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7563

大小:49.8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3-10-30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7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万州二中2023-2024年高三上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马克思说过,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而人的本质是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这种社会性相适应,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群体性。一方面,人类追求富裕的活动总是在继承前人已有文明成果的前提下进行。我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理念,有“损有余以补不足”的箴言。另一方面,人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总需要凭借一定的中介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无论是处理古与今,还是人文与自然,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中介,从本质上说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前人没有实现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没有达到过。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理解:一是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与立足点,通过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协调发展,为社会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高度综合协调的发展状态,其中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为核心基础,以民主政治与生态环境为必要保障。三是共同富裕高度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由显形层、保障层与核心层三个层次构成:显形层是不但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扎实推进,逐步实现;保障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五位体的高度协调发展;核心层是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三个层次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充分体现着我国共同富裕内涵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完整性,体现了文化的本质属性。(摘编自顾伯冲《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及当代实践》) 材料二: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少数人富裕而多数人贫穷的社会是两极分化的社会,两极分化的社会是不公平不正义的社会。促进共同富裕就是要消除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共同富裕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意义。社会公平正义是在社会财富、益处的分配过程中既要顾及公平又要关注正义进而达到均衡、适宜状态的价值尺度,要求每一个公民在财富和益处的分配上都能被一视同仁、得所当得。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必然具有不同的公平正义观,世界上不存在所谓永恒的、绝对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是人们经济关系和财产关系处于合理化状态的反映。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主要具有四个维度: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规则公正,结果公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互为目的。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首先体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就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先富起来,然后借助先富者的示范力量或其经济实力,带动和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富起来,最终达到所有区域共同富裕;其次体现为不同阶层收入水平差距明显,这就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有区域、全体人民都富裕才是共同富裕,也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党和政府在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采取的这些措施恰恰是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并非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两者具有质的区别。平均主义是一种伦理思想,它主张社会财富在所有人之间平均分配,提倡利益享有上一人一份、人人相同。历史上曾出现过原始社会平均主义,法国卢梭提出的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平均主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平均主义等。平均主义虽然具有共同享有的意味,但与公平正义相悖,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而平均主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相抵触的,是经济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绊脚石;二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在私有制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企图在私有制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三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既考虑社会上每个人的付出,也考虑每个人的获得,既考虑每个人享有的权利,也考虑每个人担负的义务,注重付出与获得对等,权利与义务相称,同时共同富裕还充分关注和考量机会、规则、过程等复杂要素,而平均主义并没有考虑每个人的付出,也不考虑制度等复杂条件,从而显得不公平。因此,共同富裕在性质上区别于平均主义,而与公平正义取得一致。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没有共同富裕谈不上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也不可能共同富裕。