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2659
大小:62.6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21
《自考00292市政学密训高频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目录极高频知识点★★★1高频知识点★★4中频知识点★7 极高频知识点★★★1、城市的含义:理论学派:(1)地理学(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把城市看做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永久性大型聚落形态。(2)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3)城市政治学认为,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4)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殊社区,是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特殊社会。(5)统计学把城市看作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城市人口作为确定城市和划分城市的标准。城市的本质特征:(1)高度的聚集性(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根本之点、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2)社会性(3)经济性(4)系统性(城市结构包括:社会结构、人工结构、资源结构、环境结构、外部结构)(5)开放性(城市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现)(6)复杂性(源于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城市作为一个生态大系统,结构包括社会结构、人工结构、资源结构、环境结构、外部结构。2、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世界上最早的城市约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聚落从低级到高级:小自然村、村庄、镇、城市、大都市、大都市区、城市群、城市带。小自然村和村庄——典型的农村型聚落;建制镇为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3、城市发展的阶段(1)早期城市:1)城市规模小,数量少,发展速度极其缓慢2)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3)城市功能单一,经济功能微弱4)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及宗教色彩突出(2)中世纪城市:1)城市经济功能加强2)城市形成的途径多元化,城市数量增多3)个别城市规模扩大,大多数城市规模仍小4)发展缓慢,城市未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心5)城市的消费性和城乡分离。(3)近代城市【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至20世纪初的城市】:1)大工业城市迅速成长,城市数量猛增,规模不断扩张2)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城市真正成为国家或区域的经济中心和发展中心4)城市公用设施得到了普遍发展5)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关系对立6)“城市病”的产生和蔓延。(4)现代城市: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4、市政的含义:广义的市政,国家权力+非国家权力政治系统。中义的市政,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机关。狭义的市政,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的过程,涉及市政主体、市政客体、市政目标、市政体制。市政管理手段按其内容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经济手段是市政管理最为重要的手段。市政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5、城市行政机关:(1)性质:城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和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2)直辖市、设区的市,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民政府每届任期5年。(3)城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4)城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置:①综合管理部门(市发改委、财政局)。②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农林局)③监督管理部门(市审计局、市统计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管理局、市国家(地方)税务局、市监察局)。④社会管1 理部门(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⑤安全保卫部门(公安局)。⑥内务管理部门(市办公厅、档案局)。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6、市政体制的含义: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国家政体的内容1 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内容)市政体制的核心是城市权力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市政体制涉及的方面:如决策审批、人事任免、经费分配、业务指导和工作联系等。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城市的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是两对基本的关系,它们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其他关系。市政体制的基本要求:市政体制的制度化(关键在于司法保障机制);市政体制的系统化7、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1910年,美国预算总署在进行人口统计时最早使用了大都市区这一概念。】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市议会制、议会市长制、市长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1)市议会制:是市议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的市政体制,市议会就是市政府。代表国:英国(英国具有议会制的历史传统),加拿大,德国的符滕堡地区;(2)议会市长制:市议会在与市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市政体制。又称其为“弱市长制”,代表国:日本,美国的芝加哥、洛杉矶。(3)市长议会制:又称为“强市长制”。代表国:法国,美国的纽约、底特律、波士顿。主要特征是:市的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但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4)市委员会制:是市委员会既是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它兼行市的决议权和行政权。代表国: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地区;优点是有利于精简机构和人员;有利于议决权和行政权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5)市经理制:代表国:美国;A基本特征是:(专业化、企业化管理是市经理制的一大特色)B优缺点:优点是有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对市政府和城市实行专业化管理,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有利于把政治矛盾与市政管理相对分开,市经理则集中精力解决专业和技术问题。缺点是当市议会难以处理政治矛盾并与市政管理交织在一起时,市经理往往无能为力。8、中国市政体制的演变: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的级别:①特大城市(城市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②大城市(50万-100万)③中等城市(20万~50万)④小城市(20万以下);中国城市行政等级制度: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每届任期5年)、副省级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地级市、县级市。