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6203

大小:2.43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册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古人用繁星点点的银河,寄托个人情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夜晚“天河”中自身能发光的繁星属于()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2.关于文中“天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银河系的直径约137亿光年B.河外星系由银河系及其他恒星集团组成C.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主体,其质量占银河系总质量的99.86%D.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恒星是自身能发光的,故夜晚“天河”中自身能发光的繁星属于恒星,A正确;行星、卫星、彗星自身都不发光,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A错误;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星系,B错误;太阳是太阳系的主体,其质量占银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系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恒星系,C错误;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D正确。故选D。【点睛】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漩涡星系的一种),呈椭圆盘形,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银河系自内向外分别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和银冕组成。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每到秋季,塔里木盆地南部的戈壁滩会被红色渲染,茫茫的戈壁滩上晒满了红辣椒,场面壮观。这些辣椒有一部分来自新疆本地,还有一大部分来自四川、重庆。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重庆、四川农民不晾晒辣椒的原因是当地()A.辣椒市场需求小B.晾晒场地价高C.劳动力数量少D.阴雨天气多4.塔里木盆地南部适合晾晒辣椒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地形闭塞,热量充足,蒸发强烈B.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深居内陆,晴天多,太阳辐射强D.沙漠广布,河流少,夏季气温高【答案】3.D4.C【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四川盆地是太阳辐射贫乏区;重庆、四川农民不晾晒辣椒的原因是当地阴雨天气多,光照弱,不利于晾晒,D正确;重庆、四川当地喜食辣椒,辣椒市场需求大,A错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土地价格较低,晾晒场地价格不高,B错误,人口数量多,劳动力数量较多,C错误。故选D。【4题详解】塔里木盆地南部深居内陆,晴天多,太阳辐射强,适合晾晒辣椒,C正确;地形闭塞,纬度高,冬季寒冷,热量不足,A错误;位于塔里木盆地,海拔不太高,B错误;与沙漠广布,河流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辐射的强弱受纬度、海拔高度、天气状况和空气密度等因素影响。根据对南极冰川的探测,科学家发现南极冰川下面的煤炭总量可能达到5000亿吨,厚度有100多米。据推测,当时大量的植物死亡之后开始堆积在地球上,经过地球板块的运动,挤压在一起,所以才让南极冰川下面有了大量的煤炭。褐煤是最早形成的煤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南极煤层形成的时期可能为()A.前寒武纪B.新生代C.古生代早期D.中生代6.根据材料和下图推测煤炭的形成过程()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成煤期,一个是古生代后期,一个是中生代,D正确。前寒武纪、新生代、古生代早期都不是成煤期,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煤炭的形成首先是地面有大量的植被,图②符合;之后植被在地表常温、常压下由堆积在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转变成泥炭,泥炭被埋藏后,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而转变成褐煤,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至无烟煤。②①④③正确。C正确。故选C。【点睛】地质历史中有聚煤作用发生并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煤矿床的时期,又称成煤时代或成煤期。聚煤期和主要聚煤期是就全球而论的。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成煤期,一个是古生代后期,一个是中生代。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130~160km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5km处,热力得以被输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称之为地热能。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130~160km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1200℃,此处位于()A.地壳B.地幔C.地核D.硅镁层8.地球内部温度高达7000℃的地方()A.由岩石组成B.由铁和镍组成C由土壤组成D.由硅酸铝和硅酸镁组成【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顶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130~160km的深度处位于地幔,B正确,AC错误。硅镁层位于地壳,D错误。故选B。【8题详解】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是地核,由铁和镍组成,B正确。岩石圈由岩石组成,A错误。岩石圈顶部由土壤组成,C错误。地壳由硅酸铝和硅酸镁组成,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内部构成复杂,而地下深处的温度很高,有温度就有能源,温度之高或许完全超出我们人类的想象,可以高达7000℃。由此可见,地下蕴藏的能量之大,简直无法想象,而在距离地表深度80-100公英里的地壳,温度又逐渐降低到650℃-1200℃。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凡是蕴藏在地下的热能都是地热能。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75°之间。一座山坡上,梯田最高级数可达3000级。人类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演化,形成了著名的哈尼族梯田景观。下图为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景观中,体现的地球外部圈层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10.哈尼族梯田景观的形成说明()A.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B.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渗透C.