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2月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2级2月月考生物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7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是两位德国科学家,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C.维萨里和比夏共同揭示了人体的组织和器官结构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B错误;C、维萨里揭示了人体的器官结构,比夏指出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C错误;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D错误。故选A。2.从观察到植物的花粉,胚珠,柱头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运用了归纳法,下列关于归纳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B.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C.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存在例外,因此不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D.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答案】C【解析】【分析】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1)不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分子或子类)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2)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详解】A、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A正确;B、归纳法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部分对象(分子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B正确;C、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细胞学说的建立,C错误;D、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D正确。故选C。3.正常情况下,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D.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的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基础和实质:(1)分化的基础:每个细胞都含有一套与受精卵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即携带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2)分化的实质: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已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A错误; B、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使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错误;C、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只是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C错误;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机体是有利的,D正确。故选D。4.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A.手触碰到带刺的玫瑰会发生缩手反射B.跳水运动员完成翻腾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C.猴痘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呈长方形D.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增殖【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详解】A、手触碰到带刺的玫瑰会发生缩手反射,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与题意不符,A错误;B、跳水运动员完成翻腾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收缩和舒张,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与题意不符,B错误;C、猴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不符合题意,C正确;D、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5.下列各组物质中,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A.核糖、脂肪、磷脂B.麦芽糖、葡萄糖、脂肪C.性激素、几丁质、磷脂D.淀粉、乳糖、几丁质【答案】B【解析】【分析】糖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详解】A、核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为C、H、O,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和P,A错误; B、麦芽糖、葡萄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均为C、H、O,B正确;C、性激素的元素组成为C、H、O,几丁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和P,C错误;D、淀粉的元素组成为C、H、O,乳糖的元素组成为C、H、O,几丁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D错误。故选B。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晾晒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烘干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B.不同生物的细胞内含水量完全相同C.结合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D.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增高,以增强抗寒能力【答案】A【解析】【分析】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水。结合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能够参与细胞中的化学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详解】A、晾晒没有破坏细胞结构,蒸发的是自由水,烘干会破坏细胞结构,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A正确;B、不同生物的细胞内含水量不同,B错误;C、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结合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C错误;D、冬季气温低,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相对增高,以增强抗寒能力,D错误。故选A。7.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无机盐具有维持人体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B.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C.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答案】C【解析】 【分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无机盐参与构成细胞中的复杂化合物的成分,能够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能够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详解】A、人体中的NaCO3、NaHPO4等无机盐具有维持人体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A正确;B、植物植物秸秆燃烧时,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O2和水等物质,剩余的灰烬主要成分是无机盐,B正确;C、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D、肌肉收缩与Ca2+浓度有关,若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D正确。故选C。8.下列哪种因素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A.强酸B.酒精C.低温D.高温【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温度(pH)能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强酸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A不符合题意;B、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酒精等有机溶剂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变性失活,B不符合题意;C、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但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不会使酶变性失活,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恢复,C符合题意;D、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D不符合题意。故选C。9.商业广告是为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尊重科学事实,否则就可能是欺骗消费者,严重的会触犯法律。下列常见的广告用语中,符合生物学常识的是()A.某口服液含有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B.这种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C.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D.某种食品由纯天然谷物制成,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大量食用【答案】B【解析】 【分析】1、淀粉是植物多糖,其构成单体为葡萄糖.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2、组成人体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成人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约为蛋白质需要量的20%~37%。