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58603
大小:663.3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10-23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①天人合一②与民休息③兼爱尚贤④道法自然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答案】B【解析】【详解】天人合一是董仲舒提出的观点,意思是人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故①④正确。与民休息是指让百姓休养生息,即轻敛薄赋作为主要手段,并且奖励生产,减轻刑法,提倡节俭等,来减轻对百姓的压迫,使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排除②;兼爱尚贤是墨家观点,和生态文明无关,排除③。故答案选B。2. 《黄帝内经》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阴阳这一对范畴作了加工整理。它明确指出,气是构成宇宙的元初物质,天地万物都产生于阴阳二气的互相作用,由于事物的变化复杂多样,所以阴阳的区分是相对的。下列项中,对《黄帝内经》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B.阐述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C.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D.渗透了朴素辩证法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材料中阐述的是《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的概念,并没有阐述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B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黄帝内经》中加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有关阴阳的概念渗透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3.东汉后期的70多年中,有疫病流行记载17次,且多数为连年的大疫病;唐初的60年间,仅有5次疫病记载,且蔓延范围较小;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半”的大疫。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战争是疫病发生的根源B.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C.地理条件影响疫病传播速度D.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疫病频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汉后期的70多年中,有疫病流行记载17次,且多数为连年的大疫病”“安史之乱后,疫病接连发生,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死者半’的大疫”可知,东汉后期和安史之乱后,社会环境动荡,如战争频繁、流民迁徙等等,使得疫病大规模流行,因此,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地理条件对疫病传播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疫病流行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4.唐代时为解决铜钱转运困难的问题,方便异地取钱,出现了一种带有汇兑性质的票据。这种票据称为()A.飞钱B.交子C.会子D.庄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货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A项正确;交子是货币,出现在宋朝,排除B项;会子是货币,出现在宋朝,排除C项;庄票出现于清朝,排除D项。故选A项。 5.西方学者认为宋元时期中国从“原始航海”时代进入了“定量航海”时代。这一时期推动我国进入“定量航海”的重大技术成就包括()①磁罗盘的运用②地球子午线测量技术③天文定位技术④实用航海图绘制技术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元时期,磁罗盘技术、天文定位技术和使用航海图绘制技术都在航海中得到应用,推动我国进入“定量航海”时代,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地球子午线测量技术并不是为了进行航海,排除包含②的ACD项。故选B项。6.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船员最多海上航行。下列地区或国家中,其船队曾到达过的有()①苏门答腊②伊朗③东非沿岸④日本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包括苏门答腊、伊朗和东非沿岸,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并未到达日本,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7.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古代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和土地制度以唐制为蓝本B.大约在2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C.越南全面模仿中国的赋税制度D.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效仿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日本的封建政治制度,A项正确;大约在4世纪,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排除B项;越南全面模仿中国的赋税制度说法错误,移植是正确的,排除C项;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8.古代商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相关说法,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②中国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③使用先进的帆索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达到巅峰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是在唐朝中期以后,中国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是在是在西汉,使用先进的帆索是在宋元时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达到巅峰是在明初。由此按照时间排列是②①③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9.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始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1世纪80年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公费医疗建立于1952年,20世纪60年代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0.埃及出土的纸草文书表明,公元2世纪时,埃及与印度次大陆的海上贸易较为频繁,往来商人已学会利用北印度洋季风来安排航线。这()A.推动了“地圆说”的广泛传播B.源于亚欧陆上贸易通道受阻C.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D.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埃及出土的纸草文书表明,公元2世纪时,埃及与印度次大陆的海上贸易较为频繁,往来商人已学会利用北印度洋季风来安排航线。”可知公元2世纪时,埃及与印度次大陆已经存在贸易往来,并通过地理知识研究航线,这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发展海上贸易,C项正确;地圆学说,最早提出于古希腊时代,在文艺复兴前后真正得到证实,排除A项;印度次大陆上海洋贸易的发展与亚欧陆上贸易通道受阻无关,且此时欧亚大陆路上通道畅通,排除B项;印度洋沿岸的水手早已发现了季风的规律并借助季风从事海上贸易,并非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1.