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8502

大小:31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高三拔尖强基定时期中质检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的动物能产生一种蛋白质类的神经毒素,能使人体运动神经元与肌细胞相连的突触小体内的乙酰胆碱(兴奋型神经递质)囊泡消失。下列与蛋白质及神经毒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具有免疫、调节、运输及携带遗传信息等多种功能B.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仅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其空间结构有关C.该毒素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后,可导致乙酰胆碱释放减少而引起肌肉僵直D.该神经毒素经过盐析处理后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毒性还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在酸性、碱性、酶等条件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2)盐析: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3)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4)鉴定: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详解】A、蛋白质不能携带遗传信息,A错误;B、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B错误;C、该神经毒素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后,可导致乙酰胆碱释放减少,使突触的信号传递被阻断,引起肌肉松弛,C错误; D、该神经毒素经过盐析处理后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结构决定功能,故其毒性还存在,D正确。故选D。2.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酸菌、植物叶肉细胞呼吸过程的中间产物都有丙酮酸B.人在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造成肌肉酸痛C.干燥、无氧和低温环境都有利于粮食的储藏和水果的保鲜D.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N、P、K等矿质元素吸收【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详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能产生丙酮酸,所以乳酸菌、植物叶肉细胞呼吸过程的中间产物都有丙酮酸,A正确;B、由于人体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时只产生乳酸,所以人在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造成肌肉酸痛,B正确;C、干燥、低氧和低温环境有利于粮食的储藏,湿润、低氧和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C错误;D、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的有氧呼吸,而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根系的有氧呼吸加强有利于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D正确。故选C。3.土豆削皮后放置一段时间,切口会发生褐变,这是由土豆中的多酚氧化酶(PPO)氧化多酚物质引起的。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了温度对土豆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温度/℃0255075100酶活性相对值0.31.13.01.50A.PPO的活性可通过土豆切口褐化程度来检测B.该实验中的土豆量、多酚物质量等都是无关变量C.应将土豆和多酚物质分别放在预设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D.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50℃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土豆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相对值,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相对值先增加后降低,100℃时酶已经丧失活性。【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土豆切口发生褐变是因为多酚氧化酶(PPO)氧化多酚物质引起的,因此PPO的活性可通过土豆切口褐化程度来检测,A正确;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相对值,则土豆量、多酚物质量等都是无关变量,B正确;C、为了防止化学反应在达到预设温度之前就进行了,应该将土豆和多酚物质分别放在预设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C正确;D、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所取的几个温度中50℃时酶的活性最高,但是仅从现有的实验数据不能确定50℃就是该酶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D。4.下列关于农业生产中细胞呼吸原理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耕松土能为根系提供更多,促进细胞的有氧呼吸B.仓库中玉米种子的储藏需要低温、低氧、湿润的环境C.水稻田适时排水可防止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D.夜晚适当降低大棚温度能减少蔬菜有机物消耗,利于增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详解】A、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农业生产上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有氧呼吸,促进根的生长,A正确;B、粮食储藏需要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B错误;C.水稻田应适时排水,暴露稻田进行晒床,防止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C正确;D.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能够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增加有机物的积累,D正确。故选B。5.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判断下列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A、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最初没有消费者,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错误;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正确。