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

ID:83505223

大小:36.2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7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8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9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网红面包、网红书店、网红小镇、网红咖啡……如今,“网红”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网络直播受到关注、电商业态推陈出新,网红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数量众多的粉丝、自带流量的话题、可观的商业价值、日益延伸的产业……网红经济已成为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网红经济不断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直播带货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红经济,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也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催生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据统计,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已超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网红经济也遭遇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前段时间,税务部门依法对一些网络主播的偷逃税款等行为进行处罚,进一步引发社会公众对规范网红经济发展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红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也是一种信任经济,网红经济从业者的影响力、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的消费行为。但在直播带货中,一些网络主播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甚至知假售假,所售产品质量堪忧、售后服务无从保障,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业务数据造假、刷单注水、虚假流量等乱象,让消费者难以在购物中安心、放心,污染了行业生态和风气。重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不断培厚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也应看到,网红经济从业者的言行对粉丝拥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这也就决定了网红经济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在“流量至上”

1等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一些从业者为博取眼球,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挑战法律红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为违法失德艺人提供公开出镜发声机会,彰显了鲜明导向。这提醒每一位相关从业者,在获得公众关注的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必须以身作则、向上向善,传递正能量。事实上,推动网红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努力从未停歇。从整治“刷单”“刷好评”黑灰产业链,到明确直播营销活动从业者的年龄限制和行为红线;从通过教育培训规范网红行为,到将直播活动的各主体纳入管理范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助力网红经济迈入法治轨道。以雷霆手段治理乱象,以建章立制护航发展,确保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之网正日益细密。网红经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前景广阔。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网红经济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摘编自筝翔《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材料二:近日,小红书因“滤镜景点”事件持续发酵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些“网红景点”,一开始籍籍无名,但加上各种滤镜后,似乎便有了“养在深闺人来识”的气质。大多数“网红景点”,是景区商家有意为之。他们或自己操刀上阵虚假包装,或找博主发“照骗”推广,通过滤镜过度美化景点,或通过社交平台夸大宣传以迅速提升景点知名度吸引客流,谋求短期内的高额回报。去年湖南一网红“天空之镜”景点就曝出造假拍摄事件,因虚假宣传被罚款12万元。坑人的“网红”景点一再被曝光、处罚却仍有模仿者前赴后继,甚至还越来越多,是“唯流量”思维在作怪。流量就是利益,不仅商家趋之若鹜,一些普通游客无意中也在推波助澜。一些“网红景点”的虚假繁荣,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当游客们的眼球被网络上美轮美奂的“网红景点”画面所吸引时,大部分人对线下真实景点的期待也主要围绕视觉上的“好看”展开,前往“网红景点”打卡,复刻、模仿出类似照片,再分享至社交平台,即为大功告成。甚至有时候人们已经发觉上当,却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不惜千方百计用软件修饰出一张美图,去自欺欺人。当“网红景点”推动的打卡式旅游开始流行,能否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成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就会被掩盖,浅薄虚假的“网红景点”就会大行其道。此刻,我们应该反思,难道我们旅游的初衷就是一张加了滤镜的照片?(摘编自王静《网络“滤镜产业”该整顿了》)材料三:爆款意味着畅销,意味着消费者追捧,意味着日进斗金,但不是所有的爆款都值得推崇。据报道,一些商家在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人为制造“网红爆款”。这些“网红爆款”充斥人们的衣食住行,往往潜伏陷阱,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比如,一些以“手作点心、当日现烤”为宣传噱头的“国潮点心”,并非手作;那些贴着“神仙设计”“独特格调”“ins风”“圣托里尼风”

2等标签的网红民宿,实则戴着滤镜。这两类“网红爆款”都有着同样的毛病,虚假宣传,弄虚作假,消费者被骗了往往有苦说不出。对于消费者来说,看到所谓的“网红爆款”,一定要留个心眼,擦亮眼睛,按捺住消费冲动。一看到不对劲,就赶紧抽身而退,迅速止损,并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所谓的“网红爆款”再红,被举报的次数多了,坏名声出去了,网红也会变成“网黑”,再想骗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平台来说,则需做到守土尽责。有个细节是,山东青岛一市民在某平台预订了每晚单价20000多元的民宿,但入住后发现洗手间无热水、房门锁损坏、设施陈旧等诸多问题,给差评后平台不予公开显示。为何不显示?平台不显示,客观上说成了“黑店”的帮凶,是跟无良商家合谋骗人。按常理,平台对虚假宣传的商家要主动约束,并依规处理。该处理不处理,连差评都不予显示,这说明相关平台“坐歪了屁股”,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也站在了法律的对立面,这样的平台应付出应有的代价。“网红爆款”大行其道,对监管部门也是提醒。红了不一定代表质量好。大发不义之财不能逍遥法外,捍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要积极作为,要依法打击,要抓住典型以儆效尤。问题“网红爆款”,早该“爆雷”了!(摘编自秦川《问题“网红爆款”坑你没商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红经济是一种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它的发展能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B.网红经济已经是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C.景区商家有意打造“网红景点”,来迅速提升景点知名度吸引客流,谋求短期内的高额回报。“网红景点”的出现也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D.“网红爆款”意味着畅销,意味着消费者追捧,意味着日进斗金,因此一些商家在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比如一些“国潮点心”。2.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与推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网红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新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开辟了一种融合创新的新路径。B.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这表明线下经济已被边缘化。C.打卡网红景点不以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会掩盖了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D.

