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

ID:83475699

大小:355.0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郴州市2021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④的O2浓度比⑤的O2浓度低B.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①内C.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均可以在②中找到D.图中③成分回流受阻会造成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体液可以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存在物质转换关系,通过图示可以推断出①为内环境,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⑤为细胞内液。【详解】A、氧气在细胞中被消耗,由于氧气在跨膜运输过程中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过程,所以图中④组织液的氧气浓度比⑤细胞内液的浓度高,A错误;B、人体的新陈代谢反应主要发生在⑤细胞内液中,B错误;C、②血浆中不会出现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胞内蛋白,C错误;D、淋巴回流受阻会使得组织液增多,使得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2.脑脊液充满在各脑室内,能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脑脊液属于细胞内液B.脑脊液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唯一媒介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D.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答案】D

1【解析】【分析】内环境指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先排送到细胞外液中,最后排出体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B、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脑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错误;C、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维持pH平衡,所以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C错误;D、脑脊液是细胞外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D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人”的脑干、脊髓的中枢仍能发挥调控作用B.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生物节律的控制C.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D.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答案】B【解析】【分析】脊髓是控制排尿、排便的低级中枢,吸中枢在脑干,下丘脑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大脑皮层属于高级中枢。【详解】A、“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和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因此“植物人”的脑干、脊髓的中枢仍能发挥调控作用,A正确;B、下丘脑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生物节律,B错误;C、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C正确;D、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因此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D正确。故选B。【点睛】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甲状腺对幼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组别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①切除甲状腺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②切除甲状腺十注射甲状腺激素对照组③不做任何处理④只进行相关手术不切除甲状腺A.实验组②中甲状腺激素只能通过注射补充,不能通过饲喂补充B.该实验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比用小鼠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指标更明显C.若①组停止发育,③④组正常发育,则直接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D.该实验能说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调节又称为内分泌调节,是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种调节方式。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机体产热增多,促进生长发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详解】A、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为氨基酸衍生物,可以饲喂,A错误;B、蝌蚪为变态发育,从蝌蚪发育为青蛙,现象更加明显,B正确;C、①③④组对照,直接说明的是甲状腺在动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①②③④组共同分析才能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C错误;D、该实验现象只能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无法说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理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能力。5.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下图中甲、乙表示结构,a~d表示物质,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3A.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TSHB.若给动物饲喂含a的饲料,则c的含量不变C.物质c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D.由下丘脑合成并由结构乙释放的d只被运输到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中信息可得,结构乙为神经垂体,结构甲为腺垂体,abcd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B、若给动物饲喂含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饲料,其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饲喂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被水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因此c的含量不变,B正确;C、物质c(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抑制二者分泌相应激素,从而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这种调节作用为负反馈调节,C正确;D、由下丘脑合成并由结构乙(神经垂体)释放的d(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被运输到全身各处,并作用于靶器官肾小管和集合管,D错误。故选D。6.如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物质,其中B为细胞表面的受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能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4B.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D.T细胞在骨髓成熟,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的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被病毒侵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A为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B为细胞表面的受体。【详解】A、H5N1禽流感病毒作为抗原侵染细胞后,会引发细胞免疫过程,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A正确;B、B是细胞膜上的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糖蛋白,B错误;C、A是细胞因子,C错误;D、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D错误。故选A。7.植物开花与光周期有关,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菊花顶部花芽附近的叶片去掉,并对顶部花芽和下部的叶片作以下4组不同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菊花的开花从根本上看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菊花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顶部花芽C.为了增添节日气氛,国庆前可以通过缩短光照时间使菊花提早开放D.该实验探究的问题之一是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顶部花芽还是下部叶片【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本实验

5自变量是光周期和光周期处理部位,因变量是植物是否开花,实验结果显示,用短日照处理下部叶片,无论用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处理菊花顶部花芽,均开花,而用长日照处理下部叶片,无论用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处理菊花顶部花芽,均不开花,据此可知叶片是感受光周期的部位。【详解】A、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看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菊花的开花亦是如此,A正确;B、从图中可知,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处理顶部,只要用短日照处理下部叶片,植物都开花,说明菊花开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植物体的下部叶片,B错误;C、由图中实验结果可以推知,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要使其提前开花,应该缩短光照时间,C正确;D、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周期和光周期处理部位,因变量是植物是否开花,据此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顶部的花芽还是下部的叶片,D正确。故选B。8.下列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C.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属于种群的特征【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2、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详解】A、种群不一定都具有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例如:人工种植的水稻无性别比例,A错误;B、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估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不能精准计算,B错误;C、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C错误;D、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属于数量特征,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属于空间特征,D正确。故选D。9.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鱼类、鸟类、浮游动物、藻类、芦苇等生物,某些水鸟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会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6B.在人的影响下,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物种组成完全发生改变C.芦苇和藻类的垂直分布会使该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降低D.浮游动物、鱼类、藻类、芦苇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详解】A、秋季鸟类迁徙会使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A正确;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中的物种组成、群落的分布及演替,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可能更加复杂,物种组成不一定完全发生改变,B错误;C、芦苇和藻类的垂直分布会使该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C错误;D、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总和,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10.下图是某自然保护区域内某种生物X的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段内λ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B.BC段化表种群数量在下降C.E点X的种群数量可能大于D点D.第20年工作人员为了增大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引进另一物种,该物种可能是X的天敌