“他将一生的一些成就和心得著成《医典》一书,该书综合了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医学论著,融合了中国、阿拉伯、印度、波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成果,形成了古代西方最全面的医药学百科全书”。材料中的“他”是()A.伊本•穆萨B.白塔尼C.伊本•西那D.卢克莱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阿拉伯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医典》是中世纪阿拉伯医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由著名医学家伊本·西那所著,C项正确;伊本•穆萨是阿拉伯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排除A项;白塔尼写成了巨著《恒星表》,排除B项;卢克莱修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诗人和哲学家,以哲理长诗《物性论》著称于世,排除D项。故选C项。12.查士丁尼时代重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下图),内部的墙壁全部用天然花纹大理石石板装饰,还缀有巨大的镶嵌画,气势宏伟,成为拜占庭帝国繁荣富强的标志。这座教堂()A.位于首都巴格达城B.以罗马式穹顶而闻名C.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D.初为伊斯兰教的教堂【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这座教堂以罗马式穹顶而闻名,B项正确;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排除C项;这座教堂最初是基督教教堂,排除D项。故选B项。13.在基督教文化的浸染下,中古西欧产生了一批神学名著。其中《神学大全》的作者是()A.马丁·路德B.西塞罗C.托马斯·阿奎那D.李维【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学大全》是意大利神学家兼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创作的一部神学著作和哲学著作,C项正确;马丁·路德的作品是《九十五条论纲》,排除A项;西塞罗与自然法有关,排除B项;李维是古罗马历史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中的插图,该史诗被誉为“文学中的奇葩”“史学中的瑰宝”。该史诗能够让我们了解()A.印欧人的迁徙史B.阿拉伯人的扩张史C.古印度的动荡史D.斯拉夫民族的历史【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故该史诗能够让我们了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D项正确;A、B、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15.下图为19世纪中期,澳大利亚最早的唐人街街景(在今墨尔本)。当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的主要目的是A.开采金矿B.开拓种植园C.修建铁路D.建设港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 19世纪中期,澳大利亚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入国内,吸引了大量华工前往澳洲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在华工集中采矿的地方,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唐人街,故A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BCD与题意不符,排除。16.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重塑了沿线城市的区位性能,推动了沿线城市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这条“新干线”属于()A.高速公路B.海上航线C.高速铁路D.航空线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的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不但是日本第一条高速铁路路线,也是全球第一个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路线,C项正确;新干线”属于高速铁路,非高速公路、海上航线和航空线路,排除ABD项。故选C项。17.20世纪晚期,大量菲律宾妇女走出家门和国门,到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菲佣”甚至成为菲律宾的一张国家名片。这种“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下()A.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B.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C.科技资本的疯狂扩张D.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即生产力的自由流动,D项正确;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但材料没有体现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排除A项;“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未涉及科技资本,排除C项。故选D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8.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咋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灾害,所以在治理中总结出了相应的治理目标,而且与南方的治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体现出村落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出不同的治理模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理目标和措施,但不能决定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决定性因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A项;南北方因地制宜发展处不同的治理模式,不能体现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南方和北方的不同,不能说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9.民国初年,上海极具影响力的报刊《申报》的每一个版面上都有西医药广告:1922年,该报西医药广告在数量和面积上占广告总数的34.9%,居各类广告之首。这反映出()A.西医在上海真正立足B.西方文化侵略的深入C.民众对西医普遍接受D.西医在上海逐渐流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上海极具影响力的报刊《申报》的每一个版面上都有西医药广告:1922年,该报西医药广告在数量和面积上占广告总数的34.9%,居各类广告之首。”可得出西医传入中国后,逐步在中国传播与流行开来,因此广告的数量才会增多,D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西医立足了,排除A项;材料并不涉及西方的侵略深入,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20.1939年,美国大约有40家飞机制造商,可生产5865架飞机。到1942年,美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国,在此期间,美国共生产了9.8万架轰炸机,近10万架战斗机等。此外,美国还生产了不少用于侦察、运输、通信和特种用途的飞机。这说明()A.美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B.美国航空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C.美国忽视民航业的发展D.