中确定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等方面能力欠缺。但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类型过多,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教师此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带领学生从命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主思考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结合给出的方程设计应用题。在此过程中,开放式的命题设计使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增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成就感。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是今天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尤其是在对学生想象力要求较高的几何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简化过去学生调动想象力困难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进行合理迁移,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进而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例如,在“正多边形和圆”的教学中,教师提出“正多边形与圆有什么关系?如何借助圆做出一个正多边形?为什么等分圆周就能够得到正多边形?”等问题后,都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来进行演示。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完成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螺旋上升过程。学生观察动态演示,进行再次想象、归纳与推理,提升对此部分内容的认识。在想象部分节省出的时间也可以用于思考更有深度的问题,如正n边形的半径,边心距,边长有什么关系?5.将核心素养纳入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新课改下我们对核心素养的追寻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评价体系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考试成绩与排名被过度关注了,似乎只有一个分数才能代表学生是否获取了知识,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成果。而以此出发的教学评价常常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被纳入考核的范畴,他们的情感态度也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所以在当前,要使初中数学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使评价更加有实际意义也更具参考价值。例如在当堂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定要真诚,这种真诚体现在一是具体细致,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刚刚回答的答案进行具体的评价,比如“你刚刚说的……非常对”“你的声音响亮又清楚”“你的回答比起昨天/上节课更自信了”。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简单的“很棒”“真好”,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觉得你并没认真聆听他的发言。二是不要逃避学生的不足。针对学生表现或回答不完美,教师也要先夸再用“如果再……更加强一些更好”这类话语,正面说明他们的不足。在评价中保留缺点,给予学生进步的空间,这样的夸赞才有意义。最后,教师可以在评价时对一部分同学进行大面积夸赞,“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真会学习,他们……”同时巡视全班,还能让这种好表现扩散,在班级中形成榜样的带动效应。 此外,在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体系中,师生互动是极其欠缺的,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也缺乏彼此的相互了解,一旦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两方相互不信任、相互埋怨,使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就更加困难。在对学生展开评价的同时,也要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活动提出建议,以便教师在下一节课时设计出更符合学生期待的活动,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结束语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学习状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得到有效提升,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蕴藏的大智慧,进而产生对数学的无限热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