【详解】A、钙大量元素,A错误;B、营养品中可以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B正确;C、蔬菜本身就含有丰富化学元素,天然种植的大棚蔬菜只能说明没有人工施用化肥,C错误;D、谷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多糖,糖尿病患者对于谷物要控制摄入量,D错误。故选B。10.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脂质可包括磷脂、胆固醇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时,糖类耗氧少【答案】C【解析】【分析】1、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脂肪中C、H比例高,糖类中的C、H比例低。【详解】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动物细胞膜上),A正确;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B正确;C、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相比,糖类中C、H比例低,因此它们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糖类耗氧较少,D正确。故选C。1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会使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B.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C.煮熟的鸡蛋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D.在鸡蛋煮熟过程中,发生蛋白质变性影响了鸡蛋的营养价值【答案】D 【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详解】A、高温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A正确;B、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B正确;C、煮熟的鸡蛋其肽键没有断裂,所以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C正确;D、鸡蛋的营养价值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在鸡蛋煮熟过程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因此在鸡蛋煮熟过程中,没有改变鸡蛋的营养价值,D错误。故选D。12.如图为牛胰岛素的结构图,该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构成。该物质中-S-S-是由两个-SH脱去两个H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合成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为50B.在局部放大图中能区分不同氨基酸的标号是①②⑤C.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至少是1、1D.该牛胰岛素分子结构中有49个肽键【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胰岛素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局部放大示意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为R基、肽键、R基、肽键、R基。【详解】A、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1-2=49,A错误;B、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因此在局部放大图中能区分不同氨基酸的标号是①③⑤,B错误;C、该胰岛素含两条链,且由于①中也含有氨基、⑤中也含有羧基,所以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至少是3、3,C错误;D、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因此该牛胰岛素分子结构中有49个肽键,D正确。 故选D。13.玉米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是()A.2种B.4种C.5种D.8种【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四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四种。【详解】玉米叶肉细胞含有DNA和RNA,因此核苷酸的种类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碱基种类共5种,分别为ATCGU,D正确。故选D。14.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分子中B.人体内有2种核酸,都是遗传物质C.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D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详解】A、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A错误;B、人体内的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其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正确;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故选C。15.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C.膜上的蛋白质在物质运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D.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是静止不动的【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B、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亲水端的头部朝向两侧,疏水的尾端朝向内侧,B正确;C、膜上的转运蛋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C正确;D、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D错误。故选D。16.下列有关“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黑藻叶片薄、细胞内叶绿体大,是观察的理想材料B.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有两层膜结构C.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D.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流动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需要以叶绿体为参照物。【详解】A、黑藻叶片薄、细胞内叶绿体大,是观察的理想材料,A正确;B、叶绿体的内外两层膜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错误;C、观察叶绿体时,必须使细胞处于有水状态,以保持细胞活性,C正确;D、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流动间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D正确。故选B。17.下列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溶酶体自身膜破裂,会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B.植物根尖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线粒体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D.核糖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 【答案】A【解析】【分析】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提供能量的“动力工厂”;核糖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详解】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如果自身膜破裂,水解酶释放出来,就会导致细胞自溶死亡,A正确;B、植物根尖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和无机盐,埋在土壤中,不见光,而叶绿素必须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错误;C、线粒体是细胞内提供能量的“动力工厂”,叶绿体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C错误;D、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故选A。18.在活细胞中,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与中心体B.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溶酶体与高尔基体D.线粒体与液泡【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活细胞中,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间接参与了该过程,B正确。故选B。19.植物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养分,以下关于植物细胞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B.植物细胞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C.主动运输的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D.植物吸收大多数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由于细胞膜上运输不同离子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植物细胞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不同。【详解】A、植物细胞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A错误;B、由于细胞膜上运输不同离子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植物细胞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不同,B错误;C、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C错误;D、植物吸收大多数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D。20.成年人的小肠不能直接吸收大分子物质,但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方式分别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C.