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56612
大小:42.4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3-10-23
《2023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模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三一轮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意境说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说。意境说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波及小说。废名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这种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一般语法的句式(比如动宾结构)。比如:“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如果用逻辑紧严、合乎语法的散文写,也是可以的,但不易产生如此恬淡的意境。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有时作者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的表象,单摆浮搁,稍加组织,不置可否,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超越理智,诉诸直觉的语言,已经被现代小说广泛应用。如:“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小西门外。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钓人的孩子》)这不是作者在语言上耍花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写得文从理顺,全都“成句”,就不忠实了。语言的一个标准是:诉诸直觉,忠于生活。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是不好分的。“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不觉到了济南地界。”是文言,还是白话?只要我们说的是中国话,恐怕就摆脱不了一定的文言的句子。 中国语言还有一个世界各国语言没有的格式,是对仗。对仗,就是思想上、形象上、色彩上的联属和对比。我们总得承认联属和对比是一项美学法则。这在中国语言里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写小说,两句之间不必,也不可能在平仄、虚实上都搞得铢两悉称,但是对比关系不该排斥。比如:“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如果不用对仗,怎样能表达时序的变易,产生需要的意境呢?(摘编自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意》)材料二: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在具体创作中,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橘子皮那样随意剥离。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品气脉、气质和作家心力、品质等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作家在其中究竟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就是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的才华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先声夺人。余华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体会是,先在语言技巧和形式叙述上展现出“不一样”,再回归个体现实,使语感、乐感、视点甚至幻觉凸显。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察觉到余华运用语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美妙的文学语言不会凭空产生,作家要结合作品内容和语句反复琢磨、深入推敲,所以作家既要假以时间上的沉思,又要有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的巧妙运用。文学语言要求明净耐品、活色生香,如果嘈杂喧嚣了,气韵和节奏就会败坏。难怪阿来说:“语言不好,即使作品能红极一时,也不会传之久远!”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并非高不可攀,反复修改是作家必备的基本功。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摘编自付秀宏《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化的小说语言虽然具有某些诗的特质,但和诗的语言并不一样,也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B.诗意小说的语言既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又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它既超越理智诉诸直觉又忠于生活。C.文学语言不能与文学作品随意剥离,它不再是简单的技巧和形式问题,还要与整篇作品进行巧妙的深度融合。D. 《红楼梦》之所以被奉为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是因为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的才华倾心打造了语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语言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对仗的修辞手法符合美学法则,灵活运用可以增添小说语言的诗意。C.文学语言必须经时间沉淀后,反复修改,否则难以产生独特的魅力。D.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能表现生活的本真,更能把人代入现实中。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B.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D.