7【答案】D【解析】【分析】曲线是λ的变化过程,λ-1表示种群增长率。λ>1,表明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在增长,而λ<1,表明种群数量在下降,λ=1,种群数量稳定不变。【详解】A、曲线中B点过后λ依然大于1,种群仍然在增长,所以B点时种群数量不是最大,A错误;B、BC段λ均大于1,种群数量在增长,B错误;C、DE段λ均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所以E点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大于D点,C错误;D、从第20年开始,λ开始小于1,种群数量开始下降,有可能是引入了天敌的原因,D正确。故选D。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缺少类群丁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中甲、乙、丙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D.使用杀虫剂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缺少类群丁则生态系统中大量腐殖质有机物不能转化为无机物,所以物质循环不能进行,A正确;图中c、d分别表示消费者乙、丙的捕食过程,含碳有机物随其传递,只有b表示生产者(甲)的呼吸作用过程,B错误;图中甲、乙、丙、丁等全部生物,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的提高与杀虫剂的使用无直接关系,D错误。1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B.生态工程建设有统一的模板,可以直接照搬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

8【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详解】A、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A正确;B、生态工程的建设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各地的实际情况有区别,故各地不能照搬,B错误;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中物质实现循环再生等,能有效降低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错误;D、我国生态工程不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恢复,更注重与经济、杜会效益的结合,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建设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二、不定项选择题13.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下丘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盐平衡的调节中下丘脑只作为神经中枢B.下丘脑可直接感受外界温度变化C.下丘脑的活动只受神经调节不受激素调节D.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也能分泌多种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下丘脑可作为水盐平衡调节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A错误;B、直接感受外界温度变化的是感受器,不在下丘脑,下丘脑是作为体温调节中枢,B错误;C、在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同时也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C错误;

9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下丘脑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下丘脑的具体功能,能对其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14.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高,但摄入糖后,体内血糖浓度很难降至正常水平,导致患者尿中出现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而导致胰岛素含量升高B.患者摄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C.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增多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D.患者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难以达到目的【答案】ACD【解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Ⅱ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受损,导致无法吸收利用血糖而形成高血糖。【详解】A、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高,但血糖浓度依旧高于正常水平,可能是由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A正确;B、患者无法正常利用胰岛素,摄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无法正常被吸收、利用,B错误;C、患者原尿中葡萄糖增多,原尿浓度升高,肾小管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C正确;D、患者体内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即患者体内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注射胰岛素无法治疗Ⅱ型糖尿病,D正确。故选A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5.下列有关我国农业生产措施或作为生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B.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过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是高温降解玉米产生的脱落酸,解除了种子休眠,种子吸水萌发C.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柿子一起放置,促进柿子成熟。其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发育D.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例如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其作用原理是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也能促进细胞分裂【答案】AB

10【解析】【分析】1、因为天然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一个代谢过程,合成与分解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当用天然的生长素处理植物时,体内生长素的量超过正常水平,过多的生长素会被其体内的酶分解掉而不易长时间发挥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生长素类似物(即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的酶,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能够长时间地发挥作用。2、新采摘的香蕉只有七成熟便于运输,而我们吃的香蕉通过释放乙烯促进果实成熟。3、植物激素处理后,植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详解】A、人尿中含有植物的生长素,用人尿反复浸过的黄泥封住枝条,可促进生根,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原理,这和植物激素有关,A正确;B、持续高温降雨,玉米种子中的脱落酸被降解,种子内脱落酸含量降低,抑制发芽的作用减弱,导致种子在穗上发芽,B正确;C、将成熟木瓜放在未成熟的柿子里会促进柿子的成熟,原因是成熟的木瓜释放出乙烯,催熟了未成熟的柿子.其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D、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但不能能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故选A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6.2019年,中国“蚂蚁森林”项目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该项目旨在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环境。项目自推出以来,已在荒漠地区种下1亿棵绿树,沙漠正逐渐成为绿洲。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而提高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森林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答案】CD【解析】【分析】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11【详解】A、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通常在10%~20%之间,不能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而提高,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错误;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B错误;C、对森林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不受损害,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CD。三、非选择题17.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其种类很多,根据作用效果,可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们共同参与生命活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黑质通过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2)研究发现,在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如果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_____(填:促进或抑制)多巴胺合成、释放。(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由图中黑质一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_____(填:增加或减少)。对比甲、乙两图,请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等。【答案】(1)分级调节(2)抑制(3)①.增加②.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③.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

