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精编(三)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我国古人认为“土”和“木”最适宜建造居住房屋。因而我国古建筑多以土木为主要建材,辅以砖石瓦块。这就决定了我国古建筑以木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即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构成建筑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柱子间填筑门窗、围护墙壁。我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多采取榫卯相套的方式来连接建筑构件。在建筑屋顶与屋身的过渡处,有一种“斗拱”的构件。这种构件是我国古建筑独有的。它是由若干方木与横木通过榫卯而成,用以支承深远的屋檐,并把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因木材长度有限,所以我国古建筑的柱子间距并不太大。相对于欧洲石质大教堂内部空间的高大、广阔、生硬,我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内部空间则显得小巧而精致。这正切合了我国古人追求宁静安居的内在要求。以土木作为主要建造材料,建筑质感偏于“熟软”,而无生硬,因此我国古建筑温和柔美,缺少阳刚之气。这一点在民居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我国古代建筑及其组群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古代易道、五行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在平面上大都采取封闭的庭院式布局。若干个“间”连结组成一座房屋,几座房屋沿地基周边布置,共同围合成一个院落。当建筑规模需要扩大时,古人常采取“水平衍生”的方式,生一成二,立二为三,以多个院落相套,而组合成各种建筑群,最终演化成重宅深院、高堂大室。这种建筑的空间序列少有西方古典宗教建筑那样向高空发展的,因而整个建筑形象亲切近人,轻盈平易。在我国古代官方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并没有“中轴线”这一提法,但受我国古代礼制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城池和建筑群体的规划中,中轴线却真实存在并被广泛运用。不仅皇宫,其他建筑也体现出中轴对称美,如,北京四合院的北房为正屋,坐北朝南,体量最高大,供家长起居会客之用。我国古代建筑沿中轴布局的空间形式,使每一组单体建筑都具有相对应的体量、秩序和位置。建筑间显现出先后、主次和尊卑的关系,呈现出内敛、封闭和宁静的空间特征。这种布局组织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意识在物质生活中的体现和升华。瑰丽的色彩是我国古建筑的另一特征。早期建筑为了免受风雨侵蚀和火灾、虫害的影响,在木构件表面施加油漆,多彩的颜料并不常见。后来,古人发现在胶漆中掺入各种饰料不仅可以对建筑更有效地保护,还能大大改变木构架建筑朴素、简陋的外观。审视我国古建筑的饰色特征,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唐以前我国建筑饰色多以本色为主,色彩淳朴自然。唐代,大量施用色彩来装饰建筑成为趋势。由于唐代建筑出现了等级划分,因而附着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成了等级制度的象征。
1可以说,对古代建筑的关注与研究,是对我国古代建筑取得的众多辉煌成就的认可。这些成就为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创新与反思的可能。同时,相关的研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尊重与深化。(摘自尹东衡《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美学》,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建筑主要建材是土木,非砖石瓦块的原因是:古人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B.“斗拱”是以木头榫卯的方式将屋檐重量集中到柱子上,是我国古建筑的独有物件。C.平面布局多采用“封闭式庭院”是古建筑重宅深院、高堂大室得以出现的重要前提。D.虽然瑰丽色彩是我国古建筑的特征之一,但多彩的颜色并不常见于我国早期古建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比中外建筑材料与布局,论述了我国古建筑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B.文章举“北京四合院”之例,论证了“古代礼制思想影响建筑布局”的观点。C.文章通过举例论证,以时间为线索,详细地梳理了我国古建筑的审美特性。D.文章从发展变化的视角论述我国古建筑的饰色特征,让所述观观点更富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建筑温和柔美的特点,切合古人在建筑空间上追求宁静安居的要求。B.研究古建筑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能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蕴。C.我国古建筑完美兼顾了实用和审美功能,又融合了古人的智慧与文化思维。D.古建筑所取得的众多辉煌成就,为我国现代建筑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答案】1.C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平面布局多采用‘封闭式庭院’是古建筑重宅深院、高堂大室得以出现的重要前提”错误。由原文“我国古代建筑及其组群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古代易道、五行思想的影响”可知,古建筑重宅深院、高堂大室得以出现的重要前提是因为“受到了我国古代易道、五行思想的影响”。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错误。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美学,没有按照时间线索进行梳理。