(摘编自龚天平《共同富裕的伦理意义》)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追求富裕需要继承前人已有的文明成果,并且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属于文化的范畴。B.实现共同富裕在历史上和世界上均无先例,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可从三个维度理解。C.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由显形层、保障层与核心层构成,这三个层次既逐层递进又有机统一,体现了文化的本质属性。D.与少数人富裕而多数人贫穷的两极分化社会不同,共同富裕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同等富裕的社会,也是公平正义的社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群体性。B.公平正义是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之一,促进共同富裕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C.公平正义受诸多因素制约,反映人们经济、财产关系的状态,主要有四个维度。D.要实现共同富裕,需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和公有制,做到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同。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B.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C.马克思发现,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生活的的基础,只有在此之上人们才能从事非物质活动。D.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浙江省实行“共同富裕、文化先行”的战略,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的口号带有平均主义的色彩。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口号加以分析。5.我国应如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B3.D4.①这一口号主张社会财富在所有人之间平均分配,一人一份、人人相同,属于平均主义伦理思想而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②这一口号产生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私有制条件下,不考虑付出与获得对等、权利与义务相称,无法做到公平正义。5.①坚持“以人为本”,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生存环境和条件。②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高度综合协调的发展。③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力求所有区域、全体人民都富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并且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正确。材料一说“人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总需要凭借一定的中介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说“处理好”,选项曲解文意。C.“这三个层次既逐层递进”不正确。材料一只说“这三个层次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并非逐层递进关系。D.“同等富裕”不正确。材料二说“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并非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可见共同富裕并不是同等富裕。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一段“马克思说过,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而人的本质是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这种社会性相适应,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群体性”,只是说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而“决定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群体性”的不包括“文化的本质”。C.混淆概念,理解错误,材料二第二段“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主要具有四个维度: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规则公正,结果公平”可知,材料中有“四个维度”的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而不是公平正义。D.“做到人们权利和义务等同”不正确,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三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既考虑社会上每个人的付出,也考虑每个人的获得,既考虑每个人享有的权利,也考虑每个人担负的义务,注重付出与获得对等,权利与义务相称”可知,材料二说的是“权利与义务相称”,而不是“等同”。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可概括为“文化是共同富裕的内在本质属性”。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为“百姓粮仓充实了才会懂得礼仪,衣食丰足了才会知道荣辱”,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B.揭示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C.是在说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的重要性。D.浙江省的战略与行动强调公共文化建设,正能体现文化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故本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首先分析题干内容,题干“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的口号带有平均主义的色彩”,这一口号主张社会财富在所有人之间平均分配,一人一份、人人相同;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并非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两者具有质的区别。