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2439
大小:1.04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3-10-21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化学试题1.本卷共6页,31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用蓝、黑色水笔书写答案,考试结束只需将答题卷交回。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Cl-35.5K-39Fe-56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氯化钠B.石灰水C.盐酸D.漂白粉【答案】A【解析】【详解】A.氯化钠为单一物质,故其为纯净物,A符合题意;B.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为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C.盐酸含有HCl和水两种物质,为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D.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A。2.配制1.00mol/LNaCl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必须用到容量瓶,漏斗和分液漏斗不需要,量筒在固体配制溶液时不是必须用到的仪器,答案选B。3.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C 【解析】【详解】A项,在化合反应中,只要有单质参加反应,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A项错误;B项,在分解反应中,只要有单质的生成,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B项错误;C项,在置换反应中因为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项正确;D项,在复分解反应中,因为是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化合物,所以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4.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B.CuC.溶液D.乙醇【答案】A【解析】【详解】A.能电离出CH3COO-、H+,属于电解质,故选A;B.Cu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不选B;C.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不选C;D.乙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乙醇是非电解质,故不选D;选A。5.化学品卡车上要贴有运输用标识,下列化学品名称与标志对应的是A.双氧水B.汽油C.酒精D.烧碱【答案】B【解析】【详解】A.双氧水是氧化剂,故A错误;B.汽油易燃烧,汽油是易燃液体,故B正确;C.酒精易燃烧,酒精是易燃液体,故B错误;D.烧碱具有强腐蚀性,烧碱是腐蚀品,故D错误; 选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B.的结构式:C.与石墨互为同位素D.的结构示意图:【答案】D【解析】【详解】A.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的质量数为2,该核素表示为,故A错误;B.是正四面体结构,结构式为,故B错误;C.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D.核外有1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故D正确;选D。7.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糯米、酒曲和水酿酒B.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C.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制作馒头时添加小苏打使其松软可口【答案】B【解析】【详解】A.用糯米、酒曲和水酿酒,涉及到淀粉的水解和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的反应,A不符合题意;B.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涉及到渗析,是物理的分离提纯方法,B符合题意;C.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涉及醋酸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反应,C不符合题意;D.制作馒头时添加小苏打使其松软可口是碳酸氢钠的分解生成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原子间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A.H和ClB.Na和FC.Si和CD.P和O【答案】B【解析】【详解】A.H和Cl是两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化合物HCl,形成共价键,故不选A;B.Na和F是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NaF,Na和F形成离子键,故选B;C.Si和C是两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故不选C;D.P和O是两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故不选D;选B。9.下列对科学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利用乙醚从蒿汁液中提取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研究变得有序可循C.道尔顿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电子在核周围运转,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行D.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A.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利用乙醚从蒿汁液中提取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故A正确;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在门捷列夫周期表基础上制作的,故B正确;C.道尔顿发现的是原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电子在核周围运转,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行,故C错误;D.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是正确的,故D正确;答案选C。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有NaCl、、等B.滴加澄清石灰水可鉴别溶液和溶液C.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D钠可用电解NaCl溶液制取【答案】A【解析】 【详解】A.钠是活泼金属,钠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有NaCl、、等,故A正确;B.和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滴加澄清石灰水不能鉴别溶液和溶液,故B错误;C.与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D.电解NaCl溶液生成氢气、氯气、氢氧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冶炼金属钠,故D错误;选A。11.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B.三价铁为黄绿色,不符合题意,B错误;C.、、、,都没有颜色,且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共存,C正确;D.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D错误;故选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由主族、副族、0族和第VIII族构成B.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是同一族元素D.第ⅡA族元素称为碱金属元素【答案】A【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由主族、副族、0族和第VIII族构成,A正确;B.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的周期性变化,B错误;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是同一族元素适用于主族元素,其他不适用,比如说铁最外层为2个电子,但却不在第二主族,C错误;D.