故选D。6.将同批亲缘关系较近的孔雀鱼随机等量投放到A、B两个不相连通的人工水源,A水潭中孔雀鱼的天敌是一种花鳉,专以小的和未成熟的孔雀鱼为食,B水潭中孔雀鱼的天敌是一种狗鱼,喜欢捕食大而成熟的孔雀鱼,实验进行了3年。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两个水潭中的孔雀鱼因地理隔离而导致生殖隔离从而进化成两个新物种B.两个水潭中的孔雀鱼因环境不同而导致变异的不同从而基因组成完全不同C.3年后与B中孔雀鱼相比,A水潭中孔雀鱼成熟早、成熟体重较轻D.水潭的其它生物、非生物环境综合起作用控制着其进化的方向【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判断这两个孔雀鱼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要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该实验只进行3年,可能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还不是两个物种,A错误; B、两个水潭中的孔雀鱼环境不同,变异后保留下来的类型也不同,但因为原本是同批亲缘关系较近的孔雀鱼,因此基因组成不完全相同,B错误;C、A水潭中孔雀鱼的天敌是花鳉,专以小的和未成熟的孔雀鱼为食,所以A水潭中对孔雀鱼有利的变异是大而成熟,不容易被花鳉捕食,C错误;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水潭的其它生物、非生物环境综合起作用相当于自然选择,D正确。故选D。7.蛋白由肝细胞和肾细胞分泌,蛋白由小肠细胞分泌,二者都是负责脂质转运的载脂蛋白,包含的脂蛋白会变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而包含的脂蛋白不会。蛋白和蛋白都是基因的表达产物(基因的表达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比蛋白小B.蛋白翻译时聚合酶能识别中的碱基序列C.与肝细胞相比,肠细胞中基因发生了碱基替换导致的基因突变D.基因的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是T与A配对,G与C配对【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在肝、肾细胞中,apoB基因转录出的mRNA翻译产生apoB−100蛋白;在小肠细胞中,apoB基因转录出的mRNA,在脱氨酶的作用下,碱基C转变成U,编辑后的mRNA翻译产生apoB−48蛋白。【详解】A、在小肠细胞中,apoB基因转录出的mRNA,在脱氨酶的作用下,碱基C转变成U,编辑后的mRNA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翻译产生的肽链变短,导致apoB−48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poB−100蛋白小,A正确; B、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能识别DNA中的碱基序列,B错误;C、与肝细胞相比,肠细胞中apoB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中碱基C被碱基U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不是基因突变,C错误;D、翻译的模板是mRNA,所以apoB−100基因的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是U与A配对,G与C配对,D错误。故选A。8.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有,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对某一区域而言,不仅要关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更要关注两者之间的差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所以人均生态足迹大B.居民适当提高肉食性食物的占比,可以减小生态足迹C.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会出现生态赤字D.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生态承载力【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详解】A、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增长慢,但是经济发展快,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技术条件高,而这些方面都可能会增大人均生态足迹,A正确;B、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因此居民适当提高食物中蔬菜的占比,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生态足迹,B错误;C、城市的生态足迹如果超过城市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C正确;D、人类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D正确。故选B。9.交感神经过度亢奋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交感神经兴奋与心脏活动、炎症反应、免疫、能量代谢,水盐代谢、腺体分泌及血压升高等密切相关。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脏受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B.人体的非条件反射中的缩手反射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C.人消化液的过量分泌可能是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导致的D.人体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且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运动是双重支配且往往是相反的,A正确;B、缩手反射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B正确;C、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胃肠蠕动,所以促进人消化腺的过量分泌可能是表现为副交感神经活性太强导致的,C正确;D、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D错误。故选D。10.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等)经刺激后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感染病原体后细胞因子迅速增加的现象,细胞因子可攻击病原体也可引起机体损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B.细胞因子分泌后随血液运输,通过与受体直接接触起作用C.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B细胞并提高其免疫能力D.