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

ID:83382496

大小:56.5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7-15

上传者:老李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_第5页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_第6页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_第7页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_第8页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_第9页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专用) (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江苏地区专用新高考地区考试题型为9(现代文阅读35分)+8(古代诗文阅读35分)+5(语言文字应用20分)+1(作文60分)。1.2023年新高考Ⅰ卷与2022年新高考Ⅰ卷试卷结构保持一致。2.践行评价体系,考查内容选材灵活,题型相对稳定,考察形式更灵活,重视逻辑与审美,强调迁移能力与逻辑思辨,命题进一步情景化。3.2022年新高考卷的写作试题,对材料的理解难度比2021年的材料加大,写作材料富有哲理,思辨意味浓,这就要求审题难度加大。高考作文材料的变化也应证了命题打破套路,破除模式化的走向。关注学生情境下的应变能力。2022年新高考地区解答题中,文化常识题、语言运用题发生了一些变化,预测2023年新高考地区将在语言综合运用版块进一步探索,主观题将进一步增加。古诗文阅读的14题出题方向将有一定变化,跨出筛选文中信息的旧路,更侧重分析和综合,如本卷的第14题。预测2023年现代文阅读Ⅰ,继续考查“文艺理论学”题材的文段可能性较大,有可能将《红楼梦》《乡土中国》等整本书阅读考查综合进来,选择题将继续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从材料中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为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将继续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整体上说,预测2023年新高考卷将进一步重视逻辑与审美,强调迁移能力与逻辑思辨;重视聚焦社会热点,强调读写结合,强化一文一答案,关注学生情境下的应变能力。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园林被称为可赏之诗、可游之画,既是空间的艺术,又是时间的艺术。园林在其实用意义之外,又成为生活的布景、观照的对象,逐渐抽象成为一种与诗画同构的艺术形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中国古代园林成熟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入了诗意的内涵。以诗意的表达和诗化的结构传达园林理想。东汉以来,一直到北宋,把诗歌当作隐喻的做法颇为盛行。文人们试图在绘画中输入严肃的内容时,就借用诗歌意境来表达。对绘画与诗歌结合所产生的情感需求,是诗意在绘画空间中表达的最初渊源。诗和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在欧阳修之后,在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子里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到了南宋,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至园林,园林不论从其场景布营,还是观赏流线设置都以表现诗歌意象为本。各种艺术方式在此时的全面融合,突破界域、触类旁通,进一步铸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得以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南宋文人曾丰在《东岩堂记》写到,士大夫们喜爱天台、雁荡山水,常游览其间,当游览难以满足能“日涉之”时,则便作画来记录山林并且加以想象;当绘画仍难以满足时,则开始选石叠石,以象二山之态,日夜对坐其间;但当如此都无法满足时,选择与二山相似的山地依山造园以居其间。从这样递进式的描述看来,游览真山水,只能是偶然为之的欣赏方式;绘画,则使山水愿望得到进一步满足;置石叠山放入居所则更进一步贴近自然;最终,选择相似的山水环境进行改造成园,并栖居其间才是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人们对诗意的生活有过多种想象,但要说出它究竟是什么却不容易。园林结构的不拘于法,园林空间的迷离零散,园林中人物活动的性质难辨,都成为可提供诗意生活的可能。人们给予园林多种属性,园林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形成多样语汇,契合着现代诗意生活对于诸如身体、空间、感知、自然等方面的关注以及再现。园林与诗歌和绘画同构,首先在于三者之间共有的“山水”内涵。山水究竟为何?仅“山”“水”二字,即道出了这是“有山有水”的环境特征,更多的时候这是一种关于人居环境的理想,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虽然绘画、诗歌、园林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对山水的表现上大多采用相同的观照方式、审美标准以及内在结构。