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

ID:83412240

大小:593.54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3-04-22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资阳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可以通过无丝分裂产生新细胞B.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C.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D.癌细胞的形成仅由原癌基因突变造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原核细胞只能通过二分裂增殖,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C、与正常细胞相比,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均会发生变化,如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代谢减慢,C正确;D、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造成的,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有丝分裂间期与减I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Ⅱ后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等C.在减I和减Ⅱ过程中都出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1D.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与中心体的功能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2n(分裂间期)→2n(前期、中期)→(2n→4n)(后期)→2n(末期有丝分裂结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减数分裂中核DNA数目的变化规律是: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n(减数第一次分裂)→2n(减数第二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详解】A、在有丝分裂间期与减I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着丝点不变,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B、人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92条染色体,减Ⅱ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46条染色体,B错误;C、在减I后期,出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减Ⅱ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平均分配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后,星射线牵引着丝点向两极移动,星射线是从中心体发出的,D正确。故选D。3.研究发现,Myc基因具有双重功能:在抑制细胞分裂因子的作用下,该基因会促进细胞凋亡;在抑凋亡因子作用下,该基因可导致细胞发生癌变。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酶的活性均降低B.细胞癌变会导致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增多C.抑凋亡因子能诱导Myc突变而引起细胞癌变D.Myc基因的表达可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细胞凋亡过程中,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的活性会增强,A项错误;细胞癌变会导致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B项错误;题目中的材料不能得出“抑凋亡因子能诱导Myc突变而引起细胞癌变”的结论,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Myc基因的表达可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D项正确。4.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的功能发生变化B.细胞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的活性升高C.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D.细胞癌变过程可能产生甲胎蛋白等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3、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4、癌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详解】A、细胞分化会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A正确;B、细胞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量减少,进而出现白发,B错误;C、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特定基因表达出相关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确;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癌变过程中可能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D正确。故选B。5.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B.在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C.在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D.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功能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是相同的,A错误;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B错误;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正确;在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而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错误。【点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间期相同点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

3前期相同点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不同点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中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后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末期不同点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相同点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6.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A【解析】【详解】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其中绝大多数生物是XY型性别决定方式,而XY型性别决定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可见,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A项正确;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B项错误;含X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是雌配子,也有可能是雄配子,C项错误;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别决定方式,其染色体无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D项错误。

4【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但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别决定方式。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要求考生明确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的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7.“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以外源DNA或mRNA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以细胞提取物为条件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添加的原料中应包含脱氧核苷酸B.该系统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C.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数量应适当添加DNA水解酶D.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根据基因表达的概念,分析本题信息“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得出,该系统中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不包括DNA复制,故只需结合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进行判断。【详解】A、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包含转录和翻译过程,而转录的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而翻译的过程需要氨基酸为原料,整个过程不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错误;B、该系统能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其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B正确;C、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mRNA数量应适当添加RNA聚合酶,如果添加了DNA水解酶,则会导致模板DNA被水解而破坏,C错误;D、蛋白质合成过程,是信使RNA和转运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故选B。8.在观察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一定有同源染色体联会B.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则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C.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果蝇有可能是雌性D.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不可能取自精巢【答案】C

5【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果蝇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观察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说明该果蝇为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是雌果蝇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是雄果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可能是雌果蝇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也可能是雌果蝇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该时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错误;B、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此时发生基因重组;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此时不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其染色体只有4种不同的形态,因此一定是雌性,若为雄性则应有5种形态,C正确;D、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因此该细胞可能取自精巢,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种类相同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C.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携带者,在细胞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详解】A、DNA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种类不同,A错误;B、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ATP的元素也为C、H、O、N、P,元素种类相同,B错误;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体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遗传物质是DNA,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C错误;D、DNA是双链结构,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故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正确。故选D。【点睛】

610.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后统计过的小球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A.表示父本和母本各自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B.避免小球的丢失C.避免小球损坏D.小球可再次使用【答案】A【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产生的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产生的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以保证父本和母本各自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A正确。故选A。11.tRNA在细胞内的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tRNA是单链结构,在其形成空间结构过程中不形成氢键B.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tRNA、mRNA和rRNA共同发挥作用C.细胞中编码tRNA的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生物的性状D.翻译的终止依赖于tRNA上反密码子对终止密码的识别【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文需要利用的主要知识:tRNA是由基因转录出的,其空间结构是由一条单链形成的三叶草结构。tRNA的功能是识别密码子,运输氨基酸。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tRNA是由一条单链形成的三叶草结构,其空间结构内部有氢键,A错误;B.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tRNA(识别密码子,运输氨基酸)、mRNA(翻译的模板)和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共同发挥作用,B正确;C.tRNA的功能是识别密码子,运输氨基酸,由此细胞中编码tRNA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影响生物体的性状,C错误;D.翻译的终止依赖于核糖体认读mRNA上终止密码子,tRNA上没有识别终止密码子的反密码子,D错误。故选B。

