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49330

大小:675.2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I1.为展现中华文化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中国建了众多被誉为人类“百科全书”且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其中可称之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A.国立历史博物馆B.中国历史博物馆C.中国革命博物馆D.中国国家博物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竣工,是世界建筑面积第一大的博物馆,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时间具体措施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1942年4月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1944年7月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A陕甘宁边区疫病泛滥B.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中的防疫措施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发展完善,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对疫病的预防,并未提及疫情,排除A项;近代卫生体系包含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仅由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预防工作无法反映这一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么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3.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历来对国内民族关系十分重视,以下官职或机构具有处理民族关系职能的有 ①典客②大鸿胪③中正④理藩院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典客②大鸿胪④理藩院是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官职,中正是九品中正制中的品评官,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4.对良渚遗址考古发现表明,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良渚遗址考古发现能作为上述结论证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选项中的“精美玉器”可以证明当时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5.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A.图①B.图②C.图①图②都D.有待考证【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图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图 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可见二者之间面貌和神态有很大差别,所以排除C。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够充分,不能确定是哪一个版本,有待考证,因此选择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产业国家地区时间农业(%)工业(%)服务业(%)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低收入322428274049中等收入14939364755高收入3233276471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农业和工业比重减小,服务业比重增加;说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D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体现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排除A。题干体现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不均衡,农业和工业比重减小,服务业比重增加,排除B。题干反映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不平衡发展,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7.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小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对工业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都收归国有的政策,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是《土地法令》的内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符合题意;在商业上,取消一切商品贸易,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同时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共产党宣言》提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反映了()A.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重要使命B.政治统治是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富对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及其实现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可得出无产阶级的重要使命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无产阶级利用政治统治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没有说明政治统治是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明无产阶级政治统治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没有资本主义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是指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实践,去指导工人运动或者社会革命,而材料仅仅是说明无产阶级要尽可能发展生产力,排除D项。故选A项。9.清政府于1906年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1909年拟定《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提出针对古迹的六条调查事项,以及五条保存事项。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古物保存法》。据此可知近代中国()A.已确立了文物保护体系B.文物保护工作渐有制度可循C.遏制了破坏文物的势头D.文化遗产保护已实现规范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保存古物推广办法》……”体现的是政府通过立法、行政规定等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保护措施,并非是建立了中国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排除A项;“遏制了”表述绝对,排除C项;“已实现”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0.“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绝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他们具有十分明确的现实目的,即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创造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的文化体系和上层建筑,为资产阶级登上统治地位开辟道路。”“这场运动”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据材料“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创造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的文化体系和上层建筑,为资产阶级登上统治地位开辟道路”并结合所学,文艺复兴就是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的一场运动,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而不是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1.《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共修改过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经废除了离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复。1970年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维护男女平等【答案】C【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法国民法典》颁布后,法国不断修改调整,废除或恢复离婚制度以及废除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法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女子社会地位提高,婚姻观念的变化,因此材料中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法典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非“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而且法国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在1794年就已经结束,材料中的法典调整并不是为了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排除B项;“维护男女平等”明显不是法国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2.在《神秘的北纬30度》一书中,作者归纳了让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其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对此现象产生的最合理解释是A.地理环境的影响B.文化传统迥异使然C.文明交流的结果D.生产方式相同所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文明都在“神秘的北纬30度”出现,只能说明这一纬度带的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故选A;文化传统不同不能产生在同一纬度出现众多的文明,B错误;在古代还没有跨洲际的文化交流,C错误;生产方式相同也不能导致相同纬度出现众多古代文明,D错误。13.从1964年开始了十多年的“三线建设”。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起许多军事工业基地,建成攀枝花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等一大批工业基地,还开工兴建成昆、贵昆、川黔、湘黔等铁路。据此可知,“三线建设”A.推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B.改善了我国的交通布局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D.为改革开放准备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三线建设时期我国兴办一大批工业基地及铁路,这就为改革开放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材料与推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光是交通布局的改善,排除B项;我国至今仍然存在经济发展不平等的现状,排除C项。故选D项。14.194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办。这一举指()A.表明中国社会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B.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发展的需要C.旨在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确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1年5月......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办。”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边区政府政权中,推行“三三制”原则,C项正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是随着日本侵华开始变化,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排除B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5.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A.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成功C.中华民国建立D.袁世凯复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912年1月6日”“总统万岁、共和万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大成果,使人们的民主共和观念不断增强,C项正确;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当时孙中山尚未就任临时大总统,排除AB两项;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下三幅图,你认为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A.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阶段特点B.世界主要航路的不断探索C.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D.近代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幅图反映了17世纪,荷兰是“海上马车夫”;第二幅图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第三幅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所以三幅图反映的是近代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国际贸易的变化,排除ABC项。故选D项。17.编户齐民是汉代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由此可得知A.平民可以随意迁徙B.政府借此保障收入C.农业要求精耕细作D.汉代禁止土地兼并【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汉代的这一政策保证了农户户数的稳定,而小农户是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故B项正确。被编入户籍的农民是不能随意迁徙的,故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的信息无关,故排除。