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5410

大小:225.9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4届高三入学调研卷(湖南适用)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士谱是记载士族门第的凭籍,庶族是不入士流的。但庶族地主为了抬高身价,往往杜撰身世伪造士谱,以跻身士流。此风始自魏晋,降及唐初依然未息。唐太宗重修《氏族志》时,一开始就提出“质诸史籍,考其真伪”的要求。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唐初()A.士族权力受到抑制B.庶族政治地位提升C.门阀观念依然浓厚D.史学重视考据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唐初(中国)。据材料可知,庶族“杜撰身世伪造士谱”“降及唐初依然未息”,说明当时门阀观念突出,唐太宗重修《氏族志》时提出要“质诸史籍,考其真伪”,旨在把混入士流的庶族地主清除出去,这反映了对士族的维护,表明当时门阀观念依然浓厚,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庶族政治地位提升,排除B项;“质诸史籍,考其真伪”是统治者维护民族身份的具体措施,并非史学重视考据方法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文馆招考范围扩大为:不分满汉,年在十五至二十五岁、文理业已通顺者;满汉之举贡生监,平日讲求天文、算学、西国语言文字者。于是“投考者颇不乏人”,甚至高达394人,是十年前同文馆首次招考的四倍,最后录取108名。这反映了()A.社会风气和思想眼界的逐步开放B.近代教育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C.洋务运动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D.新式学堂建立推动了满汉间的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于招考范围扩大、考试内容更加迎合潮流,同文馆“投考者颇不乏人”,是十年前同文馆首次招考的四倍,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思想眼界的逐步开放,A项正确;B项的“满足了”表述太过绝对,故排除B项;同文馆教习外文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是向西方学习,不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排除C项;满汉间交融材料没体现,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3. 如图为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决议》的通过()A.指明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方向途径B.揭开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的创造精神D.有利于破除传统农村体制的束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据材料“1979年”“因事因地制宜,保障他们在这方面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所以材料要求有利于破除传统农村体制的束缚,D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到保障农民自主权、主动性,但具体怎么改,材料不涉及,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B项;《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不是法律文件,而且材料主旨也不是肯定农民的创造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4.1935年,有人认为“逃避了现实躲向‘天鹅’‘人鱼’等的乐园里去,这是安徒生童话的特色。”还有人认为“处于苦难的中国,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忘记现实,一味飘飘然的钻向神仙贵族的世界里。”这些观点反映了()A.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B.中华传统文化地位逐步提升C.儿童教育受到政府的关注D.民族危机影响教育价值取向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35年近代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35年有人认为中国人不能逃避现实,还有人认为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忘记苦难中国的现实。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中国正处于日军侵华时期,民族危亡加深,因此民族危机的加深影响到教育价值观念,D项正确;材料反映民族危机的加深影响到教育价值观念,而没有涉及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华传统文化地位、儿童受到政府关注,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5.下表反映了美国不同时段农场数目及经营规模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年份农场数目(个)农场平均经营面积(公顷)1930年629563.51970年295.41510.9A.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B.提高了农业经济竞争力C.推进了农业专业化发展D.适应了农业机械化推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1970年美国。分析表格可知,1970年与1930年相比,美国农场的规模更大,这既有利于大型机械的耕作,也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竞争力,B项正确;农场规模越大越易进行机械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排除A项;专业化是指区域农业生产的专门化,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适应”的说法不合适,排除D项。故选B项。6.公元1世纪时,在一位讲希腊语的埃及佚名商人撰写的《红海回航记》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扼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冲,雄强富足,竟被当时的罗马作家誉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同波斯、罗马和中国并列。由此可见,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A.展示了希腊化时代的成就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C.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D.反映出西非文明的兴起【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由此可见”,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世纪的阿克苏姆。据材料“阿克苏姆扼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冲,雄强富足”,被“誉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由此可见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而不是“讲希腊语的埃及佚名商人”,另外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不能展示希腊化时代的成就,排除A项;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但是材料只体现了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但不能体现受益于哪条交通线路,排除C项;阿克苏姆王国位于东非,不能反映出西非文明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7.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人中流行的一首歌曲唱道:“有位残忍无情的国王,超出了诗人的想象;一位暴君自天而降,白人奴隶都熟知,此无情的国王就是蒸汽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A.生产工具改进强化了等级观念B.工业革命造成阶级分化和对立C.工人阶级觉醒并登上历史舞台D.工人运动急需科学理论的指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人流行歌曲中有些歌词将蒸汽机视为无情的国王,因此可以判断出在工业革命推动之下,工人阶级的利益遭受削弱,他们表达出维护自身利益的需求,D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生产工具的改进,不能反映等级观念的强化,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主要表达出工业革命中工人阶级遭受剥削,他们想维护自身利益,排除B项;C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8.1961年3月,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命令成立了“和平队”,选拔大学毕业生向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及人力资源援助,致力于当地的经济增长,帮助实现社会的民主化、社会革命的和平化。