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

ID:83475683

大小:35.4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郴州市2021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源头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B.中华文明的源头呈现多元分布的态势或格局C.中华文明起源时各区域文明之间没有联系与影响D.中华文明起源时各区域文明的特征作用是相同的2.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一做法A.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B.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C.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D.使“四书”成为儒学基础读物3.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其主要职责是A.征发国家徭役B.督办案件C.代表中央教化地方D.监督地方官员4.柳宗元论及秦汉制度时,用“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6.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A.彻底瓦解了三省六部制度B.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C.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集思广益,有利于科学决策7.“它”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它”指的是A.租调制B.两税法C.租庸调制D.一条鞭法8.

1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971860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崇文抑武得到贯彻C.统治区域空前广阔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9.《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因俗而治”主要是因为A.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B.加强民族交融的需要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10.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等级观念消除B.崇文抑武的特点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11.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文学艺术不断成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是A.唐诗B.宋词C.元杂剧D.清京剧12.下文是一首明代军歌,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戚继光B.郭守敬C.郑成功D.沈括13.表3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2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3.34约52602.36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14.明清之际,某位思想家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该思想家是A.王守仁B.黄宗羲C.王夫之D.顾炎武15.“该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海国图志》D.《瀛寰志略》16.下表为清朝时期国内铜钱与白银兑换比率的数据,这一现象表明时期铜钱(文)白银18世纪末780119世纪30年代17001A.清朝对外贸易严重出超B.清政府财政收入增加C.鸦片输入危害社会经济D.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17.伴随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对中国的深入影响,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对中国工业化的探索。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在工业化探索中迈出第一步的是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18.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C.体现出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9.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说明

3A.民族矛盾不断的激化B.经济发展迅速的提升C.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D.民国初期社会的进步20.习近平主席在某次讲话中说,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运动是A.护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21.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百团大战”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B.百团大战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C.电影作品《百团大战》D.历论著中对百团大战的描述22.某中学组织了一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图片展,其中有张1954年的图片,这张图片可能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封面B.中华人民共和开国大典C.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内容片段D.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23.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D.已经打开了外交新局面24.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会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八大25.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下表能得出的最佳结论是序号史实11980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2010年,中国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A开放促进国家发展B.农村改革成效显著C.自主制造实力增强D.国有改革稳步推进

4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三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3)你如何看等材料三中的“南北榜争”问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南宋,北民南移,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南方化的进步。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甘薯引入中国并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帮形成,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材料三

5中华民国建立,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众日常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经济发展的新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经济、社会出现新气象的原因三、探究题28.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和历史经验。(1)指出中国共产党探索的中国革命道路及其历史意义。(2)请分别列举新民主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请根据下列语句归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毛泽东“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邓小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