3消费者看到“网红爆款”,就应该留个心眼,擦亮眼睛,按捺住消费冲动,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进而迅速止损。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网络‘滤镜产业’”一项是()A.“XX马尔代夫”“XX小九寨”“XX小冰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B.浪漫到窒息的“普罗旺斯薰衣草花海”、刷爆朋友圈的“梦幻灯光节”等,层出不穷。C.景点独辟蹊径,用“不得不去冷门美景”等激起大众探寻“新大陆”的冲动。D.XX景点“集文艺与文化于一体,是网红打卡地,也是历史纪念地”,是必去之地。4.简要分析材料在结构上是如何对“校准网红经济价值航标”展开论证的。5.近日,“中华第一高瀑”百丈源火爆网络,不少游客前去取景与打卡,请你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说说如何避免让百丈源沦为虚假“网红景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棵老树冯至我们搬到这里来时,所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放牛老人。他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墩上,两眼模糊,望着一条水牛在山坡上吃草。他好比一棵折断了的老树,树枝树叶,不知在多少年前被暴凤雨折去了,化为泥土,只剩下这根秃树干,没有感觉地蹲在那里,在继续受着风雨的折磨:从远方望去,不知是一堆土,还是一块石,绝不会使人想到,它从前也曾生过嫩绿的枝叶。他听话也听不清楚,人类复杂的言语,到他耳里,都化为很简单的几个单音。据林场的主人说,这片山林经营已经将近三十年,一开始时,这个老人就到这里来了。我想,当时他还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壮年,他必定也背起斧头,参加过那艰难的披荆斩棘的工作。但是从什么时候起他的筋力渐渐衰减,官感渐渐迟钝,把那些需要强壮的筋力或灵敏的官感的工作一件件地放下来,只是从早到晚眼前守着一只笨拙的水牛呢?时间对于他已经没有意义。气候的转变他也感觉不到,我只看见他无论早晚,穿着一件破旧的衣震。他步履所到的地方,只限于四周围的山坡,好像这山林外并没有世界:他掺杂在林场里的鸡、犬、马、牛的中间,早已失却人的骄傲和夸张。他“生”在这里:没有营谋,没有积蓄,使人想到耶稣所说的“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水牛,缓缓地在草地上走着,像是古代的生物:原始的力还存留在它的身上。山坡上,树林间,老人无言,水牛也没有声音,蹒蹒跚跚,是一幅忧郁的画图。因为他们同样有一个忘却的久远在过去,同样拖着一个迟钝在这灵巧的时代。

4老人的生活从未有过变动。若有,就算是水牛生小牛的那天了。这天,他和看山的少年共网抱着一只小牛进来了。他的面貌仍然是那样呆滞,但是举动里略微露出来了几分敏捷。他把小牛放在朗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那许久不曾打扫过的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铺上焦黄的干草,把小牛放在干草上。他不说话,但是这番工作无形中泄露出一些他久已消逝了的过去。此后老牛的身后又多了一只小牛。他呢,一番所谓兴奋后,好像眼前并没有增加了什么。一天下午,老牛不知为什么忽然不爱走动了,老人举起鞭子,它略微走几步,又停住了,他在它面前堆些青草,它只嗅一嗅,并不吃。旁的工人都说牛是病了,到处找万金油,他却一人坐在一边,把上衣脱下来晒太阳。他露不出一点慌张的神色,这类的事他似乎已经经历过好几次,反正老牛死了还有小牛。老人目送几个人想尽方法把这病牛牵走,并不带一点悲伤。他抽完了一袋烟,又赶着小牛出去了,他看这小牛和未生小牛以前的那只老牛一样。因为他自从开始放牛以来,已经更换过好几只牛,但在他看来,仿佛从头到了,只是一只,并无所谓更换。可是这老人面前的不变终于起了变化。今年初夏的雨水分外少,山下村庄里种的秧苗都快老了,还是不能插,没有一个人不在盼望云。一天上午,老人和平素一样,吃完午饭,就赶着牛出去了。大家正在热得疲惫的时候,林场的院子里吹来一阵凉风,转瞬间烟云布遍四山,大雨如注。雨继续了三个钟头,人人都缓了一口气,尽在雨声里乱谈乱讲,却没有一个人想起大雨里还有两个生命。而止了,院子里明亮起来,这时那老人也牵着小牛回来了。人和牛都是一样湿淋淋的,神情沮丧,好像飓风掠过的海滨的渔村,全身都是零乱。老人把牛放在雨后的阳光里,自己走到厨房里去烘干他那只有一身的衣裤。人们乱忙忙的,仍然是没有人理会他们。等到老人把衣服烘干再走出来时,小牛伏在地上已经不能动转。这只有几个月的小生命,担不起这次宇宙的暴力,被骤雨激死了。当晚工人们在林边据了一个坑,把小牛埋在里边。埋葬后,老人还在漆黑的夜色里坑旁边坐了许久。最后,一步地挪回来。第二天,我看见他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手里仍然拿着放牛的鞭子,但是没有牛了。他好像变成一个盲人,眼前尽管是无边的绿色,对于他也许是一片白茫茫吧。