平均主义是一种伦理思想,它主张社会财富在所有人之间平均分配,提倡利益享有上一人一份、人人相同”可知,这一口号属于平均主义伦理思想而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②根据题干“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提出的”可知,在封建社会提出的这一“均贫富”的口号产生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私有制条件下,而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而平均主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相抵触的,是经济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绊脚石”,没有把“均贫富”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三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既考虑社会上每个人的付出,也考虑每个人的获得,既考虑每个人享有的权利,也考虑每个人担负的义务,注重付出与获得对等,权利与义务相称,同时共同富裕还充分关注和考量机会、规则、过程等复杂要素,而平均主义并没有考虑每个人的付出,也不考虑制度等复杂条件,从而显得不公平”可知,这一口号不考虑付出与获得对等、权利与义务相称,所以无法做到公平正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一是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与立足点,通过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协调发展,为社会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可知,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生存环境和条件。②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高度综合协调的发展状态,其中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为核心基础,以民主政治与生态环境为必要保障”可知,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高度综合协调的发展。③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三是共同富裕高度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知,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首先体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就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先富起来,然后借助先富者的示范力量或其经济实力,带动和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富起来,最终达到所有区域共同富裕;其次体现为不同阶层收入水平差距明显,这就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有区域、全体人民都富裕才是共同富裕,也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可知,实现共同富裕,就要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力求所有区域、全体人民都富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争吵周立波村里组织互助组时,刘雨生是组长之一。那时候,唤人开个会,都很困难,他要挨门挨户去劝说,好像讨账。他的堂客张桂贞是个只图享福的,小巧精致的女子,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时常误工,就绞着他吵,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还没有想清楚。如今,上级忽然派个邓秀梅来了,说是要办社。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不积极吧,怕挨批评,说他不像个党员,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积极呢,又怕选为社主任,会更耽误工夫,张桂贞会吵得更加厉害,说不定还会闹翻。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会要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里有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他想清了:“不能落后,只许争先。不能在群众跟前丢党的脸。家庭会散板,也顾不得了。”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参与了合作化运动。张桂贞看他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时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发躁气,跟他吵闹。开这群众会的头一天晚上,刘雨生回家,发现灶上锅里,既没有菜,也没有饭,张桂贞本意是要激起他吵的,但他也没有做声,拿灯照照,看见米桶是空的,就忍饥挨饿,吹熄灯睡了。张桂贞翻了一个身,满含怨意地说道:“你呀,哼,心上还有家?”第二天,也就是开这会的同一天的上半日,张桂贞从床上起来,招呼孩子穿好衣服,牵着他走到邻舍家,借了三升米,回来煮了,又炒了一碗韭菜拌鸡蛋,一碗擦菜子,侍候刘雨生和他的孩子,吃了早饭。刘雨生心里有一点诧异:“她今天为什么这样好了,不声不响地,还炒一碗蛋?”洗好碗筷,张桂贞露出有话要说,不好启齿的样子,隔了一阵才说:“今天是我妈妈的阴生,我要回家去看看。”“阴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刘雨生抬起眼睛,看着她,本本真真地说道。“不,我要回去,”张桂贞凄怆地说,低下脑壳,扯起抹胸子的边边,擦擦眼睛,又说:“我要抱住老人家的灵牌子,告诉老人家,她女儿的命好苦啊……”她泣不成声。刘雨生晓得她回家的意思了,竭力地忍住眼泪。他晓得,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除非他退坡。对于他这样的共产党员,退坡是办不到的。隔了一阵,他问:“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孩子我先带回去。” 虽说眼看要遭遇不幸,他喜欢的儿子要遭到他们的婚变的影响,但刘雨生还是忍着心痛,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会议,只不过眼睛里含着沉郁凄楚的神色。讨论办社时,符贱庚站起身来说:“据我看,这社是办不好的。”“何以见得呢?”邓秀梅偏起脑壳问。“一娘生九子,九子连娘十条心,如今要把几十户人家绞到一起,不吵场合,不打破脑壳,找我的来回。”“我们有领导。”陈大春说,用劲按住心头的激动。“你这领导,我见识过了。你办的那个什么社,到哪里去了?”符癞子冷笑着说,看了秋丝瓜一眼,后者躲在灯光暗淡的地方,低着头抽烟,装作不理会他的样子。秋丝瓜是刘雨生大舅子张桂秋的小名,不喜欢刘雨生。“如今不同了,领导加强了,大家的思想也跟往昔两样了。”刘雨生插进来说明。“你说搞得好,打死我也不相信。请问刘组长,你这一组搞好了没有?还不是天天扯皮,连你组长自己的家里也闹翻了,如今你堂客到哪里去了?”陈大春接过来说:“你为什么要提起人家的私事?”“好吧,不提私事,就讲公事。”符癞子流流赖赖地说,“我看既然明明晓得搞不好,小组也散场算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各干各的去,组长你也免得操心了。要这样莽莽撞撞,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们大家的炉罐锅火尽都提到一起来,有朝一日,烂了场合,没得饭吃,你们有堂客好卖,我呢,对不起,还没得这一笔本钱,组长,你的本钱也丢了。”“符贱庚,你这个家伙,这是人讲的话么?”陈大春憋一肚子的气,再也忍不住。“我又没讲你,你争什么气?啊,你也和我一样,还是打单身,没得办社的老本。”符贱庚嬉皮笑脸地说着。“你再讲混账的话,老子打死你。”陈大春鼓起眼睛,右手捏个大拳头,往桌子上一摆。刘雨生看见吵得这样子,早把私人心上的事情完全丢开了,他沉静地,但也蛮有斤两地说道:“你们都不怕丢丑?都是互助组员,先进分子,这算什么先进呀?吵场合也叫先进吗?”有人笑了。陈大春的忿怒也逐渐平息,他的火气容易上来,也不难熄灭。他坐下来了。符癞子一边吵,一边拿眼睛瞅着门边,随时随刻,准备逃跑。如今,他多骂了一句粗话子,占了便宜,也坐下来了。