这说明(       )A.冷战范围走向扩大B.国际局势有所缓和C.民族独立运动兴起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年美国。根据材料中“社会的民主化”“社会革命的和平化”可知,美国成立“和平队”的目的是阻止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这实际上是在亚非拉地区推行冷战政策,说明冷战范围走向扩大,A项正确;美国的举措必然遭到苏联的反击,进而使国际局势进一步紧张,排除B项;材料中现象虽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但不能说明“兴起”,排除C项;此时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排除D项。故选A项。9.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货款国别法国荷兰南斯拉夫智利捷克斯洛伐克丹麦伊朗卢森堡墨西哥波兰巴西申请额5.05.355.00.43.50.52.50.22.096.01.0批准额2.51.9500.1600.40012034100.75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至1949年(世界)。据表格可知,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结合题干时间二战结束后初期,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推断世界银行配合马歇尔计划实施,排除A项;据表格可知,获得世界银行贷款成功的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不是发达国家,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英国)。根据材料“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王签署了《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的权力,明确了很多贵族和人民的利益与权力,主张财产自由和人身婚姻自由,为英国民众和贵族阶级维护人权开了明文的先例,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B项正确;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权利法案》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排除A项;宪章内容规定国王不得私自占有教会财产,不会激化王权与教会的矛盾,排除C项;宪章内容主要与国王有关,与市民阶层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1.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上表的变化反映了()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晋时期(中国)。据表格数据可知,东晋时期与西晋时期相比,参预决策的中央官员中“宗室、外戚”、“寒人”的比例大幅减少,而“高门士族”的比例却大增,反映出士族对中央决策的影响力增强,专制皇权的相对弱化(本质),D项正确;据材料“高门士族占比”,无法体现特指江南士族,且结合时代背景,两晋时期一直是北方士族掌权,如西晋时期的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甚至东晋晋室南迁后,相继掌权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也是南渡的北方士族,因此排除A项;从社会阶层的角度看,高门士族与豪强并不完全等同,通过土地兼并等其他手段获得大量土地、拥有私人武装、控制人口的群体为豪强,门阀士族则是通过掌握文化而世代居官的名门望族,排除B项;C项说法相反,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士族维护自身特权的工具,材料恰恰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盛行,排除C项。故选D项。 12.18世纪初,小麦成为北美重要的经济作物,纽约率先成为小麦主产区,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北美小麦由船队运往中美洲销售,那里的劳工和奴隶都喜欢吃面食。19世纪初,伊利运河被疏通后,北美西部的小麦产量逐年递增。这说明()A.大西洋贸易促进非洲物种的传播B.物种传播推动经济和贸易的发展C.工业革命提高了粮食生产商品化D.现代交通工具助推小麦产业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19世纪(美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小麦是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进入美洲,成为美洲重要的经济作物,促进了美洲贸易的发展,这反映了物种传播推动经济和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小麦在美洲的种植和交易,排除A项;18世纪初工业革命还没有爆发,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现代交通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13.据记载,汉长安城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网状结构,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从而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由此可见,汉长安城排水系统的成功布局()A.有助于城市手工业合理分布B.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D.为各地城市市政建设提供了样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长安城周密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主要是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C项正确;“手工业合理分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项;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样板”之说,排除D项。故选C项。14.瘟疫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等级观念,也冲击了现实中的等级制度。瘟疫造成人口大量减少……雇主不得不用提高工资方式来招募劳动力,这样一来,不仅构成了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使农民与封建主之间的依附关系向货币关系转化,从而加速了庄园经济的衰落与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黑死病客观上促进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B.这场瘟疫削弱了教会的权威性 C.庄园经济的衰落与瓦解导致了西欧城市的兴起D.黑死病的流行促进了西欧农奴制的解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的欧洲。材料强调的是黑死病对于庄园经济的影响,而非庄园经济对于城市兴起的影响,C项不符合材料意思,符合设问要求;瘟疫改变了人们的等级观念,有助于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A项符合材料,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A项;面对瘟疫,天主教会无能为力,瘟疫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项符合材料,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B项;根据材料“不仅构成了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使农民与封建主之间的依附关系向货币关系转化”可知,黑死病的流行促进了西欧农奴制的解体,D项符合材料,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15.在20世纪头十年,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前往纽约、波士顿和费城;葡萄牙人去普罗维登斯和新贝德福德;德国人和波希米亚人去芝加哥、密尔沃基和费城;波兰人去芝加哥和底特律。这些移民()A.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布局B.均衡的分布在美国的各地C.助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D.使美国文化形成多元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世界。