胞吞、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1、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是对于小分子或离子的运输;细胞对于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2、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消耗能量,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详解】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属于胞吞;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直接吸收母乳中半乳糖属于主动运输。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1.某同学为探究渗透现象,组装了下图所示装置。图甲为初始状态,图乙为一段时间后的状态,①表示烧杯中的溶液,②表示长颈漏斗中的溶液,③表示玻璃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初始状态时①的浓度小于②B.漏斗中的液面会逐渐上升,最后达到平衡C.如果用纱布代替玻璃纸,则不会出现图乙的现象D.图乙中没有水分子透过玻璃纸进出漏斗【答案】D【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分析图甲,①表示烧杯中的液体,②表示漏斗中的液体,③表示玻璃纸(半透膜);图乙漏斗液面上升了,说明初始状态时②溶液浓度大于①溶液浓度。【详解】A、由分析可知,最终图乙漏斗液面上升,说明初始状态时②溶液浓度大于①溶液浓度,A正确;B、初始状态时烧杯中溶液浓度小于漏斗内溶液浓度,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漏斗的液面逐渐上升,当漏斗内液面产生的压力与其吸水能力相等时,水分子进出平衡,液面不再上升,B正确;C、纱布不属于半透膜,如果用纱布代替玻璃纸,则不会出现图乙的现象,C正确;D、图乙中水分子透过玻璃纸进出漏斗的数量相等,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D。22.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2]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A→B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1][3]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构成膜的[2]仅可侧向移动,[1][3]则不能移动【答案】D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表示蛋白质,2表示磷脂双分子层,3表示糖蛋白。【详解】A、图中2表示两层磷脂分子,它构成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B、3表示糖蛋白,位于膜外侧,所以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向是A→B,B正确;C、膜功能的复杂程序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1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1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D、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D。23.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中的酶对肌肉组织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肉类制品口感鲜嫩。根据酶的作用特点,下列使用方法最佳的是()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C.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后炒熟【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炒肉的过程中温度高,此时加入酶会使酶变性失活,A错误;B、肉炒熟后起锅前温度较高,此时加入酶也会使酶变性失活,B错误;C、用沸水溶解后,酶会变性失活,C错误;D、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影响,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故最佳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在室温下将嫩肉粉与肉片混匀,让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炒熟,D正确。故选D。2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在细胞外也能发挥作用B.低温和高温下酶活性都很低C.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是因为酶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答案】D 【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详解】A、酶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A正确;B、酶在低温和高温下活性都很低,但原因不相同,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不变,高温改变酶的空间结构,B正确;C、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D、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D错误。故选D。25.酶在发挥作用时,需要跟底物结合,下图表示某种酶催化的反应过程,其中代表酶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3、酶属于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详解】酶属于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根据此特性可以判断,图中②表示酶,①③表示底物,④表示生成物,B正确,ACD错误。故选B。26.ATP是细胞的能量“货币”,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保证了ATP和ADP快速转化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图1中的c键断裂 C.图1中的“A”代表腺苷,如果b、c特殊的化学键都断裂则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葡萄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只有转化为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细胞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1、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ATP水解时远离A的特殊化学键断裂,释放能量,供应生命活动。2、据图1分析,方框内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表示特殊化学键;图2向右代表ATP的水解,向左代表ATP的合成。【详解】A、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A正确;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ATP水解,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图1,c)断裂,释放大量能量,供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B正确;C、图1中的“A”代表碱基(腺嘌呤),如果b、c特殊的化学键都断裂则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错误;D、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只有转化为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细胞利用,D正确。故选C。27.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处理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B.定期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C.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D.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详解】A、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A正确;B、中耕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C、快速短跑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所以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避免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C错误;D、真空包装可隔绝空气,使袋内缺乏氧气,可以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D正确。故选C。28.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沉淀物(含细胞器)和未离心处理过的匀浆,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向各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其终产物是CO2和H2O的试管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D.乙【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甲试管中只含上清液,即细胞质基质,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因此最终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乙试管中是沉淀物,即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进入线粒体参与氧化分解的有机物是丙酮酸,因此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丙试管是未离心的匀浆,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因此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综上符合题意的有乙和丙,故选B。29.下图示显微镜下某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及周围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中发生葡萄糖的分解但不生成ATPB.结构②上丙酮酸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2OC.结构③中[H]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D.结构①②③中均有参与细胞呼吸的相关酶【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还原氢和氧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结构①中发生葡萄糖的分解也生成ATP,A错误;B、结构②和③上丙酮酸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2O,B错误;C、结构②中[H]与O2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C错误;D、结构①②③中均有参与细胞呼吸的相关酶,D正确。