(节选自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决定一心一意参与合作化运动,刘雨生“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这表明他是一位公而忘私的共产党员。B.张桂贞说:“哼,心上还有家?”表达的是怨意。《荷花淀》中水生嫂对水生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自豪的赞赏。C.刘雨生一开始的摇摆与家庭矛盾为后面情节做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劝说工作将是艰难的。D.小说表现了不同认识的农民道路选择上的分歧与冲突,并且在乡村人情、血缘、伦理等关系上进行了描述和处理。7.关于文中符癞子跟陈大春的争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符癞子跳出来反对合作社,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他本人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主张的。B.陈大春认为符癞子讲的不是人话,不仅粗俗,还嘲笑刘雨生:管不了自己老婆竟然跑来说服别人。C.符癞子与陈大春对垒,又随时随地准备逃跑,这些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外强中干的性格。D.陈符二人争吵中的种种行为使故事显得生气勃勃、幽默风趣,喜剧效果强烈,叙事节奏张弛有致。8.有人认为,《山乡巨变》的语言可分为三种类型:“会上的话”“口头的话”“心里的话”。“会上的话”是相对官方和正式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口头的话”和“心里的话”各自的特点。9.选文部分描写的多重“争吵”有哪些表达效果?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答案】6.B7.A8.“口头话”:新鲜活泼,乡土韵味(特色)。大多是人物之间妙趣横生的对话,形式上则以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例:“烂了场合”指事情出了问题,“背时壳”指背运、倒霉的差事,“秋丝瓜”的外号指长得矮小干瘪。(合理即可)“心里的话”:是表现内心活动的话,是他们不愿说、不敢说乃至觉得不必说的心思、念头;大多通过表情或是动作,甚至可能是“口头的话”携带的言外之意表现出来。例:“她女儿的命好苦啊”,张桂贞是想告诉刘雨生,她决计放弃这个家了。符贱庚“也坐下来了”,本来随时准备逃的,现在觉得,官司打一个平手,心满意足了;张桂秋“躲在灯光暗淡的地方”,这是刻意隐藏自己,防止别人发现他与符贱庚有关系(瓜葛)。9.①刘雨生与妻子的争吵,表现了张桂贞的自私、贪图安逸,刘雨生的痛苦、忍耐。②自我争吵,刘雨生艰难地说服自己;表现了他复杂的心路历程,由怀疑、犹豫到坚定;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起来,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基层干部、共产党员。③邓秀梅、刘雨生与村民的争吵,呈现了做思想工作的真实场景,表现了干部的宽容、忍让、安抚、鼓励和坚持不懈,落后村民的怀疑、担心、自私自利。④陈大春与符贱庚的争吵,呈现村里多样人际关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强调了思想转变的艰难。【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这是自豪的赞赏”错误,水生嫂这句话中包含的情绪比较复杂,有赞赏,但也有不满、依恋等等。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没有什么主张”错误,小说中看不出符癞子跳出来反对合作社,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同时从“据我看,这社是办不好的”“你这领导,我见识过了。你办的那个什么社,到哪里去了?”“我看既然明明晓得搞不好,小组也散场算了”看,符癞子的主张很明确,那就是“反对”。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所谓“口头的话”就是小说中的口语,在小说中有许多妙趣横生、富有地方色彩的话。比如“堂客”“背时壳”“打算缩脚了”“家庭会散板”“烂了场合”,这些语言,新鲜活泼,富有乡土韵味。所谓“心里的话”就是小说中人物不愿说、不敢说乃至觉得不必说的心思、念头,大多通过表情、动作或话外音表现出来。如“我要抱住老人家的灵牌子,告诉老人家,她女儿的命好苦啊……”,张桂贞是想告诉刘雨生,她决计要离婚了,但心理有万千苦处;如“后者躲在灯光暗淡的地方,低着头抽烟,装作不理会他的样子”,秋丝瓜是刘雨生大舅子,如今妹妹已经和刘雨生离婚,所以他刻意隐藏自己,一是避免与刘雨生见面的尴尬,二是防止别人发现他与符贱庚有关系。作者用“心里的话”丰富了丰满了人物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内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情节作用的能力。“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时常误工,就绞着他吵,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你呀,哼,心上还有家?”,妻子因为刘雨生当了互助组组长后影响了自己小家的利益所以和刘雨生吵,而刘雨生“不积极吧,怕挨批评,说他不像个党员,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积极呢,又怕选为社主任,会更耽误工夫,张桂贞会吵得更加厉害,说不定还会闹翻。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会要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作者以此表现了张桂贞的自私、贪图安逸,刘雨生的痛苦、忍耐。 “‘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里有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不能落后,只许争先。不能在群众跟前丢党的脸。家庭会散板,也顾不得了”,刘雨生与自己争吵,艰难地说服自己,表现了他复杂的心路历程:由怀疑、犹豫到坚定。丰富了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基层干部、共产党员的形象。“‘据我看,这社是办不好的。’‘何以见得呢?’邓秀梅偏起脑壳问”“‘你这领导,我见识过了。你办的那个什么社,到哪里去了?’……‘如今不同了,领导加强了,大家的思想也跟往昔两样了。’刘雨生插进来说明”,面对落后村民的无理取闹,邓秀梅、刘雨生作为干部依然耐心解释。这些争吵,不仅呈现了干部对村民做思想工作的真实场景,而且表现了干部的宽容、忍让、安抚、鼓励和坚持不懈,以及落后村民的怀疑、担心和自私自利。“陈大春接过来说:‘你为什么要提起人家的私事?’”“‘我看既然明明晓得搞不好,小组也散场算了……’‘符贱庚,你这个家伙,这是人讲的话么?’陈大春憋一肚子的气,再也忍不住”“‘我又没讲你,你争什么气?啊,你也和我一样,还是打单身,没得办社的老本。’符贱庚嬉皮笑脸地说着。‘你再讲混账的话,老子打死你。’陈大春鼓起眼睛,右手捏个大拳头,往桌子上一摆”,陈大春与符贱庚同为村民,他们的争吵呈现村里多样人际关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强调了思想转变的艰难。但“陈大春”的话却为文中增添了希望的色彩,看到了村民思想转变的希望。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秦孰强?”对曰:“不如秦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孟尝、芒卯之贤。”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然”。申旗伏瑟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范、中行氏,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不满者三板。