几十年的岁月,没有一天没有水牛,他都实实在在地度过了,今天他却如一个钟面上没有指针。老牛病死,小牛淋死,主人有些凄然。考虑结果,暂时不买新牛。所成问题的,是这老人如何安插。他现在什么事也不能做了,只好给他一些养老费,送他回家去。家?不但旁人听了有些惊愕,就是老人自己也会觉得惊奇。他在这里有几十年,像是生了根,至于家,早已变成一个遥远,生疏,再也难以想象的处所了。他再也没有勇气去到那生疏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孙儿孙媳,但是他久已记不得他们是什么面貌,什么声音,什么样的人。人们叫他走,说是回家,在他看来,好比一个远征,他这样大的年纪,那里当得起一个远征呢……又过了几天,门外的狗在叫,门前呆呆地站着一个年青的农夫,他说:“祖父回到家里,不知为什么,也不说,也不笑,夜里也不睡,只是睁着眼坐着。前晚糊里糊涂地死去了。”这如同一棵老树,被移植到另外一个地带,水土不宜,死了。

5在山上两年的工夫,我没有同他谈过一句话,他也不知我是哪里来的人。我想,假如小牛不被冷雨淋死,他会还继续在这山上生长着,一年一年地下去,忘却了死亡。(选自冯至散文集《山水》(1943),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老人察觉不到时间、气候的变化,只是从早到晚坐在石墩上看守水牛,体现了老人对生活失去感知力,已经木讷了。B.老人就像“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说明他处于生命的木真状态,没有矜夺与矫饰。C.老牛生病时,其他工人忙着找万金油,而老人却毫不慌张,还去晒太阳,体现了老人性格稳重。D.从下雨时无人想起老人与小牛,年青的农夫述说老人死讯时语言的平淡以及我生活两年都不和他讲话,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情淡漠。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划线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比作没有指针的时钟,说明失去小牛的老人不想工作。B.文章第2段运用了插叙,宕开一笔,告诉读者老人来林场时间长,使下文老人忘却自己家的情节变得更合理。C.作者用了象征手法,老牛象征着老人,牛与人都履行了自身的生命责任,又默默在各自生命轨道前行与走向死亡。D.作者用客观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一位放牛老人与牛为伴、在山中静默生存的故事,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怜悯以及对生命的思考。8.作者以“一棵老树”为题,主要内容写的却是放牛老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9.散文家李广田称赞冯至的散文:“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敢文中的精品。”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敬宗宝历元年。昭义节度使刘悟之去郓州也,以郓兵二千自随为亲兵。八月庚戌,悟暴疾毫,子将作监主薄从谏匿其丧,与大将刘武德及亲兵谋,以悟遗表求知留后。司马贾直言入责从谏曰:“尔父提十二州地归朝廷,其功非细,只以张汶之故,自谓不洁淋头,竟至羞死。尔孺子,何敢如此!父死不哭,何以为人?从谏恐悚不能对,乃发丧。冬十一月,朝廷得刘悟遗表,议者多言上党内镇,与河朔异,不可许。左仆射李绛上疏,以为:“兵机尚速,威断贵定,人情未一,乃可伐谋。刘悟死已数月,朝廷尚未处分,中外人意,其惜事机。今昭义兵众必不尽与从谏同谋纵使其半叶同尚有其半效顺从谏未尝久典兵马威惠未加于人

6。又此道素贫,非时必无优赏。今朝廷但速除近泽潞一将充昭义节度使,令兼程赴镇,从谏未及布置,新使已至潞州,所谓先人夺人之心也。新使既至,军心自有所系。从谏无位,何名主张,设使谋挠朝命,其将士必不肯从。今朝廷久无处分,彼军不晓朝廷之意,欲效顺则恐忽授从谏,欲同恶则恐别更除人,犹豫之间,若有奸人为之画策,虚张赏设钱数,军士觊望,尤难指挥。伏望速赐裁断,仍先下明敢,宣示军众,奖其从来忠节,赐新使缯五十万匹,使之赏设。续除刘从谏一刺史。从谏既粗有所得,必且择利而行,万无违拒。设不从命,臣亦以为不假攻讨。何则?臣闻从谏已禁山东三州军士不许自畜兵刀,足明群心殊未得一,帐下之事亦在不疑。熟计利害,决无即授从谏之理。”时李逢吉、王守澄计议已定,竟不用绛等谋。十二月辛丑,以从谏为昭义留后。刘悟烦苛,从谏济以宽厚,众颇附之。(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宗平泽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昭义兵众必不尽/与从谏同谋纵使其半叶同/尚有其半效顺/从谏未尝久典兵马/威惠未加于人B.今昭义兵众/必不尽与从谏同谋纵使其半叶同/尚有其半效观/从谏未尝久典/兵马威惠未加于人C.今昭义兵众必不尽/与从谏同谋纵使其半叶同/尚有其半效顺/从谏未尝久典/兵马威惠未加于人D.