2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我国古建筑温和柔美的特点,切合古人在建筑空间上追求宁静安居的要求”错误。原文的表述“我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内部空间则显得小巧而精致。这正切合了我国古人追求宁静安居的内在要求”。选项张冠李戴。B.“研究古建筑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能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蕴”错误。原文的相关论述为“对古代建筑的关注与研究,是对我国古代建筑取得的众多辉煌成就的认可。这些成就为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创新与反思的可能。同时,相关的研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尊重与深化”,“能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蕴”无中生有。D.“为我国现代建筑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错误。从原文“这些成就为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创新与反思的可能”来看,文中只说“提供了灵感、创新与反思的可能”,选项变或然为已然。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表一:近两年初冬档三大指数对比及2021年初冬档影片三大指数TOP3表二:2021年初冬档影片普通观众与专业观众满意度排序对比影片名称普通观众专业观众普通观众满意度排序专业观众满意度排序《扬名立万》85.3182.31
3《梅艳芳》85.2280.52《铁道英雄》84.1375.93《古董局中局》83.9473.36《不老奇事》81.9573.74《乌海》80.3671.57《野马分鬃》78.7773.65来源: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1年初冬档调查结果显示,初冬档满意度84.4分,居近五年同期第一位,同比增长1.5分。其中悬疑喜剧片《扬名立万》、音乐传记片《梅艳芳》、历史动作片《铁道英雄》等电影作品获得观众高满意度评价。以初冬档为表的“非常规”小档期的持续发展和完善,对于电影市场降低强档期依赖、促进创作多元、推动均衡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摘编自张秋红《电影市场初冬档满意度调查:观赏性、传播度同步提升》)材料二:2022年以来,内地院线已有8部国产片撤档,其中包括入围今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隐入尘烟》。2022年3月24日,中国内地总票房跌破1000万元,这是十年来内地单日票房最低的一天。直到几天前的清明,情况依旧没有太大好转,连业内寄予厚望的《月球陨落》和《新蝙蝠侠》双片也未能救场。“院线无电影,有片无人看”,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事实。疫情当然是首要因素。但从观众的角度看,观众越来越不愿意走进影院了。一方面,影院带来的“体验”几年来并没有太大改变(甚至因为缺乏维护还有所下降),产业缺乏升级的资本和动力;另一方面,电影的票价在实打实地提高,院线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众多娱乐可能性中的“轻奢”选项。随着流媒体的勃兴,“内容为王”这句万金油式的口号已经显得非常过时,传统意义上定义的所谓“好内容”已经不足以把观众拉回影院——在“人人都是创作者”的今天,“内容”铺天盖地占据着使用者的时间,网络和流媒体都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甚至更加完整丰沛,以前需要一部电影、花费两个小时才能获取的信息和感动,现在只需要观看一则短视频或者阅读一篇公众号文章即可完成,而这些媒介甚至传播更广更快,能够引发的公众讨论也更大更巨。(摘编自夏振鹏《愁人!电影市场怎么才能好起来?》)材料三:
4提到全媒体时代,除了数字传播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电影业界当下最关注的是传统的创作主体、营销模式、播映终端和市场运作,而电影的服务对象——消费者群体的巨大变化还没有引起业界人士的足够重视。正是由于消费者把各种媒体整合到了一起,消费者成了全媒体时代的最大推动力。在全媒体时代,电影以制作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经逐渐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传统的影视创作是“单纯消费”型,创作者与消费者是两个毫无交集的群体。新时代模糊了这两个群体的界线,创作者不再高不可攀,消费者也渐渐地承担起了创作的任务。全媒体时代,电影有了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更加有利的创作环境和更加广阔的市场范围。电影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来临,除了要遵循艺术规律和媒体传播规律外,最需要关注的是技术和理念。在全媒体时代,电影仍需要继续紧跟数字技术和媒体技术发展步伐,充分利用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来创作生产电影、营销推广电影和发展提高电影。电影行业要有与时代合拍的新理念、新思路。全媒体时代多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要求电影人要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有意识地扩大和丰富与其他媒体的了解、沟通和合作。如果之前的电影还是冷兵器时代的单打独斗,那么未来全媒体时代的电影就是要通过融合发展在多种媒体之间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和创造出双赢或多赢的局面。(摘编自杜永明《全媒体时代的电影转型》)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2021年初冬档影片彰显出我国当下超高的创作水准,其无论是在观赏性、思想性,还是传播度上都超过了历年以来同档期的影片。B.《扬名立万》和《梅艳芳》成为2021年初冬档的热门影片,前者的观赏性、传播度位居第一,而后者在思想性上要比之略胜一筹。C.专业观众对《铁道英雄》的满意度明显要低于普通观众的满意度,这说明《铁道英雄》缺乏思想内核,没能引起专业观众的共鸣。D.不同层次的观众对影片的评价是不同的,如普通观众更青睐商业属性明显的影片,而专业观众更倾心于以人物传记为题材的电影。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21年初冬档影片呈现出类型丰富、题材多元的特点,其中一些影片赢得观众的口碑,这显示出以初冬档为代表的“非常规”小档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B.2022年电影市场发展形势严峻,2022年3月24日是十年来内地单日票房最低的一天,即使被业内寄予厚望的《月球陨落》和《新蝙蝠侠》也未能挽回颓势。C.传统的电影模式是以制作为中心的,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与消费者是两个毫无交集的群体,而在全媒体时代,消费者也渐渐地承担起了创作的任务。D.在全媒体时代,电影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影行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少创作一些与冷兵器时代相关的作品,要多创作一些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影片。