智伯行水,魏宣子御,韩康子为骖乘。智伯曰:‘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虽强,不过智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愿王之必勿易也!”于是秦王恐。齐顷公,桓公之子孙也。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怠傲,未尝肯出会同诸侯,乃兴师伐鲁,反败卫师于新筑。轻小嫚大之行甚。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逄丑父于是戄然大恐,赖丑父之欺,奔逃得归。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出会与盟,卑下诸侯。国内得行义,声问震乎诸侯。晋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飨国。文公于是悯中国 之微,任咎犯、先轸、阳处父,畜爱百姓,厉养戎士。四年,政治内定,则举兵而伐卫,执曹伯,还败强楚,威震天下。明王法,率诸侯,而朝天子,莫敢不听,天下旷然平定,周室尊显。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一年三用师,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自此而怠政事,为狄泉之盟不亲至,信衰义缺,如罗不补。威武诎折不信,则诸侯不朝,郑遂叛,夷狄内侵,卫迁于帝丘。(节选自《说苑·敬慎》)10.请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逄丑父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以伐秦”的“伐”指讨伐,与《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的“伐”不同。B.骖乘,指古代乘车居右陪乘的人,又叫“车右”。古人乘车以左为尊,故尊者在左。C.“吊死问疾”中的“疾”指疾苦,与《劝学》中“声非加疾”的“疾”不同。D.中国,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区域,此处代东周王室;与《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中国”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昭王认为当时的韩、魏两国国力比不上秦国,辅佐者也无能,觉得两国即使有贤人辅佐,国力强大,也无法战胜秦国。申旗却并不赞同秦王对天下形势的预料。B.晋国六卿中智伯最强,他灭掉范氏、中行氏,又率领韩、魏两氏围困赵襄子,决开晋水淹没了晋阳城。韩、魏联合起来反叛智伯,后来智伯被灭,领地被瓜分。C.齐顷公被俘,依靠逄丑父侥幸从敌军中逃脱。回国后,他远离享受,关切民生,励精图治,仁义在国内得以推行;在外参与会盟,放下身段结交诸侯,声威震动诸侯,D.晋文公执国政,任用贤臣,养护百姓,精心训练战士。待国内政治稳定,他出兵讨卫伐曹败楚,彰明王法,率诸侯朝拜天子,使地位衰微的周王室尊崇显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方其用肘足之时,愿王之必勿易也!(2)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14.齐顷公和晋文公在“重诫敬慎所忽”上都有不足,请简要概括他们的共同表现。【答案】10.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逄丑父。11.D12.B13.(1)这正是他们用手肘和脚(接触暗示)的时候,希望大王一定不要掉以轻心!(2)而且没有休养生息,就进军围攻许国,军队疲惫到极点,不能降服许国,只好让诸侯罢兵回去。14.①心生骄矜②滥兵征伐③不亲自参加诸侯会盟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晋、鲁两国使者大怒,回国后寻求同党帮助,找到了卫国与曹国。四国结成联盟,与齐国在鞍地会战,大败齐师,擒获齐顷公,砍伤逢丑父。“二国怒”中,“二国”作“怒”的主语,构成主谓结构,此句是“归求党与助”的前因,“怒”后断开;“归求党与助”中“党与”意为“党人”,既是“求”宾语,又是“助”的主语。“助”后断开;“卫及曹”指的是卫国与曹国,应作“得”的宾语,故应在“曹”后断开;“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之间存在事件的前后关系,应在中间各自断开;“获齐顷公”“斩逄丑父”都是动宾结构,是“大败齐师”的进一步成果,故应各在其后断开。故句子可断为: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逄丑父。【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伐”,讨伐。句意:(率领弱小的韩国和)魏两国军队来攻打秦国。“伐”,夸耀。句意:屈原夸耀他的功劳。B.正确。C.“疾”,疾苦。句意:吊唁死者,慰问百姓疾苦。“疾”,强。句意:声音并没有加强。D.“与《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中国’相同”理解错误,《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中国”指中原地区,与本文中的“中国”意义不同。句意:他执国政时,愤懑于周王室的衰微。/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决开晋水淹没了晋阳城”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当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范、中行氏,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不满者三板”可知,决开晋水来淹晋阳城,水离城墙上沿不到六尺,没有淹没晋阳城。故选B。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方”,正,正是;“用肘足”,用手肘和脚(接触暗示);“愿”,希望;“易”,轻视,掉以轻心。(2)“休息”,休养生息;“亟弊”,疲惫到极点;“服”,降服;“罢”,使……罢兵。【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第三段“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怠傲”和第四段“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可知,齐顷公和晋文公都心生骄矜。根据原文第三段“乃兴师伐鲁,反败卫师于新筑”和第四段“期至意得,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一年三用师,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可知,齐顷公和晋文公都滥兵征伐。根据原文第三段“未尝肯出会同诸侯”和第四段“自此而怠政事,为狄泉之盟不亲至”可知,齐顷公和晋文公都不亲自参加诸侯会盟。参考译文:人的生死存亡灾祸幸福,那关键全在自己。圣人特别注重警诚自己在恭敬谨慎方面所忽略的事。不警诚、不思考,而能保存自身、保全国家,也是很难啊。魏安釐王十一年时,秦昭王对左右的人说:“现在的韩、魏两国与秦国相比,哪一个强大?”左右的人回答说:“都不如秦国强大。”秦昭王说:“现在的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相比,哪两人贤能?”左右的人回答说:“当然不如孟尝、芒卯贤能。”秦昭王说:“凭着孟尝、芒卯二人的贤能,率领韩、魏两国军队来攻打秦国,也不能把我怎么样;现在靠如耳、魏齐这样无能的人,率领弱小的韩、魏两国军队来攻打秦国,他们不能把我怎么样也就更清楚了。”左右的人说:“那是当然的!”申旗伏在琴上应对说:“大王这样预料天下形势,那就错了!当晋国六卿先后掌权时,智氏最强,他灭掉了范氏、中行氏,又率领韩、魏两氏的军队在晋阳城将赵襄子围困,决开晋水来淹晋阳城,水离城墙上沿不到六尺高。智伯巡察水势,魏宣子驾车,韩康子为车右。智伯说:‘我当初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现在明白了。看来汾水也能用来淹安邑,绛水能用来淹平阳。’