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70456

大小:2.19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3-10-30

上传者:老李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宣城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题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卷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时,务必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入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会师”太空。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1.神州十五号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A.递减一递增一递减B.递增一递减一不变C递减一递增一递减一递增D.递增一递减一递增一递减2.中国空间站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不会有() A.超强辐射B.极光干扰C.耀斑爆发D.巨大温差【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神舟十五号号上升到空间站,需要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根据图中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可知,气温变化应为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最后再递增的过程,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由于宇宙真空无大气,位于宇宙中的中国空间站,可能遭受超强辐射和巨大温差的威胁,AD对,太阳耀斑爆发会影响空间站与地面的无线电短波联系,从而对空间站产生一定的威胁,C对,极光发生在地球大气层,对空间站影响不大,B错,本题选择不会有的威胁,故选B。【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均12km)、平流层和高层大气。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②平流层:气温随高度迅速升高;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因该层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存在一个臭氧层,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侵害。③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存在电离层。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地球形成之初,大气主要成分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一氧化碳④甲烷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关于右图中的数字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A.①一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B.②一真核细胞生物出现C.③一恐龙灭绝D.④一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5.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测当时地球环境特点为()A.湿润,森林茂密B.干燥,沙漠广布C.温和,冷热多变D.寒冷,冰川广布【答案】3.D4.B5.A 【解析】【3题详解】地球形成之初并没有适宜生命呼吸的氧气,①错误;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②③④正确,排除ABC,故选D。【4题详解】据图可以判断出,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古生代早期,A项错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在元古宙,B项正确;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的,C项错误;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D项错误;故选B。【5题详解】煤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说明当时植被茂密,气候应是温暖湿润的,植被才能茂盛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早古生代对应藻类时代,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晚古生代对应蕨类时代和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对应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对应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预警网通过预警终端、手机APP等渠道,为成都地区提前56秒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四川地震局立即启动地震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就应急处置工作做出安排部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A.软流层B.地壳C.地核D.地幔7.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①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②电磁波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③地震波可以在各种介质中传播④准确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并及时预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为进一步分析灾情,部署灾后重建工作,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本次地震精确位置B.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地震灾害影响范围C.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评估本次地震灾害损失D.利用遥感技术加强对后期余震的监测预报【答案】6.B7.A8.C【解析】【6题详解】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故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由于地震波的纵波(P波)的波速比横波(S波)的波速速度要快,地震监测系统在监测到纵波时,在横波还未到来时及时发布地震预警,这样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反应时间,故①正确;电磁波传播速度比较快,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通知到社区的居民,故②正确;③地震监测系统是无法监测到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的岩石变化状况,故③错误;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预测地震发生时间的,故④错误。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技术,无法获取本次地震精确位置,A错误。