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测评生物试题选择题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研究中没有运用此方法的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C.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D.DNA复制方式的提出和证实【答案】C【解析】【分析】假说一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详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是:观察杂交实验的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测交实验,统计实验结果。该过程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假说一演绎法”,A正确;B、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过程是:根据果蝇杂交实验的异常结果提出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然后设计测交实验进行了验证。该过程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假说一演绎法”,B正确;C、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类比推理法,C错误;D、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过程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后来科学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证明了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该过程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假说一演绎法”,D正确。故选D。【点睛】2.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B.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不同性状的数量比为1:1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1【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且雌雄配子的数量一般不等,A错误;B、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B正确;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不能解释细胞质遗传,也不能解释细胞核中基因的连锁遗传,D错误。故选B。3.完成下列各项任务,依次采用的最合适的方法是()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B.测交、自交、自交、杂交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答案】B【解析】【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①由于兔子是动物,所以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②由于小麦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所以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
2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因此,各项试验中应采用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测交、自交、自交、杂交,ACD错误,B正确。故选B。4.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B.②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M=16C.图中N,P分别为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理论上是1:1:1: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该过程经过了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A正确;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则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M=4×4=16种,B正确;C、雌雄配子在③过程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有3×3=9种,表型及比例为12:3:1,即有3种表型,因此,N、P分别为9、3,C正确;D、该植株(AaBb)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1(A_bb):1(aaB_):1(aabb),结合F2的表型比例(12:3:1)可知测交的表型比例为2:1:1,即该亲本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理论上是2:1:1,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作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3【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A、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B、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可能不含Y染色体,B正确;C、受精卵中全部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于卵细胞,C错误;D、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C。6.果蝇的体色由基因A/a控制,眼色由基因B/b控制。已知体色与眼色的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基因型杂交组合中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答案】A【解析】【分析】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AaBb×AaBb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9:3:3:1(或变式),则可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AABb×AABb只有一对杂合子,只能验证B/b遵循分离定律,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Aabb×aabb只有一对杂合子,只能验证A/a遵循分离定律,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aaBb×aaBb只有一对杂合子,只能验证B/b遵循分离定律,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A。7.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A.①②③三个过程可在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发生B.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能发生⑤的病毒引起的疾病C.④⑤过程某些病毒增殖时可发生该过程D.基因不一定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分子复制过程。其中逆转录过程和RNA分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A、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间期发生①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表达通过②转录和③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A正确;B、有些病毒需要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然后再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因此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能发生④逆转录的病毒引起的疾病,B错误;C、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分子复制过程,某些病毒增殖时可发生该过程,C正确;D、基因不一定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如RNA病毒中基因未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正确。故选B。8.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B.真核生物的基因均位于核DNA上,且呈线性排列C.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D.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而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A错误;
5B、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基因,这些基因是位于线粒体DNA或叶绿体DNA上的,不位于核DNA上,B错误;C、对于XY型性别决定生物而言,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C正确;D、对于XY型性别决定生物而言,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个体是雄性,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和Y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雄配子中,因此也会出现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所以含X染色体的配子不全是雌配子,D错误。故选C。9.“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关于这只公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性别和其他性状类似,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的共同影响B.性反转现象可能是由于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变化C.性反转只是表现型变化,而不涉及性染色体的变化D.和正常母鸡交配,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基因其实是不变的,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由于本来是母鸡的基因型,后来变成了公鸡,上述现象说明性别和其他性状类似,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的共同影响,A正确;B、母鸡变成公鸡,其性染色体没有发生了改变,可能由于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B正确;C、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性反转只是表现型变化,而不涉及染色体的变化,所以性染色体还是ZW,C正确;D、该公鸡(ZW)与正常母鸡(ZW)交配,子代为ZZ(公鸡)、ZW(母鸡)、ZW(母鸡)WW(致死),故其后代性别比例仍为雌:雄=2:1,D错误。