中国市政体制的演变:(1)到清朝末年,才仿效西方国家的地方治理制度,设置了市建制的行政管理体制;(2)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街道办事处的性质作出明确规定。(3)1982年,改革地区行政公署体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体制。(4)1983年,正式开始使用地级市的名称。中国市政体制(中国市政体制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制。)9、市政职能的类型:(1)按照历史线索,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2)按性质和实现方式,防御、建设职能。现代职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产业经济和公共服务职能;)治安消防、减灾救灾、环境与资源保护、市场管理监督与调控、劳动与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管理等都属于防御职能。(3)根据现代城市事务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市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基本职能):一般职能和专门职能。一般职能主要是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专门职能主要有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能。2 社会职能关心的重点:市民生活质量、市民素质的提高,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规模、土地开发、产业结构、资源优化、建设布局10、市政职能过程:基本环节:【市政决策、市政执行、市政控制】2 (1)市政决策:信息是市政决策的基础和依据。科学预测决策主要措施的可行性与决策客观结果的效益,是市政决策的关键阶段。决策咨询是市政决策的必要条件。多方案择优是市政决策的主要特征。(2)市政执行:通过首长负责制和工作责任制将市政决策的目标逐级分解、责任到人,是市政执行的组织保障;行政首长对下级的统一指挥,是市政执行重要的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的工作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是市政执行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通过多方面培训,不断提高城市国家机构公务员的素质,为市政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3)市政控制:首长负责制所包含的领导控制、专门部门的专职控制、公务员的的自我控制,组成了三位一体的市政控制管理体制。领导控制的重点是调配资源。专门部门专职控制的重点是调查偏差的原因并研究解决的措施。公务员自我控制的重点是及时发现偏差。及时发现偏差是市政控制的关键环节。公务员的自我控制是三位一体的市政控制体制的基础和关键。11、城市发展战略的类型:(1)经济发展战略。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和政策,如计划手段、价格手段、税收手段、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2)社会发展战略。(3)科技发展战略。为主导产业服务,是城市科技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4)文化发展战略。(5)生态保护战略.城市的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是规划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是规划和建设城市的教科文卫体公共事业设施的主要依据。11、城市规划的特性:政策性、综合性、权威性(体现了公众的意志,是一种公共事务)、地方性、科学性。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间的关系,是原则与具体、长期与短期、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12、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从而将城市规划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简称《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13、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1)古代城市规划理论:①古希腊的建筑师希波丹姆提出把城市分为圣地、公共活动中心和住宅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之一。②古罗马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著作之一。③最早记载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是《周礼·考工记》。④从东周开始到唐朝末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按照里坊制布局;到了宋朝,中国城市规划开始由街坊制代替里坊制。(2)近代城市规划理论:①1859年,美国——欧姆斯特——中央公园。②工业革命后,田园城市理论。(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天,和平改革之路》)③1910年法国建筑师夏纳尔提出工业城规划,第一次把城市中的工业区、港口、铁路与居住区在用地布局上严格区分开。④20世纪初英国人格迪斯提出了从区域研究城市的观点,1922年英国伦敦规划委员会总顾问昂温提出了建设卫星城理论。⑤美国规划师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的规划理论。⑥20世纪以来,对城市规划影响最大的是雅典宪章。(3)现代城市规划理论(1)1955年,法国——帕鲁——增长极核理论;(2)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张城市应该有更多的人情味;(3)城市规划理论史上的又一里程碑,《马丘比丘宪章》;(4)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了技术派和环境学派。14、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方式有城市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城市政府和市场混合供给三种。.以财政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的基础设施:如公园、消防、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中完全通过市场实现投入产出补偿的部门:出租汽车。3 .城市基础设施依靠财政补偿实现投入产出的循环,如:路灯、红绿灯等交通安全设备、公共绿地、街道清扫、一部分防灾设施、广播等。.以市场补偿为主,财政补偿为辅的基础设施:大部分的能源设施、供水排水设施、交通3 设施和邮电通信设施。15、城市公共事业的基础管理:1.规划管理;2.准入管理;3.价格管理;4.税收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的规划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的计划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的规划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的价格管理:主要是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城市公共事业的税收管理:原则是必要而适度。(1)开征的税种主要有:①增值税②营业税③企业所得税④城镇土地使用税⑤城市维护建设税;(2)享受减免征收有关税款的条件:一是全额拨款的城市公共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城市公共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一般是纯公共物品,具有使用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义务教育)二是城市公共事业单位处于初创期;三是城市公共事业单位处于转型期或萎缩期;四是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城市公共事业单位或公共事业的服务项目;16、城市社区管理: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社区”城市社区管理: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已进行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类型:法定社区(是依照国家相关法律,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社区)、自然社区(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而形成的社区)、功能社区(人们从事某些专门的活动而在一定地域上形成的聚集区,大学)。