细胞因子风暴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经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详解】A、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只是免疫活性物质的一种,A错误; B、细胞因子分泌后随血液运输,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接触起作用,B正确;C、一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另一种细胞并提高其免疫能力,如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C正确;D、细胞因子风暴可攻击病原体,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细胞因子风暴也可能引起机体损伤,属于自身产生的免疫物质对自身细胞的攻击,导致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A。11.下图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烟粉虱和丽蚜小蜂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判断两者可能为捕食关系,甲曲线表示烟粉虱数量变化B.烟粉虱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丽蚜小蜂的捕食导致死亡率升高C.图中两条曲线出现交点,此时烟粉虱的数量与丽蚜小蜂的数量相等D.丽蚜小蜂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分析可知,根据曲线中甲先增加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可判断二者可能为捕食关系,其中甲表示烟粉虱的数量变化,乙表示丽蚜小蜂的数量变化。【详解】A、根据曲线中甲先增加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可判断二者可能为捕食关系,其中甲表示烟粉虱,乙表示丽蚜小蜂,A正确;B、烟粉虱和丽蚜小蜂为捕食关系,烟粉虱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丽蚜小蜂的捕食导致死亡率升高,B正确;C、图中两条曲线出现交点,但根据图中对应的数量坐标,此时烟粉虱的数量与丽蚜小蜂的数量不相等,C错误;D、烟粉虱是一种农作物害虫,其数量变化与其食物数量和天敌数量变化有关,丽蚜小蜂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故选C。12.五味子果实成熟期在8、9月份,由于其鲜果挂果期短,常温下不易贮存。利用五味子干果酿酒可为五味子产业化调整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利用五味子生产果酒的流程是:五味子→分选→烘干→去梗→清洗→加20倍水煮沸30min→加水→调整成分→接种酵母→发酵(带渣),过滤→五味子原酒→陈酿,过滤 →调配→杀菌→成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分选过程需把霉变五味子剔除,防止影响果酒质量B.加20倍水煮沸30min的目的是把五味子中的成分释放出来从而有利于发酵C.调整发酵液成分的目的之一是为酵母菌的繁殖及发酵提供适宜的pHD可将五味子原酒升高温度后,接种醋酸菌密封后即可得到五味子果醋【答案】D【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详解】A、霉变的五味子成分发生改变,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不利于果酒品质的物质,A正确;B、若五味子不经煮沸,其内含有的物质不容易释放到水中,不利于发酵,B正确;C、经煮沸后得到的五味子汁酸度较高,利用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来调节果汁至pH3.0~5.0,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与发酵,C正确;D、对五味子原酒接种醋酸菌后需持续通气方可得到五味子果醋,D错误。故选D。13.红树植物健康生长需要适宜的淹水环境和盐度。随着底泥的淤升,某湿地红树林生境陆化严重,红树植物长势变差。该湿地红树林优势种为秋茄,平均树高约7米,林下有零星分布的桐花树。通过周期性补充海水,模拟秋茄林的淹水生境,在研究区域的秋茄林内设置3个补海水组样方和3个对照组样方,每个样方内取3个深的沉积柱样土壤底泥,每个沉积柱以间隔进行分样,将3个沉积柱同一水平的分样混匀,测量底泥的理化性质和净光合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含水率/%盐度/%净光合速率/µmol•m-2•s-1对照组平均值40.20±4.101.89±0.372.13±1.25补海水组平均值42.46±3.202.12±0.455.47±0.46A.经补海水修复后,秋茄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提升B.对照组的处理是无周期性补充海水或不补充海水C.处理相同的时间,用取样器取样后,共需对获得的18份沉积物样品进行检测D.秋茄与桐花树高低错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1)形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2)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补海水组净光合速率平均值大于对照组,说明经补海水修复后,秋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提升,A正确;B、本实验自变量是探究周期性补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实验组的处理是进行周期性补水,而对照组的处理是无周期性补水或不补水,B正确;C、由于每个样方内取3个30cm深的沉积柱样土壤底泥,每个沉积柱以5cm间隔进行分样,则每个沉积柱取6个分样,将3个沉积柱同一水平的分样混匀,测量底泥的理化性质和净光合速率,共需对获得的(3+3)×6=36份沉积物样品进行检测,C错误;D、秋茄与桐花树高低错落,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故选C。14.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大麦经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等工序后,最终过滤、调节、分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B.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并进行灭菌C.糖浆经蒸煮、冷却后需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D.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答案】B【解析】【分析】啤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详解】A、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诱导α-淀粉酶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进而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A正确;B、焙烤可以杀死大麦种子的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没有进行灭菌,B错误;C、糖浆经蒸煮(产生风味组分、终止酶的进一步作用,并对糖浆灭菌)、冷却后再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防止高温杀死菌种,C正确; D、转基因技术已被用来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属于转基因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D正确。