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05417
大小:35.5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7-06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期高2023届零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时代思潮相适应,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趋向呈现出一种划时代的历史转化。他们追求和向往的不再是唐代文人那种渴望通过征战疆场建立外在事功的人生理想,而是在“庭院深深”“壶中天地”中营造个人的精神家园,已由唐代文人尚武任侠式的外向追求转向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宋朝建立后既采取了“崇文抑武”“以儒立国”的治国方略,又实行了严于内部防范而疏于边境防守的“守内虚外”政策,这虽然解决了五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军阀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宋朝陷入“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的尴尬境地。宋代文人逐渐淡化了唐代文人那种渴望对外建功立业的热情和雄心,越来越多地将生活和精神纳入书斋、庭院及对日常平淡生活的欣赏追求,加之宋代党争不断,文人宦途浮沉无常,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他们积极用世的志向,进一步塑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浏览唐诗,诸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之类轻视读书生活的诗句俯拾即是,而宋代文人则凸显出对书斋生活的喜爱和沉溺。苏轼自谓夜晚“常以三鼓为率,虽大醉归亦必披展至倦而寝”;欧阳修青少年时因家贫无书可读,便“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宋代文人不仅勤读乐读,而且纵观博览,像王安石“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本草》乃至诸小说,无所不读”;沈括“于天文、方志、律历……无所不通”。著名学者王水照先生认为,宋代士人的身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大都是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结构一般比唐人淹博融贯,格局宏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们普遍存在的读书热情分不开的。
1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诗词创作从题材到内容也普遍呈现出静观自省、内向收敛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大量隐逸诗词以及描写日常生活题材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与唐代文人孟郊进士及第后发出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狂喜之言相比,宋代文臣寇准却在其诗作中发出了“不爱朝衣换布衣”的呼声;陆游在《真珠帘》中亦称“自古儒冠多误,悔当年,早不扁舟归去”。宋代是一个重用和优容文人的朝代,文人理应将积极入仕列为人生的首要选择,然而宋代文人虽然并没有放弃科举功名,大多数人也在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在他们的价值取向及意识深处却凸显出浓厚的隐逸情怀,“隐逸上升为与出仕具有同等价值的人生抉择”。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其审美趋向势必影响着时代的文化风貌。在中国历史上,宋代向以学术之繁盛、科学之发达为学人津津乐道,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钱穆先生认为宋代政府贫弱,国力虽远不及唐王朝强大,但“社会学术之盛,则唐亦不能媲美于宋”。宋代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科学极为繁盛的时代,固然与宋代“以儒立国”的国策息息相关,但亦与宋代士大夫所凸显出来的自省内敛、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紧密相连。(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士大夫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唐代文人渴望建立外在事功的人生理想不同,宋代文人喜欢在“庭院深深”中营造个人精神家园,审美追求是内敛的。B.宋代党争频发,文人宦海沉浮,进而使宋代文人士大夫逐渐将精神纳入书斋、庭院及日常生活,形成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C.宋代文人读书广博,王水照先生认为,他们知识结构一般比唐人淹博融贯、格局宏大,这是宋代士人身份一个显著特点。D.宋代是一个重用文人的朝代,但宋代文人并未将积极入仕作为人生的首选,而是将其与隐逸视为具有同等价值的人生选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提出观点以后,先分析其成因,接着介绍其表现,最后论述其影响,论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B.文章从读书热情、诗词创作两个方面阐述了宋代文人内向审美的具体体现,列举大量实例,说服力强。C.文章在阐述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趋向特点时,与唐代文人进行对比论证,使读者认识更加清晰鲜明。D.文章采用陈寅恪、钱穆先生的观点,意在说明宋代虽然政府贫弱,但文化科学极为繁盛,体现论证严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相较于开放外拓的唐王朝,宋王朝呈现出来的则是重武轻文、相对封闭的时代特征,也影响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趋向。