魏宣子用手肘顶碰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踩魏宣子的脚,手肘和脚在车上交接暗示,就使智氏的领地被瓜分,身死国亡,被天下的人所耻笑。现在秦国虽然强大,但也比不过智氏;韩、魏两国虽然弱小,但他们情况比在晋阳城下时还要好。这正是他们用手肘和脚来接触暗示的时候,希望大王一定不可掉以轻心!”于是秦王这才感到恐惧。 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孙子,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国家富有,又继承了霸主的余威,骄横乖戾怠惰傲慢,从不肯外出与诸侯会盟,兴师攻打鲁国,回师时又在新筑击败卫国军队。他轻视小国,欺侮大国的行径非常过分。不久,晋、鲁两国派人前来通问修好,齐顷公又戏弄这两国的使者。晋、鲁两国使者大怒,回国后寻求同党帮助,找到了卫国与曹国。四国结成联盟,与齐国在鞍地会战,大败齐师,擒获齐顷公,砍伤逄丑父。这时齐顷公才大为震惊和害怕。他依靠丑父欺骗了敌军,才得逃脱回国。齐顷公回国后吊唁死者,慰问百姓疾苦,七年不饮酒不吃肉,攘除声乐,远离女色;外出参与会盟,自甘卑下结交诸侯。国家内部能推行仁义。他的声望震动了诸侯。晋文公逃亡在外时,从不停止修养道德,所以能享有晋国。他执国政时,愤懑于周王室的衰微,任用咎犯、先轸、阳处父,养育爱护百姓,精心训练战士。经过了四年,国内政治稳定,就出兵讨伐卫国,捉住了曹共公,随即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声威震动天下。晋文公使王法彰明,率领诸侯朝拜天子,没有人敢不听从,广大辽阔的天下处处安定,周王室的地位尊崇而显荣。晋文公在这时建立了霸主的功业,愿望实现便得意起来,兴起了要像商汤、周武王一样统一天下的心思,就忘记了他的民众,一年内多次用兵,而且没有休养生息,就进军围攻许国,军队疲备到极点,不能降服许国,只好让诸侯罢兵回去。晋文公从此就懈怒政事,召集诸侯在狄泉会盟也不亲自到会,信誉衰落道义亏损,犹如网破不补。威武屈折不守信用,诸侯不再朝拜周王,郑国终于叛晋,夷狄入侵中原,卫国迁都到帝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唐杜甫百顷风潭上,千章①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鲜鲫银丝②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③底,晚饭越中④行。注:①章:指大树②银丝:指新鲜烹饪的鱼肉③柁楼:指船上操舵之室④越中:唐朝时的大都会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从水潭的广大写到夏木的葱茏,描绘出了一副夏日清凉又赋有生机之景。B.颔联聚焦描绘,从远处写到近处,写低低树枝上也结上了果子,密叶间有鸟儿搭巢。C.颈联写到鲫鱼和香芹做成的美食,表达了诗人在与友人同游之时受到了殷勤的款待。D.尾联将柁楼和越中两处进行对比,含蓄表达和抒发了自己的欣喜与当下的满足之情。16.有评论家质疑此诗中“卑”、“低”二字犯重,然古人亦所不避。太白诗云“玉窗青青下落花”,“下”“落”两字不免犯重,但“下”就窗前言,“落”就花片言,亦自有别。请根据以上对“下”“落”二字的辨析,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的“卑”“低”二字。【答案】15.B16.①“卑、低”二字从字面意来看都有低矮的意思,单独看来这二字意思上不免犯重。②但“卑”字是就树枝生长的本身高度而言,也可作微小理解,“低”字是写的果子繁结之后将树枝压得很低的状态。③因此,“卑、低”二字的使用各有侧重,而且做到了细腻刻画树枝与果子繁结的状态,显得更加真实。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从远处写到近处”表述错误,颔联写景角度应该是由低处写到高处。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根据题干“‘下’‘落’两字不免犯重,但‘下’就窗前言,‘落’就花片言,亦自有别”分析,“下”“落”二字单从这二字意思上不免犯重,但是从不同的使用对象上分析,两字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考生抓住“下”“落”二字的辨析,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的“卑”“低”二字。首先指出单独看“卑”“低”二字不免犯重,因为字面意义都有“低矮”的意思;然后从这两字的使用对象等角度分析“卑”“低”二字的不同表达效果。“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意为:树上水果压枝低,树叶相连,隐蔽着莺巢。这两字使用的侧重点不同。“卑”是指树枝生长的本身高度,“低”写的果子繁结后将树枝压得很低的状态,而且真实细腻刻画了树枝与果子繁结的状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歌阅读中提及“倒句”这一概念。我们学过的古代诗词中除“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外,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谪仙人大梦吴越,“__________”,也运用了倒句的方法。(2)小刚作文征文比赛获得特等奖,汪老师望见他眉飞色舞,十分担心,教导小刚:“人生起伏难料,面对辉煌成绩更应对骄傲自满产生畏惧之心,魏征于《谏太宗十思疏》有云:‘__________’,你一定要时刻铭记于心啊!”(3)姚鼐在《登泰山记》以“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描述了凛冬恶劣的天气,意在表达天气对行路造成的不便;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亦有相似之处。【答案】①.一夜飞度镜湖月②.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③.穷冬烈风④.大雪深数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度”“溢”“穷”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电视纪录片《潍北的土地》中的主题音乐,采用了中国管乐器与电子音乐配合,呈现了一种①的音乐效果,是民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表达。新民乐要吸引观众、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短视频直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首先,各类自媒体平台非常注重和提倡作品的原创性,这是民乐生命力的所在,也是汇聚观众的关键。其次,民乐主播通过视频号、抖音等直播平台,打破了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神秘感,让大家对民乐有了新的认识,并将家喻户晓的一些影视剧、卡通作品以民乐的形式重新编排和演绎,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视听效果上让人②,从而获得了更多粉丝的关注。由国潮民乐大师方锦龙领衔的“斗乐二次元”民乐演奏会在哔哩哔哩上进行网络直播,吸引了大量年轻的民乐爱好者,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音乐与文化的盛宴。他在现场演奏了三十余种民族乐器,舞台表现③,透彻展现了一位虔诚习乐人对琵琶不变的热忱与初心,一位国乐传承者对中国传统乐器与文化承续的信心。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表达效果。【答案】18.①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别出心裁)②耳目一新(焕然一新)③游刃有余(炉火纯青)19.示例:新民乐能吸引观众是因为平台注重作品原创性、主播用传统与现代的演绎方式打破民族乐器神秘感并将民乐作品呈现全新的视听效果。20.①用对偶(整句或对称的句式均可);②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方锦龙作为国潮民乐大师的实力与魅力;③又阐释了前文他能给直播平台的观众带来音乐与文化盛宴的原因。