目前中国城市最常见的是单位型社区和混合型社区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1)社区服务管理2)社区卫生管理3)社区文化管理4)社区环境管理5)社区治安管理.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市民政局、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社区成员17、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职能部门及职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城市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市民政局负责城市的杜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城市社会保险管理、城市社会救助管理、城市社会福利管理等。城市社会保险管理:(1)养老保险管理:城市养老保险管理的内容:一是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范围。二是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三是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四是养老保险金由社会统筹,实行社会化发放。(根据具体国情,中国创造性地实施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2)医疗保险管理。(3)失业保险管理。城市失业保险管理的特点:一是普遍性;二是强制性;三是互济性。城市社会救济管理:我国的城市社会救济管理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和城市医疗救助管理。(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是指城市民政部门对低于城市最低生活标准的居民,进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救济对象:“三无”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成为了中国城市主要的社会救济制度。(2)城市医疗救助管理是指城市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行政管理活动。城市社会福利管理具体内容:老人社会福利、儿童社会福利、精神病人社会福利、残疾人社会福利等。残疾人社会福利管理包括的两方面内容是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市民政局负责城市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养老保险管理是中国开展最早、最为重视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高频知识点★★1、西方市政的历史沿革:以自治政府的出现为起点来追溯市政的历史沿革,西方市政的历史沿革大体上经历了传统市政、近代市政、现代市政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城乡共治”局面。1688年英国革命是近代市政发展的开端。4 中国市政的演变过程:.1911年11月,《江苏暂行市乡制》,是中国市制的开端。.1909年1月,清政府制定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第一次创立了城镇的规范,划城镇建制独立于乡村而实行城乡分治,拉开了近代城市建制的序幕;4 .1921年2月,《广州市暂行条例》,广州市成为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1921年7月,北洋政府颁布了《市自治制》,创立了全国性的城市行政区划制度。这一时期是中国市政的初创阶段。2、市政的特征:①历史性②公共性③双重性④系统性⑤综合性⑥动态性市政的双重性是指市政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3、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1)中国共产党市级组织机构的构成:(每五年换一届)①市党代表大会②市委员会:是市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领导机关。③市委常务委员会:是主持市委日常工作的领导核心,由市委书记、副书记和市委常务委员组成。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2)市委根据少而精的原则,一般设置相应的工作部门(3)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城市政权的领导者,在城市政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三个方面。政治领导是核心;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保证,三者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4、城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爱国统一战线组织(1)城市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2)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①召开会议;②提出提案;③视察(基础性工作);④专题调研;⑤反映社情民意(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⑥促进祖国统一。5、城市人民团体:(1)市总工会。(2)市妇联:是全国妇联的地方组织。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市妇联每五年举行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市妇联根据工作需要下设权益部、儿童部、城乡服务部、联络部、宣传教育部、组织部等业务工作部。市妇联实行团体会员制度。(3)市共青团。(4)市工商联,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6、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西方国家的市长和市议员一般通过选民的直接选举产生,直接对选民负责。德国的市政体制除了有美国的部分形式之外,还有市议会参事会制、市议会监督委员会制等。在西方国家,实行市县分离。7、市政职能的特征:①广泛性②服务性(城市政府的本质)③规范性④自主性⑤多样性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法制化和科学化8、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主要内容:①规划职能②交通运输职能③社会福利与保障职能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公共福利、社会救济三个方面④文化教育职能⑤公共卫生与环境保护职能⑥公共安全管理职能⑦产业振兴职能9、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间的关系,原则与具体、长期与短期、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城市规模的大小取决于主导产业的规模和主导产业的个数。10、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程序,其周期需要2-5年,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中共市委和市政府组织起草城市发展战略。第二阶段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城市发展战略。第三阶段是依法经过上级政府审批,取得上级政府的认可,在完成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程序后生效。实施:一是城市规划,二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是城市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以及各工作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11、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原则:城市科技发展战略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先导和关键;经济发展战略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主体;城市社会发展战略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动力和5 目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支撑和保障;城市生态保护战略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和条件城市社会保障发展战略,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等方面。