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48194
大小:19.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8-31
《“一核五环”支架式读写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以《百万英镑》剧本创写为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一核五环”支架式读写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以《百万英镑》剧本创写为例写作是学生最难把握的输出性语言技能,也是新课改环境下英语教学格外关注的焦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定然离不开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索及多维度的文本解读。一、读写教学现状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存在多种问题,扼杀学生写作兴趣,限制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多于学。无论是设计还是实施阶段,教师的教总是脱离学生的基本学情,凌驾于学生的学之上。在写作评价时,教师批改是学生习作唯一的反馈方式,忽略了学习者之间互相反馈的积极作用。(二)缺乏学生思维含量,讲多于想。满堂灌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情景的创设及对主题意义的建构,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试为导向的机械化、碎片化教学片面地专注于知识的传授和模板的套用,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三)分离读写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采用“习题写作—教师批改—课堂讲解”的单一模式,忽略了与阅读教学的整合统一,导致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脱离主题意义的引领,缺乏从文化和语用角度的分析,阻碍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基于以上教学现状,笔者尝试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5MillionPoundBankNote读写课为例探究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二、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基于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该理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者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过程中,解决问题所决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支架”一词源于建筑行业的脚手架,现指教师为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能力发展所提供的概念框架等支撑性教学工具。支架式教学本质上是引导学生在人际交流协作中不断攀登支架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以此为基础,笔者提出了“一核五环”的写作教学模式。 三、“一核五环”写作教学模式“一核”指“主题意义”,“五环”指“感、读、品、写、评”五个教学环节。“感”即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主题意义,为后续研读文本建立情感态度基础;“读”即解读语篇,梳理整合文本表层信息,深入思考作者意图和态度,为合理进行语言输出奠定内容文化基础;“品”即品读语篇,探索语篇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对意义表达的作用,为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奠定语言结构基础;“写”即以读促写,在阅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结构化知识和主题相关语言,想象与创造相似语篇,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评”即以读评写,反思与调整写作内容,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五个环节相互依托,层层递进。四、“一核五环”支架式写作教学的课堂架构(一)创设情境,主题意义支架的搭建课堂读写活动都应该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进行。主题意义支架可以通过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搜集视频等话题相关素材,课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相关情境的方式建立,从而帮助学生铺垫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提升学习兴趣,激发情感投入。(二)解读语篇,内容文化支架的搭建语篇解读环节主要关注语篇的三种线索:语言的、信息链的、逻辑的,把握主旨要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后续写作建构合理的结构图式及意义图式。教师通常可以利用问题支架、思维导图支架、图表支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梳理整合文本信息,理清事件发展脉络和说明顺序,找到内容要点,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三)品读语篇,语言结构支架的搭建品读环节旨在剖析语言是如何将思维、文化融为一体,并推进主题意义的表达。教师可利用标记词、信息结构图等支架,组织学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透析行文架构。也可利用思维导图等支架引导学生分类整理话题词汇、句型,如人物外貌描写、情感态度描写、环境描写、观点呈现、现象描述等。结合语境,通过对比手法,引领学生体会新的语法项目的意义形式和语用功能,深刻理解语法与主题意义间的关联。(四)以读促写,学习伙伴支架的搭建 写作是高阶思辨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已有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其在独立探索过程中容易遭遇挫折,挫败写作信心。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组,协作学习,在借鉴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实现意义建构。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共同探讨等同伴支架的搭建,帮助学生协同完成读后写作任务,从而降低写作焦虑感,增加自我认同感,为写作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情感支撑。(五)多元评价,情感认知支架的搭建该环节旨在评价新创造的语篇语言是否有利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关注情节的合理性、结构的连贯性、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从主题、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回读、评价及反思,修正及加深之前对语篇知识及主题意义的认知,从而提升其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增加其对写作的自信心。四、基于支架理论的读写教学课例(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次读写教学活动主题是“创编剧本”。阅读文本是改编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百万英镑》电影剧本的第二幕第一场。文本通过不同人物看到百万英镑大钞前后态度的对比,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自私势利的嘴脸和拜金主义的思想。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背后,作者运用极具张力和性格化的戏剧语言从动作、神态、话语等角度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形成一条生动的情绪链,又运用了不同的功能语言表现人物间的性格差异,突显了戏剧的核心主题。作为一种极富艺术性的文体,戏剧具有特定的语篇结构,一般包含剧本题目、场次、人物、台词、舞台说明等基本元素。(二)学生分析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实施支架式教学的前提。本课例的授课对象是杭州市区一所省级重点高中高一学生,通过课前的访谈及课上的沟通,笔者了解到该班学生语言功底较好,能基本流畅地进行书面表达,但依然存在一定的语言错误,对戏剧体裁非常陌生,极度匮乏人物描写方面的语言知识;多数学生不善用英语交流,合作意识欠缺;学生分层明显,薄弱学生对写作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三)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2.