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

ID:83498435

大小:160.4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3-06-28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资中二中高2025届高一下期5月月考试题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A.适应了国家的政治特点B.体现了对希腊文化的继承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冲击了基督教文化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可知,罗马帝国下的教育注重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根据材料“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可知,罗马帝国将私立学校改为公立,教师也改为国家委派,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为了让教育尽可能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反映出教育改革适应了国家的政治特点,A项正确;B项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适应政治发展需要,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与政治密切关联,排除C项;D项无法体现,同时表述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几乎形成垄断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2.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西欧,商人如果不加入行会就不得在本城经商。13世纪时,西欧行会最普遍、最发达的是在一些一万多人口的中等城市,而在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口岸大城市,行会却并不普遍。这说明当时的西欧行会()A.具有垄断贸易特征B.代表小生产者利益C.鼓励开展海外探险D.充当基层自治机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行会。根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欧,商人如果不加入行会就不得在本城经商。13世纪时,西欧行会最普遍、最发达的是在一些一万多人口的中等城市”可知,在中世纪的西欧,商人不加入行会将不得在本城市经商,说明行会具有在城市贸易中的垄断地位,A项正确;西欧行会垄断城市的贸易,控制资本并管理劳动,故其不可能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海外探险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行会做为基层自治机构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3.下表是出版于1693年洛克《教育漫话》一书的目录节选。对比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教育理念,洛克的教育目标是()上篇健康教育中篇道德教育下篇知识与技能教育一、教育的作用及健康教育的意义一、德育的意义及原则一、学问在教育中的地位二、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二、德育的具体意见二、知识教育的具体意见A.弘扬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B.培养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C.帮助英国的上流社会家庭D.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顺利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7世纪洛克的教育主张,设问为洛克的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一定是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通过材料可知,洛克的《教育漫话》中有关于健康、道德、知识与技能的部分,这些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结合题干时间17时间,显然培养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说法符合题意,B项正确;洛克的思想会带有理性主义精神,但这不是教育的目标,排除A项;材料信息看不出针对上流社会,排除C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是1640到1688年,时间逻辑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美国制宪会议在讨论行政机构的权力执掌时,威尔逊曾反复强调,“一人比三人更负责,三人会彼此争雄,直到一人统治另外两人……要控制立法权,必须将其分解;而要控制执政机构,就得把它合一。”1787年宪法最终确定,由一名民选总统执掌最高行政权力。由此可推知,美国这种行政体制的设置意在A.通过集权强化国家行政能力B.对总统的行政权加以制约C.加强国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人比三人更负责,三人会彼此争雄,直到一人统治另外两人”可以看出在制宪会议讨论行政机构的权力时,威尔逊是极力主张一人负责制,通过行政的集权来强化国家的行政能力,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行政权的制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加强国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行政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所示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由此可见,当时日本()

2颁布时间法规名称内容1872年《学制》把“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作为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1884年《町村会法》地方议员选举和被选举资格以本地户籍居住、拥有不动产、一定年龄、男子为主要条件1898年《民法》妻子嫁入夫家后,法律视其为“无能力者”A.文明开化成效显著B.地方自治不断推进C.社会平等亟待增进D.法制体系不够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地方议员的选举和被选举资格以本地户籍居住、拥有不动产、一定年龄、男子为主要条件”“妻子嫁入夫家后,法律视其为‘无能力者’”可知,议员的选举有财产和性别的限制,出嫁的女性被法律定义为“无能力者”,说明男女地位不平等,社会平等亟待增进,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文明开化的成效,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地方自治,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6.1818年前后,欧洲大国曾邀请美国一道调停西班牙与其殖民地之间的冲突。时任美国总统亚当斯在拒绝邀请的同时,再次重复了华盛顿告别演说中为美国外交确定的“伟大准则”:“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非欧洲的。坚定而谨慎地独立于欧洲体系的所有约定之外。”美国的态度()A.表明美国无意卷入欧洲内部事务B.取决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政体C.客观上助推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D.说明美国改变了殖民主义立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当时美国以华盛顿“伟大准则”为借口,拒绝邀请,使西班牙在拉美独立运动上处于被动,客观上有利于拉美人民推翻殖民统治的斗争,C项正确;拉美独立运动不属于欧洲内部事务,排除A项;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取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排除B项;美国改变了殖民主义立场与此后美国对外殖民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女王为其颁发了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和亚洲贸易特权;但是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取消了它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3年又取消了其全部贸易业务。这一转变说明A.垄断资本主义阻碍经济发展B.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政策的调整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增强D.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走向完善