今昭义兵众/必不尽与从谏同谋/纵使其半叶同/尚有其半效顺/从谏未尝久典兵马/威惠未加于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作监,古代官署名,隋开皇二十年改将作寺为将作监。唐、来、辽均用此名。是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和精美器皿的制作与纱罗缎匹的刺绣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B.“疏”与“表”都是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可它们又有各自的侧重点。“表”原指逐条陈述,文中的“遗表”是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卒后上奏。C.“伏望速赐裁断”中的“伏望”一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执事”一词都为敬词,多用于下对上。D.“从谏济以宽厚”中的“济”字的意思与《促织》中“靡计不施,迄无济”的“济”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从谏为了得到昭义“节度留后”之职,在他父亲去世后,秘不发丧,并且没有因父亲去世痛哭,所以司马贾责各刘从谏不配为人。B.刘悟已经死去几个月了,但是朝廷仍然没有对此安排处理,朝廷内外的人都认为要珍惜时机,尽早处理此事。C.李绛认为朝廷不处罚刘从谏,将士们不明白朝廷的意图,他们想要效忠朝廷又怕朝廷任命刘从谏为昭义留后,想与刘从谏一起作恶又怕朝廷另有任命,在犹豫之间就会被奸人操控。D.李绛认为综合各方面的利害得失,绝没有立即任命刘从谏为昭义节度留后的理由,但李逢古和王守澄已经计划商议好了,最终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7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兵机尚速,威断贵定,人情未一,乃可伐谋。(2)从谏既粗有所得,必且择利而行,万无违拒。14.李绛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决无即投从谏”的理由?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篇,完成下面小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子?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略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①筹策②,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④。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解】①纡:屈,指不得施展。②筹策:谋略。③伊昌:伊尹、吕尚。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④萧曹:萧何、曹参。他们先后担任汉初的丞相。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相》“锦官城外”介绍了武侯祠所在地;而《咏怀古迹》则通过“诸葛大名”“遗像”暗示本诗亦是瞻仰武侯祠,发而为诗的。B.这两首诗都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层次有波澜,情感有起伏;语言上都讲求炼字琢句,可谓“一字千钧”。C.从体裁上看,两首诗篇皆为近体诗。其“篇句有定式,音韵有规律”的律诗特点也可见一斑。D.两首诗篇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蜀相》先以乐景衬哀情,并以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咏怀古迹》以“伊吕”“萧曹”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16.同为写诸葛亮的诗篇,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1)李白的《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后期望坐上归船,吹者长笛,回到故乡,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闲作草书、细乳分茶的闲适恬静的生活,实则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调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古镇东南一侧一直延伸到漓江畔,街上的民居多为明清时的建筑。虽然漓江游人如织,这里已____①____,唯有门前挂着的几兜渔网,在阳光的挥酒下透射着金光。游客路过此地时,不是埋头匆匆路过,就是偶尔瞟一眼便加快了步伐,老街的光景有一些古典、凋零的美,老街上那些会馆具体位置也已____②____。