宋代山水画论对此所述最详,画论虽是写作画,但对绘画中意味的表达远重视于对于技巧好差的评论,而又以“山水”观念为其最重。郭熙《林泉高致》认为“可游可居”是为山水最高品,也是山水画最高品。可游、可居本身已经指明了此山水并非纯自然山水,而是经历了人类活动,经由人手改造的环境。“山之楼观,以标胜概”,虽在写山水,实际是写已由人梳理过的山水,也即山水园林。“山水”是园林和绘画共同标准的渊源。山水文化,其实就是人类最谦逊且朴实的自然观。以山水为本,人介入山水,改造山水,而成真山水。真山水强调人的存在,而园林又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中,不论是强调人作,还是强调天开,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状态始终是贯穿其间最重要的线索,也一步步凝固成我们所强调的山水文化的典型特征。(摘编自何晓静《诗情画意,山水精神——园林的古典与现代》)材料二: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在造园时,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配合,不但节约了人工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因地制宜”。中国园林有以山为主体的,有以水为主体的,也有以山为主水为辅,或以水为主山为辅的,而水亦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各具风格。在观赏时,又有动观与静观之趣。因此,评价某一园林艺术时,要看它是否发挥了这一园景的特色,不落俗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景物藏之于内。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借景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能扩大空间、丰富景观效果,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套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运用的最妙的要推西湖的三潭映月了。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游园的时候,对于这些小境界,宜静观盘桓。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用精练概括的手法重现。颐和园的仿西湖便是一例,可是它又不尽同于西湖。亦有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在曲折多变的景物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相得益彰。在中国园林中,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等等。而一园的主要景物又由若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出,使宾主分明,像北京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颐和园的佛香阁便是。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就是景物组合成不同的空间感觉,有开朗、有收敛、有幽深,有明畅。游园观景,如看中国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摘编自陈从周《梓翁说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园林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既具有实用的意义,又是人们生活的布景、观照的对象,可游可赏。B.选择相似的山水环境造园栖居,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景物“日涉”的需求,是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C.中国园林往往大园套小园,呈现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巧妙搭配,值得细细品味。D.中国园林中不同景物安排巧妙,层次丰富,画面众多,人们在面对这种阔大的空间时自然产生雄壮之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旳一项是(   )(3分)A.从东汉开始,中国园林在构建时就非常注意触合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并且从本质上呈现出诗意的特征。B.园林与诗歌、绘画都具有“山水”内涵,因此三者采取相同的方式观照“山水”,呈现出相同的艺术风貌。C.中国园林讲究“因地制宜”,在天然地形的基础上再进行人工的设计,利于景物安排,每座园各具特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D.“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园林建造的根本原则,强调使用人工的力量全面改造自然,重建园林景物。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园林中“借景”的一项是(   )(3分)A.颐和园以远处西山、近处玉泉山为背景,夕阳西下时景象曼妙。B.拙政园西部假山上建造宜两亭,此亭尽收西部与中部两处春色。C.大明湖中碧波荡漾,妙不可言,比千佛山、趵突泉还要好看一些。D.承德避暑山庄将磬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融入其中,为之增色不少。4.