7【点睛】本题文需要重点识记tRNA、mRNA和rRNA三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2.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S期内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较高,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hB.S期应为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C.在G0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呈染色质状D.M期是染色单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根据题图可知,细胞周期时长为1+23=24h,A正确;B、S期是DNA复制及加倍的时期,染色体加倍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C、在G0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染色体到前期才高度螺旋变短变粗,C正确;D、染色单体间期形成,前期出现,后期消失,D正确。故选B。13.下列关于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的内容B.“F1(Aa)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A:a=1:1)”属于推理内容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D.“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8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测交后代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根据几组不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错误;“F1(Aa)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A:a=1:1)”属于推理内容,B正确;“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C正确;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D正确。14.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储存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C.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D.不同核糖体中,不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答案】D【解析】【分析】1、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tRNA相同,但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2、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不决定氨基酸。【详解】A、同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的碱基序列,不同DNA分子可能存在相同的碱基序列的片段,储存有相同的遗传信息,A正确;B、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存在相同的代谢过程如细胞呼吸,因此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如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B正确;C、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有些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可以表达,比如控制呼吸酶的基因;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C正确;D、翻译的模板是mRNA,一个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因此这些不同的核糖体上可翻译出相同的多肽,D错误。故选D。15.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了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成功地揭示了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该实验中最关键的操作是()A.利用除去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B.利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9C.在每支试管中只加入一种氨基酸D.准确测定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种类【答案】B【解析】【分析】1、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利用除去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为翻译过程提供了条件,但不是最关键的操作,A错误;B、利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为翻译过程提供了模板,这是该实验最关键的操作,B正确;C、在每支试管中只加入一种氨基酸,为实验过程提供了原料,这不是最关键的操作,C错误;D、准确测定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种类,这是实验的结果,不是操作过程,D错误。故选B。16.经过对某生物体内的核酸成分的化学分析得知,该生物核酸中,嘌呤占58%,嘧啶占42%,由此可以判断()A.此生物体内的核酸一定是DNAB.该生物一定不含DNA而含RNAC.此生物一定不是噬菌体D.此生物一定是HIV【答案】C【解析】【分析】DNA与RNA判定方法:(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详解】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因此双链DNA中嘌呤数总是等于嘧啶数。已知该生物的核酸中,嘌呤占58%,嘧啶占42%,即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因而该核酸肯定不是双链DNA,但可能是单链DNA,也可能为RNA,噬菌体的核酸为双链的DNA,C正确,ABD错误。

10故选C。17.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内转录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B.转录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以及重新形成C.密码的简并能降低基因结构改变对性状造成的影响D.翻译过程中氨基酸可与某些RNA结合形成复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详解】A、真核细胞内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还可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发生,A错误;B、转录过程中存在DNA双链的断裂,这过程有氢键的断裂,同时RNA与DNA的模板链结合过程中,存在氢键的形成,B正确;C、密码子的简并性不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因此能降低基因结构改变对性状造成的影响,C正确;D、翻译过程中,tRNA携带氨基酸可形成复合物,D正确。故选A。18.下列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含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B.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只有核糖体和细胞核C.基因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D.基因的两条链分别作模板可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密码子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3、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详解】A、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A错误;

11B、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场所主要有核糖体和细胞核,也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错误;C、由于三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因此tRNA总共就有61种,C正确;D、基因只有一条链作模板进行转录,D错误。故选C。19.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A.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C.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D.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答案】A【解析】【分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A、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说明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控制其子代出现了相应的性状,DNA起遗传作用,能反驳上述观点,A正确;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没有表现出抗青霉素的性状,不能反驳上述观点,B错误;C、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C错误;D、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D错误。故选A。2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C.线粒体是进行细胞呼吸的唯一场所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不进行呼吸作用【答案】B

