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人体上皮细胞每天都在新生和脱落,其产生新细胞的方式是()A.有丝分裂B.无丝分裂C.细胞凋亡D.细胞分化【答案】A【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分裂方式:1、无丝分裂: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过程:核的裂,接着是细胞的裂(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而得名。如蛙的红细胞。2、有丝分裂: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3、减数分裂: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详解】真核生物的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方式产生新细胞,即人体上皮细胞每天的新生和脱落是依靠有丝分裂产生新细胞,A正确。故选A。2.如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图1中的a、c和图2中B→A,细胞进行DNA复制B.图1中的b、d和图2中A→B,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C.图2中细胞周期可以是从A到B再到AD.图2中细胞周期可以是从B到A再到B【答案】C【解析】【分析】 细胞周期:
1(1)“先长后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要先经过一个长的分裂间期,再经过一个短的分裂期。(2)“终点到终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3)“先复制后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一定要先完成DNA的复制,才能进行细胞的分裂。【详解】A、细胞周期的起点是上次分裂完成时,图1中的a、c段和图2中的由B到A都是分裂间期,发生DNA的复制,A正确;B、图1中的b、d段和图2中的由A到B是指分裂期,后期时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D、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图2中的细胞周期应是由B到A再到B,C错误,D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B.分裂前期,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C.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内的DNA数目不变D.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长,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为分裂期作准备的阶段。分裂期:(1)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同时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2)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运动。(4)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然后细胞一分为二。【详解】A、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A正确;B、有丝分裂前期时,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C、有丝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内的DNA数目不变,C正确;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分裂末期时,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而在植物细胞中,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故选D。4.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紫花与圆粒B.人的身高与体重
2C.南瓜的盘状与番茄的球状D.猪的黑毛与白毛【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紫花与圆粒是两种性状,A错误;B、身高与体重是两种性状,B错误;C、南瓜与番茄是不同种生物,C错误;D、猪的黑毛与白毛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D正确。故选D。5.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3/16B.1/4C.3/7D.5/8【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后代中,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占7/16,而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AAbb,aaBB,aabb共占的比例为3/16,因此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7/16=3/7,ABD错误,C正确,故选C。6.有关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选用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C.从豌豆的全部相对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入手D.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3【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故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B、孟德尔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先提出假说解释现象,再通过演绎推理和测交实验验证假说,B正确;C、在研究方法上,孟德尔巧妙地运用由简到繁的方法,即从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研究其他性状,并没有对豌豆的全部相对性状进行分析,C错误;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C。7.在植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染色单体的消失和纺锤体的消失B.染色体数加倍和DNA数加倍C.染色体的出现和核膜的出现D.核仁的出现和细胞板的出现【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详解】A、后期染色单体的消失,末期纺锤体的消失,A错误;B、后期染色体数加倍,间期DNA数加倍,B错误;C、前期染色体出现,末期核膜出现,C错误;D、末期有核仁的出现和细胞板的出现,D正确。故选D。8.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核相融合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一致
4【答案】A【解析】【分析】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详解】A、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A错误;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核相互融合,成为受精卵,B正确;C、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正确;D、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再经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本物种的染色体水平,故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一致,D正确。故选A。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地叙述错误的是()A.间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变成染色体C.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板上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在细胞周期的间期,细胞中进行的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经过间期后,细胞核中DNA加倍,A正确;B、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即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发生的变化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B正确;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赤道板是个假想的面,没有真实存在,C错误;
5D、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正确。故选C。10.在衰老的细胞中将会发生以下哪些现象,正确的有几项?()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②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甘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③细胞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④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外扩,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1项B.2项C.3项D.4项【答案】B【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①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①正确;②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②错误;③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③正确;④细胞衰老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④错误。正确有2项,B符合题意。故选B。11.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研究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都用到了假说﹣演绎法B.二者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C.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两个定律各自发生D.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6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细胞质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随机不均等的,不遵循孟德尔定律.细胞核遗传时遗传物质是平均分配的,细胞核遗传在有性生殖时遵循孟德尔定律.细胞核遗传正交和反交产生的后代是相同,细胞质遗传的正交和反交产生的后代是不相同的,只与母方有关.【详解】A、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A正确;B、染色体只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二者揭示的都是有性生殖生物细胞核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B正确;C、由于生物体内都含有多对等位基因,单独考虑一对等位基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考虑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在生物性状遗传中,两个定律同时起作用,C错误;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分离是考虑一个性状,而自由组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性状,因此基因分离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D正确.故选C.12.对植物细胞全能性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C.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发生了改变D有些植物叶子也可以培育成植株,这反映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植物体中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和特性,故都可具有发育的全能性,A错误;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能表现出全能性,在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受生物体调控而不能表现出全能性,B正确;C、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在植物体内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而不是所含基因发生了改变,C错误;D、植物叶子培育成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植物叶子属于器官,D错误。
