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与瓷器、丝绸等自古以来便共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明互动演进的生动佐证。关于中国茶的起源说法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的阐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两汉三国时期,人们对茶叶的功效便有了初步认知,《三国志》《吴普本草》等文献对茶叶及茶文化就有记载。两晋时期,茶文化得以孕育和萌发。南北朝时期,茶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随着“茶法”的形成、茶马互市的兴起,“以茶治边”成为中原王朝的一种边疆经略政策,至明代臻于完善。明代郎瑛在《西茶易马考》中就记载了唐代回“以马易茶”之事。茶马互市的另一重要见证则是绵延于世界屋脊之上的茶马古道。它促进了西南各地区的经贸发展、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成为沟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中国茶叶的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其中所形成的多姿多彩的茶礼、茶俗更是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这些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遗产。古往今来,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中国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在传播过程中,中国茶融入各国各地风俗,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茶饮文化,“英式下午茶”便是突出代表。“下午茶”是英国民众的重要饮食文化,也是一种休闲文化。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种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喝茶习惯。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是中国智慧“大道至简”的体现。当代,以“茶”为桥,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依旧意义非凡。(摘编自赵国栋《中国茶: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材料二: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就缺少了文化自信的基础。茶起源于中国,发于神农,闻于周公,兴盛于唐宋时期,改进普及于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是中国茶文化的转型时期,外国资本的融入对茶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传统茶文化与当代茶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为中国茶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理念,使中国茶文化从复兴走向振兴。我们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学习了解,弥补了对传统历史文化不自知的缺陷,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为理性的认知,进而筑牢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国是世界茶文化传播的源头。世界各地引种的茶种、采用的栽培技术、加工工艺、品饮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风茶俗、茶艺茶会、茶道茶德,都是从中国由陆、海茶之路直接或间接传入的。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影响,拓宽了文化自信的视野,有助于激发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凝聚力。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当今世界,任何文明的发展进步都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那便是茶。一个异国的国家元首对茶的社会功能有如此精辟的论述,足以说明茶的文化作用已成为国际性的共同财富。身为国人,无不为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倍感骄傲。而国人通过对茶文化世界贡献和影响力的了解,能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民族文化自信。饮茶,不仅是一种民族习俗,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礼仪、民族精神的象征,其所蕴含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精神特质,早已渗透在国人的骨髓和血脉中。以茶文化育人是茶文化所体现出的教育功能。当代人从茶文化中领会和把握茶文化的思想精华、价值追求和道德精髓,汲取丰富营养,提升道德情操,增强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信赖感,进而在社会实践和个人行动上内化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中国茶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其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和做出的贡献至今仍发挥着独特而又巨大的社会作用。(摘编自徐庆生《从茶文化谈民族文化自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关于中国茶起源的众多说法中,人们比较推崇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阐述。 B.“以茶治边”作为边疆经略政策,虽在唐宋时期不够完善,但在发展边疆经济、促进民族交流沟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C.我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之间进行茶文化交流只能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来进行。D.我国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对于国人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当代茶文化则为中国传统茶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但两者所要论证的论点不同。B.材料一以具体的数字说明了中国茶文化对于世界各国的影响,增强了说理力度。C.