56.当下电影行业都面临着哪些困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B5.D6.①电影行业的发展受到疫情的影响。②由于影院带来的“体验”没有太大变化和票价上涨,观众越来越不愿意走进影院了。③电影行业受到网络和流媒体的冲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2021年初冬档的影片彰显出我国当下超高的创作水准”错。表一中只是对2020年和2021年的初冬档的影片进行比较,“2021年初冬档调查结果显示,初冬档满意度84.4分,居近五年同期第一位”说的是观众满意度,而不是创作水准。C.“《铁道英雄》缺乏思想内核”错,根据表一可知《铁道英雄》的思想性位居同档期影片的第一位。D.“普通观众更青睐商业属性明显的影片,而专业观众更倾心于以人物传记为题材的电影”并无根据。材料一的表二是普通观众与专业观众满意度排序对比,没有显示出他们更青睐于什么样的影片。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少创作一些与冷兵器时代相关的作品,要多创作一些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影片”曲解文意,原文是“如果之前的电影还是冷兵器时代的单打独斗,那么未来全媒体时代的电影就是要通过融合发展在多种媒体之间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和创造出双赢或多赢的局面”,这并不是说“少创作一些与冷兵器时代相关的作品,要多创作一些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影片”。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段“‘院线无电影,有片无人看’,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事实。疫情当然是首要因素”可知,电影行业的发展受到疫情的影响。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但从观众的角度看,观众越来越不愿意走进影院了。一方面,影院带来的‘体验’几年来并没有太大改变(甚至因为缺乏维护还有所下降),产业缺乏升级的资本和动力;另一方面,电影的票价在实打实地提高,院线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众多娱乐可能性中的‘轻奢’选项”可知,由于影院带来的“体验”没有太大变化和票价上涨,观众越来越不愿意走进影院了。
6根据材料二第二段“随着流媒体的勃兴,‘内容为王’这句万金油式的口号已经显得非常过时,传统意义上定义的所谓‘好内容’已经不足以把观众拉回影院……网络和流媒体都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甚至更加完整丰沛,以前需要一部电影、花费两个小时才能获取的信息和感动,现在只需要观看一则短视频或者阅读一篇公众号文章即可完成,而这些媒介甚至传播更广更快,能够引发的公众讨论也更大更巨”可知,电影行业受到网络和流媒体的冲击,观众更愿意接受这种更快的方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群山之巅何君华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乌热松还是回去了。回家第二天的清晨,乌热松就被父亲拽上了山。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来,磕头。”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今晚我们住在山里。”阿什库说。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吧,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地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乌热松,上马。我们出发!”阿什库背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便朝兴安岭深处走去。“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阿什库边走边说。“雪地上有狍子的脚印!”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没错,是狍子。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多公斤重的大狍子。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
7。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那只傻狍予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火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每次出猎我们都祭并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自然的法则。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孩子,鄂伦春人下山了。”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鄂伦春人没有文宇,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乌热松莫名其妙地接到父亲让他回家学习打猎的信,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并与结尾处父亲的一席话相呼应。B.小说对阿什库发现狍子脚印后“翻身下马”“在寒风中大声吆喝”等细节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C.小说中“乌热松”是次要人物,他搭起撮罗子有模有样,参与和见证了此次狩猎过程,与父亲一起构成了传统鄂伦春人的群体形象。D.小说以“打猎”为线索,讲述了乌热松与父亲一起打猎的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8.文章以“群山之巅”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
8小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后来却交代“不能打猎了”,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C8.①指鄂伦春人世代生活和神灵存在的地方,即高高的兴安岭。②指鄂伦春人凭借高超的狩猎技能屹立于群山至高之处,世代生活在这片热土。③指鄂伦春人以对自然法则的遵循及互助、耐心、坚韧的优秀品质,站在精神的高地。9.①由打猎到禁猎,凸显人物的心理变化,丰富了阿什库的形象。②打猎和禁猎形成对比,引发人们对自身命运、自然的思考,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③不能打猎形成矛盾抉择,更能展现鄂伦春人对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对新生活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题。④不能打猎使情节形成突转,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情节作用和技巧的能力。C.“与父亲一起构成了传统鄂伦春人的群体形象”错误。