20世纪头十年,大量欧洲人移民美国,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助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涉及欧洲人移民美国,无法改变全球劳动力结构,排除A项;材料内容只是说移民去了几个城市,无法得出这些移民均衡分布在美国的各地,排除B项;美国文化在殖民扩张时期就已形成多元化,排除D项。故选C项。16.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两年后,他开始了著名的东征。在东征途中,他一路上建立希腊式的城市,并把许多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强行安置在其中,这些城市多位于商贸要道上。其中最大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一举措()A.客观上改变了希腊文化的落后面貌B.加速了横跨东西方的民族迁移C.促进了帝国内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D.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阻隔状态【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6年(埃及)。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亚历山大在东征途中建立一系列希腊城市,并安置移民,促进了帝国内部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C项正确;希腊文化处于领先地位,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亚历山大东征加速了横跨东西方的民族迁移,排除B项;打破东西方阻隔状态的历史事件并不是亚历山大东征,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经历等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史》是清代官修正火,自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编纂到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历时94年。《明火》中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整理如下次数出发时间返回时间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永乐五年(1407)第二次永乐六年(1408)永乐九年(1411)第三次永乐十年(1412)永乐十三年(1415)第四次永乐十四年(1416)永乐十七年(1419)第五次永乐十九年(1421)永乐二十年(1422)第六次永乐二十年(1422)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材料二1930年,在福建长乐县城南山发现《天妃灵应之记》碑(注:天妃即妈祖)。该碑立于宣德六年(1431年),碑文记述了郑和奉命率领舟师出使西洋的情况。碑文摘要如下第一次 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在今印度西南部)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第二次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在今印度西南部)暹罗(今泰国)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第三次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其主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第四次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在今伊朗东南)等国。其苏门答刺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有伪王苏干刺寇侵本国,其王安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闾陈诉……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第五次永乐十五年,统舟师往西域。……(各国)或遣王男,或遗王叔、王弟,贵捧金叶表文朝贡。第六次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侍京师者,悉还本国,其各国王益修职贡,视前有加。第七次宣德六年,仍统舟师,往诸番国,开读赏赐。驻泊兹(长乐)港,等候朔风开洋。思昔数次,皆仗神明助佑之功,如是勒记于石。(1)关于郑和下西洋时间的不同记述,你认为哪则材料可信度更高,为什么?(2)试对《天妃灵应之记》碑的历史价值作出说明。【答案】(1)材料二更加可信。材料一是后人的历史记述,距离郑和下西洋年代久远;材料二的碑文属于实物史料,是郑和本人所立。(只作判断)(2)碑文的记述真实印证了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碑文明确了下西洋的时间、次数,纠正了《明史》中不准确的记述;明确了所经过和到达的国家、地区,印证了下西洋所及范围;记述了下西洋时与各国的人员、经济、政治交流,以及维护和平等政治、军事行动,反映了明代对外交往的情况;碑文也体现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信仰。【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是后人的历史记述,距离郑和下西洋年代久远,真实性有待考证;而材料二的碑文属于实物史料,是郑和本人所立。更具有真实性,因此,材料二更加可信。【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可从碑文记录郑和下西洋事件的历史研究价值、碑文实物史料对后世记载郑和下西洋事件的参考修正价值等角度分析。具体可以阐述为碑文的记述真实印证了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碑文明确了下西洋的时间、次数,纠正了《明史》中不准确的记述;明确了所经过和到达的国家、地区,印证了下西洋所及范围;记述了下西洋时与各国的人员、经济、政治交流,以及维护和平等政治、军事行动,反映了明代对外交往的情况;碑文也体现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信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正式拉开了革新吏制的帷幕。1853年,斯坦福·诺斯科特和查理·屈维廉爵士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一)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二)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把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三)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文官可以互相转调;(四)严加考核文官平素的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材料二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摘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玛格丽特·撒切尔观点的理解。【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旧官吏制度的弊端。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重视考核;专设机构,统一管理;渐进改革,日益完善。(2)观点:高度赞扬和肯定文官制度理解:文官制度规范了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和高效;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的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背景: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议会”、“内阁”可知,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从思想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有助于公平的文官制度的确立;根据材料“1853年,斯坦福·诺斯科特和查理·屈维廉爵士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可知,旧官吏制度的弊端。