故选D。10.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若该动物产生了4个精子,其中1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b,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剩余精子基因型不会有的是()①AB②aB③ab④Ab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6【答案】B【解析】【分析】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自由组合。一般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细胞,且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基因型相同。【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复制之后的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其中1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b,由此可知,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后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b和aB,故精子基因型不会有的是①AB和③ab,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B.图丙细胞的下一时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根据图乙细胞不能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D.图丁细胞中a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者互换【答案】D【解析】【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判断其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B、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下一个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期的细胞中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C、图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因此根据该细胞不能确定该细胞取自雌性动物还是雄性动物,C正确;
7D、图丁细胞中有1个a,3个A,由此可知,图丁细胞中a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D。12.已知某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则弟弟红绿色盲基因的来源是( )A.外祖父→母亲→弟弟B.外祖母→母亲→弟弟C.祖父→父亲→弟弟D.祖母→父亲→弟弟【答案】B【解析】【分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男性患病基因型为XbY,女性患病基因型为XbXb。【详解】弟弟患病(XbY),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因为母亲正常,可知母亲基因型XBXb,又因为外祖父色觉正常,其不含致病基因,因此母亲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外祖母,即相关基因的传递方式为外祖母→母亲→弟弟,B正确。故选B。13.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通过基因诊断知道3号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号和4号肯定携带有该致病基因C.6号和7号生育患该遗传病小孩的概率为1/8D.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概率为1/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3号和4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8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3号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据此答题。【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5号和8号可知,1号和4号肯定携带有该致病基因,B正确;C、6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AXA、1/2XAXa,7号的基因型为XAY,他们生育患病小孩的概率为
81/2×1/4=1/8,C正确;D、3号的基因型为XAY,4号的基因型为XAXa,他们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概率为1/2,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的遗传规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4.如图所示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不可能相同C.①②③三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D.③过程中不同核糖体合成的是同一种肽链,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豌豆是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非主要是DNA,A错误;B、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都在细胞质,B错误;C、①是DNA的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T、C-G、G-C、T-A,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U、C-G、G-C、T-A,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U、C-G、G-C、U-A,三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C正确;D、③过程中由于翻译的模板mRNA相同,故不同核糖体合成的是同一种蛋白质,根据图中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D错误。故选C。15.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A.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C.人体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D.一个含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种【答案】C【解析】【分析】DNA中碱基有A、T、C、G
94种,碱基间的配对方式有A-T、T-A、C-G、G-C4种,假设由n对碱基形成的DNA分子,最多可形成4n种DNA分子。【详解】AB、DNA分子中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AB正确;C、特定的基因(人体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只能是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能有多种排列方式,C错误;D、某DNA片段由2000个碱基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配对方式有A-T、T-A、C-G、G-C4种,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种,D正确。故选C。16.一个双链DNA分子中C+A=170,A+T=300,在以该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过中共消耗140个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的次数为()A.1次B.2次C.3次D.4次【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相关计算要点:“DNA复制了n次”和“第n次复制”的区别,前者包括所有的复制,后者只包括第n次的复制。看清碱基的单位是“对”还是“个”。在DNA复制过程中,1个DNA无论复制几次,含有亲代脱氧核苷酸单链的DNA分子都只有2个。看清试题中问的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是“含”还是“只含”等关键词,以免掉进陷阱。【详解】DNA双链中A=T,C=G。已知A+T=300,则A=T=300÷2=150,又因为C+A=170,可计算出C=170-150=20,G=C=20。设该DNA复制次数为n,则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数目为2n,其中除去模板DNA有1个,其余2n-1个DNA是新合成的,每合成一个DNA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0个,已知共消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140,则可列等式:(2n-1)×20=140,可计算出n=3,即DNA复制了3次,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17.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10A.B.C.D.【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而“杂种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质外壳和病毒乙的遗传物质重建形成的,重组病毒含有哪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就会表现哪种病毒的性状。【详解】“杂种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质外壳和病毒乙的遗传物质重建形成的,而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因此用病毒丙去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提供遗传物质的病毒乙一样。故选D。1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而DNA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脱氧核苷酸、氨基酸)、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故选B19.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能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