地球各圈层独立发展变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D.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答案】9.C10.D【解析】【9题详解】图中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景观图可以看到梯田中有水,种植水稻,丘陵地形,故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其中外部圈层有三个,C选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哈尼族梯田是人类合理改造自然的结果,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扩大耕地面积,说明各圈层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D正确;物质运动的能量有些来自地球内部,不全是太阳辐射能,A错误;外部圈层中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生物圈是不连续的,B错误;地球各圈层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的,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由不同状态和不同物质成分的同心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地面以上的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地面以下的圈层称为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3个圈层。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上升,河流侧蚀B.地壳上升,河流下切C.地壳下沉,河流堆积D.地壳下沉,河流下切12.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故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上升,河流下切,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故位于河流阶地上部的③位置最高,形成时间最早;下部的①位置,靠近河流,形成时间最晚,故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牛轭湖是在河流发育进入泛滥平原段后,由于河道曲流的裁弯取直而在废弃河道上形成的湖泊。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牛轭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长江河道()A.发生了南移B.发生了北移C.北岸侵蚀严重D.河床不断加深14.与长江河道相比,天鹅洲故道牛轭湖()A湖水更新快B.湖水水质差C.湖水深度大D.泥沙含量大【答案】13.A14.B【解析】【13题详解】图中天鹅洲故道牛轭湖位于长江河道北侧,说明长江河道曲流裁弯取直以后,发生向南偏移,A正确,B错;图示长江河道总体东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岸侵蚀相对严重,C错;流经平原河段,以侧向侵蚀为主,河床不会持续加深,D错。故选A。【14题详解】与长江河道相比,天鹅洲故道牛轭湖属于相对封闭水域,水体流动性较差,湖水更新慢,水质差,A错,B正确;由于牛轭湖湖水的流动性差,侵蚀能力弱,湖水深度小,泥沙含量少,CD错。故选B。【点睛】牛扼湖的形成过程: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位于澳大利亚中北部的北领地,在城市艾利斯斯普林斯以北,随处可见大小球状石头(如图),这里的圆形大石头不是大理岩,而是典型的花岗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魔鬼大理岩”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为()A.干旱的荒漠B.暖干的沿海地区C.湿润的雨林D.湿润的河谷地区16.图中形态各异的球状石头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化剥蚀C.海浪侵蚀D.冰川侵蚀【答案】15.A16.B【解析】【15题详解】魔鬼大理岩保护区,这里的圆形大石头不是大理岩,而是典型的花岗岩。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被地壳抬升露出地表。经风化作用形成球状。据材料可知,“魔鬼大理岩”位于澳大利亚的中北部地区,而且图片中植被稀疏。所以很可能气候干旱。所以A项正确;故选A。【16题详解】图片中植被稀疏,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弱,所以A项错误;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被地壳抬升露出地表。经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球状。所以B项正确;该地区为内陆,气候干旱,不沿海,所以C项错误;澳大利亚中北部地区,纬度低,海拔低,气温高,没有冰川作用。所以D项错误;故选B。【点睛】自然环境可以从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分析。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要素: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人文要素:经济、交通、城市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物理风化主要发生在温差大的地区。海浪侵蚀主要在沿海地区。流水侵蚀主要发生在降水多、河流多的地方。冰川侵蚀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台风影响海岸风沙地貌的形成及演变,海岸沙席按其形态及位置划分为沙席前缘、沙席中部及沙席后缘,海岸沙席后缘为人工种植的木麻黄防护林。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海岸沙席台风登陆后3条观测样线高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木麻黄防护林处()A.高程明显升高B.高程降低C.高程变化相对较小D.高程无变化18.推测图中沙席前缘—沙席中部—沙席后缘风力作用的过程依次为()A.以侵蚀为主—以堆积为主—侵蚀和堆积相对平衡B.侵蚀和堆积相对平衡—以侵蚀为主—以堆积为主C.以堆积为主—侵蚀和堆积相对平衡—以侵蚀为主D.以侵蚀为主—侵蚀和堆积相对平衡—以堆积为主【答案】17.A18.D【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台风登陆后3条观测样线在沙席前缘高程下降,沙席中部高程变化不大,沙席后缘高程略有上升。据材料海岸沙席后缘为人工种植的木麻黄防护林,故木麻黄防护林处高程明显升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读图可知,台风登陆后3条观测样线在沙席前缘高程下降,以侵蚀为主;沙席中部高程变化不大,侵蚀和堆积相对平衡;沙席后缘高程略有上升,以堆积为主,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海岸地貌是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在山东省青岛市石老人村西侧海域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m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2022年10月3日,伴随着风雨雷电,该石柱坍塌,目前正在修复中。下图示意“石老人”坍塌前后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形成“石老人”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蚀作用D.流水侵蚀20.与“石老人”成因相同的地貌是()A.三角洲B.