第IA族除氢元素外称为碱金属元素,D错误; 故选A。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的重铬酸根离子,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B.氯气泄漏时,应用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C.将实验过程中用剩下的钠放回原试剂瓶中D.不慎将强酸沾到皮肤上,立即大量水冲洗,再用4%溶液清洗【答案】B【解析】【详解】A.重铬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的重铬酸根离子,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故A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氯气泄漏时,不能用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故B错误;C.钠是活泼金属,将实验过程中用剩下的钠放回原试剂瓶中,故C正确;D.不慎将强酸沾到皮肤上,立即大量水冲洗,再用4%溶液清洗,故D正确;选B。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有白烟产生B.工业上将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C.某无色澄清溶液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有D.氯气能使鲜花褪色【答案】D【解析】【详解】A.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生成氯化氢,瓶口有白雾产生,故A错误;B.工业上将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故B错误;C.、都能与Ag+反应生成沉淀,某无色澄清溶液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不一定有,故C错误;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能使鲜花褪色,故D正确;选D。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B.把铜丝浸入盐酸中:C.实验室制氯气: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B.铜与盐酸不能发生反应,故B错误;C.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锰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故C正确;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B。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粉末,若能被磁铁吸引,则证明固体粉末为B.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我国已实施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以减少缺铁性贫血问题的发生D.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钢【答案】C【解析】【详解】A.铁、四氧化三铁都能被磁铁吸引,取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不能证明固体粉末为,故A错误;B.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故B错误;C.人体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我国已实施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以减少缺铁性贫血问题的发生,故C正确;D.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故D错误;选C。 1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非金属性:B.热稳定性:C.酸性:D.金属性:【答案】B【解析】【详解】A.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S,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错误;B.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C,则酸性:,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错误;D.周期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金属性:,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错误;故选B。18.化学图片是一种特殊的化学语言,如图是氯化钠固体溶于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空间结构为V形,水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B.氯化钠的电离过程需要在通电条件下才能完成C.表示的是水合钠离子D.氯化钠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和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答案】D【解析】【详解】A.水分子为平面结构,为V形,由于其中O电负性较强,水分子间除存在范德华力外还形成了氢键,A错误; B.氯化钠电离过程是自发的,不需要在通电条件下完成,B错误;C.钠离子带有正电荷,会吸引水的O,故表示的是水合钠离子,表示的是水合氯离子,C错误;D.由图知,氯化钠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和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D正确;故选D。19.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杂质离子,提纯时不能用到的试剂是A.NaOHB.C.D.HCl【答案】C【解析】【详解】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杂质离子,提纯时依次加入过量NaOH、BaCl2、除去、、和过量的Ba2+,过滤后,滤液中加盐酸除去过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蒸发结晶得氯化钠固体,所以不需要的试剂是、防止引入杂质离子硝酸根离子;故选C。20.在NaCl、、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为0.05mol/L,为0.25mol/L,为0.2mol/L,则c(SO)为A.0.1mol/LB.0.15mol/LC.0.25mol/LD.0.3mol/L【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电荷守恒,即0.05mol/L+3×0.25mol/L=0.2mol/L+2c(SO),c(SO)=0.3mol/L,故选D。21.如图所示为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Ⅳ中既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形成B.整个过程可用方程式表示为C.的电子式为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产生的氯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答案】C【解析】【详解】A.过程Ⅳ中OCl和O作用变为Cl和O2,故既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形成,A正确;B.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物为CFCl3和O3,生成物为CFCl2、Cl、O2,整个过程可用方程式表示为,B正确;C.中F原子的3对孤电子对未表示,C错误;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产生的氯原子参与反应,但并未被消耗,故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D正确;故选C。22.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含有的分子数为B.常温常压下,3.2g与混合气体,含有氧原子数目为C.1L1mol/L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D.标准状况下,2.24L与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答案】B【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11.2L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A错误;B.