战争推动了美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1942年,随着二战扩大,美国大力发展军事航空业,并取得巨大成就,D项正确;产业结构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仅根据军事航空业的发展不能得出产业结构的优化,排除A项;美国是航空业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排除B项;虽然材料没有述及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但这不代表美国就忽视民用航空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1.如图为一种古代文字中“吃”“大麦”的书写形式,与这种文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曾在古代西亚地区流行②主要以莎草纸为书写材料 ③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④儒略历使用该种文字记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西亚)。通过观察图中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古代西亚地区的楔形文字,此种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说法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埃及象形文字主要以莎草纸为书写材料,儒略历是古罗马时期的历法,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BCD三项。故选A项。22.1650年,英国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大约5英镑,而一磅(0.45千克)茶叶的价值就高达10英镑;18世纪中叶后,在穷人家里,“茶不仅是他们早上和晚上的普通饮料,而且通常在晚餐时他们也喝大量的茶”。这一变化()A.反映了国际贸易日趋繁荣B.源于英国大规模栽种茶树C.表明英国人崇尚东方生活D.说明东西方饮食趋于一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650年,......一磅(0.45千克)茶叶的价值就高达10英镑;18世纪中叶后,在穷人家里,‘茶不仅是他们早上和晚上的普通饮料,而且通常在晚餐时他们也喝大量的茶’。”可知,与1650年相比,18世纪中叶后,茶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普通饮料,主要得益于茶叶的大量进口,反映了当时国际间贸易的发达和繁荣,A项正确;源于英国大规模栽种茶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英国人崇尚东方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明东西方饮食趋于一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题18分,第24题17分,第25题16分,共51分)23.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 ——摘编自曹文柱《乾坤众生》材料二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显然缩小了的数字,在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人数,1845年一百八十人,1849年二百八十人,1851年二千零六十六人。香港总督包令(1854~1859年在任)在亲眼看见厦门掠卖华工的情况后,不得不承认:“几百个苦力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夏威夷群岛)等印记。”——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三版)材料三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揽大量劳动力。华侨从1830年占总人口的30%到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性较大。——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社会“高度的异质性”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由北向南迁徙为主;迁徙人口数量多(或迁徙规模大);迁徙活动范围广;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2)情况:人数大幅增加;被掠卖至美洲等地。背景:鸦片战争后,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美洲等地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沿海百姓为生计所迫;殖民者为获取利润;黑奴贸易受限。(3)背景: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结构复杂;港口城市国家,人口流动性大;英国殖民政策的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 特点:根据材料“中原人民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可知,由北向南迁徙为主;根据材料“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可知,迁徙人口数量多;根据材料“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可知,迁徙活动范围广;根据材料“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可知,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情况:根据材料“1845年一百八十人,1849年二百八十人,1851年二千零六十六人”可知,人数大幅增加;根据材料“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夏威夷群岛)等印记”可知,被掠卖至美洲等地。背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通商口岸的开放、美洲等地对劳动力的需求、沿海百姓为了生计的需要、高额利润的刺激及黑奴贸易受限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新加坡。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结构复杂;根据材料“英国殖民当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可知,港口城市国家,人口流动性大;根据材料“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可知,英国殖民政策的影响。24.城市化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长安城选建在宽阔的关中平原上,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城内很少有公民公共设施。即使有大型的活动场所,也是为达官贵族和皇室服务的场所。城内的道路规整,布局与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进行设计营造。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位于南郊,有宗庙、辟雍和社稷遗址等。统治中心位于中、南部,市场、民间手工作坊和阁里集中在城北。——《城墙功能比较研究》材料二清代的城市体系在鸦片战争后受到了外来的冲击。清王朝在战后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个沿海商埠,并允许外人在通商口岸居住,这就在原有体系上捅开了几个小小的缺口。西方列强趁中国的内乱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而取得了在长江航行的特权并迫使沿海沿江的更多口岸对外开放。据统计,自五口通商到20世纪初,列强通过历次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即达70多处。这些相继开放的、主要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的通商口岸,最终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面向外部世界的开放型的城市体系。——摘编自姜涛《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材料三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长安城布局特点并分析影响其布局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并说明1978年后城市化率变动的原因。