7故选B。13.豌豆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株高茎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均为高茎,但约有1/4的子代表现为皱粒。下列表示该两株杂交亲本基因型组合正确的是( )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答案】C【解析】【分析】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时,采取逐对分析方法。【详解】豌豆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株高茎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均为高茎,但约有1/4的子代表现为皱粒。先分析茎的高度这对相对性状,即高茎×高茎→全是高茎,可以推测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DD×DD或者DD×Dd;分析另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圆粒→1/4皱粒,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是Rr×Rr,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C选项;故选C。14.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则玉米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A.10条B.40条C.20条D.5条【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正常情况下,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为20条。【详解】有丝分裂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玉米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则玉米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其所含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即10条。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 )A.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B.减数分裂时能够联会的染色体C.只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期的染色体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答案】B【解析】
8【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据此答题。【详解】A、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复制关系的姐妹染色体,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因此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C、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期的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D、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但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16.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明显变化是()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同源染色体配对C.出现纺锤体D.从着丝点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形成一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形成一条染色体。所以,二者均存在“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B、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四分体,B正确;C、有丝分裂前期出现纺锤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也会出现纺锤体,C错误;D、分析如A选项,二者均会出现着丝点的分裂,D错误。故选B。17.如图表示一个四分体的片段交换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9A.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B.a和a'属于同源染色体,a和b属于非同源染色体C.染色体片段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四分体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的前提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图中表示四分体的片段交换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详解】A、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A错误;B、a和a′属于姐妹染色单体,a和b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C、染色体片段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D正确。故选D。18.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DNA依次有( )A.92、46、23、92B.23、46、23、23C.46、46、0、92D.92、46、46、46【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10【详解】人体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即卵原细胞中也有46条染色体。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数目为46×2=92条;联会后的四分体数目等于同源染色体对数,故为23;核DNA数目=姐妹染色单体数目=92,BCD错误,A正确。故选A。1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 )A.减数分裂间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受精作用的时候【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使细胞种类增多、使细胞数目增多的生理作用依次是(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细胞增殖、细胞分化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细胞分化、细胞增殖C.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细胞分化、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细胞增殖
11【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细胞分化是指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形成不同的种类的细胞,即通过细胞分化会使得细胞种类增加,通过细胞增殖过程会引起细胞数目增多,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即B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21.下图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些时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2)A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有染色体_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_条。(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____、漂洗、________、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生物的染色体,通常选择图________所示的时期,原因是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4)动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区别在前期和末期。动物细胞前期由________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处形成________进而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5)真核生物细胞有三种增殖方式。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________,其特点为________。【答案】①.B、C、A、D②.后③.8④.8⑤.解离⑥.染色⑦.C⑧.中心体⑨.细胞板⑩.无丝分裂⑪.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解析】
12【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些时期的模式图,其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处于后期,B处于前期,C处于中期,D处于末期,因此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B、C、A、D。(2)A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该时期细胞有染色体8条,分子8条。(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生物的染色体,通常选择图C中期所示的时期,原因是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4)动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区别在前期和末期。动物细胞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进而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5)真核生物细胞有三种增殖方式。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其特点为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2.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5)F2中表现型不同于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______。(6)写出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
13【答案】①.毛颖、抗锈②.PPrr、ppRR③.ppRr④.PR、Pr、pR、pr⑤.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⑥.1/8⑦.3/8⑧.1/2⑨.RR∶Rr=1∶2【解析】【分析】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PPrr,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2、分析柱状图: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毛颖,抗锈是显性性状。(2)已知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所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的基因型为PPrr,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的基因型为ppRR,丙的基因型为PpRr。分析丙与丁杂交后代的柱状图,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由于丙的基因型为PpRr,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丁的基因型是ppRr。 (3)由(2)小题可知,F1的基因型为PpRr,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减数分裂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因此PpRr能产生PR、Pr、pR、pr四种类型的配子。 (4)根据(2)小题分析可知,丙的基因型为PpRr、丁的基因型是ppRr,所以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2×1/4=1/8,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3/4=3/8。(5)丙基因型为PpRr、丁的基因型是ppRr,F2中,表现型与甲(PPrr)相同的比例占1/2×1/4=1/8,表现型与乙(ppRR)相同的比例占1/2×3/4=3/8,因此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为1-1/8-3/8=1/2。(6) 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丙的基因型为Rr、丁的基因型是Rr,所以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RR∶Rr=1∶2。【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显隐性;其次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后代分离比,尤其是“3:1”、“1:1”,推断出丁的基因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