叶圣陶认为中国园林具有诗意的美感,让游者“如在画图中”。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理解。(5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中国园林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公社书记郭澄清我被分配到公社里做宣传干事,今天上任。公社办公室里冷清清的,只有秘书一个人。他待人很热情,一面给我倒水,一面向我介绍书记是谁,社长是谁……我问他:“他们都干什么去啦?”“全下队啦。”“项书记什么时候下去的?”“今天早上。”秘书回答说,“昨天晚上赶回来,向县委作了个电话汇报,今天起早看了一阵文件,又下去了。”“去哪儿啦?”“那我得看看。”秘书往东南墙角一望,回头说,“上南部去啦。老项有个习惯,南去准扛猎枪,北去准背粪篓。”“这是为什么?”“你听我说呵、北部有条公路,车马多,粪多,背上筐,走一趟,准能闹个满载;南部有片山岗,草多,洞多,野物多,扛上枪,保险!”我又乘兴问道:“书记的枪法怎么样?”“百发百中,全社第一。”这时,我恨不能一下子见到项书记。秘书向我建议说:“他不来,你也没事干,你干脆去找他吧!”我离开公社,顺着杨柳成荫的机耕道,一直向南走去。天晴地湿,风吹禾摇,一路都是丰收景象。我听见一伙干活的社员们,好像是在议论项书记,就势问道:“喂!借光,你们见到项书记没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见到啦!刚过去,到方庄去啦!”一位快嘴姑娘指手画脚地说,还有几位老汉插言插语,热情地向我介绍书记的长相和衣着。不过,我都没有用心听,一个公社书记的模样,我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又走了一里多路,见路边蹲着一个人,农村干部打扮,怀里竖着一支长筒猎枪,蹲在那儿正对着一棵棉花出神。我暗自赞叹:“项书记可真朴素呵,不愧为劳动人民出身的干部!”“项,项……同志,你就是项书记吧?”那人打量我一眼,眯笑着说:“对了一半儿!我姓项,可不是书记,是副社长!”他告诉我,方才项书记和社员们锄了一阵地,又和他研究了一番棉花生长情况,对棉花的中期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把枪放在这儿,就往方庄去了,现在还过不去前面的黄土岗……来到黄土岗,只见有一位推车的老汉。这老汉,标准的老农打扮: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裤脚卷过膝盖,脚上没有穿鞋,后腰上插着旱烟袋,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老乡,到哪儿去呀?”“上方庄。”他擦了一把满脸的汗水,又问我,“小伙子,你上哪?”“也到方庄。”“那好,我抓你个差吧。”说着,他放下车子,在车子上栓了一条绳子,向我一举,笑哈哈地说:“来,小伙子,帮帮忙吧,前边这条路不大好走!”没办法,我只好接过绳子,拉起车子来。使我惊奇的事发生了,他抓我这个差,不感激我也罢,还一股劲地挑三挑四:“小伙子,你缺‘基本功’呵——不带劲!……不懂?我告诉你——塌下腰,挺起胸来、再挺挺。把头抬起来,眼向前看。把膀子晃开,把胳膊甩开,甩上点劲儿……”走进方庄,天已傍晌,社员们刚刚收工。一进村,几个男社员从各个角落凑过来,热情地打招呼。一位小伙子接过车子,继续推。一位大娘大概是听到了喊声,急急忙忙走出门,手扶门框开了腔:“老项!中午到我家来,我还有活叫你干哩!”老项摘下草帽扇着风,笑哈哈地说:“好吧,王大娘,中午你多做一个人的饭,我先到队部。”方才我被这情景迷住了。现在老项一走,我倒忽地想起一件事来,便向身边的一位中年人问道:“同志,项书记在哪里?”“项书记?”那人沉静一下,“哦,你找我呵??”我就自我介绍起来。说着说着,他嗄嘎地笑了:“同志,你弄错了。你是找公社书记吧?我是支部书记!”“公社书记呐?”“方才你给谁拉的车子?他就是公社书记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支书又补充说:“你别看我们老项这样儿,论本事可不简单啦,是锄杆,是枪杆,是笔杆……”他一说到“笔杆”,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前几天的省报上,曾发表过他的一篇稿子。他在这篇稿子里,用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证了研究党的政策的重要性。这篇稿子发表后,影响很大。当时,我曾这样想:“项书记一定是个知识分子干部,也一定整天埋头书案……”支书越说越有劲:“老项常跟咱讲,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杆子’缺一不可。对于咱们这些领导农业生产的人来说,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团结!”支书领我来到队部,这时的项书记,打扮和在路上一样;不过,我觉得他似乎比那时高了许多。我走上前去,恭敬地喊了一声“项书记”,接着就自我介绍。他非要让我喊他“老项”,说:“你就把路上叫我‘老乡’的尾音加重,‘老乡’改成‘老项’,这多省劲!小崔!”这时,街上传来老大娘的喊声:“老项哟!吃饭了!”于是,我随在老项的身后,向王大娘家走去。我实在跑累了,吃完饭,身子一躺就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时,天已过半晌。我赶到地里时,人们大概已经干了一阵子活,老项正坐在柳树下和社员聊天。我问老项:“我干什么活呀?”“你第一次出勤,就派你个轻松活吧!”他指着那辆车子说,“你把它送到何庄去吧。”又嘱咐说:“你到了那里,要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帮助队干部们,讨论讨论抓好生产和群众生活问题……”我推着车子走在路上,耳边还在响着老项那朗朗的笑声,眼前晃动着老项那高大的身影……(选自1963年11月《人民文学》,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对老乡“挑三挑四”的态度感到惊奇但并不厌烦,展现了基层青年干部谦逊的服务态度。