12【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酶促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详解】A、人体成熟红细胞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细胞呼吸过程是酶促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正确;C、线粒体是进行细胞有氧呼吸主要场所,C错误;D、叶肉细胞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故选B。21.A和B是属于同种生物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的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A.A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B.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D.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答案】B【解析】【分析】A细胞中的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很可能A细胞经过了DNA复制,或者是细胞发生了分裂,使DNA数量减半。【详解】A、A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则细胞内DNA的含量是2n,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则细胞内DNA的含量是2n,A细胞中的DNA含量和B细胞DNA含量相等,A错误;B、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则细胞内DNA的含量是4n,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内DNA的含量是2n,则A细胞中的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B正确;C、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细胞内DNA的含量是4n,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内DNA的含量是4n,A细胞中的DNA含量和B细胞DNA含量相等,C错误;D、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内DNA的含量是4n,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细胞内DNA的含量是4n,A细胞中的DNA含量和B细胞DNA含量相等,D错误。故选B。22.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下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13A.若某植株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B.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染色体A、a、B、b分布如图,此细胞产生染色体组成为AB的精子概率是1/8C.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3个四分体D.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BC段,图③对应于图④中的DE段【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④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图①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该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点分裂,A正确;B、图②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精子只能通过减数分裂获得,B错误;C、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由于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可能表示卵细胞或极体,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3个四分体,C正确;D、②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对应于图④中的BC段,③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④中的DE段,D正确。故选B。23.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4A.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B.图乙中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图丙与图丁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则c表示核DNA,a表示染色体。分析乙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分析丙图:丙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丁图: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图甲为该动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可推知该动物体细胞一般含4条染色体,但不能说都含4条染色体,因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不同,A错误;B、分析图乙要结合丙或丁,在某些时期b为0,则b为染色单体,图乙中a、c数量之比为1∶2,则a为染色体,c为DNA分子,B错误;C、丙中无染色单体且DNA、染色体均为加倍状态,可对应图甲,C正确;D、图丁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二倍,D错误。故选C。24.甜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小组进行杂交实验得到如下结果:实验一:P紫花(♀)×白花(♂)→F1紫花实验二:P白花(♀)×紫花(♂)→F1紫花实验三:F1紫花×P白花→F2紫花:白花=1:3下列推理与判断成立的是()A.该相对性状受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

15C.若让F1紫花植株自交,则F2会出现紫花和白花且分离比为3:1D.若让F1紫花植株自交,则F2中白花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3/16【答案】D【解析】【分析】由实验一和实验二结果可得出,紫花对白花是显性,且正反交结果一致为细胞核遗传;由实验三结果可知,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双显性才表现为紫花,其余均表现白花,据此答题。【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该相对性状受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B、跟据正反交结果一致可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DNA上,B错误;C、若让F1紫花植株(AaBb)自交,则F2会出现紫花(AB)和白花(Abb、aaB、aabb)且分离比为9:7,C错误;D、若让F1紫花植株(AaBb)自交,则F2中白花纯合子(AAbb、aaBB、aabb)出现的概率为3/16,D正确。故选D。25.某双翅目昆虫(XY型性别决定)的体色有黄色、淡绿色和无色,让无色雄虫与淡绿色雌虫杂交,得到的F1中雄虫均表现为淡绿色,雌虫均表现为黄色。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无色=3:3: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昆虫的体色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B.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有1/2的配子基因型相同C.若亲本雄虫与F1雌虫杂交,子代会出现3种体色D.若F2中的淡绿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无色个体占1/6【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白色=3:3:2可知,该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假设由A/a、B/b基因控制,其亲本白色基因雄虫为aaXBY和淡绿色雌虫AAXbXb,F1为淡绿色雄虫AaXbY以及黄色雌虫AaXBXb,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A_XBY、A_XBXb):淡绿色(A_XbY、A_XbXb):白色(aa_)=3:3:2。【详解】A、根据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无色=3:3:2,为9:3:3:1的变形,说明该种昆虫的体色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B、由分析可知,F1雌虫的基因型是AaXBXb,产生的配子有AXB:AXb:aXB:aXb=1:1:1:1,雄虫的基因型是AaXbY,产生的配子有AXb:AY:aXb:aY=1:1:1:1,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有1/2的配子基因型相同,B正确;