11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与R型菌相比,S型菌具有荚膜多糖,S型菌有毒,故可推测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B、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性状,可知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即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能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B正确;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会使小白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蛋白质功能丧失,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可以使R型菌发生转化,可知其DNA功能不受影响,C正确;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DNA被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与R型菌混合,不能得到S型菌,D错误。故选D。20.蜜蜂蜂王和工蜂的发育机理如图所示。该现象与DNMT3基因有关,其表达产物(Dmmt3酶)能催化DNA分子甲基化。若敲除幼虫细胞中的DNMT3基因,幼虫都能发育成蜂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工蜂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蜜蜂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型差异与环境因素有关C.DNA甲基化不会使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D.蜂王浆中可能含有某种抑制DNMT3基因表达的物质【答案】A
12【解析】【分析】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这说明蜂王和工蜂的差别并不是由遗传物质不同造成的,而是由食物的差异造成的,是环境对表型的影响。【详解】A、工蜂发育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A错误;B、从题干信息可知,食物的差异导致了蜂王和工蜂的差别,说明表现型差异与环境因素有关,B正确;C、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CH3”,称为DNA甲基化。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C正确;D、根据题意,敲除幼虫细胞中的DNMT3基因和取食蜂王浆都能达到幼虫发育成蜂王的目的,所以可推测蜂王浆中可能含有某种抑制DNMT3基因表达的物质,D正确。故选A。【点睛】21.下列有关可遗传的变异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DNA分子的任何部位,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属于可遗传变异D.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一定不能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变异是指生物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详解】A、只有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因此基因突变才是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不是,A错误;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DNA分子的任何部位,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B错误;C、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D、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如果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C。2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基因A的序列中因增添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重组
13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组合的新类型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造成同卵双胞胎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详解】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基因A的序列中因增添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说明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D、同卵双生姐妹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性状上的差异主要是环境因素引起,D错误。故选C。2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那么病因()A.与母亲有关B.与父亲有关C.与父母亲都有关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分析】已知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这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可能的基因型是XBX﹣×XBY,由于这对夫妇生了一个血友病男孩,其致病基因肯定来自于母亲,所以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为XXY,且患有色盲,则可以判断其两个X染色体上都是b,即基因型是XbXbY,而父亲没有b基因,所以该男孩的两个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都来自母亲。故选A。24.一条肽链有6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肽链模板的mRNA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的碱基至少有()A.600个和1200个B.2400个和4800个C.1800个和3600个D.1800个和2400个
14【答案】C【解析】【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详解】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已知一条多肽链中有6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数目为600×3=1800个,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要有碱基600×6=3600个,C正确。故选C。25.白菜型油菜(2n=20)的种子可以榨取食用油(菜籽油)。为了培育高产新品种,科学家诱导该油菜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完整植株B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Bc作为育种材料,能缩短育种年限B.Bc成熟叶肉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秋水仙素处理Bc幼苗可以培育出纯合植株D.自然状态下植株Bc高度不育【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3、单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详解】A、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是通过花药(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对单倍体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将Bc作为育种材料,能用单倍体育种快速获得正常植株,故可缩短育种年限,A正确;B、白菜型油菜(2n=20),为二倍体植物,其卵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由该油菜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完整植株Bc,是单倍体植株,成熟叶肉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故Bc成熟叶肉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C、秋水仙素处理Bc幼苗(含有1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得到纯合子个体(二倍体植株),C正确;
15D、Bc植株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在自然状态下,减数分裂会异常,导致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故高度不育,D正确。故选B。26.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的花粉粒或叶肉细胞同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正常情况下,花粉粒或叶肉细胞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aBBB.AbC.abD.AaBb【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是AB、Ab、aB、ab;花瓣细胞体培养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AaBb。【详解】AaBb的植株形成的花粉粒基因型是AB、Ab、aB、ab,则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是AB、Ab、aB、ab。叶肉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则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幼苗的基因型是AaBb。故正常情况下,花粉粒或叶肉细胞发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BB,A符合题意。故选A。2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患者C.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B、唐氏综合征大多情况下父母是正常的,是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B错误;C、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C正确;D、体细胞中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可能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16故选C。28.关于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其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B.