获取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应该使用遥感技术,B错误。GIS技术通过工具将地理科学用于理解和协作。它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共同的目标,从所有类型的数据中获得可执行的情报,地理信息系统评估本次地震灾害损失是可行的,C正确。加强对后期余震的监测预报应使用地理信息系统,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识别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安装在手机、汽车、飞机、轮船等中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3.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霜降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气温低于0℃),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下表为我国某市10月26日~29日天气预报图,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日期10月26日10月27日10月28日10月29日天气晴转多云小雨多云晴气温7~17℃8~20℃1~15℃-4~8℃风向西南风西南风北风西北风风力微风3~4级4~5级微风9.根据表信息,判断该市清晨最有可能出现霜的日期是()A.10月26日B.10月27日C.10月28日D.10月29日 10.霜的形成得益于图中的()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11.下列措施中预防农作物霜冻灾害效果明显的是()①在霜冻发生之前灌水②燃烧禾草、作物秸秆等形成烟雾③植树造林,增大地面热容量④用草帘、草灰、尼龙布、纸张等覆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9.D10.C11.B【解析】【9题详解】霜冻产生的气温条件:(1)水汽充足;(2)地物温度达到0摄氏度以下。10月26日、27日最低温都在7、8度左右,故A、B错;10月28日最低气温为1摄氏度,C错;10月29日,最低温为-4摄氏度,且天气状况为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热量损失较多,故最有可能产生霜,D对。故选D。【10题详解】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长波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灌溉能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使地温降温幅度减小,且灌溉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结冰能够放热,①正确;焚烧秸秆,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增加了大气逆辐射,②正确;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地面热容量,减缓该地放热速度,但是跟其它三种方式比较,不能够有效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且通过这种方式来防冻害不切实际,③错误;用草帘,尼龙布等覆盖既可以防止外围冷空气的袭击,又可以减弱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后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能够被大气截留,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增温,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的方向绝大部分向下(大气辐射只有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伏尔加河是世界最长、流域最广的内流河,最后注入到里海,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量少②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水电站对伏尔加河流域的影响是()A.减少河流水蒸发B.减少地下径流量C.减少水的下渗量D.调节地表径流量14.伏尔加河对里海盐度的影响表达正确的是()A.基本无影响B.使里海北部盐度较低C.使里海北部盐度较高D.使里海盐度没有季节变化【答案】12A13.D14.B【解析】【12题详解】伏尔加河的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所以蒸发较弱,①正确;读图可知伏尔加河最终注入了里海,该河流对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具有较大的影响,②正确;该河流位于内陆,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平原总体区域高低不平的现状是由于冰川运动造成的,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水电站拦截水流,使得上游水面增大,增加了河流水蒸发,A错误;上游水量变大,下渗量增大,地下径流量随之增加,BC错误;水电站和水库可以调节地表径流量,使得河流流量季节差异变小,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伏尔加河为里海北部提供大量淡水汇入量,使得里海北部盐度较低,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和重力能。其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资源。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海洋表面平均温度、盐度随纬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正确的是()A.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海洋表面平均盐度、c—年降水量B.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C.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年降水量、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D.a—年降水量、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16.a曲线值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陆地径流增加B.降水减少C.水温下降D.海洋面积增加【答案】15.B16.C【解析】【15题详解】a曲线在赤道处有低值,而在副热带地区有高值,由于赤道地区海洋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考虑不是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a曲线符合海洋表面平均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ACD错误。而b曲线呈现出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的趋势,判断是温度的变化,c曲线在赤道处和南北纬50-60度处存在一个高值,判断是年降水量,B正确。故选B。【1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a曲线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a曲线值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逐渐降低是由于向两极地区海水温度不断下降,蒸发量降低,盐度较低,C正确。陆地径流只对靠近陆地的海域有影响,A错误;在南北纬50-60度存在降水的高峰,B错误;南、北半球极地地区海洋面积不同,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199米。下图示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丘陵B.盆地C.