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48200
大小:18.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4-08-31
《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写作一直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但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教师在习作课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习作题前绞尽脑汁地写,却只呈现出干巴巴淡而无味的几行字。尤其是小学生,面对题目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在儿童时幼稚的记忆中无法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勉强写出的与习作选上的一比,便自惭形秽,畏难情绪顿生,一到习作课往往一声叹息,写作兴趣也消失殆尽。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教师重写作目标的刚性要求,轻写作心理的人性关怀;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轻模仿入门训练;重技法指路,轻学生的生活体验;重学生写作结果的达标,轻写作过程的关注。下面分别探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淡化刚性要求,加强柔性的人性关怀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它需要学生搜集材料、加工材料、遣词造句等思维活动,其中某一个思维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写作的失败。所以,思维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但是,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其他各种抽象思维都比较弱,这也是小学生很难写好带有议论性质文章的原因。小学生写作首先要考虑写什么内容,即在大脑里搜寻那些与写作题目有关的材料,即人物、事件等。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储备的材料并不多;又由于受生理、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影响,他们储备的有限的材料还很难激活,很难做到信手拈来。因此,在小学生写作之前,教师首先要激活他们的心理。但现实是,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写作要求的强调、讲解,以期学生达到本次写作训练的目的;对学生写作时的心态了解、心理调适则关注甚少,或者干脆置之不理。刚性要求有余,柔性的人性关怀缺失。面对一个对写作从不感兴趣、不认为能写好、也不想写好的学生,给一个题目就写,很难想象,他能写出生动丰富的文章来。这就像要求一位浑身发冷、肌肉僵硬的运动员能跑出好成绩一样。那么,如何对学生心理作必要的调适和激发呢?首先是降低门槛。习作课一上来就教技法、套路,课外就拿小考、中考甚至高考作文当例子,这对于小学生而言,真是高不可攀,就像让业余选手与国手过招一样,结果只能是输输输,信心可就少少少了。对于小学生习作,只要告诉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就行了;当然,如果能够做到用词恰当、文通字顺就更好了。这就降低了习作的高度,让学生敢于尝试。再告诉学生每天十几个小时发生的事都可以写,有什么就写什么,“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出来都可以是精彩的文章。这样学生就把生活与习作的距离拉近了,他们也就愿意接受写作了。再上习作课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厌烦抵触,而随着自信的增强,兴趣也逐渐浓厚了。 其次是用心对待。学生认为习作不难时,增强了自信,但同时也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自负。认为写作简单,于是就草草而就。这里就要促成一个有自信还要用心去作的“写作场”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渲染习作的意义,提高写作认识,激发写作热情,达到有意愿去做,要做就到有价值,做到最好,就像一位瓷器大师打造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一样。这就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写好,要写好。二、弱化创造性的苛求,强化模仿入门训练小学生习作是可以带有模仿性质的。所以,教师不能把小学生的习作当作创作要求。教师要弱化习作的创造性的苛求,强化模仿入门训练。艺术创作最忌的就是因袭模仿,但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首先要从模仿入手。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有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小学生习作创造力的启发培养,是建立在对已有模式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即先有格,再破格。形象地说,要“死去活来”,先学规范,学会走路,然后再打破规定的条框,达到自由奔驰。先学会别人的构思妙处、结构模式,最后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去慢慢地创新。具体操作时,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时做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概括文章的内容,目的是感知文章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打下基础。其次领会其精彩的写作技巧,适当批注并与他人或教师自由交流。最后与自己的习作比较,看看自己还有那些要学习改进的地方。比较就是找不同,强化对套路的认识,此环节尤为重要,一个能够明确清晰地找出自己的习作与例文区别的学生,也是开始接受此例文写作套路的学生,这个学生距离写好习作的目标已经不远了。这三步可以安排全班学生进行集体训练,也可以单独辅导。既然写作之前有例文可以参考研究,自然比教师抽象的理论说教容易接受。小学生心中有模范、套路,当然也就愿意去写了,写起来自然也轻松多了,兴趣也就浓了。这样反复训练,积少成多,学生创作的羽翼渐渐丰满,学生的创作欲望就会愈来愈强烈。几十篇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写作兴趣与日俱增,有一些学生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感受颇多,甚至有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习作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某教师班级中有一位平时习作只会写大白话的学生,在看了一段时间的范文后,渐渐有了创作欲,当再次读到但丁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句后,马上模仿出“雨下来了,彩虹还会远吗”的句子来。这样看来,写作的灵性已初露端倪了。教师如果弱化了对习作的创造性的苛求,强化了模仿入门训练,学生就不会害怕写作,慢慢地就会喜欢写作,甚至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如此,小学生怎么可能会写不好习作呢?三、少些技法指路,多些生活体验 学生写作时最头疼的是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无米下炊。学生入学后,由于学习的压力,教师往往重视给学生传授写作的技巧,如指导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使用修辞手法,家长也热衷于给孩子买写作致胜法宝。目前各种大大小小的书店,这种教学生写作方法、技巧的书还少吗?但我们教师很少指导学生如何去积累写作的素材,导致学生写作时“无米下炊”。实际上,小学生习作同中学生的作文还有一定的区别,不要求小学生写作内容多么生动、感人,结构多么完整,语言多么优美。