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4.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汪曾祺小说《受戒》,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语言的诗意品格。“芦花才吐新稳。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5.当下有些作家在写作中不注意修炼语言,过度强调灵感的作用,在语言表达上缺乏一种踏实寻真的情怀。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给这些作家提几条建议。【答案】1.D2.C3.B4.①“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稍加组织,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②这段景物描写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使语言富有诗的意境美。5.①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语言是思想,是文化,更是一个生命体,要浸透作者的人格和感情。②文学语言是作品气脉、气质和作家心力、品质等的综合体现,作家在其中要投入大量心血和功夫。③反复修改是作家必备的基本功。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红楼梦》之所以被奉为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错,偷换概念。材料二是“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故选D。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C.“文学语言必须经时间沉淀后,反复修改,否则难以产生独特的魅力”错,推断绝对化。原文说“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可见,原文是说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并不是说语言独特的魅力必须经时间沉淀后反复修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观点作家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的方法:一是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二是文学语言是作品气脉、气质和作家心力、品质等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作家在其中究竟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三是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并非高不可攀,反复修改是作家必备的基本功。ACD都是说作家在作品中花费的心血和功夫,诗句语言上的生动表达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得来的,所以都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B.“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强调文章的生成需要灵感,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有时作者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的表象,单摆浮搁,稍加组织,不置可否,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分析,“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作者罗列一些事物,稍加组织,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根据材料一中“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这种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一般语法的句式”分析,这段景物描写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使语言富有诗的意境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建议: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语言是思想,是文化,更是一个生命体,要浸透作者的人格和感情。根据“文学语言是作品气脉、气质和作家心力、品质等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作家在其中究竟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美妙的文学语言不会凭空产生,作家要结合作品内容和语句反复琢磨、深入推敲,所以作家既要假以时间上的沉思,又要有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的巧妙运用。文学语言要求明净耐品、活色生香,如果嘈杂喧嚣了,气韵和节奏就会败坏”建议:文学语言是作品气脉、气质和作家心力、品质等的综合体现,作家在其中要投入大量心血和功夫。根据“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并非高不可攀,反复修改是作家必备的基本功。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建议:反复修改是作家必备的基本功。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艾伟①第一次到福州,但感觉上一点也不陌生。浙江和福建,山水相连,虽然民风有异,但彼此联系紧密。行走在三坊七巷古老的石板路上,满目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感觉十分江南,园林戏台,茶社书店,千年沉着,宠辱不惊。在一个城市的中心,拥有如此壮观的老建筑群,令人感动。在千城一面的今天,福州因为三坊七巷而被区分出来,有了自己清秀的面孔,有了深厚的人文的根基。老建筑里藏着中国文化的心。我们穿着洋装,偶尔喝杯咖啡,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②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有一部电影叫《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在这里,几乎每一个转角都可以遇见杰出的灵魂,灵魂的背后都有着和我们沉重的历史休戚与共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禁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现代性由此开启。