B.小说中“塌下腰”“挺起胸”“把胳膊甩开”等动作要求,间接勾勒出农村人们劳作的真实状态。C.小说多处用“老项”这一称呼,既体现项书记平易近人,又反映当时农村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D.“农村干部打扮”“标准的老农打扮”“知识分子干部”,项书记鲜明形象在“我”面前依次呈现。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的开头写“我”上任报到,公社办公室冷冷清清,只有秘书一人,其目的是与下文农村热闹劳动场面形成对比。B.寻找途中、姑娘和几位老汉的热情指点与后文中方庄社员们的热情招呼相呼应,从侧面衬托出项书记深受群众的爱戴。C.“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运用插叙,丰富了小说内容,突出了项书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强化了小说的现实意义。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我”上任第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叙了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故事,给读者以亲近感和真实感。8.小说采用延宕手法突出项书记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9.有人评价,这篇小说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范本”。本文的乡土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夫以仲尼之才也,而器不周于鲁卫:应聘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驱骤于蛮夏之城,屈辱于公卿之门,其不遇也如此。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其徒子夏,升堂而未入于重者也,退老于家,魏文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故曰: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而后之君子,区区于一主,叹息于一朝。屈原以之沉湘,贾谊以之发愤,不亦过乎!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届: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凡希世苟合之士,俯仰尊贵之额,逶迤势利之间。其古曰:名与身孰亲也?得与失孰贤也?荣与辱孰珍也?故遂洁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谣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节选自三国统·李成《运命论》)夫食稻梁,衣狐貉,观窈眇之奇舞,听云和之琴瑟,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敦孝悌,立忠贞,渐礼乐之腴润,蹈先王之盛则,此君子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然则君子居正体道,乐天知命,明其无可奈何,识其不由智力。逝而不召,来而不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戚。不充诎①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岂有董相《不遇》②之文乎?(节选自南朝梁·刘峻《辩合论》)【注】①充诎:得意忘形的样子。②西汉董钟舒曾写《士不遇赋》。其因两度任藩王国相,故有“董相”之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B.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C.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D.及其孙子思希圣/备体而未之至/封已养高/势动人主/其所游历诸侯/莫不结驷而造门/虽造门/犹有不得宾者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蛮夏,蛮夷与华夏,泛指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文中指孔子辗转的众多区域。B.君子,古代是地位高的贵族的通称,后来“君子”亦用于对“有德者”的称谓。C.前监,指“前车之鉴”,喻前之失败可作后之教训,与文中“覆车继轨”同义。D.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实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12.下列对《运命论》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用典型事例进行对比论证,论述命运对人的影响:认为屈原、贾谊没有参透命运之理,故导致悲剧。B.古代的先贤圣人,有的也难遂其志,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在于乐天知命,无论穷困或显达都能始终如一。C.才能超群、品行出众易招致世俗的非议,但志士仁人为改变世俗、遂志成名,依然坚持操守,正道而行。D.迎合世俗甘于苟且之人,趋炎附势。贪求钱财,沉迷声色,沾沾自喜,作者对他们的做法持否定的态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魏文侯师之,西河之人肃然归德,比之于夫子,而莫敢间其言。