材料一所列举的“英式下午茶”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中国茶融入各国各地风俗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茶饮文化。D.材料二所引用的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之语,论证了在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中所解说的“中国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的一项是()A.在新罗王朝时期,朝鲜从我国唐朝引入茶树并植于本土,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与当地风俗文化相交融的茶文化。B.日本名僧荣西于宋代两度来中国,带回中国茶籽并播种,还写成《吃茶养生记》,这对日本茶道产生了重要影响。C.英国简·佩蒂格鲁在《茶设计》中专门介绍英国老式茶具,展现了这些英式茶具与中国传统茶具之间渊源关系。D.“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严格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当下,如何利用我国茶文化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概括。【答案】1.C2.D3.D4.①首先提出茶“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明互动演进的生动佐证”。②接着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其在国内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两方面进行论证。③最后总结并指出中国茶文化在当下仍具有重大意义。5.①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学习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更为理性的认知,进而筑牢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 ②了解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影响,拓宽文化自信的视野,激发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凝聚力。③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世界贡献和影响力的了解,能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民族文化自信。④通过领会中国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充分发挥茶文化对人的教育功能,提升道德情操,增强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信赖感,内化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之间进行茶文化交流只能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来进行”判断不当,根据材料二中“世界各地引种的茶种、采用的栽培技术、加工工艺、品饮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风茶俗、茶艺茶会、茶道茶德,都是从中国由陆、海茶之路直接或间接传人的”可知,我国和世界各地进行茶文化交流除了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进行直接或间接传人,还可以从海道进行直接或间接传人。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论证了在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二“一个异国的国家元首对茶的社会功能有如此精辟的论述,足以说明茶的文化作用已成为国际性的共同财富”等信息可知,马哈蒂尔之语主要强调了茶的社会功能。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D.表明的是中国茶文化进一步得到世界认可,并没有体现题干中所说“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的内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由“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与瓷器、丝绸等自古以来便共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明互动演进的生动佐证”可知,首先提出茶“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明互动演进的生动佐证”。 由“关于中国茶的起源说法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的阐述”“古往今来,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中国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可知,接着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其在国内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两方面进行论证。由“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是中国智慧‘大道至简’的体现。当代,以‘茶’为桥,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依旧意义非凡”可知,最后总结并指出中国茶文化在当下仍具有重大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就缺少了文化自信的基础”“我们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学习了解,弥补了对传统历史文化不自知的缺陷,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为理性的认知,进而筑牢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可知,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学习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更为理性的认知,进而筑牢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由“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影响,拓宽了文化自信的视野,有助于激发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凝聚力”可知,了解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影响,拓宽文化自信的视野,激发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凝聚力。