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大多数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C.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原因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D.乐观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细胞癌变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改变,如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A正确;B、癌变发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具有低频性,故癌症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且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相关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B正确;C、人和动物细胞中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其中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C错误;D、开朗乐观的心理状态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远离辐射等,能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D正确。故选C。2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洋葱不定根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中培养36小时后,剪取根尖制成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分裂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能阻断洋葱根尖细胞中DNA的复制B.低倍镜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C.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固定液和配制解离液D.制作临时装片前可用卡诺氏液维持细胞的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低温处理能抑制洋葱根尖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
17B、视野中大多数细胞染色体数未发生改变,B错误;C、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化的实验中要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洗去固定液,用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配置解离液,C正确;D、用卡诺氏液固定后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故选C。30.如图为基因对性状控制流程示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①是转录过程,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mRNA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B.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C.基因和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D.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代表转录,②代表翻译,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详解】A、由图可知,DNA经过程①生成了RNA,则可推知过程①代表转录,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基因会发生选择性表达,因此mRNA的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A正确;B、生物体的性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说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B正确;C、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因此基因和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C正确;D、镰状细胞贫血是因为基因控制的血红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因此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性状的实例,D错误。故选D。非选择题部分31.以下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8(1)甲细胞内有______个染色体组,甲乙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丙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2)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______段。(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图中所示细胞的染色体,需用______染色。(4)若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答案】(1)①.4②.甲和乙③.(第一)极体④.AB(2)①.ab和de②.bc(3)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液(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号与2号没有分离【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甲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丁ab段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可推知ab段代表有丝分裂后期,e点后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说明发生了减数分裂。【小问1详解】由该动物基因型可知,其为二倍体生物。由图可知,图甲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染色体组数也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的2倍,即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可推知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且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可进一步判断其是(第一)极体;根据图乙中染色体上基因位置的标记可知,1号和3号染色体上含有的分别是AA基因和BB基因,因此图丙中细胞(含有1号和3号染色体)的基因型为AABB,丙分裂时,A与A基因、B与B基因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因此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都是AB。由上面分析可知,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甲和图乙中细胞,图丙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小问2详解】
19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粒分裂,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图丁中ab段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可推知ab段代表有丝分裂后期,会发生着丝粒分裂,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图丁中cd段染色体数目比正常体细胞少一半,说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其前一个时期即bc的后半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该时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即可以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e段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说明该时期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即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综上所述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ab段和de段。【小问3详解】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例如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液)染成深色,因此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图中所示细胞的染色体,需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小问4详解】A、a为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存在等位基因,原因有二:一是1号与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正常分离,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上的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互换。从乙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胞并没有发生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上的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因此最可能是1号与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正常分离。32.如图是DNA结构图,据图回答:(1)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______平行,______交替排列构成其基本骨架,DNA复制的特点是______。(至少写出来两点)(2)图中①、③和______(填②或④)共同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是______。(3)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______个DNA,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排列。