小说中说“让他请假回去”“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他现在公职在身”,可见乌热松之前并未打过猎,他已经不再以鄂伦春的传统狩猎方式来生活,他有公职,回家也需要请假,乌热松代表的是新一代的鄂伦春人,并非传统鄂伦春人。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标题意蕴的能力。从标题的表层意义来看,“群山之巅”指的就是兴安岭这片实际的地理区域,鄂伦春人世代生活的地方,也是神灵存在的地方;文中说“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气味……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看得出鄂伦春人狩猎文化深厚,“群山之巅”也可以看成是指鄂伦春人凭借高超的狩猎技能、深厚的狩猎文化屹立于群山至高之处。从标题的深层意义来看,“群山之巅”隐喻着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可以指人性、人格的巅峰,投射到文中,就是鄂伦春人所拥有的互助、耐心、遵循自然法则的优秀品质,站在精神“之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从情节本身的作用、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来考虑。从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考虑,先是父子二人上山打猎,拜山神,遇猎物,但后来却放下猎枪。从打猎到禁猎,情节突转,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起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9从情节来看,父子二人上山打猎,遇到了猎物,“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那只傻狍予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儿子不解,父亲解释说“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火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每次出猎我们都祭并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自然的法则。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孩子,鄂伦春人下山了”。打猎与禁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自身命运、自然的思考,丰富了情节的内容。从人物形象角度来看,阿什库充满仪式感的拜山神、准备狩猎,是对祖先传统狩猎文化的尊重和怀念;遇到猎物后,却放下猎枪,向儿子讲述鄂伦春人的精神内涵,通过对阿什库语言、行动的描写,凸显人物的心理变化,丰富了阿什库的形象。从主题角度来考虑,打猎与禁猎形成矛盾抉择,响应国家号召,虽然依依不舍,却依然准备投入新生活,希望能够将鄂伦春文化传承下去,展现了鄂伦春人对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深化了要保留住狩猎文化,坚持遵循自然法则这个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变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善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伙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奏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收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B.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10C.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D.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迟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B.“不伤一人”与“雁过也,正伤心”(《声声慢》)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同。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D.“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B.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C.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答案】10.C11.B12.C13.(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办好了!你还是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我好事吧。”(2)张仪在知道楚国与齐国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臣说:“从某地到某地,纵横六里土地。”【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况且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国求取土地,一定被张仪欺骗。这样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交往,那么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先绝齐”中“绝齐”即“绝(于)齐”,句意完整,意思是跟齐国断交,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B;“西生秦患”与“北绝齐交”句式结构相同,意思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交往,应在“秦患”后断开,排除D。故选C。
11【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说,通“悦”,高兴。句意:楚王非常高兴/秦伯高兴。B.“含义相同”错。伤,伤亡/伤心。句意:不伤亡一名将士/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C.正确。绝,断绝/横渡。句意: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绝交/却能横渡江河。D.正确。兵,军队/武器。句意:那么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不是武器不锋利,作战不好。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错。由文中“西德于秦”可知,此处是指楚国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因为楚国如果和齐国断交,等于和秦国交好,是有恩于秦国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形容词,好;“其”,语气副词,表祈使命令语气,可译为“还是”;“弭”,止;“无”,不要。(2)“绝”,动词,断绝;“乃”,副词,才;“广从”,纵横,“从”通“纵”。参考译文:
12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关系友好,秦惠王担心这件事,对张仪说:“我想要攻找齐国,可是齐、楚两国关系正友好,请你替我谋划一下这件事,怎么办呢?”张仪说:“请大王还是为我准备车马和礼物,我请求去试一试。”张仪南行见到楚怀王,说:“现在齐王的罪恶对我国君王来说是最严重的,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贵国(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国断交,我会请求让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那么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独占了商于六百里土地把它作为利益,那么这一计三种好处都到了。”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已经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谒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动用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商于土地不能得到,而祸患一定会到来。”怀王问:“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大王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绝交,这是让楚国孤立啊,秦国又怎么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况且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国求取土地,一定被张仪欺骗。这样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交往,那么秦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办好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结成。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在知道楚齐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臣说:“从某地到某地,纵横六里土地。”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机将一个大城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听从,于是发兵去攻打秦国。秦与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楚国的土地并没有削减人民并非软弱,仅仅没有灭亡的原因,是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错误地听信张仪的缘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歇,完成下面题。田园乐(二首)王维其四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其五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萋萋”“落落”使用叠词,不仅表现了春草的茂盛和青松的高直,而且韵律和谐。B.“绿”用赏心悦目的颜色,“寒”用诗人的舒适感受来表现诗人生活在此间的愉悦。C.“山”是远处的山峰,因山下有“远村”;“孤烟”衬托出人,写此处人烟稀少。D.“独树”“孤烟”相对,“高原”“远村”比邻,营造出苍凉孤寂、沉郁悲凉的意境。15.“牛羊自归村巷”和“一瓢颜回陋巷”两句分别通过“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4.D15.①其四。“巷”是村里的小巷,诗句通过牛羊自己回到小巷,体现村庄的和平和安宁,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感。②其五,“巷”是颜回居住的简陋的巷、诗句通过顿回身居陋巷不改其志,表达诗人对颜回安贫乐道的敬仰,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13D.“沉郁悲凉”表述错误,“其五”的前两句通过“孤烟”“独树”营造了宁静平和的意境。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其四中,“牛羊自归村巷”意思是: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这句诗为我们展现了牛羊自己回到村落小巷子的画面,从而表现了村巷宁静、安详、毫无城市喧嚣的繁华,从而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思想感情。其五,“一瓢颜回陋巷”运用典故,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意思是想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表达了作者对颜回安贫乐道的敬仰,同时也向往颜回和陶潜那样的安于清贫的宁静生活。(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2)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的骈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用之如泥沙③.诵明月之诗④.歌窈窕之章⑤.受任于败军之际⑥.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锱铢”“诵”“窈窕”“际”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是一句为人熟知的民间俗语。健走由于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限制,又因其简便易行、适合各类人群,颇受大众青睐。但是,如果健走的方式不够科学,很可能会①,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我们不建议不分场合、时间和人群的健走。健走前,要选择舒适的软底运动鞋或专业健走鞋、穿着易干或吸汗的衣物、携带必备药物和饮用水等。场地应选在树荫下或平路上,还要提前做好热身。健走过程中,要注意强度和幅度,②