自然而然,就有了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重用西方人才,聘用了在宁波海关税务司谋事的法国人日意格任船政监督,并在福州马尾造船,练兵,组建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作为林则徐的女婿,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③严复作为沈葆桢福建船政学堂的弟子,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翻译的《天演论》,使进化论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进化论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柱之一,是五四先贤决定和中国传统文化决裂的思想武器。不论是对或错,在今天的中国,进化论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路径。 ④一个灵魂承载着另一个灵魂的使命。洋务运动失败了,君主立宪也失败了,革命者揭竿而起,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在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从容就义,成为黄花岗烈士。在林觉民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先行者的思想及其逻辑。三坊七巷的屋檐下,始终游荡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灵。⑤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中国的近代史,西方列强环伺。在福州马尾,有过和法国人的马江海战。在宁波海面上,有过和英国人的定海之战。后果当然是一系列的条约,福州和宁波共同成为五口通商之地。福州鼓岭有一个外国人的居住地,到处都是西洋别墅,最多时住着数千洋人。山上有洋人自办的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在宁波的三江口,一个叫外滩的地方,也有这样一个社区,至今法国人建的教堂耸立在甬江边,当年的洋房已改造成一个商业街区。这样的外国人社区相当于现在遍布欧美各国的唐人街了。⑥历史是吊诡的。风云变幻的历史成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其中不乏失败者。失败的后果同样也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当年的屈辱之地,比如鼓岭,如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这看上去很像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隐喻,一个急剧变幻的时代的缩影。⑦另一个三坊七巷走出来的林启,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期间,政绩斐然。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分别是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即是现在的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他开启了浙江现代教育的先河,一手创立了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⑧杭州有一个美好的传统,对事功大者,总要想方设法把他的墓地修在西湖边。林启死后,其后人欲将其遗体运回家乡福州安葬,杭州人则要求把他留在西湖,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因为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林家子孙才同意将其安葬于孤山北麓。墓旁为今日的孤山林社。⑨我试图在三坊七巷找到林启的旧迹。没有找到。这个从福州走出来的进士带着他沉重的忧思,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我居住的城市杭州。我看到时代意志在他身上的痕迹,看看他起的学校的名字,无论“求是书院”还是“蚕学馆”都是中国式的。中国的现代之路,始终和传统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今天回过头来看看先贤的道路,我们从中见出他们的矛盾重重和艰难选择。⑩2017年岁末,我行走在福州,行走在三坊七巷,我遇见诸多杰出的灵魂,他们如今依旧在空中回荡,响彻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的路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整整四十公顷的老街已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安然于城市的中心。这似乎是一个象征,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我们依旧需要自己的传统,需要一颗中国之心。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末尾写到“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说明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事实,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B. 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夸张地点明在三坊七巷的每个转角都可遇见杰出的灵魂,凸显了福州名人众多。C.林启死后,其后人与杭州人对林启安葬地的争执,体现了人们对林启的爱戴、敬仰,写出了林启的影响和伟大。D.文章围绕着三坊七巷,将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精心组织起来,内容丰实且有意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7.关于文中写宁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照应文章开头的两句话,使文章的开头不再显得突兀,体现了文章构思的精巧。B.将宁波和福州比较着写,点明了它们的不同点,更突出强调了它们的相同之处。C.交待了杰出人才遭逢的历史际遇,显现了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丰富了文章的内涵。D.