故选B。15.基因编辑是指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到染色体DNA特定位点或删除基因内部特定片段,是一种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技术。下图是对某生物B基因进行基因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sgRNA指引内切核酸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靶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sgRNA的全部碱基序列与靶基因序列完全互补B.内切核酸酶Cas9可断裂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根据上述处理前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B基因的功能D.使用该项基因编辑技术来预防人的某些疾病时需要审批【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用sgRNA可指引内切核酸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并进行切割,进而在Ⅰ、Ⅱ之间和Ⅱ、Ⅲ之间切割,被剪下的Ⅱ被水解,Ⅰ和Ⅲ连接形成新的B基因。【详解】A、观察题图sgRNA的部分碱基序列与靶基因序列互补,A错误;B、内切核酸酶Cas9可断裂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而将基因某位点进行切割,B正确;C、破坏B基因后其控制的生物功能会变化,由此可推测B基因的功能,C正确;D、基因编辑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基因组编辑技术本身存在着识别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对人类基因进行“改造”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违反人类的伦理道德,使用该项基因编辑技术来预防人的某些疾病时需要审批,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在自然条件下,胡杨在幼苗时期全部为条形叶,随着树龄增长,在同一株树上自下而上会逐渐出现条形叶、卵形叶和锯齿叶。在最适温度及大气CO2浓度下测得数据如下: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光补偿点(μmol·m-2·s-1)光饱和点(μmol·m-2·s-1)呼吸作用(μmol·m-2·s-1)光呼吸(μmol·m-2·s-1)叶绿素a/b卵形叶17.47188128912.318.904.337锯齿叶16.54206642603.089.124.397条形叶12.56142825421.386.653.996注:光饱和点为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光补偿点为光合固定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呼吸有消耗过剩光能、保护光合机构免受强光伤害的功能;叶绿素b对荫蔽条件下占优势的漫射光的吸收力大于叶绿素a。(1)胡杨林具有抵御风沙、遏制沙化、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价值;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的适应干旱机制是_____的结果。(2)据表可知,当光照为1881μmol·m-2·s-1时,锯齿叶的光合作用主要受_____外界因素的限制。(3)同一棵植株出现三种叶型的根本原因是:_____﹔据表中数据分析,条形叶分布在胡杨下部的理由为:_____(说出两条理由)。(4)据表中的数据回答:卵形叶利于加快树体生长的机理是_____﹔锯齿叶利于其在极端强光环境下得以生存的机理是_____。【答案】(1)①.间接②.长期自然选择##生物与环境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CO2浓度、光照强度(3)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均较低,能在弱光下生存;叶绿素b所占比例较高,能充分利用遮蔽条件下的弱光(4)①.净光合速率高易于快速积累光合产物②.光饱和点高、光呼吸强,适应高光强【解析】 【分析】据表格可知,锯齿叶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最高,光呼吸最强,卵形叶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条形叶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最低,叶绿素a/b最小,光呼吸最小。【小问1详解】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胡杨林具有抵御风沙、遏制沙化、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生物种群经过自然选择后,在生理或行为等层面会得到适合在特定环境生存的特征,因此胡杨林特殊的适应干旱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小问2详解】光饱和点为光合速率不在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据题意可知,锯齿叶的光饱合点为4260μmol·m-2·s-1,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及大气CO2浓度下测得数据,因此当光照为1881μmol·m-2·s-1时,锯齿叶的光合作用主要受CO2浓度、光照强度外界因素的限制。【小问3详解】同一棵植株出现三种叶型是细胞分化现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同一棵植株出现三种叶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据表格可知,条形叶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均较低,能在弱光下生存;叶绿素b所占比例较高,能充分利用遮蔽条件下的弱光,因此分布在胡杨下部。【小问4详解】据表格可知,卵形叶净光合速率高,易于快速积累光合产物,利于加快树体生长。光呼吸有消耗过剩光能、保护光合机构免受强光伤害的功能,表格中,锯齿叶光饱和点高、光呼吸强,适应高光强,其在极端强光环境下得以生存。17.不健康的作息——熬夜不仅会破坏人体肾上腺素等分泌的昼夜节律,还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从而影响正常的免疫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肾上腺素由_________分泌;寒冷时,其分泌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_;在血糖和体温调节过程中与其具有协同效应的激素分别是_________。(2)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不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原因是_________。(3)已知机体内Gas偶联受体是抗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因子,其活性的高低能反映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请你以相应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验证“熬夜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仅写出实验设计思路与预期结果和结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4)免疫应答不宜过度活跃,否则会导致炎症反应失控,形成细胞因子风暴,引起多器官受损。