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原则:(1)实事求是(2)始终抓住主要矛盾(3)统筹兼顾城市发展战略各组成部分关系(4)长远目标与分期实施相结合(5)法制化。5 12、城市化的含义、衡量指标和类型:(1)西班牙工程师塞德1867年的《城市化基本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城市化的概念。非农产业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的基础。(2)城市化制约和影响因素: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农业是城市化的基础;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制度安排和变迁对城市化有推动和阻滞作用;世界人口剧增也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城市化的衡量指标:①城市化的水平指标,即城市人口占城市所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城市化的速度指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若干年内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点;③城市化的质量指标,即反映市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分类指标体系。城市化的类型:(1)以产业和人口的流向为标准,可以分为集中性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化初级阶段)和分散性城市化(产业和人口一方面从大城市中心区域逐步向郊区和农村分散,另一方面从大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分散)。(2)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分为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消极型城市化又可分为低度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指城市化超前与工业化,它的典型表现是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找不到工作。过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向城市转移,城乡发展失调。有形的城市化具体表现在:1、人口城市化;2、非农产业城市化;3、地域城市化【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以及城市地域内部级差性转化的过程】。1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机构:综合机构(市政府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协调机构(市政府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委员会、交通委员会)、专业机构(交通局、环境保护局,园林绿化管理局,市容管理局、城市管理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数额大、建设周期大、资金回收慢、利润率低和折旧率低等特点。城市基础设施实现投入产出补偿的途径有三类:市场补偿、财政补偿、市场与财政复合补偿。14、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1)城市公共事业管理领域: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2)城市公共事业领域的资金投入以政府财政为主。15、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益关系:是指城市公共事业管理所导致及所追求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其效益关系,是环境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16、城市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及主要内容:(1)城市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①教育预测②教育决策③教育计划④教育组织⑤教育评价。(2)城市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①学校教育制度②义务教育制度③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④教育考试制度⑤学业证书和学位制度⑥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17、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工作方针: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组织机构:(1)卫生行政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2)卫生业务机构:①医疗机构;②中医药机构;③卫生防疫机构;④妇幼卫生机构;⑤药事机构;⑥医学教育和科研机构。(3)政府协调性组织与群众卫生组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中国红十字会。(2)工作方针:①面向广大城市居民②预防为主③团结中西医(对各种医药卫生力量的组织方针)④卫生工作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我国普遍设立的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的专门机构是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18、城市公共财政的含义和职能:特点:具有公共性、非营利性、强制性、补偿性、公平性、法治性等特点。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首要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具体着眼点是防止贫困)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6 19、城市公共收支管理:城市公共收入:按经济性质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非税收入:具体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6 城市公共收入的原则:是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境遇相同的人应该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是指境遇不同的人应该承担不同的税负。公平原则具体可分为受益原则(城市政府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摊,要与社会成员从城市政府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收益相联系)和支付能力原则(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各人应承担的税负)。效率原则要求税收做到:1)充分且有弹性2)节约与便利3)中性与校正性。(节约与便利要以社会的福利为准则,并与其他各项原则相权衡。)城市公共支出:是城市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从支出的性质看,包括公共消耗性支出和公共转移性支出。城市公共支出的原则:(1)要严格控制城市公共支出的范围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2)要讲求效益(3)使所有居民普遍而平等地受益。(4)量入为出。20、城市政府采购制度: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城市政府采购的方式: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①公开招标(主要)②邀请招标③竞争性谈判④单一来源采购⑤询价⑥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21、城市土地管理机构和内容:机构:(1)市国土资源局(城市土地最主要的行政执法部门)(2)市规划局(3)市房产管理局(4)市司法局;城市土地管理内容:(1)城市土地的地籍管理(2)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3)城市土地的行政、经济、法制管理22、城市土地有偿使用:(1)关键在于由国家向城市土地使用者收取城市土地有偿使用费(2)主要形式:①土地出让金②土地使用税③土地使用费④土地增值税23、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城市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城市土地的权属问题。(1)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关键:城市土地的有偿出让(2)城市土地的有偿出让:中国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居住用地7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其他各种用地均为50年。