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2457

大小:2.31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3年6月20日,我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送入距地面700km的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对“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干扰最大的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B.影响地球上农作物收成C.在浙江上空引发极光D.能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2.“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外界【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对“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干扰最大,耀斑发生在太阳的太阳的色球层,故A错误,D正确;极光对发生在高纬地区,浙江不会发上极光,C错误;黑子引起气候异常,影响地球上农作物收成,但不是卫星运行干扰最大的太阳活动,B错误。故选D。【2题详解】根据题意,“试验二十五号”卫星运行在700千米高度,在地球大气层的高层大气,C正确;平流层高度为十几千米,A错误;平流层的高度为55千米左右,B错误;大气外界它一直伸展到22000公里高度,D错误。故选C。 【点睛】暖层顶以上,称外层。它是大气的最外一层,也是大气层和星际空间的过渡层,但无明显的边界线。这一层,空气极其稀薄,大气质点碰撞机会很小。气温也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由于气温很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又因距地球表面远,受地球引力作用小,故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质点不断散逸到星际空间,散逸层由此而得名。据宇宙火箭资料证明,在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还围绕由电离气体组成极稀薄的大气层,称为“地冕”。它一直伸展到22000公里高度。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6月16日在斐济群岛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公里,下图为地震中心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地核D.下地幔4.本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原因正确的是()A.此次地震震级小B.震中周边人口密度小C.此次震源深度小D.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答案】3.B4.B【解析】【3题详解】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震源深度130千米,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地幔,属于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级较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洋上,震中周边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受灾程度较低,损失较小,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大,C错误;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会导致损失较大,D错误。所以选B。【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近日,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寻找中国美丽化石”公益盛典上,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菊石获评科普观赏类“美丽化石”。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建德菊石化石的发现,可以()①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②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③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④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关于二叠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发生最大的灭绝事件C.欧亚大陆雏形形成D.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答案】5.C6.D【解析】【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建德菊石化石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故可以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①正确;不能根据化石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②错误;化石的发现与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无关,③错误;化石可以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6题详解】二叠纪位于古生代末期,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是在中生代,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欧亚大陆雏形形成,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通过研究化石,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初夏时节,随着雪域高原气温回升,被誉为“天湖”的西藏纳木错进入开湖期,蓝天白云湖水雪山相互辉映,吸引了众多游客。左图为纳木错景观图,右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纳木错湖区天空特别的蓝,下列现象与其成因相同的是()A.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B.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C.深秋晴天夜晚多出现霜冻D.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8.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需做好保暖,主要原因是()A.①作用强、②作用弱B.②作用强、④作用弱C.③作用弱、④作用强D.①作用弱、③作用弱【答案】7.A8.C【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纳木错湖区天空特别蓝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中的蓝光和紫光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而朝霞和晚霞是因为其他光容易散射,红光不易散射形成的,A正确;雪后天晴阳光耀眼,主要在于雪对光的反射,排除B;深秋晴天夜晚多出现霜冻主要是由于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弱,排除C;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原因在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排除D。故选A。【8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溢出到宇宙空间中。