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475867
大小:41.7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3-06-20
《《概念的概述》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第一框概念的概述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对抽象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及科学思维的第二个基本条件(形式正确)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学习,要知道如何准确把握概念,正确运用判断,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及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明确什么样的思维才是合乎逻辑的,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准备把握概念?第四课围绕“概念”主题,探究概念具有怎样的逻辑特征,如何才能从内涵和外延方向明确概念。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了解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核心素养:理解内涵和外延统一,掌握基本规律;理解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思维形式。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生活中准确使用概念。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框的主议题是什么是概念。子议题有三个:如何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概念和词语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全面理解概念的基本特征?围绕着议题可设置以下探究活动:第一,通过分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错误引出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这个议题;第二,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出如何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概念:第三,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辨析和绘图加深对概念基本特征的理解。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事物的属性及分类,概念的含义、性质,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难点: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外延间的相容和不相容关系。
1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殖。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译文:乡村里有个老人,给自己的大儿子取名为盗,小儿子则叫殴。有一天,大儿子盗外出,老人在事跟在其后追喊:''盗!盗!”一旁的吏使听了,以为老人在追强盗,就把他大儿子捉住捆了起来。老人一看慌了,边呼二儿子殴出来对吏使说清缘由。可急得转不过口来,只喊:“殴!殴!”吏使以为老人在叫他打强盗,使狠狠地把盗打得差点丧命。学生讨论交流:(略)总结分析:这是因为母亲与官吏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同为“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同为“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那么,概念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细胞出了毛病,机体就会出现产生故障。同样,概念出了问题,相关思维活动也就会不正确。通过活动导入,让学生明确合乎逻辑的思维,必须准确表述概念,从而引出框题。一、概念的概述1.概念的含义活动1:比较分析定义1:《新华字典》对人的解释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定义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你同意哪一种定义?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总结分析:(1)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
2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是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它不能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而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新华字典》对人的定义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3)“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4)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生成知识:(1)概念与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的两种对立的定义,明确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继而把握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活动2:材料分析材料一:小王同学元旦时给好朋友发了一个红包。朋友:你这是什么意思。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朋友: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王:小意思。朋友:你这人真有意思。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朋友:那我就不好意思了。材料二:《三国演义》中,侍者夜间为曹操拾被,被曹操所杀。曹操杀了侍者并说自己追悔梦中杀人。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概念和词语的关系?学生讨论分析:(略)总结分析:材料一中的词语“意思”有多种含义,材料二中的“梦”一语双关,意思丞相并不是在睡梦中,你才是在梦里啊!因为杨修明白曹操''梦中杀人”只是他的一个借口罢了,其实是他疑心太重,对自己身边的人也毫不松懈。延伸练习:看看下面概念表达有什么问题:
3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学生解释:“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生成知识:(2)概念与词语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设计意图]通过两则材料明确概念要通过词语进行表达,把握概念和词语的关系,正确词语来表达概念,说明问题。2.概念的基本特征(1)内涵和外延知识讲解:要明确一个概念,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①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O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练一练]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A.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B.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思想、政治、文化以及家族等各方面的关系C.鱼是用鲤呼吸、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D.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解析:概念的内涵即对象的本质属性。A、C、D三项反映了对象的本质属性;B项反映的是社会关系所包括的内容及外延。故选B。(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活动提示: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4活动3:小组探究通过下列图示,解释相容关系中的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找出表达各种关系所使用的主要词语,并举例分析说明。
5分组讨论上述图示所揭示的关系:(略)生成知识:①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一种相容关系。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同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如“《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在汉语中,就是……”、"……即……”常被用来表达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如“动物”与“马”是属种关系,而“马”与“动物”是种属关系。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中学生”与“球迷”、党员与大学生、医生与科学家是交叉关系。通过下列图示,解释不相容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找出表达各种关系所使用的主要词语,并举例分析说明。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分组讨论上述图示所揭示的关系:(略)生成知识:②不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的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一种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0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如:“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金属与非金属、核国家与无核国家之间是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如:“榆”和“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好与坏之间是反对关系。提醒注意:
6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练一练]1.中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携手合作,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表明①“中国”属于“世卫组织”的外延②“中国”属于“世卫组织成员国”的外延③“中国”不属于“世卫组织”的外延④“中国”不属于“世卫组织成员国”的外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我们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概念的外延,应判断该对象是否具有该概念的内涵。很显然,“中国”不具有“世卫组织”的内涵,而具有“世卫组织成员国”的内涵。②③正确,①④错误。2.下列和“书法家一画家”逻辑关系一致的是()A.童星一明星B.党员一老师C.军人一军官D.幼儿一青年解析:题干中的两个概念是交叉关系。A项中的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B项中的两个^念是交叉关系;C项中的两个概念是属种关系:D项中的两个概念是反对关系。选B。3.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和C的外延关系是A.全同关系B.交叉关系C.矛盾关系D.反对关系解析:D。本题B、C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因此为反对关系。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身份低微,“鄙”是指地处偏远,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①同一语词在不同时代定表达的是不同概念②要区分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的情况以避免混淆③《出师表》中的“卑鄙”与现在的“卑鄙”是交叉关系④《出师表》中的“卑鄙”与现在的“卑鄙”是全异关系A.①@B.①@C.②®D.②④解析:同一语词在不同时代也可以表达同概念,①错误。题中《出师表》和现在的“卑鄙”一词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所以是全异关系,这也启示我们要区分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的情况以避免混淆,②④正确。《出师表》中的“卑鄙”与现在的“卑鄙”是意思完全不同,属于全异关系,不是交叉关系,③错误。故本题选D。
7[设计意图]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是本课难点。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将其内在逻辑和联系通过图示方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六、板书设计|含义|——.」内涵|,全同关系.史壁组甲嬴&-[丙蓉]~(相容关系卜感等冬।概括阕/n1r夕卜延q产叉艾塞'不相容关系市理王圣q反对关系课后作业: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要“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要“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分析:①“白马非马”中的“非”如果理解为“不是”。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白马”是“马”的一种,“白马非马”就是错误命题。②“白马非马”中的“非”如果理解为“不等于”。从榻念的外延看,“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从内涵看,“白马”是种概念,“马”是属概念,二者是种属关系,种概念和属概念是不同的。“白马非马”就是正确命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