河漫滩C.海蚀崖D.牛轭湖【答案】19.A20.C【解析】【19题详解】“石老人”位于海岸地带,是海浪侵蚀而成的海蚀柱,A正确;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形成风蚀蘑菇或风蚀洼地,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形成沟谷或瀑布,流水沉积会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和河漫滩平原等,故BCD错误。因此选A。【20题详解】图示景观是海浪侵蚀形成的,三角洲和河漫滩是流水堆积地貌,AB错误;牛轭湖是流水侵蚀形成的,D错误;海蚀崖和海蚀柱都是海浪侵蚀而成的,C正确。故选C。【点睛】海浪侵蚀一般形成海蚀平台、海蚀洞穴、海蚀柱、海蚀崖等;冰川侵蚀形成冰斗、刃脊、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和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流水侵蚀一般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流水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和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呕,地表水易渗漏;风力侵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等。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严重空洞。为了保护环境,国际上设定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呼吁人们重视臭氧层破坏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对于人类,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A.提升大气层温度B.削弱紫外线辐射C.增加大气降水D.减轻雾霾影响22.臭氧层破坏后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有()A.皮肤病患者增加B.建筑物易腐蚀C.湖水酸化D.空气能见度降低 23.人类保护臭氧层的合理措施有()A.减少二氧化碳排放B.减少氯氟碳化物使用C.大规模植树造林D.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答案】21.B22.A23.B【解析】【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臭氧吸收紫外线可以使大气升温,但这不是臭氧对人类的主要作用,臭氧对人类的主要作用是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人类皮肤的危害,A错误,B正确;影响大气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下垫面性质、大气活动状况等,C错误;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据所学知识,臭氧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人类皮肤的伤害,臭氧层破坏后,这层“保护伞”没有了,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增加,皮肤病患者就会增多,A正确;建筑物的腐蚀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空气污染以及当地的气候等有关,B错误;湖水酸化,一般是由于湖水被酸性物质污染导致的,C错误;影响空气能见度的因素为大气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和天气现象等,D错误;故选A。【23题详解】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缓解温室效应,A错误;人类制冷工业大量排放的氟氯碳化物消耗臭氧造成臭氧空洞,所以要保护臭氧就要减少氟氯碳化物的使用,B正确;大规模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缓解温室效应,C错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及酸雨形成,D错误:故选B。【点睛】臭氧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人类要保护臭氧层,就要限制生产和使用氟氯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寻找古文化,发现古文明,促进世界文化联系”。2022年暑假期间,上海某中学调研团队乘坐飞机从上海(30°N,120°E)向西沿图示飞行路线游学,以寻求世界文化之根,促进世界和平。下图为该团队在假期游学中飞机的飞行线路和所调研的城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从上海到阿布扎比段,飞机遇到了严重的南亚飓风,当时飞机位于()A.臭氧层B.对流层C.平流层D.高层大气25.在阿布扎比,飞机平稳飞行时的飞行高度应不低于()A.18kmB.10kmC.8kmD.4km【答案】24.B25.A【解析】【24题详解】南亚飓风属于天气现象,应发生在对流层,B正确;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没有天气现象,AC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读图可知,阿布扎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于低纬度,对流层高度为17~18千米,故飞机平稳飞行时的飞行高度应不低于18千米,才能进入平流层,A正确;10km、8km、4km都位于对流层,不利于高空飞行,BCD错误。故选A。【点睛】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2022年2月份开始,科学家监测到太阳黑子的日平均相对数为65.71,是去年同期的9倍多。2022年4月20日,太阳大气表层释放出近五年最强耀斑,我国许多在轨卫星迅速调整轨道参数。监测表明,2022年随着太阳表面黑子数量急剧增多,太阳正进入第25个高峰年活动周期之中。下图为太阳大气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耀斑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层的____(填字母)层,其名称是____。太阳活动爆发时,会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的剧烈扰动,使地球出现____现象,进而影响短波通信安全。(2)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以____年为一个周期;2022年是太阳活动的第25个高峰年,太阳活动的第24个高峰年在____年左右。(3)分析2022年4月我国调整在轨卫星轨道参数的原因。【答案】(1)①.B②.色球层③.磁暴(2)①.11②.2011(3)太阳活动爆发时,到达地球强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增多;干扰卫星电子设备的运行,造成设备损坏;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地面与卫星通信不畅。【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大气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A层是光球层,B层是色球层,C层是日冕层。耀斑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层的B层,其名称是色球层。太阳活动爆发时,会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的剧烈扰动,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进而影响短波通信安全。