抓取人物描写的关键信息,理清人物情绪发展过程,理解人物态度变化过程及原因。3.通过讨论分析剧本语言,了解剧本要素功能及语言特点。4.借助电子词典的使用,积累有关人物情感描写的语言素材。5.通过小组合作,创编类似剧本,提升英语自信。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搭建主题意义支架。学生结合挖空文本对前情提要视频进行配音。[设计意图]本环节使用视频、图片及挖空文本等支架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主题意义,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激活已有认知图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降低口语表达的恐惧心理,为文本的深入学习建立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同时回顾前一场中类似的故事情节及人物态度变化,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梳理目标文本中情节发展脉络及人物情绪态度变化奠定一定的认知基础。2.解读语篇,搭建内容文化支架。①学生扫读剧本,分段并概括大意,梳理情节发展顺序。[设计意图]本环节使用时间轴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情节发展脉络,为更好地理解戏剧中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奠定认知基础。同时,复现句式“WhenHenry...”也为后续创编剧本环节启发学生创作灵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引导学生设计情节及人物间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思维工具。②学生根据段意两部分进行阅读,回答问题,分析人物情感态度变化及其原因并完成思维组织图。[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链支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剧本中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借助思维组织图梳理并整合人物情感发展信息,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故事的暗线架构。深入文本内核,探讨作者写作意图,为学生创编剧本奠定了文化基础。③学生根据人物情绪变化,寻读人物刻画类语言,分析人物刻画角度并完成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借助图表系统地梳理人物刻画的角度,为后续更好地分析剧本要素功能,完成剧本创编写作任务做好内容上的铺垫。3.品读语篇,搭建语言结构支架。①学生精读剧本,例举剧本六要素并分析其语言特点。[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标记词支架和思维导图支架,让学生初步了解剧本六要素的语言特点。通过节选六要素的代表性语言,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标记词,深入研究各要素的功能及微观语言特点,包括句式结构、功能话语、时态运用等,为后续自主创编完整的剧本设定语言框架,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②学生学习人物刻画写作微技能并使用电子词典积累相关语料。[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学法指导及电子词典等学习支架,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人物的情绪描写。同时拓宽学习渠道,获取更多地道的语言素材,为后续高难度的语言输出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4.以读促写,学习伙伴支架的搭建。学生小组探讨,确定剧本角色,规划情节发展,设定情感变化,创编故事结尾,分角色创写剧本。[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头脑风暴、协作探讨、分角色创写等同伴支架形式,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地选择喜欢的场景,以阅读部分所总结的情节提纲为内容支架,以文本中可借鉴的人物对话、电子词典语言素材以及戏剧六要素的语言特点为语言支架,进行剧本创编。活动前,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组建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互动,让低水平语言学习者有机会从高水平语言学习者处获得结构丰富的语言输入,从而帮助其修正语言输出。同时高水平语言学习者也有平台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从而提升其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分角色合作创写,可以集思广益,充分体现每个成员的智慧,也能最大程度调动写作兴趣,降低写作焦虑,提升写作信心。5.多元评价,搭建情感认知支架。学生根据评价量规进行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并推选优秀作品分享展示。教师与学生对展示作品共同评价。[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评价量规这一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戏剧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学生自评阶段,评价量规是学生查漏补缺的依据,帮助学生内化所学新知,规范语言表达,促进学生自省式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生互评阶段,评价量规又为学生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供了平台,帮助学生在交流中更加客观和辩证地比对、分析和评价作品,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师生共评阶段,评价量规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表达,加深其对新知的认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习效果提供了保障。五、课例反思“一核五环”支架式读写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情境的真实性和适切性。教师在支架式读写教学中应尽力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生动有趣的情境,有效激活学生已有图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难度上契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规律。第二,支架的多样性和辅助性。在推动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时,教师必须创设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多重支架,保证学生从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螺旋式推进。但同时也要注意,支架只是一个“脚手架”,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撤回支架,给予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意义的自我建构。支架的撤离时机应视写作任务的难易及学生水平的高低。支架撤离后,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独立写作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续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指导。第三,评价的反拨性和多元性。读写教学的评价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地充当评价者,让学生在讨论和协商中借鉴集体的思维成果,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正确认识。同时,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批判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结语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有赖于教师支架的辅助和学生的协作探究。“一核五环”的支架式读写教学模式通过搭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多样化支架,引领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量的写作输出,打破了传统教学读写分离和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兼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新课改环境下提升写作教学效度的有效途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