与的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氧原子,常温常压下,3.2g与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故B正确;C.在水溶液中电离为Na+、H+、,1L1mol/L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2.24L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氧气与钠反应,生成物为Na2O或Na2O2,转移的电子数之间,故D错误;选B。23.下列选项描述与对应图像相符的是:A.图①为新制氯水在阳光直射时,溶液中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B.图②为、混合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图像C.图③为溶液中滴加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图像D.图④为、混合液,各离子物质的量随氯气通入的变化图像,b代表的是【答案】C【解析】【详解】A.图①为新制氯水在阳光直射,新制氯水中有次氯酸,阳光照射会分解为HCl和氧气,则溶液中浓度会增大,A项错误;B.混合溶液滴加盐酸,应该立即产生,B项错误;C.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溶液中滴加,随着反应的进行有沉淀,沉淀生成,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当完全反应为沉淀,沉淀时,导电能力为0,继续滴加溶液,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量增大,C项正确; D.因还原性,则先发生反应:,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反应:,最后发生反应:,b段发生的反应为,则b段代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D项错误;答案选C。2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具备强氧化性,自身被还原为,其制备方法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作为水处理剂,仅因为其具有杀菌的功能C.氧化产物只是D.当有3.9g作氧化剂参与反应时,产生224mL(标准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6价,过氧化钠中-1价氧升高到0价,2molFeSO4和1molNa2O2是还原剂,有5molNa2O2作氧化剂,A错误;B.作为水处理剂,因其强氧化性而具有杀菌的功能,同时被还原后生成的三价铁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从而使水净化,B错误;C.氧化产物除了还有氧气,C错误;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作氧化剂的过氧化钠与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5∶1,当有3.9g即0.05mol作氧化剂参与反应时,产生=224mL(标准状况),D正确;故选D。25.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溶液中加入粉末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沉淀B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C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产生白色沉淀D金属钾在空气中加热燃烧火焰呈紫色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钠和氧气,氧气和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Fe2+氧化为Fe3+,Fe3+与氢氧化钠反应:3OH-+Fe3+=Fe(OH)3↓,立即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故A错误;B.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发生反应,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B正确;C.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生成碳酸氢钠沉淀,故C正确;D.钾焰色为紫色,金属钾在空气中加热燃烧,火焰呈紫色,故D正确;选A。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26.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___,画出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2)分子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形,共价键为___________键(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3)NaClO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4)写出被溶液中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①.②.(2)①.直线②.极性键 (3)(4)【解析】【小问1详解】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氮气分子的电子式;Si是14号元素,核外有14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小问2详解】分子空间结构是直线形,结构式为O=C=O,碳氧键为极性键。【小问3详解】NaClO是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出,电离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被溶液中氧化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7.通过“价类二维图”研究物质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氯元素的部分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请回答:(1)X化学式为___________。(2)氯的某种氧化物(ClmOn)中氯、氧元素质量比为,则___________。(3)与Z都可用于消毒,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消毒效率___________Z(填“<”或“=”或“>”,消毒效率以单位物质的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4)Y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其焰色试验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请写出由Y与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Z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2)(3)>(4)【解析】【分析】通过价类二维图分析,Z是单质Cl2,W是+1价的氧化物Cl2O,X是+7价的含氧酸HClO4,Y是+5价的含氧酸盐NaClO3。【小问1详解】X是+7价的含氧酸HClO4;【小问2详解】氯、氧元素质量比为,物质的量比为,m:n=2:1;【小问3详解】1molNaClO2用于消毒时生成Cl-得电子为4mol,1molCl2得电子2mol,因此消毒效率是NaClO2大于Cl2;【小问4详解】Y是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8.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36号元素)。请回答:(1)氧在该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2)②⑤可形成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3)⑦的最高价氧化物与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第3周期共有18种元素 B.元素⑩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②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最小D.①分别与③、④、⑤形成的10电子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①⑤形成的化合物(5)某化合物由⑥和⑨组成,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的过程___________。【答案】(1)第二周期第十六族(2)(3)(4)AC(5)【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图可知①为氢,②为钠,③为碳,④为氮,⑤为氧,⑥为镁,⑦为铝,⑧为硫,⑨为氯,⑩为铁,据此回答。