作者由所见展开联想,进而对怪异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对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理解。8.文章以“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章结尾写到:“需要一颗中国之心。”“中国之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B7.B8.①形象生动,“遇见”灵魂,化抽象为形象,给人以亲切感;②醒目,既点出了地点,又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给阅读者以指引;③揭示了主要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杰出灵魂的敬仰赞美之情。9.①具有开放的眼光和思维,又有脚踏实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干精神,振兴家国;②不畏牺牲,忧国忧民;③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敢于开拓、创新。【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夸张地点明”错,只是借电影引出要写的内容。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B.“点明了它们的不同点”错,文中“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强调它们的相同之处,没有点明它们的不同点。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遇见杰出的灵魂”,形象生动,“灵魂”是抽象的不可见的,“遇见”灵魂,化抽象为形象,给人以亲切感;“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题目有醒目的特点,“在福州”点出了地点,“遇见杰出的灵魂”又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给阅读者以指引;“遇见杰出的灵魂”,“杰出”是对福州名人的高度评价,体现他们的影响和历史功绩之大,“遇见杰出的灵魂”,表达了作者对杰出灵魂的敬仰赞美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结合“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重用西方人才,聘用了在宁波海关税务司谋事的法国人日意格任船政监督,并在福州马尾造船,练兵,组建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作为林则徐的女婿,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严复作为沈葆桢福建船政学堂的弟子,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可知,文章列举沈葆桢和严复等人,他们具有开放的眼光和思维,又有脚踏实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干精神,振兴家国;结合“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在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从容就义”可知,不畏牺牲,忧国忧民;结合“林启……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他开启了浙江现代教育的先河”可知,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敢于开拓、创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须贾①为魏谓穰侯②曰:“臣闻魏氏大臣父兄皆谓魏王曰:‘初时惠王伐赵,战胜乎三梁,十万之军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数割,而随以亡。臣以为燕、赵可法,而宋、中山可无为也。夫秦贪戾之国而无亲,蚕食魏,尽晋国,战胜(韩)暴子③,割八县,地未毕入而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地,此非但攻梁也,且劫王以多割也,王必勿听也。今王遁楚、赵而讲,楚、赵怒而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则国救亡不可得也已。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不然必欺。’是臣之所闻于魏也,愿君之以是虑事也。” “《周书》曰:‘维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而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地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知者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之城,臣以为虽汤、武复生,弗易攻也。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之及楚,赵之兵未任于大梁也,亟以少割收。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和,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讲也,必争事秦。从是以散,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尝割晋国取地也,何必以兵哉?”穰侯曰:“善。”乃罢梁围。(选自《战国策·魏三》,有删节)【注释】①须贾:战国时魏国中大夫。②穰侯:魏冉,亦作魏厓、魏熠,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③暴子:战国时韩国名将暴鸢。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B.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C.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D.夫轻信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梁”与《信陵君窃符救赵》“为大梁夷门监者”的“大梁”含义相同。B.伐,讨伐,进攻,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的“伐”含义相同。C.以为,认为,与《石钟山记》“自以为得其实”的“以为”两词含义相同。D.挟,携同,携带,与《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的“挟”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在华阳大败魏国主将芒卯,魏国都城被围困。