14。健走结束后大约20分钟要及时放松,这有利于促进肌肉和身体的恢复,缓解肌肉酸痛。正常人每天健走10000步左右,步数分配大致为早上3000步、上午至下午3000步、晚上4000步、具体分配要③,其中3000步需要略微快速,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健走时需控制心率,一般中老年人的适宜心率大致为每分钟100次,40岁上下的中青年大致为每分钟120至130次。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小明出了大门,小强忙催促道:“我们快走吧,要迟到了!”B.刘老师对小明说:“要记住,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C.既然我们话不投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各回各家吧!D.对我们的警告,请不要置若罔闻,要积极配合,而不是逃避。19.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7.①徒劳无功(或徒劳无益)②量力而行(或适可而止)③因人而异18.D19.①该句使用了引用和夸张的修辞手法。②效果: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生活化的俗语,形象直观,说服力强,富有韵律美;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增强感召力。【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结合“但是”分析,上文说健步走的好处,下文谈健步走的弊端、害处,结合“如果健走的方式不够科学,很可能会”分析空处需要填危害,且与下句“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构成逻辑上的递进关系,于是确定需要填入“有害无益”或者产生问题等意思的成语,可以用“徒劳无功”或“徒劳无益”,也可填“适得其反”。徒劳无功、徒劳无益: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第②空,由“健走过程中,要注意强度和幅度”得出空处需要填入“适可而止”“量力而行”等近义成语。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第③空,结合上下文“正常人每天健走10000步左右,步数分配大致为早上3000步、上午至下午3000步、晚上4000步,具体分配要”分析,空处意思是正常人是这样的分配,但也有人因各种原因可能不适合这种分配,故可以填“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我们”是泛指,指所有人。
15A.特指,指小明和小强;B.是特指,指小明这样的学生;C.是特指,指说话的双方;D.是泛指,指所有人。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使用了熟语或俗语,属于引用修辞,生动形象,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使用整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抑扬顿挫,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富有韵律美,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数字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直观通俗,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富有说服力,增强感召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播,王亚平演示了温热的“冰球”结晶实验。结晶是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向液体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溶液就会达到饱和状态。只有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才会出现结晶沉淀。①,它就会继续溶解,不会结晶。而环境变化会改变这个状态,比如温度降低,就会使溶质溶解度变低;又或者水分蒸发,就会使液体分子减少,这时就变成了过饱和溶液。在这种溶液里只要有一丁点的结晶核干扰,就能迅速打破它的稳定状,②,同时还会释放出热量。在地面上,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晶体会因容器形状不同形成不规则形状;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③,可以悬浮在半空自由生长,像雪花一样均匀地分布在液体里,形成一个完美的“冰球”。“天宫课堂”仍将陆续开展一系列在轨科普活动,这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天宫课堂”的引号,用法和同的一项是()A.大幕又一挑,站出戏班头儿,大声叫喊要维持秩序,立即就跳出一个两个所谓“二杆子”人物来。B.宋恩子: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C.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D.“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6【答案】20.A21.①如果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②析出大量晶体;③晶体并不受容器的限制。【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否定讽刺。D.表示引用。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只有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才会出现结晶沉淀”可知,溶质出现结晶沉淀的前提条件是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由此推出“不会结晶”的前提条件是“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再结合“就”可知,空缺处需加上关联词“如果”,因此填写“如果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一类的句子。第二空,由“就能迅速打破它的稳定状”可知,结晶核的干扰导致结晶沉淀溶解,因此会释放出大量晶体,因此填写“析出大量晶体”一类的句子。第三空,由“而”可知,前后句为转折关系;前文说“在地面上,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晶体会因容器形状不同形成不规则形状”,由此推断出“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晶体不受容器的限制,因此填写“晶体并不受容器的限制”一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陪伴亲友的时间被剿杀,视频电话使回家变得没那么珍贵了,即便回到家人身边。也在忙着刷手机。家庭中心地位的电视逐渐失势,节目都能在电脑上找到,而且丰富得多。家人们坐在沙发前对电视里的主人公品头论足的时代飘远了。独处的时间也消失了。你今天是不是吃完饭就回到电脑前,甚至边吃饭边看剧,或者逛淘宝?你上次坐在窗前发呆一小时,或重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什么时候?“耐心”正悄然消逝。转账实时,外卖超时赔付,网购次日到达,下载瞬间完成。电影只看1分钟解说、读书只读梗概……或许,我们正经历一个新型的“大灭绝时代”,不信低头看一眼你的书桌——报纸、地图、字典和CD,都去哪了?