故选D。30.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加入1%的DCPIP(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被氧化时是蓝色,被还原时是无色的)后,将试管置于光下,发现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并放出氧气,以上实验证明了()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B.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产生还原剂和O2C.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上进行D.光合作用的暗(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据题干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被氧化时是蓝色,被还原时是无色的,故可用于检测还原态氢的形成。【详解】A、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来源需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本实验无法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来源,A错误;B、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说明产物中有还原态氢,并放出氧气,故说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产生还原剂和O2,B正确;C、本实验不能判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场所,C错误;D、本实验不能判断光合作用的暗(碳)反应的场所,D错误。 故选B。31.下列措施中不是通过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来提高产量的是()A.合理密植B.大棚中悬挂白色灯管C.夜间适当降低温度D.向农田中施用有机肥【答案】C【解析】【分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以及过程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产物量与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关的酶活性均有关。【详解】A、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作物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提高光合作用产量,A正确;B、悬挂白色灯光,可以通过补充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产量,B正确;C、夜间降温是通过减弱夜间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来提高产物的积累量,与光合作用无关,C错误;D、农田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作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产量,D正确。故选C。32.下图a~e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照片。其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的是()A.a和bB.b和cC.c和dD.d和e【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间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末期,e处于末期。【详解】分析题图可知,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b处于间期,此时细胞完成复制,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d和e处于末期的不同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即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的是b和c。故选B。33.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细胞全能性B.受精卵能在自然状态下发育成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细胞全能性表现的难易程度会随着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而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A错误;B、受精卵能在自然状态下发育成个体,表现出了全能性,因此全能性最高,B正确;C、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其它各种细胞的潜能,因为分化的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C正确;D、随着细胞的分化程度的增加,细胞表现出全能性就越困难,细胞全能性大小为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D正确。故选A。34.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解离是为了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D.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步骤: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详解】A、解离和压片都是为了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A正确;B、分生组织细胞大多数处于间期,无染色体,处于染色质状态,B错误;C、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大,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C正确;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都是死细胞,故观察不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过程,D正确。故选B。35.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分裂前期,都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在分裂后期,都会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D.在分裂末期,都是通过细胞膜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答案】B【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2、后期子细胞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动物: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在分裂前期,动物细胞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的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A错误;B、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C、赤道板是不存在的假想结构,C错误;D、在分裂末期,动物细胞通过细胞膜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植物是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最后形成细胞壁,D错误。故选B36.图甲是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结果(①~④代表叶绿体结构,A~D代表4种色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②上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对绿光吸收极少B.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溶于无水乙醇C.若用黄化叶片做色素提取实验,C和D色素带较窄D.②上形成的NADPH和ATP进入④,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1、图甲中①为叶绿体内膜,②为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④为基质,③为线粒体外膜;图乙中A为胡萝卜素,B为叶黄素,C叶绿素a,D为叶绿素b。 2、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NADP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主要发生的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所以在暗反应阶段必须参与的物质是二氧化碳、ATP和还原剂NADPH,此外还需要多种酶的催化。【详解】A、②上与光反应有关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A正确;B、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因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B错误;C、黄化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少,故若用黄化叶片做提取色素实验,C和D色素带颜色较浅,C正确;D、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②)上进行的光反应可产生NADPH和ATP,进入叶绿体基质(④)参与暗反应过程,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B。37.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C3还原B.②中部分能量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C.①和②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形成D.CO2转移途径是:CO2→C3→C5→(CH2O)【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进行,包括CO2的固定、C3的还原,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结合图示可知,①为[H],②为ATP。【详解】A、①为[H],可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提供氢和能量,A正确;B、②为ATP,在暗反应还原C3时,ATP中远离腺苷的特殊的化学键断裂,其中能量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B正确;C、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产生ATP和[H],C正确; D、暗反应中CO2首先被C5固定生成C3,C3再被还原生成(CH2O)和C5,故CO2转移途径是:CO2→C3→(CH2O),D错误。故选D。38.