跟细胞因子风暴相似,_________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也会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正常细胞的死亡属于 _________。【答案】(1)①.肾上腺髓质②.神经调节③.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2)①.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②.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裂解靶细胞,使其释放抗原,抗原与抗体结合,最终通过吞噬细胞将抗原消灭(3)①.将身体状况相似的健康志愿者均分为两组,一组正常睡眠(对照组),一组熬夜(实验组),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志愿者体内Gas偶联受体的活性②.若对照组志愿者的Gas偶联受体的活性低于实验组志愿者,则说明熬夜会抑制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4)①.自身免疫病②.细胞坏死【解析】【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小问1详解】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寒冷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在血糖调节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均可以升高血糖;在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协调作用,均可以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小问2详解】在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T细胞与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由于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裂解靶细胞,使其释放抗原,抗原与抗体结合,最终通过吞噬细胞将抗原消灭,所以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小问3详解】已知机体内Gas偶联受体是抗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因子,其活性的高低能反映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为验证熬夜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设计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因素变量原则,可设计如下实验:实验思路:将身体状况相似的健康志愿者均分为两组,一组正常睡眠(对照组),一组熬夜(实验组),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志愿者体内Gas偶联受体的活性。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对照组志愿者的Gas偶联受体的活性低于实验组志愿者,则说明熬夜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小问4详解】炎症反应失控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可引起多器官受损,造成正常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自身免疫患者的免疫系统也会攻击自身组织,与细胞因子风暴相似。18.鳞翅目昆虫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型,家蚕一些表型及基因所在染色体见下表。 表型隐性表型基因显性表型基因基因所在染色体卵色灰卵I白卵I12号蚕嘴色深棕色e黑色E12号抗浓核病抗病f不抗病F15号幼蚕体色幼蚕巧克力色n幼蚕黑色NZ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家蚕发育所需的一整套基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上,上述表型遗传中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表型为___________。为鉴定一只不抗病、体色为黑色雄性幼蚕的基因型,将其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幼蚕体色全部为黑色,且不抗病与抗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2)进一步研究发现,斑纹的有无受基因A、a控制,该对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上。斑纹颜色深浅受基因B和b影响,该对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未知。现用纯合无斑纹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纹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全为无斑纹。让雌雄交配,表型如下:雄性中深斑纹∶浅斑纹∶无斑纹=2∶0∶6,但在雌性中这个比值为1∶1∶6,据此可知在有斑纹和无斑纹的性状中,___________为显性,B、b基因与表格中___________基因所在染色体一致。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如果让无斑纹雄蚕与深斑纹雌蚕交配,后代中深斑纹蚕占___________。(3)雄蚕产丝量高、丝质好。有人设想“利用(2)中的两对性状设计杂交组合,可以根据体表斑纹特征把幼蚕中的雄蚕挑选出来。”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实现该设想(要求:写出亲本的杂交组合和需保留的幼蚕性状)___________。【答案】(1)①.28②.卵色与蚕嘴色③.FfZNZN(2)①.无斑纹②.N、n(或N或n)③.AaZBZb④.7/24(3)杂交组合:深斑纹雌蚕(aaZBW))×浅斑纹雄蚕(aaZbZb),子代中表现为深斑纹的幼蚕即为雄蚕【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家蚕2N=56,正常情况下,家蚕发育所需的一整套基因主要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主要存在于28 条染色体上,卵色、蚕嘴色相关基因均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遗传中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为鉴定一只不抗病、体色为黑色雄性幼蚕F_ZNZ-的基因型,将其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ffZn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体色全部为黑色,且不抗病与抗病个体的比例为1:1,说明该雄性幼蚕含有f基因,但不含n基因,其基因型是FfZNZN。【小问2详解】斑纹的有无受基因A、a控制,该对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上。