17网络消灭了什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悦纳过往,迎接明天岁月如流,在时代前进的脚步中,总会裹挟着一些留恋与不舍,总会徘徊着一些叹息与迟疑。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而同时也使人们越来越难以抬头关注周围的世界,越来越沉迷于各种资讯带来的新鲜与刺激,生活情趣日减,生活况味日淡。时代的前进势不可挡,一味缅怀过去自不可取,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在悦纳过往岁月、回味旧日时光之余,勇往直前,迎接明天。我们生长于熠熠生辉的璀璨盛世,每一个中国人都以雀跃的姿态接受着惊喜与巨变。我们彻底告别了那个事事亲力亲为、物质匮乏、经济落后的年月,从解决“如何生存”进步到思考“如何生活”,不必将绝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生活琐事上;我们让电商承担了衣食,让服务业支撑了日常,可以将时间尽数放在学业事业上,可以尽情发展兴趣、拓展交际、提升能力、追求理想。或许我们确实减少了与亲友相聚的时间,但我们能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视频通话弥补距离的遥远;或许我们不会再津津有味地品评着同一个节目,但我们能在手机或电脑上挑选、观看着自己最喜爱的节目并尽情分享;或许我们的书桌上再也难寻报纸、杂志、字典的踪影,但我们能用更便捷高效的方式任意查阅资料、畅意阅读、获取资讯。诚然,今天的我们再难回到过往:我们在都市的钢铁森林里奔忙,用快餐代替厨房,用加班填满假期;我们在春节的餐桌上各自低头忙碌,逛街购物的乐趣被电商消弭,相馆拍照的隆重被遥拍竿取替;我们再也捕捉不到离别带来的伤感,再也体会不到旧时的家常温情,我们在变得更富裕更轻松的同时,也失去了曾经珍惜的那份踏实与缓慢。其实,令人眷恋的未必真是那台全家围坐观看的电视机、那张四散着书本的旧书桌,令人不舍的未必真是那远在千里的家乡、亲友熟悉的面庞。我们怀念的是过去那种家人相伴、亲密无间、质朴温馨的百姓烟火,是旧日那种精打细算、勤劳简单、实诚平淡的人间气象。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奋斗者的脚步永远向前,我们不能因为感情上的那份牵念就拒绝融入时代的潮流,也不必一味沉浸于繁忙的现代生活而忘记了偶尔回眸。既要悦纳过往,感恩往昔的苦难与奋斗,又要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伴随社会的发展继续拼搏,迎接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18自从1982年,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第一次引出互联网络的定义。至今,网络进入生活已经40年。我们几乎离不开网络:获取资讯、便利购物、社交娱乐、网课学习、商业公务、思想交流、文化呈现……网络为各类人群带来诸多便捷,但正因这便捷,我们变得越来越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与家人沟通、相处的时间和机会,缺少了沟通能力和陪伴空间;不懂得珍惜独处的时间,不懂得把握住那些能让我们思考和成长的所思所为,如缺失了阅读能力。除此之外,对网络的不当利用还会影响我们的个人隐私、妨害对事情的真相的追求等。另外,网络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让我们在浅表的娱乐中渐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我提升的能力,而且有的还被裹挟着深陷其中,不知不觉成了“键盘侠”。写作时,应当围绕写作导语中提出的两个问题“网络消灭了什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进行思考。如上,网络如今正在消解我们的沟通能力、陪伴空间、阅读能力等等,我们若任其发展,终有一日或许将不再拥有这些。对此,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既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网络之便捷帮助我们成长,但同时,也不能忘了回头去看看,如关注那些不太会运用网络的家中长辈,不因自己而忽视了与他们的情感沟通。又如要多阅读,提升自我思考的能力,提升自己辨别信息的能力等。立意:1.网络是把双刃剑。2.让网络助沟通,而非碍沟通。3.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再充分运用网络便捷。
1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