3【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600年英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即受到政府保护;1833年又取消了其全部贸易业务,此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大大增强,不需要政府的保护,因此这一转变说明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政策的调整,B项正确;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盛行,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于1689年,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1870年9月马克思说,法国工人应该“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1871年4月12日他称赞巴黎工人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由此可知()A.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态度前后矛盾B.当时法国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条件C.马克思为巴黎公社提供了理论指导D.巴黎公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可知,巴黎公社运动之前,马克思还认为不能用暴力手段推翻新政府,而巴黎公社运动爆发之后,马克思则赞扬巴黎工人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行为,称赞“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由此可见,巴黎公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D项正确;巴黎公社的时间是1871年3月,1870年9月马克思发表“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的观点时,巴黎公社运动还没有开始,因此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态度前后矛盾,排除A项;材料与当时法国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马克思并未指导巴黎公社,排除C项。故选D项。9.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比较富有的男子的典型服装是西装外套、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系深色领带或领结,穿浅色衬衣。而当时工人或农民多穿着结实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如牛仔裤等。到了20世纪,西装逐渐成为工人、农民的日常服装,同时,牛仔裤等也成为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喜欢穿着的服装。这一变化表明欧美国家()A.工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贫富分化问题逐渐缓和C.休闲实用成为服饰潮流D.社会政治经济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

4根据材料可知欧美国家服饰的变迁涉及不同阶层的人,而且工人日常服装的变化主要与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发展、工人收入的提高有关,服饰的变化反映了平民化的趋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与自由平等的社会思潮的传播、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建立有极大的关联,D项正确;工人社会地位提高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利方面,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普遍建立,阶级剥削十分严重,西方社会资富分化问题日益突出,排除B项;材料中西装的穿着人群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平民化的趋势,这与休闲实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图是1500-2000年中、美、英、日四国国家实力变迁示意图(Y轴为国家实力对比)。其中代表日本实力变迁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后,日本国家实力总体上不断增强,这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启动国家近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和对外侵略扩张,国家势力不断增强;二战期间,因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日本的国家实力有所下降;二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国援助;朝鲜战争提供机遇;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等,日本国家实力不断增加,后因经济泡沫而下跌等等。因此,代表日本实力变迁的是③,C项正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代表日本实力变迁的是③,①为中国,因为中国古代的国家实力强大,近代逐渐落后,1978年改革开放后不断增长;②为英国,英国在近代因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国家实力不断壮大,后因战争等原因而逐渐衰落;④为美国,美国于1776年正式成立,因地理、经济、政治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排除ABD项。故选C项。11.19世纪,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东方世界是世界历史的起点,而“西方绝对是历史的终点”。1918年西方学界出现了“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的声音。这一转变是由于()A.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传统国际秩序B.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方向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D.战争引发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5【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的影响。根据材料“19世纪,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东方世界是世界历史的起点,而‘西方绝对是历史的终点’。1918年西方学界出现了‘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的声音。”可知,19世纪,西方观点认为,西方文明将是历史的终点,世界文明都将以西方文明为根本,而到了1918年,受一战的影响,人们开始对由西方文明发动的战争进行深刻反思,得出“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的声音,D项正确;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性,不会因为十月革命而转变西方主流思想,排除B项;凡尔赛体系在1918年尚未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2.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答案】A【解析】【详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的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到人民内部的矛盾,A项正确;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阶级基础并没有变化,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有待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1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曾说:“你可以粉碎敌人,也可以和他交朋友;最危险的是侮辱他,并放他自由。”以下历史事件较能充分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普法战争中德国对法国的宰割B.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处理C.二战前英法等制造慕尼黑阴谋D.二战后盟国对德国分区占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进行了严厉

6惩处,但后来,英美两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对德国进行扶持,使得德国迅速恢复,为二战买下了伏笔,而二战给英美等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能够印证材料“你可以粉碎敌人,也可以和他交朋友;最危险的是侮辱他,并放他自由”,B项正确;普法战争中德国对法国的宰割无法印证材料的观点,排除A项;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之前,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无法印证材料观点,排除C项;二战后盟国对德国分区占领,德国未再次因某国的帮助而发动战争,无法印证材料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14.在1929—1945年间,苏联共与217个外国公司签订过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公司139个,德国公司33个,英国公司10个,法国、意大利公司各9个。对此斯大林说:“在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或提供援助的。”这说明()A大萧条期间西方加强了对苏经济交流B.国际协作提升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水平C.美苏加强合作以应对法西斯主义的威胁D.苏联工业化建设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45年间苏联。据材料题干概括得出主要结论:1929-1945年间苏联向西方国家引进大量技术,部分大型工业企业建立离不开外国。这说明此时期国际协作推动苏联工业化建设,B项符合题意;这些大型企业主要发生在1929-1945,大萧条时间1929-1933年,引进技术协定具体时间不详,无法确定经济大萧条期间西方与苏联交流的程度,排除A项;美苏合作是为了自身发展,非应对法西斯主义,排除C项;苏联工业化建设建立在国内,受到了外部援助,但离不开说法过于绝对,夸大外部援助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5.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直截了当地要求恢复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失去的在中国和远东的领地和特权。而罗斯福为使苏联尽快对日出兵作战,几乎不假思索就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并和丘吉尔一起与斯大林背着中国达成了秘密的书面协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雅尔塔会议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妥协和合作②中国在国际格局中仍处于弱势地位③雅尔塔会议确立了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④雅尔塔会议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关于雅尔塔会议上秘密协定,体现的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妥协和合作,①符合题意;美苏对中国主权的践踏,说明的是中国在国际格局中仍处于弱势地位,②符合题意;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并非单指雅尔塔会议,③不符合题意;关于美苏的秘密协定,说明的是雅尔塔会议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6.