2B.宋代文人在勤读求乐的书斋生活中,极力追求并享受人生的乐趣,焕发出极大的读书热情,造就了他们宏大的格局。C.隐逸诗词以及描写日常生活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体现了宋代文人在诗词创作方面静观自省、内向收敛的特点。D.宋代士大夫所凸显出来的沉潜向内的审美趋向,使得宋代学术繁盛、科学发达、文化繁荣,为历代的学人津津乐道。(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三星堆遗址得名于清代《汉州志》:“广汉名区,雒城旧壤……其东则涌泉万斛,其西则伴月三星。”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1934年,原华西大学美籍学者葛维汉进行了第一次发掘。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1986年发现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家文物局指导四川省开展大规模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逐步廓清了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夏商文化的密切关系,并逐步探明三星堆文化源流。(摘编自蒋肖斌《溯源三星堆文化,发掘仍将继续》,《中国青年报》2021年3月22日)材料二不同于中原系统的青铜人物造像,以及带有古代欧亚文明色彩如黄金制品、立体的青铜神像等出土文物,让不少人认为,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某种异域文化。但从大量中原式样的青铜尊,以及象牙雕刻的中原式云雷纹来看,都仍在中国本土文明范围内。比如,把青铜礼器作为一个文明最重要的价值承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无论是古埃及、爱琴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都没有将其上升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高度。而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在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从青铜礼器的形制看,夏代二里头的绿松石青铜兽面牌,在三星堆有类似发现,二里头的玉牙璋以及祭祀鬼神的陶盂,在三星堆也有大量分布。即使是在夏朝灭亡后,三星堆的古蜀文明仍在礼制上保守着中原传统。
3从商代礼制上讲,这次新发现的祭祀坑中,有中原式青铜尊出土。尊是酒器,殷人重酒,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就曾指出,酒在商代祭祀中具有通神的重要意义。这一点也被古蜀人所接受。再如青铜神树,在中原观念中,宇宙中的神树是扶桑、建木,是太阳神鸟栖息和轮番工作的所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九只鸟,暗示有一只正是天上的太阳。此种观念和表达,都与中原文明别无二致。因此,结合这次三星堆的新发现可以看出,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摘编自李竞恒《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再证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分支》,《新京报》2021年3月22日)材料三在三星堆祭祀区发掘现场,密封的考古发掘舱内,考古人员身穿防护服操纵机械进行发掘……不少记者现场感叹,这里像实验室一样充满科技感。1986年,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考古工作者很快对遗址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如今,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时代考古,不仅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考古发掘对于遗迹现场的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间。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得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展望全国,北京长城抢险加固项目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长城景观原貌,西安地铁建设因文物保护需要而深挖和绕行,杭州良渚遗址文物保护核心区开展居民搬迁……各地探索着各具特色的文物保护和利用新模式,绘就出一幅历史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画卷。研究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做好新时代的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一定能为强国征程贡献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和蓬勃动力。(摘编自宋豪新《引人注目的“三星堆上新”考古过程》,人民网2021年3月30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星堆遗址得名于清代的《汉州志》,这可以证明,三星堆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中华文明属性。B.三星堆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但直至1934年,才有美籍学者进行了第一次发掘。C.从特征上而言,三星堆文化是一种青铜文化,考古学者推断其年代约当于中原的夏末至商周。D.1986年发现一、二号“祭祀坑”以后,国家文物局并没有中断对三星堆遗址的相关研究工作。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三星堆文明可能是异域文明,其重要依据就是三星堆出土了异于中原系统的青铜人物造像,以及带有古代欧亚文明色彩的黄金制品等。B.