当游客在纳木错游玩时晚上做好保暖,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夜晚时,大气逆辐射(③)弱,保温作用弱,同时地面辐射中大部分溢出到宇宙空间中(④),使其温度较低,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三个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大理洱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海拔高度差异悬殊。某日天气预报大理天气晴朗无风,但午后游客在洱海东部的A地感觉有风吹过,到B地时风力明显增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午后A地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10.B地风力明显增强的原因是()A.谷风和湖风叠加B.山风和陆风叠加C.山脉阻挡作用小D.地表温度差减小【答案】9.B10.A【解析】【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白天时,洱海和陆地海陆差异明显,洱海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较慢,温度相对较低,气压值较高;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温度相对较高,气压值较低。因此风由洱海吹向陆地,加上北半球偏右的地转偏向力,因此A地吹西北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10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B地附近风由洱海吹向陆地,为湖风,同时B地位于山地一侧,白天山谷地区由于受热不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吹谷风,此时湖风和谷风叠加,风力明显增强,A正确,排除B;山脉存在使本地山谷风增强,阻挡作用发挥并不明显,与其关联性小,排除C;地表温差小,风力减弱,与题干不符,排除D。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形式,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变化。 下图为某地区植被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景观对应的植被类型为()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C.热带草原D.热带沙漠12.图中植被树干粗大的目的()A.储水B.抗风C.固体D.防沙【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植物为猴面包树,是发育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一种典型植被,C正确;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在景观上表现为高大茂密的乔木,AB错误;热带沙漠植被稀少,戈壁沙漠广布,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热带草原气候全年炎热,分干湿两季,为了度过漫长的干季,猴面包树的树干发育的非常粗大,表皮坚硬,内部疏松,利于储存水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气候与植被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两种植被: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苔原气候——苔原;冰原气候——冰原。祁连山作为河西绿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水源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甘肃省在本世纪初便陆续启动了祁连山地区移民搬迁计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影响祁连山地区实施移民搬迁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B.自然环境C.政治D.社会文化14.祁连山地区生态移民的实施() A.缓解迁入区的人地矛盾问题B.能提升迁出区的环境承载力C.加剧迁入区人口老龄化程度D.利于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答案】13.B14.D【解析】【13题详解】结合材料“祁连山作为河西绿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水源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可知,祁连山地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强调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故实施生态移民主要考虑自然环境,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会增加迁入区人口数量,加剧人地矛盾,但对老龄化没有影响,AC错误;环境承载力不会因为人口迁出而变化,B错误;祁连山区经济落后,兼顾性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减轻迁出区的人地矛盾,会增加迁出区牧民收入,利于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接壤地区,群山环抱。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的全面发展。徽派民居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马头翘角,黑瓦白墙,天井,下图为徽派建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对徽州文化形成影响较小的是()A.移民文化B.宗族文化C.自然环境D.人口分布16.徽派建筑设置天井的主要原因是()A.拓展空间B.通风采光C.快速排水D.休闲场所【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 徽州文化是由迁徙到此的移民文化融合而成,移民文化对其文化影响大,A错误;徽州文化是由迁徙到此的移民文化融合而成,随着人口的迁移宗教文化也随之传播,对其文化影响较大,B错误;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文化形成的自然条件,对其文化影响较大,C错误;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接壤地区,群山环抱。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的全面发展,人口分布对其文化的形成影响较小,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徽派建筑设置天井的主要原因是通风采光,B正确。徽派建筑设置天井,隔断了空间、十四周得水流向中间,不利于排水,AC错误;休闲场所不是设置天井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点睛】安徽南部因为地形为山体较多且狭窄闭塞的原因,皖南地区的建筑自古就呈现出了一种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一种样式,因此孕育而形成了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建筑体系——徽州建筑体系。“而天井则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天井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徽派大院内部的通风,光照等居住条件。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开展“服务业区位选择——以烧烤店分布为例”的社会调查,下图为城区搜索到的烧烤店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影响该地烧烤店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B.政策C.市场D.科技18.搜索烧烤店位置分布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A.GISB.BDSC.RSD.GPS【答案】17.C18.A【解析】【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烧烤属于餐饮服务业,其布局主要受消费人群的影响,因此主导因素为市场,C正确;劳动力、政策、科技对烧烤店的分布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烧烤店位置的分布情况,涉及分析,因此需要用到的技术为GIS,A正确;BDS和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BD错误;RS主要用于动态监测,C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因素有:市场,交通,消费水平,政策等。