斑纹颜色深浅受基因B和b影响,该对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未知。用纯合无斑纹品种甲为母本,纯合深斑纹品种乙为父本进行杂交,F1全为无斑纹。让F1雌雄交配,F2表型如下:雄性中深斑纹:浅斑纹:无斑纹=2:0:6,但在雌性中这个比值为1:1:6,据此可知在有斑纹和无斑纹的性状中,无斑纹为显性,F2中雌雄个体表现不一致,说明B和b位于Z染色体上,B、b基因与表格中N(n)基因所在染色体一致,B基因使斑纹颜色深,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ZBZb,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ZBW,F2无斑纹雄蚕A_ZBZ_(1/3AA、2/3Aa;1/2ZBZB、1/2ZBZb),深斑纹雌蚕基因型为aaZBW,二者交配,后代中深斑纹蚕aaZB_占2/3×1/2×(1-1/2×1/4)=7/24。【小问3详解】利用(2)中斑纹有无和斑纹深浅两对性状设计杂交组合,根据体表斑纹特征把幼蚕中的雄蚕挑选出来,可选择深斑纹雌蚕aaZBW和浅斑纹雄蚕aaZbZb杂交,子代雌雄基因型为aaZbW、aaZBZb,雌性表现为浅斑纹,雄性表现为深斑纹,选出深斑纹幼蚕即为雄性。19.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复杂、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与宿主、菌群不同种类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关系。年轻人肠道富含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菌类群,而老年人肠道的细菌菌群则含有丰富的病原体。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肠道内的微生物与人存在____________的种间关系。肠道中不同微生物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因此其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2)人体从年轻阶段到年老阶段,肠道菌群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演替,依据是______________。(3)正常肠道菌群主要由专性厌氧菌构成,这主要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尽管厌氧菌是肠道中的主要菌群,但这些菌群又依赖于需氧菌的存在,从氧气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4)当饮食不规律导致人体肠道内菌群紊乱产生消化道炎症时,饮用含乳酸菌等益生菌的奶制品比使用抗生素效果更好。使用抗生素效果不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寄生(或寄生和互利共生)②.生态位(2)①.次生②.在原有菌群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3)①.非生物②.需氧菌的代谢过程消耗氧气,保证前者的生长条件(4)抗生素会杀死肠道内多种益生菌(或滥用抗生素还能导致超级细菌形成等) 【解析】【分析】消化道内基本是无氧环境,肠道内的微生物从消化道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可能合成对人类有利的维生素。【小问1详解】肠道内的微生物从消化道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可能合成对人类有利的维生素,因此与人存在寄生或互利共生的的种间关系。肠道中不同微生物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以减弱竞争。【小问2详解】人体从年轻阶段到年老阶段,肠道菌群优势种发生改变,是在原有菌群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小问3详解】由于消化道内基本是无氧环境,正常肠道菌群主要由专性厌氧菌构成,这主要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肠道内需氧菌代谢消耗了氧气,为厌氧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小问4详解】抗生素的抑菌作用不具有特异性,会杀死肠道内多种益生菌,同时滥用抗生素还能导致超级细菌形成,因此饮用含乳酸菌等益生菌的奶制品治疗消化道炎症比使用抗生素效果更好。20.新冠病毒的抗原性与感染性与其表面的S蛋白(刺突糖蛋白)密切相关,现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相关疫苗。图甲为构建S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图乙为重组质粒被相关酶切后的电泳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所使用的酶为_______,为保证PCR技术扩增S蛋白基因正常进行,该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有______。PCR技术中低温复性的目的是_______。(2)通过PCR技术可在cDNA分子中专一性扩增出S蛋白基因,其原因是______。PCR过程经过4次循环,需要的引物的数量是______个。(3)构建好的重组质粒长度共2000bp,用限制酶HindⅢ及限制酶HindⅢ和BamH Ⅰ分别对重组质粒进行切割并电泳,结果如图乙所示,可推测BamHⅠ在重组质粒上有_______个酶切位点。(4)腺病毒疫苗进入人体后,S蛋白基因利用人体细胞的蛋白质表达系统指导S蛋白的合成,其过程是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答案】(1)①.逆转录酶②.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③.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2)①.引物是根据S蛋白基因的一段已知序列设计合成的②.30(3)3(4)S蛋白的cDNA→转录→mRNA→翻译→蛋白【解析】【分析】图甲中①是逆转录过程,②是经过复制形成双链cDNA,③是将S蛋白基因和质粒结合形成基因表达载体,图乙是用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电泳图。【小问1详解】①过程是利用RNA合成DNA的过程,是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PCR过程中,其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有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低温复性的目的是让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小问2详解】由于在PCR技术中引物是根据S蛋白基因的一段已知序列设计合成的,所以能够专一性的扩增出S蛋白基因。PCR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时,缓冲液中需要加入的引物个数计算公式为2n+1-2,因此若一个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需要24+1-2=30个引物。【小问3详解】用HindⅢ将质粒2000bp切割后形成了形成了200bp、400bp和1400bp共3个片段,而用HindⅢ和BamHⅠ将质粒切割后形成了200bp、420bp、560bp的片段,2000=420×2+560+200×3,所以一共形成了6个片段,因此有5个酶切位点,因此BamHI在重组质粒上有5-2=3个酶切位点。【小问4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