4目前已知的古老文明如古埃及文明等,都没有将青铜礼器上升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认识高度,但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于此却一脉相承。C.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明关系密切,从器物上来看,三星堆出土了陶盂、中原式青铜尊等礼器;从观念上来看,青铜神树暗示了太阳神鸟的作息。D.“三星堆上新”引发热烈而深入的考古互动,不仅展现了人们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也体现了新的时代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6.请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新时代“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特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理发陈年喜忘了从哪年起,我理发这事儿,都是由爱人来完成的。那些年在矿山,那时候年轻,头发长得特别快,出门前,第一件事儿就是理发,回到家第一件事儿也是理发。老家没有理发店,去镇上既花钱又费时间,还特别远。有一天,我翻出一把剪刀扔给爱人:“给我把头发剪了。”剪刀是她从娘家带来的嫁妆之一,原是用来裁剪衣服的,也修手脚指甲,七八寸长,好久不用依然锃亮,威猛得很。爱人颤颤巍巍地拿起来,在我脑袋上试着耕作。在此之前,她连羊毛也没剪过,哪里接过这么重大的任务。十年磨一剑,慢慢地,如今她已练出了手艺。除了给我剪头,也给邻居剪头。有几回要去重要点儿的场合,顶着爱人理出的发型,竟平添了几分底气。我曾观察过全国各地人群的头形,发现形状各异,各地有各地的形状特点。要说好看,当数东北人,那是真正的砖型;要说难看,就是秦人,连我们自己也谓之红薯头,一颗中间粗两头尖的红薯,不好看,也不好理。人类的科学还远远不足以解释人类自身现象,许多物状的形成,一定有特殊的密码。十四五岁时,有一回去山上砍柴,一根干树枝从树顶断了,落下来,砸在我头顶上。树对加身的刀斧没有办法,也算找准了复仇的对象。我没有被砸死,却把头顶砸出了一个坑,皮骨分离,从此那鸡蛋大一片,再没长出过好头发,像一片庄稼被谁打了百草枯,又像遭了火灾的现场。爱人剪刀到了这儿,总要怔一下,我能感觉到剪刀在那儿的犹豫。爱人说,你的头越来越难理了。我知道,那是因为白发和脱发。谁还没有过一头青葱的水草。四十岁前,我好像从来没有过洗头膏的概念,从少年到中年,一直使用的是洗衣粉。矿山环境里,头发特别容易脏,机器开动起来,粉尘弥漫,工友之间,不敢张口说话,只靠头灯和手势交流。地热凶猛,我们在塑料安全帽周围用铁丝烙出一圈孔,用以散热透气,自然,粉尘们也乘虚而入。一班下来,要洗三盆水,用半包洗衣粉。那会儿的洗衣粉特别能去污,一把洗衣粉揉在头皮上,像泼上了一摊火,烧得慌,但清过水后,清香弥漫,头发光溜又茁壮,人也因而精神。
5有一年,在灵宝阳平,我们接了个千米巷道掘进的工程,这也是职业生涯到此接到的最大工程,大家欢天喜地。工程干到一半,老板没钱了,工人们穷得烟也抽不起,我们开始卖用秃了的废钻头。那时候,矿山到处是收旧物的女人。我们那片儿,被一个女人包了,谁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身世怎样。她背着两个包,上山时,里面是袜子、香烟和小吃。她从沟口开始,一个工棚一个工棚地过,再下来时,已经满满两包矿山物件。她还年轻,不卑不亢,俨然一个公主。有一天,我卖给她三颗钻头,给了我十五元。那会儿我刚洗过头,头发湿漉漉的,她看了看我,说:“兄弟,你在矿山,实在是糟蹋了,还是干点儿别的吧!”半个月后,矿山暴雨发大水,大水从山顶漫下来,席卷了整条峪。她永远埋身在了矿渣里。没有人会记得一个自食自力的女人,也没人记得一个人消散在千米巷道的青春。头发难理,难在扬长避短。既要有模样,又要遮去岁月的痕迹,给生活和生命世界添一丝生气与勇气。这就像一棵树到了冬天,却要开出花叶来。现在爱人给理发时,就特别慢。她站在我的身后,一站半个小时,我有颈椎病,她也有,我可以在椅背上靠一下,她却不能。我知道,她的犹豫是对自信的犹豫,也是对眼前世界的犹豫。对于强大的生活,对于这个看不见尽头的世界,没有哪个女人真正自信过。在理发时,爱人习惯停下来,一根一根拔去我头上的白头。这个过程小心而认真。从十年前开始,我一直有熬夜的习惯,经常熬到十二点多,熬夜的结果是两鬓白得非常快,在同龄中我是白发最多的一个。我虽然反对爱人这个习惯,但确实从中获得了某种安宁,一个远行的人返身回家的感觉。这些年,她也有了白发,仿佛它们具有传染性。今天是腊月十九,农历庚子年只剩下十一天了。中午吃过饭,天暖和得像三月阳春,门前的山茱萸结出了嫩黄的骨朵。爱人说:“给你理理发吧!”她翻出剪刀,罩上门帘,在我头上细细剪下去。农村的说法,正月不理头,理头死娘舅。我早已没了娘舅,主要是,她有了难得的半日闲。她个头低,一米五多,瘦小,九十多斤。她努力踮起脚,打理我的头顶。剪刀在轻轻游走,我感到铁的凉意,铁的凉意后面是手的温度。这双手,抓住过许多东西,又差不多都放走了,只剩下粗糙的皮质层。收起剪刀,吹去脖子上的发屑,爱人说:“今天又节省了八元钱,真好!”(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但“我”坚持洗头保持精气神,这让那位收旧物的女人觉得他与众不同,很是欣赏。B.现在爱人理发特别慢,既是因为“我”的头发变得难理,也是因为她身体有了疾病,叙事中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伤。
6C.文章对过往的艰辛苦难没有极尽渲染,也没有呼天抢地的倾诉,语调始终冷峻克制,体现着一种淡然接纳的生命态度。D.文章在叙事中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写,如倒数第三段描写午后的景象,用天气之暖、山花之萌,反衬出人物内心的苍凉。8.文章为什么要写收旧物的女人?请谈谈你的看法。9.有人评价陈年喜的作品“呈现了中国人悲怆又炽热的生命力”,请谈谈文中中国人生命力“悲怆”和“炽热”的具体体现。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靖郭君①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②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子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知人矣。(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靖郭君: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其封地在薛(今山东滕州)。②昭阳:楚国令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7B.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C.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D.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在这里指封建士大夫阶层的一种,与《过秦论》中提到的“战国四君子”含义相同。B.客指寄食于贵族门下的门客,与《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的“客”字含义不同。C.威王是古代君王去世后追授谥号,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惠文王”含义不同。D.敬诺意思同遵命,“诺”字与《孔雀东南飞》中“诺诺复尔尔”的“诺”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靖郭君打算在薛地修筑城墙,并拒绝接受劝谏。有位齐人提前保证自己只说三句话,得以见到靖郭君并实现了劝谏。B.靖郭君不顾他人反对,始终善待齐貌辨;齐貌辨则冒着生命危险去见本与靖郭君交恶的宣王,作为对靖郭君的报答。C.齐貌辨通过陈述靖郭君不听从自己劝告两件事,巧妙地暗示了靖郭君对宣王和齐国的忠诚之心,最终打动了宣王。