【小问1详解】由图示知氧在该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十六族;【小问2详解】②⑤可形成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为Na2O2,该化合物中过氧根离子和钠离子个数比为1∶2;【小问3详解】Al的最高价氧化物氧化铝与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小问4详解】A.第3周期共有8种元素,A错误;B.元素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正确;C.钠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最大,C错误;D.碳、氮、氧中氧的非金属性最强,故氢分别与碳、氮、氧形成的10电子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水,D正确;故选AC;【小问5详解】镁与氯组成的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的过程为 。29.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100mL0.50mol/L的NaOH溶液,请回答:(1)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2)容量瓶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检漏,该操作为___________。(3)配制的正确流程为(填序号)①⑥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NaOH固体可放在干燥的小烧杯中称量B.转移操作时不慎洒出几滴洗涤液,将导致最终浓度偏低C.容量瓶用后洗净、晾干,磨口玻璃瓶塞与瓶口处应垫一张纸条D.若NaOH固体中混有少量的,将导致溶液中的偏低【答案】(1)2.0g(2)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盖上瓶塞,倒置,观察是否漏水,再将瓶塞旋转180°,倒置观察是否漏水(3)⑤③④②(4)D【解析】【小问1详解】用NaOH固体配制100mL0.50mol/L的NaOH溶液,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0.1L×0.50mol/L×40g/mol=2.0g;【小问2详解】容量瓶检查是否漏水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盖上瓶塞,倒置,观察是否漏水,再将瓶塞旋转180°,倒置观察是否漏水。【小问3详解】用NaOH固体配制100mL0.50mol/L的NaOH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正确流程为①⑥⑤③④②。 【小问4详解】A.氢氧化钠易潮解,NaOH固体可放在干燥的小烧杯中称量,故A正确;B.转移操作时不慎洒出几滴洗涤液,溶质偏少,将导致最终浓度偏低,故B正确;C.容量瓶用后洗净、晾干,磨口玻璃瓶塞与瓶口处应垫一张纸条,故C正确;D.比NaOH中氢氧根离子的含量高,若NaOH固体中混有少量的,将导致溶液中的偏高,故D错误;选D。30.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是一种感光剂和高效的污水处理剂。I.某研究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加热后会分解产生CO和,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回答:(1)C装置中NaOH的作用为___________。(2)证明有CO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3)该装置还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Ⅱ.制备的途径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a.对光敏感,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b.很多草酸盐(例如、)难溶于水,但能溶解于稀硝酸。请回答:(4)步骤③中,控制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的原因为___________。(5)研究小组的同学对组成有两种看法,分别为:甲同学:由、、构成; 乙同学:由、构成。请设计实验,验证哪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___。(6)联合体系可用于降解染料,一定浓度的该混合溶液,在不同pH条件下降解刚果红的效率如图所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选择pH=___________。(7)关于制备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步骤①为复分解反应,步骤③为氧化还原反应B.步骤②判断是否洗涤干净,可以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C.步骤④,加入乙醇目在于降低的溶解度,使其结晶析出D.步骤④⑤可以在日光下进行(8)制得的含少量,为测定其纯度,进行如下实验:步骤I:称取5.0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1.000L溶液,固体完全溶解。步骤Ⅱ:取20.00mL溶液,用酸性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46mL。步骤Ⅲ:另取20.00mL溶液,加入过量铜粉,过滤,洗涤,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步骤Ⅳ:用酸性溶液滴定合并后的溶液至终点,消耗2.86mL。已知、与的反应如下:研究小组制得的纯度为___________。【答案】(1)吸收产生的,防止对CO的检验产生干扰(2)E中有红色固体产生(不写不扣分),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4)防止受热分解(5)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变红色,则甲同学正确,反之则乙同学正确。或取少量溶液,滴加溶液,若产生沉淀,则甲同学正确,反之则乙同学正确(6)3(7)AC(8)98.2%【解析】【分析】I.从左侧通入氮气将样品加热后会分解产生气体往后续装置中赶,进入B装置中,若有二氧化碳则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通入C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完二氧化碳,再用D装置检验是否除尽二氧化碳。浓硫酸干燥气体后通入硬质玻璃管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Ⅱ.硫酸亚铁与草酸钾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草酸亚铁,草酸亚铁再与双氧水和草酸反应控温40℃反应生成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乙醇中冷却结晶过滤获得产品。【小问1详解】C装置中NaOH的作用为吸收产生的,防止对CO的检验产生干扰;【小问2详解】证明有CO产生的现象为E中有红色固体产生,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问3详解】该装置还存在的缺陷是一氧化碳有毒,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小问4详解】步骤③中,控制水浴温度不能超过40℃的原因为防止受热分解;【小问5详解】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变红色,则甲同学正确,反之则乙同学正确;或取少量溶液,滴加溶液,若产生沉淀,则甲同学正确,反之则乙同学正确;【小问6详解】由图像中刚果红浓度的高低可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选择pH=3;【小问7详解】A.步骤①亚铁与草酸根的沉淀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步骤③中双氧水作氧化剂将亚铁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已知很多草酸盐(例如、)难溶于水,故步骤②判断是否洗涤干净中草酸根是干扰,B错误;C.步骤④,加入乙醇目的在于降低的溶解度,使其结晶析出,C正确;D.已知对光敏感故步骤④⑤不可以在日光下进行,D错误;故选AC;【小问8详解】铜将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亚铁,两份溶液相比,第二份溶液中多消耗的(2.86-2.46)mL高锰酸钾用于与铜转化生成的亚铁发生反应,根据反应比例可知n()=n(Fe3+)=,故纯度为。31.mg铝粉与一定体积1.00mol/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标准状况下测得产生体积为6.72L。在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VL1mol/LNaOH溶液,得到7.80g沉淀。(1)m=___________g(2)V=___________L。【答案】(1)5.4g(2)0.3或0.7【解析】【分析】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再发生反应Al(OH)3+OH-=。【小问1详解】则m=5.4g.【小问2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