16C、若亲本雄虫aaXBY与F1雌虫AaXBXb杂交,后代有黄色(A_XBX_)、淡绿色(A_XbY)和白色(aa_)三种表现型,C正确;D、若F2中的淡绿色雄虫2/3AaXbY、1/3AAXbY和雌虫2/3AaXbXb、1/3AAXbXb随机交配,子代中白色aa__个体占2/3×2/3×1/4=1/9,D错误。故选D。26.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让一只纯合的灰身雌果蝇与一只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到子一代,子一代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为了确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可观察和统计子二代的下列指标,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雌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B.黑身果蝇中雌性与雄性的比例C.雄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D.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答案】D【解析】【详解】AC、根据题意分析,A、a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性染色体X上,若在常染色体上,后代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相同的,都是3:1,若在X染色体上,则雌性全部为灰身,雄性灰身:黑身=1:1,AC正确;B、若在常染色体上,后代黑身果蝇中雌性与雄性的比例为1,若在X染色体上,后代雌性没有黑身,雄性有一半是黑身,B正确;D、若在常染色体上,后代灰身:黑身=3:1,若在X染色体上,后代灰身:黑身=3:1,无法区别,D错误。故选D。27.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如果A(a)、B(b)和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三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下列杂交实验所获得的子代豌豆的表现型之比不是3:1:3:1的是()A.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上的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AabbDd×aabbDd后代表现型为(1∶1)×(3∶1)=3∶3∶1∶1,A错误;B、aaBbdd×AaBbdd后代表现型为(1∶1)×(3∶1)=3∶3∶1∶1,B错误;C、AaBbdd×AabbDD后代表现型为(1∶1)×(3∶1)=3∶3∶1∶1,C错误;

17D、aaBbDd×AaBbDd后代表现型为(1∶1)×(3∶1)×(3∶1)=9∶9∶3∶3∶3∶3∶1∶1,D正确。故选D。28.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3000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含32P与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答案】C【解析】【分析】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由于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则腺嘌呤=胸腺嘧啶=5000×2×20%=2000个,鸟嘌呤=胞嘧啶5000×2×30%=3000个。【详解】A、该过程至少需要3000×(100-1)=2.97×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错误;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但模板是噬菌体的DNA,B错误;C、由于释放出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有2个,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有98个,所以二者比例为1∶49,C正确;D、由于释放出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有2个,所以含32P与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2∶100=1∶50,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和DNA复制的相关知识,关键是抓住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29.下图是甲、乙家族某同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若6号与9号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A.4/9B.5/6C.1/12D.3/8【答案】B

18【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根据3、4和8进行判断,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详解】根据1号(aa)可知6号的基因型为Aa;根据8号(aa)可知3号和4号的基因型均为Aa,9号正常,则其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因此,若6号与9号婚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则正常孩子的概率是5/6,B正确,故选B。30.下列各项中既是光反应产物又是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是A.[H]、ATPB.ADP、H2OC.C5、O2D.H2O、CO2【答案】A【解析】【详解】光反应的产物包括ATP、[H]和氧气,其中ATP、[H]可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和能量,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31.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这两种疾病的过程。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个性状D.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2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一基因多效应和多基因一效应的现象。【详解】AB、分析题图可知,本图显示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B正确;

19C、分析题图可知,基因1发生突变,会影响黑色素和多巴胺的合成,同时苯丙酮酸的含量增加,由此可以推出,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黑色素的形成是由基因1和基因2共同控制的,多巴胺是由基因1和基因4共同控制的,由此可以推出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正确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32.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者的研究方法均为“假说一演绎法”B.二者的演绎推理过程均涉及F1的测交C.二者的实验研究过程均用到了正、反交D.二者所选材料均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两个实验都是采用的假说一演绎法得出相关的遗传学定律,A正确;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用F1与隐性纯合个体进行杂交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利用隐性雌果蝇和显性雄果蝇进行杂交,都涉及F1的测交,B正确;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亲本用到了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未用到正、反交,C错误;D、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择了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C。33.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钟罩内,在某一光照强度下,测得密闭钟罩内CO2变化量为零(不考虑微生物的呼吸)由此不能说明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相等B.同一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消耗的O2与叶绿体释放的O2量相等C.若是农田中的作物处于该光照强度下不能正常生长

20D.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从密闭钟罩内吸收了一部分CO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密闭的钟罩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用于光合作用,植物与外界不进行气体交换,即没有O2和CO2的吸收与释放。【详解】A、由于测得密闭钟罩内CO2变化量为零(不考虑微生物的呼吸),所以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相等,A正确;B、由于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的量和所有的植物细胞(叶肉细胞、根细胞等)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相等,所以单看某一个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消耗的O2与叶绿体释放的O2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C、白天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而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通过一昼夜来看,植物无法积累有机物,不能正常生长,C正确;D、由于植物的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要释放二氧化碳,由于测得密闭钟罩内CO2变化量为零,所以叶肉细胞从密闭钟罩内吸收了一部分CO2,D正确。故选B。【点睛】34.下表为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的浓度(M1、M2、M3、M4表示浓度,且M1