小学生习作只要能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或意思,同时在语言表达上能够做到文通字顺就行了。所以,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首先要重视指导小学生积累材料,并且要学会思考这些材料。学生所积累的材料,如果没有经过他们的思考,在写作时他们还是很难真正地利用上的。当然,我们也不完全排除技法指导,但教师的技法指导要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要建立在学生的“真心”之上。因此,教师一番技法指路后,学生习作的提高还是要到生活中找答案。而面对生活这个大范畴,这两个字最关键,那就是“真心”。学生有写作的欲望,是因为他对生活有某种感受甚至是冲动。如何让学生对生活有感受甚至冲动呢?归根结底,还是要对生活多观察和思考。教师有时会为学生写作不理想找理由,如强调学生没有时间观察。其实,小学生虽然小,但他们毕竟生活在家庭中、学校中、社会中,每天都要经历一些人和事。面对这些人和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只要学生学会观察了,并且最好能够形成观察日记,成为固化的东西,学生写作时就不会愁没有素材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感受、体验生活,比指导他们写作方法、技巧要有效得多。毕竟,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强调学生用“真心”思考生活。“真心”地思考生活,也就是在体验生活。我们很多学生很听教师的话,坚持写观察日记,写了厚厚几大本,但习作还是写不好。这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学会用“真心”思考生活,没有生活的体验。如果学生只是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机械地记下来,而没有所思所想,这样的材料是死的材料,而不是活的材料,写作时很难用得上;即使用得上了,也用得生硬,不能恰当地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文无定法,但有规矩可循。在学生引发了兴趣,走进了宝山,钻进了山洞后,教师再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是石头,什么样的是宝贝。那时技法的训练是建立在学生的内在需要上的,主动地渴求,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更易被学生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正如一位大师所言:“人们是用心写作,而不是用技法役使心灵去写作。”“用心”写作就必须有生活的体验;我们也不完全排除用“技法”写作,但用“技法”写作必须建立在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之上。四、打开分数枷锁,关注写作过程学生好不容易写完了一篇习作,就会非常渴盼老师的回应,这是一种完全正常的心理。如果老师很长时间没有回应,甚至置若罔闻,就会打击学生本来对写作热情就不高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及时批阅、回应学生的写作非常重要。一次次精心的回应,不仅保护和延伸了学生写作的热情,而且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通畅,乃至升温、迸发,从而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以提升,大发异彩。但当习作本发下来的时候,我们很多学生不是关注教师写的批评,而是关注教师打的分数。这是一种不良习惯。学生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也与教师的写作指导有很大的关系。 经常听到教师说:“我都教他们三节课了,还是不能达到写作的要求。”但我们教师很少思考:你“教了三节课”,都是教什么呢?是不是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为什么还没有“达到要求”呢?你的要求是什么?是不是高分数?因此,教师一定要打开学生习作分数的枷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看到学生的执着态度,肯定他们为写作付出的努力,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教师不能只盯着习作的分数不放;否则,学生积聚起来的写作热情就会因倍受打击而丧失殆尽。大多数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时,指责的比较多,这里不行,那里也不行,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比较高的标准来审视和评定学生的习作,这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教师在批改小学生习作时,应以表扬、肯定为主,或者说应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小学生的习作不可能完美,因为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只要学生的习作内容没有大是大非的问题,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去寻找其中的闪光点,如在记叙事件方面、行文结构方面、语言表达方面,等等,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语,尤其是后面的总批。教师的评语要尽量避免空话、套话,而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教师的评语不一定完全是文字,也可以是图案,如给学生竖大拇指、画星号等。另外,在习作讲评课上,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写作好的学生起来说说自己写作的体会,也可以让写作不太好的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样,能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他们的思维。长期坚持这样讲评学生的习作,学生就能够慢慢地对习作感兴趣了,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还可体现在评价上。评价要体现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经常在看到比前一次认真或进步的习作,评语中饱含赞许,字数甚至比文章还多。习作分数有时还可加入奖励分,这是对态度端正、进步明显学生的正面肯定与激励。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平时习作装订成册,一段时间后,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作个总结,通过总结,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一直在进步,从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对突出表现的文章,教师还可以通过即时展示、投稿报社等方式来激励。一旦学生的文章被报刊采用,定会引起一片轰动,这就为写作做了最好的宣传。总之,教师细致观察学生写作的过程,调动他们写作的内因,及时给予形式多样的表扬与鼓励,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更加浓厚,更加持久。五、结语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方法的不当,人为地制造了小学生习作的难度,摧毁了小学生的自信,耗尽了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习作实践中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事实证明,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会慢慢地不再害怕、讨厌写作,甚至会喜欢上写作。当然,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坚信,学生的写作兴趣只要被激发出来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提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