由“身为国人,无不为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倍感骄傲。而国人通过对茶文化世界贡献和影响力的了解,能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可知,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世界贡献和影响力的了解,能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由“当代人从茶文化中领会和把握茶文化的思想精华、价值追求和道德精髓,汲取丰富营养,提升道德情操,增强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信赖感,进而在社会实践和个人行动上内化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可知,通过领会中国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充分发挥茶文化对人的教育功能,提升道德情操,增强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信赖感,内化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王四的故事萧红红眼睛的、走路时总爱把下巴抬得很高的王四,只要人一走进院门来,那沿路的草茎或是孩子们丢下来的玩物,就塞满了他的两只手。有时他把拾到了的铜圆塞到耳洞里:“他妈的……是谁的呀?快来拿去!若不快些来,它就要钻到我的耳朵不出来啦……”他一面摇着那尖顶的草帽一边蹲下来。孩子们抢着铜圆的时候,撕痛了他的耳朵。 “啊哈!这些小东西们,他妈的,不拾起来,谁也不要,看成一块烂泥土;拾起来,就都来啦!你也要,他也要……好像一块金宝啦……”他仍把下巴抬得很高,走进厨房去。他住在主人家里,十年或者也超出了。但在他的感觉上,他一走进这厨房就好像走进他自己的家里一样,已经觉察不出这厨房是被他管理的意思,仿佛已经是他的所有了!这厨房,就好像从主人的手里割给了他似的。碗橱的二层格上扣着几只碗和几只盘子,三层格上就完全是蓝花的大海碗了。至于最下一层,那些瓦盆,哪一个破了一个边,哪一个盆底出了一道纹,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吃完晚饭在他洗碗的时候,他就把灯灭掉,他说是可以省下一些灯油。他的生活就和溪水上的波浪一样:安然,平静,有规律。主人好像在几年前已经不叫他“王四”了,叫他“四先生”。从这以后,他就把自己看成和主人家的人差不多了。但,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最末他一个人吃;支取工钱的时候,总是必须拿着手折。有一次他对少主人说:“我看手折……也用不着了吧!这些年……还用画什么押?都是一家人一样,谁还信不着谁……”他的提议并没有被人接受。再支工钱时,仍是拿着手折。十几年来,他也就褥子里、枕头下,换来换去,保护着他的手折。手折也换过了两三个,因为都是被画满了押,盖满了图章。另外一次,他又去支取工钱,少主人说:“王老四……真是上了年纪……眼睛也花了,你看,你把这押画在什么地方去了呢?画到上次支钱的地方去啦……”王四拿起手折来,一看到那已经歪到一边去的押号,他就哈哈地张着嘴:“他妈……”他刚想要说,可是想到这是和少主人说话,于是停住了。他站在少主人的一边,想了一些时候,把视线经过了鼻子之后,四面扫了一下,难以确定他是在看什么:“‘王老四’……不是多少年就‘四先生’了吗?怎么又‘王老四’呢?”他走进厨房去,坐在长桌的一头,一面喝着烧酒,一面想着:“这可不对……少主人怕也变了心肠……今年一定有变。”于是又看了看手折:“若把手折丢了,我看事情可就不好办!没有支过来的……那些前几年就没有支清的工钱就要……我看就要算不清。”这次,他没有把手折塞进枕头去,就放在腰带上的荷包里去了。王四好像真的老了,院子里的细草,他不看见;下雨时,就停在院心的孩子们的车子他也不管了。夜里很早他就睡下,早晨又起得很晚。牵牛花的影子,被太阳一个一个地印在纸窗上。他想得远,他想到了十多年前在山上伐木头的时候……他就像又看到那白杨倒下来一样……哗哗的……他好像听到了锯齿的声音。他又想到在渔船上当水手的时候:那桅杆……那标杆上挂着的大鱼……真是银鱼一样。他又接着想:十五岁离开家的那年……在半路上遇到了野狗的那回事……他摸一摸小腿:“他妈的,这疤……”他确实感觉到手下的疤了。他常常检点着自己的东西,应该不要的,就把它丢掉——破毯子和一双破毡鞋,他向换破东西的人换了几块糖球来分给孩子们吃了。 他在扫院子的时候,遇到了棍棒之类,就拿在手里试一试结实不结实……有时他竟把棍子扛在肩上,试一试挑着行李可够长短?若遇到绳子之类,也总把它挂在腰带上。闲下来他就坐在井台旁边去,一边结起那些拾得的绳头,就一边计算着手折上面的还存着的工钱的数目。秋天的晚上,他听到天空的一阵阵的乌鸦的叫声,他想:“鸟也是飞来飞去的……人也总是要移动的……”于是他的下巴抬得很高:“到渔船上去还是到山上去?到山上去,怕是老伙伴还有呢?渔船,一时恐怕找不到熟人,可不知道人家要不要……”站在席子上面,做着张帆的样子,全身痉挛一般振摇着:“还行吗?”他自己问着自己。河上涨水的那天,王四好像又感觉自己是变成和主人家的人一样了。他扛着主人家的包袱,扛着主人家的孩子,把他们送到高岗上去。“老四先生……真是个力气人……”他恍恍惚惚地听着人们说的就是他,后来他一留意,那是真的……不只是“四先生”,还说“老四先生”呢!他想:“这是多么被人尊敬啊!”于是他更快地跑着,直到那水涨得比腰还深的时候,他还是在水里面走着。一个下午他也没有停下来。主人们说:“四先生,那些零碎东西不必着急去拿它;要拿,明天慢慢地拿……”他说:“那怎么行!一夜不是让人偷光了吗?”他又不停地来回地跑着。他的手折,不知在什么时候离开了他的荷包,沉到水底去了。他发现了自己的空荷包,他就想:“这算完了。”他就把头顶也淹在水里,那手折是红色的,可是他总也看不到那红色的东西。他说:“这算完了。”他站起来,向着高岗走过来。水湿的衣服冰凉地粘住了皮肤。他抖擞着,他感到了异样的寒冷,他看不清那站在高岗上屋前的人们。只听到从那些人们的方向传来的笑声:“王四摸鱼回来啦!”“王四摸鱼回来啦!”1936年(有删改)6.下列关于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四虽然每次说话几乎都是“他妈的”打头,但并没有多大恶意,反倒不乏温情,例如对孩子们总是那么慈爱:耳洞里掏铜圆,卖破烂,买糖球等。B.文中三次提到王四把下巴抬得很高,集中表现出王四觉得自己跟主人“一家人一样”的心理优越感,这是家中的其他佣人不可匹及的。C.文中加点句强调了王四单方面对成为主人家中的一员的渴望,这也是他一直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主人家中的大小事务的精神动力。D.小说结尾处写到手折的丢失让王四感觉到“异样的寒冷”,这不仅是他身体的寒凉,更是他精神寄托的彻底崩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一定有变”是行文中一处关键的转折点。少主变心,王四准备离开,手折丢失,都是王四的这一预言预示出来的。B.结尾处用反复的手法,强化着人们对王四的看法:摸鱼的王四、让人笑话的王四。这与一直追求身份认同的王四的努力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讽刺意味。C.文中使用了很多省略号,意蕴丰富。譬如王四向少主提议不用手折的那一部分,就将王四的犹疑与渴盼、少主的刻意与无情充分展现出来了。D.行文凸显了各种变换与不变:主人换了,称呼换了,手折也换了好几个;但王四的梦想没变,主人的阶级优越感没变。这其中暗含深意,令人唏嘘。8.年老的王四回想自己伐木,当水手,被狗咬等青春往事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9.“手折”这个中心意象凝聚了小说的意蕴与题旨,请结合小说进行具体分析。【答案】6.B7.A8.①补充人物经历,丰满了人物形象,丰富了文章内容。