【小问2详解】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以11年为一个周期;2022年是太阳活动的第25个高峰年,太阳活动的第24个高峰年在2022-11=2011年左右。【小问3详解】2022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活动爆发时,到达地球的强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增多,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使地面与卫星通信不畅;产生磁暴现象,干扰卫星电子设备的运行,造成设备损坏等。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中,发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其中,奇迹秀山鱼是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鱼类。奇迹秀山鱼生活在4.4亿年前,科研人员表示,奇迹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的发现,是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的关键证据。下图为奇迹秀山鱼复原立体图。(1)奇迹秀山鱼生活在______(填地质年代),其生活环境为______;奇迹秀山鱼属于______(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2)奇迹秀山鱼生活的地质年代后期,气候变干,水源稀少,一些______(填“两栖”或“爬行”)动物慢慢进化为______(填“两栖”或“爬行”)动物,此时,______植物开始出现。(3)列举三种与奇迹秀山鱼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动物。【答案】(1)①.古生代(早期)②.温暖的浅海③.脊椎(2)①.两栖②.爬行③.裸子(3)三叶虫、笔石、鹦鹉螺。【解析】【分析】本题以奇迹秀山鱼复原立体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质历史与生物演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奇迹秀山鱼生活在4.4亿年前的古生代的志留纪(早期),其生活环境为温暖的浅海环境;奇迹秀山鱼属于脊椎动物。【小问2详解】奇迹秀山鱼生活的地质年代后期,气候变干,水源稀少,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为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此时,裸子植物开始出现。【小问3详解】 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外力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四种常见的地貌示意图。(1)分别指出a、b、c三种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2)推测b地貌中从①到②沉积物的特征,并说明该地貌的形成过程。(3)判断d地貌形成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判断依据。【答案】(1)a、b、c三种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风力沉积作用。(2)特征:从①到②,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过程:河流流经山区挟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后,地势变得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扇形地貌(冲积扇)。(3)风向:西北风。依据:图中突出地貌(d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迎风坡因风力侵蚀作用强而形成陡坡,背风坡较平缓,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其盛行风为西北风。【解析】【分析】本题以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四种常见的地貌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沉积物特征及其形成过程、风成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a地貌是峡谷,由流水侵蚀形成;b地貌是冲积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地貌是沙丘,由风力沉积形成。【小问2详解】b地貌是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处,由于河道展宽,地势变平,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扇形地貌(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故从①到②,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d地貌是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迎风坡因风力侵蚀作用强,坡度较陡;背风坡较平缓,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其盛行风风向为西北风。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16日,“神州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航天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舱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面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下图为“神州十三号”航天返回舱返回路线示意图。(1)航天返回舱在图示甲位置时位于地球大气的____层;在该层内,航天返回舱返回过程中,舱外温度监控器监测到的气温变化是____,大气的密度变化是____。(2)航天返回舱在图示乙位置时位于地球大气的____层;在该层内,30km以上区域大气温度明显____(填“升高”或“降低”),主要是因为该大气层内存在着大量的____气体。(3)航天返回舱在图示丁位置时位于地球大气的____层,简述该层大气的大气特征____。【答案】(1)①.高层大气②.先降低后升高③.逐渐升高(2)①.平流②.升高③.臭氧(3)①.对流②.特征: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较多;越往顶部,大气的密度越低。【解析】【分析】本题以“神舟十三号”航天返回舱返回路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大气分层和特点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航天返回舱在图示甲位置时,甲海拔高度在120km,位于地球大气的高层大气层;在该层内,航天返回舱返回过程中,舱外温度监控器监测到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大气的密度变化是大气逐渐变多,密度逐渐升高。 【小问2详解】航天返回舱在图示乙位置时,海拔高度为40km,位于地球大气的平流层;在该层内,30km以上区域大气温度明显升高,主要是因为该大气层内存在着大量的臭氧,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小问3详解】航天返回舱在图示丁位置时,海拔高度为10km左右,位于地球大气的对流层。由于对流层的热源来自于地面辐射,因此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水汽、杂质含量较多,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较多;越往顶部,大气的密度越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