【答案】(1)特点:皇室官署建筑占主体地位;道路规整,依礼制布局。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中央集权制度;讲究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2)特点:受外来侵略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江和沿海地区);面向世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上海为中心。影响:开启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有利于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传入;(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便利了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3)趋势:总体上升。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教育、交通的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长安城布局的特点根据“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城内很少有公民公共设施”、“城内的道路规整,布局与形制按照《周礼·考工记》进行设计营造”得出是皇室官署建筑占主体地位;道路规整,依礼制布局。影响因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有地理条件、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近代中国城市的特点根据“清王朝在战后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个沿海商埠,并允许外人在通商口岸居住,这就在原有体系上捅开了几个小小的缺口”得出受外来侵略的影响;根据“自五口通商到20世纪初,列强通过历次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即达70多处。这些相继开放的、主要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的通商口岸,最终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面向外部世界的开放型的城市体系”得出地区分布不平衡;面向世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上海为中心。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开启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有利于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传入;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便利了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是总体上升。原因主要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教育、交通的进步有关。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近代早期,西方殖民者之所以不辞辛劳、不远万里来到东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东南亚的香料、胡椒和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东方商品所吸引。荷兰著名旅行家林旭登对中国的优质丝绸赞叹不已,认为“中国丝之精致是连水晶玻璃都无法比拟的”。从17世纪初开始,中国生丝就与东南亚胡椒和其他香料一起,被列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最想得到的产品,阿姆斯特丹也从此变成了欧洲最重要的丝绸市场之一。——李德霞《近代早期中国丝绸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材料三 英国的工业生产先后在19世纪80年代、1900年被美国、德国超过。英国在1880年到1900年间的份额从25%降到了21%,法国的份额从11%下降到8%;德国的份额则从9%上升到了12%,美国从10%上升到了11%。美国在19世纪末实现工业化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出口国,与英国在拉美、亚洲等地展开竞争。1870―1913年间,美国的对外贸易增加了1.6倍,德国和俄国也分别增加了1.8倍,而英国只增加89%,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分别所占比重从22%降至15%。——李其荣《世界通史近代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国际商贸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分析推动当时商贸发展的国际因素。(2)综合材料一二三,运用中外史实,围绕世界贸易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答案】(1)特点:有海陆两条重要商路;贸易集中于欧亚大陆的古文明中心区域。国际因素: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疏通中西商路;阿拉伯商人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广阔;唐朝时,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中国的手工业技术发达,工艺精美,各国对中国丝绸、瓷器等产品的喜爱。(2)论题:世界贸易格局几度变迁。论述: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古代不同文明区域之间经贸往来的要道,促进了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贸易的成长,古代中国成为主要商品输出地,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成为国际贸易枢纽。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从欧洲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17世纪起,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新兴工业国家美国和德国的崛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总结:世界贸易中心的变迁反映出国家和区域综合实力的变化。【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第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可知有海陆两条重要商路;根据材料一“隋唐时期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及所学可知,贸易集中于欧亚大陆的古文明中心区域。第二问国际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贞观到开元年间,阿拉伯人建立的哈里发帝国崛起,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唐王朝与阿拉伯帝国在公元7-8世纪时交往频繁。由此可得出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疏通中西商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处在欧亚大陆的中部,欧洲与东方的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时候,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的商业贸易活动,都要经过阿拉伯帝国,这也促使了阿拉伯帝国中介贸易的兴起。由此可得出阿拉伯商人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广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与中国往来频繁,交流密切;唐朝时,中国的手工业技术发达,工艺精美,各国对中国丝绸、瓷器等产品的喜爱。【小问2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