②为下文他想要离开并为此做准备的情节做铺垫。③青春的美好与晚景的可悲、现实的残酷形成对比,渗透着人生的凄凉感,令人领略出无奈、孤独的人生况味。9.意蕴:“手折”是王四兑换工钱的折子,是王四被雇佣身份的象征。题旨:①“手折”是严酷的社会等级差异的象征。王四视主人家为自己家,希望取消手折、受到信任,但主人却捍卫着自己的阶级优势,不容王四半点逾越。②“手折”也是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见证。作为身份卑微的仆役,王四善良忠诚,努力劳作,只想争得一个“家人”的身份,可主人只把他当工具。手折的遗失令他连苟且在主人家生存的机会都可能没有了,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与悲哀。【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B.“心理优越感”错误。第三次提到王四抬下巴是在他有准备离开主人家的心思后,也就是说是在“成为主人家的一员”的幻想破灭之后,所以这一次没有表现出心理优越感,而是真正的自尊心的回归。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A.“都是王四的这一预言预示出来的”错误。除了“王四准备离开”是这一预言预示出来的,其他都不是。少主对王四的态度一直没变过,手折丢失是个意外。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由“他想得远,他想到了十多年前在山上伐木头的时候……他就像又看到那白杨倒下来一样……哗哗的……他好像听到了锯齿的声音。他又想到在渔船上当水手的时候:那桅杆……那标杆上挂着的大鱼……真是银鱼一样。他又接着想:十五岁离开家的那年……在半路上遇到了野狗的那回事……他摸一摸小腿:‘他妈的,这疤……’他确实感觉到手下的疤了”可知,年老的王四回想自己伐木,当水手,被狗咬等青春往事,补充人物经历,丰满了人物形象,丰富了文章内容。由“他想:‘鸟也是飞来飞去的……人也总是要移动的……’于是他的下巴抬得很高:‘到渔船上去还是到山上去?到山上去,怕是老伙伴还有呢?渔船,一时恐怕找不到熟人,可不知道人家要不要……’”可知,为下文他想要离开并为此做准备的情节做铺垫。由“他想得远,他想到了十多年前在山上伐木头的时候……他就像又看到那白杨倒下来一样……哗哗的……他好像听到了锯齿的声音。他又想到在渔船上当水手的时候:那桅杆……那标杆上挂着的大鱼……真是银鱼一样”“从这以后,他就把自己看成和主人家的人差不多了”“少主人说:‘王老四……真是上了年纪……眼睛也花了,你看,你把这押画在什么地方去了呢?画到上次支钱的地方去啦……’”“王老四’……不是多少年就‘四先生’了吗?怎么又‘王老四’呢?”“他站起来,向着高岗走过来。水湿的衣服冰凉地粘住了皮肤。他抖擞着,他感到了异样的寒冷,他看不清那站在高岗上屋前的人们。只听到从那些人们的方向传来的笑声:‘王四摸鱼回来啦!’‘王四摸鱼回来啦!’”可知,青春的美好与晚景的可悲、现实的残酷形成对比,渗透着人生的凄凉感,令人领略出无奈、孤独的人生况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重要物象的作用的能力。意蕴:由“但,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最末他一个人吃;支取工钱的时候,总是必须拿着手折”可知,“手折”是王四兑换工钱的折子,是王四被雇佣身份的象征。题旨: 由“有一次他对少主人说:‘我看手折……也用不着了吧!这些年……还用画什么押?都是一家人一样,谁还信不着谁……’他的提议并没有被人接受”可知,“手折”是严酷的社会等级差异的象征。王四视主人家为自己家,希望取消手折、受到信任,但主人却捍卫着自己的阶级优势,不容王四半点逾越。由“十几年来,他也就褥子里、枕头下,换来换去,保护着他的手折。手折也换过了两三个,因为都是被画满了押,盖满了图章”“另外一次,他又去支取工钱,少主人说:‘王老四……真是上了年纪……眼睛也花了,你看,你把这押画在什么地方去了呢?画到上次支钱的地方去啦……’”“若把手折丢了,我看事情可就不好办!没有支过来的……那些前几年就没有支清的工钱就要……我看就要算不清”“他的手折,不知在什么时候离开了他的荷包,沉到水底去了。他发现了自己的空荷包,他就想:‘这算完了。’”“他站起来,向着高岗走过来。水湿的衣服冰凉地粘住了皮肤。他抖擞着,他感到了异样的寒冷”可知,“手折”也是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见证。作为身份卑微的仆役,王四善良忠诚,努力劳作,只想争得一个“家人”的身份,可主人只把他当工具。手折的遗失令他连苟且在主人家生存的机会都可能没有了,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与悲哀。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问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场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潃瀡之具【注】,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穷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奉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宗元白。(选自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有删改)[注]脂膏潃随之具:调和饮食的工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B.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C.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D.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下,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群,旧时交际用语,多用于书信。B.“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与“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两句中“信”字的含义不同。C.“其为多能若是”与“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两句中“若”字的含义不同。D.顾,意思是回头看,与“去不复顾”(《种树郭橐驼传》)中“顾”字的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在得知王参元家里失火的消息后内心波澜起伏,刚开始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B.因为京城的很多人都说王参元有很多钱,所以当时之士不敢称赞王参元,抯心说出称赞王参元的话会被认为得了王参元的厚礼。C.文中作者对不敢在同事面前称赞王参元感到自责,并对自己为了名誉仕途而没有向皇帝推荐王参元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省。D.王参元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小学”很有研究,写有《醉赋》及《对问》,还曾向柳宗元索要文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2)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14.请简要概括作者“大喜”的原因。