21【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cGMP 浓度增大时,由促进细胞分化,变为抑制细胞分化;因此cGMP 含量增高时,则抑制细胞分化;cAMP含量增高时,由抑制细胞分化,变为促进细胞分化,因此cAMP含量增高时,则促进细胞分化。故cAMP和 cGMP 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A正确;cAMP含量增高则促进细胞分化,而不是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cGMP含量增高则抑制细胞分化,C错误;一般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分裂能力越低。cAMP和cGMP能通过影响细胞分化来影响细胞分裂,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分析表中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答题。35.人的性染色体变异后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体,结合人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产生的遗传效应可以判断,人和果蝇性别决定差异在于()A.人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B.人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C.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D.人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与Y染色体有关,而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与两个X染色体有关。【详解】人类的性别决定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XY,而人的性染色体变异后XXY三体也发育成男性,说明人类决定男性性别的是Y染色体,而与X的数量无关;果蝇的性别决定中,雄性的染色体组成是XY,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说明果蝇的性别决定与是否有Y染色体无关,而与X的数量有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识图与填空题3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请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22(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而不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的原因是S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组分中,而P几乎都存在于________的组分中。用14C和18O等元素是不可行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这一结果说明__________。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大肠杆菌细胞,也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4)选用细菌或病毒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蛋白质  ②.DNA③.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组分中都含有这两种元素(2)①.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的外面,DNA进入大肠杆菌的内部②.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3)①.细菌裂解,部分含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②.含32P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该部分的噬菌体会出现在上清液中(4)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易分析结果【解析】【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小问1详解】

23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有的含S等,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因此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组分中都含有C和O这两种元素,因此用14C和18O等元素是不可行的。【小问2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这一现象说明了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进一步观察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现象说明了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小问3详解】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部分含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是误差的来源,原因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小问4详解】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个体很小,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易分析结果。37.为研发一种活性高、半衰期长的新型降钙素(多肽类激素,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某科研机构从预期新型降钙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过程如图。(1)请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___________。(2)在DNA单链合成过程中所需条件除酶、模板和原料外还需要________。(3)Klenow酶是一种______________酶,补平过程还需要______________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合成的双链DNA有________个碱基对。

24(4)补平过程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原则。经测定一条DNA单链中,碱基A∶C∶T∶G的比例为1∶2∶3∶4,则在双链DNA中上述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_。【答案】(1)(2)ATP(能量)(3)①.DNA聚合②.108③.126(4)①.碱基互补配对 ②.4∶6∶4∶6(2∶3∶2∶3)【解析】【分析】根据图分析,新型的降钙素是通过蛋白质工程生产的。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改造基因,生产人类需要的蛋白质。在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催化,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获得双链DNA.但合成较长的核苷酸单链时,容易产生缺失碱基的现象,因此获得的DNA分子的序列可能不正确。【小问1详解】一个脱氧核苷酸包括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含氮的碱基。其结构模式图如下:。【小问2详解】合成DNA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原料、模板、酶之外,还需要能量供应。【小问3详解】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由此可见,Klenow酶是一种DNA聚合酶。两天单链各自含有72个碱基,其中18个碱基能互补配对,则每条链还需要补充72-18=54,两条链共需要补充108个碱基,即补平过程还需要108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合成的双链DNA含有的碱基对有(72-18)×2+18=126个碱基对。【小问4详解】补平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中A∶C∶T∶G的比例为1∶2∶3∶4,另一条链中A∶C∶T∶G的比例为3:4:1:2,则在双链DNA中A∶C∶T∶G的比例为4∶6∶4∶6。38.下图甲中Ⅰ、Ⅱ、Ⅲ、Ⅳ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的细胞分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5(1)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处于图乙中的D细胞,但不能看到染色体往两极移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填图甲中的字母编号)区细胞,③和④过程属于细胞生命历程的______________。(3)若图中E、F、G、H表示该植物个体花粉产生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a、b、c三种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根据a、b、c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a物质是______________。若E、F、G、H类型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四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E、F、G、H的细胞中肯定无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答案】(1)制作装片时细胞已经死亡(或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2)①.Ⅳ②.细胞分化(3)①.核DNA分子②.F→H→G→F→E(H→G→F→E)③.E、G【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I是根冠,II是分生区,III是伸长区,IV是成熟区;图乙中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处于有丝分裂末期,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柱形图,根据数量变化,可判断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末期,F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属于精原细胞;G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H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小问1详解】由于在制作装片标本时,使用解离液(15%HCl和95%酒精),细胞已经死亡(或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不能看到染色体往两极移动;【小问2详解】