永暑礁是南沙群岛里的大型环礁,中间有潟湖,四周沙堤环绕,是天然的避风良港。2015年4月,中国完成在永暑礁西南陆域(低潮时出水的陆域为“礁陆”)上的吹沙填海作业,永暑礁变为永暑岛,目前建有机场、医院等,是中国在南沙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下图为永暑岛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永暑岛四周的沙堤属于()A.流水侵蚀地貌B.流水堆积地貌C.海浪侵蚀地貌D.海浪堆积地貌20.永暑岛开发主要利用了海洋的()A.空间资源B.生物资源C.矿产资源D.水资源【答案】19.D20.A【解析】【19题详解】据材料永暑岛位于南海,岛屿四周的沙堤属于海浪堆积地貌,D正确,C错误;岛屿面积较小,由珊瑚礁组成,河流流程短,含沙量小,堆积作用有限,AB错误。故选D。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永暑岛目前建有机场、医院等,是中国在南沙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主要利用了海洋的空间资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海岸可建设港口;海上和海中可行驶轮船和舰艇,架设桥梁;海底可建设海底隧道和海底城市、填海造陆、海底储存等。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浙江省山多地少,耕地有限,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民众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其中在地势低平地区发展基塘农业,下图分别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立体农业示意图和基塘农业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发展立体农业,其成因正确的是()①提高生产效率②充分利用地形③优化农业结构④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近年来浙北基塘农业已由过去的桑基鱼塘改造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技术进步B.交通运输完善C.市场需求变化D.政府政策支持【答案】21.D22.C【解析】【21题详解】根据图示和材料可知,立体农业是利用地形差异发展起来的,但并没有提高生产效率,①错误;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了地形,实现了农业结构多元化,增加产品种类,②③正确;同时,利用坡地地形,减轻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④正确。故选D。【22题详解】科技的进步会提高产量或品质,与题意不符,A错误;交通运输影响农业的销售范围,并不是桑基鱼塘改造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的原因,B错误;市场最终决定了农业的规模和类型,浙北地区对于花卉、蔬菜的需求量激增,致使农业结构发生调整,C正确;政府政策的支持会给予优惠政策,材料没有反映出与此相关的信息,D错误。故选C。【点睛】立体农业是利用山地地形的差异,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实现农产品多样化的混合农业。 23.2023年7月10日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发生泥石流,对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关于泥石流的避险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B.顺着泥石流沟快速向下跑C.迅速寻找大树并爬到树上D.在沟谷中停留寻找避险地【答案】A【解析】【详解】泥石流的防御措施: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停留。排除D;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被冲倒,排除C。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向下跑,A正确,排除B。故选A.【点睛】泥石流(1)定: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3)防御措施:①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停留。②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被冲倒。③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向下跑。④发现泥石流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2022年7月,据欧洲媒体报道,阿尔卑斯山正在经历近60年来最大程度的冰川融化,雪线升至创纪录的5184米。同年11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主题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活动现场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A.降水减少,积雪消融B.气候变暖,融雪加快C.板块边界,地震频发D.工程建设,破坏地表25.下列措施,与“减污降碳”不相符的是()A.植树造林,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B.产业升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C.禁用化石能源,不排放温室气体D发展科技,进行碳捕集和封存【答案】24.B25.C【解析】【24题详解】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南部,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全年降水量较大,故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融雪加快,雪线上升,故B正确;阿尔卑斯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边界,地震频发与雪线上升无关,故C错误;工程建设,破坏地表与雪线上升无关,故D错误。所以选B。【25题详解】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能够提高碳吸收,A正确,不符合题意;产业升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降碳,B正确,不符合题意;发展科技,进行碳捕集和封存,能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D正确,不符合题意;禁用化石能源,不排放温室气体,意味着汽车、飞机和工厂等将无法使用,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C错误,符合题意。所以选C。【点睛】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大西洋是指大西洋在赤道以北、北极圈以南的部分,其面积占整个大西洋面积的约60%,周边有洋流分布。左图为北大西洋及周边地区略图。材料二:北欧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右图为西海岸典型景观。(1)图中乙地地貌名称是______,导致海岸线______,该地海岸线特征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____。(2)描述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区东、西两岸沿海表层海水等温线弯曲的特点,简析其主要原因。(3)根据图示洋流分布推断甲海区分布有大型渔场的原因。【答案】(1)①.峡湾②.曲折破碎③.冰川侵蚀④.海水侵蚀(或流水侵蚀)。(2)大洋东岸凸向低纬(或向南弯曲)大洋西岸凸向高纬(或向北弯曲);大洋东岸受暖流影响,大洋西岸受寒流影响。 (3)寒暖流交汇处,上下层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带到表层(海水上泛),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解析】【分析】本题以北大西洋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外力作用及地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据图中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处地貌为峡湾,其成因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受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后海水倒灌形成峡湾,并持续受到海水侵蚀作用,最终导致海岸线曲折破碎。【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区东岸受加那利寒流影响,沿岸海水水温降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向南弯曲)。副热带海区西岸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向北弯曲)。【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洋流可知,甲海域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下层营养盐类上泛,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材料二: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位于鞍山的鞍钢集团2019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下图为东北地形示意图、土壤剖面土层垂直序列以及为辽中南地区简图。(1)东北地区河流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图中甲地多沼泽湿地,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其成因______。(2)东北平原代表性土壤类型是______,其中的“黑色物质”主要是______(填土壤层次),试分析该区域土壤肥沃的原因______。(3)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鞍山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①.海陆间循环(或“大循环”);②.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充沛;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河流交汇,地表径流较多;凌汛现象,河水泛滥。(2)①.黑土②.腐殖质层③.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植被生长旺盛,秋冬季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有机质积累多;年降水量较少,淋溶作用弱。(3)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临近铁矿,原料丰富;周边有煤矿,能源充足。【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东北地区农业及辽中南工业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水循环类型、湿地成因、土壤、工业区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的河流最终能汇入海洋,故涉及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甲地为三江平原,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地形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冻土广布,地表水下渗少;读图可知,河流交汇,地表径流较多;当地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泛滥,导致地表水较多。【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其中黑色物质主要分布在腐殖质层,当地土壤肥沃的原因包括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植被生长旺盛,秋冬季落叶较多,有机质来源多;当地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活动不活跃,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有机物积累多;年降水量较少,雨水淋溶作用较弱,有机物损失少。【小问3详解】位于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资源丰富;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经过,水源充足;附近铁矿资源丰富,原料丰富;附近有煤矿,能源资源充足。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通苏嘉甬高速铁路起自南通市,经过苏州市、嘉兴市,通过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跨越杭州湾海域(跨海29.158千米),进入宁波市,简称“通甬高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际通道与纽带。2023年3月,该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正式开工。材料二: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设立沪杭甬大湾区的呼声越来越高。 (1)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是______,其判断依据是服务种类______,服务范围______,近年来长三角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动力是______。(2)简述沪杭甬大湾区设立的有利区位条件。(3)影响铁路走向的主导因素是______,指出杭州湾跨海段修建时需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______。(4)与海运相比,评价高速铁路运输的特点。【答案】(1)①.上海;②.多;③.大;④.经济发展(2)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科技发达,人才众多;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3)①.城市/城镇分布(或社会经济)②.跨度大;海水腐蚀强;潮汐作用强;多台风;地质条件复杂。(4)缺点:运量较小、运费高,优点:速度快(或“连续性好”、“受天气影响小”、“舒适性好”、“安全性好”、“准点率高”)【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通苏嘉甬高速铁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等级、交通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上海,其判断依据是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近年来长三角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小问2详解】 沪杭甬大湾区设立的有利区位条件从交通、位置、经济基础、开放状况、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靠近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科技发达,人才众多;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铁路沿线城市多,影响铁路走向的主导因素是城市/城镇分布。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属于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容易受台风的影响;靠近海洋,海水的腐蚀性强;潮汐作用强;长三角由泥沙淤积而成,土质松软,地基不稳定,【小问4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