山地D.高原18.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四条滑雪道()A.落差均超过2000米B.四条滑雪道路程相同C.甲、丙道的延伸方向相同D.丁道坡度最小19.纵观乙滑雪道海拔坡度变化,下列图示符合乙滑雪道地形剖面特征的是()A.B.C. D.【答案】17.C18.D19.A【解析】【17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等高线在1000米以上,地形起伏较大,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C正确;丘陵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地形起伏较为和缓;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是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读图可知,四条滑雪道低端点海拔为1200~1300米,四条滑雪道高端点位于小海坨山主峰附近,海拔最高为2199米,经计算相对高度不足2000米,A错误;四条滑雪道图上距离不同,实际路程也不同,B错误;根据图中经纬度的标注判断,甲、丙道延伸方向并不相同,C错误;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图中显示,丁道沿途等高线分布最稀疏,因此坡度最小,D正确。故选D。【19题详解】纵观乙滑雪道海拔坡度变化,等高线密度变化从高到低先密后疏,即地形起伏先陡后缓,A选项海拔变化符合题意,A正确;BCD选项海拔变化不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点睛】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读:(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石老人”是青岛地标性景观之一,2022年10月3日凌晨,距海岸百米处、高约17米的“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坍塌前后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石老人”景观属于()A.海蚀崖B.海蚀柱C.风蚀雅丹D.海蚀拱桥2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石老人”的岩性较周围岩石更坚硬B.“石老人”这类地貌常见于泥质海岸C.“石老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水堆积D.“石老人”坍塌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解】结合材料“距海岸百米处、高约17米的“石老人”可以看出,是典型海岸地貌中的海蚀柱,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石老人”的岩性较周围岩石更坚硬,因此可以在海浪侵蚀下保存下来,“石老人”这类地貌常见于基岩海岸“石老人”形成和坍塌的主要原因都是海浪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作用,可使两侧海蚀穴蚀穿而成的拱门状,称海蚀拱桥或海穹。海蚀拱桥的拱桥发生崩落,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叫做海蚀柱。海蚀柱下部经侵蚀变细,形成形似蘑菇的海蚀柱,即海蚀蘑菇石。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一般从当地分布广泛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大乔木中选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宣城市市树可能是()A.杨柳树B.椰子树C.香樟树D.黄山松23.宣城市市树叶片的特点是()A.叶片呈革质,表面光滑B.叶片呈薄纸质,扇形C.叶子呈针状,叶片明亮D.叶子呈刺状,质地较硬【答案】22.C23.A 【解析】【22题详解】据所学可知,宣城市位于安徽省,属于亚热带气候,杨柳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椰子树属于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误。香樟树和黄山松属于亚热带树种,但黄山松一般分布的海拔在600米以上,分布海拔较高,在宣城市不适合种植,C正确,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宣城市市树为香樟树,亚热带树种,其特点是叶片呈革质,表面光滑,A正确。温带的落叶阔叶林的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B错误。亚寒带气候的针叶林的叶子呈针状,叶片明亮,C错误。沙漠的植物叶子呈刺状,质地较硬,D错误。故选A。【点睛】就全球范围来说,自然带的划分,早期主要是根据不同纬度所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差异,把地球表面划分为5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后来又根据各地气候、生物等差异进行了细分。2022年10月,华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野外进行土壤考察。同学们采集了土壤样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发现这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土质黏重且呈酸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此次同学们带回的土壤样本应属于()A.黑土B.水稻土C.紫色土D.红壤25.推测该土壤样本的采样地可能位于()A.郊区农田B.河边草甸C.低山丘陵D.沼泽湿地【答案】24.D25.C【解析】【24题详解】从材料可知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土质黏重且呈酸性,应是南方地区的红壤,D正确。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排除A选项。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土壤肥沃,B选项排除。我国四川盆地分布有紫色土壤,土壤也肥沃,C选项排除,故选D。【25题详解】一般作为农田的地方,土壤较为肥沃,A错误;河边草甸和沼泽湿地的有机质应该很丰富,BD错误;华东的低山丘陵,由于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发育“酸黏贫”的红壤,C正确;故选C。【点睛】红壤是湿热地区淋溶作用、分解作用强的情况下形成的酸黏贫的土壤。红壤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2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地大幅降温并伴有4~5级大风。下图为“2022年12月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1)指出该日丁地的大气垂直运动方向。(2)比较甲、乙两地风力的大小并说明原因。(3)本次强冷空气对丙地造成的气象灾害是什么,具体影响有哪些?(4)舟山渔场在图中①②③④的哪一处附近?试从海水运动(洋流)原理分析我国最大渔场形成原因。【答案】(1)下沉(2)甲风力大于乙。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或乙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3)寒潮;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等。(4)①处。寒暖流交汇会使海水搅动,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带来丰富的饵料。【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等压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反气旋、风、寒潮和海水运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丁处为高压,垂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为下沉气流。