12【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小问1详解】甲图中,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其生理意义是维持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适宜(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这说明脑中的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控制(调控)作用,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小问2详解】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存在的多巴胺受体(自身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导致Ca2+内流减少,使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抑制多巴胺合成、释放。【小问3详解】依题意并分析甲图可知:正常情况下,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可抑制黑质合成多巴胺,而黑质合成的多巴胺又可抑制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从而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对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增加。对比分析甲、乙图可知:帕金森病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神经元b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而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增加,由此可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8.如图表示黑色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其中促黑素细胞激素(MSH)是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黑色素细胞内的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导致皮肤和毛发颜色加深。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3(1)图中黑色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_____调节。(2)MSH是垂体分泌的激素,但医生通过手臂内侧取血,可以检测MSH的含量,原因是_____。(3)若一只确定发生病变的大白鼠体内MSH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判断导致这种状况的病变器官是否为垂体,技术人员采取了以下检测方案:给该病变的大白鼠注射适量_____,检测血液中的_____含量是否正常。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若_____;若_____。【答案】(1)负反馈调节(2)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可以随血液运至全身(3)①.促黑素释放因子(MRF)②.促黑素细胞激素(MSH)③.血液中MSH的含量恢复正常,则病变器官不是垂体④.MSH的含量仍然很低(或基本不变),则病变器官为垂体【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垂体产生的促黑素细胞激素的靶细胞是黑色素细胞和垂体细胞,使黑色素细胞释放黑色素和抑制垂体细胞释放促黑素;对比分析图示黑色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可知,二者均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下丘脑分泌的MRF可促进垂体分泌MSH,垂体分泌MSH可促进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这属于分级调节;垂体产生的MSH可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垂体分泌MSH,属于负反馈调节。【小问2详解】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可随血液运至全身,所以医生可通过在手臂内侧取血来检测MSH的含量。【小问3详解】

14若一只确定发生病变的大白鼠体内MSH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判断导致这种状况的病变器官是否为垂体,应该给该病变的大白鼠注射适量促黑素释放因子(MRF),检测血液中的促黑素细胞激素(MSH)含量是否正常。若血液中MSH的含量恢复正常,说明MRF可以促进垂体分泌MSH,则病变器官不是垂体;若MSH的含量仍然很低(或基本不变),说明MRF没有促进垂体分泌MSH,则病变器官为垂体。【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确定激素的生理作用,识记反馈调节的概念并区分正反馈和负反馈,识记白化病的根本原因。19.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浸泡:B: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且适宜浓度的等量乙烯利溶液浸泡),3h后测定的细胞膜透性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由_____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2)实验结果表明,IAA在浓度不高于_____时,对其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不显著。B组随AA浓度的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存在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_____。(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5℃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推测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答案】(1)①.色氨酸②.非极性运输(2)①.5mgL-1②.较高浓度IAA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增大叶片的细胞膜透性(3)①.低温能抑制乙烯的合成②.低温影响了乙烯基因(相关基因)的表达【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小问1详解】

15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生长素在韧皮部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可知,根据A曲线可知,在IAA在浓度不高于5mgL-1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提高,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是: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小问3详解】由于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所以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说明低温能够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成活率。而其根本原因是低温影响了乙烯基因(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了乙烯的合成。【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20.生态果园是当下悄然兴起的一种养殖模式,该系统包括果园、家禽、家畜、蚯蚓、蚯蚓养殖床。果园为家禽、家畜提供食物和生活空间;家禽、家畜散养,它们的粪便分别为蚯蚓、果园提供食物、肥料;蚯蚓在蚯蚓养殖床养殖,为家禽提供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_____,其分解有机物对其自身的意义是:_____。(2)为满足家禽、家畜的营养,人们还需为其提供饲料,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假设单位时间内果园中的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1×103KJ,则家畜同化的能量流向蚯蚂蚓最多为_____kJ。(3)与普通果园相比,该果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原因是提高了能量的_____。(4)从害虫治理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从未使用农药、但害虫数量一直较少,没有泛滥成灾,请分析原因:_____。(5)该果园中果农在果树开花时期,放置一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提高产量,这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答案】(1)①.蚯蚓、土壤中的微生物②.为其生长发育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2)①.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所含的能量②.0(3)利用效率(4)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家禽捕食果园害虫,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害虫种群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5)信息传递【解析】

16【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小问1详解】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腐生性动物,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蚯蚓、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对其自身的意义是:为其生长发育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小问2详解】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投入的饲料中所含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家畜的粪便流向分解者,而家畜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家畜的同化量,故家畜同化的能量流向蚯蚓最多为0KJ。【小问3详解】该果园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能量,与普通果园相比,该果园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小问4详解】天敌与作物害虫间存在捕食关系,该生态系统中家禽捕食果园害虫,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害虫种群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即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即使不使用农药,该农业生产模式害虫数量也一直较少。【小问5详解】该电子仪器能够产生振动或声音,从而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提高产量,这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知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21.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

17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2)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3)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答案】(1)①.b②.ef(2)①.抽样检测②.1.2×1010③.偏大(3)代谢废物大量积累【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小问1详解】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蛇后,草原鼠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维持稳定后又下降,因此蛇发挥明显效应的时间段是草原鼠数量下降这段时间,为ef段。【小问2详解】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

18由图丙及血球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球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球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25=600个。又因为血球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0.1×10-3)×103=6×109,此时刻测得酵母菌数量是K/2,故K值为6×109×2=1.2×1010;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小问3详解】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原因有营养大量消耗和代谢废物大量积累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