使用期满时,可以申请续期;出让的方式:①协议出让②招标出让③拍卖出让。(协议出让适用于市政公益事业项目用地、非营利性项目用地、高科技项目用地以及城市政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施产业政策而需要给予扶持、优惠的项目。)【拍卖出让方式最富有竞争性,主要适用于竞争性强的商业、旅游业、娱乐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用地。】(3)城市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是指城市土地使用者将城市土地使用权再进行有偿转移的行为,转让方式:①出售或买卖②交换或互易③赠与。一级市场是国家凭借对城市土地的所有权,把一定时期的城市土地使用权批租或出让给城市土地的经营者和使用者。二级市场是城市土地使用权在城市土地经营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横向流动或转让。三级市场是城市土地使用权在城市土地使用者之间的横向流动或转让。24、市政绩效指标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有:①客观全面原则;②一致性原则;③相关性原则;④软、硬指标相结合原则。一致性效度是指某项绩效指标获得认可的程度中频知识点★1、市政学的研究对象:①市政主体②市政客体③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④市政规律。静态研究注重组织结构、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动态研究着眼于发展过程和组织中人的7 行为、关系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市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市政组织结构、市政制度、市政体制等方面的研究。2、城市民主党派组织:城市民主党派的组织机构:市代表大会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城市权力机关:(1)性质: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7 (2)由间接选举或直接选举产生;直辖市、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五年。(3)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城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城市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4、城市司法机关:(1)城市人民法院:城市人民法院是设在市的地方国家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各级市人民法院一般由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组成。(2)城市人民检察院: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5、城市自治组织:城市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城市社区还设有居民会议。居民会议由全体18周岁以上的居民参加,或者每户派代表参加。6、城市公益性组织:性质:是指为城市困难群体或特定群体提供自愿或无偿服务的城市社会民间组织。组织组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发起成立的,如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基金会;另一类是由民间发起成立的,如志愿者组织。7、市民参政:(1)市民参政方式:①政治选举(最正式、最权威)②政治协商③政治结社④政治表达(方式:听证制度)⑤政治接触(座谈会和市长接待日)建构服务型政府的实质就是政府权力向社会回归,给公民更多的参与权和选择权。8、中国市政职能的改革与发展:(1)总体要求是:按照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政府经济与社会职能的转变。(2)具体要求是:1)撤销部分职能2)转移部分职能3)增加部分职能4)强化部分职能。增加部分职能:制定社会援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撤销部分职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9、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美国地理学家布赖恩·贝里于1976年首先提出了逆城市化概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是产业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二是省级行政区域层面。三是市县层面(这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研究的重点)10、城市规划的编制的原则:1)城乡统筹原则2)合理布局原则3)节约用地原则4)集约发展原则5)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四个基本层次。11、城市总体规划内容:①城市总体规划纲要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③中心城区规划④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12、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司是全国城市规划的主管部门。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内容:1)对规划区内的土地进行城市规划管理(①对建设用地提出选址意见书。②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③管理城市国有土地。)(2)对规划区内的各项建筑进行城市规划管理(3)参与重点工程竣工验收(4)监督检查城市规划的实施1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引入私人投资的形式:(1)承包: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私人投资方式,例如某些建设项目和公路养护。8 (2)公私合作:公私双方建立一个组织,可以全部参与,部分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3)授予特许权。(4)专门谈判投入法。14、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1)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根本保证;(2)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区、县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组织保障;(3)改革和依靠基础设施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关键;(4)吸收多种所有制8 经济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是搞活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新途径;(5)人民城市人民建,是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源泉。15、城市文化管理的基本内容:①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制定②城市各项文化基础工作的管理③城市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控。城市文化市场,是以商品形式向市民提供精神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的市场。16、城市文化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城市文化的投资和管理模式:(1)演艺娱乐行业的市场化运营模式。(2)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政府扶持模式。(3)新闻出版事业的产业化运营模式。(4)广播电视电影事业的产业化运营模式。17、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涵义与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2)体现基本人权;(3)维护社会稳定。18、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内容:(1)城市公共卫生的发展管理。(2)城市公共卫生的分类管理,包括:1)医事管理2)卫生防疫管理3)药政管理4)妇幼卫生管理。1997年,第三十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作为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后,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各国制定卫生计划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卫生发展管理模式”。