【小问2详解】 根据甲乙两处的等压线分布状况可知,甲处等压线分布更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故风力更大。【小问3详解】强冷空气到达丙地,会给丙地带来大幅度的降温天气,农作物容易遭受低温冻害,牲畜冻伤,缺乏饲料,可能产生降雪,地面冻结,阻断交通,通信设施遭到破坏。【小问4详解】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地区,为①处。该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从而为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地势平坦,淡水资源缺乏,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图1为卡塔尔地理位置图。材料二:2022年11月21日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卡塔尔境内7座城市中的12座足球场为本届世界杯提供场地。足球场地安装有大量太阳能光电板用于发电,供给冷却系统,使球员和观众处于舒适的环境中。图2为多哈气候资料图。材料三:锡德拉树,是卡塔尔的国树。锡德拉树喜热耐旱,树皮坚韧结实,叶片较小,根系发达。锡德拉树全身是宝,果实可以果腹,树干是卡塔尔传统建筑的材料,人们称它为“生命之树”。图3为锡德拉树景观。(1)简述卡塔尔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卡塔尔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3)解释锡德拉树的生态特征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答案】(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候干旱降水少,日照时间长。(2)①.海水淡化②.卡塔尔三面临海,海水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力量比较雄厚。(3)锡德拉树喜热、耐旱,适应当地炎热少雨的气候;树皮坚韧结实,叶片较小,可以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便于吸收地下水。【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卡塔尔资源、气候和植被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纬度可知,卡塔尔位于低纬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根据气候资料图可知,气候干旱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小问2详解】卡塔尔降水少,水资源短缺,但是石油、天然气丰富,开发资源使得经济发达,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根据图中所示海陆位置,卡塔尔三面临海,海水资源丰富可作为海水淡化的原料,故淡水资源主要来自海水淡化。【小问3详解】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能够生存的锡德拉树应具有喜热、耐旱的特点以适应当地炎热少雨的气候;树皮坚韧结实,叶片较小,可以减少水分蒸腾,可以适应降水少的环境;根系发达便于吸收地下水,为其生长提供水源。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2年12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在巢湖岸边宣告主体工程正式实现试通水通航。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读图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引江济淮工程人为改变水循环环节主要是____,工程中的水主要参与____循环。 (2)简述引江济淮工程以长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3)简述引江济淮工程的有利影响。【答案】(1)①.地表径流②.海陆间(2)长江水量大,水源充足;长江距离淮河较近,输水距离短;长江水质洁净。(3)增加供水量,缓解用水需求;减轻水污染的影响;水位上升,提高河流的通航能力;使水域生态得以维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因素和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引江济淮属于地表径流。淮河水最终流入黄海,长江和淮河流域均受到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因此引江济淮中的水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径流量大,长江支流众多,水源充足,能为淮河提供大量水资源。长江距离淮河较近,修建引水工程量小。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水质较好,适合作为引水工程的水源地。【小问3详解】“引江济淮”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了淮河流域的供水量,促进了淮河及其支流水质的改善,满足了皖北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连接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提高通航能力,发展了南北水运,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充足的水资源使得淮河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维持,促进了淮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皖南川藏线”指安徽南部地区的一条自驾游路线,东起宁国市的青龙乡,西至泾县的蔡村镇,全长120公里,沿途既有广西桂林山水之美,又有云南石林之奇,还有“318川藏线”之险,风景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是江南一带最令人神往的自驾路线。图1为“皖南川藏线”路线图,图2为“桃岭72弯道”沿途等高线图。 (1)下列景观不可能在“皖南川藏线”沿途观赏到的是()(2)“桃岭72弯道”沿途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米____(填范围),该路段公路多弯道的原因是____(3)红杉林是松科落叶松属植物,推测皖南川藏线沿途红杉风景区最适合观赏的季节并分析原因。【答案】(1)A(2)①.250-350②.山区地势起伏大,公路弯曲可以降低坡度,提高安全性。(3)秋季(深秋、初冬)。红杉林秋季针叶变成红色,景色优美,观赏价值高。【解析】 【分析】本题以皖南川藏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特征、等高线、旅游评价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图A表示水土流失,其典型代表地区在黄土高原地区,在皖南川藏线沿途不会看到,A错误。B为江南水乡风景,在皖南川藏线沿途可以看到,B正确。图C为溶洞景观,皖南川藏线经过石灰岩地区,可以观赏到,C正确。图D为山区公路,皖南川藏线经过地区崎岖不平,地势落差大,可以观赏到盘山公路,D正确。故答案选A。【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甲地海拔为350--400米,乙地海拔是650--700米,因此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米250--350米。由图可看出,该段公路弯道多,图2显示此地地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大,公路修建成弯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可以降低坡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小问3详解】材料显示红杉林是松科落叶松属植物,在秋季由于气温降低,天气转凉,红杉林树叶变红,所以观赏起来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