踏步青石板路,你可以按照心情随意调整步伐,或者即兴来一段小跑,尝试着捕捉一免清新的山风。我觉得古人的心思或许就体现于此,他们不愿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所以有足够的时间烧制每一块地砖,砌好每一片瓦当。历史的河流在兴坪悄然流淌。不同于某些被商业气息掩盖的景区,兴坪古镇未经修整的历史感颇为独特。如今古镇修建的崭新游船码头,使古镇____③____,绽放新的花朵,新的游客寻山水而来,又把更多的故事揣在兜里带回家去。18.根据内容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成语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19.文章划线处有病下列修改最正的一项是()A.我觉得古人的心思或许就体现于此,他们不愿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所以有足够的时间砌好每一块地砖,烧制好每一片瓦当。B.我觉得古人的心思或许就体现于此,他们不愿跟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所以有足够的时间烧制好每一块地砖,砌好每一片瓦当。C.我觉得古人的心思或许就体现于此,他们不愿跟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所以有足够的时间砌好每一块地砖,烧制好每一片瓦当。D.我觉得古人的心思或许就体现于此,他们不愿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所以有足够的时间烧制好每一块地砖,砌好每一片瓦当。20.请从文段结构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9(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座城市无论它多么现代和雄伟,如果____①_____,这个城市在美学上,不过是砖块砂砾堆砌的高楼而已,不过是____②______。他们告诉世人,城市不仅是一个物质的空间,还是一个精神的家园,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它的美感和内涵。真正伟大的城市,是诗在支撑它的建筑,是艺术在彰显它无处不在的美。那些直立在时间中的建筑物,____③_____,还是新起和新颖,只要可以引起行人注目,那些建筑就一定是一首直立着的诗,是一件巨大脱颖而出的艺术品,是诗和艺术结合的城市和美学。希腊古代诗人西蒞拉则在论及城市与诗的关系时说:“唯诗歌是城市的灵魂。”哲学家培根也提出更具有概括意义的表述:“城市、诗歌和艺术,三者相互交织,共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和智慧。”既然让我们生活在城市里,那就让我们也生活在诗歌和艺术中;既然热爱诗歌和艺术,那就让你所在的城市充满诗歌和艺术!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加点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还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B.但是,谁要侮辱一下秦腔,他们要争死争活地和你论理,以至大打出手,使你永远记住教训。C.比赛提前进行的消息,让他们仨很诧异,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说什么。D.他不住地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的,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义利之辩,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孔子提倡“见利思义”,认为“放(依据)于利而多怨”。墨子的看法是,“义,利也”。西汉董仲舒追求“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却强调“利,义之和:义,利之本”。“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读书亦然。科举取士制度出现后,读书人动机不纯、不正,过分功利化、庸俗化的读书目的,得到世俗社会的广泛认同。明代著名藏书家谢肇潮感叹说:“古人之读书明义理也,中古之读书资学问也,今人之读书不过以取科第也。”如今虽无科举,“读书”的义利之辨却从未远离也不该远离。2023年2月,某教育专家在合肥庐江中学给高三学子做励志演讲时,因“学生读书就是为了钱”“读书就是为了和外国的优良基因相融合”等观点被学生抢了话筒。此事便是一佐证。身为二十一世纪的“读书”人,你如何看待当下“读书”的“义”和“利”?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10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