点睛: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编户齐民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但这些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二、选择题Ⅱ18.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下列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黄白分籍②编户齐民③大索貌阅④诸色户计⑤户贴黄册⑥主户客户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⑥④⑤C.①③②⑥④⑤D.②③①④⑥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古代户籍制度为②汉朝的编户齐民、①东晋的黄白分籍、③隋朝的大索貌阅、⑥宋朝的主户客户、④元朝的诸色户计、⑤明朝的户贴黄册,②①③⑥④⑤,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9.如表是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的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农具类别农具种类所占比例初耕农具铁犁、钟冠、土61%中耕农具铁锄、铁铲、铁杪7%播种农具耧车、犁钟22%收获农具铁镰10%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C.官私手工冶铁业很发达D.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汉朝出土铁农具种类较多,初耕农具占比较大,这说明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农具种类和比例,无法得出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排除A项;官私手工冶铁业很发达,说法错误,当时盐铁官营,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铁农具种类较多,初耕农具占比较大,没有体现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20.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但同时又承认了另一类政治实体,即承认德意志各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A.成为国际法初步形成的标志B.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C.是欧洲各国政治妥协的产物D.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材料中“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承认德意志各诸侯享有内政、外交的自主权”体现了这一原则,同时也反映出该和约是欧洲各国政治妥协的产物,C项正确;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是国际法初步形成的标志,A项排除;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B项排除;材料强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各国政治妥协的产物,而不是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只能缓和,不能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1.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中记载,上海王、朱两氏于1905年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得以通过。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B.宗法制度决定中国历史进程C.政治变革推动宗族近代化D.宗族组织具有了民主化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由“从事家族立宪”“并经会员大会讨论得以通过”能够得出宗族管理体现出“民主性”,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选,社会生活相对于材料范围太广;B项说法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22.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 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塾开始仿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A.传统私塾在教育转型中发挥作用B.政府重视传统教育的发展C.近代教育与传统私塾的本质相同D.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有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私塾仿新式学堂设置国文、算数等科目,在教育转型中发挥作用,A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政府的重视,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教育与近代教育本质不同,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民主科学思想的倡导是在1915年新青年运动时,而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三、非选择题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材料三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物种交流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会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答案】(1)积极:缓解饥荒,稳定社会;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长;食物结构变化;社会阶级关系变化;文化的发展及交融;人类命运共同体消极:生态环境;人口问题;(2)原因:对农业的投资不足、经济危机、人口增长、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应对粮食安全问题。(3)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农业技术进步;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粮食产量增加【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积极:据材料“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并结合所学可知,从美洲传入的甘薯起到了缓解饥荒,稳定社会的作用;据材料“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利于粮食产量增加,有利于养活更多的人口,利于人口增长;据材料“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导致食物结构变化和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利于文化的发展及交融;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消极:据所学可知,美洲经济作物耐旱耐瘠,适宜各种土壤,大量开垦荒地,导致生态破坏;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人口增长快,引发了人口问题;【小问2详解】原因:据材料“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并结合所学可知,对农业的投资不足、经济危机;据材料“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并结合所学可知,人口增长快;据材料“……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可知,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据材料“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并结合所学可知,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等。措施:据所学可从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增强人们的粮食安全意识;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等角度回答。【小问3详解】 政策支持;据材料“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加快了制度创新;农业技术不断进步;据材料“中国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且粮食产量增加。【点睛】24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说一说】材料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谈一谈】材料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及邻里间的关系,而调整这种关系的规范人们多以“礼”称之。有学者认为,全面多样的礼就是中国最早的民事法。《礼记》记载:“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细微处)。使民日徙善而远罪(使天下百姓日益趋向善良远离罪恶)而不自知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摘编自马小红《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法”智慧》请回答:(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礼作为民事法的特点及其成因。【答案】(1)古罗马背景:罗马为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中国背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传统统治秩序受到挑战。历史价值:成文法按律量刑体现了法律的公开透明,它们的法治观念及实践对后世的法制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2)礼治和法治紧密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培养人的美德善行为主。原因: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不重视保护私人财产;宗法关系长期延续;治国理政强调伦理色彩;儒学的形成和发展。【解析】 【小问1详解】古罗马背景:根据材料“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罗马为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中国背景:根据材料“春秋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传统统治秩序受到挑战。历史价值:根据材料“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携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可得出,成文法按律量刑体现了法律的公开透明;根据材料“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它们的法治观念及实践对后世的法制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全面多样的礼就是中国最早的民事法”可知,礼治和法治紧密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根据材料“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可知,以培养人的美德善行为主。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小农经济、宗法关系、儒学影响等方面分析原因。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推动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谈》《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四大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罕见的篇幅来讨论朱熹的科学思想。——摘编自刘芹《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结合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达的原因。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东渐”简表阶段时期“西学东渐”简况第一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第二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第三阶段1895~1900年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答案】(1)特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侧重于传统科技;种类多、覆盖面广;出现了大量的科学著作和文献。(任答三点)原因:政府重视和支持;宋代经济的发展;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推动;对外开放,科技文化交流频繁;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前代科技文化成就奠定的基础。(2)变化:从基本排斥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复杂历程。原因:列强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运动风起云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持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努力寻求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世界联系逐步紧密,中外交流日益加强,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任答三点)【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可得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一中的“在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得出“侧重于传统科技”;根据材料一中的“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可得出“种类多、覆盖面广”;根据材料一中的“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谈》《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可得出“出现了大量的科学著作和文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政府推动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可得出“政府重视和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宋朝经济发展,理学思想的推动,对外开放,科研工作者自身努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的“他们提倡‘师夷’……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可得出“从基本排斥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根据材料二中的“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可得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复杂历程;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世界联系的加强等角度回答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