【答案】10.A11.D12.C13.(1)可现在(您的财物)幸好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2)现在我陈述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所以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成向您道喜。14.①王参元才能不再被谣言污染。②可以公开宣扬王参元的才能。③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王参元,不再怕别人说闲话。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乃始厄困震悸”中“厄困震悸”表并列关系,意思是“受到种种妨碍和惊吓”,句意完整,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C;“古之人皆然”是主谓宾结构,意思是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以及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信,相信/实在。句意:即使是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断定)一定会这样/实在很快乐。C.若,像/你的。句意: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D.“含义相同”错。顾,回头看/照看。句意: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离去不再照看。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对不敢在同事面前称赞王参元感到自责”错误。根据原文“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可知,柳宗元敢于在同事面前称赞王参元,自责的是人微言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所”,表被动;“涤荡”,烧光;“举”,完全。(2)“陈”,陈述;“吊”,慰问;“更”,变。【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原文“乃今奉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据此看出,王参元才能不再被谣言污染。 ②原文“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手心者,咸得开其喙”。据此看出,可以公开宣扬王参元的才能。③原文“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据此看出,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王参元,不再怕别人说闲话。参考译文: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您殷勤地奉养父母,终日安乐,只希望恬静安闲不出事情。如今竟然遇到意外的大火灾,使您震动惊惧,甚至连普通饭食的供给,也许都已经很困难了。因此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怀疑。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怀疑和妒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般(喜欢)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但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己认为庆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人信任,平时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您的财物)幸好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神祝融扶助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以后大家)都会原谅你,可以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时,可以大胆录收您,不再怕别人说话。现住,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我非常高兴。 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陈述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所以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成向您道喜。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吴二十一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宗元向您问好。(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代边将贾岛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①。三尺握中铁②,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雠。【注】①陇头:借指边塞。②握中铁:握拿在手中的铁,指代手中所握刀、剑等兵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边地的落日和浮云为背景,将刚刚结束惨烈战斗的持戈战士的英勇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B.颈联写边将手握三尺刀剑,豪气直冲天上的星斗和星河的牵牛星,以极简笔墨写出边将的雄风豪气。C.尾联夹叙夹议,报效国家不拘人的出身贵贱,好男儿应奋发有为,誓将扫平敌寇,抒发了边将的卫国决心。D.在诗中,贾岛化身为戍边老将,讲述戍边卫国的生活,意气风发,激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6.本诗颔联写景生动形象,情感蕴藉,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答案】15.C16.颔联运用拟人修辞。雨后初晴,天气寒冷,沾着露珠的野草正在哭泣;边塞的夜晚,泉水潺潺流动,发出呜咽鸣响,营造出边塞凄凉悲伤的意境氛围,巧妙地为下文赞扬将士们为国奋战的英勇顽强品质做了铺垫。【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夹叙夹议”错误。这里是边将直抒胸臆,是融入了情感的议论,并没有叙事。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意思是:雨后初晴,天气寒冷,沾着露珠的野草正在哭泣;边塞的夜晚,泉水潺潺流动,发出呜咽鸣响、“露草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边塞凄凉悲伤的意境氛围;下文中“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边将手握三尺刀剑,豪气直冲天上的星斗和星河的牵牛星。此处正是以边塞寒冷的环境为下文赞扬将士们为国奋战的英勇顽强品质做了铺垫。