20(4)等位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______。【答案】(1)①.反向②.磷酸和脱氧核糖③.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2)①.④②.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3)①.2②.线性(4)两者的碱基(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解析】【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总是与T配对、C总是与G配对。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小问1详解】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从双链的一端起始,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另一条单链则是从3'-端到5'-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DNA复制后得到的2个子代DNA各自含有亲代DNA的一条链,因此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此外,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二者与④即磷酸共同构成一个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该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②也是磷酸,但是②与图中右侧胞嘧啶上一个脱氧核糖连接形成核苷酸。【小问3详解】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含有1个DNA,当染色体上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就含有2个DNA,每个DNA分子上都含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小问4详解】等位基因的出现是由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增添或缺失导致的,因此等位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两者的碱基(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2133.如图为人体内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1所示基因本质是______,其独特的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2)图1中过程①发生所需要的酶是______,需要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______。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①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请推测其根本原因是______。(3)图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图1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答案】(1)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②.双螺旋(2)①.RNA聚合酶②.①②③.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①.ACU②.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①过程生成mRNA,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图2表示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如图为人体内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基因位于DNA上,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小问2详解】图1中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需要碱基互补配对,因此需要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①②。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①(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小问3详解】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图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根据tRNA进入的位置可知,读取mRNA的方向为从左到右)。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这样能充分利用mRNA,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提高翻译的速率。
2234.航天技术的发展为农作物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宇宙飞船搭载生物材料进行生命科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本质,而且可以培育一些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宇宙飞船搭载的下列生物材料中,你认为不能用于育种研究的是______。A.幼鼠B.棉花幼苗C.牛精液D.南瓜种子(2)宇宙飞船搭载实现诱变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该方法常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两点)(3)育种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玉米植株的性别受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类型正常株(雌雄同株)雄株雌株基因型A_B_aaB_A_bb或aabb①雌雄同株异花的玉米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可以省去的步骤是______。(套袋/去雄/授粉)②育种工作者选择aabb作为亲本之一与另一亲本进行杂交,子代中正常株:雄株:雌株=1:1:2,则另一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③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正常株,育种工作者为尽快获得正常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的纯合子,首先采用______法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一定浓度的______处理幼苗,经培育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植株。(4)某生物因受到强烈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某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缺失,该变异可能属于______。【答案】(1)C(2)①.基因突变②.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3)①.去雄②.AaBb③.花药离体培养④.秋水仙素(4)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分析】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小问1详解】A、幼鼠有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位,可作为太空育种的材料,A错误;B、棉花幼苗有进行有丝分裂的部位,可作为太空育种的材料,B错误;C、牛精液中富含精子,精子已经是成熟的生殖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不可作为太空育种的材料,C正确;D、南瓜种子能够进行分裂,可作为育种研究的材料,D错误。故选C。【小问2详解】
23宇宙飞船搭载实现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等特点,故诱变育种常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小问3详解】①雌雄同株异花的玉米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可以省去的步骤是去雄,套袋可以避免外来花粉干扰,而授粉是植物生长必须的,不能省略。②据表可知,当A_B_为雌雄同株异花,当B存在,aaB_为雄株,A_bb或aabb为雌株,若子代中正常株(A-B-):雄株(aaB_):雌株(A_bb或aabb)=1:1:2,是测交结果1∶1∶1∶1的变形,且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可推知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③如果要尽快获得正常株、雄株、雌株三种表现型的纯合子,可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即将基因型为AaBb的正常株,首先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经培育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植株。【小问4详解】某生物因受到强烈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某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缺失,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35.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____(2)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BBXAY)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F2,则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比例是______,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_。【答案】(1)
24(2)①.3:3:1:1②.3/16【解析】【分析】遗传图解规范书写的要点:一是左侧标注亲本P、F1、F2等;二是明确写出基因型和表现型;三是写符号和箭头;四是写子代及其比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所以很多自由组合的题目都可以拆分成分离定律来解题。【小问1详解】仅考虑体色时,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黄体雄果蝇基因型为XaY,为了获得黄体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需将XAXA与XaY进行杂交,获得的F1中雌果蝇全为XAXa,这样的雌果蝇与亲本黄体雄果蝇XaY进行回交,即可产生基因型为XaXa的黄体雌果蝇。该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可以表示为下图:【小问2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