须贾游说穰侯,貌似为秦国着想,实则是为了保障魏国的利益。B.针对魏国现实,须贾主张魏应避开楚、赵两国单独与秦国讲和,从而使楚、赵两国争相贿赂秦国,进而削弱两国实力。C.须贾认为,上天的宠幸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多次降临到秦国身上,因而秦国应改变靠武力攻打魏国的策略。D.须贾游说穰侯时,从魏、楚、赵、宋、中山等角度出发来分析攻魏的弊端,从而让秦国从魏国大梁撤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又走芒卵,入北地,此非但攻梁也,且劫王以多割也,王必勿听也。(2)今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之及楚、赵之兵未任于大梁也,亟以少割收。14.文中为何说“燕,赵可法,而宋、中山可无为”? 【答案】10.A11.D12.B13.(1)现在秦军又打败了芒卯,攻进了北地,这不仅仅是要进攻大梁,而且要胁迫大王来多割让土地,大王一定不要听从。(2)现在魏国正有所疑惑,可以让魏国少割地拉拢魏国。希望您等到(趁着)楚国、赵国军队还没有赶到大梁,赶快用少割地的办法拉拢魏国。14.①秦国是“贪戾无亲”之国;②燕赵不割地给秦国而保全了国家;③宋、中山多次割地而导致灭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王如果轻信楚国、赵国的军队,越过十仞高的城墙,攻打三十万的军队,而且志在必得,臣下认为从天下初分直到现在,不曾有过。“战三十万之众”是动宾关系,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自……以至于”为固定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句意:当初惠王攻打赵国。/那以后秦国攻打赵国。C.正确。句意:臣下认为燕国、赵国的做法可以效仿。/还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D.错误。都是“携同,携带”意思。句意:秦国携同楚国、赵国再来进攻。/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须贾主张魏应避开楚、赵两国单独与秦国讲和”错,原文的意思是“不能避开”。由“是臣之所闻于魏也”可知,此为须贾转述魏国“大臣父兄”的看法。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走”,打败;“但”,仅仅;“劫”,胁迫。(2)“方”,正;“收”,拉拢;“及”,等到;“任”,赶到。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夫秦贪戾之国而无亲”可知,秦国是“贪戾无亲”之国;②由原文“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可知,燕赵不割地给秦国而保全了国家;③由原文“宋、中山数伐数割,而随以亡”可知,宋、中山多次割地而导致灭亡。参考译文:秦国在华阳大败魏国,打跑了芒卯且围困了大梁。须贾替魏国游说穰侯说:“臣下听说魏国大臣、父老兄弟都对魏王说:‘当初惠王攻打赵国,在三梁打了胜仗,十万大军攻克邯郸,赵国没有割让土地,而邯郸重新归还赵国。齐国人进攻燕国,杀死了燕国权臣子之,攻破了燕国的旧都,燕国没有割让土地,而重新恢复了国家。燕国、赵国之所以保全了国家、拥有强劲的军队,并且土地没有被其它诸侯国吞并,是因为它们能够忍受艰难而不轻易割让土地。宋国、中山国多次被攻伐多次割让土地给秦国,它们也就随之灭亡了。臣下认为燕国、赵国的做法可以效仿,宋国、中山国那样的举措不能去做。秦国是贪婪凶暴的国家,它没有亲近的国家,它逐步侵占魏国,完全占有魏国从晋国分得的土地,又战胜了韩将暴鸢,割得了八县土地,土地还没有完全被接收而秦国军队又出兵了。秦国有什么满足的!现在秦军又打败了芒卯,攻进了北地,这不仅仅是要进攻大梁,而且要胁迫大王来多割让土地,大王一定不要听从。现在大王避开楚国、赵国与秦国讲和,楚国、赵国恼怒而同大王您争着去侍奉秦国,秦国一定接纳它们。秦国携同楚国、赵国再来进攻,那么魏国想要不灭亡,也不能做到了。希望大王一定不要与秦讲和。大王如果要讲和,一定少割让土地并且得到秦国的人质,不这样一定会被欺骗。’这是臣下在魏国听到的。希望您以此来考虑国事。”“《周书》说:‘天命没有常规’,这句话是说上天的宠幸不可能多次降临。秦国战胜韩国暴鸢割得了八县的土地,这不是秦国军队兵力精锐,也不是计谋精巧,是上天的宠幸太多了。现在秦国又打败了芒卯,进入北地来围玫大梁,因此人们认为这上天的宠幸是正常的。明智的人却不这么认为。臣下听说魏国召集百个县的所有精兵来戍守大梁,臣下认为不下三十万人。用三十万的军队戍守十仞高的城墙,臣下认为即使是商汤、周武王复生,也不容易攻下。大王如果轻信楚国、赵国的军队,越过十仞高的城墙,攻打三十万的军队,而且志在必得,臣下认为从天下初分直到现在,不曾有过。攻打却不能攻克城池,秦国军队一定疲惫,那么就前功尽弃了。现在魏国正有疑惑,可以让魏国少割地拉拢魏国。希望您趁着楚国、赵国的军队还没有赶到大梁,赶快用少割地的办法拉拢魏国。魏国刚刚产生疑虑,而能够用少割地来讲和,它一定很想这样做,那么您就得到了您想要的。楚国、赵国恼怒魏国先于自己与秦讲和,一定争相侍奉秦国。合纵因此离散了,而您在这之后就可以从楚、赵、魏之中从容地选择盟国了。况且您曾经割取过晋国土地,何必用兵呢?”穰侯说:“好。”就解去了对大梁的围困。 (选自《战国策·魏三》,有删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柳宗元临蒸①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②东回山似戟,牂牁③南下水如汤。蒹葭浙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非是白蘋洲畔客④,还将远意问潇湘。注:①临蒸:衡阳旧名。②林邑:古地名,在今越南境内。③牂牁(zāngkē):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④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贬吴兴太守后,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点出卢衡州在来信中表示衡阳气候过于炎热,他对这个地方难以忍受。B.颔联使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林邑山势的曲折、高耸,牂牁水的滚烫,突出了环境的恶劣。C.淅沥芦苇含着秋雾,玲珑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所在地的美好景色。D.全诗用一“报”一“问”绾合起来,体现了作者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技巧。16.这是一首劝慰诗。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劝慰友人的。【答案】15.C16.①衡阳是秋来雁至的地方,可借雁寄语传递友情;②拿柳州与衡阳对比,柳州环境更恶劣,衡阳尚有美好的景色;③借用典故,以被贬的刘恽来宽慰劝勉友人。