(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控诉的两句是“_____,______”。(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两句运用瑰丽的想象,以月宫中吴刚和玉兔对乐声的痴迷侧面烘托了李凭的高超技艺。(3)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由人生的渴望。【答案】①.泻水置平地②.各自东西南北流③.吴质不眠倚桂树④.露脚斜飞湿寒兔⑤.万里归船弄长笛⑥.此心吾与白鸥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泻”“倚”“露”“鸥”。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从2002年“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启动,到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和努力,非遗保护的中国方案取得了①的成就。时至今日,饱经岁月沉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再被②,进而成为流行于当下、传承创新的经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传承非遗老手艺的新匠人。每晚7点,在山西省太原市的“懿曲社”内,国家级非遗项目太原莲花落传承人王名乐都会准时登台表演。不到30岁的他在传习技艺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和表演形式进行创新,创作出许多紧跟时代、鲜活有趣的优秀作品,令人③。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80后”非遗传承人谭佳丽跟随该项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贾秀兰学习。通过1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使谭佳丽的宁古塔满绣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鲜明。她创作的作品广受好评,《东北三大怪》《唐卡》《马》《鹰》等作品更是获得了国家级和省、市级多项大奖。 出生于1986年的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解永亮在注重各种表现技法的深度融合基础上创作了大量反映民族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鱼皮画作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举世瞩目②束之高阁③耳目一新19.通过1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谭佳丽的宁古塔满绣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20.解永亮出生于1986年,是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他注重各种表现技法的深度融合,创作了大量反映民族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鱼皮画作品。【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①形容非遗保护的中国方案成就巨大,可填“举世瞩目”。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②结合“流行于当下、传承创新的经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传承非遗老手艺的新匠人”可知,形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重视,可填“束之高阁”。束之高阁: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③形容给人不同的感受,可填“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通过”和“使”连用,导致缺少主语,去掉“使”。句式杂糅,“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鲜明”可改为“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或“民族和地域特色浓郁鲜明”。【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提取主干:解永亮创作了大量反映民族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鱼皮画作品。 然后把定语“出生于1986年的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改为“出生于1986年,是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主语为解永亮;状语“在注重各种表现技法的深度融合基础上”改为“注重各种表现技法的深度融合”。最后按照逻辑关系,以解永亮为主语,表述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据统计,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那么,这些野生动物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①?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根源主要在于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增多,导致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和人类密切接触,增加变异和在人群中传播的风险。因此,②,就会大大降低病毒跨物种传播的概率。另外,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也是人畜共患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经常说要保护野生动物,在很多人眼里:它们弱小,无助,可怜,需要人类的保护。其实,③,是因为野生动物也在保护我们人类。当前,人类开始重新思考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从流行病传播的角度来说,只有真正找到病毒的中间宿主,才可能彻底切断病毒的传播链。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潘多拉魔盒”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为何会在人类社会中传播②只要减少和野生动物的接触③我们之所以要保护野生动物【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潘多拉魔盒”是比喻,把野生动物比作潘多拉魔盒。A.借代,丝竹代指音乐,案牍代指繁忙的公务。B.借代,干戈代指战争。 C.比喻,雪比喻浪花。D.借代,风流代指古代英雄。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根源主要在于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增多,导致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和人类密切接触,增加变异和在人群中传播的风险”可知,此处是说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可填“为何会在人类社会中传播”。