②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存。14.钱钟书评价李康《运命论》时说:“刘峻《辩命论》树义(立义。闸发义理)已全发于此。”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蒋贻恭世人空解竞丹青,惟子通玄得墨灵。应有鬼神通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孥云上杳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静闭绿堂深夜后,晓来帘幕似闻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是诗人观赏张道隐在太山祠的画作之后所写,诗中详细描写了张道隐的作画过程。B.龙是张道隐画作的主体,诗人作诗也抓住了画作的主体,画和诗都能够做到重点突出。C.“应有”与“岂无”表达不同语气,两词相互配合,使诗歌三、四句诗意紧密关联。D.最后一句通过从帘幕之上似乎可以闻到腥味这一描述,从侧面表现诗人对画作的感受。16.题画诗创作讲究“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即画面不能够充分表达的内容,可以通过画面题诗的方式加以补充。你认为本诗补出了哪些“画之不足”?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善用典故,“____________”借“谦谦君子”的典故劝谏太宗要加强道德修养;“____________”引“网开一面”的典故劝谏太宗要田猎有度。(2)《红楼梦》林黛玉的形象创作与李贺《李凭箜篌引》有关联。潇湘馆、湘妃竹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__”所用典故相同,林黛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及其芙蓉花签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__”存在文化关联。(3)鸥鸟忘机比喻淡泊隐居,不存世俗机心,不以世事为怀。由此,诗人喜将鸥鸟意象写入诗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元青花以前,瓷器的绘画和刻花都由民间的陶瓷工匠完成。因为元末的战乱,北方的大量民间艺人和汉族书画家,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战事相对平静的后方景德镇。专业画师的加盟,让元末青花瓷器的绘画水平①。且看“鬼谷子下山”大罐,所绘故事是“孙庞牛智”的一段,但画面的主体是孙、庞的师傅鬼谷子。军士持矛开路,青年将领掣马执旗,上书“鬼谷”二字,主人公鬼谷端坐中车。画师以细笔一丝不苟地描绘着路旁的松竹和花草。鬼谷沉思,将领跟随,兵士不言。松无声,竹无声,花草无声。无声胜有声,智慧和谋略就在这无声的渲染中悄然生发。再看“三顾茅庐”大罐,描绘的则是中国民间②的故事——“三顾茅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画中诸葛亮盘膝坐在苍松之下,书童双手捧书匣站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画面另一侧在枝繁叶茂的垂柳下窃窃私语的关羽和张飞立于正毕恭毕敬地躬身拜谒的刘备身后。画中把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焦急烦躁的神情描绘得③,展现了元代专业画师高超的绘画技艺。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将领跟随,兵士不言,鬼谷沉思。松、竹、花草无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可以说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歌曲。很多人都好奇,①?或曰“歌词精彩”,或曰“曲调优美”,或曰“美声民族唱法咸宜”。②,但又不尽然。笔者以为,《红梅赞》之所以广为流传,常唱不衰,是因为歌有其魂,调有其根。《红梅赞》虽然不长,上下两段,连同重复句在内,共72字,但其魅力无限,因为它是有魂的。《红梅赞》来自歌剧《江姐》,而③,《红岩》来自罗广斌、杨益言亲身经历的历史。他们用泣血之笔,写下革命先烈在渣滓洞、白公馆与敌人残酷斗争的事迹。这里面蕴含着《红梅赞》的魂。老一辈听众能从歌中回忆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青年一代则能通过这首歌,汲取接续前行的精神力量。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他们用泣血之笔”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二、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一个一心想学丹青的年轻人走南闯北几十年都没能找到满意的教画师傅,他为此苦恼不已。于是他千里迢迢找到法门寺住持释圆,释圆嗜茶,听完他的叙述,便请他画一个茶壶和茶杯。年轻人寥寥数笔,就划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极典雅的茶杯。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注入茶杯中。释圆微微一笑,摇摇头说:“画得不错,只是你把二者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茶壶往茶杯里倒水,都是茶壶在上,茶杯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这个道理呀!”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