【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根据前一句“采用了中国管乐器与电子音乐配合”可知,这里是指电视纪录片《潍北的土地》中的主题音乐效果独具特色,与其他的民乐不同,所以可填“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特。 ②处,根据空前句“并将家喻户晓的一些影视剧、卡通作品以民乐的形式重新编排和演绎,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可知,新民乐在视听效果上与以前完全不同,让听众感到新鲜,所以可填“耳目一新(焕然一新)”。耳目一新: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③处,根据语境及空后句“透彻展现了一位虔诚习乐人对琵琶不变的热忱与初心,一位国乐传承者对于中国传统乐器与文化承续的信心”可知,这里是说国潮民乐大师方锦龙在舞台上三十余种民族乐器演奏非常纯熟,所以可填“游刃有余(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语段主要内容的能力。根据第二自然段“新民乐要吸引观众、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可知,此段的结果是“新民乐能吸引观众”,根据下文的“首先”“其次”可知,下文说明的是原因,根据“首先,各类自媒体平台非常注重和提倡作品的原创性”可知,第一个原因是平台注重作品原创性;根据“其次,民乐主播通过视频号、抖音等直播平台,打破了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的神秘感,让大家对民乐有了新的认识,并将家喻户晓的一些影视剧、卡通作品以民乐的形式重新编排和演绎,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可知,第二个原因是主播用传统与现代的演绎方式打破民族乐器神秘感并将民乐作品呈现全新的视听效果。再按题干要求的因果关系句及字数要求组织答案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画线部分的两个句子“一位虔诚习乐人”“一位国乐传承者”结构一致,两个句子句式整齐对称,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②“一位虔诚习乐人”“一位国乐传承者”“对琵琶不变的热忱与初心”“对中国传统乐器与文化承续的信心”语言简洁凝练,充分展现了方锦龙作为国潮民乐大师的实力与魅力;③这两句话照应前文“由国潮民乐大师方锦龙领衔的‘斗乐二次元’民乐演奏会在哔哩哔哩上进行网络直播,吸引了大量年轻的民乐爱好者,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音乐与文化的盛宴”,正是因为方锦龙“对琵琶不变的热忱与初心”“对中国传统乐器与文化承续的信心”才有了他演奏的游刃有余,阐释了前文方锦龙能给直播平台的观众带来音乐与文化盛宴的原因。(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出走之前的娜拉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展现的,实际上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在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中,为对方牺牲自我,恰恰是实现主体人格的方式。娜拉当年冒险伪造签名,是出于这种观念;在八年的家庭生活中为海尔茂付出牺牲,是出于这种观念;她在被柯洛克斯泰威胁时决心投水自杀,还是出于这种观念。也正是出于这种观念,她一直坚信海尔茂也会为自己作出同样的牺牲—— 娜拉我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我当然知道奇迹不会天天有。后来大祸临头的时候,我曾经满怀信心地跟自己说:“奇迹来了!”……娜拉你以为我会让你替我担当罪名吗?不,当然不会。可是我的话怎么比得上你的话那么容易叫人家相信?这正是我盼望它发生又怕它发生的奇迹。……除了娜拉之外,所有剧中人物还有观众都非常清楚,海尔茂绝不是这样的人,只有娜拉由于自我蒙蔽而认识不到这一点。当借据还回而危机解除——海尔茂……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娜拉我呢?海尔茂当然你也没事了,咱们俩都没事了。…娜拉对海尔茂的幻想破灭了,同时她也从自己过去对爱情、生活的浪漫观念中醒了过来——“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浪漫主义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解放的力量。这一流派的许多伟大作家正是以此来批判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家庭制度,对抗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然而,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浪漫主义变得陈旧、过时,反而成了新的思想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成为一种思想束缚。易卜生通过娜拉这个人物揭示了这一点,宣告了新时代的来临。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浪漫主义变得陈旧、过时,反而成了新的思想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成为一种思想束缚。B.10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浪漫主义变得陈旧、过时,反而成了一种思想束缚,成为新的思想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C.随着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浪漫主义变得陈旧、过时,反而成了一种思想束缚,成为新的思想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D.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浪漫主义变得陈旧、过时,反而成了新的思想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成为一种思想束缚。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易卜生在草稿中写的是“你没事了,娜拉”,在最后定稿的时候才改成这样。为什么说改了后表达效果更好?【答案】21.C22.①人物:草稿句强调“你”,关注点在娜拉,表达对娜拉的关心;定稿句强调“我”,关注点在自己,完全忽视了主要人物娜拉,凸显了海尔茂的自私,定稿句更符合戏剧语言个性化的要求。②情节:推动了下一个“突转”,正是因为他说“我没事了”,娜拉才问“我呢”,然后海尔茂才说“你也没事了”来尽力掩饰自己,希望能继续维护原有的家庭关系。 ③主旨:这是一部“社会问题剧”,“我没事了”凸显了男性中心,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的地位问题,批判了浪漫主义的爱情观,直指现实,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存在两处错误:一是成分残缺,“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应为“随着19世纪欧洲社会矛盾的发展”;二是语序不当,“反而成了新的思想运动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成为一种思想束缚”应为“反而成了一种思想束缚,成为新的思想运动和文学运动的批判对象”。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角度看,“你没事了,娜拉”句话中“你”和“娜拉”关注点在娜拉,表达男主人公对娜拉的关心;定稿中“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运用反复手法,两次提到“我”,关注点在男主人公自己,完全忽视了主要人物娜拉,凸显了海尔茂的自私,定稿句更符合人物形象特点,符合戏剧语言个性化的要求。