7联合国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时好时差,它已制止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和克什米尔等地的战争,但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这说明联合国()A.仍需加强内部协调机制B.否定了集体安全原则C.确保了国际秩序的稳定D.促使强权政治合法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可知,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内部协调比较困难,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联合国在内部协调方面有困难,不能反映否定了集体安全原则,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虽然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但是它的存在只能在一定层度上维护世界的稳定,不能确保世界稳定,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联合国在内部协调方面仍需努力,排除D项。故选A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启蒙运动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最终使西方国家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主张上的改变,并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案】(1)

8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世纪教会对人们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欲主义。(2)改变:主张无神论,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作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据材料“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可知,中世纪教会对人们的压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特点:根据材料“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可知,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小问2详解】改变: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高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可知,主张无神论,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作用:根据材料“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可知,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根据材料“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可知,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早期,教会认为黑夜代表罪恶和危险,每当夜色降临,欧洲各地城市会实施宵禁。16、17世纪,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赌博、跳舞等晚间娱乐活动已是宫廷贵族日常生活。17世纪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开始享受夜晚生活,英国咖啡馆、餐厅、小酒馆可以通宵开放。18世纪是欧洲城市夜晚急剧变化的时期,一些城市夜晚也不再关闭域门,甚至连城墙都推倒了。进入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遍布汽灯,灯火辉煌,是巴黎最大的购物场所。伦敦也出现了斯特兰德广场、莱斯特广场和皮卡迪利广场三大夜生活商贸中心。材料二进入18世纪后期,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

9分钟。类似的状况引发了劳工群体的抵抗。在这一时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材料三人类在黑夜的很多活动其实都具有经济意义,无论是夜生活的兴起,还是夜间劳动,本质上都是夜间的经济活动。——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欧洲夜间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欧洲近代夜间经济活动。【答案】(1)趋势:大众化、世俗化(主体);多样化,商业色彩日益浓厚(功能);不断加速发展(进程);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重要的夜生活中心(空间)。(任答三点)原因:城市商业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繁荣;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民消费水平提高);欧洲的思想解放(民众消费观念的变迁);科学技术(照明技术)的进步。(2)夜间劳动普遍化;妇女、儿童成为重要群体;时间长、强度大、剥削重;适时调整,逐步制度化。(3)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产物;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劳动制度创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资本扩张的残酷与罪恶。【解析】【小问1详解】趋势:根据材料“17世纪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开始享受夜晚生活,英国咖啡馆、餐厅、小酒馆可以通宵开放”可得,大众化、世俗化(主体);根据材料“18世纪是欧洲城市夜晚急剧变化的时期,一些城市夜晚也不再关闭域门,甚至连城墙都推倒了。进入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遍布汽灯,灯火辉煌,是巴黎最大的购物场所”可得,多样化,商业色彩日益浓厚(功能),不断加速发展(进程);根据材料“伦敦也出现了斯特兰德广场、莱斯特广场和皮卡迪利广场三大夜生活商贸中心”可得,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重要的夜生活中心(空间)。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城市商业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繁荣;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民消费水平提高);欧洲的思想解放(民众消费观念的变迁);科学技术(照明技术)的进步等因素促进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发展。【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进入18世纪后期,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可得,夜间劳动普遍化;根据材料“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可得,妇女、儿童成为重要群体,时间长、强度大、剥削重;根据材料“在这一时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可得,适时调整,逐步制度化。【小问3详解】

10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欧洲近代夜间经济活动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产物;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劳动制度创新);与此同时,也能反映出其不好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资本扩张的残酷与罪恶。三、论述题(12分)19.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其作品《双城记》中这样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请以“这是一个……的时代”为题,自拟论题,并结合14、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予以说明。(要求:论题能反映14、15—18世纪的时代特征,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论据:1.农业革命,2.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3.科学革命,4.政治革命,等等。“这是一个发现的时代”,论据:1.“人”被发现,2.“世界”被发现,3.“宇宙”被发现,4.自然规律被发现,等等。“这是一个变革与转型(历史剧变)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文主义兴起与发展的时代(人性扩张的时代/追求财富的时代)”;“这是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时代(文明联结与碰撞的时代)”,等等。【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14、15-18世纪。首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论题能反映14、15—18世纪的时代特征,需要运用14、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相关知识。据所学可知,14、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新航路开辟使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英美法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可以拟定的论题有,“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这是一个发现的时代”、“这是一个变革与转型(历史剧变)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文主义兴起与发展的时代”、“这是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时代(文明联结与碰撞的时代)”等等。

11然后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说明,例如选择论题“这是一个发现的时代”,可以结合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的史实进行说明。14一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所以这一时期是“人”被发现的时代。14一16世纪,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使新航路的开辟具备了必要的条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逐步扩大,西欧向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对亚、非、美洲进行殖民掠夺.所以这一时期又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