19、城市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1)改革任务:①全面加强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②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③加快建设城市医疗保障体系④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20、价格管理:(1)价格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价格管理的形式、价格管理的权限两方面的内容。(2)价格管理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价格的方案原则上实行集体审议制。集体审议可以采用价格审议委员会讨论、办公会议讨论等方式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政府定价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21、质量监督:质量监督的机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质量监督的基本形式有抽查型质量监督、评价型质量监督、仲裁型质量监督三种。抽查型质量监督属于一种逆向工作,政府通过对部分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发现质量问题及发展趋势,指导并加强政府对产品质量的宏观控制,督促企业按标准生产合格产品。22、城市土地管理的含义和意义:城市土地的含义和特性:(1)含义:在中国,城市土地一般是指城市市区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特性: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和经济特性【稀缺性、区位效益性、边际产出递减性】城市土地管理的必要性:1)城市土地本身的特点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2)城市土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3)中国城市土地的国有制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城市地籍管理的对象是城市土地,城市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城市土地的权属问题。2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组成要素:成分、结构、功能。城市规模与地区资源的平衡(首要因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低级标准,又称为安全环境标准。高级标准,又称为舒适环境标准。24、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城市生态环境污染。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25、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机构和制度:“三同时”制度: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9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26、生态城市的含义和基本特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政府主要领导人是所辖区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所辖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9 (1)含义: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一项政府间跨学科大型综合性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在其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2)基本特点:和谐性、可持续性、整体性(以人为主体,人、物和空间三位一体)、高效性、区域性。生态省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27、市人口管理的内容:(1)户籍管理:市公安局。城市户籍登记的内容主要有:常住人口登记、出生登记、死亡登记、迁出登记、迁入登记、更正登记、暂住人口登记等。(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限为10年、20年、长期三种。(3)人口普查与预测。预计我国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4)流动人口管理。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5)计划生育管理。28、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概述: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2)统一指挥的原则。(3)各专业力量分工与协作的原则。(4)确保处置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所必需的物资及时充分供应的原则。(5)提高市民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的原则。29、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构成:由决策体制、执行体制、监督体制等部分组成。决策有待执行,监督保障执行。执行的关键是落实责任,责任体系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核心。城市的中共市委是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领导核心。城市公共安全委员会是城市政府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决策机构,实行合议制。责任体系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核心。30、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内容、手段: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手段:(1)法律手段、(2)行政手段、(3)信息手段、(4)宣传手段、(5)经济手段。行政手段,适用于处理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形式之一是行政首长口头指示。31、城市公共安全控制机制:(1)组成部分:包括执行和控制(关键)两个部分。(2)类型:事先控制、事中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32、市政绩效的内涵:市政绩效应包含经济、效率和效益三个方面。经济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去购买规定的质和量的输入物品。33、市政绩效的特点:(1)公共性(2)系统性(3)技术性(4)工具性(5)非人性化34、市政绩效评估是市政绩效管理的中心任务,它在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环节。市政绩效评估的方法(1)主观评估法;(2)客观评估法;(3)目标管理法。主观评估法包括:图尺度评价法、交错分布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布法。客观评估法主要包括关键事件法和行为锚定法两类。客观评估法是按照评估标准给出一个量化的分数或程度判断,然后再把评估对象在各个指标上的分数相加,为评估对象的最后评估结果。35、市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1)市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包括:收集信息资料、信息处理、信息反馈和沟通、信息监测。(2)信息资料的收集是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信息处理是市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它是在完成信息资料收集后进行的统计、整理、汇总和分析过程。36、市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要素由三部分构成:制度因素;技术因素;人员因素。市政绩效管理的决策系统的构成:决策机构、专家咨询机构、中介机构。市政绩效管理的决策系统,是整个市政绩效管理体制的核心。37、市政绩效管理的监督系统:(1)工作目标:价值、效率、顾客满意度、服务质量、时效性、流程、规范度。(2)结构:由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两部分组成(。外部10 监督职能的主要是社会中介组织和大众传媒)(3)内部监督方式主要有三种:信息监督、上下级监督、同级监督。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