从情节发展角度分析,“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海尔茂强调自己没事了,引出下文娜拉问“我呢?”然后海尔茂才说“你也没事了”来尽力掩饰自己的自私,希望能安抚娜拉,继续维护原有的家庭关系。从主旨表达角度分析,该戏剧的主旨是反映社会问题,表达了妇女平权思想。文本以男子的自私,唤醒娜拉的觉醒,“我没事了”凸显了男性中心,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的地位问题,批判了浪漫主义的爱情观,直指现实,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昆明的雨》是汪曾祺想念多年的景,文章意境优美,语言自然清新,情感朴质动人;《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笔下流淌的景,浓郁的情思,深刻的哲理,如同那紫藤萝瀑布一般,也在读者心中流淌多年;《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有意寻访的景,篁竹水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有诗意,也有失意;《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独往欣赏的景,大雪三日,小舟炉火,更是痴人感怀不尽的景……这些经典的课文不仅向读者展现了景之美,而且蕴含了丰富深刻的思想,自然灵动的情感,情景交融。这些优美的篇章足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你曾置身于哪一幅景中?试撷取一片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要求:①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黄昏,等等我  正值深秋,偶尔欣赏一下黄昏的暮色也是件愉快的事。有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况且又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哪有欣赏可言?如果这样想的话,你一定没真正看清楚黄昏。  悄悄的,黄昏来了。每次他来总不会空手而来,他总是会带来些世上罕见的色彩,把万里苍穹染得绚丽多彩。那轮残阳,哦不,应该是艳阳,他也来凑热闹了,看他那样子,一定是喝了不少酒,脸涨得通红,酒气熏天,把周围的几朵云都熏醉了,他们东倒西歪、剧烈翻腾,真像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那颗朋珠定是刚出炉的灵丹了,一朵云彩飘来,是孙悟空吗?我心里一慌,生怕他把那灵丹夺走,哦,还好,不是他,原来是一位大仙在散步呢。那颗明珠时而腾云驾雾,时而又玩起了捉迷藏,好一个淘气的小顽皮。顷刻间,一切忽然都停止了,明珠不动了,云朵不飘了,怎么了?看他们那慌张的表情,大概是玉皇大帝来了吧。不过,静止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绚丽的油彩画,形象逼真,那么又是谁给了毕加索这么大的一支笔,让他完成这幅杰作的呢?折腾了一会儿,太阳也累了,摇摇欲坠,临走时还不忘给人们留下一份大礼,他释放出最后的光辉。这时天空红了,大地红了,世界万物也红了。我不禁感叹,一轮残阳竟有如此之盛势,可敬啊。悄悄的,黄昏走了。  “黄昏,等等我。”我惋惜地望着天空,真想去追寻那美丽的黄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岂不是太轻视黄昏了?夕阳正是在黄昏才爆发出他毕生的光辉,虽然不比骄阳的耀眼夺目,但夕阳普照大地却比骄阳更为壮美。谁说秋日的黄昏特别凄凉?黄昏无论何时总是一样,永恒的壮美。浓浓的秋意更会衬托出黄昏的温暖,可是黄昏再美终要变黑夜,于是他又毫无保留地消耗着自己,照亮了大地,最后无奈地离去。  人生的暮年好比黄昏,有人平淡地等待着生命的终点,而有人却不甘平凡,即便是在生命的尽头也轰轰烈烈。暮年的曹操依旧壮心不已,还想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此来对待他的暮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爱国诗人陆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忘报国杀敌。这些人的暮年肯定不会因为临近死亡而变得悲凉,相反的,会在他们生命的尽头刻下一个浓重的惊叹号!  黄昏的魅力正是在于临近黑夜,抓住这美丽而神圣的最美风景吧。哦,黄昏,等等我。【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选取了《昆明的雨》《紫藤萝瀑布》《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等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的课文,分析了这些作品中作者所着力描绘的美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思与哲思。这些经典课文中交融的景与情,都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与联想。本题的作文任务是“你曾置身于哪一幅景中?试撷取一片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写一篇文章”。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呢?题目中已经给出:泠泠的雨水、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娇美的花朵、寂静的森林、寂静的雪后湖面……写作时从中选择一幅,或者在生活中选取一幅与提示中类似的风景画面进行构思成文。本题要注意处理好写景和抒情的关系,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除了上述初中的课文外,还可以参考高中阶段的优美课文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等的表达方式,如“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语言富有韵味”,“写景状物,但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浓郁的情思,作者的襟怀、志趣、性格也洋溢在字里行间”,“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去展现“景之美、情之浓”,也可自由发挥。“最美的风景”有多重含义,可以是具体的自然界景观,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考生可以联想到,如成长的过程;朋友亲人的关爱;师长的人生智慧;书中的文化、知识等。可以说生活中好风景无处不在:最好的风景是回家的路;最好的风景莫过于心中有阳光;最好的风景是世间的感动与真情等。综合来看,所有让我们学会感动、彻悟人生、感受真情的人或事都可以看作是“最美的风景”。也可以进一步思考,好风景来自善于发现的眼睛,“最美风景就在熟悉的地方”,好风景一直在,只有拥有一双慧眼,就可以发现风光无限;拥有一颗善感的心、感恩的心,就能够发现身边一草一木、秋华春月都是好风景,好风景就在我们身边。行文构思时,可写记叙抒情性散文,也可写议论文,除了自然风景的美好以外,也可联系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中或社会中别具一格的美展开议论,如自然界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奋进坚强之美丽风景,社会中那些无私奉献的静默之美丽风景等;或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如写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行动,展现思想或道德闪光点,让自己成为一方独特的风景,则不失为新颖之作。立意:1.美丽的太湖。2.竹林的大变化。3.迷人的千岛湖。4.家乡的最美风景——护城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