【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作者所在地”错,应该是衡阳。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劝慰友人,衡阳是秋来雁至的地方,可借雁寄语传递友情。 颔联“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写出林邑山势的曲折、高耸,牂牁水的滚烫,突出了环境的恶劣。颈联“蒹葭浙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淅沥芦苇含着秋雾,玲珑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形象地描绘了衡阳的美好景色。拿柳州与衡阳对比,柳州环境更恶劣,衡阳尚有美好的景色。尾联说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诗人引用典故,以被贬的刘恽来宽慰劝勉友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求学强调“终身学习”,荀子《劝学》中“________”即为此意;又强调“不耻下问”,韩愈《师说》中“________”以举例的方法来论证“圣人无常师”。(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对育人也有积极的启发作用。(3)鲍照在《拟行路难》中以强烈的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内心的惆怅痛苦。【答案】①.学不可以已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③.其莳也若子④.其置也若弃⑤.心非木石岂无感⑥.吞声踯躅不敢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已”“郯”“苌弘”“襄”“聃”“莳”“置”“吞”“踯躅”。三、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1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红楼梦》中,王熙凤虽不是主角,但仅是“一笑”,似乎就能让人知道王熙凤是何许人也,其出彩之处,令读者拍手称绝。材料一:凤姐协助料理秦可卿丧事。“来旺媳妇献茶漱口毕,凤姐方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入抱履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材料二:贾琏和凤姐被告知鲍二媳妇上吊自尽时,凤姐先是吃惊,后隐藏怯色。接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悄回凤姐道:“鲍二媳妇吊死了,他娘家的亲戚要告呢。”凤姐儿笑道:“这倒好了,我正想要打官司呢!”以上两段材料分别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析。(总字数不超过120个字)【答案】材料一的“冷笑”:可看出她对仆人惩治,是“杀一儆百”,精明能干;这一笑写出了凤姐盛气凌人,富有心机。材料二的“笑”:表现王熙凤笑里藏刀,包藏祸心;一针见血点出她的坏,可看出其不把小人物放在眼里的骄横、狠毒的心态。【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名著人物特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人物特点。先看材料一,这里是凤姐协助料理秦可卿丧事时候的事情,凤姐面对的是宁国府的下人,结合“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可知,此人来迟,凤姐处罚“来迟者”,这是杀鸡儆猴,以此来威慑其他的下人,这里的“笑”是冷笑,体现出凤姐的心机之深和盛气凌人。再看材料二,这里是凤姐得知鲍二媳妇吊死以及其娘家亲戚要上告时候的表现,面对“鲍二媳妇上吊自尽”这一事件,王熙凤却“笑道:‘这倒好了,我正想要打官司呢’”,可见完全没有把小人物的生死放在眼里,这里的“笑”体现出王熙凤的骄横毒辣。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体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①,春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②,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虽然各地地域文化不同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但在传统文化精髓上还是③的,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比如贴春联。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的错误,请加以改正。21.贴春联是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今年是农历癸卯年,请为自家拟写一副春联(横批略),上下联字数各不超过11个字。【答案】19.①追根溯源(追根求源、追根穷源)②丰富多彩③一脉相承(一脉相传、一脉相通)20.①标点使用错误:“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中逗号改为顿号。②句式杂糅:“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改为“全国各地均有各种贺岁活动”或“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贺岁活动”;③语序不当:把“虽然各地地域文化不同”中的“虽然”调至“各地”之后。21.示例一:创大业千秋昌盛展宏图再就辉煌示例二:壮志凌云红心向党春风送暖瑞气盈门【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 第一处,根据语境说的“春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分析,此处是说春节最早来源于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故选用“追根溯源(追根求源、追根穷源)”。追根溯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第二处,根据语境说的“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此处是说春节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故选用“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指内容充实,品质繁多,形式多样。第三处,语境是说虽然各地地域文化不同,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但春节在传统文化精髓上还是一直传承的,此处是说,故选用“一脉相承(一脉相传、一脉相通)”。