②此处是说降低病毒跨物种传播概率的条件,根据上句的解释可知,要减少和野生动物的接触,可填“只要减少和野生动物的接触”。③根据“需要人类的保护”“是因为野生动物也在保护我们人类”可填“我们之所以要保护野生动物”。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山东的农民工张淑宝通过11年边工作边自学的艰难求学路,考取了3所大学的4个学历证、2个学位证和6本各类资格证书,“共青团中央”官网、光明网、环球网、人民日报公众号、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官媒纷纷点赞。在这些成绩背后,到底要多努力只有他自己才能告诉你。今年40岁的张淑宝在24年前因家庭贫困辍学。11年前,他又重拾书本,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取得了上述成绩的同时,还先后创作出300余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上述材料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远方之梦想,活世俗之人生近日,40岁农民张淑宝考取几本学历证书的事受网友关注和评论,一开始,工友嘲笑他,网友质疑他。但张淑宝都坚持了下来,在眼前的苟且中努力生活、学习,不放弃对诗与远方的追求。张淑宝让我们看到,眼前与远方之间并无矛盾,理想和现实两者亦可兼得。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就可以做到以远方之梦想,活世俗之人生。 三国时的诸葛亮,心怀光复汉家天下的梦想。但他生不逢时,当时的大环境,注定了他最终壮志难酬。诸葛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联吴抗曹,三分天下,六出祁山,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却已名垂千古,令亿万后人敬仰。坐在轮椅上的斯蒂芬·威廉·霍金,像正常人走一步都是奢望,甚至连说话的功能都最终丧失。但他心怀星辰大海,脑子里思考的是浩瀚的宇宙星空,一部《时间简史》让数亿读者知道了时间和空间的奥秘。不能走路的霍金,比许多健全的人走得更远,谁能说他的人生不精彩!你可能会说,他们都是特殊人物,而我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普通人又如何,张桂梅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她立志让贫困的女孩子们走出大山,历尽艰辛创建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张桂梅无法做到让每一位贫困女孩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她立足现实,“能救一个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办学,照亮了数千名贫困女生的人生之路。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是如此。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考上好的大学,但“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如果我们连努力的方向都没有,连高一点的梦想都没有,又怎么会做到倾尽全力,怎会让自己发挥到最好?心怀梦想,向梦想出发,就会不断接近梦想。反之,没有梦想,得过且过,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平庸。其实,不管我们的事业还是我们的人生都是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做张桂梅,失学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少;每个人都去做诸葛亮,国家就会越来越强盛;每个人都去做霍金,科技就会更发达;我们每一天都去努力,就会离我们心中的梦想更近一些。以远方之梦想,活世俗之人生,只要我们为心中的梦想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会感受到奋斗的快乐与充实,就是成功的人生。真正的远方,不在远方,而在心里。因为梦想本身,就是诗,就是远方。只要我们心向远方,生活就会充满诗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为两个段落,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张淑宝的求学经历,二是张淑宝的学习成绩,三是代表着社会舆论的官方媒体对张淑宝的评价。因此文章立意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确立。就张淑宝的求学经历来说,24年前,他因家庭贫困辍学,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追求从来没有泯灭。于是11年前,他又重拾书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学习历程。从这一角度分析,可立意为“保持对知识的渴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让学习成为生活的常态”等。就张淑宝的学习成绩来说,他考取诸多证书,创作出诸多的作品,不仅是其劳动的成果,更是对其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回报和肯定。从这一角度分析,可挖掘出“要想收获,必先耕耘”“天道一定会酬勤”等写作思路。就代表着社会舆论的官方媒体对张淑宝的评价来说,对张淑宝的肯定就是对这种人生态度的肯定,就是对这种价值观的肯定和弘扬。它激励着当今社会浮躁的人们静下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丰盈自己的内心,这不仅能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且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进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这一角度分析,可立意为“点赞正能量”“扬正气,树新风”等。写作时可自选其中一个角度展开思考与论述。比如,若从坚持梦想与奋斗的角度进行写作,可首先概述张淑宝不安于现状,不汲汲于当下有用之“用”,而是坚持学习、勇于进取的人生经历,然后由此得出我们也应追求无用之“大用”,坚持梦想,不断奋斗进取的思想主题。对此,可从处于同一处境的人们,有的人安于现状消极“躺平”,或只追求功利之“用”,导致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而有的人则努力要活的更丰盛而走向成功的不同结果,通过对比论证强化自己的观点。也可举一些普通但有所追求收获成功的相关的名人事例来作为事实论据。最后,则应结合自身的成长思考,说明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的奋斗主题。立意:1.积极弘扬努力奋斗、天道酬勤的正能量。2.穷且益坚,不忘精神追求,不坠青云之志。3.感恩坚守理想的自己,感受奋斗力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