特征:根据材料“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可得出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根据材料“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把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严加考核文官平素的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可得出职位分类,重视考核;根据材料“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可得出专设机构,统一管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改革,直至1870年文官制度形成,说明渐进改革,日益完善;根据材料“《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可得出文官制度法制化、专业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根据材料“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可知,玛格丽特·撒切尔是高度赞扬和肯定文官制度;根据材料“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以归纳出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和高效;根据材料一文官制度的完善过程,可见,文官制度规范了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玛格丽特·撒切尔高度赞扬和肯定文官制度的态度体现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瑞典的死亡率与人口情况图材料二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情况 ——摘自王金营等《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影响和挑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瑞典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显著特征并简析其成因。(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口迁移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答案】(1)原因: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人口死亡率下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福利国家”的建立);中立国的政治立场使瑞典免受两次世界大战波及;外来人口的流入。(2)特征:人口流动性增强。成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的便捷;教育水平提高;国家政策的影响。(3)影响:促进了文化交融;增强了文化认同;推动了文化多样性。【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瑞典的死亡率与人口情况图”,可知1824年至1999年,瑞典的人口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4年至1999年,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使得瑞典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生活水平提高。1749年至1999年瑞典的死亡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医疗水平提高,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并且二战之后,瑞典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福利国家”的建立),也是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之一。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可知,中立国的政治立场使瑞典免受两次世界大战波及。1945年至1999年,瑞典的净移民数总体处于上升趋势,说明外来人口的流入,增加了瑞典的总人口数。【小问2详解】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情况”与2010年相比,2020年人户分离人口数量、省际流动人口数量、省内流动人口数量、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数量均大幅增长,可知人口流动性增强。成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0年至2020 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的便捷;教育水平提高;国家政策促进人口流动。【小问3详解】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1945年至1999年,瑞典的净移民数总体处于上升趋势,说明外来人口的流入,增加了瑞典的总人口数,人口迁移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有促进了文化交融;增强了文化认同;推动了文化多样性。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是14世纪一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重大历史事件1307-1321年但丁在流放期间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长诗《神曲》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环形山和太阳黑子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1783年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使其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1825-1826年英国有70多家银行破产,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3500多家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用棉线烧成碳丝,试制成功了白炽灯泡,使民用电力照明得以实现1911年德国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为23295马克1914年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从表中挑选两个史实,并对其提炼出一个共同主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史实: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主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便利,也造成了一些问题。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电力进入民众生活;石油的开采和冶炼使人类找到了新能源,推动了工业迅猛发展;德国人发明了四轮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交通工具革新,新的通信技术也促进了信息传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一切都说明科技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科技进步也是一把双刃剑。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向外殖民扩张,激起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不均引发的矛盾,最终酿成了世界大战;新技术用于战争,使战争造成的伤害升级。这说明科技成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恶果。由此可见,人类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有复杂性的特点,但是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设问要求,从表中挑选两个史实,提炼主题,并进行论述,如选择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个基本史实,爱迪生发明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发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存在密切联系,可提炼主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便利,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在论述过程中主要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问题两个角度进行论述,可论述如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电力进入民众生活;石油的开采和冶炼使人类找到了新能源,推动了工业迅猛发展;德国人发明了四轮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交通工具革新,新的通信技术也促进了信息传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一切都说明科技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科技进步也是一把双刃剑。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向外殖民扩张,激起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不均引发的矛盾,最终酿成了世界大战;新技术用于战争,使战争造成的伤害升级。这说明科技成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恶果。最后结合主题进行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