26图甲中I是根冠,II是分生区,III是伸长区,IV是成熟区。由于只有成熟区的细胞具有大液泡,所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IV区细胞;③和④过程属于细胞生命历程的细胞分化,因为在此过程中,细胞数量没有变化,但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小问3详解】图中E、F、G、H表示该植物个体花粉产生过程中,发生的细胞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其中c时有时无,代表染色单体,有染色单体存在的时候,核DNA数是染色体的二倍,所以a代表的是核DNA分子,b代表的是染色体数;分析柱形图,根据数量变化,可判断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末期,F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属于精原细胞;G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H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因此若E、F、G、H类型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四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F→H→G→F→E(H→G→F→E);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因此E、G中无同源染色体。39.假设棉花的长绒棉与短绒棉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选择纯合长绒棉植株甲、乙杂交,所得F1均为短绒棉植株。F1自交得F2,F2中短绒棉植:长绒棉植株=5:7。已知某种基因型的花粉不育,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据题意分析,正常情况下,短绒棉花植株的所有基因型中____________(有或无)纯合子。(2)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分析,F1产生的不育花粉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利用隐性纯合长绒棉植株和F1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结果,实验中需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别)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让F2中短绒棉作为父本,通过一次测交实验能否确定F2中短绒棉的基因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无(2)①.AB②.甲组:用F1植株作父本,长绒棉隐性纯合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乙组:用F1植株作母本,长绒棉隐性纯合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③.甲组:子代全为长绒棉植株;乙组:子代中长绒棉植株:短绒棉植株=3:1(3)不能,测交子代都是长绒棉植株【解析】【分析】根据“选择纯合长绒棉植株甲、乙杂交,所得F1均为短绒棉植株。F1自交得F2,F2中短绒棉植:长绒棉植株=5:7”,可推测F1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短绒棉植株,为显性性状,根据F2中长绒棉的占7份,可推测aaB_、A_bb、aabb表现为长绒棉,所以亲本纯合长绒棉植株基因型为AAbb和aaBB。理论上F1自交得F2,F2中短绒棉植株(A_B_):长绒棉植株(aaB_、A_bb、aabb)=9:7,而实际中只有5:7,根据题意“已知某种基因型的花粉不育”,由于只有双显性A_B__个体数量减少,可推测AB的花粉不育,据此答题即可。

27【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根据“选择纯合长绒棉植株甲、乙杂交,所得F1均为短绒棉植株。F1自交得F2,F2中短绒棉植:长绒棉植株=5:7”,可推测F1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短绒棉植株,为显性性状,根据F2中长绒棉的占7份,可推测aaB_、A_bb、aabb表现为长绒棉,所以亲本纯合长绒棉植株基因型为AAbb和aaBB。理论上F1自交得F2,F2中短绒棉植株(A_B_):长绒棉植株(aaB_、A_bb、aabb)=9:7,而实际中只有5:7,由于只有双显性A_B__个体数量减少,说明含有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育,因此短绒棉花植株(A_B_)的所有基因型中无纯合子。【小问2详解】由(1)分析可知,F1产生的不育花粉的基因型是AB,若要证明F1产生的不育花粉的基因型是AB,可让F1与隐性纯合长绒棉植株进行正反交,如果推测正确,则F1作父本和作母本时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不同,故实验的思路和实验结果如下:①实验思路:甲组:用F1植株作父本,长绒棉隐性纯合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乙组:用F1植株作母本,长绒棉隐性纯合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用F1植株作父本,F1植株可产生花粉AB:Ab:aB:ab=1:1:1:1,长绒棉隐性纯合植株只产生ab一种配子,若F1产生的AB花粉不育,则甲组后代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aabb=1:1:1,全为长绒棉植株。若用F1植株作母本,F1植株可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和比例为AB:Ab:aB:ab=1:1:1:1,长绒棉隐性纯合植株只产生ab一种配子,故乙组后代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为长绒棉植株:短绒棉植株=3:1。【小问3详解】F2中短绒棉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若使其作父本,由于AB的配子花粉不育,导致三种短绒棉植株产生的配子分别是ab、aB、Ab,与ab的雌配子结合后,子代全为长绒棉植株,故无法确定F2中短绒棉植株的基因型。

2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