一脉相承:比喻人或事物间的传承关系。【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1)修改标点“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中逗号改为顿号,应为“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和“祈求丰年”是四个并列短语,所以其中间要使用顿号。(2)修改病句画横线句子语病有两处:一是“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句式杂糅,应改为“全国各地均有各种贺岁活动”或“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贺岁活动”;二是“虽然各地地域文化不同”语序不当,应把“虽然”调至“各地”之后。修改后的句子为: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全国各地均有各种贺岁活动),各地虽然地域文化不同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能力。拟写春联注意形式上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内容要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多抒写对生活的奋斗,多记录生活的点滴,要积极向上,有诗意。如拟写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是“展宏图再就辉煌”,表达对创业者的赞美。注意上下联字数有限制。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直到遇到足球,我的人生彻底改变,我很记得我第一个足球的样子,在我心里,它就像一颗糖果。-梅西(阿根廷)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行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追逐兴趣人生开花,享受奋斗生活如蜜梅西是幸运的,在他不无阴霾的童年,他找到了自己挚爱不渝、富有潜力的兴趣,这兴趣足以支撑他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一路花开。梅西是幸福的,他的人生的事业与兴趣合体,一路奔波,一路开花,也一路享受兴趣满足的欣喜,享受事业成功的甜蜜。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像梅西那样,及早发现兴趣,在追逐兴趣的过程中,让人生开花;应该像梅西那样,用兴趣加持奋斗,从而享受奋斗的过程,让生活甜如蜜。兴趣是奋斗的动力之源。对一样事情,发自内心地喜欢,才会不遗余力地为之付出努力,百折不挠,永无止境。贝多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经济困顿挡不住他,耳朵失聪拦不住他,之所以能面对着生活的一再打击,仍能坚定地朝音乐殿堂进军,正是那对音乐的挚爱,给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王羲之练习书法,洗笔成墨池,堆笔成冢丘,如果不是兴趣做支撑,怎能在如此漫长的练书之路上一直前行?兴趣,让他们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持续发力,长行不辍。有了兴趣的加持,虽然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但也能自得其乐,收获甘甜。奋斗的历程,从来不轻松,有时是筚路蓝缕,有时是山高路远,有时是风大浪急,但是,如果这是我们兴趣之所在,则乐亦在其中焉。舞蹈家杨丽萍,为了跳出的舞姿尽善尽美,节制饮食,缩减睡眠,身体负伤,付出不可谓不多,辛苦不可谓不少,但是,由于事业跟兴趣合一,有了兴趣的加持,在别人看来是忍受不了的辛苦,在她那里却是化苦为蜜。追逐梦想的人是辛苦的,为兴趣而追逐梦想的人也是幸福的,那份因为兴趣得以满足而收获的幸福感,正是生活回馈给奋斗者甜蜜的糖果。然而,兴趣也并不是天外来物,不要守株待兔地等待兴趣降临。要想发现自己的兴趣之所在,应该多实践、多体验。隔雾看花,不识花色,只有投身其中,才能了解个中滋味。应该多尝试、多探索。世界如此大,行业如此多,不打开视野,不多方尝试,怎能知道哪一项事业能拨动自己的心弦?找到了吸引自己的兴趣点,还要呵护它,培育它,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它,才能让它发展壮大,成为自己的事业,而不至于成为出土即干枯的弱芽。人若一生没找到触动心灵的兴趣,生活难免失色;找到兴趣而不能培育它,不能把它和事业相统一,人生难免有缺憾。愿我们能用兴趣加持奋斗,能用奋斗把兴趣转化成事业,让我们的奋斗路,鲜花朵朵,花香四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足球巨星梅西的一句话。在这句话中,“它就像一颗糖果”,说的是踢足球是他的兴趣、爱好、梦想,能给他带来安慰和快乐。而“遇到足球,我的人生彻底改变”表明,找到、并追逐这种兴趣、爱好、梦想,给他的人生带来转折,让他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为他开启了新的世界的大门。当然,也可以写从事足球运动是一个人生契机,是一个机遇,抓住这个契机,能让自己的人生展开一片新天地。通过品读梅西的话,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应该找到能持续吸引自己、能激发自己的生命活力的兴趣爱好,并能为之而不懈奋斗,这样的话,他的生命将会因之而飞扬,他的人生将因之而多彩,他也将因之而收获人生的慰藉和满足。本道作文题,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围绕着“兴趣”这一关键词立论。如,找到兴趣,促进成长。行文过程中,可以采取层进式结构,由梅西的话和梅西的经历引入论题,先论证兴趣的重要作用,比如,是原动力,能让人为之而持续发力,能让人享受奋斗的过程。接下来,分析如何让兴趣与成长、兴趣发展与事业提升相统一。然后,可以辩证指出,兴趣不是消极等待就可以出现的,而应该多尝试、多探索,有时候还要去积极培养。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以写某种兴趣的发现和培养为线索,通过写发现兴趣之后的欣喜、为了满足兴趣而进行的艰辛刻苦的奋斗、因奋斗而收获的成就和幸福,来表现兴趣与学业、事业统一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成长这一主题。在叙事过程中,要重视心理描写,如寻找到兴趣之后内心的欣喜与幸福、在为兴趣而奋斗的过程中的内心的执着和激动,这有利于升华主旨。立意:1.兴趣之花绽放,事业之果饱满。2.以兴趣为发动机,飞速奔驰人生路。3.追逐梦想让我富有激情,享受梦想让我感到慰藉。4.抓住机遇,执着追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