D.经过齐貌辨的游说,齐宣王不但消除了对靖郭君的嫌怨,还用隆重的礼节迎接靖郭君的归来,并且重用靖郭君为相。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2)寡人少,殊不知此,子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上李邕①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8【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年轻时游渝州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②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用夸张和想象手法刻画出一个神奇的大鹏形象。B.第三联描写当时的凡夫俗子,包括李邕在内,都把李白的宏大抱负当作“大言”来耻笑。C.尾联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既有对李邕的尊敬之情,也有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D.全诗情感激昂高调,展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也显示出少年李白的桀骜和锐气。15.李白笔下的“大鹏”与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其形象和寓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增添亮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逍遥游》中,庄子说宋荣子宠辱皆忘,毁誉由人,这是因为他既能认清自我和外物的区别,也能“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地名,虽然只是一个地方的称号,但却能在人的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情感的认知,思绪的留驻,往往都是因为一个熟悉的地名在耳畔回响,让人们回归曾经熟悉的自我。正因为如此,一旦某个地方被改名,以一些稀奇、“洋气”的名字命名,往往令人颇为反感。即便为了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应该遵循人们的内心感受,不要让的思想冲淡了浓浓的乡愁。,一个地方的地名文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了语词文化和实体文化。与此同时,在地名文化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以及民族的融合变迁。一个地名,往往代表了某种历史典故、人文情怀等,并不是。那么,当地名“变脸”,变得让人生疏,正是对过往历史与人文价值的淡忘与消解。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必须更改,关键是要强化约束制度,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改地名的现象;在更改地名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内心感受。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活化石急功近利众所周知凭空而来B.活化石急不暇择无独有偶空穴来风
9C.活地图急功近利无独有偶空穴来风D.活地图急不暇择众所周知凭空而来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变脸”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人称万世之师的孔子,是以读书人的形象彪炳千秋的,真实的孔子却可用“勇武矫健”来形容。B.近日,在常州市孟河镇,稻田艺术让“孟河医派”四位代表人物,栩栩如生地来到了市民面前。C.今冬明春是国内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应发挥好环境监测的“前哨”作用。D.正因为如此,一旦某个地方被改名,以一些稀奇、“洋气”的名字命名,往往令人颇为反感。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不必更改,关键是要强化约束制度,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改地名的现象;B.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不得更改,关键是要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改地名的现象,强化约束制度;C.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不能更改,关键是要强化制度约束,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改地名的现象;D.事实上,并不是说地名不可更改,关键是要避免出现随意、胡乱更改地名现象,强化制度约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的肠道内大约生存着100万亿个微生物——它们有保护你免于感染、助消化和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身体适应现代生活,我们开始失去一些正常的微生物。有教授在研究灵长类动物微生物时发现,①____。研究人员分别对越南和哥斯达黎加丛林中生活的两个物种进行追踪研究,发现身处不同地域,它们的微生物群截然不同。野外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像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②____;而圈养动物的微生物群,会与其他圈养灵长类动物逐渐趋同。野外生长的两个猴群有着完全不同的微生物群,而在动物园里,这两种猴子尽管来自不同大洲的动物园,地域和饮食也都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微生物群③____。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扶正”指扶助、补益人体虚弱不足的正气,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祛邪”指祛除使人体发生疾病的一切外在致病因子。中医疗治坚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非常重视对“正”即人体自身机能的生发保护。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
10字。
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