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发生DNA复制B.gh时刻,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量加倍C.cd段和ij段曲线下降到2C,是由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D.fi段1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中ab表示DNA分子复制;cd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两个细胞中。右图gh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ab段DNA复制导致核DNA含量加倍,发生在间期,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gh段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由于染色体是核DNA的载体,故故cd段和ij段曲线下降到2C,是由于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2个细胞核导致,此时核DNA也平均分配到2个细胞核中,C正确;D、fg段为前期和中期,1条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但gh段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D错误。故选D。39.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氧B.叶绿体中的基粒和类囊体数目众多,有利于吸收光能C.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有利于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D.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答案】D【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染色体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所以留出更大的空间给血红蛋白,利于携带氧,A正确;B、叶绿体中的基粒和类囊体数目众多,扩大了膜面积,有利于吸收光能,B正确;C、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有利于细胞分裂时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有利于遗传物质平均分配,C正确;D、卵细胞体积较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D错误。故选D。40.如图是人体内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②途径提供B.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②③将受到抑制C.过程④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③需要水的参与D.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其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详解】A、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因此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④途径提供,A错误;B、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②将受到抑制,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B错误;C、过程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C正确;D、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41.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请举一个例子:_____。(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_____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_____有关。【答案】(1)①.血液②.受体(2)①.细胞膜接触②.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③.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①.通道②.胞间连丝(4)①.信息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内分泌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进入体液,通过血液运输,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传递信息。(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细胞。(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的间隙连接,在相邻细胞间形成孔道结构。【小问1详解】图A表示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而传递信息。【小问2详解】 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细胞。【小问3详解】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小问4详解】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42.围绕绿色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H]的产生与消耗来完成下表。比较项目光合作用细胞呼吸[H]的产生部位叶绿体类囊体薄膜(3)________(5)________反应名称(1)________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H]的消耗作用(2)________(4)________参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终产物糖类等有机物水(6)________【答案】①.水的光解(或光反应)②.参与暗反应C3的还原③.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④.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⑤.细胞质基质⑥.乳酸或CO2和酒精【解析】【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进行的场所,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进行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详解】(1)(2)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可进行水的光解产生[H]和氧气;[H]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C3的还原,合成糖类。(3)(4)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第一、二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5)(6)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产生的[H]参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CO2和酒精,或者转化成乳酸。【点睛】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能量。43.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放在盛有新鲜肝脏匀浆的培养皿中,浸泡1min ,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养皿壁上,使多余的匀浆流尽。将滤纸片贴在反应小室的一侧内壁上,再加入10mL3%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小室塞紧(图甲)。实验时,将反应小室置于水槽中,将反应小室旋转180°,使过氧化氢溶液接触滤纸片,同时用量筒收集产生的气体(图乙)。(1)实验一:滤纸片数量为3片,每隔30s读取量筒中水平面的刻度一次,根据数据绘制出曲线图(图丙)。2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滤纸片数量改为6片,重复实验一。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二所得的曲线A__________。(3)实验三:除去滤纸片,加入适量MnO2,重复实验一。请在图丙中画出实验三所得的曲线B__________。 (4)如需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过氧化氢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如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实验材料,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科学__________(填“是”、“否”),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①.H2O2量有限②.酶浓度③.温度、气压、光照等④.⑤.⑥.增加过氧化氢溶液浓度⑦.否⑧.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解析】【分析】1、肝脏中具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2、MnO2作为无机催化剂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但是效率比酶催化时低。3、过氧化氢不稳定,高温条件下会自行分解。【详解】(1)反应小室中的过氧化氢的总量是有限的,当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将反应小室中的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完全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不再变化。所以2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已被催化分解完全。 (2)将滤纸片数量由3片改为6片,增加了过氧化氢酶的含量,所以实验目的是探究酶浓度(过氧化氢酶含量)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酶浓度是唯一变量,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外界因素有温度、光照、气压等。因为增加了酶的含量,所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但由于过氧化氢总量不变,最终的气体量不变,所以实验曲线是(3)MnO2是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比酶催化时低,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实验曲线应如下:。(4)收集的气体来自过氧化氢分解,要得到更多气体,需要有更多过氧化氢,在不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以达到目的。因为过氧化氢自身受热易分解,不适宜用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来探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